首页 优秀范文 校园的现象

校园的现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19 14:55: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的现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校园的现象

第1篇

关键词:校园失窃;对策

校园,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远离复杂社会的“一片净土”。但是近几年,特别是大学,随着国家大中专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入校学生的素质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扩招又致使各高校校区扩容或校舍扩建。当前,许多新建校区为开放式校区,对进出人员没有实行严格的登记,这使得校园与社会的分界日渐模糊,造成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复杂化;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各种因素导致了校园财物失窃现象时常发生,使以往的“平安校园”变得“不平安”。

作为高校学生,这一现状与我们密不可分,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认清现状,寻找解决途径,已成为我们要做的迫切之事。根据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以下对策:

(一)加强失窃高发地点及高发时间段的安保力度

校园失窃的地点中,占据较大比例的食堂,一方面,由于是室内,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监控系统,同时加强安保人员的监管工作;另一方面,食堂失窃通常发生在早、中、晚进餐高峰,在时间段学生应当尤其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二)增强防范意识,做好防盗工作

校园失窃现象较为普遍,同学们应当保持一颗警惕心,做好防范措施,不要因为自己的掉以轻心使行窃者有机可乘。

1.离开寝室时,哪怕是很短的时间,也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盗窃犯罪之人乘隙而入。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包括教室、宿舍、籍包、抽屉等处的各种钥匙,不能随便借给他人或乱丢乱放,以防"不速之客"复制或伺机行窃。如钥匙丢失,应及时更换新锁。

2.对于随声携带的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应妥善保管。在拥挤的人群里尤其避免手机、钱包口袋里随手一塞,即使是放进包里也要时刻警惕以防扒手。

3.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应加强警惕、多加注意。遇到这种可疑人员,同学们应主动上前询问,如果来人确有正当理由一般都能说清楚。如果来人说不出正当理由又说不清学校的基本情况,疑点较多,其神色必然慌张,则需要进一步盘问,必要时还可以请他出示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身份证明。若确实存在嫌疑,应机智冷静地拖住嫌疑人并与消防保卫处取得联系,以进行进一步调查。

4.自行车被盗是社会的一大公害,校园内也不例外。买自行车时一定要到有关部门办理落户手续。购买别人的二手车时一定要购买证照齐全的。自行车要安装防盗车锁,并按规定停放。养成随停随锁的习惯。骑车去公共场所,如停放时间较长,最好加固防盗设施,如将车锁固定在物体上。

(三)加强交流、彼此信任

由于保卫处和学生间缺少沟通和互动,彼此缺乏理解和信任,校方相关单位应该创造保卫处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的机会。

学校各部门都应认真履行安全稳定工作职责,认真细致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学校保卫处作为校园安全的职能部门,承担着艰巨而繁重的安保任务。落实校园层级值班制度,做到安全工作排查全覆盖,整改全到位,发生失窃事件,确保安保工作不走过场。

在保证校园安全保卫常规工作不放松的同时,还要重点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只有从思想意识上让大家明确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共筑校园安全防控体系,才是保障校园安全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为此,学校保卫处可以针对新生开展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教育工作,如国家安全教育讲座,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教育进课堂等相关活动,大力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加强校园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使校园安全防控在人防、物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技防水平,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校园安全防控网络,增强校园的安全保障,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威慑力,为师生营造和谐、安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出新贡献。

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当提高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积极与学校保卫处配合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旦发生盗窃案件,同学们一定要冷静应对,做到以下几点:

第2篇

本次展演的大主题是“我和祖国”,主要是歌颂祖国、歌颂家乡、歌颂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具体节目中,许多在湖南高校发生的感人故事被搬上舞台。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心灵的颤音》讲述一个真实故事:因病突然失明的学生柳赛无法接受失明的痛苦,病魔的摧残,精神濒临崩溃。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恢复自信、战胜自我,终于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并登上了2008年残奥会的文艺演出舞台。湖南农业大学“葡萄教授”石雪晖几十年如一日以崇高师范教书育人、并深入湘北乡村和农民朋友生活在一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故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天空》是根据学校的真人真事创作的,一名患脑瘫的学生得到学友们深情关注的感人故事用音乐剧的形式很好地表现了;湖南师范大学创作的《生如夏花》把优秀学生李春华放假回家舍命抢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等等都写进了剧本,搬上了这次展演的舞台。

为了搞好这次音乐剧展演活动,作为湖南省唯一开办音乐剧专业的学院我们责无旁贷。湖南省教育厅部署由我校在2007年底主持开办了针对各高校的音乐剧编导人员培训班,提高各高校的编创能力。之后我校又派出专业老师对各高校的具体创作过程给予了跟踪指导。我们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在省内高校巡演,并做了一些普及推广音乐剧的讲座。湖南教育厅和教育电视台等单位还举办了一些了中小学生的音乐剧比赛、展演活动,因为这样一些活动,湖南的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了“湖南校园音乐剧现象”这样一种言说,谈到以音乐剧牵头的湖南艺术教育实践的浓厚氛围,也谈到了专业院校的催化剂与火种作用。就这此活动引发的思考,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作为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开办音乐剧专业的各院校,有责任在本地进行音乐剧观众的培养,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内地城市。而观众的培养首选应该是大学生。

我们的《同一个月亮》音乐剧参加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通过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的大学生中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音乐剧这种时尚的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有92%的同学“知道音乐剧”,“看过不少碟”,“喜欢音乐剧”,但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没有机会真正接触音乐剧,觉得很遗憾。有同学还表示,除了象我们《同一个月亮》这种音乐剧以活动的形式进校园演出,还希望有一些其它的商业性演出能进校园,自己一定买票去看,但也希望票价不要太高。

音乐剧《妈妈咪呀》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的时候,有一个音乐剧的爱好者不透姓名自掏两万元,委托剧院赠票贫困学生,推广音乐剧在大学校园中的影响。大剧院按照他的意愿,留足了100多张《妈妈咪呀》的门票给了一些经济较困难的大学生音乐剧迷。从这个音乐剧迷的个人行为中我们搞音乐剧创作、研究、教育的人士应该有所触动。为大学生这些相对集中的未来的可能的观众群,我们的创作、研究、教育还是要去做一些针对他们的知识普及,技能培育,引导加入体验的非功利性的事情。为音乐剧的明天播一些种子,作一些不计得失的奉献。

但是,我们如果对开展校园音乐剧活动仅仅认识为培养几个表演人才,表演几个作品,完成几次表演任务,而忽视吸引和培养广大的校园观众群的参与和欣赏的话,那么尽管一时的演出成功或得到领导的首肯,都不能改变在瞬间的辉煌过后依旧是原有的薄弱。我们这次活动之后,我们这些湖南的音乐剧播种者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责任问题。校园戏剧如何持之以恒地不断培植健康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参与者和欣赏者的需要,更确切地说也应是整体戏剧氛围发展前景的需要。对于校园戏剧团体的扶植和培育,创建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戏剧环境,需要有懂得戏剧的组织者.必须明了真正的艺术一定能够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的观众,观众的戏剧的审美能力是需要通过接触戏剧来提高的。只有如此,坚持不懈营造和创建校园戏剧的健康环境才会越来越鲜明地显现出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二、由我们这次展演的湖南教育厅牵头组织,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专业上配合指导的音乐剧高校集体活动来看,政府部门重视对非营利性戏剧活动的重视与扶持是我们发展音乐剧必须争取的。中国音乐剧初级阶段的市场不成熟情况下,政府的倡导、扶持、投入对其生长发展至关重要。

非营利性戏剧如何维持生存,这方面美国和欧洲国家及加拿大都很不一样。美国是唯一不设文化部的西方国家,认为艺术用不着国家扶植,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有了个国家艺术基金会,但拨款少得可怜。欧洲戏剧家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直接拨款外,还制定了鼓励公民为艺术捐款的免税法规。并非所有艺术团体都能享受捐款免税的待遇,“非营利性组织”是国家给予文化、福利等特殊行业中有一定成就的组织的一种特别待遇,要申请报批。所以,美国的纯艺术戏剧家日子要比欧洲同行难过得多,有些创新在美国没法搞,却在欧洲大受欢迎。现代戏剧史上的绝大多数新流派出自欧洲,与这样一个背景也很有关系。

除了长期定座的观众,欧洲另外一大可靠的观众来源是观剧俱乐部,它们不仅仅是为剧院拉顾客的经营性中介机构,更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使命。观剧俱乐部是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日常工作是买票、分票,为每个成员选择一年十个戏,选择合适的日期和座位;此外还编辑分发免费的戏剧文化杂志,组织成员参观剧场和排练等;还时常安排成员与戏剧家见面,帮助剧院进行观众趣味调查,甚至帮助政府进行文化政策方面的咨询。剧院可以通过俱乐部了解观众对各种戏剧类型乃至具体作家、作品的爱好程度,再有的放矢地安排演出季。让观众得到多样化的精神食粮。

三、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中国音乐剧人才同样不一定只能靠开办音乐剧的专业院校培养出来,其他大学未必不可以。

在中国话剧百年的今天遥望起点,中国现代戏剧的开端就是1907年由一群在东京留学的中国学生演的《黑奴吁天录》。天津南开学校蓬勃的学生戏剧活动既造就了后来成为杰出专业戏剧家的,也为、吴国桢这些政治家的素质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再比如从高行健一个外语学院的戏剧爱好者对中国小剧场话剧艺术作出的贡献,我们就可以预见在中国音乐剧发展的道路上,非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也会作出贡献。然而这种像式的人才的出现与话剧在校园中的影响、推广、实践的绵延是分不开的。

有的同志会说音乐剧比话剧的技能要求要多得多。可是我们知道中国京剧对演员的技能要求比音乐剧又要苛刻得多。但是从很多著名的票友从艺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从业余走向专业的非科班学习过程同样是有效的。比如,清末曾任河南太康知县的汪笑侬,秉性刚直,被劾罢职,转而投身戏曲界。他前往访问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梨园后三杰的汪桂芬,告以学戏志愿,汪桂芬答道“谈何容易”。本名德克金的汪笑侬很受刺激,下海后从此改名汪笑侬。以此自励奋发,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舞台上的名优。吸收别人唱法经验,另创新腔,自成一家,世称“汪派”。京剧的繁荣与涌现大量的优秀创演人才这与吸引了大量观众,建立了票友学习体验的一定机制是分不开的。中国音乐剧真的拥有了自己的一定数量的“粉丝”后,才可能让我们这些专业培养的音乐剧专门人才有一个好的就业预期。没有观众就没有演员,没有“粉丝”就没有明星。

第四点,音乐剧的多元文化性决定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包容性。我们在中国搞音乐剧,本民族的东西应该是众多审美元素中为主的元素。

经典音乐剧无疑是一种都市文化,但是它不是题材的都市化,而是其资本性,都市市场性等决定的一种都市文化。百老汇云集了演艺精湛,且对艺术充满热忱的艺人。不单如此,百老汇还拥有非常好的剧本研发部、演员训练部、广告部、观众教育部、金融投资商的反馈联系部,每一个部门的专业化和高水准,使百老汇成为世界音乐剧市场的托拉斯。

我们都知道百老汇的大型投资音乐剧不是制作快餐而是烹调盛宴。他们面临的是以国际旅游者为主的观众群,为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尽可能迎合各种观众的口味,吸引无论何种文化的观众都来买票看戏。长期性商业性演出的西方音乐剧都不是以单一文化背景观众为创作传播目标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跨文化戏剧的特征。其世界巡演也决定这些音乐剧经典必须有这样的适应多元文化受众的特征。而其庞大的制作投资的帝国主义产业文化性,不是我们在现有文化体制下可以好模仿的,至少是人才缺乏。

中国的话剧、电影、舞剧、交响乐等诸多现代表演艺术门类全是源自西方的舶来品,经过本土化过程,早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传统。中国音乐剧才刚刚起步,西方经典音乐剧的资本性决不是我们这种刚刚从前工业时期走来的发展中国家一下子就能同步的。我们现在也不是投了钱就能出好一点的作品,大家都在学习摸索。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中,音乐剧本土化创演过程中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探索,我们不要作茧自缚,“言必称希腊”。 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本土音乐剧艺术家的创作应不应该考虑他者文化的需要的问题,我们的音乐剧文化输出还有待时日。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只能全盘西化的问题。

当下共时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中,我个人认为音乐剧教学创作还是要紧紧结合本土文化,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而不是亦步亦趋。从我们这次展演活动可以看到,各非专业高校搞出的音乐剧民族的、地域特色、学生生活的、俚俗的应有尽有。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问这是不是音乐剧?中国的音乐剧就一定要定位于都市文化吗?教学除了亦步亦趋地模仿西方经典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中国正在经济上、政治上一步步和平崛起,我们能不能创造出与我们的政治经济相匹配的原创文化来?就像我们一直在分析研究人家的经典作品一样,人家也会要来审视我们的,看着我们的舞台上会玩出什么有创造性的音乐剧来。现在音乐剧方面主要是“你来”,极少“我往”,我们将拿出什么样的作品来给我们的文化他者看?这个任务是不是就只能由我们这些开办音乐剧专业的院校培养的人才才可能去完成?由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审视、改进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对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视吗?音乐剧同样有很多素养是功夫在诗外的。

我们有的同志对音乐剧的认识“言必称希腊”,好像不是美国的、英国的样式就不行。曾说过一句话:“愈自尊大,愈见器小”这是讲做人的,但是我们用来分析对待音乐剧的态度,太遵守现有经典的模式,其他的尝试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器小则不能多容物,在艺术上这是一种停滞和狭隘。当然具体应该怎么走,对音乐剧的原创性、民族性的探索,我们现在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需要实验、讨论。而我们在大学生中间,在专业教学中间都是可以进行实验的。

第五点,我们要重视原创小品教学,倡导“校园贫困音乐剧”的创作,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非专业的学生搞起创作来在这方面比我们专业学生放得开,综合能力似乎还要强一些。所以我们学校现在也在探索让音乐剧专业学生参与音乐制作,放手让他们到录音棚里去搞。自己编导策划一些校内演出,参与运作管理。这次湖南高校的音乐剧短剧展演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师只是把把关。

我们这次展演中个别学校一个短剧投入十多万,形式大于内容,堆砌舞台,金碧辉煌中显出艺术的苍白。除了这种比赛性的活动外,我们平常应该倡导学生搞“贫困戏剧”,重内在精神意蕴,情感表达。在简洁中体现创造性。居其宏先生的《音乐剧创作教学互动论》已经有精辟论说,在此不再多谈。

第六点,从我们这次展演活动中,我们感受到编剧方面的薄弱。这也是我们音乐剧教育薄弱的方面。

第3篇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支柱,不仅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本次活动是让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的问题,并想看看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对我校现今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究竟有多少看法,做一个懂得反思的充满责任感的大学生!

一、活动背景

同时作为师范学院的一名学生,一个未来的教师,为了让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关注社会现状,关注时事政治,学会评论社会现状。同时为了锻炼培养大一新生的能力以及胆量。同时丰富我们大一新生的课外活动,充实我们新生的业余生活,在***的指导老师以及会长等人的组织建议下,提出以“了解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为主题,从而举办一场问卷调查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2011年11中旬,师范学院的***成员们在直到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一项主题为“告别陋习握手文明——校园不文明行为(现象)的调查问卷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此次“告别陋习握手文明——校园不文明行为(现象)的调查问卷的活动,由师范学院***组织策划,经由***内成员相互宣传,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社团的同学们都积极参加,拟写题目,准备问卷。

三、活动进行

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采取“老生带新生”的方式——一个大二学生带领三个大一学生去分发问卷,收集问卷,并随机寻找同学就问卷上题目进行采访。活动结束后,大家都及时将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整合。

四、活动结果

通过本次告别陋习校园不文明行为(现象)的调查,我们了解了我校总体的文明程度较好但仍存在不文明现象。走向文明不仅需要学校的管理同时更加需要同学们自我的文明意识的提升!本次活动无疑有助于***社员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校园 京东校园贷

进入二十一世纪将近二十年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始了第二个年头,越来越多的经济要素迸发出更多的活力,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这自然也包括了高校。

一、校园的产生条件

(一)消费群体庞大

都说90后是不知道珍惜的一代,享受着中国式的父爱母爱,向往着美国式的自由自在,挥霍着大把大把的父母的金钱,大学校园里开着豪车来上学,背着爱马仕包的学生大有人在,鼓起的荷包和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些都为校园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校园找谁来消费呢?

(二)企业宣传方便

企业也把目标放在了校园,学生不需要或者只需要一点点象征性的启动资金,就能成为一个品牌的校园。对于企业来说,一个高校不算什么市场,但是全国的高等院校这个市场可就大了,如果由企业直接在校园中开展商业活动,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校方肯定不允许,但是借助学生来进行,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校学生这个身份很轻易的就能迁移到对品牌的认同,而且,这都是公司未来的消费群体,取得了他们的认可,而他们步入社会赚钱后将拥有更多的可支配现金,会消费更多的产品。

(三)锻炼学生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成为校园,能够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在推广产品的同时能认识更多的人,都说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在正式进入社会之前能有一次预演,防止以后毕业了产生就业的恐慌,另外大学的课程不算很紧,在课余时间能够做点,而不是单纯的打游戏之类的浪费时间,也算是挺有意义的事。

二、校园的问题

校园看上去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实际上,被人诟病的缺点也有很多。

(一)产品质量无保障

在校园中有很多品牌,不仅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牌,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不同的品牌利润分成也不同。大品牌因为口碑好,之前的宣传已经到位,想要成为的人数多,往往公司给出的报酬就比较低,反观小品牌,知道人数少,正需要大量的宣传和产品形象的建立,提供的报酬就相对较高。但是小品牌没有经历过足够的检验,很可能存在一些瑕疵,质量上不敢保证。很多校园的品牌打着响亮的旗号,比如某某明星代言,韩国爆款产品等等,但是真正的效果有待检验。

(二)工作较为简单、繁杂,让人质疑能否锻炼能力

自从校园兴起之后,校园内的电线杆,宿舍和寝室楼道的墙壁上就多了很多宣传单。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校园往往选择张贴、发放宣传单的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由于雇不起人,这些事情当然得自己动手来做,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通过单纯的贴小广告想要积攒下什么有价值的经验是不可行的。

(三)占用上课的时间,得不偿失

经过我们的走访,很多都说,本来是打算把这个作为一项兼职来干的,没想到到后面,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不得不牺牲掉自己上课的时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杆秤,该上课的时候不上课,就算赚到了钱,那钱和自己的学习比起来显得太微不足道。

(四)周围同学对于校园模式的厌倦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校园中去,朋友圈和QQ空间里的广告也越来越多,本来是一个表达自我的地方,全都被同学的广告填满了,周围同学对于校园的厌恶程度也在与日俱增。单一的宣传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实的需求,但是众多校园还在争夺着这最后一块蛋糕。

三、校园中的敏感话题――校园贷款

在校园中还有一块特别的――校园贷款。我们特别采访了京东校园贷款的校园负责人,这是校园中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货物,而是提供借贷服务来满足学生群体购买的需求。

(一)前景广阔

如果按照全国在校生2600多万,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进行估算,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以达到上千亿元。很多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校园贷款已经在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真正走入公众视线却是通过“催款”“暴力威胁”等负面新闻的曝光。

(二)类型众多

按照京东白条的校园介绍,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专业的分期购物平台,大部分大学生会在这上面分期购买数码产品,部分学生还会进行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这就有点类似社会上存在的天使投资和学校里的奖助学金,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三是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京东白条相比较而言额度更高,最少三千,有时候多的能拿到八千,支付宝花呗提供的额度则要看之前的消费水平,消费越多则额度越大。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也在开展贷款业务,但是这类公司的风险比较大,允许规定少,容易借到钱,但是隐形的手续费高,追钱的手段也比较极端,为了稳妥起见,他选择了比较大的公司京东,负责帮助同学开通白条业务。

(三)开通方便

作为负责人,他有一套工具,便携式的身份证扫描仪是最重要的。开通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拍几张照,将身份证信息录入,熟练的人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开通工作。据他介绍,开通一个能拿到50元的提成,相比较而言还算是少的,有的平台能拿到100甚至更多。

(四)独有的问题

校园贷不仅存在上述的所有存在的缺陷,而且还有以下弊端。大学生是市场中同时具有消费意愿很强烈但是能力不强的特点,单纯从贷款行业角度来看,这样的人最需要贷款,同时在学生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家庭,一对挣钱养家的父母亲,即使学生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办法独立还款,但是一般来讲不存在还不上贷款的可能性,属于优质贷款对象。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审核的手续极为简单,特别简陋,不需要像银行贷款一样,提供抵押或者收入证明或者担保等等,只要你是个在校生就能贷款。这看上去特别方便,一旦你还不上款情况就惨了。像京东白条,如果逾期,一方面要收取滞留金罚款,另一方面会及时联系你,如果直接联系不上,会联系你在申请时留下的室友电话,辅导员电话和家长。总能找到你身边的人,总能收到最后的贷款。

(五)真实发生的案例

《中国青年报》3月29日报道,担任湖南某大学学生会主席的李某,使用他人信息先后在不同网络贷款平台借贷100多万元,最终无力偿还。因涉嫌诈骗罪,李某于2月25日被衡阳市珠晖区公安分局抓获归案,受骗上当的被害人包括李某所在学校的27名学生。《京华时报》3月30日报道,天津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刘帮助一名学姐通过十余个贷款平台进行贷款,金额近10f元,还款期限将要到了,但是却联系不上这名学姐。据了解,曾帮这位学姐进行借贷的还有北京及天津数十名大学生。记者得到大兴警方的消息,改名女生已被警方刑拘。

无独有偶,《扬子晚报》3月31日报道,在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也有这样一名学长,打着帮忙刷单的旗号,劝说部分学弟学妹从他指定的校园贷上进行贷款。但还款期限将至,学长不但没有按时还款,而且连人都找不到了。这导致他们每天收到各地打来的催债电话。经过记者调查,发现这次校园借贷事件至少涉及88名在校大学生。

四、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面对校园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政府要出台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

其实相关部门早就注意到了校园贷款的不规范,早在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2016年4月,有关部门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银监会明确表示,整治重点会放在校园贷款,对于暴力收款的现象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另外,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建立了校园网贷联合工作机制,从另一层面防止校园网贷风险扩散。

从当时的媒体报道看,在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压力下,专项整治是卓有成效的,不少校园贷选择转型,而眼下媒体对校园贷问题的再次曝光,让人对专项整治的效果产生怀疑,到底是校园贷重新死灰复燃还是之前本来没有处理到位。违规的校园贷还在向在校大学生伸出黑手。治理校园贷,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完全杜绝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找到其中的根本利益链,在制度上杜绝。

(二)司法机关依法查处违规校园贷,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法律,年收益率超过36%的就属于高利贷。而某些校园贷的利息早已超过警戒线,只是贷款一万却要还款八万,这比很多高利贷都要厉害,对于这样的校园贷完全就把学生当作是待宰的绵羊,借钱之前好声好气,只要学生借了,之后就以各种名义来调高利率,逼着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学生就犯规对于这类校园高利贷,法律应该依法严惩不贷。

(三)推出合理正规的贷款项目

校园贷的成功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下制度的缺位,制度是要一步一步走向完善的,市场能帮助我们更快得找到不足之处。既然校园贷这么火爆就说明了学生贷款大有可为,相关部门比如教育部、各大高校和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能否推出相关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更多数量的学生贷款,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我们着手去做了就会发现原来没有这么困难。

(四)提高财商,加强教育

教育部门和各地高校,要加强理财教育。大学生刚从家里独立,手上突然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资源,容易冲动消费,合理引导适度消费不仅仅是家长需要做的,同时也是各个学校应该关注的,学校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还是完善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的地方。从大一开始,就要适当加入财商教育,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要学习,只有在保证了学习的情况下才可以去拓展自己其他的能力。专业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之后就业的广度和宽度。无论你是否喜欢自己所在的专业,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好好走下去,除非你已经下定决心要转专业或者自己选择创业。

参考文献:

[1]齐月.电子商务形势下校园模式的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

[2]基于“校园活动”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

第5篇

关键词:高校(院系);人才资源;配置

一、高校人才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21世纪初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高科技竞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后新形势的双重考验;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面临着新世纪的信息化、国际化、高科技和市场竞争的多方面挑战,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与国际接轨的双重任务。

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已经有一百年历史。在这一百年里,我国社会长期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计划经济中,市场经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虽经百年沧桑,但是大多数时间里是在相对落后和封闭的历史条件下艰难发展的,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甚大。发达国家的高校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长期运行,取得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经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体制。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形势,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对高校(院系)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高校的人才特点

1.高学历。对某高校基层单位学历统计表明,高校的人力资源以人才资源为主体(占80%以上),其发展更趋向于高学历,可谓人才济济。

2.高职称。高校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占1/3以上,职称结构比较合理。

3.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众多的原因,高校教职工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44-55岁之间存在明显的断层,且以35岁下的年轻人居多。

(二)我国高校人才分类

1.综合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三方面,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才能。

(1)A类人才(全面型人才)。此类人才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三方面都非常出色,无论把他们放在哪个岗位上,他们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类人才数量不多。

(2)B类人才(科研与管理型人才)。此类人才擅长科研,学术上有一定的水平和地位,同时也在管理上有一套,能够经常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心得。但他们的教学效果不太好,有人称他们是:肚子里有货,但没法表达出来。如果让他们主要搞科研兼管理(如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

(3)C类人才(教学与管理型人才)。此类人才与B类人才一样,具有两方面的才能,擅长教学和管理。他们的教学效果优良,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他们发表的文章不多。

(4)D类人才(教学与科研型)。这类人才虽然不具备有管理方面的才能,但他们具有科研和教学方面的才能,他们在科研上常常取得成果,并且能将这类成果用于教学中,其教学效果优良。

2.专业型人才。这类人才在科研、教学、管理这三个方面中,只具备一方面的才能。

(1)E类人才(管理型人才)。此类人才擅长管理,具有很好的管理才能和管理水平,人际关系优良,但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自身的管理才能相比较,则显得一般。此类人才主要集中在校职能部门、院(系)机关及领导岗位。他们又可以称为“管理型人才”。

(2)F类人才(科研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科研项目或实验项目,而且长期在实验室或研究室工作,他们的教学课时较少,教学效果一般,他们擅长做科研和实验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经常有科研,获得各种奖励。他们是高校的科研精英,可称作“科研型人才”。

(3)G类人才(教学型人才)。此类人才主要是搞教学工作。而且他们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他们的教学效果优秀,学生评教分数高且能在教学方面获得一些奖项。他们非常愿意做教学工作,不愿意做其他科研或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这类人才居多。

3.危机型人才。也称H类人才(危机型人才),这类人既不擅长科研,又不精通教学或管理。应该说,随着高校竞争的日益加剧,这类人正面临着严峻的适职危机。根据人本原理关于“人人是人才”的观念,他们必须通过进修、

学习、提高,才能成为符合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以适应高校工作。否则,必将被淘汰出局。

三、我国高校人才资源配置的一些设想

(一)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高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经验,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高校在这个历史时期面临的工作任务,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人才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通过深化改革,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提高效益,逐步建立起新的人才优化配置运行机制。

我国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事制度、用人观念和师资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的需要存在巨大差距。在建立新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运行机制过程中,要在思想观念和工作实践中实现以下转变:

第一,转变配置不讲效益的思想,树立效益观念;通过深化改革,努力逐步建立高水平、高效益、高待遇的良性循环;

第二,转变计划经济下人才资源配置的观念,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开放、流动、竞争”中充分利用和吸引人才;

第三,转变人才资源封闭的思想,树立合理流动,稳定骨干的观念,重视引进优秀人才,加大引进智力的力度;

第四,转变计划经济下单一人才资源使用模式,建立人才资源多途径使用的复合模式,提倡解放思想,调动多方面积极性,精兵简政,提高效益;

第五,转变单纯靠行政手段进行师资管理的思想,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用“看不见的手”调配人才资源。

(二)合理政策的制定

高校在进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时,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我国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

等学校教师状况、运行机制、高校师资管理办法和体制、教师素质和待遇等互相联系和影响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力求达到深刻了解,以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促进高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且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为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通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方法,才能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转变用人观念,才能营造出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广揽优秀人才,才能促进学校的队伍建设和稳定:合理配置人才,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才能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使得办学和科研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人才资源质量的提高

第一,依托重点学科,提高人才资源质量。重点学科是学科发展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或同类高校中学术实力较强的学科。这样的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大多具有全国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教授,人才资源的配置也相对合理。

第二,依托重点实验室,提高人才资源质量。重点实验室是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支持条件,是培养学科骨干的生长基地。许多高校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省、市的重点实验室和中心。

第三,注重人才资源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高校的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科研水平的高低代表了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注重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侯平,蔡立.试论知识经济对高校人才流动的双重影响.理论与改革,1999,2.

[2]毛卫民.改进高等学校人才管理制度,促进办学效率大幅度提高.科技导报,1998.

第6篇

关键词:技校学生 玩手机 学生管理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手机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通信工具。网络新闻、网络游戏、购物软件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技工院校的学生就是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的群体之一。很多技校学生不仅在课下玩手机,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也是屡禁不止。有的学生整日沉迷于手机,在宿舍里玩,在教室里玩,上课时玩,吃饭时玩,甚至连走路时也要玩手机。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一、技校学生玩手机的主要表现

1.社会交往过头

学生用手机上的各种聊天软件,如微信、短信、QQ、飞信、钉钉等与家长、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在获得别人信息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信息得到关注。通过这种途径,学生的内心得到一定的满足。与家长、朋友保持正常联系,无可厚非,关键是部分软件具有扩大“朋友圈”的功能。由于好奇心驱动,来自虚拟世界里的“朋友”,能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导致学生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减少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2.休闲娱乐过火

学生用手机看新闻、读小说、听音乐、玩游戏,能达到放松、娱乐的目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整日沉迷于游戏中,还有一些学生不分场合地玩手机,上课时不关手机,手机铃声不断,甚至在课堂上接打电话,严重者以接到电话以拿快递为由离开课堂,公然违反课堂纪律。

3.逃避学习压力

技校学生主要是中考、高考落榜的学生和初中分流的学生,基础比较差,不爱学习,对学习兴趣不浓。来到技校后,如果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学习目的,没有重新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而是随波逐流,入校的新鲜感一过,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对学习的内容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为了混日子,便通过玩手机来打发时光,逃避学习。学生一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学习动机不高就会玩手机,逃避现实。学生玩手机消耗大量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减弱了学习兴趣。

二、技校学生玩手机的原因分析

1.教学模式不合理

技工教育是就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同于普通初中和高中,技校学生在校主要学习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再加上技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如果授课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用单一的、机械的模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难调动起来的。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整个课堂气氛就沉闷,没有朝气,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逐渐减弱,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于是,学生就会玩手机,沉迷于手机游戏。

2.学生自控能力差

在中学时,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还经常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指责,时间一长,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产生了自卑心理。进入技校后,学习压力明显不如初中、高中时那么大,学习氛围也不如以前浓厚。再加上学生没有抱负,不能正确认识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很容易逃避或者放弃自己的学业。

3.外部环境影响

现在的技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绕着他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形成有担当、独立的品格。一旦遇到困难,第一选择就是推卸责任或者逃避现实,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学生任性、随意、自私自利。如果教育学生缺乏恒心与耐心,就会纵容他们用手机打发时间,而不是持续地鼓励孩子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

三、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的策略

1.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利用班会、墙报、学校电台等各种宣传途径,使学生了解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告诉学生,学习是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要用手机正常地交流与娱乐,上课期间应当自觉关闭手机,避免影响正常教学。学校可以制定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则,例如,上课、上自习时不能开机,考试时不准带手机进入考场等,学生一旦违反了规则,轻者可以教育或由辅导员暂时保管手机,限制使用;重者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对学生的教育应以正面引导、思想教育、强化教育为主,分清主次,教师应当做好表率,在课堂上坚决关闭手机,身教胜于言传。

2.教师一定要备好课

教师一定要充分备课,包括上课时间的分配、内容的安排、教具的使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要考虑到上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预想好应对措施,让学生始终保持在兴趣高点上。为了让学生乐于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活跃课堂气氛。技能课学生基本上都能操作,教学效果稍好些,相比之下,理论课就要在教学方法与组织上下一番工夫了,这也是对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考验。

3.教学模式多样化

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安排教学。长时间的理论讲授法不可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取,不同的课程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技工院校都在尝试一体化教学,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一体化教学涉及的方面较多,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对所有专业的课程都实施一体化教学。笔者认为,利用学习小组互助法实施教学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各有不同,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发现学习、探索学习。教师不再占据课堂教学的全部时间,而是起到主导作用,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帮助和支持下,学生就会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当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分成了几段之后,独处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也就不会感到无聊了,慢慢地就减少了对手机的依赖。总之,教师要大胆创新,要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收获,每堂课都有提高,尤其是技能的学习。让学生们期望获得新知识,这也是对技工院校教师教学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第7篇

错误现象之一,拼写错误。这是最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也是极易出现的错误。这可能是标牌制作者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没有学过英语,觉得英语少一个字母或多一个字母,有无空格都无所谓。如在某邮局,我看到“general service”被写成“general seryice”。在某高校校园有一个标牌汉语是“环境是生命,文化是灵魂”被写成“circumstance is life,culture is sou.”我们暂且不说翻译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得当,单是拼写在一个高校校园里,绝不能让这样的标牌长久地矗立在那里。再如“taxi”这个字在出租车上居然被一个标志所隔开补写成了“ta xi”。但正是这些不经意间犯的错误给外国游客留下极差的印象。

错误现象之二,语法错误。出现这类错误主要是因为翻译标识语的人员对英语不慎了解,机械翻译,无视英语语法规则。如候车室的问询处被写成“Information Desk”(信息台、服务台),而在欧美国家,通常只用“Information”(信息、问询处)就可以了。在某广场一牌子上中文是“与世界对话”,英文标识却是“AND?WORLDDIALOG”,“小心落水”(CAUTION!WATER)却被翻译成了“BE CAREFUL,FALLING WATER”。这简直就是人们常开玩笑说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再现。是逐字逐句翻译的结果,令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更不明白的“Chinglish”。

错误现象之三,语用错误。语用错误是指拼写和语法都正确,但不符合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是“小心碰头”的英文标识语,我见到过如下多种英文表达方式:(1)Carefully meet,(2)Meet Carefully,(3)Attention your head,(4)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d,(5)Look out head,其实这样的标识语会让本土人很费解。以上所有翻译都不正确,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的“meet”与“碰头”毫无关系,而第三句中的“attention”在这儿的用法不当。与“attention”相关的短语有“Pay attention to”,然而如果外国人看到“Pay attention to your head”这个短语,就会想,我为什么要注意我的头呀?这种翻译给人以奇怪的感觉。再看第五句译法“look out”这种译法也不对,因为它根本没有起到提示的作用,乍一看上去,他们会想,我到底想小心什么?根据英语的习惯用法,“Mind”这个词用“提醒某人什么事的意思”,所以这个标识的正确译法应为“Mind your head”。

又如我看到的“注意安全”的几种错误译法:

(1)Pay attention to the safe,这里完全用的是汉语的直译,没有考虑“注意”和“安全”之间的关系,而“safe”也不应该用形容词,而应用名词形式,“safety”。(2)Attention security,这里“安全”一词虽用了名词形式,但也没有正确考虑“注意”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其实这里要大家注意的根本不是安全而是危险。(3)Be careful of safety,也是错误的。而正确的译法应为“Caution danger”,在英语标示语的翻译中表达“小心”“注意”的意思时常用的是“caution”、“watch”或mind等,常见的有“小心地滑”要用“Caution!Wet floor”。

错误现象之四,用词错误。导致用词错误的原因很多,如对原文理不太理解或对所翻译的物体不太清楚,或是因为翻译者没有深层次地理解某些表达的内涵,只是肤浅地照其字面意思翻译,都会造成在翻译过程中的用词错误。如在翻译“桥”这个字时,不能统统译为“bridge”,因为“bridge”单指水上的桥,假如要我们所做的标识语指的是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的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英文应该是用“overpass”或“flyover”。所以我们在市内所看到的“人民桥”、“学府桥”等,下面的英文用“bridge”都是错误的。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2-0021-02

目前,我省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可以说是立体化的资源。有较旧的课程标准、有2007年颁布的省级指导纲要和配套的教科书、实践指导用书、教材配套光盘资源以及教材与学科支持网站等资源。可以说,已经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育、教学、教研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与支持平台。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低效现象

面对立体化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可能由于某些客观的原因,如:兼任了其他学科的课件指导与制作、机房管理、校园网维护与管理、电教设备维护与管理、教务财务总务相关协助工作等等繁重的杂务,削减了本职工作,同时也有自身的主观原因,从而未能有效地利用立体化的课程资源,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低效利用课程资源现象:

1.照本宣科

有的信息技术教师机械地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进行呆板的传授、宣讲,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使用教材像“软件使用说明书”;课堂像“短期电脑培训班”。

2.脱离教材

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彻底抛弃规定教材。由自己另选其他教学内容,信马由缰,缺乏系统性,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规定的信息素养难以得到培养。

3.拿来主义

有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经过自己的创造性处理课程资源,直接从网络上、或光盘上下载现成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资源,照搬照用,有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的嫌疑。

4.东拼西凑

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为了体现自己的“痕迹”,把多种渠道拿来的资源生硬地拼凑在一起,结果形成“大杂烩”。没有主线,重点不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难以张扬。

5.脱离学情

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时间精心设计的教学资源素材在课堂使用,却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生活经验太远,不能产生共鸣。

二、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利用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以上低效地使用课程资源的现象与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来谈谈提升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的粗浅认识。

1.认真研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领会其主旨、精髓,体会配套教材编写体系、编写结构及意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结合校情、班情、学情创造性地处理课程资源。如,可增删、可拓展补充、可调整顺序等处理都是可取的。既不可照本宣科,也不可信马由缰。

2.合理地吸纳多种渠道的课程资源

对于配套光盘、实践指导、专题支持网站上的相关资源可从学情、校情实际借鉴吸纳,合理选择那些既能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又能将技术融入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情景之中的教学资源。但不可照搬照用,也不可东拼西凑。

3.努力开发适合校情、班情、学情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应该有能力开发创作富有自己个性特色,有着本校本土特色,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课件、教学辅助小软件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制作的教学资源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场景,或者能在课堂现场生成了用于本课学习和操作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了极大的热情。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再利用教学资源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实践任务情境,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这样长期实践下去一定会形成自己处理课程资源的个性特色。

4.适时地扩展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可采用如下策略来实施:

(1)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模块相结合

现行教材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方面可以说是有很大的进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模块有机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模块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模块学习的需要选择《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模块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会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大量具体实例,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2)和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

例如Word的学习。应和语文的教学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好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使用方法。课程资源中可以安排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其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可以和语文教师多多沟通,通过修改作文和制作电子报刊来加强学生的使用技巧。课程资源在编排上可以多涉及其他科目的知识,比如学习excel,我们可以涉及数学、语文的知识。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就更加丰富,知识更加丰满了!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程还可以学习到其他科目的知识。

5.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应按时有计划地开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教研研讨活动

发挥集体的力量,充分利用QQ群、学科BBS、博客等网络平台合作、共享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成果,努力形成本校课程资源的体系化。促进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自身成长。在课后要及时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得失,要反思资源运用的时机及场合,要反思利用资源创设的情境是否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反思资源是否有效地驱动了学生完成实践任务,是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情感。

6.面对学校现状,利用自身技术本领,适时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把其他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了,自己就可以从帮助制作课件和其他学科教师的电脑维护等杂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本学科的课程教育教学。要持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与专业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学习,提升自己驾驭处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能力。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和时展性。这就要求选择利用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用,搭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情境。在这种利用课程资源教学情境下,课程资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资源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