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身体素质的优点

身体素质的优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20 10:48: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身体素质的优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身体素质的优点

第1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田径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这对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技术性和竞技性,教学方法较为教条,教学内容“一刀切”,不考虑学生实际的身体条件,不适用于学生的个体发展。由此可见,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它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盲目教学的现状,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 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优点

分层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践行,它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及潜力倾向为基础,将学生分组实施分层教学,进而实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这一种教学模式有着以下优势:第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将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结合了起来,有效解决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差异之间的矛盾;第二,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很大的裨益;第四,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2 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首要工作就是了解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状况,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采用相关的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和测定技术,便于掌握真实的数据。比如,测试学生的短跑、耐久跑、跳跃、投掷等能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准确评价,并记录数据,做好分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2.2对学生进行分组,适时进行组别调整

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特长,以及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在过程中定期评价学生的能力倾向等,再考虑学生意愿,对组别进行适当调整,让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相符,这对学生发展有很多的积极作用。比如,把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是身体素质相对优秀的一组,B组是身体素质正常水平的一组,C组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一组。具体到不同的田径项目训练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特长进行调整。比如,B组的学生短跑能力较高,在短跑训练中就可以把这位学生调到A组。这样分组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短跑能力的增强。

2.3实行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A组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探究与学习;对B组采用系统性教学法,让学生先示范动作要领,然后教师给予指正;对C组采用亲身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动作要领,学生跟着做,教师再指正。此外,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400m短跑训练中,A组男生要求在1min以内跑完,女生要求在1.5min以内拍完,B组、C组则依次延长时间。

2.4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同,他们的田径成绩必然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进行分层考核评价。为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合理,应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即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标准,这样一来既可以对全体学生的训练结果有个区别性评价,检验每一位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3 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坚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践行了“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增强。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要重视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遵守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这是关乎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乔诚,许建生.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6(15):56-57.

第2篇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家长让孩子从小掌握一项或两项的健身运动技术也有了更明确的愿望。但由于羽毛球科研发展水平一直落后,现有教材教法主要集中体现竞技羽毛球运动的特点,而针对大众羽毛球运动、学校羽毛球运动和青少年羽毛球教学教法的研究成果较少。教学又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它涉及到许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如运动生理学,损伤学,运动训练学理论等。目前在青少年羽毛球教学中主要存在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方法与竞技训练法之间的矛盾,传统性和科学性之间的矛盾,对训练中的量、强度、顺序和针对青少年的特点不能做到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掌控。所以,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对羽毛球教学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青少年 羽毛球 教学

一、研究对象:青少年羽毛球教学教法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对青少年羽毛球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论证分析服务。

(2)逻辑分析法:通过归纳、演绎、分类等逻辑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对青少年羽毛球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3)专家访谈法:针对本文所涉及的问题,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以期得到充足的论据。

三、研究结果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隔网进行的对抗性球类体育运动项目.其在比赛场上所有的技、战术均是在动态下完成,各种情形瞬息万变。当今羽毛球运动又体现着高强度、高对抗、多变、灵活的特点。因此对羽毛球运动员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如:

1.全面与独特的技术。

2.多变、灵活和固定的战术。

3.充沛的体能、灵敏、快速的反应。

4.智慧的头脑。

5.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

再者,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羽毛球球龄具有一年以上运动史的六名同学和二十位十岁左右且具有半年学习羽毛球技术的儿童的访谈中,得出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提高技、战术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为:

1.单一技术的多球练习。

2.高水平的对抗练习比赛。

3.勤学和善于自我思考自身技术的优缺点。

3.针对缺点技术的强化训练。

针对以上对羽毛球运动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提高技、战术水平最有效途径的分析。我认为在青少年羽毛球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基本技术练习与提高击球质量的关系

高质量的击球集球速快、、落点准、线路多变为一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对手,给对手制造最大的障碍。击球质量主要受来球状况、击球意识、击球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基本的,直接影响击球质量的击球技术因素主要有:

(1)击球力量。

击球力量是运动中持拍手挥拍作用于球体上的力量。实战中击球力量的大小由引拍产生的速度和力量,球拍和拍弦的反弹力、羽毛球托的弹性等因素决定。而引拍的速度和力量又是决定性因素。

(2)击球的弧度。

击球的弧度分为高弧度线路球、低弧度线路球、向下飞行弧度球、平行飞行弧度球。各种弧度的线路又受击球时的拍面与球接触的角度和力量的影响。

(3)击球落点。

采用不同的击球技术,可以击出不同的落点。

(4)击球拍面。

正拍面击球能够产生最大的力量。斜拍面击球时根据受力分析可得知球受到的力量则相应较小。

(5)击球点与身置。

一般要求击球点让在身体前,可保证击球时的主动性、多样性。能够提高击球质量。

由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击球质量主要由技术和力量两方面决定。而青少年的力量素质,由于受到生理上的影响,女孩在20岁,男孩在25岁才能达到最大值,10岁以后力量才出现自然的增长。因此,在青少年训练中应把技术动作的标准化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击球质量中力量方面的要求,应符合生理发展的特点有选择性的进行训练。总之,应以技术标准化为主,力量训练为辅。

2.羽毛球运动基本技术教学顺序的关系

羽毛球的基本技术主要分为击球技术与步法技术,击球技术又分为前场击球技术、中场击球技术和后场击球技术。

(1)前场击球技术。

由前场挑高球、平推球、搓小球、放小球、勾对角线小球和扑球等击球技术组成,每一项击球技术都可由正、反手击球姿势完成,击出直、斜线不同飞行路线的球。

(2)中场击球技术。

中场击球有接杀球和中场腾空抽杀球。接杀球可由接杀放直线小球、接杀勾对角小球、接杀挑高球和接杀反抽球等几项击球技术组成。各种接杀球有可由正、反手击球姿势完成,击出直、斜线不同飞行路线的球。

(3)后场击球技术。

依据击球位置不同,后场击球可分为后场高手位击球和低手位击球。每一项击球技术又可由正、反手两种击球姿势完成。主要包括高远球、平高球、吊球、劈球、杀球。

(4)步法技术。

步法又分为前场步法、后场步法、中场步法。每项步法又分有一步、两步、三步接球步法和正、反手接球步法。

每项击球技术与每项步法技术可以组合出不同的组合技术,可见羽毛球运动中技术的运用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不同的线路要求有不同的击球技术完成,而同一项技术又可击出不同的线路。且各项技术掌握的难易又不尽相同。因此,在青少年教学中基本技术教学顺序的合理安排就显的格外重要。

根据对一些初学者的访谈和依据人体生理结构分析得知,正手技术要比反手技术好掌握、前场技术比后场技术好掌握、高手位技术比低手位技术好掌握、前场步法比后场步法好掌握。因此,提出以下教学顺序以供参考:

A.前场正手击球-------后场正手击球--------前场反手击球-------中场正手击球-----中场反手击球-------后场反手击球。

B.前场正手击球------后场正手击球---------后场反手击球------前场反手击球-----中场正手击球----中场反手击球。

注:各项击球技术应先进行高手位练习,再进行低手位练习。每项练习应结合相应步法同时进行训练。

前一种相对是以先易后难,第二种相对是先难后易。每种训练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教练员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调整运用。但对初学者来说不管采用那种教学顺序,均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的展开练习,在训练中不断改进、巩固和提高,才能打牢基础,逐步掌握全面的技术。

3.技术练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的关系

由羽毛球运动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可知。不管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要具备全面的技术和身体素质,才能体会到此项运动带来的乐趣。

而怎样在青少年进行技术训练的同时,增强身体素质是对教练员提出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如下:

(1)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

(2)对身体素质训练的耐受力小。

(3)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敏感期不同。

(4)新陈代谢旺盛。

(5)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到9―16岁才能进一步发展。联想、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才逐渐提高。

根据以上特征,制定以下训练原则以供参考:

每堂训练课,技术练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穿行,以减少青少年的烦躁心理,达到既锻炼技术又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也就是说在练习一项技术后,紧接着进行一项身体素质训练,而且身体素质训练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并与技术练习具有相关性。技术训练时候,教练员要敏锐的观察受训者的情绪变化,如发现注意力不集中,技术走样等,教练员可停止技术训练,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应结合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4.整体与分解教学的关系

一项技术是进行分解教学还是整体教学,应由此项技术的复杂程度决定。不同的个体对同一项技术又有不同的学习难度。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分解教学法主要分为:

A.完整示范------分解教学------整体教学

B.分解教学-------完整教学

5.技术与战术之间的关系

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受多种因素影响,基本技术只有在战术意识的有效控制下,才能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威力。因此,教学训练不能只局限于技术动作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在比赛环境中熟练合理的运用已掌握的技术,把击球战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基本技术练习的始终。要求学生不仅要明确技术的操作方法,而且还要明确技术的战术作用及相关的运用方法,增强进攻、防守和过度技术的战术转换意识,作到技术训练与实战运用紧密联系,让基本技术训练同战术意识训练密切结合,提高训练得效率,以符合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需要。

要防止训练中出现技术训练与实战运用脱离的现象,如只强调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而忽视战术意识的要求,使基本技术训练单一,学生只要完成技术动作,不懂得实战中灵活运用的方法,已掌握的技术不能在竞赛中真正高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技术训练时要对受训者讲清楚每项技术的战术用途,逐渐培养受训者的战术意识。

6.技术训练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羽毛球运动的多变性,决定运动员在场上应具备瞬间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扑捉对方空挡的能力、战术灵活、合理的运用能力等。比赛双方斗智斗勇,因此运动员要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智力素质是运动员长期学习知识积累的结果,不仅仅指遗传方面的智商和运动方面的天赋,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日常中要增加学习的时间。对中国国家足球队和韩国国家足球队运动员进行比较可得知:个体足球运动员在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方面两国的运动员所得数值基本相同。但唯一一项差距的是韩国国家队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大部分为高中以上学历,而中国国家队足球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能达到初中毕业的已经寥寥无几。因此造成中国队数三十年逢韩不胜的原因,我认为不仅仅是技、战术和身体素质的问题,更深入层次的应该是智力因素方面的差距。

训练中要有意识的让受训者多思考自身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如每天训练后要写总结体会,思考技术存在不足,然后和教练员讨论,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下一次训练课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长此以往,则可培养出运动员善于思考的习惯。还应在训练之余提高受训者的知识文化水平,增加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

四、结论

1.青少年羽毛球教学具有着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中存在着其他的细节和突发性的问题,每个训练个体又存在差异性。教练员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针对个体解决问题。

3.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时期要重视基本技术的标准化、全面性,为完成高质量的击球打下坚实基础。

4.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时期要根据身体素质发展的不同敏感期,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

5.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时期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要重视贯穿技术运用的战术效果与意识培养。

6.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时期不仅要重视技战术的学习,一定也要加强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贵敏.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延烽,赵志英,郑晓鸿.青少年运动训练100问.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9.

[3]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肖杰.羽毛球学练问答.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8.

[5]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3篇

摘要 对青少年足球素质训练的敏感期进行研究,阐述了敏感和敏感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且指出了青少年敏感期的特点。得出结论,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要善于发现其训练敏感期和最佳期,更重要的是抓住并设法延长这个敏感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不单是足球运动素质的训练,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身体素质训练同样如此。合理运用敏感期对青少年的身体发展和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训练 敏感期

一、引言

各个足球强国都很重视足球动员的选材和训练,为尽早发现好苗子,以利于从小进行系统化训练。现代高水平足球强队的成长过程中,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优越的天赋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青少年足球素质的早期训练是其成功的关键,其重要一点是身体素质敏感期和最佳发展期的训练问题。青少年足球训练当中,合理运动青少年的素质敏感期,抓住青少年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训练,以提高其各项身体素质,从而整体上提高足球水平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国青少年运动素质的敏感期和最佳发展期。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

三、分析与讨论

(一)“敏感期”的概述

1.敏感期的含义

所谓敏感期就是指,人体各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个或多个发展迅速,进步明显的时期,敏感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迅速而准确的抓住他,有的放矢的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2.影响敏感期的因素

(1)人的性格和体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体质,因此不同个体其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长短也不同。

(2)年龄。就是同一人处在不同的年龄段,其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敏感程度也不同。植物神经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3)环境因素。教师对某个学生的同一个批评或表扬,在教室面向全体学生和在办公室仅师生二人,这个学生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肯定也不同。

(4)刺激的频次。该因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短时期内的多次刺激,可以提高敏感的程度,并延长敏感期。另一方面,一旦超过刺激对象的承受极限,就可能对刺激由敏感转化为迟钝。

(5)刺激的形式。从广义来说,刺激的形式属于环境因素。但从狭义来讲,又有不同。比如,同样是批评,教师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式的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的不足与教师直言其不足,显然学生的反映是不同的。

3.青少年敏感期的特点

尽管敏感程度和敏感期因人而异,但处于同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也有一些共性。研究这些共性,对搞好教学与训练将有很大帮助。(1)敏感程度高,但敏感期短。注意保护青少年的敏感程度高的优势,同时注意设法提醒,以便延长其敏感期。(2)对新东西敏感,对一成不变的事物迟钝。因此,在今后的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即使对同一个动作,既要反复训练,也要注意“翻新花样,万变不离其宗”。(3)对自己能掌握的动作敏感,对难掌握的动作迟钝。(4)不同的素质训练,具有不同的敏感期。

(二)足球教学与训练中对青少年敏感期的运用

1.培养青少年对足球的兴趣和动机

根据青少年敏感期具有“对自己能掌握的技术敏感,对难掌握的技术迟钝”的特点,教练员要善于运用青少年求知上进,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多进行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还要根据“敏感程度高,但敏感期短”的特点,抓住各种时机,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启发诱导,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

2.灵活多样狠抓基本功

基本功、基本技术贯穿于整个训练的全过程。青少年足球训练属于基础训练阶段,所以要持之恒的坚持双基训练。但由于青少年的敏感期具有“对新东西敏感,对一成不变的事物迟钝”的特点,因此,训练方法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要简单重复。此外,要因人而异,从难度和质量上不断提高要求,让队员始终向新的方向努力。

(三)各种素质训练的敏感期的训练

1.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足球专项运动中至关重要的取胜要点。重视速度训练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首要任务。就年龄而言,速度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在8-13岁,女子在9-12岁,此时期的速度自然总增长率最大,若从小不注意训练,14岁后增长率渐慢,16-18岁不再出现明显增长。就具体时间而言,在全年训练的大周期中,速度训练应安排在准备期的后期和比赛期的前期,在一周的训练中最好安排在小强度训练或调整性训练后的第一天进行。在一次训练课中则宜安排在运动员精力最充沛时进行。

2.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足球运动对爆发力和速度力量的要求很高。发展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是足球这项运动项目训练的主要内容。力量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是14-20岁,女子是12-18岁,抓住这一时期发展力量素质会取得明显效果。发展力量素质时要注意全身各部肌肉群力量的均衡协调发展,包括上肢、下肢、躯干、腰肌、腹肌、背肌的力量。俗话说“运动在四梢,关键在于腰”。腰部是人体肌肉动力的源泉。所以,要结合各个项目的特点,坚持动静结合,合理安排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特别要考虑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不易对他们进行大重量、大强度的负重练习,应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动力性、伸展性的练习为主。力量训练后要做牵拉性的整理活动。

3.耐力素质训练

根据足球专项的特点,特别需要的是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耐力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是12-20岁,女子是11-18岁。足球专向的耐力训练要结合专项特点进行。发展青少年耐力素质,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连续训练法。利用匀速持续跑练习发展有氧耐力,以脉搏频率为指标,控制训练强度,使心率在160次/分左右,结束时应恢复到120次/分以下。(2)间歇训练法。首先,在热身练习后,间歇1―2分钟,而后进行整个训练课的练习。这其中,要注意练习形式的“花样翻新”,以便不断调动少儿的兴趣,从而使其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耐力训练。与此同时,也要鼓励青少年儿童锻炼自己的顽强意志和奋勇拼搏精神。

4,柔韧素质训练

足球专项运动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项目,对柔韧素质要求很高。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为9-13岁,在这时期发展柔韧素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柔韧与力量素质的关系,审时度势,刚柔相济。切忌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扭伤。

5.灵敏协调素质训练

灵敏协调性是灵活性、学习能力、空间定向定位能力、反应能力、节奏感、平衡能力和准确性等的总称。灵敏协调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的制约与影响,是各种素质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掌握动作技能、运动技术的基础。灵敏协调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是7-14岁,女是13-16岁。需要注意的是,灵敏协调的能力对于女孩子来说,一方面要紧抓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此阶段女孩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受机体内分泌的影响,其协调能力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因此,要适当调整训练安排,待16岁后即可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进行精雕细刻。

(四)因材施教

前已述及,敏感期因人而异,因此在足球训练中,既要统一组织,又要注意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照顾个人特点,发展个性,这需要教练员在制定计划时,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区别对待。不仅在确定专项选择训练方法上有针对性,而且在运用训练方法、实施训练监控和检查考评实施上也要讲究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使家长满意、个人满意、社会满意。

四、结论

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要善于发现其训练敏感期和最佳期,更重要的是抓住并设法延长这个敏感期,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不单是足球运动素质的训练,对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身体素质训练同样如此,比如篮球、田径、武术类等。而一个好的教师或教练,主要的不在于他的技术是否一流,而在于他是否善于发现各个青少年的各项专项素质、技术的敏感期并尽可能地延长,同时设计出适合每个个体的训练计划。因此敏感期的“抓”和“延长”方法,仍然是一个大学问,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文友良.青少年足球训练浅析[J].科技信息.2005(7):13-18.

[2] 张威伟.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的探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56.

第4篇

在合作教学模式当中,良好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增进友谊,相互鼓励,良性竞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达到更加理想的引导目的,从而高效地完成整体学习目标。

2相互合作

相互合作是合作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要求学生在合作教学模式当中,以统一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在完成自身个体任务的同时,也为组内成员提供所需的帮助,相互合作,彼此信赖,实现个人与整体目标的有机结合,体现良好的合作性与高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的发展,美职篮与中职篮等知名度非常高的篮球联赛广受关注,在此大背景下,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受到较大的影响,越来越热衷于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在初中生当中的普及率比其他各项运动都要高出许多。并且篮球运动对于硬件设施的要求并不高,设备较为简单,这也是篮球运动得以在初中生范围内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4]。在初中篮球教学当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对于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此,笔者从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篮球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为切入口,分析其应用条件与方法。

3.1完善相关的评估体系

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篮球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对整个合作小组的评价,分析合作小组对老师所安排的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所需时间,以及完成质量等,刺激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达到教学目的。第二个方面是对组内成员的个体评价,以成员个体在小组内的表现,以及对小组完成学习目标的贡献为依据,结合组内其余成员对其的评价,适当对成员个体进行奖励或教育,从而促进小组与小组成员个体的共同发展。完善的评估体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活动,培养合作精神,记录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篮球教学方案。

3.2以鼓励性教育为主

初中生的身体机能,以及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发育都尚不成熟,因此在篮球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依然是中心人物,起着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性非常强的篮球运动当中。由于大部分初中生接触篮球的时间不长,因此对于篮球活动的相关规则,技术等都欠缺充分的了解,因此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生篮球教育其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老师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与行为,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亲自为学生讲解篮球规则,示范篮球技巧,根据学生的个体素质差距,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合作模式,并不仅仅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篮球对抗赛,以及老师亲自下场与学生打比赛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两种形式。

3.3高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课的课时比较少,并且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跨度也比较大,一般在五天以上。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并保持学生对于篮球运动兴趣的持续性,已经成为了目前初中体育教师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合作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的说教式的体育教学方式,增强了其中的互动性,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赋予了学生更大的篮球活动空间,达到加强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从而实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保证篮球教学的质量,以及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合作教学模式,增进了初中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助于达成保持学生对于篮球运动兴趣的持续性的目标。

3.4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个体的进步才更好地提高团队的水平,因此在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篮球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在安排分组,进行对抗赛的时候,要注意将篮球水平高的学生与篮球水平较低的学生混合编排,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效果[3]。此外,部分学生由于生理或是心理的制约,难以融入到团队当中,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不高,老师此时需要及时地加以开导,帮助其融入团队当中,鼓励组内的其余成员帮助其进步。只有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其以后的发展,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当中的意义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

4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4.1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个人品质

篮球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模式,强调以相互配合为核心,注重团队成绩与个人成绩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无私奉献、互帮互助等良好的个人品质,摒除了初中生曾经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的陋习,对于他们以后人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有助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4.2增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

长期以来,初中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在社会上一直饱受诟病。的确,初中生由于家庭的宠爱,长期养尊处优,缺少必要的户外活动,因而身体素质低下。篮球运动能够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增强身体的各项技能,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篮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增强初中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4.3提升初中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水平

合作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寓教于乐”,在初中篮球应用当中,先由老师划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由外部环境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水平,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引起初中生对篮球等体育运动的爱好,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语数英等主科的学习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5结语

第5篇

1.体育落后生的含义

体育成绩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所取得效绩的总称。内容包括: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的行为表现,身体素质和运动项目的测验成绩,学习掌握运动与健康知识、技能的水平,群体活动取得的成绩等。体育落后生则指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2.体育落后生的类型

(1)基础性体育落后生。这类学生体育基础较差,包括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

(2)项目性体育落后生。指大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上有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有的同学立定跳远很好,但引体向上很差。

(3)心理性体育落后生。这类落后生主要是有一定的心理方面障碍,表现在教学实际中为怕对抗、怕困难、怕难度等等。

(4)生理性体育落后生。主要是指由于生理缺陷(如眼残、手残、腿残等)而形成体育落后生。

二、体育落后生的形成原因分折

造成体育落后生的形成原因很多,如智力因素、生理因素、情绪、环境因素,还有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等等,下面从5个方面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认识偏差。受重智力轻体育思想的影响,对体育课的学习、锻炼目的性和意义认识模糊,部分学生参加体育课只是为了混学分。

2.身体素质差。这部分学生缺乏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必要的身体素质,到大学后对体育存在不适应和陌生感,产生害怕情绪,从而造成体育成绩落后。

3.体育教育不公正待遇所致。如对体育落后生的冷遇、偏见等等消极教学因素。

4.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体育能力的开发。

5.意志品质薄弱,不能吃苦耐劳。在上课过程中怕脏怕累,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能坚持。

三、教育转化体育落后生的方法

笔者在长期的体育教育与教学中发现,提高体育落后生的方法很多,作为体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1.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克服重智轻体思想

重智轻体的体育落后生,由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从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淡薄。思想上严重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文化课的学习、轻视体育锻炼的倾向。经常利用体育课做其它事情;课堂练习消极怠慢,该类体育落后生性格比较内向,女生多于男生。

针对该类体育落后生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必须谆谆引导,使他们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进一步了解到体育锻炼具有塑造健康体魄、促进心理健康、锻炼敏锐知觉等独特功能,还可以增强个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加强团队精神。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体育落后生对上课不感兴趣,消极应付,甚至根本不做动作练习,有对立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制止,将会产生学习逆反情绪,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表明,体育落后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原因有:(1)教学难度太大,不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2)运动负荷太大,学生身体难以适应;(3)教学方法、手段不合理,不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4)教师的语言生硬、简单,学生难以接受等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手段、练习强度,以增强体育落后生的练习信心;体育教师还应激励、指导和鼓励体育落后生积极参加练习,以克服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赏识体育落后生的优点,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曾多次论证过表扬激励法对于转化落后生的重要作用。体育落后生虽然存在着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但是,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只要积极科学地参加锻炼,动作技术和技能一定能掌握,身体素质一定会提高。

4.重视学生集体影响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教育转化体育落后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从教师角度着手寻找出路,而忽视了学生集体影响的力量。学生集体影响的合作学习就是:在一个班级内的教学中,使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学生围绕具体目标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和学习活动。它能让体育落后生平等地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通过集体成员鼓励和帮助,增强了体育落后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也是转化体育落后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5.合理调整体育成绩评价比例,鼓励他们的学习和进步

对体育落后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应重视学习效果,把学生学习进步、积极参与纳入评价内容;并把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感觉作为课程基本目标的心理健康指标;同时,要适当降低考试项目的难度和标准,使体育落后生在体育课中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所以,教师在制定考核内容的标准时,要根据体育落后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出针对体育落后生的考核标准,以鼓励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提高他们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普通高校体育落后生正呈上升趋势。如何转化体育落后生,使之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要我们正确分析体育落后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教育和教学手段,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参与运动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落后生。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何玉芳.差生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04(2):50.

[3]陈东,吴浩.高校“体育落后生”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190-120.

[4]刘波.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落后生的教学技巧[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50-51.

第6篇

摘 要 分层教学不是新的话题,它早已包含在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中,今日老话重提,只是在具体课的操作上的一点新的思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使得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本文主要以鱼跃前滚翻的教学内容为着入点,具体谈谈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分层教学 鱼跃前滚翻教学 应用

由于学生个体间在身体素质的遗传因素,自身运动技能的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方法的掌握等方面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像体操课这样有一定安全隐患,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又缺乏趣味性的技能课,如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学生“齐头并进式”的成长。分层教学法突出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畏惧心理,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体育课中的分层教学法概念

分层教学法是指体育教师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运动技能水平、接受能力水平等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并为各层次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心底“分层”,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以及因层施教的点拨艺术,它的核心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及时有益的帮助,寻求各自的切入点和着力点[1]。

二、分层教学法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教师分层教学的重视依据,教师必须首先要“备学生”,对学生的现状(包括身体、心理等方面)科学进行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合理进行分层。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次教学更提倡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得均衡发展,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学中的层次性,教师课前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同时,必须重点研究学生,订好各层次的具体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弱和运动能力的高低,以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成绩和专项测试成绩为参考依据和分层标准,打破传统教学的分组模式[2]。主要依据上学期的测试成绩和运动技能的表现,大体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A层: 身体素质薄弱、运动技能低;

B层: 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一般;

C层: 身体素质好、运动技能强;

(二)学生层次的组织和调整

把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人左右,把A、B、C三层学生分别分到各个学习小组中。学生的层次可在练习后适当调整。根据学生的动作掌握调整组别或升或降。

(三)各个层次不是孤立的,需要互动

中间层次学生占多数,在练习的时候可以考虑各层次之间的互动。例如安排保护与帮助时,可让C组的学生帮助A组的学生;运动技能好,掌握动作快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帮助其他未能完成动作的学生。在安排的时候,并不向学生明示,以免引起弱生的逆反心理。在学习鱼跃前滚翻动作时,特别注意对A层面的学生个别辅导,消除其厌学畏难情绪,效果较好。

三、对教学过程分层

(一)教学目标分层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面的学生,只要求基本掌握鱼跃前滚翻的动作雏形,建立一定的动作概念;B层面的学生可在A层面要求上大胆尝试C层面学生的要求;C层面的学生除要建立动作概念,完成基本动作之外,还要提出动作的美感和标准化。例如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可以将“跃”的高和远以及动作的优美等做为C层面学生的进一步要求,能够达到的,应当主动担任小组长的角色,协助教师指导和帮助其他组的学生完成动作,培养一定的互帮互助意识。

(二)教学方法分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把“教”的活动变为“练”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动中学”、“学中动”。鱼跃前滚翻教学要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互教互学、互查互练的作用。教学方法要实,也要活,特别是对于运动技能水平层次不齐的中学课堂,教学不能一个模式,也不能反复地做“鱼跃训练”。教学要在激发兴趣,转化情感上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练习方式和练习要求上区别对待。多为他们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对于完成不了的动作,及时启发纠正,不断鼓励,给予表扬与肯定。

(三)练习形式分层

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A层面的学生,可用降低动作标准和练习的要求,以模仿的练习为主进行巩固练习;对B层面的学生则可布置在A的基础提高要求,追求动作的更高质量;C层面的学生,除完成基本动作外,提出跃的高度和远度。具体操作如下:在体操垫上用不同颜色的胶带划出不同远度的距离,由近及远的尝试“跃”的远的教学目标;用不同数量的小体操垫竖起,由少到多的越过高度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低分组,选择合适自己的练习形式,不断进步,以追求更高的层次。教学要留给学生以够得着的目标,他才能去努力, 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

四、对课堂评价分层

为了体现学生的进步,可将鱼跃前滚翻的练习要求分为基础部分和层次部分,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A层面的学生不至于学不会动作而产生厌学情绪,C层面的学生不至于轻易完成动作而骄傲自满;B层面的学生可以为了追求C层面更高的学习目标而积极学习。这样的分组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五、总结与思考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还未能普及和推广,班级学生较多,体育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充分,会出现分组练习的不合理性,对于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体操课,教师会有辅导不过来的现象,所以有望实行小班制,对于教学准备、教学方法也有待完善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既保留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长处,达到了节省教学资源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克服了“一刀切”的不足之处。在教学改革继续深入的今天,我们只有在不断发挥它的优越处的基础上,在理论指导下,不断的实践,通过认真大胆的尝试和总结,不断的完善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才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朝着正确地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第7篇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当前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中小学体育正在探讨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尽快适应这种改革,不仅要更新教育思想,更要更新自身的专业素质,从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发展自己的素质教育能力。目前,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主要是以传授体育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主。这种知识技能结构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其内容基本上是竞技运动项目,特别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与教育理论的一种搭配,很难使教师亲身体会到素质教育的真实含义,从而为适应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实际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很有必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强自身专业体育素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       

        1.思想素质

        人的行为是受自身思想意识支配的。只有正确认识中小学体育必须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认识的高度正确对待基础教育的变革,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素质数育的战略,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桔中解放出来。体育教师要对当前的教育改革的理论背景、教育思潮动向等宏观形式把握清楚,在了解教育发展大趋势下,确切地知道自己在微观领域内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能动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必然要求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体育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要知道未来学生人才规格的要求,不仅是知识、技能和增强体质的,也包括责任感、协同精神、科学精神和自主精神的培养以及开放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团队的意识、拼搏的意识的培养等等,体育教师只有建立新型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在素质教育大潮中有针对性地做研究和工作。

        2.文化素质

        目前在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中虽然有些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术,但缺乏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时必要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及对社会的了解、肤浅,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如何担当中小学的体育素质教育重任。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已向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发出了挑战,它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一定要有广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底蕴,要坚持参加学历进修。通过学习,对体育理论、运动技能、人体生理等各方面才会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如此才能适应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

        3.能力素质

        加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增强其全民健身意识,要求体育教师不能仅仅了解一些体育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积极的创新精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等。 

因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授健身方法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只靠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几项运动项目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学会掌握任何一种运动项目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工作中,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建立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的能力素质。

        体育教师要具有创新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必备的创新能力是衡量当代新型体育教师的又一标准,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当今时代是瞬息万变的,创新是贯穿于体育教育全过程的一种经常性行为,它是体育课堂充满活力的保证,也是体育教师对外部环境应变能力的表现,体育教师如果缺乏创新能力而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最终会导致体育课堂枯燥乏味,调动不了学生渴望运动的激情,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相关的学、练能力的发挥,更谈不上实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和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了。作为体育教师应是创新能力较强的人,精力旺盛、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各类体育活动、竞赛有主见、创见和预见,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沿着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前进的主观动力,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  

      体育教师要具有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是当好一名体育教师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师是各项体育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在活动中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组织、领导、调节,才能按照体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协调每个人的行动,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也是体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  

        4.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对传统的应试教育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桎桔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创造力的求知欲,乍一改革必然对教师的工作习惯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然将素质教台视为一种包袱,从而禁锢教师的能力发展。对待学生教育做到“五心”: 全心:全面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真心:表扬孩子要发自内心真诚。细心:细心观察孩子,认真揣摩孩子的心理需要。重心: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才能给予赞扬。公心:要切合实际的表扬和恰如其分的批评。此外,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坚强的个性等,是适应环境、求得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努力发展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5.身体素质

第8篇

关键词:警官学校;体育教学;学生素质;影响探究

体育教学是警察院校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提高警校学生体质,加强警校学生的体能训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为其将来从事警察行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打好基础。警察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切实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要全面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顺利就业提供有效保障。

1.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体育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清晰目前,警察院校的体育教学主要教学任务有两点,一是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能训练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其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二是符合岗位特点,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因此,体育教学一定要反映职业特点,符合警察岗位的具体要求,要经过科学的体育教学,提高警校学生的身体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警察人才。人民警察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和复杂情况要镇定和随机应变。单纯的体育教学是达不到效果的,体育教学要与其他技能教学有机结合,设定综合的教学目标,但目前这一点有待提高。1.2传统体育课程设置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警察院校的传统体育教学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的特点,警校对竞技类体育运动的训练格外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难以满足现代警校综合教学质量的要求,不利于警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警校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不够重视,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田径、球类、体操、格斗等,这些体育训练项目重复进行,导致体育教学较为枯燥,课堂气氛较为沉闷,部分学生对于上体育课缺乏足够的兴趣,体育训练的态度不够积极。警校的体育课程显现出形式化、片面化的特点,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1.3体育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教学资源是否丰富息息相关,目前警校的体育教师和教练的教学经验有待提高,学校投入不足,体育教学需要的一些硬件及软件设备相对不足,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体育教学资源包括硬件及软件资源,硬件包括一些健身器械,如跑步机、乒乓球设备、杠铃等,教学材料如球类、拳击手套等等;软件设备包括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体育训练书籍及有关资料。这些教学资源如果缺乏必然会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1.4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方式单一警察学校无论在专业教学还是教学策略上与其他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根据警察岗位的实际需要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学体系。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要求体育教学也要有所不同,警察学校要将职业定位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教学机制。目前,警校的体育教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因循守旧,创新力度不够,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较强,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警察院校的体育教学难以满足警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陈旧的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体育教学对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2.1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对于警察这一职业,警察本人一定要具有强健的体魄,优秀的身体素质,这还是对于警察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警校的体育教育最首要影响的就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经过较强的体育训练和运动锻炼,可以促使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增强,有助于肌肉和神经的发达,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警校的体育教学不但要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和技能,有助于其以后顺利实现就业,在工作岗位中发挥潜能。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例如身体本身情况和男女生的差别,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式,适当增加体育训练的强度。教师要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将多方面的练习作为教学重点,采用训练方法指导学生,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2.2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是每天都必须进行的,而实际干警们由于工作关系,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学校阶段就要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警察院校的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有关生理和保健的知识,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训练,使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增加训练强度,确保身心安全,达到学生执行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合理控制训练量和强度。2.3体育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3.1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涉及很广泛,包括球类、武术、健美操、格斗等等,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乒乓球体育运动中,考研的是两个竞争者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发球者首先要分析对手的优点和弱点,根据对手的位置抢占先机,球员要善于分配精力,手、眼、脑积极配合,这种项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2.3.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警校体育教学中很多运动项目是集体运动项目,例如足球、篮球等等,这些运动或比赛强调队员之间的配合,因此,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集体运动项目中队员之间的配合决定了最后的效果,例如在足球比赛中,队员之间传球、接球等等,都考验着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队员运用肢体语言、表情、技术动作等进行交流和沟通,自然队员之间的亲近感逐渐加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团体体育活动中一定要尊重裁判、团结队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团体运动争得荣誉。2.3.3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体育运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这种动态的运动容易使人兴奋,人体的运动也会产生一些兴奋因子,使人感到愉快和喜悦,而且体育运动有助于降低压力,消除紧张感,进而调节学生的情绪。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体验不同的感受,一些训练很艰苦,如果难以完成有一种挫败感,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务又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因此,体育教学有助于警校学生情感的成熟和情绪的调节。2.4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武术源远流长,在警校体育教学中,格斗和武术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警察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任务,在基层干警日常工作中难免会于犯罪分子直接发生冲突,因此,干警们一定要掌握基本的武术知识和格斗技巧。警察院校的武术及格斗教学,展现了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武德精神,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这种不畏艰难,勇于通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精神。在继承德精神以外,要结合警察的职业特点加强品德教育。格斗和武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品格,格斗的过程就是磨练意志的过程,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要常年有恒,坚持不懈。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种爱国精神,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安全的警察更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警校的格斗教学中,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身为一名警察的职业和使命,要从内心出发爱祖国、爱人民,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保卫家园,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3.创新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3.1完善基础设施,为体能训练提供物质保障警校要加大投入,确保校园的硬件设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保障各项体育训练项目可以正常进行。硬件不达标会制约学生体育训练质量的提高,削弱学生队伍的战斗力,完善警体训练器材装备,是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的关键。警校要加强场地建设,保证体育训练室内和室外环境优良,搭建障碍设施、攀登楼、综合训练场地等。其次,做好训练器材的维修维护工作,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3.2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师和教练是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警校要加大投入,做好专业教师的配U型能与教育工作,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考核,突出教室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体育训练技能,打造一支强悍的教师队伍。其次,警校要有效借助校外资源,开展开放式办学,聘请具有专业特长的健身教练、武术教练等到学校任教,提高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准。3.3开展模块化教学,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模块化教学是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将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包括军训、格斗、设计、游泳、警械拆卸与安装、战略战术布局等等多项内容。模块化的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填补了以往体育教学的空白之处,例如武器控制、搜身、押解、特技实战训练等等,为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依据。模块化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训练的考核,要建立警务技能考核评价指标,对警校的体育教学进行规范。警校要建立一系列的量化标准,将集教学、表演、训练作为考核方式,要将日常表现和训练成果纳入待考核范围,考核系统互动化可以有效弥补了模块化教学割裂的特点。模块化的教学有助于打破常规,有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采取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营造合理的情境,开展实战体育训练。体育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警校要与一线实战部门经常沟通,将教学、研究、实践三项融为一体,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3.4加强动作速度与灵敏度的训练警校学生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灵敏素质是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因为一线干警在实际工作中随时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因此,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十分重要。当警察面对犯罪分子的时候,不但要勇于战斗,不怕牺牲,还要有快速反应能力,躲避犯罪分子的袭击,看准犯罪分子的弱点进行及时攻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抓捕归案。警校的体育教学要根据警察的职业特点进行重速度和灵敏素质训练,例如,加强短跑练习,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的爆发力。具体方法包括躲避训练和障碍物绕跑、加速短跑训练等,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度,确保其在以后从事的工作当中展现优异的岗位技能。3.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意识警校要经常开展课外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例如定期开展足球比赛活动、CS枪战活动等。这里以擒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格斗基本功训练和对抗性实践。教师要做好各小组的格斗训练的指导工作,重点培养组长成为小组的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训练意识。其次,警校要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比赛,如散打、攀爬、跆拳道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外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6以终身教育理念指导警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理念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后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在以后自行进行持之以恒的体育训练。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推广和深化,警校一定要以终身体育的理念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强调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保证体育活动和运动实践贯彻每个人的一生。公安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干警战斗力的强弱,公安干警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团队整体的实力。发展警察体育教育事业,有助于提高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助于公安系统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警察院校肩负着教育的重任,要转变传统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4.结语

综上所述,警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警校要结合社会岗位实际需求,构建健全的体育教学体系,通过制定高效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干警,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保家卫国的重任。

作者:赵先朗 单位: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晓鹏.公安本科院校警察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李明.中国警校体育创新与面临的教育学问题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