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0 16:57: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疗行业风险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作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的子课题,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院400名医务人员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满意度为2. 9,处于比较不满意水平。针对职业风险满意度偏低的状况,提出改进防护设施建设、完善职业防护规范、积极应对医疗纠纷、参加职业防护保险等对策建议。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的反映,它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在国外企业界,工作满意度研究是近二十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在我国只是近几年才逐渐受到关注,虽然目前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但其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可和重视。
医疗工作的高技术和不确定性使医务人员面临更大的职业风险,职业风阶满意度构成了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课题中,关于工作前景、人际关系、职业风险、社会地位、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相对报酬、医院管理、工作条件的9个研究维度之一,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概况,对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以了解职业风险满意度现状,提出了一些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满意度的可行性建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调查以上海市胸科医院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医院总体管理、医生、护理、医技、管理人员的比例确定各自样本量,然后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随机抽样,样本率为52%。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采用五点记分法,非常满意为5分,比较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比较不满意为2分,很不满意为1分,把调查问卷选项转化为得分进行统计,并用SPSS 10. 0对数据进行处理。
参考国内外工作满意度研究的划分办法,对本调查的满意度结果进行划分:满意度分数>4. 5为非常满意;4-4. 5为满意;3. 5 ^-4为比较满意;3-3. 5为一般;2. 5-3为比较不满意;2 -2. 5为不满意;
2调查结果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128人,占32. 0%:女性272人,占68. 0% 0 29岁以下占18. 5%, 30岁占39. 0%,40岁占22.5%,50岁以上占20. 0%。硕士及以上人员占12. 0%,本科占23. 0%,大专占45. 0%,中专及以下占20. 0%。管理人员占12. 5%,医生占22. 5%,护士47. 5%,医技人员17. 5%。高级职称人员占19. 5%,中级职称占41. 0%,初级职称及以下占39. 5%。人员的专业和职称构成情况与全院的人员构成情况基本相同。
2. 2职业风险满意度总体情况
综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本次职业风险满意度调查选择职业危险、医疗纠纷、职业防护、管理支持四个分指标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我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总体满意度为2. 9,按照满意度划分标准,属于比较不满意水平,表明医务人员对目前的职业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担忧。
从分指标来看,职业危险满意度仅为1. 3,属于非常不满意水平;医疗纠纷满意度较低为3. 2;医院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也不能令人满意,仅为3. 5,而对于管理支持方面,医务人员则感到满意。表明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是导致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满意度偏低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对目前医疗纠纷处理以及医院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也不令人满意。具体见表1.
2. 3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职业风险满意度
从不同性别人群来看,男性职业风险满意度为2. 8,女性为2. 9,经分组资料T检验,PL0.05,说明男女之间在职业风险满意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从不同年龄段人群来看,29岁以下人群的职业风险满意度为2. 8,其他各年龄段人群均为2. 9,也无显著性差异。
2. 4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职业风险满意度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的职业风险满意度为3. 3,本科学历人群为3. 2,大专、中专及以下人群为2. 8,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学历高的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满意度高于学历低的医务人员。
2. 5不同专业人群的职业风险满意度从不同专业人群人员的职业风险满意度来看,医生的职业风险满意度最低为2. 6,医技及管理最高为3. 2,经分组资料T检验,P G0. 05,表明医生在职业风险方面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人群。
结合专业与分指标分析,在职业防护方面满意度最低的是为医技人员,根据访谈情况,这主要可能与技术人员接触射线机会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的工作性质相关。而在医疗纠纷满意度中,护士的满意度最低,仅为2. 8。在职业危险指标中,经分组资料T检验,P>0. 05,说明四类人群在职业危险满意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各类人群满意度均较低,属于非常不满意水平。而在管理支持方面四类人群的满意度均较高。
2. 6不同职称人群的职业风险满意度
在各类职称中,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职业风险满意度最低,仅为2. 7。从分指标分析来看,在医疗纠纷满意度中,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的满意度仅为2. 7,明显低于其他人员,根据访谈结果,主要是因为初级及以下职称的工作人员与病人接触频率较高,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也随之增高。在职业危险、职业防护满意度方面,均以高级职称人员的满意度最高。对于在管理支持方面的满意度,各职称人员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2. 7职业风险满意度影响因素探讨
根据本调查访谈结果分析职业风险满意度偏低有以下几个原因:(1)医疗服务的高风险增加了职业危险约有70%的访谈对象认为,由于医疗技术局限性,诊治过程中面对病种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职业危险。(2)医疗纠纷频繁出现降低了职业风险满意度。2005年,我院医疗纠纷中无过错纠纷占90%以上。有60%的访谈对象认为,医务人员忙于医疗纠纷接待并需要承担无过错举证责任,也是满意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3)职业防护工作不到位。意向访谈中,80%以上的被访谈对象对医院的医疗防护设施不满意。
3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满意度偏低的状况,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来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提升工作满意度,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 1改进职业防护设施建设,统筹考虑设备、基建和废弃物处理
在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我院目前仍采用分散式管理,参考国外医院管理经验,需要加快建立集中式废弃物处理中心,减少医源性污染机会。在设备方面,应加强防护相关设备的配置,例如安装生物安全柜,具有防护功能的洁净台,配置相关化疗操作装备,配备技术含量高的防护衣、一次性无纤维防渗透隔离衣等。在基建方面,应考虑具有放射建筑的科学设计及流程管理。
3. 2加强职业防护规范制定工作,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工作环境
咨询对象认为,制订“全面性防护”标准,是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但是目前,卫生行业主管部「l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缺乏对职业防护管理的具体规定,使得医院无据可依。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职业防护规范、标准制订工作,规范和指导医院的职业防护工作,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3. 3积极应对医疗纠纷,降低对医务人员的负面影响
【论文关键词】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对策
工作满意度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伴随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纵观各方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与薪酬、现阶段的需求、工作本身、相对公平、人际关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本文结合理论研究、专家访谈和本院的情况,首先研究构建出一份适用本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量表,并依此来测量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
1工作满意度测量表的设计
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主要有:工作描述指数法、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彼得需求满意调查表三种。本文参考国内外研究,经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并结合医院情况,确定工作满意度调查内容,选择出工作前景、人际关系、职业风险、社会地位、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相对报酬、医院管理、工作条件等9个维度28个具体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基本和国内外的研究相符,可以用来评价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2资料来源与方法
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按照医院管理、医生、护理、医技比例确定各自样本量,样本率为52%,然后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调查问卷结果统计时,使用了国际通用的5点计分法。
在参考国内外研究后,对满意度测量结果的划分方法为:满意度分数>4.5为非常满意;4—4.5为满意;3.5—4为比较满意;3—3.5为一般满意;2.5—3为比较不满意;2—2.5为不满意;<2为很不满意。把调查问卷中的28个选项转化为得分进行统计,并用SPSSIO.0对数据进行处理。
3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3.1调壹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占25%,女性占75%;按照专业分类,管理人员占12.5%,医生占22.5%,护士占47.5%,医技人员占17.5%;按照职称分类,高级职称人员占19+5%,中级职称占41%,初级职称及以下占39.5%,人员构成情况与全院人员构成情况基本相同。
3.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为3.1,居于一般满意水平。具体指标方面,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工作强度、工作条件、工作前景、医院管理、职业风险、社会地位、工作压力、相对报酬。其中人际关系为满意水平;工作强度、工作条件、工作前景、医院管理为一般满意水平;职业风险、社会地位、工作压力为比较不满意水平;相对报酬为不满意水平。
3.3不满意水平的指标分析
3.3.1相对报酬满意度分析。相对报酬满意度涉及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二个分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相对报酬的满意度仅为2.3,属于不满意水平。其中外部公平满意度为2.2,内部公平满意度为2.4,均属于不满意水平。
医务人员的技术知识和劳动价值不能在服务收入中得到合理体现,从而感觉相对报酬不公平。在我国,医疗费用虽逐年上涨,但这部分费用主要体现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上,相比较而畜,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和报酬不相匹配。从医院离职人员的意向访谈结果来看,有高达70%的医务人员认为报酬不能真正体现其劳动价值。
3.3.2工作压力满意度分析。工作压力满意度涉及精神压力、学习压力二个分指标。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满意度为2.6,属于比较不满意水平。其主要的原因来自于精神压力,为2.0,其次为来自于知识更新的压力即学习压力,为3.
相关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承受的压力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产生压力的三种因素为医护人员工作具有较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随科技发展,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能,由此种种感到压力较大。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员工很好地应对压力,正在成为管理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3.3.3社会地位满意度分析。社会地位满意度调查涉及媒体舆论导向、受患者尊重程度、社会认可三个分指标。社会地位总体满意度为2.9,属于比较不满意水平,表明医务人员主观上仍认为其社会地位不高。在三个分指标中,对于媒体舆论导向的满意度最低为2.2,其次为社会认可满意度为2.9,最后为受患者尊重的满意度为3.6。
由于目前我国医院在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客观存在着红包、回扣、医疗纠纷等问题。媒体舆论在报道时偏重同情患者这一弱势群体,个体行为影响了总体形象,使得医务人员整体上的认真、负责、救死扶伤的高贵精神被掩盖,因此,医务人员普遍对舆论导向不满意。另外,医学是高技术性、高风险性、高探索性的科学,医学本身面临很多的无奈。可是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却是“手到病除,起死回生”。医务工作者的很多无奈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随着外界因素对卫生行业不利影响的加剧,医务人员对自身社会地位满意度偏低。
3.3.4职业风险满意度分析。职业风险满意度调查涉及职业危险、医疗纠纷、职业防护、管理支持四个分指标。调查显示,职业风险满意度为2.9,属于比较不满意水平。职业危险满意度仅为1.3,属于非常不满意水平;医疗纠纷满意度较低为3.2;医院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也不能令人满意,仅为3.5,而对于管理支持,医务人员则基本满意。
医疗诊治过程中面对病种的不确定性、医疗技术局限性、病人个体差异性,导致医疗职业本身的风险性增加。而且,近几年随着病人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医疗纠纷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无过错医疗纠纷出现频率逐渐增高,牵涉医院管理、临床、护理等方面大量精力,医务人员忙于纠纷接待及承担无过错贵任举证,其相应满意度则逐渐下降。另外,由于职业危险的存在,职业防护工作不到位,对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满意度也产生重要影响。
4对策及建议
根据对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针对相关低满意度指标的情况,笔者通过对部分医院管理专家、研究学者的咨询、访谈,提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4.1改善薪酬结构。提高分配公平.
古人云:不患寡,患不均。随着时代变迁和市场竞争机制引入,这一观念已逐渐演变为“患寡,更患不均”。根据Adams公平理论,可以分为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员工只有感到公平的情况下,才会感觉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医院在内部公平方面,需要采取分配和职位、绩效、能力相结合的“3P’,薪酬管理模型,提高分配科学性和内部公平性。另外相对报酬要与行业接轨,体现外部公平。
4.2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精神压力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务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精神压力,根据不同的压力源采取不同的措施,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认知能力,主动缓解个体精神压力。同时医院要培养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逆商水平。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加强心理指导。
4.3加强正面宣传,提升社会形象
医务人员应主动提高思想认识,一切为病人着想,加强医患沟通,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树立正面形象。医院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减少负面事件的发生。同时医院要注重与新闻媒体沟通,加强正面宣传,消除新闻媒体对医务人员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
司法局:
本所知悉申请律师事务所年度考核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现就申请律师事务所2019年度考核作出以下承诺:
(一)年度财务审计情况:2019年度律所实现营业收入 元,利润总额 元,扣除所得税 0 元,律所净利润 元;全年上缴国家税金 0 元;
(二)获得行政或者行业表彰奖励、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情况:2019年度律所未获得行政或者行业表彰奖励、未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
(三)建立执业风险、事业发展等基金情况:至2019年度末,律所按规定提取执业风险基金共计 元;
(四)为聘用律师和辅助人员共计 人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情况:2019年度律所已为 名专职律师及名行政人员购买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
(五)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参加社会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情况:2019年度律所律师积极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承办韶关市法律援助处指派法援案件共计 0 件、承办始兴县法律援助处指派法援案件共计 1件、本所律师积极参加法治宣传活动 1 场;
(六)履行律师协会会员义务情况:2019年度本所名专职律师按时缴纳律协会费 元,并积极履行会员义务。
以上承诺是本所的真实意思表示,若违反承诺或者作出不实承诺,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承诺人: (加盖公章)
【关键词】医改;医院;财务风险;成因;控制措施
一、前言
“以改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强调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新一轮医改的大背景之下,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对于深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医院。医院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多元化,无论是外部因素中的经营风险、行业风险,还是内部因素中的管理风险、审计风险,强调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适应医院改革发展新环境。
二、新形势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因素
(1)医院经营风险
医疗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我国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强调深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建立“医药分开”的医疗体制。但改革是一个过程,在“医药分开”机制之下,医院补偿渠道收窄,政府补助、服务收费成为主要补偿来源。这样一来,“药品加成”所形成的费用补偿剔除,医院面临收费项目减少之后,经营成本支出增加的问题。
(2)医疗行业风险
我国医疗机构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主体,决定了医院的特殊属性。①医院人道主义等救援,无法规避,由此所形成的死账呈现上升趋势;②药品更新速度加快,由此造成药品沉淀,增加经营成本,对医院现金流转造成影响;③在医疗事业改革中,为适应医改需求,医院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无疑会让处于改革过渡期的医院面临经营风险。而且医院投资逐步融入“社会资本”,经营规模等的扩大,对医院财务管理带来压力。
2.内部因素
(1)内部管理风险
内控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确保医院资产的安全性、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但从实际来看,医院缺乏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来战,内控力度不足,存在资金实用效率低、资金闲置等问题;财务内部监控不到位,缺乏完善的内部监控体系;职工利益与医院发展的关系紧张,职工利益分配风险发生。
(2)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是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效力的重要保障。但医院内部审计滞后,事后审计的工作模式难以发挥审计工作的效力。并且,审计工作范围狭窄,局限于财务上的手指审计,而对于物资采购、基建等的审计力度不足。
(3)预算管理风险
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缺乏全面而有效控制。一方面,医院缺乏对预算管理的重视,预算编制管理缺位严重,预算编制难以立足实际,做到“精细化”;另一方面,“重效益、轻管理”的思想,导致医院预算管理缺乏主动性,预算管理在医院经济运行中的导向性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三、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1.夯实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成本核算管理
为适应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新环境,医院应着力于内控管理建设,通过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强化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落实。首先,立足实际需求,建立成本核算部门,确保成本核算管理落到实处。并且,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各部门、各岗位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强化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更好地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再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发挥。面对财务风险及时应对、有效防范,严防财务风险对医院经营管理造成较大影响。
2.建立体系: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医院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都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下推进。预算编制精细化、预算执行落实到位,确保预算管理作用充分发挥。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避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确保预算管理立足实际,为序医院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预算编制与执行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下,从编制、审批,到调整、考核都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助于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3.防范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财务风险有效规避的重点,在于强化防范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对风险进行监督、评价,进而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医院要完善决策评价,将医院管理决策的可能失误纳入风险评价之中,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其次,完善项目评价。医院的经济运行规模日益扩大,投资项目运行的跟踪评价,是规避投资风险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投资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的财务风险因子进行监测,进而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有效应对。
4.优化调整:适应国家改革政策,主动调整管理方案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重点。在改革的大环境之下,医院要主动适应,调整管理方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科学规避外部风险因素,消除因“医药分开”所带来的经营成本增加等风险。与此同时,强化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平稳过渡医疗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也通过强化监督管理,为财务管理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
四、结束语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建设,一是要清楚地了解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对财务风险有全面的认识;二是立足医院实际,从医改出发,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体系的建立;风险评价机制的形成,夯实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外环境。
参考文献:
智慧财务将有史以来第一次从概念变成企业财务体系的日常运作模式,而更高效率、更大价值创造空间的智慧财务,也将成为在经济增速低迷时期国内领先企业推动精益D型的关键抓手。此外,基于中国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假设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扮演着“寻找引领企业穿越周期成长的内生动力源”这一关键角色的CFO们,身处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财务战略、财资工具、组织变革、风险管控等全方位的艰巨挑战。
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携手ACCA北京代表处、达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主题为“智慧财务转型中的风险管理”的2016’TOPCFO城市巡回沙龙,活动邀请著名企业的CFO及业内知名专家50多人,共同探讨和分享彼此的真知灼见。活动首先由ACCA专家,天津建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朱江进行了企业风控管理实战案例分享,紧接着达信中国北京分公司负责人许彬武发表了题为“企业风险管理新思路――自保公司”的主旨演讲,《首席财务官》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田茂永进行了题为“智慧财务的现在将来时”的主旨演讲。在演讲环节之后,台上和台下嘉宾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气氛热烈。
M路演:大健康行业专场
由麦迪逊大道传媒集团旗下《中小企业金融》杂志主办,中国医疗设备传媒集团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协办的“M路演:大健康行业专场”于2016年12月27日在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号西环广场成功举行。麦迪逊大道传媒集团始终致力于为本土企业金融的供需双方提供全媒体的多元化交流平台。基于此,其旗下的《中小企业金融》启动了旨在为创新型企业以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M路演――的O2O深度服务项目。
此次M路演活动邀请到了乔松健康管家、元宝儿童医生APP、善肤泉护肤精华系列产品、菜宝宝食材净化器、耳石复位导航仪等多个项目,和中科招商、新鼎资本、大医博爱、重山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就大健康领域的投融资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和交流。在路演活动现场,项目方和投资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到场的专家和嘉宾也对项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与会嘉宾感到受益匪浅。
①英国公立医院医生的劳动价值主要以“岗位权重”进行评估,包括:工作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身体条件、工作责任、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付出、工作环境等要素。辅以参加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并适当考虑上下班时间随叫随到,电话服务和上门服务等劳动付出。②美国医生的劳动价值与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相关。③日本公立医院医生是公务员,医院重视医生资历,医生的劳动价值评估主要以年龄、本单位工龄和学历等要素挂钩。综合来讲国外医疗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较高,具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和崇高的职业尊严。④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十几年来医疗从业人员与不同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一直简单套用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标准,未能体现不同行业劳动力付出的差异,医疗从业人员的劳动力价值与他们对社会的实际付出不相匹配。
医疗人员劳动力量化的现实背景
①我国的医疗单位由过去的粗放式分科,如: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等逐渐细化为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血液科、康复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妇科、产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头颈外科、骨科等等门类专业性极强的各专业学科,各学科的劳动难度、劳动强度、劳动风险系数、劳动环境、突发事件概率、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等等存在差异。②国务院已明文规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2010年1月全部实行绩效工资改革,距今已有2年,随着新的“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和“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医疗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已势在必行,而绩效工资分配需要与之相应的从业人员劳动价值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医疗人员劳动力量化的几点建议
①建立以各学科为单位的量化单元。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打破了过去的大内科、大外科的粗略分科格局,更进一步细分为专业性极强的各专业科室。每科室劳动强度、劳动难度、劳动风险、劳动环境等等有所差别。而医疗劳动又是个体劳动和团队协作的紧密配合,诊疗的连续性决定了在本科室内单人无法单独完成每单个患者的诊疗过程,所以以学科为单位计量医疗人员的劳动力付出更能体现科学和公平。②选择好基点科室,根据劳动难度、劳动强度、劳动风险系数、劳动环境、突发事件概率、知识和经验判断等等指标的赋分值不同核定各专业学科的劳动量,从而科学核定各学科的劳动付出。在学科内划分医疗组,根据各医疗组所完成医疗劳动分项指标的情况并充分考虑各分组之间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核定各专业组的劳动量。各专业组成员按实际岗位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及知识、经验判断能力的不同确定各成员的劳动量。③建议在医疗劳动量统计的过程中对外科室的手术劳动计量可采用附带劳动方式,引入已有的被业界认可的业务难度及复杂性评价指标。如普遍采用的手术分级制度比较科学地划分各专业手术技术难度等级,帮助我们客观地核定各专业学科不同等级手术的劳动贡献,进而合理体现各专业学科的劳动价值。④量化医疗劳动只是体现医疗人员劳动力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建议在各专业学科劳动力统计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医疗劳动的复杂性、专业风险性等等所产生的医疗人员无法量化的劳动付出,不能只看医疗劳动量而忽略了医疗劳动的过程。
关键词: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康复;差别费率
中图分类号:F84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我国每年有上万名工人因工伤丧生,约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尤其是尘肺病发病率为世界之首,不仅使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更是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对国外工伤保险制度逐项分析归纳,以期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有一些借鉴启示。
一、国外工伤保险制度经验
(一)工伤保险范围
已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基本覆盖全体雇员即工薪劳动者,且注重行业特点。
(二)保险费的筹集方式
国外确定工伤保险缴费方式主要有三种:
1.单独确定法。基本缴费额用预测的方法确定,然后根据雇主的经历进行调整。2.集体确定法。缴费额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经济活动的企业经历来确定。3.统一确定法或标准确定法。即所有的雇主,不分产业、行业,缴纳的保险金额一律相同。
三种缴费方式,标准确定法简单,但过于“一刀切”,不近合理。日本的做法更具有实践意义。它们将工伤保险费率按照产业、行业依次细分,全国分为8大产业51个行业,再根据危险程度测定等级费率,如危险系数高的水电建设等,行业费率最高,为12.9%,而相对安全的供水等行业,行业费率最低,为0.5%。同时行业费率每3年调整一次,实现费率浮动制度。既能保证风险高的行业得到充分赔偿,又有助于企业加强安全防范。
(三)工伤预防
美国的工伤预防是联合运用私人和公共保障系统的运行模式。各州保险基金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安全服务和积极主动的防损和风险管理帮助,控制企业工伤赔偿保险费用;保险公司为了减少事故赔偿金,与顾客密切合作,减少工作场所的危险,效果良好。
德国社会法典规定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机构首要的使命与任务,“预防、康复、补偿”是其工作目标,“先预防,后康复;先康复,后补偿”是其工作原则,体现“预防优先”的鲜明特点。管理模式采用双元制,一是设立劳动安全监察机构,从国家层面监察企业劳动安全问题;二是组建工伤保险同业公会,从行业角度预防工伤事故发生。
日本则是在国家机关监督外,还通过设立民间机构、使用费率杠杆武器等方法进行工伤预防。
(四)工伤康复
德国有超前的工伤保险思想--“康复优于补偿”,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尽一切所能,帮助工伤者尽快康复、重返工作岗位,而不仅仅是经济补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缺憾
(一)工伤保险的覆盖结构不合理
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户都是工伤保险的覆盖群体,看似全面,实则那些职业风险比较高的行业,经常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发生事故后得不到相应治疗和赔偿的事件时有发生。最严重的便是农民工,我国拥有近2亿产业工人,其中1.2亿农民工,工资低、职业风险大,更重要的是排除在工伤保险范围外,在遭遇工伤之后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工伤保险缴费水平低
我国工伤保险费率的制定,缺乏行业风险和事故发生概率等精算技术支持,不仅只有0.5%、1%、2%三档费率,也不实行费率浮动,行业区分不明显,费率的差别很小,风险较大行业的缴费根本无法负担其经济补偿。同时,缴费方式是通过财税部门按企业工资总额进行抵扣,应缴费用可能高于收取的金额,导致抵触参保。
(三)工伤预防不足
我国是以补偿为主的工伤保险制度,即发生工伤事故后,就去找有关部门补偿,好比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补偿不应该是工伤保险的重点,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预防。预防恰似中医,讲究的是平衡,目标是如何促进工伤保险制度的自行和谐。工伤预防做的越好,工伤事故的发生率就越低,补偿的负担就越轻。
(四)工伤康复落后
工伤康复主要包括两方面:身体康复和职业康复。身体康复是指治疗之后身体的恢复和能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心理康复;职业康复是适应社会环境,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我国工伤康复发展比较落后,目前主要停留在补偿层面,治疗身体伤害或家庭赔偿,康复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相关规定。工伤康复连基本的身体治疗都不能正常实现,心理康复的路更是漫长。
三、改进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探讨
(一)调整工伤保险的覆盖结构
目前,我国高风险行业事故发生率高及农民工受到职业伤害问题突出,职业病发病率仍在增长。国家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将农民工列入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同时建议采取工伤赔偿集体责任制度,凡不积极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的企业,加大责任处罚,以保障劳动者遭遇工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获取应有的权益,使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二)强化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的实施
我国在工伤保险费率的制定上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依据行业特点、行业风险程度确定具体细致的分级分档费率,再依据事故发生概率、事故管理成效等因素确定浮动差别费率。工伤发生率低、职业病风险较小的行业,费率低一些,反之,宜高些,高费率和低费率之间要有较大差距,区分出风险等级,明晰国家对风险高行业的态度。同时,年度发生工伤事故越多、信誉越差,缴费率就越高,相反则越少,加强企业管理,防范事故频发。
(三)加强工伤保险的预防工作
第一,资金来源保证。工伤保险机构要每年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工伤预防基金,作为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工作的资金来源。每一年度提取金额,根据上一年度预防资金的使用状况,适时调整增减。当年若有结余,仍然返还回工伤保险基金中。
第二,监管安全生产。国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管重罚违法违规的用人单位,增加其违法成本,做到不能、不敢违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整顿直至达标,让安全工作永远是企业的第一大事;还要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企业安全和职工安全紧密联系,共命运。
第三,开展工伤安全教育培训。可以由政府出资,从工伤保险预防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培训费,由相关中、高等职业院校承担教育培训任务,讲授相关工作工伤、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和安全常识。这项工作,对于政府来说,大大降低了预防投入成本;对于学校而言,在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对于职工更是学习和补充了大量相关方面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伤预防措施。
第四,科学防范职业病。国家要采取各种措施,督促企业改善工作劳动环境,营造安全无污染的工作空间;加强资金投入,对职业病的预防进行科学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的预防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时刻提醒职工预防职业病;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四)确立合理的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康复体系
要发挥政府在工伤康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要积极支持职工的医疗康复,还要合理安排工伤者康复后就业,“恢复合理程度的生活质量”,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医疗单位和社会力量,从身体、心理方面帮助受伤工人尽快回到工作中,以维持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劳动力队伍。
参考文献:
[1]孙树菡,主编.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0.12
[2]周慧文.德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评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05
[3]张盈盈,罗筱媛.日本工伤保险制度概述.劳动保障世界,2011.09
1.1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观念下,风险管理将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
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内部控制除了关注传统的内审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观念下,风险管理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促使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试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的自身特点,其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控制机构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企业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部控制机构和人员是企业内部成员,其利益同企业发展、兴衰密切相关,对防范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使其不同于其他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高层次的监督部门,其风险评估意见直接报告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足以引起管理当局的重视。内部控制的独立地位还便于其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政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短期计划的调节,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风险因素增多,内部控制工作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企业治理机构等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在美国发生的财务造假案导致了安然、世通等跨国大公司的破产,同时也导致了安达信这样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会计师事务所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我国也曾出现“银广厦”、“蓝田股份”、“亿安科技”等坑害中小股民的事件。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全球引起了各方对民间审计机构诚信问题的探讨,同时也触动了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进一步思索。企业制度的发展演进与风险相关。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是企业组织从业主制或合伙制走向现代股份公司制的关键步骤,它使股东的家产与企业的财产及企业的经济责任相互独立,股东的变换不再影响企业的信用能力,为股权交易扩大了范围并增加了流动性,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并促进了企业融资,造就了今天巨型的股份公司。
1.2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自然发展
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Fama&Jensen(1983)分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职能;Jensen(1993)进一步分析了美国公司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方面失效的表现与原因。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在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其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营层操纵报表与欺诈,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遵守法律以维护公司的名誉以及避免招致经济损失等。内部控制的历史起源更早,其要求更为基本,更容易或适合上升到立法层次。企业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COSO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谈到风险管理的意义时是这样论述的:“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定与组织的各层次活动中。它使管理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发挥创造与保持价值的作用。风险管理能够使风险偏好与战略保持一致,将风险与增长及回报统筹考虑,促进应对风险的决策,减小经营风险与损失,识别与管理企业交叉风险,为多种风险提供整体的对策,捕捉机遇以及使资本的利用合理化。”COCO在解释广义的控制与风险时论述道:“‘领导’包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作出选择。‘风险’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作出选择后遭受不利后果的可能性。风险正是机会的对应物。”显然,这些论述已经认识到企业的存在是为股东或利害相关者(针对非盈利性组织等)创造价值的,而价值创造不仅是被动的资产安全等,还应包括机会的利用。另外,对股东价值的威胁也不仅来自经营者会计舞弊等内部因素,还包括来自市场的风险等。
1.3技术的发展推动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技术及市场条件的新进展,推动了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记录实现了电子控制、实时更新,使传统的查错与防弊的会计控制显得过时。然而,风险往往是由交易或组织创新造成的,这些创新来源于新兴的市场实践,如安然公司将能源交易大量发展成类似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加强,都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若一有不慎,企业就可能遭受来自商品市场或资本市场的惩罚,表现为企业的品牌价值或资本市场上的市值贬损。因此,企业需要一种日常运行的功能与结构来防范风险,包括遵守法律与法规,确保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以及保证经营效率等。因此,从维护与促进价值创造这一根本功能来看,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需要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更主动、更全面的风险管理。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外在联系
2.1它们都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类,其中三类与内部控制相重合,即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但报告类目标有所扩展,它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要求所有对内对外的非财务类报告准确可靠。另外,风险管理增加了战略目标,即与企业的远景或使命相关的高层次目标。这意味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确保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而且介入了企业战略(包括经营目标)制定过程。
2.2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
(控制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个方面都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三个要素。重合的要素中,内涵也有所扩展,例如,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诚实正直品格及道德价值观、员工素质与能力、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力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等七个方面。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除包括上述七个方面外,还包括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riskappetite)和风险文化三个新内容。在风险评估要素中,风险管理要求考虑内在风险与剩余风险,以期望值、最坏情形值或概率分布度量风险,考虑时间偏好以及风险之间的关联作用。在信息与沟通方面,风险管理强调了过去、现在以及关于未来的相关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处理,规定了信息的深度与及时性等。
2.3风险管理提出了风险组合与整体风险管理(integratedriskmanagement)的新观念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借用现代金融理论中的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念,要求从企业层面上总体把握分散于企业各层次及各部门的风险暴露,以统筹考虑风险对策,防止分部门分散考虑与应对风险,如将风险割裂在技术、财务、信息科技、环境、安全、质量、审计等部门,并考虑到风险事件之间的交互影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部门的风险处于风险偏好可承受能力之内,但总体效果可能超出企业的承受限度,因为个别风险的影响并不总是相加的,有可能是相乘的;二是个别部门的风险暴露超过其限度,但总体风险水平还没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因为事件的影响有时有抵消的效果。此时,还有进一步承受风险,争取更高回报与成长的空间。按照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点,需要统一考虑风险事件之间以及风险对策之间的交互影响,统筹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3从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有一种争论,即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笔者认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明确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有重合与联系的地方。谁的范围更大,可能要随着时间、技术、市场条件、法律以及监管实践的发展而不同,例如,在内部控制发展的早期,市场上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技术条件都不充分(如计算机系统、统计学理论、数量模型、对冲工具与保险等),这时内部控制包含(替代)风险管理功能是很自然的。即使在同一个时代,不同的行业各自的侧重点也可能不相同,例如,在监管严格的金融业或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制药与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更强,企业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可能更方便。而在另一些企业,为了符合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企业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兼顾风险管理可能更适合。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在规则制定或立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范围与管制的强度,范围越大,管制的要求就会越弱。对于其核心问题,如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最适合以立法的形式来约束,而其他更宽泛的内容则可能更适合于规则及指南。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主导性相对次序也可能不同,例如,从企业的战略风险依次到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最后到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应该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应该是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尽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内在的联系,但现实中的或代表目前应用水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还有不少的差距。典型的风险管理关注特定业务中与战略选择或经营决策相关的风险与收益比较,例如,银行业的授信管理或市场(价格)风险管理如汇率、利率风险等。典型的内部控制是指会计控制、审计活动等,一般局限于财务相关部门。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低水平、小范围,只局限于少数职能部门,并没有渗透或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因此,有时看上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还是相互独立的两件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光远,刘秋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
[2]周兆生.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文版)[R].华融资产管理公司,2007.
[3]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