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2 15:43: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 胃肠反应; 护理
术后恶心呕吐(PONU)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状,是影响病人恢复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达62%。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施行全麻和术中牵拉胆管,其术后病人更易引起胃肠反应,女性比男性明显。术后的恶心呕吐使病人感到非常痛苦,我科近年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性病人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胃肠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4年1~12月在我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723例病人,其中女性453例,从女性病人选出200例病人,年龄20~70岁,平均58.5岁,女性肥胖病人(体重>70kg)的病人除外,因肥胖病人吸入麻醉药物积存在脂肪组织较多,过胃内残留物也较多,术后发生恶心呕吐高[1],影响对照结果,两组经统计学处理,病情程度,病种单一,无合并症,手术方式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上述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辅一系列的详细护理措施,即患者入院之日给予易呕吐病人的评定和焦虑程度的判断。术前特殊饭食指导,避免术中引起呕吐诱发因素,正确处理术后疼痛,预防用药。
2 结果
两组呕吐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表1 两组各100例呕吐发生率的比较(略)
表1中实验组发生呕吐率19%,对照组发生率48%,两组比较(P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病人评估
针对恶心呕吐与某些因素有密切相关[2],术前对病人进行评估,有以下两项评定为易呕吐病人:(1)术前焦虑;(2)肥胖;(3)既往容易有恶心呕吐;(4)晕动症病史的女性病人,术后进行重点的观察和护理。
3.1.2 术前减轻焦虑的心理护理
术前病人易产生焦虑,而焦虑术后易产生恶心呕吐[2],针对病人产生焦虑找出原因,并进行焦虑程度的判断,针对原因进行心理护理,本两组病人的焦虑的原因:(1)主要是术后担心疼痛;(2)手术安全性;(3)切除胆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4)术后恢复。有以上二项原因的患者判断为中度焦虑,进行心理护理,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必要的信息,对手术安全性作恰当解释,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大大降低术后疼痛,即使疼痛可以使用止痛剂,并请术后恢复良好病人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要随时估计病人的理解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焦虑水平高的病人往往理解力降低,即时纠正病人的各种误解,全面理解术前的各种信息。从而降低病人的焦虑水平,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3.1.3 术前的特殊饮食指导
术前饮食按常规禁食12h,禁饮6h,且术前最后一餐进食,易消化普通饮食,不能吃过饱,避免产气的食物,牛奶、豆制品等,以及大量吃水果,并告之病人按以上措施执行的重要性。
转贴于
3.2 避免术中引起呕吐诱发因素
3.2.1 尽量缩短麻醉时间
因麻醉致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胃肠积气较多,与麻醉医师沟通,尽量缩短麻醉时间,减少积气,缩短全麻的恢复期,术后较少出现恶心呕吐[3],减少全麻过程中面罩加压、给O2或缩短全麻诱导期,防止病人吞入大量的气体。
3.2.2 避免过度牵拉胆管和缩短手术时间
延髓呕吐中枢直接受来自胆管的传入冲动,减少牵动胆管,减少冲动传入,能够减少呕吐的发生。
3.2.3 术中减少胃部充气
腹腔镜手术中由于要维持下腹部路口净空,而采取头低脚高位,容易发生胃胀,发现胃部充气现象,放入胃管加入引流,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现象。
3.3 术后护理
3.3.1 全麻术后护理
病人未完全清醒时,去枕中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3.2 术后了解麻醉用药,并促进麻醉药的排泄
及时了解麻醉中是否使用引起呕吐药物,加强对病人的呕吐观察,及时给予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病人体内残留麻醉药,为了使麻醉药尽快排泄,特别是对吸入性麻醉药的排泄,术后6h内常规督促病人每15min做深呼吸5次,促进药物排泄,减少呕吐的发生。
3.3.3 正确处理术后疼痛
手术后疼痛也是术后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大大减轻病人的疼痛,但对于个别痛阈值低的病人,我们术前对病人进行疼痛耐受的评估,在疼痛不明显时,提早给予止痛剂,从而降低呕吐发生。
3.3.4 预防用药
术后常规使用胃复安或枢丹。胃复安和枢丹能够抵抗呕吐中枢,不感受触发区的多巴胺受体,从而起到明显止呕作用。用法:术后即胃复安肌注20mg,然后每隔8h肌注2次,24h内共计使用胃复安3次,症状严重静脉用药枢丹1支,因术后恶心呕吐通常发生在术后24h[2],24h内使用止呕剂,能够预防术后大部分的呕吐。
4 讨论
恶心发生时,胃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缓,而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紧张性增加,并出现逆蠕动,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内。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反射过程。呕吐开始时,幽门口关闭,胃内容物不能排到十二指肠。同时,贲门口松弛,贲门部上升,接着腹肌、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胃内压及腹腔内压骤升,导致胃内容排出体外。目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机制仍不很清楚,可能包括气腹对胃肠的机械性压迫,迷走神经末梢的刺激和牵拉,麻醉药的作用。另外,二氧化碳对扩张脑血管引起的脑内压升高,可致恶心呕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性患者,因浆内性激素及黄体酮水平升高有关,术后容易引起呕吐[1],从而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微创手术的痛苦。通过对实验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进行详细合理的评估,针对病人易呕吐因素进行心理护理,术中避免手术易呕吐因素,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术后病人常规预防使用胃复安和枢丹减少呕吐,通过以上措施,降低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呕吐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让患者真正感受微创手术的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皆平.沈志祥.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5-220.
2 王秋生,张阳德.内镜腹腔镜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53-54.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按照手术时间长短分为两组,每组35例。第一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5例,结直肠手术8例,胃切除5例,肠粘连分解术3例,肠套叠松解术2例,脾切除术2例。第二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3例,结直肠手术10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门高压手术2例。
1.2 方法
对两组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1]进行打分。并在术后几天跟踪观察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依次根据恢复时间段制定五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将两组数据用WILCOXON检验处理。
2结果
两组在咳嗽、咳痰、胸闷、腹胀、、咽喉疼痛、腰背酸痛方面,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肠蠕动、起床、进食恢复时间的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性。说明手术时间的延长,对术后机体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和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改变是很大的,影响了术后康复的时间和质量。
3讨论和护理
3.1 加快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的排泄速度[2],致使术后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3.1.1 加强保暖工作。由于腹腔内脏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3.1.2 高流量吸氧。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3.1.3 维持循环功能。腹腔内的手术操作使下腔静脉受压,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都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牵拉内脏、刺激腹肌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3.2 手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是指病人从手术结束回到病房,直到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3.2.1 护理评估:(1)评估手术对病人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程度。详细了解麻醉种类、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以及术中输液、输血和用药情况,以及术后医嘱处理。(2)评估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3)评估术后病人舒适状态的改变和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病人可能会出现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排尿异常等各种不适。也可能会出现伤口内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肺不张,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3.2.2 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与手术创伤、特殊等因素有关。(2)体液不足:与手术创伤、失血、失液、禁饮食等因素有关。(3)排尿异常:尿潴留与麻醉、盆腔及会手术刺激有关。(4)知识缺乏:缺乏术后饮食、活动、术后康复等有关知识。(5)潜在并发症内出血或休克、切口感染或裂开、肺部感染。其他常见护理诊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确定:(1)病人自诉伤口疼痛减轻或消除。(2)体液及营养维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3)排尿功能恢复正常。(4)病人能叙述康复知识。(5)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减小。
【关键词】神经外科;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5-01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在术后的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我们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病情、控制好感染并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1]。通过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神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均在手术中使用全麻。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5-79岁,平均49.5岁;包括脑血管疾病30例,肿瘤16例,脑积水15例,癫痫4例,颅骨修补15例;ASAI一Ⅱ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有22例,气管切开有27例,气管插管有28例,胃管有19例。
1.2护理方法
1.2.1密切观察病情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24小时持续监护,密切监护动脉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每隔2小时测血糖。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的变化、四肢感觉与活动情况。当患者生命指标、瞳孔、意识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给医生采取措施,避免出现脑疝。
1.2.2控制感染重症病房按照一定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如保持病房的空气流动并定时开门窗,增加空气流动,按照护患比例配备工作人员,限制陪护人的流动,定时用消毒剂拖地、擦拭床柜或用消毒器定时消毒监护内。呼吸道和胃管的合理管理,气管插管和切开针对病情要合理应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雾化吸痰。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要对切口定时消毒,定时更换污染的辅料,避免感染。吸痰时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选择适合患者大小的吸痰管并选用适合患者的,吸痰动作要轻柔,气管套口要消毒且插入气管不要太深,避免将套口的病菌带入气管深部。
1.2.3并发症护理第一,当患者出现疼痛时,可以用音乐疗法或用心理暗示来转移患者的疼痛,如果患者的疼痛等级比较高,可以按照医嘱使用止疼药物。第二,当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现象时,让患者侧卧,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进入呼吸道。呕吐后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进行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细菌下移到呼吸道引起感染。同时要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对于频繁呕吐的患者者,及时报告给医生采取措施治疗。第三,当患者出现躁动、谵妄时,可将患者固定,一定不要让患者拔出各种导管或摔伤,同时可以用轻柔的音乐和心理安慰患者的躁动心情,对于严重的躁动患者,可以让患者服用镇静剂。第四,对于寒颤的患者可以增加室内温度,加被保暖,用热水袋给输液管加温,使输入的液体不那么凉。第五,高血压,一般去除病因后血压会降下来,或用使用血管扩张药降血压。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42例(60.0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经采取措施护理和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均缓解。
3讨论
神经外科由于医院内的护理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陪护人员和医院人员频繁走动以及手部未及时消毒带来了感染源加上病房内未定时和及时的消毒导致了病房内空气污染[2]。胃食管返流几率变大,胃内细菌随返流物误吸进入呼吸道,造成了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管后,失去了呼吸道湿化、过滤等防御功能,空气直接由气道进入肺部;气管吸痰时,引起的刺激性咳嗽,造成呼吸道黏膜出血或水肿,细菌容易定植;口咽部内的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含有细菌下移。这些因素容易导致感染,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采取护理措施控制好感染[3]。
在本研究中神经外科全麻手术并发症比较多,80例患者中,42例(60.0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苏醒延迟、支气管痉挛、通气不足以及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麻醉下发生呕吐反流会导致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至会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以及肺部并发症,是目前全麻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麻恢复期,大多数病人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躁动的出现除了与术前、术中用药有关外,术后疼痛等可能是引起躁动的重要因素。术后恶心与呕吐是全麻后很常见的问题,造成病人的不适而影响休息,其发生率为20%-30%,既往有相关病史、女性和吸入麻醉相对发生率高。全身麻醉恢复期,随着作用的消退、疼痛不适,以及吸痰、拔除气管内导管的刺激等原因极易引起高血压的发生[4],尤其先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且多始于手术结束后30分钟内。如果在术前突然停用抗高血压药物,则发生高血压情况更呈严重。所以我们在术后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晓阳,杨衬,徐小玲.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学,2007,29(1:33-35.
[2]郑文美,钟香琴,黄美丽.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7l例[J].中围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26-27.
[关键词] 全麻;腹部手术;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70-02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腹部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影响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有许多,近几年来,此方面有大量报道。在此笔者对几个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1术前禁食
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传统的禁食时间为术前12 h禁食、禁饮,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的过早进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极易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2术后低体温
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以下常未予重视。实际上,持续过低体温对人体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导致出血增加;使代谢率降低,机体氧供减少,导致酸中毒;免疫功能损害尤其是中性白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降低,使机体对伤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伤口感染率的增加;此外还可对心肝肾各脏器功能造成损害,严重的常可致死。
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主要有:①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有抑制作用。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缩、寒颤和非寒颤产热机制。②大量输液输血。成人每输注1 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1 U(200 ml)冷藏血可降温0.25℃。③低温环境。④体腔开放。手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水份蒸发[1]。由于全麻腹部手术多为大手术,手术时间较长,以上引起低温的因素常同时存在,因此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3术后高血压
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发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病人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
一般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酮的代谢排出,术后高血压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如术后焦虑、疼痛、缺氧、寒颤不能解除,可导致血压持续不降。因此,应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测和应激原的管理[3]。护理措施有:①严密监测术后血压;②及时给予降压处理,一般首选硝酸甘油;③及时除去应激因素。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护士要作好心理疏导;积极缓解伤口疼痛;及时给氧;对麻醉清醒后5~7 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诱导或留置导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压。
4术后
全麻术后传统上采用去枕平卧6 h后改为半卧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一般经麻醉恢复室的复苏,患者回病室时大多已清醒,如继续采取去枕平卧位,常使患者感觉不适,不仅造成患者心理上及全身肌肉的紧张,甚至造成肌肉拉伤;此外有研究认为,床头低和长时间仰卧位是吸入性细菌性肺炎的一个危险因素[4]。本病区通过对全麻术后给予半卧位和去枕平卧位的研究比较,认为全麻手术患者清醒后,血压平稳即可垫枕或改为半卧位。
5术后疼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伤口疼痛,24 h内疼痛明显,2~3 d内逐渐减轻。伤口持续疼痛除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外,还影响许多方面,如:①影响腹部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尤以上腹部手术最为显著)。手术后伤口疼痛常迫使腹部手术患者由正常的周期性深呼吸改为浅快呼吸,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等指标均趋下降;PaO2和SaO2降低,呈限制性通气障碍;功能残气量的减少,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咳嗽乏力,肺内分泌物潴留,可引起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5]。②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机体抗感染的主要防御反应是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Akca研究显示,手术切口感染与组织氧分压高度有关;而术后疼痛可降低皮下组织氧分压,术后疼痛控制差的患者组织氧张力明显下降。
因此,术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镇痛。对于全麻腹部术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镇痛办法是使用镇痛泵。镇痛方法有:连续恒量静脉注射镇痛术(CCIA)、连续恒量硬膜外注射镇痛术(CCEA)、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术(PAIA)、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使用镇痛泵术后一般镇痛效果都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低血压、呼吸抑制等[5],故在临床使用中监测呼吸及血压,同时作好宣教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以上几方面仅是影响全麻术后机体康复的部分因素,此外加强对围手术期呼吸道的管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都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才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法宝。
[参考文献]
[1]赵书娥,尹灵朔,赵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杂志分册,1999,18(1):12.
[2]马燕兰.腹部术后高血压监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202.
[3]柳骅.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杂志分册,2000,19(6):253.
[4]滕金亮,赵永泉,陈伯銮.术后镇痛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3):160.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1]。在病人躁动时,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在一些心功能较差或并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病人的安全相当重要。自2008年1月-3月本科出现了70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8年1月至3月本院复苏室病人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共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类型为头颈、胸腔、胃肠、肝胆、骨骼、泌尿外科病人。其中经静脉麻醉50例,吸入麻醉5例,静吸复合麻醉15例。
2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原因
2.1麻醉原因[2]
2.1.1术前用药
抗胆碱类药物的应用与麻醉后的兴奋有关如:氟哌利多、大剂量的胃复安、咪唑安定等苯二氮唑类药品,以及阿片类药物,如杜冷丁。
2.1.2术后止痛的不完善
各个病人对物的反应不一,不同个体存在对物的敏感性差异,某些生理,病理以及药理因素会影响脑组织对物的敏感性,常规的用药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要求,在麻醉苏醒期有相当多的病人诉伤口疼痛难忍,这也是比较明确的一种引起躁动的原因。
2.1.3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
气道梗阻、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脓毒血症等,这些均可引起躁动或谵妄。
2.2手术原因[3]
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在耳鼻喉科手术、呼吸道、乳腺以及生殖系统等与情感关系较密切的部位进行手术操作。在儿童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喉等部位手术病史时,苏醒期躁动及情绪不稳定发生较高。
2.3病人本身的因素
2.3.1病人的年龄
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以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发生为多见。
2.3.2 术前的焦虑状态
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均可增加EA的发生。
2.3.3与生俱来的对物的兴奋,包括吸入物,术中一些催眠镇静药物以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这可能与病人的遗传有关。
2.4其他的原因
低温、膀胱胀、尿管的刺激等。
3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对策
3.1 一般护理
全麻患者手术毕,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或接呼吸机机械通气,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并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用药及病人的情况和患者术前的情绪状况,向手术医师了解患者的术前用药情况和手术的情况,以助于了解有无可能引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
3.2维持呼吸道通畅[4]
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气道分泌较多的可鼓励其咳嗽,咳嗽无力者可助其吸出。同时应去枕平卧,并将头侧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可酌情使用止吐药如雷莫司琼0.3mg静推。出现舌根后坠的情况,可出现鼾声,氧饱和度下降,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咽通气导管。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遵医嘱用药,如: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3.3稳定循环系统
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汇报麻醉医师。
3.4维持正常体温
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低体温可诱发寒战、循环障碍、心律失常和苏醒延迟。故恢复室护理中应采取恰当的保温措施,如毛毯、电热毯的使用、液体及血液的加温、室温的调节等非常重要。
3.5防止意外损伤[5]
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的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自行拔除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可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
3.6疼痛治疗
全麻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术后疼痛是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可出现情绪改变、心率、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及出汗时应向患者解释,减轻焦虑,并协助麻醉医师采用静脉应用镇痛药或者进行镇痛泵处理。
3.7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苏醒期时,应告知患者手术已经结束,过程顺利,以打消患者的顾虑。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患者和术前焦虑的患者更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对于由导管的刺激(绝大部分是因导尿管和气管插管)引起的烦躁患者应做好解释工作,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小结
现在全身麻醉已广泛用于临床,而对全麻苏醒期烦躁患者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观察与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快患者的周转,平稳地渡过麻醉苏醒期及早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自智萍、易亚玲、王琦等.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吉林医学,2005,26(5):463-464.
[2] 薛善富、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69-470.
[3]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70.
【关键词】婴幼儿; 心脏病;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婴幼儿心脏病病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为了解在我院收治的婴幼儿手术术后病人的肺部感染情况,本文中笔者收集2008年1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心脏病手术患者210例,并且对手术术后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对感染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婴幼儿心脏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2008年1月-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共210例婴幼儿心脏病手术患者,其中男129例,女81例,病人年龄25d~5岁,手术后气管插管3h~24d,心功能Ⅱ一Ⅲ级,气管切开患者3例。18O例患者为非紫绀型先心病,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分患者16例,其中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3例,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1O例;紫绀型先心病患者30例,治愈率208例,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2例,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5例。
1.2术后肺部感染的判定标准胸部身体检查听诊时有口罗音或叩诊时有浊音;胸部放射线检查显示新的或进行性浸润、实变、空洞形成或胸腔积液[2] [3]。且有下列条件任l项者:1.血液培养分离出微生物;2.新产生的脓痰或痰的特性改变;3.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致病菌者。
1.3治疗方法所有资料均经过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所有肺部感染患儿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痊愈出院。
3讨论
3.1原因分析:手术创伤:心脏病手术过程手术时间长,容易患儿造成大的创伤,患儿伤口疼痛,呼吸和咳嗽咳痰都会受到限制,呼吸浅快省力,长时间的浅呼吸有可能造成肺不张,痰液积聚,引起肺部感染。另外,咳嗽反射差,即使能闻及痰鸣音,也难以引起咳嗽反射。
机械通气:婴幼儿心脏术后心肺功能支持治疗的一个重要手就是段机械通气,而呼吸机管道污染是ICU 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吸入的结果;另外呼吸机管道消毒后未经彻底冲洗或通气,化学消毒剂损伤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全麻、气管插管因素:婴幼儿心脏病术后肺部感染与全麻、气管插管及留置气管插管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本组留置气管插管
自身抵抗力低下:先心病患儿心脏有多种畸形,术前心肺功能差,体质弱,营养不良,易并发肺部及其他部位感染。尤其是83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肺小动脉管腔变小,肺微血管血流充盈不足,无效通气增加,影响肺泡换气,易并发肺部感染。
3.2护理对策:术前准备 提供全面均衡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婴幼儿病房定期消毒,减少探视,避免感冒;加强有效咳痰训练,积极改善心功,减少术后并发症[3] [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5]。 医务人员要掌握有效的洗手方法,必要时戴手套,全麻、气管插管采用无菌一次性物品,喉镜一人一次一消毒;呼吸机可拆卸部分做到定期更换消毒;流置气管插管> 72 h者常规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现用现配,定时给药,维持抗生素有效浓度。通过以上措施,使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呼吸道管理 手术后呼吸道管理的重点是保持气道及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定时湿化气道及吸痰,勤听呼吸音。给予氟美松、肾上腺素稀释液喉头喷雾预防喉头水肿,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可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轻压气管,刺激咳嗽反射或鼻导管气管内吸痰。本组有5例室缺合并肺高压患儿,年龄3个月~1岁,术后刺激咳痰无效,患儿憋地面部通红,呼吸急促,肺部闻及明显的痰鸣音,经鼻导管气管内吸痰,患儿迅速缓解,呼吸平稳。
本研究结果显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预防小儿心脏病术后肺部感染。并且有助于已经感染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高勇,徐海燕,刘颖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29-30.
[2] 邓跃林,罗学宏,肖桂林,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2):39-40.
[3] 谭沛南.颅胸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l,11(2):98-100.
[4] 岳红萍.龚孝淑.王进华.一例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433.
作者:韦月师 谭柳春 韦希仁
【摘要】目的 通过对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我院450例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针对性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病例均Ⅰ期愈合出院。结论 加强对唇/腭裂手术病人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唇/腭裂 围手术期 护理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两者常相伴发生,造成功能障碍,如咀嚼、呼吸、吞咽、语言、表情、消化等及外貌的缺陷,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健康。此类疾病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恢复其功能与外观。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方法的改良使手术效果越来越好,然而,手术后良好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1]。现将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成为国际“微笑列车”项目定点医院以来,3年时间共收治病人450例,其中,年龄4个月-25岁,男253例,女197例,唇裂303例,腭裂147例。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检查 注意患者的健康情况,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口腔、耳、鼻、喉等部位有无炎性疾患,注意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若有感染病灶先进行治疗,暂缓手术。
2.1.2心理护理 由于先天性的缺陷,大多数患者都有自卑心理,常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关心病人,耐心地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先天性唇/腭裂畸形造成容貌缺损及生理功能障碍,通过手术修补方法,可达到功能恢复和形态接近正常。在与患者交往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价值,激励他们重新安排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1.3术前的喂养方法和禁食时间 母乳喂养的患儿,术前3天家属应练习用汤匙或滴管喂食流汁或母乳,以便患儿能在术后适应这种进食方式;全麻患者,术前禁食禁水6~8h,如婴幼儿胃排空时间较快,禁食时间不必过长,可从凌晨2时即开始禁食,术前4h禁饮水。
2.1.4术前1天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备血,做好抗生素的药物过敏试验,注射一定剂量的抗生素,以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用漱口水漱口。
2.1.5术前半小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全麻手术者应铺麻醉床。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者 应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心电监护,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呕吐物或血液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严密观察呼吸情况,防止舌头后坠。
2.2.2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温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填塞纱条有无脱落。腭裂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有大量渗血,应通知医生立即处理。
2.2.3饮食护理 唇裂患儿术后清醒6h后可给予少量糖水,若无呕吐,半小时后用小汤匙或滴管喂牛奶或母乳。如患儿因伤口疼痛而拒食,可适当补充液体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成人患者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一周,之后逐步改为软食。腭裂患者术后应进食流食饮食2-3周。手术10天后拆线,拆线后的要进食流食饮食4-5天,以后改为半流食,1个月后方可普食。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家长应耐心说服和看护孩子,避免患儿因吃硬物而损伤伤口。每次饭后要用漱口水清洁口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2.2.4一般护理 术后病人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除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外,唇部伤口每日用双氧水、盐水清洁2~3 次,鼻腔内可用麻黄素液滴入,每日2~3次,以减少鼻腔内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防止创口糜烂[2]。
2.2.5伤口护理 唇/腭裂术后护理的重点是防止伤口裂开及感染。无论是唇裂或腭裂,修补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均有裂开的危险。小孩应防止哭闹,张口大笑,唇腭部张力增高,可导致伤口裂开。唇裂患儿可用唇弓固定,防止患儿触摸,碰撞伤口。必要时,限制患儿活动,以免跌伤碰伤致伤口出血裂开。对于特别哭闹的小孩可给予镇静剂,对于懂事的孩子应做好宣教工作。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每次喂奶或进食后用盐水及75%酒精棉签擦净唇部伤口,动作要轻柔,腭裂修补术后应教会孩子用盐水或朵贝尔氏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天2-3次。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填塞纱条有无脱落。如腭部填塞的碘仿纱条脱出应剪除,不可拉扯。如伤口愈合良好,唇裂术后5~7天拆去缝线,如使用唇弓,至少应于术后10日才能去除。腭裂术后口内的碘纺纱条可于7~12天抽除,如无出血可不再继续填塞,腭部口腔缝线,于手术后2周拆除。
3 出院指导及语言康复训练
出院时强调安全意识,小儿唇部是最容易摔伤和受到撞击的部位,因此要求家长注意看护患儿,以防摔碰,造成伤口裂开,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以后的伤口美观。对于腭裂患者应在术后2~3个月开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家长在术后指导孩子练习发音,不良的语言习惯及不正确的发音一旦形成很难更改,年龄越小语言训练越重要。做好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护理
1.1 心理护理要在手术前开始。多数患儿为初次手术,他们对手术缺乏熟悉,较大的患儿可能有紧张、焦虑,甚至惧怕。较小的患儿也可受其家属的影响表现烦躁、哭闹不安。因此护士应该在手术前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根据患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的介绍与其疾病有关的基本医学知识,讲解手术麻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措施。取得患儿的理解,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惧怕感、绝望感,使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治疗。要向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病人,鼓励安慰患儿及其家属,保证术前晚上有充足的睡眠,如放轻松的音乐,寻找开心的话题等。
1.2 手术当日了解患儿体温、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禁食及术前用药落实情况等。告知家长术前禁食时间及重要性,通常禁食4~8小时。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内空虚,以预防麻醉中呕吐、返流和误吸。6个月以内婴儿,麻醉前6h停止进牛奶及食物,麻醉前2h还可进糖水或果汁〔清液〕。6~36个月小儿麻醉前6h,36月以上的小儿,麻醉前8h停止进牛奶或食物,麻醉前3h可进清液。如手术推迟,患儿应静脉补液。
2 观察
全麻清醒前,应有专人看护。在全麻完全清醒前注重监护生命体征、循环、神志的变化。应保证氧气的供给,连接监护仪的各条导线,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开放静脉,监测肛温、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听取麻醉师介绍术中情况。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清醒,应密切监护[2]。
2.1 预防意外损伤全麻清醒期常出现躁动、意识不清、幻觉等表现。患儿常会不自觉地拔除氧气导管、静脉点滴等。因此应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双手进行功能位的固定,一旦躁动发生,应明确原因,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剂[3]。
2.2 呼吸的观察及护理:
2.2.1 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根据病情及麻醉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接气囊给氧。在未拔除气管插管前,应保证气管插管固定牢固,患儿须安静,以防止患儿因躁动导致气管插管脱出。也应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氧气的供给。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拔除气管插管。
2.2.2 手术后未带气管插管回来的患儿应使其平卧,肩下垫一肩垫,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保证气道开放,防止因舌后坠引起窒息的发生。必要时可以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可以去除肩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卧位。
2.2.3 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注重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一旦发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耗氧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和激素类药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3 呕吐的观察及护理 一旦患儿有恶心、呃逆等表现时,应将患儿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抽吸胃液,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
2.4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术中暴露过久,低温麻醉等可使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应注重保暖,并逐步复温,在复温的过程中防止烫伤,同时注重体温的变化避免高热的发生。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也有一些患儿麻醉后受药物的影响出现高热的表现,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应用物理降温,尤其注重头部降温,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2.5 术后往往对小儿疼痛估计不足,术后疼痛未得到合理治疗,研究发现小儿对疼痛可产生明显应激反应。小儿镇痛避免肌注用药,塞药对乙酰氨基酚30mg/kg。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强,要重视呼吸抑制副作用。应用麻醉性镇痛药不能再用其他镇痛镇静药。镇痛期间严密观察并用氧饱和度监测,有嗜睡,呼之不应,呼吸抑制应立即呼叫医师,及时处理。
3 讨论
全麻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其麻醉方式是利用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整个抑制过程是可逆的,当药物排出体外或在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且无后遗症[4]在全麻清醒期护士密切的监护能预见一些护理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的几率,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使得患儿顺利度过全麻清醒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镰田ミッ子,陈淑英主编.新编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830-831
[2]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9
[3] 杨长青.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