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2 15:43: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一、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其成效的大小不仅跟自身因素的高低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跟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关,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
(一)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很多初级中学来说,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初中来说,眼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缺少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也缺少必备的现代多媒体信息设备用于改善教学质量,对于这些学校来说,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尚且没有足够的条件保证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地理的教学只能依靠地理老师的嘴巴进行口头传授以及双手的粉笔描写了。即使是具备多媒体信息设备的学校,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也会出于认为地理是不重要的学科这样的观点,而并不使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落后,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地理老师来讲,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要么是死记硬背地理老师教授的概念和理论,要么是大量练习地理老师给出的试卷,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给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更加地感到地理学习的恐惧,更无从谈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观念陈旧落后,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由于地理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而言,在地位上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加之初中的地理课程又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学习的内容要点既包括天文现象、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又包括人文社会现象,并且在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那些习惯运用逻辑思维的男学生来言,地理的学习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和枯燥乏味的事情,上课的时候他们难以提起兴趣认真听讲,下课后也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业。
二、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之风愈演愈烈,《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全新的发展机遇。为解决上述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们对于初中地理的热爱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激情,寻求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络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早已经到来,初中学生们大多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过了老师,老师可以查询到的知识他们可以查询到,老师查询不到的知识他们也可以查询到。因而,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一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点时候,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地球自转的模拟画面和动态图画展示给学生们,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地球自转的动态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动手
现代教育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认为,单凭学生靠脑子记忆知识的效果是很小的,学生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容易忘记;记住的,也容易忘记;但是自己动手实践过的,却是不容易忘记的,因而,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中地理的学习同样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比如,地理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人文地理中关于“印度”一节的知识点时,可以模拟一个具体情境,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担任印度、中国、英国的代言人,分别向台下的同学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交通、语言、人口、风俗、风景等方面的ppt,动员台下的同学到自己所代言的国家参观访问和旅游,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仅学到了关于各个国家的知识点,还在这种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地理的学习要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地理世界的神奇
初中地理是一门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其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们提高对于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诱发他们掌握这部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自然地理中关于“气温”一节的知识点前,地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诸如“台北的纬度比广州的高,但是为什么台北的冬天比广州的冬天暖和?”“为什么台湾水果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由此很容易因势利导地讲述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大背景下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老师们就要从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生活教学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生命教育 逻辑思维能力 社交能力 实践能力
一、前言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与改革,初中地理教学日益完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对生命教学的探究能够使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完美结合,增强学生对地理科目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学校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不甚理解,同时也并未对生命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因此,文章首先重点研究了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理论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六个部分概括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将生命教育融入地理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指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进行某种教育的模式,是通过对人的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其核心内容,以教育作为手段,倡导青少年通过对生命的认识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并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提倡青少年要具体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的长短,尊重生命的价值以及享受生命的过程。生命教育将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存在于世间的有限性与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在人生活动过程中实现其生命价值。学生只有将自己的生活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之中,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对生命产生一定的珍惜与敬畏,才能够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不断地在社会生活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个体生命价值,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探究
(一)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应将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统一,不断在地理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的意识,同时要锻炼学生保护生命的技能。
(二)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
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人的事业节节高升,使人的生活一帆风顺。而初中时期是培养性格、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仅应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与看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进行惩戒教育,进而营造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初中地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人没有理想,就不会有前进的方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是十分重要的。在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师应通过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激励学生逐渐形成不怕艰辛与奉献社会的崇高品质,树立远大的目标与崇高的理想,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
(四)初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手段,生命教育的实质仍是教育,而教育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形式与模式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冲破一切困难,对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初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在社会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人没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与课堂中的点点滴滴,正确引导学生应该具有以礼待人、以德服人的良好社交能力,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由此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交能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六)初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后的课堂中,应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园内不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应该营造开放的地理课堂氛围,通过野外考察与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由此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珍爱生命的意识。
四、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更新与改革,初中地理教学也日益完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对生命教学的探究能够使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完美地结合,从而在地理教学课堂中,通过地理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模式,仍需要不断地去挖掘与实践,只有不断地发展,生命教育才会寓于初中地理教育中。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现状;对策
从自然到人文,从人口到资源,从中国到世界,初中地理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通道。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这需要我们探讨有效教学的对策,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知识。
1有效教学的特征
1.1教学效率高。
师生互相配合完成教学目标所用的时间短,投入精力少,完成教学任务速度速度快。
1.2教学效果好。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理解教学重点,掌握教学难点,知识点掌握牢固,学会举一反三,不仅有知识的收获,还有能力的提升。
1.3教学效益显著。
有效的地理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的能力,而且在课堂中所学的地理知识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课本知识与实际需要接轨,增强生存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2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现状与问题
教学当中有预设有生成,但是预设和生成往往存在差距。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还不完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课堂偏离教学目标:
新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但是有的课堂没有达到三维目标的教育要求,只注重了对知识的灌输,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技能开发不够,缺乏对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态度的培养。
2.2学生探究性不够: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但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讲课只讲概念,知识点,缺乏的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探究性不够。比如,在讲地球仪让同学们通过地球仪认识世界的时候,可以提前准备乒乓球,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按照地球仪在乒乓球上画出经纬线,找出南北东西半球,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同学们在探究中就认识了地球,既方便又高效。
2.3对课本高度依赖:
“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和根本,但是过度依赖课本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兴趣的激发。学生也有一定的地域性,并且初中生阅历浅,见识少,仅通过课本的介绍和图片可能不会完全理解,此时教师和学生不能高度依赖课本,应该通过浏览书籍,上网查阅等方式开展学习。
3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对策探讨
3.1正确认识地理教学目标:
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一定的地理知识,了解人口与自然的关系,还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生存技能,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活中时刻可见地理知识,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不仅在环境和气象方面存在差异,在饮食和文化上也各有不同;给在外国生活的亲戚朋友打电话需要注意时差;理解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和资源状况,节约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等等,都是地理的教学目标。当学习和兴趣一致,当知识和需要吻合,学生们学习起来才有动力,才能把知识学会,学好,才能灵活自如的掌握和应用。
3.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指导性文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教师备课、上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依据。教师应该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介绍所在地区的资料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然后让同学们收集身边的资料,利用地理学习的方式方法,同学们可以自主探究某一课题,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3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涉及的方面广,问题多,与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依据实际情况创设类似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部分抓住学生们的眼球。在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时,可以穿上少数民族的服装,唱一首民歌或者跳一段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让同学们对这个民族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进行深入的学习,剖析重难点。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也越来越普及和常见,教师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图片的放映,配合情境创设,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刺激学生们的好奇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资料展播,丰富学生们的见识,增长课外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3.4运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也需要鼓励。课堂上的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自觉遵守纪律,课下的乐于助人,热爱集体都应该给予适时恰当的鼓励和称赞。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还能够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带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纪律氛围,更利于班风和校风的建设。综上所述,教师要认真钻研有效教学的方法,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地理,学会地理,学好地理。
参考文献
[1]郭晓,杜伟.关于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9):139.
[2]徐燕.初中化学实践题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2(3):100.
[3]孙一富.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J].俪人:教师,2015(2):119.
[4]赵红玲.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4(8):146.
[5]郭晓,杜伟.关于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9):139.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初中地理 教学现状 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在当今的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也是各个学校教学工作者积极研究的重点课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主要是针对如何正确对待初中地理这门课程,如何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等问题的探讨。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地理课程一直处于一个尴尬位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地理课程往往不是重点课程。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重视教,学生不重视学这样一种现象。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催化下,教师上课只是单纯地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讲究教学形式,不讲求互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只是一味地灌输生硬的知识点。这样的上课形式枯燥,学生对这样一种课堂是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
二、地理课程的重要性
其实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的课程。初中地理教学教授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常识和知识,能够让学生们对我国的环境问题、对我国人口资源等问题都能有所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与世界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有素质的公民。地理课程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应当把地理课摆在正确位置,而不是说地理课程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应当认真对待地理课程,首先地理老师要重视学科工作,认真设计教学教案,设计课堂安排,只有自己重视起来,才能让学生足够重视,认真对待这样的学科,不再抱着地理课程可学科不学的态度。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策略
1.明确学科特点,找准定位。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这门课程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问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所以,我们应当对地理课程有一定重视,不能说地理课程是一门不重要或者是一门没用的课程。只有找准了地理课程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果认为地理课程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堂气氛一定要活跃,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在那里给同学们灌输知识,要活跃氛围,并且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趣味性是一个方面,除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外,在课堂上提问也不失为一个妙计。有效的课堂总是能让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同时能带着新问题回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紧扣知识点的提问,同时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变深,体现层次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让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大致了解,方便接下来的课程安排[1]。
3.将生活融入教学中。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可以在生活中体现的。生活中处处是地理,中国的整个天地就是最好、最全面的地理教材。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要学会将教学融入生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讲解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会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并且,通过亲身经历的教学,能让学生记忆得更加深刻,知识不再空洞[2]。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由教师施压学习的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只是给他们引导,或者教师可以跟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会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3]。
总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那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各门功课。地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足够重视,并努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222-225).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二、奋斗目标
做好学生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扎实完成高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为高中毕业会考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的、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所了解,但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和初三不开设地理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非常有限,对地理教学的观念,也仍保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副科”。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1、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2、做好初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衔接工作。
3、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征,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应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五、本学期教学内容
单元
基本规律和原理
与人类关系
宇宙环境
日地关系
地球运动关系及其意义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利用
大气环境
大气环流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气候资源与灾害
大气环境保护
陆地与海洋
海水运动;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于地貌
水循环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的意义
自然资源和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机制
自然资源和能源
地质灾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
1、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增强师生关系,实施开放教学。
2、理解记忆为主,强化训练为辅。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现状;对策
一、引言
当前,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彰显,地理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学好地理既是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所需要的,也更加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需求。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在中学考试中不考地理,导致地理这门课程在初中学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做法造成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到高中的学习生活后成为对地理知识没有认知的学生,导致了学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之后,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我们都应该青春的认识到,高中的地理课程是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为总体目标的,在这样的目标下学生可以掌握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技术手段等。因此,我们应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
二、高中地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地理教师环境教育意识淡薄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平时的地理授课时,有大概三分二的学生反应老师只是在讲授地理基本知识的同时只是偶尔的或是在课本上有提及时才会提起环境问题,这就直接的反映出地理老师自身对于地理环境问题的环境教育重视程度还有待于提高。在调查我们中还发现,一些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地理老师,尤其是那些教龄稍大的地理老师本身就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对于环境教育更加是知之甚少,不少老师的授课形式以及授课内容还停留在以前的地理教学内容上,没有在教育第一线做到与时俱进,这样的做法对现下高中生的环境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地理教师本身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教学环境意识淡薄,而且在日常开展的环境教育时,方式太过于简单。现下,地理老师进行环境教育的成果不影响学生考试的直接成绩,而且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当前老师在平时并不太重视环境教育。
(二)学生对于地理教学的认识度不够
在日常学生的对于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了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并且途径单一的现象。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地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大约只有一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在高中课程中加入地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他还有一定数量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对于地理学习进行系统的教育,而且还有很多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坏并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成绩,小学科思想普遍存在,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觉性就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对于地理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就自然降低了。以上内容普遍反映出了高中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
(三)学校对于地理教育的支持度不够
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对于地理知识的教育中都没有关于宣传地理知识的报刊栏,在很多班级中也很少有学生组织大家做一些关于地理知识的板报,这就反映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大科成绩的名次,对地理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
三、浅谈地理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对于教师而言
1、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事情,一般优秀教师的上课气氛都比较好,在好的课堂氛围下他们的教学效率也会逐步提高,这其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教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爱。在严格的教学教育中融入教师对学生的爱,而不是仅仅对学生一味的溺爱,这样的做法才会在根本上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用自己慢慢的爱心来培养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充满阳光,学生才会从根本上喜欢上学习。如果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对他们严格要求,而是仅仅单一的
对学生充满爱,进行所谓爱的教育,那么,就心理学而言学生就会利用教师对自己的爱来为所欲为。所以,真正充满爱心的教师是要利用自己对学生的爱,然后给他们创造一个完善、阳光的学习环境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在教授前夕,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找出其蕴含的深刻含义,并且还要在熟悉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寻找相关资料,然后把相关的知识拓展到新课当中。
(二)对于学生而言
1、课前坐待认真预习,学生在经过了小学已经初中的学习后都应该在学习新课前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了解明天教师要讲授的基本内容。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才有自己的侧重点,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会更加注意认真地听讲,从而在学习中提高了听课效率。地理知识比较难以理解,在老师进行在讲课时学生只有把重要的知识依次记下来,才能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良好的理解和吸收。在课堂授课时才能跟教师达到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
2、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我们都知道,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而且很杂,尤其是在学习新的内容时,一定要学习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并且,在课后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记录。在复习时记录笔记可以掌握当天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知识点之后,要自行进行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最后达到可以熟练的运用知识点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进一步的改进高中地理教育的相关问题,加强高中地理教育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不但是需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社会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真实环境,意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体会到地理知识教育的真正价值,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促使学生和教师在日常的地理知识教育中为地理学科贡献出自己的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4
[2]顾波.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关键词:地理思维品质;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54-01
思维能力是所有智能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核心。思维品质决定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宽与窄、深与浅、快与慢等,是人的思维水平、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树立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现今不少中学生被动学习现象较为突出,学习效果也较差,究其原因,是没有学会分析、思考问题。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
一、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现状分析
(一)访谈设计。为了了解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培养现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访谈了郸城县城的一高、才源高中、一高东校区等数所中学的十几位一线教师。根据地理思维品质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列举了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中学一线地理教师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分析中学生思维品质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改善这些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提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有所帮助,使中学地理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二)访谈结果分析
1.思维不够开阔,综合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但不少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在进行地理思维时,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不能把各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往往抓住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又忽略了其他方面。例如,在分析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原因时,同学们往往关注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而忽略了降水的变化。
2.认识不深刻,分析能力差。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才能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而现在大多数学生只看问题的表面现象,不看问题的本质,经常出现一些现象或者概念混淆的问题。例如,有的同学把山脉作为一种地形,有的把沙漠作为一种地形,等等。把一些概念的混淆,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它们的本质区别而进行深入的分析。
3.容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思维的灵活性差。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限制,灵活性差,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学习的知识不能够灵活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让学生回答经线长还是纬线长的问题时,有些同学脱口而出,——纬线长,因为纬线是圆圈而经线是半圆。
二、影响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发展的因素
人脑的机能主要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因此,以下将着重分析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发展的影响。
(一)智力因素。想象力是发展地理思维的翅膀,在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中,能加速地理思维的成长。教师指导学生巧妙利用身边的事物、现象,将宏观的地理事物缩小到可以理解的程度,有助于建立比较准确、清晰的地理形象,将复杂化的地理现象变得更具体化,使思维更加深刻。
观察力是发展地理思维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能够收集大量感性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不同尺度,对地图、景观图片等进行有层次的观察,有助于学生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空间的规律,建立心理地图,培养地理思维的广阔性。同样,可以从景观图中的地理因素归纳出区域环境的总体特征,培养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虽不能代替其它基本能力,但它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激素”。兴趣、爱好、意志、态度和课堂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思维需要意志,有了意志行动才能使学生的地理思维不断深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情绪、情感能影响和调节思维过程,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能够迅速解决问题。而在心情低沉时,则思路阻塞,没有创造性可言。课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双方都心情舒畅,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相长,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促进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发展的途径
(一)建立地理概念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建立地理概念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将地理现象同它所处的空间联系起来,灵活地思考运用。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其他学科的教学,从多学科的角度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宽阔灵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想象。
(二)加强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小组讨论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从中拓展知识,使学生从多方面理解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
(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授部分课本内容或者批改作业,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出模拟试卷,给予他们创新的空间,教师加以指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多动眼,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庭,罗祥海.利用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J].教学月刊.2004.4:52-54.
[关键词]五年制学生 地理学习 调查研究
一、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五年制大专教育虽说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却是初中起点的专科。其教育对象只是初等文化层次,年龄阶层也仅仅是未成年。五年制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的同学,生源参差不齐已是不争的事实,五年制大专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此,在教学上存在着巨大的难题。(2)对于教师来讲,他们的教育方法比较适用于高招的三年大专生,对培养五年制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欠缺,课后作业布置的太少。而我们的学生却习惯于课堂内解决问题,不善于支配课外的自学时间。教师除了上课时间外,很少到教室去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很少有学生到办公室去问老师问题。(3)从教学方法来说,仍然是教师一讲到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设备较为落后,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更少,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信息交流呈单向传输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权力,学生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基本上以知识传输为主,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不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是彻底地应试和接受评定。
二、研究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地理学习方式,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2.通过实践,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三、调查与分析
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期寻找解决的方法。通过对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五年制一至三年级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0份,对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后,作出如下报告。
1.课堂教学结构存在问题。56.1%的学生希望教师一节课中讲述30分钟左右。77.6%认为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机会少或者没有,75.9%认为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疑问的机会少或者没有。
2.学习方法。在学习方法方面,学习死记硬背的占77%,讲究灵活运用占33%。预习、复习占20%,懂的把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重视学习经验的总结,并时常和同学交流学习经验的占10%,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占98%,学习地理、复习地理,养成“左图右书”习惯的占37%。
3.学习态度。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地理,仍然认为是副科,甚至不学的占23%。而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些,所以学生感觉困难惧怕学习地理的占32%。
四、结论与建议
1.教学改革。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知识浩繁,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畏惧心理。很多学生学习地理态度不端正,仍然认为是副科,学习方法单一,多数采用死记硬背。教学手段陈旧,课堂教学结构也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探索一套促进我校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肩负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和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探究式”学习的责任,同时,还应具备精湛的教学技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鉴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学习习惯于依赖教师,听教师讲课,不善于自己多看,多做,多想,结果往往是课堂听懂了,例子明白了,然后模仿例子做作业。“书”自然就不看了,这样势必就会导致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掌握知识的深广度都很差。在加上五年制的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差,基础差异较大的现状,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如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比较系统的学到知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调整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放慢教学进度,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听懂,在学院里能切切实实的学到一定的知识,能有一技之长。
2.多增加一些实践课。地理实验课主要是在于演示地理过程、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如利用三球仪演示地月系绕着太阳公转而产生的现象,辅助地球公转以及地月日三者的运动关系等知识教学,而且可以延伸出日食、月食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主动去探索,又如利用简易材料进行大气环流现象的演示,使抽象的自然现象具体化。
3.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五年制前两年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地理课程最突出。初中时地理课几乎不学,升入五年制后,地理课难度又提高了,因此学生一入学接触地理课程时,我们应该从目的性教育开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产生兴趣,从而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善于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形象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的进步,并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慢慢的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4.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五年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体制,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探讨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同样我们的教师也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逐步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刻不容缓。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一定要有教书育人的理念,对于五年制学生,从初中上来,似懂非懂的年龄,很多的行为规范做的不是很好,需要我们的教师去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引导,逐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使五年制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社会培养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管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