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互联网含义

工业互联网含义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23 14:57: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业互联网含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业互联网含义

第1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陷入低迷的GE响应美国奥巴马政府号召,押宝回归工业,酝酿发展“工业互联网”,并将其称为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无独有偶,在世界范围内,有同样想法的不止GE一家。为了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德国包括西门子等企业提出了“工业4.0”的倡议。中国也将两化融合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

“虽然是不同的提法,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内涵是相同的,方向是一致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简称CEI)记者。

在余晓晖看来,不管是“两化深度融合”,还是“工业互联网”、“工业4.0”,都是要通过广义的互联网技术最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打破生产的地域分割、优化与用户市场的关系。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CEI:我们看到除了数据链、传感器、服务器等技术突破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更像是一种基于自动化的数据整合。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支撑究竟是什么?

余晓晖:首先要明确互联网在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是互联网技术。

目前,尤其在中国,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分享、协作、平等、交互等思维正在深刻影响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更为注重用户的需求体验和企业间的协同分工。

而互联网技术应该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它并不单单指的是具有连接属性的宽带网络技术,还应该包括具有感知属性的物联网技术,具有信息处理属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具有控制属性的嵌入式控制技术,以及具有交互属性的各种软硬件工具平台。

从实质看,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和分析计算功能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正是所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最早由美国在2005年提出。

CEI:这个信息物理系统具有什么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余晓晖:主要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有三个方面。一是终端领域的技术创新,表现为生产环节的传感和控制装置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消费环节的智能终端普及和各类交互软件的涌现。二是网络领域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宽带网络不断演进,速率和普及率大幅提升。三是云端领域的技术创新,各类云服务平台逐渐成熟,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CEI: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变革意义的产业核心价值是什么?

余晓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够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未来工业经济范式。

具体来说,如果建立起高度智能化的工业生产体系,生产效率肯定会大幅度提高。这也是GE在宣传“工业互联网”时所强调的。我们目前所提倡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时,可以对机器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和决策反馈,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那么,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不会再像过去,消费者从生产者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中选择性消费,而是会提出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紧密,成为全方位的交互关系。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具体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方法,实现个性定制化生产,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未来按需生产、大批量的定制肯定会成为现实。

互联网向工业的渗入,也会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协同制造。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汇集资金、创意、工具、服务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网络化的组织形态,达到甚至超越以往通过地理空间集聚所产生的协同分工效果。那么,从这方面看,工业生产会出现新的模式,比如众包设计、众筹融资、异地协同制造和云制造。

不同概念殊途同归

CEI:那你怎么看待美国、德国、中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这三个概念有何异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余晓晖:这三个概念殊途同归,都是指用传感器、工业大数据、无线网络改变生产流程,让工厂、车间的流程实现自动化,是对生产制造环节的革命,是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物联网在工业环境的运用。

美国和德国走得比较靠前,其工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已经经过了工业1.0到2.0到3.0,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因此突出强调在制造环节的改造,实现智能制造。

德国提“工业4.0”,上升到国家战略,是要维持巩固制造业地位,所以其强调的是数字工厂,装备、生产线、车间都可以智能化。美国很多生产制造环节不在国内,美国的工业已经空心化了,想回归制造业并不容易,所以他们提“工业互联网”,是要在先进制造业里,通过创新道路找到新技术,保持优势地位。

而我国工业起步比较晚,工业虽大但不强,制造环节的技术禀赋不足。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目前还侧重在对生产流程两端的改造,例如研发、采购、营销、服务等环节,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也将与德国、美国一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变革。

CEI:目前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余晓晖:中国现在提到的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涉及的面比美国和德国都要广,还要考虑营销服务、工业管理,从全产业链上进行变革。过去,我国是从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两化融合”,没有太多强调智能化的特征。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把产业链生产的末端问题解决了;中国正在将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将把生产资料环节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制造环节还没有做到。

所以现在中国提倡的工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要做的事情更多,而且更强调的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度渗透的过程对工业产业链、价值链整体引发的变革。

在中国,通过这些年近距离对多个行业的观察,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成为决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路径的关键因素。基本上,沿着整个产业链,由下游消费品行业开始,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变革的领域和环节越多。

比如说现在已经看到的,在手机行业,小米与服务结合得非常紧密。这是因为消费品行业最靠近消费者,面对多变的消费需求,因此互联网给消费品行业带来的挑战是其他任何行业无法企及的。

移动社交营销、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等创新模式多源自消费品企业,分别涉及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以及营销等多个环节。装备行业和原材料由于离最终用户远近不同,受互联网影响的时间和程度有着较大差异。

变革影响将显

CEI: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概念和应用,在给劳动生产部门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将给资本构成带来什么变化?

余晓晖:工业企业要部署互联网应用,必须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而这必然会带来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但是,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能够优化全社会的资本构成。在成本降低,消除信息不对称后,资本产出率相对来说会提高。

那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会不会更高?肯定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路径会由数量依赖变为质量依赖。当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过程高度智能化时,比如以前依赖人的技能,以后是采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生产环境、生产线,改进生产环节,大量重复性操作的工种会减少,高强度和高危险性的工种也会被取代。

如果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那么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工干预的环节肯定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比如进行数据分析、做程序员或者设计人员等。

CEI:总的来说,对于整个产业会造成怎样的革命性变革和影响?

余晓晖: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的三十年间,随着全球化的分工和市场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加工和装配的环节转移到了中国、东南亚。以前提过微笑曲线,认为生产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的设计和销售,中间的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但是,随着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制造业开始变得尤其重要,不管是对中国、美国还是德国,都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曲线可能会逐渐改变,以后可能服务端和制造的结合会更紧密,微笑曲线的低端可能会慢慢抬升。

CEI:在推进互联网工业应用的工作中,你觉得最大困难是什么?

余晓晖: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中国企业在互联网工业应用方面的内在动力不足。企业最关注的肯定是利润。如果通过较小的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就可以赚到钱,而不需要去考虑别的方式,企业通过简单的方式生产就可以生存,就没有动力提升自己。

与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模式是靠要素优势、劳动力低廉、环境约束宽松,同时利润不高,主要占据产业链低端。因此大部分企业目前可以通过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盈利。所以中国的要素、制度、环境资源的约束改革必须强化,这种资源扭曲必须调整过来。当外部环境的改革和内在动力同时具备了,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制造业、互联网产业都很强。德国的制造业、信息技术很强,互联网产业比较弱。中国互联网产业很大,产业链完整,互联网相对比较强。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应该还是要从互联网开始。

第2篇

网络融合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在数据传输方面。以前分别基于PSTN电话网上的语音数据和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上的视频数据,以及基于IP数据网的信息数据,都将被整合在一个网络中进行传输,这个物理媒介就是融合网络,它统一了在不同网络上传输的多种数据。第二层含义是在应用层面。它把以前各种异构网络上的应用全部整合到一个IP网络上,从而实现应用上的统一,这是一种更直观的理解。

现阶段,网络融合并不意味着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IP协议,朝着向人们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网融合。

和所有的新兴技术一样,网络融合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系统帮助用户降低费用、提高效率、通过赢得用户的认同增加竞争优势,真正将话音、数据、视频应用技术融合成为突破商业通信障碍的利剑,实现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互联网和电视网等网络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地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认为,“三网融合应以互联网为中心,而不是以电信网或电视网为中心。”电信、计算机、电视三大行业都在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而互联网的出现,正是一种创新,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业务、新的市场和新的文化。自从互联网迅速崛起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与应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给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走向融合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可持续发展;计量经济学

[DOI]10.13939/ki.zgsc.2016.32.091

1 可持续发展与互联网创新

可持续发展最早在1972年被提出,其最初的含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希望人们从注重眼前、局部、片面的利益转向长期、整体的利益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推动型的发展,从而能够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都能持续、稳定地提升。

当今,互联网正不断改变世界经济的形态,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目前,互联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不足1%迅速增加至2014年的9%,成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新的生命力来源。互联网创新凭借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产业经济,也赋予治理体系、管理方式以及思维方法等更多的创新内涵。

我国的互联网创新通过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兴起,正在迅速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在短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经就已经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互联网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模式,具有低资源性、高技术性的特点;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鼓励互联网创新,如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总的来说,互联网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 互联网创新促可进持续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创新摆脱了地域、时间等传统因素的桎梏,并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超过45%,在全球互联网渗透率中排第五名。在英国,预计到2016年互联网经济的占比将达到GDP的12.4%。可以说,互联网创新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已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信息经济规模超1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以阿里巴巴、华为、小米、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创新体系,并使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大国,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几种互联网经济新形式,并通过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施加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我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各大互联网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就业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互联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升,其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已经具有深远影响。从微观层面看,互联网创新也一直改变着我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项目,使我国公民的购买力成为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一方面,互联网创新不断丰富着我们传统的经济理论,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创新也正渗透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给自身发展发掘新的动力。可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型论证

为了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创新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必须科学地选择相关数据作为解释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互联网经济是基于“用户”的经济,用户是互联网经济得到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此选取互联网上网人数(万人)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指标;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阶段,所以选取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指标。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水平可能和其他因素相关,参考郑音等(2015)的研究,选择个人消费水平(元)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作为控制因子参与回归。考虑到上网人数和个人消费水平数值较大,增长较快,在此采用对数处理,使数据变化较为平缓;互联网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引入上网人数的一阶滞后变量;由于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故考察其变化量,即该年份单位GDP能耗减去上一年的值。

构造模型:

Δenergypergdpt=β0+β1lginternett+β2lginternetd1+β3lgconsumet+β4engpctgtlgini

在该模型中,lginternett、分别表示对2015年、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取对数,一般考虑到互联网经济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2015年和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大,即β1、β2应为正值;lgconsumet表示对人均消费水平取对数,个人消费水平的一味提高会减缓可持续发展进程,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小,即β3应为负值;engpctgt表示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一般考虑到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代表,被新能源替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即β4应为负值。

对选取变量进行OLS回归,得出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本年度互联网上网人数越高,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少,并不符合预期。但这种效应在20%的水平上并不显著,说明本年度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初始可能会促进基础产业的发展。去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大,去年上网人数每增加1%,单位GDP能耗削减量大约增加0.28吨/万元,并且这种效应在10%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这说明去年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使单位GDP能耗得到更大幅度的降低。此外,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相应地减缓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降低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效果,均符合预期。

综上所述,模型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能够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推动效应。互联网创新作为我国经济的新突破口,能够促进新型节能环保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2)同时,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只有互联网蓬勃发展,才能推动相关产业积极接入,采用“互联网+”模式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4 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4.1 坚持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关乎所有人的生存、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承担和享受的事业。在以互联网经济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中,加强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唯一选择。中国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技术一直是发展的短板。比尔・盖茨在退休后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枯竭的问题,创立泰拉能源,致力于核废料发电的“行波堆”技术。为了实现互利共赢,主席在2015年的访美中就专门与盖茨先生签署中核集团与泰拉能源的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4.2 开创全面协调、绿色节能的发展方式

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社会生活和发展中提高效率,协调各方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优化。互联网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协调问题而不断发展的,除了互联网打车能有效解决司机与用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有滴滴巴士、神州租车、优信二手车等,它们有着明显的协调、资源节约的特点。同样,互联网也可以通过电力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方式在绿色节能上做出许多创举,从能源上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倡导线上线下、协作融合的发展路径

德国政府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曾提出“工业4.0”,倡导“智慧制造”,要将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物理系统和传统工业结合起来,带来新的工业升级。2015年,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计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等等,并且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海尔集团重视消费者体验,建设“海尔透明工厂”,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创新,在管理上也借鉴了互联网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4.4 秉承共商共议、共享共建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而需要几代人跨越国界的联通合作。云计算、4G通信等都存在着关乎隐私权的安全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共商共议、共享共建。其背后正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布局,不仅是社会利害关系的均衡,也包括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考量。因此,无论是基于发展的现实问题,还是为了克服人类短视的天性,保持通畅的沟通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第4篇

关键词:“微媒体”;企业品牌形象;传播方式

“微媒体”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产生的,它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手机进入3G时代后,人们用手机上网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4G网络的发展,让“微媒体”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云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媒体”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因此,加大对“微媒体”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微媒体”这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媒体传播方式,为企业品牌形象的传播提供更多的思路。

一、“微媒体”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微媒体”的含义

“微媒体”顾名思义,“微”是它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微媒体的发展得益于3G、4G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高以及3G、4G网络速度的提升,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浏览网络上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微媒体传播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媒体传播方式。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移动设备和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不管你身在何处,不管你在干什么,只要你有移动设备并且有网络,你都可以上网,加入网络大环境之中。80、90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高,促使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微媒体本身也适应这些移动设备的特点。

(二)“微媒体”的基本特征

1.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缺少一个完整的空余时间。工作的路上(包括人们坐车、等车、等电梯等情况),工作的空余和间隙时间,都可以称为碎片化时间。微媒体正是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传播的。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不能选择以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没有精力关注传统媒体。因此,人们更加愿意选择接收方便、传播快速又不占用大量时间的微媒体来接收信息。所以,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微媒体广告传播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效率。微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众化随身媒体。

2.内容简洁,互动性强。由于第一个特点的存在,微媒体主要是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达到吸引关注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微媒体必须在内容和结构上精简,这样才能够方便受众群体的观看和理解。以微博为例子,微博的长度一般不能超过140个字,一个简短的微视频一般情况不会超过五分钟,大多数微视频只有三分钟左右,这些都体现了微媒体传播的简洁性。同时,微媒体的受众往往就是手机用户或者平板电脑用户,用户之间能够通过网络对一个媒体传播进行交流和评价,微媒体恰恰利用了这样一个受众能随时随地互动交流的平台,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变为受众与受众之间和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多向传播。

3.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由于微媒体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传播,内容简洁,同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这造就了微媒体能快速地将信息传播出去的特点,同时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微媒体的传播形式下,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自媒体的应用使得媒体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利用微媒体进行企业形象传播的策略

(一)建立具有公信力和好口碑的企业微媒体和自媒体微媒体大多数都是自发形成、自主构建的媒体形式,这就造成了微媒体缺乏公信力和好的口碑。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选择通过微媒体进行品牌形象传播时就需要注意,要选择一个具有较强公信力和好口碑的自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公司自己的移动终端APP,并对APP进行推广,扩大公司APP的影响力,形成自己的媒体,实现企业品牌形象的良好传播。

(二)制造新闻热点或者新闻事件在公司的安排下,对企业形象进行合理化的宣传,借助具有新闻价值及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事件,精心策划、组织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的策略。例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赞助奥运会、参与抗震救灾等方式,利用微媒体进行、传播,引起受众以及社会的关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微媒体往往就是事件的发现者和重要的传播者,因此在企业形象传播中要特别注意对微媒体的应用。

(三)精确传播和情感传播企业在进行形象传播和宣传时,要特别注意资金的利用率,尤其在通过微媒体进行传播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平台优势,全面考虑企业品牌和企业定位的受众群体,有目的地选择微媒体,确保传播的精确性。同时,在进行企业形象传播的时候要注重情感传播。关于情感传播,2016年猴年春晚利用六小龄童没上春晚这一公众事件引发舆论的关注和讨论,达到了对猴年春晚的宣传效果。面对人们对《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特殊情怀,一家可乐公司通过这个事件找到了良好的契合点,运用情感营销对公司的品牌形象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宣传,堪称利用微媒体进行公司企业形象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

三、结语

“微媒体”是一个适应了社会移动互联网发展需求的媒体传播方式。企业如何深入利用和发掘微媒体资源进行公司自身品牌形象的传播和宣传是公司公关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值得研究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于如何合理利用微媒体进行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笔者只是开了一个头,要将理论落到实处还需要各个公司具体实践、具体操作,将企业文化、自身价值观以及企业品牌形象与微媒体进行结合,制定良好的公司品牌形象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笑.利用“微媒体”构建品牌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63-65.

[2]刘秀萍.微媒体环境下广告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海阳辉.企业微博的传播特征及发展对策探析[D].湘潭大学,2013.

[4]张笑,潘海锋.微媒体时代“轻奢餐”品牌传播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75-76.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 体验 包装设计 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172-01

一、 产品与产品包装

当前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非常之快,产品也是越来越人性化,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体验比传统一些产品体验会更人性化、更有商业价值上的考量,在产品包装上的比较有更显著的变化,产品包装顾名思义就是产品的外部包装物,但这一解释还不够准确,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产品包装的含义不限于此,按照市场营销的理论,产品包装已经成为整个产品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不可缺的一部分。好的包装不但可以充分给产品一个全方位的保护,还是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视觉形态,在好的视觉体验上在加上好的开箱体验,确实能给产品带来灵魂同时给产品在市场上提升高度。

传统的包装形态和体验方式,只能给产品做简单的功能应用。产品包装越简陋越难销售,产品的质量不错,功能方面也齐全,但不考虑产品包装和产品包装策略,使得好产品却难提高销量,市场份额逐步被体验至上、人性化的包装设计的产品挤掉。

产品包装能体现产品的另一面,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看重产品的体验和人性的关怀,产品自身的品质提升和体验加强应该做好,这是本质,但一定不能忽略了产品与产品包装的关系,一定要把产品包装当做一个产品来设计、来认真研究它的人性化和产品附加值的体现。

互联网产品包装设计力求、突出个性,注重设计的文化性和用户的体验感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人机交互的体验乐趣。产品包装可以直接表达出产品的优点以及产品更具美感的一面,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消费者的目光在每件产品中停留的时间很短,因此包装设计一定要给消费者清晰明了的传递产品信息,使消费者对该产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初步了解该产品的用途。

二、 产品包装的外观形态

产品包装的外观形态也是包装设计的一大亮点,传统的包装无非是四四方方的盒子或者是无更多设计元素,今天的包装设计在表达手法、开箱方式、箱体图文等等都有别于传统包装,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包装。

1、 有大量的包装设计采用了镂空的手法,把产品的一部分直接露出,露出部分也成为包装色彩上的亮点;2、还有一些包装在箱体的图形上做出很多创新,运用大量的图案表现,运用手绘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图形这是明显的互联网手法,而且运用大量的留白显示,;3、还有一种手法就是简洁风格,外包装无任何多余信息,显示的信息简洁明了,整体感干净、整洁,配合牛皮纸的纹理,更显雅致;4、体验好是消费者对产品最大的需求,其实包装也是,能把包装做成体验,将更能体现出产品的人性关怀;5、包装颜色的区分,有些产品是序列的,功能上稍有差异(如灯泡度数不一样),可以颜色来表达突出差异,此表达手法很具有独特性。

三、 互联网时代下包装设计的特性与识别性

产品外包装设计要素有很多,如防水、防潮、向上等标示,也有企业公司的名称和公司的标语,或者是产品的功能描述,等等这一些外包装的标示是传统包装的特色,包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下,更显简洁、更易懂、更有个性,而且随着消费者对审美的不断提升,包装的显示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个性化主导了趋势,同时极简设计的概念逐步得到业界的认可,包装上体现极简设计其实也是一种设计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的发展,二维码的识别方式在包装设计中大量运用,有些包装只有一个二维码,二维码里面有介绍产品的所以信息,这样看似极简的一个设计,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种简,让消费者看不到产品从包装上能体现什么,所以简洁的设计一定要把握一个度,简,其实更难表达其中的含义,以极少的图形或者文字,充分表现出产品的特性,这才是“简设计”的真正含义。

贴纸的方式也是今天包装设计中的主流,贴纸内容一般包含二维码、产品基本信息、公司名称、联系电话等,贴纸其实也是包装设计中降成本的一种方式。贴纸是包装的一个组成部分,贴纸的方式其实包含:信息贴纸、封口贴纸、装饰贴纸。

有些小产品包装会用一些其他的材质,如木屑、粗布、木头等等一些环保性材料,也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个性特点,以及会迎合产品做一些特定材料的包装。比较常见的是小产品包装设计中会常用麻绳作为体现产品包装的另一特点,另外让消费者感觉很用心的做产品。

四、互联网时代产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在这个竞争激烈互联网时代,产品包装不在是以前简单的为保护产品的功能,为运输的包装了,它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综合性能的考虑。

互联网大环境下未来包装发展会什么怎样的? 我觉得,未来的包装将会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包装选材方面,将会逐步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如木屑、布织、环保漆料等等; 由于受资源的缺乏和环境的变化影响,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威胁,为了缓解这一影响,各国都意识到了改变包装之必要,好多国家已经或者早已经开始了“绿色”行动。所以未来的包装将是绿色、环保包装占主导。 2.功能上来看,以后的包装绝对不只是好看、能保护产品,一定会从视觉上、从用户体验上入手,加强用户体验和人性的关怀; 由于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在仅是为了满足功能之需了,不管是从审美、便捷、还是舒适程度等等方面都从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未来的包装要更人性化,有更好的体验感。 3.从视觉上,包装不仅仅是包装了,它是有个性的,会有更多的其他元素出现(民族特色的、复古的、时尚的等等);都市生活,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就使得更多的人追求个性、向往民族特色、回忆过去,使好的包装提升另一个高度: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五、总结

包装是产品最好的广告,好的包装设计能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品牌的高度。包装是直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视觉设计,它是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桥梁,成功的包装可以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

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同类产品中,怎么让产品脱颖而出,怎么把包装等产品周边信息丰富,企业应该越来越重视起来。

成功的包装,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产品无声的销售员,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发掘更多更好的包装方式以及更多新颖的材料工艺,这样,好的产品才能有好的嫁衣。

参考文献:

[1] 包装设计周建国龙门书局出版2014-5-1

[2] 简约包装设计Viction:ary公司孙可可译2012-10-1

[3]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主创团队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2-1

第6篇

于?扬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曲道奎 新松机器人总裁 陈锡民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

主 持 人: 杨?钢 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院长

企业的冰点在哪里?

主持人:中国经济发展几十年,寒气太多。中医云:寒则凝,凝则不通,不通则痛。人不健康一定是头发热,脚发凉,中间发胀。那么,现在企业的困惑和冰点在哪里?

于 扬:我认为企业的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政策。能够依靠资源和大量资本带动的领域禁止民营企业进入,这块冰过去30年一直没有被打破。

二是行业壁垒。在一些允许民营企业经营的领域,相关监管部门不仅在扮演裁判的角色,甚至有时候还充当教练,要求你在场上怎么踢。如果踢的时候你碰到与教练有亲戚关系的运动员,还要避让——有利润的领域不让你经营。比如最早的铁路领域,国营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现在虽然欢迎民营资本进入,但又有很多的规矩来约束整个民营资本的发展。

三是企业自身的冰。过去30年企业的日子相对比较好过,GDP在不断上升,我们的企业是用一些很原始的方法来进行竞争,对于新技术,对于新的一些生产要素重视不够。今天,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过惯了好日子,在技术储备、经营模式、团队建设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形成了今天的冰。

冯国华:我从微观上解读企业之冰。

意识。当一个大的市场环境、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自身有没有意识到变的时刻,往哪个方向去变?

决心。企业一旦要变,能决心抛弃之前成功的历史包袱,去重新进行选择和部署吗?

人才。面临转变期,企业会感觉从上到下都缺人。

陈锡民:一个是外部市场环境,跟过去这么多年相比相对萎缩,或者说整体市场看起来不是那么活跃。很多企业依靠信息不对称、区域不对称,在过去的年代里能够走向成功。而信息化时代首先信息高度透明,在这么多的产品里,你的品牌、优势、特质,如何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中国制造业经历了那么多年粗犷型的发展,大量同质化的竞争,到了下一个十年,必将难以为继。我们要思考,怎么能够回归到企业核心的价值,核心的竞争优势,进而如何破冰。

另一个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口红利丧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党的十的目标是下一个十年收入翻番,很多企业家都在忧虑:员工的收入翻番了,那企业的利润还能增长多少?

那些会成为推土机的技术……

主持人:技术像推土机,使得各个行业都跨界融合,哪些技术将会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

曲道奎:要关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入。尤其在制造业里,要关注信息化技术、机器人的使用。现在一台机器人可以替换2~3个工人,可以24小时工作,这带来的是整体质量管理,制造模式的变化。企业要运用新技术带来的后发优势,把自身的产业结构里的生产力要素等,做一个大调整。

于 扬:未来二三十年,最重要的就是互联网。

第一是背景。未来二三十年的主流消费者是85后、90后,他们是在数字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这代消费者被称为数字消费者。所有产品和服务,如果不能把握数字消费者的眼睛,未来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第二是趋势。变无所不在,将来全部企业都将是“互联网+企业”,只不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天我们正在用的都是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加上小广告是百度,互联网加上评论就是微博,互联网加旅行社就是携程。其实在各行各业,如果能找到互联网加本行业的这个公式,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时候,你自身就能够成为伟大的企业。在一个互联的世界中,对于我们来讲不是拥抱不拥抱的问题,而是怎么更快地融入。互联网化又有四个层次,营销互联网化、渠道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过去互联网是按这个路径做起来的。数字是一个大趋势,当然有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当企业的结构没有完全转型的时候,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销售收入。必须要注意,产品和服务要先从一个点开始,逐步变成一个数字企业。所有的东西都在数字化,移动互联网就是产品的互联网。

我想强调的是从路径上,第一要确立意识;第二要穷则思变,从企业运营中最薄弱的环节开始尝试数字化,逐步改善,甚至完成提高,但是不要期望一上来就能产生一个很好的效果。

陈锡民:第一,云计算概念,是对于信息和数据的一种高度集中化、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它需要一些IT的基础设施,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一个企业如何能把这些信息和数据实现高度整合,做分析、加工,指导企业下一步运作。企业要成功,从一个传统的以规模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价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企业能快速收集信息,并且迅速整理、分析。

第二,社交网络化。社交化的含义对内对外都会存在。社交化带来的好处,就是沟通的极大便利化。现在更多的还是用企业的实名制微博,企业的QQ,还会有更多的面向企业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出来。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更扁平的沟通平台。这对管理者是一个挑战,可能过去需要层层汇报,最后才到老板那儿,今天一个客户直接@一下老板,沟通或投诉就过来了。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平台。

第三,移动化。3G、4G时代,无论是管理还是营销,最大的变化是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服务网络。移动化之后,你要把你的网络打造成帮助每一个客户和合作伙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网络,这样才可以服务到位。

曲道奎:现在我们处在大变革时代,现在的模式已经不是过去的制造模式了,现在的市场需求是多变而个性化的。

第一次工业大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机械化,整个生产线以机器为本,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信息革命,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手机、电视、互联网等出现。而现在不叫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新工业革命,包括智能模式,要人性化,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双重模式。在这个大趋势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向前迈进,否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如何补修也不行。

现在更关键的是刘易斯拐点已经过了,现在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在加快机器人的发展。以前看机器人像贵族小姐,现在已经变成小时工,或者是保姆了,它带来的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抓住数字新契机!

于 扬:我想说几个例子。诺基亚从过去到现在,没有最聪明的人吗?没有雄厚的资本吗?没有很好的工业设计吗?但如果把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排名,它连前五都排不进去。柯达已经申请破产保护,是被互联网化甩在后面的例子。而苹果完成了一个互联网化的过程,将硬件和软件,和App Store的服务整合在一起,因此有今天的市值和地位。

有几个问题,解答出来就可以做好。第一,你的品牌有数字属性吗?我们在数字消费中的品牌形象是什么?匹配产品、文化、服务的要素了吗?第二,今天的企业价值链有多少已经与互联网结合了?是通过网络营销,是通过电商渠道做分销,还是已经开发了App,以产品互联网化的方式直接推到消费者的Pad或手机终端。我们有云服务吗?最后,我们的团队有没有数字意识,有没有互联网意识?如果你有业务已经在互联网上,是不是每天持续?对所有企业来讲,“互联网+”是必由之路。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贸易;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应用,为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创新提供了动力,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不带现金也能够支付。“互联网+”的出现,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转型提供了机遇,但也为我国的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能力要求,我们需要对国家贸易进行创新和改革,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创新的过程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一起努力,共同使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创新和进步,国际贸易的创新有着很重要的必要性,跟随目前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带给我们的优势,找到适合国情的国际贸易创新路径。

一、“互联网+”和国际贸易的含义

1.“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创新,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演变,为各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网络平台,是一种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制造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提供了条件,涌现出大量的以互联网创新为平台的企业,如微商、淘宝等产业,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全面提高。“互联网+”计划的推出,促进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国际贸易进入一个新的创新时代,它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生产模式,促进交易成本低的新的商业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国际贸易是指商品和劳务国际间的转移,由进出口贸易组成,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义务,直接影响到了商品的价格,如苹果手机在免税店购买就很便宜,宝马车在德国买就比在我国国内买价格低很多。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出现的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是一场商业的变革,网络毕竟是虚拟的,所以“互联网+”的推行有利也有弊,在给行业带来新技术的同时,也有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并且进行支付结算。有很多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对消费者实施诈骗,付了钱之后不能得到商品,或者因为点开一个网络链接使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变为他有,所以在安全问题的解决上有待加强。所以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使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也造成了企业大大需要互联网方面的人才,致使人才短缺,“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治理出现很大困难,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进行制约,发达国家过度追求利益,使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它进一步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对一些微小企业也是一次挑战,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并不占优势,由于资金链的短缺,导致这些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国际的竞争实力也很有限,各国家要注重培养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得到稳定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的创新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创新有必要性,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国际贸易的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带来了很严重的冲击,全球经济普遍下滑,各国为了保障自己国内经济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由此出现,贸易壁垒的设置也是越来越高,“互联网+”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出现转机,通过互联网技术从而推动了本国内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要顺应当今的信息时代,推行电子贸易的发展,比如韩国的化妆品在国内外都是很有名的,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消费者不需要考虑跨越国界的问题,就可以买到适合自己的化妆品。跨国商品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运输问题,完善铁路运输、陆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交通网,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就要着重打造跨境商业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背景下新出现的商业模式,它不仅代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还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核心。所以发展国际贸易,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建立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创新营销方式,开拓全球化贸易视野,更新人们传统的工业思想,企业根据国际贸易形式和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要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形势。

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背景给国际贸易带来很大的改变,它的发展创造除了一种新的商业环境,我们要克服困难,对国际贸易形式不断的尽心改革,提升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贸易的创新,必须强化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并了解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经济的海洋中,找到全面优化的方案,把握好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不畏惧挑战。在国际贸易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有能力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硕.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贸易创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6(19):156.

[2]杨静.互联网时代下微小企业国际贸易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8):15-16.

[3]杨耀东.互联网应用于国际贸易进口合同执行的模式研究[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2):29-33.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网格;WiMAx;IP over WDM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564-0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技术推陈出新,互联网的影响日益俱增。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互联网行业及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

1 互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核心设计原则

1.1 互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

传统电话和广播电视等信息网络的用户一般只能被动接受服务,与此不同的是,互联网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秉承着“人人参与”的理念,即人人都能够参与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互联网的每个用户既可以是信息消费者,也可以是信息提供者。在新时期,互联网由教育科研的应用环境向社会化应用场景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技术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安全、服务质量和商业模式等,使得原来理想化的互联网核心设计技术遇到了极大的挑战。首先是用户群体发生变化。互联网最初由具有共同爱好的技术专家设计开发,在一个规模很小、关系密切能力很强的小区域内的用户之间自行使用,因此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也就建立在用户自律和彼此信任的重要假设之上。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互联网从人人都彼此认识的小区域发展到了大家相互陌生的大区域,用户构成日益复杂,非专业人员成为用户主体,用户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普遍缺乏对智能终端的操控技能,并且不同用户彼此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使得技术架构受到严峻挑战。最初的互联网用户自律和彼此信任的基本假设在用户群体发生变化的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原有技术为安全攻击、病毒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应用目的也发生变化。互联网初期是由科研团体或政府机构管理的非商用的实验网,而现在已经发展到社会化应用阶段。原有的互联网技术架构割裂了网络运营商、业务运营商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产业链不同角色间一些重要功能发生错位、越位或缺位的现象。此外,机器对机器的通信已成为互联网新的应用需求,互联网应用中也出现了非智能终端。

1.2 未来互联网的核心设计原则

未来的互联网, 可能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改变,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 那就是互联网所崇尚的“人人参与”的精神理念, 否则互联网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现在是改变互联网核心设计理念的时候了。对设计理念的改变, 出于演进的考虑,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采用扬弃的方法。首先是未来的互联网设计应该坚持的“端到端透明性”将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条件的。互联网在正常情况下,将是“端到端透明”的;当用户不自律, 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需要网络参与一些工作时,网络就是“不透明”的,但用户却感觉不到,可能仍然会感觉是“透明”的。同时在未来的互联网设计中,增加对用户的监测机制,奖励那些自律的用户,惩罚那些不自律的用户。还要继续坚持平等性原则和“尽力而为” 的工作方式,但网络中需要内置“反不平等”机制,以便在出现利益纠纷时提供支持。继续坚持开放性原则,但对涉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资源,则应是有边界的和有限度的,不能是无条件的。

2 新时期的互联网新技术

2.1 网格技术

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但可以简单地说,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将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互联互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将连通一个个信息和资源孤岛,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方便。它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包括CPU、存储器、数据库等,通过高速的互联网组成充分共享的资源集成,从而提供一种高性能计算、管理及服务的资源能力。人们用这些资源就像用电源一样,不必计较这些资源的来源和负载情况。通过网格计算技术,位于日内瓦的西欧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网上操作,就可以把任务交给位于法国里昂的计算机集群上去完成,而不必花许多钱去建立一个巨大的计算机集群。网格计算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计算、存储能力和其他IT资源的新型网络,可以应付需要做高性能计算(HPC)之用,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它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计算能力。有了网格技术,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同时,网格技术将会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主流存储技术造成深远的影响。网格技术意义并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它们将改变服务器和存储市场的格局,在相互独立的设备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构筑一个和谐统一的存储操作环境。

目前,网格的研究主要在美国和欧洲。英国政府已投资1亿英镑,用来研制“英国国家网格(UK National Grid)”。美国军方正规划实施一个宏大的“全球信息网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网格计划。随着网格研究在学术界的加速,信息产业界的大公司也相继公布了与网格目标一致的研究开发计划。惠普、微软、Sun等公司最近取得共识,支持XML、SOAP、UDDI等万维网标准,从而更有利于开发新一代的网络应用,即万维网服务。其目的是将因特网上的资源和信息汇聚在一起,组合成企业和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惠普推出了eSpeak万维网服务平台;微软的路线是通过其Net计划和C#语言实现万维网服务;Sun则通过Open Network Environment(Sun ONE)计划和Java平台来实现它。在国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对网格技术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计算所的网格技术研究在尽量使用国际上已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创新。有特色,才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计算所网格研究的最大特色是“服务网格”的思想,而国际上的网格研究目前主要面向科学计算。

2.2 WiMAx技术

WiMAX的中文含义是微波接入全球互通,属于新一代宽带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特指以IEEE 802.16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标准体系中包括802.16、802.16a、802.16e、802.16d、802.16e等标准。 WiMAX采用的先进技术有(1)在物理层采用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使得WiMAX能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2)在天馈技术上采用自适应天线阵(AAS)、多人多出(MIMO)和空时编码(STC)等增强型天线技术,使得WiMAX的非视距传输能力大大增强。(3)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混合重传(H-ARQ)、自适应编码(AMC)技术,减少到达网络层的信息差错,大大提高了WiMAX系统的业务吞吐量。WiMAX技术相对于其他宽带接人技术而言具备以下优势:(1)大容量、广覆盖。(2)非视距传输。当视通不再成为网络部署的必要条件时,站址选择、网络组织、基站部署都将变得更为灵活,并会加快设备的部署。(3)标准统一。传统的3.5G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由于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开放,大大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WiMAX采用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产品认证体系,使得产品、接口等兼容性大大增强。(4)低成本。完整的产业链、众多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参与,都将大大降低WiMAX的产品成本。(5)WiMAX与wi-Fi完美结合。用户可以快速容易地访问、漫游Wi-Fi热点。笔记本电脑、个人手持终端(PDA)、手机也可以通过在Wi-Fi和WiMAX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虽然目前全球有近150个WiMAX试验网。但商用网络只有少数几个。WiMAX的发展还需要IEEE 802.16和WiMAX论坛各工作组的大量工作、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贡献以及各方利益的平衡。

2.3 IP over WDM技术

IP over WDM也叫光因特网或IP优化光互联网,是指直接在光网上运行因特网。IP over WDM 技术是用以光纤为传输媒介、以WDM 为传输技术、以IP为网络通信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承载各种业务。从广义上看,它是使用了WDM 传输技术的IP网,即IP数据包在WDM系统网络上来进行传输或交换。从狭义上看,只有IP设备(路由器)与WDM 设备组成的网络,指采用新型帧格式将IP包直接封装到WDM 光层上的一种IP传送方式,它完全不采用SDH,ATM 等设备。从发展上看,IP over WDM 光互联网由高性能WDM 设备和吉比特、太比特路由交换机组成,是综合利用IP技术和基于WDM 的光网络技术各自特长的一种优化网络。它的上层是数据网络,底层是采用WDM 技术的物理传输网络。网络层综合现有和未来的所有业务,通过适当的数据链路层格式把IP包直接映射到光层,用高速新型的路由器作为网络核心建成一个能够体现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它能让数据包直接在光路上传送,减少网络层之问的冗余部分。由于省去了中问的ATM 和SDH层,其传输速率最高,节省了网络运营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获得多媒体通信业务的费用,是一种最直接、最经济的IP网络体系结构,非常适用于超大型IP骨干网。

2.4 IPv6技术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对互联网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IPv4的不足逐渐凸现出来,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不断增长的对互联网资源的巨大需求与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先兆,目前可用的IPv4地址已经分配了70%左右,其中,B类地址已经耗尽。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电信网对安全性、服务质量和移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共43亿个地址,全部分配到中国都不够用,更何况由于历史的原因,IP地址分配极为不均,我国拥有的地址总数还不足200个B类地址。据IETF预测,基于IPv4的地址资源将会在未来5年内枯竭;另外,由于IPv4地址方案不能很好地支持地址汇聚,现有的互联网协议IPv4在地址空间、端到端的IP连接、服务质量、网络安全和移动性等方面都暴露出了不足,现有的互联网正面临路由器不断膨胀的压力;同时,对服务质量、移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都迫切要求开发新一代IP协议。而IPv6所提供的巨大的地址空间以及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和功能,将使其成为构筑下一代网络的重要基础o当前,对IPv6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IPv6协议自身的标准化工作,包括IPv6协议体系结构的完善,IPv6中的路由、安全性等问题的研究;二是关于IPv4网络向IPv6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络)的过渡策略。随着协议标准的逐步完善,今后的研究工作将更多地集中在后一个方面。我国对IPv6的大规模研究试验始于2O03年启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顶目。本着“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结合国情”的发展思路,CNGI主要解决IPv6网络可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四个方面的问题。按规划进程。NGI将在2O06至2010年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大力推广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同时形成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前不久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地提出,未来的五年计划中要加强“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5 NGN与NG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主要是NGI与NGN,但是现在人们对他们的理解还有所不能够。一种是电信界的看法,认为NGI是NGN的重要组成部分,NGN和NGI技术可以互相借鉴,在竞争中发展;但NGI并非NGN必由之路,NGI不是电信的最终目标。另外一种是互联网界的看法,认为NGN是未来互联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虽然NGN不会是未来互联网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二者的看法显然存在分歧,而且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组成部分之一。主张NGN的声音主要来自电信界, 标准组织以ITUT为代表,主要关注的是融合、架构、商业模型、互联互通、安全、QoS信令、固定移动融和(FMC)等方面的问题。主张NGI的主要来自传统互联网(计算机界), 标准组织以IETF和W3C为代表,主要关注的是安全、IPv6、音视频通信、P2P、即时通信、虚拟专用网(VPN)和WEB2.0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事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希望互联网行业及各有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更好地造福社会与人民。

参考文献:

[1]徐容,龚倩.高速宽带光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斯托林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2版)[英文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2.198-220.

[3]enbo Mao.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OO4.10-80.

[4]Benassi R、TUCUXI:The Intelligent Hunter Agent for Concept Understanding and LeXical Chaining[C] IEEE/WIC/ACM Web Intelligence Conference,Beijing,2004.

[5]IAnn C.A Metric Framework for Quantifying Semantic Reliability in Shared Ontology Environments [C].IEEE/WIC/ACM Web Intelligence Conference,Beijing,2004.

[6]Sun X.An on-chip IP address lookup algorithm[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5,54(7):87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