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3 15:43: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固定资产的摊销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规范;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1-0125-02
收稿日期:2012-01-08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 sk128)中期研究成果;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基金项目(ACKYQ1022)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慧(1948-),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从事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中小学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也在不断扩展。如,新建了很多校舍,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像摄像机、投影仪、视频设备、服务器等,已经走进了一些普通的学校,学校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和电化教学条件普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固定资产的增加在给学校教学带来一系列优势的同时,也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一些问题。由于其固定资产的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学校过去的一些简单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在新的形势下已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学校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诸多问题,如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资产安全控制体系不完整,很多新的先进教学设施家底不清、账账、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将阻碍和抑制学校固定资产发挥必要的作用,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隐患,甚至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必要。本文针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合理、科学的管理的保证。各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实施有效的规范化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各类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保管、赔偿、核查、报告制度,并将国家、省、市有关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文件编印成册,下发到中小学,为中小学固定资产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下级管理部门和各学校应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细则,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处处有规章,事事有细则。建立了各类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后,要完善固定资产的细化管理,把制度规定的条款一点一滴地落实在每一个管理的细节中,细致到一本账的建立,一件物品的摆放。学校对固定资产要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以班级、教研组、室、处、宿舍为单位,登记造册、建卡,并由专人保管。只有细化到每一步骤才能避免粗放型的流于形式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固定资产从提出采购申请到报废回收,一般要经历八个控制点: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回收。中小学校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固定资产入库、领用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等。对近年来购进的电子设备,要严格领用、保管、转移的登记制度,严格固定资产报废控制。固定资产变价出售、报废、意外损坏、被盗等,导致固定资产减少,应按规定程序冲减固定资产。在建立健全内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定期进行检查,对违反制度的部门和个人要根据规定及时查处,对执行好的予以奖励。
在实施内部控制中要完善并落实管理责任制,理顺管理职责。学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校长、分管校长、资产管理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和固定资产专兼职管理员等若干层次的责任制。一级管理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专门机构,要按照职责和权限,组织和管理全校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固定资产信息
真实、可靠的固定资产核算数据资料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健全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的各类管理账目,是管理好固定资产,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完整的必要条件。要按有关制度规定建立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账目,有了完整的管理账目,还要及时准确记录资产的增减、结存、分布等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固定资产信息,这样才能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精准的统计和分析,才能清楚各类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情况,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依据。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固定资产购置、调拨、库存、现有的设备统计等四大类账目。这样有利于对学校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统计分析,使固定资产的购置和调拨有一定的导向,不会产生盲目购置、重复调拨的现象。另外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学校现有固定资产的账目,一定要做到随时更新。
中小学校应按固定资产的分类建立总账,不同的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管理账目。对图书类和教学仪器类的设备总保管员只需记入总数量、总金额即可,其他类的设备应记明细账。各分保管员要建立所管固定资产的分类账和明细账。
三、搞好固定资产的清查、保管和维护工作
搞好固定资产清查、保管和维护工作,是使固定资产处在安全完好的状态,正常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同时,良好的固定资产的保管和维护也有利于保证师生的安全。在固定资产的保管中,各类固定资产应进行登记、编号,分类入账,做到账、物、卡、证相符。设备要基本做到以类定柜,以柜定层,以层定位。各种设备的存放要符合设备的存放要求,必须保持干净整洁、防火防盗、防潮防虫安全。各实验室有相应的防火、防盗、通风、水、电、遮光等设施。设备的摆放一定要科学合理。各种电子教学仪器的领用,一定要及时归位,管理部门对没有及时归位的仪器,应立即追回。暂时不使用的仪器一定要把电池取出,防止电池内的化学物质腐蚀仪器。
学校要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定期对各部门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在清查过程中,无论是账内账外、学校内外、出租出借、个人承包的资产都要全面地、彻底地进行清查。查清固定资产的来源和去向,做到账物清楚。查明盘盈盘亏情况,对清查结果要编制“财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并查明盈亏原因,按程序报批作财务处理,力争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定期检查核对,能有效防止、纠正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多重入账、一号多物现象的发生,及时发现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完好程度。
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和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职务分离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有效,重点需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高校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的增减可行性论证、审批、检查、核算、使用效率的考核,重点查看考核的状况,考核是否有效的实施。
二、固定资产增加环节的审计重点
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否年初有预算,查看可行性论证的经济分析是否符合年初的预算、是否追加资金,特别对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等基建项目、实验实训室建造项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进行重点审计。对年初无预算、或者预算资金不足的项目而已采购或者建造的项目,查看其付款是追加预算,还是侵占其他预算项目的资金,审计人员在落实情况后,需对学院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否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相关税费(行政单位不含税费),入账价值是否真实、完整,对于接受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是否入账、入账价值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特别对新建的教学楼、实训楼等基建项目、实验实训室建造项目、大型仪器设备购置需进行重点审计,为建造这些资产至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专业人员服务费、勘察检测费等非主体支出是否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后续成本支出是否真实、完整。对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审查其改建、扩建的成本是否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审查计价是否准确。
三、固定资产减少环节的审计重点
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出售、盘亏等减少情况是否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减少情况是否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是否手续齐全,主体和附属设备数量是否明确,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少是否做到账实相符;
没有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而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处置,是否经过有关人员作出技术鉴定,拆卸的报废设备及附属设备是否完整无缺,资产管理部门如何处置,有无低价出售、损失浪费等情况,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是否正确按规定处理;
闲置不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尤其对于闲置教学楼、实训楼、实验实训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处置应引起足够重视,审查闲置固定资产的调拨、出租、出售、置换等处置方式是否合理,处置程序是否严格,财务会计部门是否按要求及时办理相关的账务处理,资产管理部门是否按要求办理相关的资产处置手续;
审查短缺固定资产盘亏的原因,是否明确责任、是否编制固定资产盘亏报告,是否经过按照相关的制度办理盘亏手续,防止出租、出借误做盘亏的现象,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非正常遗失;
固定资产是否依照相关规定计提折旧,是否科学合理的选择折旧方法,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不同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高校计提的折旧不计入高校支出,而是直接冲减“非流动性基金―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是否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否及时上缴国库。
四、固定资产清查环节的审计重点
高校是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盘点清查,清查结果是否形成有效的书面报告,清查报告是否就核实情况作出明确说明,清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具体原因是否作出分析说明,清查报告是否提出了处理意见;
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是否全面彻底,遵循“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各责任部门要根据清查结果将未统计到的固定资产办理入账,对不清楚的固定资产要主动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搞清楚资产的来龙去脉,不走过场;
固定资产清查是否将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落实到使用者,共用的资产落实到管理员,对于已经转移调动的资产是否办理转移调动手续,真正做到“谁用谁管”;
高校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对固定资产逐步进行检查,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重点检查昂贵精密的实验设备是否有专人保管,是否有专业的操作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技术陈旧、损坏、闲置等现象,查看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对于这些情况审计应提出审计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五、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审计重点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否将资产名称、型号、数量、使用部门、管理员、责任人等信息及时更新,以便增加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否与财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是否能为财务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资金来源、折旧金额、报废处理、计提减值准备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119-02
固定资产是高校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教学、科研等一系列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是高校开展业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与其他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相类似的和民办高校特有的新问题,具体表现为:资产管理机制的欠缺不全、资产使用管理的随意多变、资产转移的规范不清、资产报废的缺乏透明等现象。
下面对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及改进思路进行详细论述:
一、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
1.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责不清。在适应民办高校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体现出灵活多变、适应力强的优势,但是由此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变化快,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体制不顺是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弱化的一个根本问题。
2.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专业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低下。出于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的数量与学校固定资产总量的差距较大,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性较差,是造成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3.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缺失,资产管理办法执行不力。目前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实际的管理需要普遍存在脱节现象,在现有体制下匆忙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的指导和约束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办法很多时候无法执行或得不到切实执行。
(二)账实不符,反映不真实
1.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管理体制上的混乱,以及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账物分管的办法,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
2.合并、搬迁时不及时清查。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兼并规模较小的单位时,对资产的清算不够彻底,只是简单核对;在搬迁时也没有及时对资产进行整体盘点,导致账实不符。
3.交接不清。在岗位人员有变动时,不能及时对资产进行交接,或交接不清。
4.调拨、报废、毁损、变卖、转让固定资产时,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资产使用部门处置后没有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导致账实不符。
(三)闲置资产较多,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日常管理基础薄弱,学校盲目购置现象比较突出,一方面存在资产闲置,而另一方面购置经费紧张。而且随意处置闲置资产,存在资产流失隐患,资产的安全完整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单一性、固定性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存在矛盾
目前民办高校使用的大都是单机版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其管理亦变得复杂化,以往的管理软件与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差距。
(五)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未得以落实
民办高校普遍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重视不够,忽视资产清查工作,使资产清查工作长期得不到正常开展,即便有清查盘点,也是往往流于形式,虚报、瞒报、漏报现象突出。由于存在账实不符问题,在年末进行的固定资产盘点也很不规范,资产盘盈盘亏数据不准确。对于清查结果,财务部门也未能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与入账。
二、改进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路与探索
(一)完善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民办高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三环相扣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利,相互核对、牵制。
1.民办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如房屋、土地、设备、家具等。
2.财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做好对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变动、清查盘点等工作。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起到监督作用,做到以账控物。
3.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应做好登记工作,对资产的管理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准确了解资产的去处,确保资产完整性。
(二)对固定资产采取进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1.加强对固定资产进入的管理。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对计划增加的固定资产的可行性报告的评估、论证、评价,提出审核意见;对通过审核的固定资产要严格执行资产采购的有关制度,公开招标,公平竞争;严把价格和质量关;在验收新增资产时,实物资产必须与合同规定相符;对验收合格后的固定资产建立卡片,并把附有卡片的实物资产移交给具体的使用部门。
2.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在资产使用过程中,要让职工养成自觉维护的好习惯,只有职工都以身作则,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其次,平时要对资产使用情况及维护情况做到及时记录。在部门人员有变动时,要对实物资产进行清点核对,核实无误后交给新的使用人。固定资产有时会在不同部门间借入借出,这时一定要做好相关记录。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清查制度,以便及时掌握资产情况。
3.加强固定资产退出的管理。对于准备退出的固定资产,应通过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或外界的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价并予以确认,同时将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单,注明资产编号、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原因等相关信息,提出审核意见并经财务部门核实资产净值,然后上报给单位进行审批。通过单位审批后,应选择公开透明化的处置方式,如竞价出售。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个人或部门对资产的随意处置,减少资产流失。
对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或邀请外界评估机构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评估及鉴定并予以确认,同时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单,注明资产编号、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原因等相关信息,提出审核意见并经财务部门核实资产净值,报单位领导审批。经审批通过可以进行处置的固定资产,应选择竞价出售等公开透明方式进行拍卖,以防止部门、个人对固定资产的随意处置,造成资产流失。
(三)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细致而烦琐,民办高校应创造条件,以便尽快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实现资产管理电算化可以使管理人员实时获得资产动态,固定资产从进入到使用到退出的全过程都能够被实时监督管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另外,在此基础上,民办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各个岗位的专门负责人员,保持资产管理人员稳定,加强专业素质培训和业务技能交流,使创新资产管理手段获得根本的人力资源保证。
(四)探索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及核算办法
为了适应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类别差异大、价值高低不齐、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更利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建议参照企业ABC库存分类管理法,探索实行民办高校的ABC固定资产分类管理法,按照固定资产价值高低、贵重程度、数量多少、存放地点、管理要求的不同,重新界定划分固定资产类别,实行分类管理。从会计信息利用角度看,各类固定资产都应准确计提折旧,确保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得到真实反映,及时利用固定资产净值数据掌握资产新旧程度,为学校的宏观调控提供有用决策信息。
(五)建立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评定,评定其是否配置合理,安全完整和科学使用。首先,
要将固定资产的维修率、报废率、流失率及增值率作为考核指标,以此来评价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随机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整程度作为考核单位及部门负责人业绩的主要依据。
(六)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应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全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评价。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固定资产进入时进行招标、询价监督,审核合同条款,对验收情况进行监督;其次,在固定资产退出时,应将其盘亏、毁损、被盗等情况作为审计监督重点,加大对擅自处置行为的查处力度,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以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协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加强资产管理执行力度。
总之,健全完善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学校保障教学科研服务等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经过不断努力,积极加强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逐步改进和完善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民办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使资产安全完整并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一、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结构分析
基层央行的固定资产,具有如下四个显著特点:一是房屋及建筑物类资产原值高,数量不多。房屋及建筑物类资产原值虽高,但各级行也基本上只有一座营业办公用房,其它如培训中心、车库等附属用房等也都是为了满足各级行办工需要而建,不存在闲置资产;二是电子设备类资产数量最多,体积小、分布广、更新换代快。随着央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类资产的规模不断加大,基层央行各业务部门均采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央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使基层央行计算机及配套设备配备规模和人均占有率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地(市)中心支行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数量在600台以上,人均占有率超过4台。电子计算机数量占电子设备类资产总量的50%左右,除业务系统用计算机外,地市中心支行每人拥有1台以上计算机;三是交通工具类资产具有价值高、故障率高、维修保养费用高的特点。为满足央行在履行金融宏观调控和加强金融服务职能的需要,各级央行交通工具类资产的配置规模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四是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类资产的数量、原值远远高于机械器具和它财产类资产的数量和原值。据统计,电子设备与交通工具类资产原值不相上下,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类资产总值是机械器具和其它财产总值的10倍左右,数量之比在6倍左右。因此,电子设备及交通工具这两类资产的使用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容忽视。
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的成因
(一)制度被弱化,管理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全行的各个部门,是全行性的工作,各部门分工不同,职责、权限也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会计财务部门是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全年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组织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财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保管、维修、清查、报废等实物管理;财产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部门利益至上,部门间配合脱节,使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管理松散,资产闲置、坏损严重,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运行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不掌握固定资产的整体状态,领导决策缺乏依据;二是对固定资产购置把关不严,购置资产量大、使用效率低;三是盘盈、盘亏、坏损及闲置资产不处置,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状况,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四是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单一,只作报废和上下级间调拨处置,不能充分利用资产资源,造成资源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粗放,管理水平低下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财产管理部门只注重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情况,不把握固定资产总体状况,不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致使固定资产清查不彻底。财产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清查时,只侧重对实物的清点及账簿和实物的核对,忽视对资产配置高低、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完好程度的统计,管理水平低下。一是部门间资产配置不均衡,有的部门设备闲置量大,有的部门设备紧缺。人民银行的大量资产分布于不同的部门,而且主要是电子设备类资产。由于各部门职能不同,对电子设备资产需求和拥有量也不同,一些业务部门采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由于业务系统升级频繁,配置设备量大、性能高,部分设备因配置低而替换下来,但下级行、其他部门或改作其他用途仍可继续使用,而闲置在某部门,闲置久了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造成资产闲置;二是忽视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致使设备提前坏损;三是资产处置方式单一,仅对到期、坏损的闲置资产做报废处理,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三)对固定资产购置把关不严
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是本级行专项资金购置和上级行拨入资产两种。本级行专项购置固定资产经过集中采购管理委员会通过,经过询价、报价,采购、验收等环节,虽杜绝了资产在采购过程中的舞弊现象,但对新购置资产把关不严。一是购置的资产不是必备固定资产。由于部门利益和相互攀比心里,使用部门争相申请购置高配置资产,购置资产缺乏调查论证,盲目购置,造成资产重置或闲置;二是缺乏专业人员对配置的设备进行技术把关,购置的高端资产大材小用,性价比低;三是上级行为下级行配置资产分配不透明。上级行向下级行调入资产,直接调入到下级行资产管理部门或使用部门,缺乏对调入资产使用和再分配情况的监督,调入部门资产富余形成闲置。
(四)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机制,闲置资产不能再分配,造成资源浪费
除大型业务系统用机对机器设备配置要求高以外,其它用途用机如:办公自动化用机和互联网用机一般配置都能满足其运行要求。一些业务部门因系统升级替换下来的设备,可用做其他用途。由于没有对使用期限内的闲置资产进行专项统计、单独管理,再次分配,闲置下来的设备几年以后使用价值丧失,只能做报废处理,造成使用效率低下和资产资源的浪费。
(五)资产处置不及时、处置方式单一,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一是超期闲置或坏损的设备不及时进行报废处置,使资产价值失真;二是超期的资产如交通工具类资产超期继续使用,造成车辆维护修理费用过高,增加财务支出;三是闲置的资产不能在系统内合理调动,不能充分利用资产资源;四是闲置的资产处置方式单一,闲置的资产不通过出租、转让、置换等处置程序增加处置收入、实现资产的使用价值,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六)大型业务系统服务器用机老化,存在运行风险。
大型业务系统对计算机设备运行速度和稳定性要求高,设备的性能和完好程度决定着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一些大型业务系统用机没有做到定期更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为避免烦琐而继续使用。由于大型业务系统更换除需要设备配备外,还需要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软件和进行各种参数设置,工作量大且繁琐;二是业务部门对安全性认识较低,没有提出更新设备需求计划,未引起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如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用机,同时运行大额及小额支付系统,是央行重要的业务系统,而地市中支系统服务器于2005年底配置使用至今,即将超过使用期限,服务器继续运行风险不断加大。
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贯彻执行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维护人民银行财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各基层行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和分行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通过多种方式,让基层行主管领导和各部门主管人员熟悉和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二是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固定资产管理漏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全行各部门,要建立固定资产采购、日常使用保管、维护保养、清查、调配、调拨、处置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使各部门尽职尽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本级长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充分行使行长办公会职责,严格管理本单位固定资产
行长办公会应下设办公室,全面参与全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为领导决策提供事实依据。办公室成员应有会计财务、财产管理、审计等部门主管和财产管理部门经办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严把固定资产的购置、分配、处置关。对采购需求进行调查论证,确定购置资产的数量和配置标准;参与集中采购过程与验收;进行资产的分配,参与固定资产清查、审核资产的处置,掌握本级行固定资产的资产状态,对资产购置、使用、日常维护与保养、调拨、处置进行全方位监督与管理。
(三)改革现行专项资金使用规定,节约合理使用专项资金
一是当年拨入的专项资金可以延续以后年度跨年使用,不影响以后年度专项资金预算,以调动各基层行,盘活现行固定资产存量,充分使用闲置固定资产,调动各基层行节约、合理使用专项资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上级行为下级配置专项资产时,要拨给下级行行长办公会办公室,改变上级行主管部门条条分配与调拨固定资产的方式,可在固定资产调拨单上注明调入资产的使用部门与用途,提高调入资产的透明度,利于下级行合理调配资产,减少闲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管理经济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xed asse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fixed asse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economy
中图分类号: F4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国高校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人们欣喜地看到:高校的校园面积越来越大,大楼越来越高、越米越多,高校拥有的高、精、尖设备也为数不少,充分显示了高校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不过,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规模的不断扩大、种类的不断增多,相应地要求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有效地促进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从而促进高校和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以期有所裨益。
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方面不够完善
由工在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在采购过程的环节中,仍然还存存一些重复购置设备以及盲目购置设备的状况等现象,这就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在购置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缺乏管理性。所以,这就造成了高校的固定资产在购置后就成为了部门独自占用的资本,所购置的 定资产就很难在各高校和各单位之间形成共享的机制,因此,在每个部门之 就会产生争抢购置的情况发生,由此种情况产生的现象就是造成对大量固定资产的设备使用效率的降低和设备闲置等现象。
2.2 对于高校的固定资产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缺乏监督、缺乏完善从而也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出现。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和出库管理,以及对于报废管理中,都是比较缺乏严格审查和审批的工作流程,在固定资产的账目管理上是很难实现的。此外,在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依然存在以手工记录的方式来管理固定资产,也就导致了不能及时的更新数据。在高校的每个部门之间都缺乏有效的合理的管理,所以也就导致了在固定资产购置物品和领用物品以及报废物品的环节中,再由于工作人员没有一定的责任心和职责感,对于管理固定资产的条款不重视,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从而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极大漏洞。
2.3 对于高校缺乏主体管理固定资产所有权的现象
在高校的固定资产所有权的管理不够明晰,缺乏主体的责任现卖隋况严重,这也是对于同定资产在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存在的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丁对于在固定资产的毁损问题以及流失问题方面很难确定责任人。以汕头大学为例,在掌握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权的个人和单位会私自的把固定资产外借或者是出租,更有甚者还会违反规定的将高校的固定资产占为已有,这会在无形中,给高校的固定资产造成不同程度流失的隐患。
2.4 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职责不清
在各高校中,如 1头人学⋯般固定资产都是由后勤部门负责,还有其它相火的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逐一进行管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种类方面虽然有明确的乖义责划分管理,但是,因为固定资产在高校的行政、科研教学等方面使用得都会比较频繁,所以这就很容易在固定资产实物使用中造成同每个部门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也就导致r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中发挥不出充分的作用,从而导致在固定资产的入库环节中不能及时或者出现差错的现象发生。
3 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问题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是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健全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理责任;合理配置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各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权威、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监管各级各类资产。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都比较高,而且分布在学校的各个部门,管理环节较多,难度也比较大,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得力的措施予以保证。高校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规程和考核目标。建立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
3.2 制定合理的配置标准
固定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高校固定资产无论是数量、结构,还是在质量和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充分认识固定资产合理配置的重点,努力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根据国家有关的配置标准,根各部门的职能,严格控制、低标准配置的原则,严防苦乐不均的现象发生,使高校的资产配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对于学校现有设备资产部门可以从整个学校的角度进行资源配置,如建立一些校级公共实验室,充分发挥高校的规模效益优势。对于大型或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资产部门经过论证后批准购置,由学校职能部门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形式采购设备,据某高校统计每年运用招标方式采购设备可节约25%的设备资金。全面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对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实行调配使用,严格设备采购程序,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合理配置固定资产。规范了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验收审批的程序和手续,规定购置大型设备事先要进行项目论证,本着“面向征管、突出重点、保证急需、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对确实需要购买的设备要深入论证,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购买。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在寒暑假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出借,提高固定资产的资产利用率,但资产管理部门同时要对出租、出借的收益实现有效监督,做到有账可查。
3.3 加强清产核资工作
清产核资是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监管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可以全面摸清学校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使用、资产状况等情况,通过实物清点对照账卡,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以达到家底清楚,心中有数,全面掌握学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财务管理的真实情况,为加强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奠定了基础。资产清查就是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有目的地定期开展清查盘点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及时掌握资产损益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外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巩固资产清查成果,防止资产再度流失。固定资产清查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后,为防止前清后乱,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防止资产再度流失。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把清产核资工作作为经常性的自查工作和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加以制度化。实行年终抽查与使用部门盘点相结合。各使用部门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对固定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效,并将盘点结果逐级上报。
实行重点清查与专项清查相结合。对固定资产使用重点部门或经营性单位进行重点清查核对,做到账账、账物相符,解决固定资产闲置,防止资产流失。对如微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空调等民用性较强的设备,必要时可进行专项清查,以便掌握其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或流失。
4结束语
固定资产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组建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在配置、购置、储存、使用、修理等方面的管理责任,合理配置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 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 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以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晓莲,李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第10 版) .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和行政单位与不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为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对比分析,概括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解决该问题以及有效管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固定资产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固定资产 减值损失 缺陷 措施
一、固定资产及折旧和减值损失的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指出:“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折旧,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二、我国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了有效的管理利用企业固定资产,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
1、企业的固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即以实际成本作为初始入账价值。历史成本指取得某项固定资产时和直至使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所实际支付的各项必要的、合理的支出。
2、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
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企业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一般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二)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对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其净增值部分,也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2、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会计核算一般不核算成本和利润,只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转让、毁损、报废以及盘亏固定资产,相应的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将其作为其他收入处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一)由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肌醇,固定资产的购置、改造、更新、修理等均由政府财政拨款,不可算成本和利润;加之行政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单位,当期计提的折旧费用无法从收入中得到补偿,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以及资产减值损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对固定资产为计提折旧,资产负债表是按账面价值所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从而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从而虚增资产;
(三)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核算盈亏,资产管理制度不严格、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验收制度缺失;登记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管理困难;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帐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帐实不符。
(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使得消耗殆尽或已不能再用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既不报废,也缺乏更新资金,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五)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与会计核算原则不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会计固有的核算与监督职能部分缺失,无法进行相应的会计预测、决策,分析无法加强对固定资产数量、质量、使用状况进行实时、连续、全面的反映、监督和控制,会出现随意处置、私自占用、非法挪用等现象,不能保护资产的安全。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公众能够得以有效的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的时候考虑经济效益。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借鉴和参考,引入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的处理方法:
1、可以增设“固定资产折旧基金”账户。该账户作为“固定基金”账户的备抵账户,借方登记由于计提折旧而使固定基金减少数额,贷方登记固定资产报废时与累计折旧的转销数额,余额在借方表示由于计提折旧而使固定基金减少数。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固定基金”账户原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基金”账户余额计算计算期固定基金的净额。
2、引用企业会计准则中“累计折旧”账户。该账户作为“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贷方登记计提折旧数额,借方登记固定资产报废时与折旧基金的转销数额,平时余额在贷方反映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减少价值的累计数额。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可根据“固定资产”账户原值减去“累计折旧”账户余额计算计算期固定资产的净值。
3、在会计报表中增加报表项目在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资产部类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累计折旧”项目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这样可以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信息,也可以为上级预算部门合理安排固定基金的投放、调拨等提供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以及技术进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原因可能使固定资产发生无形磨损,致使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在客观证据表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确实发生减值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实际减值程度以及单位管理的需求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基金,使固定资产在需要更新时得到更新。
(四)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在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上,借鉴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部分预算执行情况采用权责发生制。引用开展经营业务活动的事业单位中对于经营业务活动的会计处理,在考虑社会宏观效益基础之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核算,增强成本意识。
参考文献:
摘 要 传统会计和传统激励措施相比,经济增加值有着不少创新和优势,在资本密集性的电力行业,经济增加值的固有局限以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的EVA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指标公式调整空间比较大。本文正对地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对EVA绩效评价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思路方式的探讨。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 陕西地电 评价缺陷改进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EVA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EVA80年代开始盛行欧美,2000年引入中国并推广,近几年来中央国资委一直在积极地鼓励推广,2009年开始在个别央企试点EVA考核,2010年开始在央企正式推行。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于2011年开始对辖属的县级供电企业正式开始进行EVA考核。
一、EVA应用的基本理论
EVA的衡量指标,帮助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运用两条基本财务原则。第一条原则,任何公司的财务指标必须是最大程度地增加股东投资财富。第二条原则,一个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者对利润是超出还是低于资本成本的预期程度。在不产生EVA的地方占用大量的资金是最不合算的。寻找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对EVA影响敏感的管理决策因素,使管理层把时间、精力投入到真正可以影响企业价值的经营行为中,是EVA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
1.财务管理理论中:
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总成本=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资本成本率;
2.国资委在引进后,根据国内的会计制度和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结合国外经验对EVA公式内容重新做了定义: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的资本成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平均资本成本国资委暂定为5.5%
3.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结合县级分公司会计核算指标,对EVA做了如下规定: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营业外收入)×(1-企业所得税税率)
企业所得税税率按照25%计算。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无息流动负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流动负债”,即流动负债扣除其中带息部分。2011年资本成本率2.505%。同时对供电单元做了特殊调整:
供电单元调整后资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调整后资本=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流动负债总额-其中带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期末考核时,将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调整资本成本完成值。资本成本完成值=本年实际资本成本/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目标值×100%
供电单元计算经济增加值时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营业外收入
二、地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在EVA绩效评价应用中的缺陷
就固定资产管理从EVA计算公式分析影响供电单元的关键指标,平均在建工程是EVA的增项,表面上看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在建工程越多,当期EVA越大,但在建工程最终要转化为固定资产,成为下期EVA的减项,可见在建工程是把双刃剑。不过,在建工程达到可使用状态(结转固定资产时点)时间点的不同,对EVA的期间分布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EVA的考核结果会产生大的差异。从主动性上,对达到预定可使状态的在建工程及时进行结转,反而降低EVA会对企业的考核造成不良影响。从被动性上,考核期间被考核县级供电企业为了提高EVA,往往采用延期结转在建工程增加固定资产。
EVA与传统会计和传统激励措施相比,有着不少创新和优势,但并非十全十美,电力行业属于资本密集性行业,固定资产比重较大,使EVA在集团公司供电单元的考核应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缺陷,其中有EVA自身的缺陷,也有电力行业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
具体表现如下:
1.从2009年集团公司开始了大的战略投资,先是完善工程,再者2010开始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从电源点建设和电网运行质量上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总体的战略规划与县公司局部的实际生产需求有差异,笔者单位连续3年的投资规划中,集团公司为了电源点的战略布局,指令性的下达投资计划,虽然远期效益有待实现,但直接影响投资年度EVA考核指标的增长。
2.陕西电网国电、地电竞争体制现状,导致笔者单位投资的2个110kv变电站,已经完成投资,但无法接入上一层级电网,固定资产已经投资,但未能发挥应有效益,从而有利促进市场营销,增加企业收入,提高利润增长空间,提高EVA指标。
3.自2009年集团公司开始电网完善和2010年的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以来,笔者单位累计投资达6000万元,资产更新配置后,账务上对更新改造工程拆除资产没有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程序上集团公司未能及时对拆除报废资产进行报废审批,账面潜亏资产比重大。2011年9月集团公司发出了《关于明确更新改造工程拆除资产处置程序及账务处理的通知》,对固定资产更新拆除做了财务规定,但未对处理程序进行具体流程规定,明确上级非财务主管部门在处理程序的职能和具体实施方案,处理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4.固定资产报废更新权限在上级公司,县公司急需影响生产运行、产生经营效益的资产更新,由于权限上移,无法及时更新,实行生产经营效益机遇性增长。
5.EVA绩效考核的通用局限性,也导致县公司对资本性支出不积极,管理层着眼于短期EVA考核指标,与集团公司长期战略目标不符。
三、地电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在EVA绩效评价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面对EVA评价指标在供电单元县级供电企业不适的现状,可探究性的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集团公司在进行战略性投资时,要结合县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制定战略投资计划的具体实施项目,同时在测算EVA的考核指标时,应当考虑考核期项目投资对EVA的影响,适当降低战略投资期EVA考核指标,满足各级发展需要。
2.集团公司层面,从政策上积极协调国电企业和政府帮助,促成急需的电源点接入工作,使县级供电企业现有闲置供电设备得以利用,迅速提升资产经营效益,提高资产投资回报率。
3.进行业务单元清产核资,提出考核单位潜亏资产,摸清家底,确保账实相符,并建立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
4.固定资产报废更新权限应当适当下放,或者提高固定资产报废审批的履行过程,或者根据县公司资产更新要求,每年下达固定资产投资的总指标,对急需更新资产加快审批程序,加快效能资产尽快投入运营。
5.EVA的历史局限性,导致基层县级管理层只关心任期内个年的EVA, 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对战略性投资、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及进行必要的研发项目投资缺乏积极性,而这些举措正是保证企业未来经济增加值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评价县级公司管理者经营业绩及确定他们的报酬时,不但要考虑当前的EVA指标,还要考虑这些超前指标,下达项目投资额,并在计算EVA时予以考虑,这样才能激励县公司将自己的决策行为与集团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
四、结论
如上所述,采用EVA方法进行业绩评价相对于传统业绩评价方法实现了一些新的突破,但EVA方法在地电系统也存在很多不适与局限。从目前EVA指标在地电集团的应用情况来看,县级非法人核算的供电企业业绩评价的EVA应用还属于起步阶段,指标公式调整空间比较大。
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符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其他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少于3年。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发生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