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风险管理的案例

风险管理的案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23 15:43: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风险管理的案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风险管理的案例

第1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用

前言

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建设,有效保障了人身、电网安全和可靠供电。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以工程、系统、企业等为对象,分别实施风险危险源的辨识、分析、评估、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风险管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并从50年代开始,发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关理论,到现在历经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目前,以安全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风险管理已在机械、化工、石化、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安全生产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力系统推进风险管理,要充分借鉴以往安全性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等工作经验,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注重识别各种风险因素,采取切合实际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作业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

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从侧重对物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整改,到侧重对人员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评估分析与控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了对不同管理对象的风险辨识和预控;

二是在安全风险管理统一框架下,各专业部门紧密协作互动,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反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促使各级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产环境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显著加强;

三是按照每台设备,每类作业开展风险辩识,危险因素描述更为具体,控制措施更具针对性,突破了传统方式下现场安全措施笼统,操作性不强,安全预控质量因人而异的管理瓶颈,推进了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突出体现了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切合实际,对于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身、电网、设备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2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 风险管理 电力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97-01

前言

电力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是在社会急速发展的过程中,自行积极寻求转型的一种解决措施。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不断加快,同时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一直是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焦点。文章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简要概述入手,对其在电力企业的应用进行研究,确保企业能够保持平稳持续发展。

一、风险管理体系

1.概述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就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对的一切风险问题进行评估、辨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达到消除和减小风险的管理体系。并且改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马后炮”的管理模式,改事后处理为事前预先管理,并针对自己企业与同行其他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案例进行记录,针对案例分析,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管理过程的完整性,以安全管理为目标导向,重视对于生产班组、基层等的过程控制,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与“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大唐精神相一致的制度规范,确保进行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

2.意义

有关电力企业方面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对设备的生产进行风险监控,其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意义主要为,保持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活力。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问题,同时在全球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却不断增大。这两方面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都是一种刺激,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被证明不再适用于目前的情况,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应运而生。除此之外,电力生产以及应用过程极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实际电力生产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而电力企业作为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问题,并且由于我国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力企业逐渐出现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情况,并且由于其内部管理模式和管理结构的复杂性,其抗风险能力一般较差。

3.具体内容

3.1安全风险识别

电力能源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识别是进行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企业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提前准备。一般来说,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生产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邀请风险行业的专家对于企业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调查,最后给予电力企业一份详实的调查报告;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主要使用于财务管理比较详尽的企业,通过资金流的走向判断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情况。

3.2安全风险衡量

安全风险衡量在电力企业上的运用主要是指,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风险识别并收集了相关的数据信息之后,对于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各种试验调查方法如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概率统计等方法,以用来模拟和预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风险以及其所发生的概率问题,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相关风险决策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确保决策工作实施的科学性、系统性。

3.3安全风险控制

在电力企业进行安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梳理。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电力企业也是如此。安全风险控制实际上是对企业各部门人员提出的相关意见及时的进行反馈,它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的人员情况,对于企业内部的相关意见的反馈及响应速度就能很好的证明这一点,同时企业部门需要及时对于反馈意见进行整改或者改革,不断简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使得生产流程也更加便捷。

二、实际应用

大唐新能源蒙西公司一直奉行“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大唐精神,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将大唐精神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发挥出巨大的效果。

1.操作流程

其一,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对于电力能源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而言,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意味着要将生产人员作为首目标,通过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的培训,实现生产人员对于问题的认识和思想上的统一性。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实际上也是对于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专业素质的一种提高,提高其业务能力与水平。

其二,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它需要一批有关风险预测的高精尖人才,对于电力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记录、分析,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科学地认识各种风险事故的潜在发生原因,并在其发生之前就能发现,并且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其三,进行风险衡量。风险衡量是对发生风险情况之后产生的p失范围进行估算或者预算该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风险衡量既需要风险管理人员的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样需要提高其对于现代科技产品的使用能力。

其四,进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主要发生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之后,针对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预案实施,在对于预案的实践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之后,观察方案对于风险问题的控制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其五,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对于监督部门而言,便于对于存在不同问题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进行风险评估需要对进行的开展的项目活动进行提前的预估,对可能产生风险问题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控制。

其六,进行风险处理。风险处理一般由两个环节组成,对于评估结果的反馈对比以及对于反馈后结果的回应。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记录,将预计评估结果与实际产生结果进行对比,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整理成记录表格的形式上交给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留存,作为下次的风险评估的资料。

2.过程总结

风险管理必须覆盖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或领域当中,否则就无法实现风险管理本身的预防目的。同时,风险管理需要全体成员都积极参与,其并不是一个口头上的口号,相反它需要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收集,避免形式主义。在实际进行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管理的系统性,即管理流程或者环节能够形成一个圆的形式,下一步必然是对上一步的检查与改进,确保风险预案实施的可靠落实,有效的避免工作过程中没有反馈的问题。除此之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强调对于生产工作和风险工作的有效管理,使其上下形成一个整体协同共生,使得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风险预控。在进行实际的管理过程,要注意对于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其对于风险的意识。

三、结束语

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入手进行风险问题的监控。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前期需要对于生产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同时收集整理有关企业内部的意见或问题,根据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积极与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交流反馈。在整体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尤为突出的便是风险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进行实际的风险控制与风险处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2]邢仁杰.浅谈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173-173.

[3]祖政伟.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170-170.

[4]褚健.电力承包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

第3篇

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指导、维护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安全作业的依据,搞好铁路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必须认真解决下列问题: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较强的效率、公正。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安全运输生产。目前在铁路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上,有些单位基本上靠班组长个人的能力和觉悟,安全风险管理的效率低,对班组职工的执行的标准要求不一致,有些制度可操作性差,。这即影响了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实际效果、权威性,又伤害了安全制度的连续执行。更有甚者,有些班组的制度对上一套,对下又是一套,对一些特殊员工又是一套,长久以往,严重破坏了安全风险管理的中心地位,打击了职工参与安全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导致消极怠工等现象发生。故此,制定高效公正、科学的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班组职工参与安全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而制定高效公正、科学的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制并保证其可执行,其关键:一是局、站段、车间等各级领导参与支持,二是制度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是班组长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坚持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的全员化、全过程化

班组全员安全风险管理培训教育是搞好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培训教育应针对本班组运输生产实际和铁路职工的作业安全需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班前会、专业会、脱产送培等多种形式,分析典型经验或事故案例,对要害岗位、特种作业人员、新上岗或换岗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增强铁路职工自保、互保和联保责任意识。提高处理和防范事故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避免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目前,铁路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表现现象首先是班组长参加脱产培训人员少、次数少,有的班组长甚至没有参加过一次安全培训,主要原因一是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班组长作为班组核心,运输生产骨干脱产后会影响运输生产,二是个别班组长参加培训的觉悟性不高,认为培训与不培训都是一个样甚至派人冒名顶替培训。班组长不参加安全脱产培训,不仅不利于班组长本身业务能力提高,也影响了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不按需送培职工,对核心岗位人员、运输生产骨干成员不愿送培,针对强制性安全培训应付差事,搞专业培训户,班前会讲安全也是一句“注意安全”了事。以上种种,不及时纠正,不及时提高,搞好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三、严格细致落实班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从严从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是搞好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班组首先要严格贯彻规章制度,执行好各种安全奖罚措施,做到铁面无私,平等对待。有的班组,在落实安全措施上,对外一套,应付检查一套,对上级一套,而对下、对内、不检查又是一套,注重面子活,不讲实际效果,措施落实成为空中楼阁,好看摸不着。例如,对某些安全隐患的处理落实上,有的班组、制度措施落实常常是说起来严肃无情,做起来感情至上,先看面子,先看人情,制度落实因人而异。有的班组、制度只有布置,而无落实的反馈与监督,制度落实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总之,制度不从严从细落实,就会危及制度、措施的严肃性、权威性。长此下来,班组安全风险管理也就随风而逝。

四、经常注意班组安全检查

注重班组安全检查是搞好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班组要经常性自查互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对运输生产现场各类隐患进行及时查处和治理,纠正违规违法行为,堵塞安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制定严密的监护措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以促进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班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经常性、不定期地深入运输生产现场监督查处各类隐患和问题,确保运输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运作。班组安全检查的主要问题也即是某些班组长们的“经验”是如何应付上级单位和部门的安全运输生产检查,他们摸清了检查规律,检查前大搞突击,班组安全台帐补得整整齐齐,各种隐患整改完毕,工作场所干净整齐,运输生产停工准备迎接检查。其实,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做法既不利于检查,又不利于整改。给班组安全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不利。要真正达到安全检查的目的,班组安全运输生产应该“检查前后一个样,有无领导一个样”,纠正应付检查的思想,同时搞好互查、自查,让安全检查成为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检察员。

五、建立科学的班组安全体系

班组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效的、相互制约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严密的安全风险管理网络;加强对各种设备设施的全方面安全风险管理和班组运输生产方式施工的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加大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提高班组运输生产中安全防护的科学含量。就铁路运输生产而言,各种安全制度、措施不可谓不全,各种安全设施不可谓不多,如何组合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班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铁路基层每个领导、干部、职工面临的而且应引起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班组是企业中最小的运输生产单位,在班组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安全”格局,营造浓厚的“人人事事保安全”、“向安全风险管理要安全”、“向安全风险管理要效益”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解决好目前铁路班组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充分调动、激发每个铁路职工搞好安全运输生产的积极性,对搞好铁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提高铁路企业效益、维护铁路企业运输生产环境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六、抓重点,创特色,全面推动班组安全风险管理

一是搞好班组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企业的一切运输生产任务都要在班组完成,各项规章制度都要靠班组落实,把班组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是铁路企业把整个安全运输生产目标转化为实施运作的有效途径。搞好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必须把影响安全运输生产的主要因素(即人、设备、作业标准、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勤检查等手段搞好班组的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才能确保安全运输生产。

二是进一步深化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的推广,促进安全工作持续改进。要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等安全理念为广大铁路职工所接受和认可,形成制度文化。重点是将其具体化,以进一步落实到班组,落实到铁路职工的运输生产和生活中去,形成铁路职工的自觉行为。为此,应把安全文化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从铁路职工的仪容仪表、日常行为、作业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制定并推广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安全行为标准,抓好人的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养成。

三是班组安全运输生产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运输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先于一切,安全影响一切”的安全理念,按照“安全第一,运输生产第二”的要求,以“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安全风险管理无漏洞”为目标,做到不安全不运输生产,运输生产向安全让路,以安全促运输生产。

四是建立完善班前提示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小结安全制度,规范班前会制度,完善班组安全活动日制度、班组技能培训制度、班前安全宣誓等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着重做好现场安全交接班、安全隐患排查以及登记编号、整改、巡查、验收等工作。特别是建立职工“三违”档案。对“三违”建立档案,依据违章时间、地点、原因、人员,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进行教育。

五是完善班组安全互保(联保)标准,实行动态联保,切实落实安全互保(联保)制度,强化互保(联保)做到互相提醒、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互相监督、互相检查、互相保证。班组各互保对象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在作业过程中要实行联保。在工作中发现互保对象以外的人员有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提醒纠正。

第4篇

关键词:风险预警机制;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142-04

铁路作为我国最普遍、最广泛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加强各地联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铁路部门也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调整,在这其中安全管理成为铁道部门不得不面对的课题,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铁路相关部门多次强调铁路施工安全必须要将其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化铁路部门运行机制改革,确保铁路施工的安全性。铁路施工一直以来都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再加上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就使得铁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困难。现阶段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差错率较高、施工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危险性很高。在铁道部门改革的推动下,传统的铁路施工手段已经明显落后于国家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因此,为了提高铁路施工安全等级,出现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在铁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管理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为实现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而建立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保证铁路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以及行车的安全性。综合来说,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在遵循铁路安全生产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高效运行。

1 现阶段我国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人员、货物流动越来越频繁的当今社会,铁路施工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成本相应的提高,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铁路施工安全监管的松懈,导致现阶段我国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1 铁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铁路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产生影响,甚至影响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铁路施工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涉及到通信、交通、线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在施工之前做好详细的设计规划。无论哪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之后的施工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也会因此更加困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领域广,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欠缺,对施工的有序开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部门在众多的参与部门中处于核心指导地位,其整体观念不强,加上各个部门之间口径不一,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契合程度降低。还有就是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容易出现主管领导与人员没有监督到位的现象,施工单位内部安全监督管理松懈,不能严格地按照规定要求操作,这些都给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留下隐患。

1.2 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据统计资料显示,因违章施工原因导致的铁路安全事故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的违规施工是大部分铁路安全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技术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和操作安全技术和方法,使得铁路线路承受能力下降,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还经常出现在施工计划临时调整或变更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施工涉及到的领域和部门较多,临时变更的计划很可能通知不到所有的参与者,即使得到通知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地做出反应。在目前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相对滞后的前提下,没有与变更后的施工方案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甚至可能漏掉施工作业中的关键程序,对铁路施工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就是铁路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专业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这种人员配置的不合理,是施工机械故障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3 安全事故发生后没有切实有效地应急预案

国家铁路有关部门对于铁路运输的关注大多是其施工建设、人员安排、影响范围等,对于如何处理应急突发案件则较少研究。一般性的突发状况基本上能够有比较稳妥的处置方式,但是相对模式化的处理方式对于特殊性的安全事故则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再加上铁路施工现场监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都存有很大的问题,也就出现了监管岗位形同虚设的现象。施工现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技术人员和监督机构不能及时地发现,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 铁路施工工作缺乏细致统一的规划

铁路施工工作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的联合作业,特别是大型铁路交通枢纽的改造与建立会涉及到特别多的单位,如果没有细致统一的规划必然会给之后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完整细致的施工规划是建立在各级主管领导和施工人员深入细致工作的基础上的,工作作风在其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各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意识不足,铁路施工规定的作业流程和施工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各个工序之间没有做到有序合理的衔接,从而不能保证铁路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品质。

2.2 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够,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出现问题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由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的,建筑施工以及安全管理的单位在处理安全与其他问题的关系的时候,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困难重重。

2.3 传统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具有较强的危险性

列车提速与重载列车是铁路部门面临的两大问题,铁路施工建筑的质量以及通信信号是铁道部门关注的焦点。对于主要施工地区以及通信设备的检查、维护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及时监控实际状态,及时发现设备以及施工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满足提速与重载的需求。过去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现在一直沿用,对铁路线路施工和养护的主要作业手段仍然是利用列车之间的间隔进行的。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量,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明显不能满足火车提速后对设备质量的要求,铁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困难。一般来说,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施工人员自身操作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手工作业效率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规定的建设项目。这些固有的弊端的存在,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少困难,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3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3.1 风险预警机制是预防铁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基础

在深入了解、分析铁路技术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理念,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将安全风险意识与铁路安全管理相结合,加强安全风险的预防与监控机制,帮助员工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准确发现与识别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预警机制对于建设项目施工计划的审核、施工过程的控制都会进行总结性的评判,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安全管理实用有效地基本策略。

3.2 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引导作业人员树立安全风险意识

不论是建筑施工人员还是安全管理监督人员,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另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借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契机,利用有关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或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研讨会,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责任意识。风险预警机制能够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再加上各级相关人员的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3.3 风险预警机制是实现铁路动态管理的重要环节

风险预警机制是对安全信息和以往发生的事故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实际的施工及运行环境,还能充分总结发生过的事故故障教训。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的核心是对人员、设备、管理、环境等各方面实施监控分析,按照各自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级别的安全风险评定,是动态监督的过程。风险预警机制的监控范围广泛,能够实现过程控制以及超前防范,特别是应对应急突发事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控的同时,还要对内部组织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的分析研究,是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自动化管理、动态管理的主要举措。

4 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铁路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4.1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

要想顺利地完成铁路施工建设,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就必须对铁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施工建设安全监督下的风险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立即停止火车运行,向铁路部门提出整改意见。风险预警机制下,对于因为检查监督机构工作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应该由检查监督机构负责,明确了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直接的权力与责任。为了更好地确保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与检查监督机构之间要签署明确的安全协议,在协议中详细划分发生的安全事故的责任负责人。对于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计划、施工设备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与现实的施工环境相适应,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铁路监督管理还可以制定明确的奖励和惩处标准,对于监督发现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以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也要对安全机制相对健全的施工单位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在完善检察监督的同时,实现了铁路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预测以及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革新铁路施工组织形式与操作技术

铁路施工方式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较低而且危险系数高,对施工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革,也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保障。施工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及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施工及安全管理技术和经验,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铁路施工组织及技术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做支持,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风险预警机制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风险预警机制下的铁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管理软件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实践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能够有效帮助铁路相关管理监督部门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3 树立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风险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将确保行车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对不同分工、不同层次的参与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风险意识。对于参加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设备技能培训,要求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对于特殊路段和重点路线的施工建设,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协调好施工单位与监督机构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遇到紧急突发事故的时候各部门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安全组织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审查对象除了施工计划、施工方案外,还要对其监控设备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审查,确实做到以现实情况为基准,完成施工任务。

铁路施工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实践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借鉴。建立和完善铁路安全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保障铁路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能够确保铁路施工及运输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并且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将铁路施工安全监督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对施工人员以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风险预警机制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确保了铁路施工的质量以及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是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 尹新庆.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管理世界,2011,(1).

[2] 卢胜勇.浅谈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J].企业技术开发,2012,(5).

[3] 李宝明.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运输安全,2011,(6).

[4] 宁洪涛.浅析如何加强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控制[J].科技向导·企业与管理,2012,(29).

第5篇

【摘要】电子档案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风险。本文主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档案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 电子档案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电子档案管理在现在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档案信息泄漏、完整性被破坏、非授权访问以及病毒、黑客的攻击等。所以,对电子档案进行风险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风险

Cooper D.F 和Chapman C.B 对风险给出了较权威的定义:“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是指电子档案文件在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网络服务影响,出现伪造、泄密、窃听以及篡改等问题。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接收与归档过程中还可能面临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等多方面的威胁,所以电子档案管理中风险重重,电子档案的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风险管理

通过对风险控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电子档案风险管理的程序设计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部分。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指“寻找”和“分类” 风险因素这两项内容。我们希望通过风险识别对电子档案风险源、分布、原因、关联、后果有一个理性认知,如果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列出在清单上,就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电子档案风险从性质上划分,主要有:1. 电子档案真实性风险。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指档案所包含的信息在传输、被访问等处理后保持不变,状态与最初形成时的一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是其行政有效性以及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电子档案反映历史情况,构成社会价值,能够作为社会记忆长期保存的前提。然而由于电子档案的信息在形成和使用中很容易不留痕迹地被更改,而且在软硬件平台升级时迁移电子档案也可能导致档案中的某些信息发生变化或丢失,因此电子档案面临真实性风险。2. 电子档案完整性风险。电子档案的完整性风险主要是指应该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数量不全以及单份电子档案的构成要素不全,这就使利用电子档案出现了障碍,也影响了电子档案本应该有的价值。3. 电子档案可读性风险。电子档案可读性风险简单地说就是指电子档案不可读,即文件经过存储、传输、压缩、转存载体转换、迁移等处理后打不开,或者打开之后是乱码或部分信息显示不出来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应对的前提,主要包括区分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从而找到合理的控制防范方法。Kaplan 和Garrick 提出了三元组完备集风险理论,即。其中,表示风险,表示第个不利事件,表示发生的概率,表示的结果,是一种损失指标;角标是指是一个完备集。集合中的元素只是风险的一个答案,而整个集合才是全部风险。根据这一理论,电子档案管理的风险评估可以按照这些步骤进行:首先,构建电子档案风险要素表,即把风险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列出表格清单。然后,确定所列出的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值。第三,评价风险程度,定量分析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确定对应风险后果值集。最后,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划分出几个风险等级。

(三)风险应对。风险应对包括“防范”与“控制”两方面内容,它直接体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规避通常有三种方法:通过应用制度来规避(允许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制定某些特定的制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来规避(使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制度),以及通过应用技术来规避(如设置密码)。风险转移可以通过重新考虑如何提供服务,修改配置模式,外包给其他机构、购买保险,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来实现。这使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将那些与复杂系统管理相关的风险转移到处理这些风险比较有经验的另一个机构中。风险缓解的措施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事前措施,即在风险发生前为降低损失程度所采取的措施,它有时同时也会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类是事后措施,即在风险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指处理紧急情况,从而阻止损失程度加重。

事实上,进行风险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规避电子档案风险。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从风险产生的源头上就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在风险来临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风险造成的损失,具体可做到如下几点:1. 以人为本,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业务能力,更新管理知识,升华管理思想,使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减少失误,提高遵守制度的意识,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发生风险。2. 建立一套合理而健全的管理制度。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组织内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往往比购买设备、提高技术还能起作用、还重要。国内外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经验表明,大多数的威胁来自组织内部,对内部威胁的防范比对外部威胁的防范更困难。而防范内部的威胁,建立行政和法律方面的管理制度就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机电安装;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广泛发展,这给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契机,可是风险也随之增加。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建筑施工是其最为关键的环节所在,同时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为此,对于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社会公众已经给予了高度关注。而建筑安装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是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所以更好的规避机电安全风险成为了安全管理重要的话题,同时也是重要任务所在。

1机电安装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分析

机电安装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机电安装安全风险管理客观存在普遍性,风险的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点,它的发生于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并且贯穿整个施工阶段的始终,所以在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客观的认识这一特点,以便有效地缩减风险带来的损失。另一个特点便是偶然和必然同时存在[1],这与田波在《浅谈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一文中的观点极为相似。安全风险客观性的存在,决定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单独针对一个安全事故进行研究,其原因在于,一旦这样做便会突出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但是如果多方面的研究,纵观近年来施工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不难发现安全事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它又存在着必然性,为此,不难看出风险安全管理存在着偶然性与必然性兼并的特点。最后一个特点在于可变性。在建筑行业中,存在着周期长和技术高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风险存在多样性的特点,可尽管对风险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掌握了风险存在的规律,但是受到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风险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针对风险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好防御的措施,从而缩减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2机电安装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在机电安装项目中对于安全问题已经做出了管理措施,但是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依旧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首先,风险管理人员没有充分的识别风险资料。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重要的一步,而风险识别的基础在于工作人员对之前项目风险的识别总结[2]。但是实际上,很多施工企业在风险总结方面的资料比较少,为此,还不能够充分的展开风险识别工作的实施,这便给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其次,风险管理人员缺少风险管理意识。经调查表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风险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还比较欠缺,有待提升,并且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此,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还需要不断的提升。最后,需要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在施工企业发展中,一线施工工作一般由低技术含量工人担任,由于这些工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严重的缺少安全意识,同时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所以在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面的工作难以实施。

3解决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建议。

3.1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要确保能够顺利的完成,安全是管理项目的保障基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应该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由他们主导并且负责风险管理工作,明确各方授权以及责任,对安全施工的行为加以规范。施工单位与企业还需要定期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组织教育活动,提升参与人员施工的安全意识[3],在他们了解安全施工知识与要求的基础之上,使其施工行为更加规范。相关单位与企业还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定期做好安全事故演习工作,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情景进行模拟,使得职工能够做出应对反应,并且发现演习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完善应急预案,保障事故发生时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与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奖惩体系,用强硬的管理手段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彻底的了解与掌握施工知识,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自己的施工行为加以规范,同时监督与影响他人,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的出现。

3.2对风险要适当的转移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要有效地实施,便需要各个部门、单位以及全体员工配合与支持,一起分担风险,避免风险集中出现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适当的转移风险能够有效地降低单位与个人所承担的风险,遏制积累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在这一过程中,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需要与自身的情况结合,并且购买此类保险,让保险公司也分担施工安全风险,从而减少风险给施工单位带来的损失,确保施工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目前,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保险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与孔智勇在《浅谈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一文中有着极为相似的观点。为此,保险公司还需要与业务公司融合,在保障双方利益的基础之上,使得保险机制更加完善,推动彼此发展,给双方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确保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

3.3要更好的应对风险

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施工单位无法规避的某些风险,那么相关单位应该主动的承担风险,并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诊断与研究,合理设计风险预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但是由于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属于动态变化过程,这需要管理人员对风险进行持续监督并且严格控制,一旦发现风险要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风险,确保项目的施工安全。例如,重视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这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对风险保持着紧张态度,加大管理与监督力度,确保能够将风险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且要得当控制,提升整体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等。

4结语

本文主要着手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分析了机电安装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第二方面,分析了机电安装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三方面,分析了解决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分析明确了当前工程建筑施工中,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风险管理人员没有充分的识别风险资料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同时风险的发生也会给施工单位或者企业的经济带来冲击,为此,结合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田波.浅谈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607.

[2]施益澎.浅谈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1961.

第7篇

1.1确保施工项目的合法性。根据爆破方案,计算出炮位及炮孔深度与用药量。所有这些相关的图纸和相关数据需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通过后方可进行后期的施工。

1.2培训和安全管理宣传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对从事作业人员和相关其他岗位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相结合。安全教育是常抓的基本培训,业务知识作为重点培训。通过这种培训,实现爆破施工人员操作规范、技术娴熟的目的。

2科学的确定爆破安全距离

飞石是爆破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何测算安全距离成为施工中确保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所有爆破工程项目几乎都是在露天情况下进行的。因为操作不规范,产生的石块会飞散的范围很大。从而,对周围的人牲、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一般我们采用R=20×K×N×W公式计算出飞石的飞行距离,从而确定具体的安全距离。在上述公式中:R是飞石的安全距离;k是安全系数(需根据具体施工项目的综合因数确定);n是最大药包爆破作用指数;w是最大药包的最小抵抗线。

3爆破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3.1操作规程是进行安全施工的最基本保证。经过专业培训且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才能实施相关的爆破工作。要严格依据编制的施工方案进行相关的爆破任务,运用科学合理的运用爆破方法,采用科学的爆破顺序,控制好药量与连线方法,做好警戒安全措施等具体工作细节,才能组织实施最后的爆破工作。在整个操作过程当中,与爆破无关的人员必须撤离。

3.2必须做好前期的炮孔清理和验收工作。装填炸药时,严禁使用金属工具操作,宜采用竹木工具填装。在全部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烟火、明火照明情况的发生。每次扩壶作业和装药的间隔时间须大于15分钟,另外,早爆通常是炮眼温度过高造成的,所以要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炮眼的温度。除爆破除外,其他爆破通常需要填充药室,这就需要我们在堵塞药室前要认真检查装药质量。并且缆线要用辅以木槽或竹筒等材料进行相应的保护。还要注意药室堵塞要不当或者破坏引起的早爆。交叉作业、施工机械多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需要适当调整,减少放炮次数。明确规定放炮的具体时间的同时,还需控制好放炮和再次装药间隔时间;检查炮室的湿度,减少因潮湿造成爆破药包产生“盲炮”的情况。

3.3设置合理的安全警戒线。爆破施工前,要将声音与标识、旗帜等信号传达给该区内的所有人员;部分重要地段需在相关危险范围设置安全岗哨,及时疏导相关人畜;需在孔桩爆破的孔桩口用物品进行覆盖,并加压沙袋,防止发生飞石产生危险。

3.4连线和起爆环节

3.4.1采用雷管起爆时,必须做到逐个导通。同一爆破项目的电雷管宜采用同厂、同型号产品。连接爆破主与爆破电源前,须测算出全线路的总电阻值。实际计算值和总电阻值的误差不能大于±5%,如超过此范围,严禁连接。复式起爆线路一般在大型爆破项目上采用。

3.4.2必须依据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进行电雷管的爆破。隧道内施工,要加强洞内相关电源的管理防止漏电引爆,宜采用投光灯和矿灯作为照明设备。起爆导线需要悬空架设,并且,各种导电物体间隔必须大于1m距离,雷雨天气禁止爆破操作。

3.5爆破施工结束后的检查。爆破结束15分钟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爆破现场。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才能检查“盲炮”、残余炸药和雷管、周围石块松动等情况的存在。经确认安全且指挥班长同意后,方可发出信号,解除警戒。此时。其他工作人员才能进入爆破现场进行后续工作。3.6盲炮的处理方法3.6.1确认起爆线路完好或漏接以及漏点产生的拒爆,可以重新进行起爆。

3.6.2打平行眼进行重新装药再次起爆;浅眼爆破的需距原炮孔0.6m范围之外,再次打眼爆破;深孔爆破中产生的盲炮,其距离必须是大于原来的10倍炮孔。

3.6.3使用竹木等非金属的工具,掏出炮孔内的填塞爆破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探析贺其军(攀枝花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物,并进行安全引爆。

3.6.4非抗水硝铵类炸药,可在取出部分填塞物后,向孔内灌注水,使炸药失去爆炸性。

3.6.5项目较大的爆破工程。首先是安全的重新起爆。或者掏取堵塞物,并用水浸湿相应部位,当炸药彻底失效后才可彻底清除。

4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

因为爆破器材的危险属性,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要规范,执行要严格。炸药库要完全符合相关国家规定;只有相关管理负责人签字后才能领取爆破器材,并做到集中收发;当日工作后,要做到爆破器材清点,剩余器材必须及时上交,妥善保管。这样,才能杜绝因管理疏漏造成爆破器材外流,造成社会危害。

5安全监督管理

爆破监督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各个部位,尤其是重要部位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工作无死角。如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停工整改,不能因心慈手软而留下任何安全隐患。对爆破施工地点和仓库实施重点监控,彻底杜绝安全隐患。只有把好每一道关口,做好安全监督工作,才可以将事故发生频率降到最低限度。以宁波市北仑区黄山路西延(江南公路—小浃江路)双连拱隧道工程为例,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隧道全长365m,属于黄山路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同时也是管段内的重要节点工程。由于该项目地质情况相对复杂,地质结构主要由Ⅲ、Ⅳ、Ⅴ类围岩组成,施工难度较大,对施工工艺提出很高的要求,技术含量相对很高。在该隧道执行爆破任务前、施工过程中,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操作规程,从项目前期勘察,施工方案的组织设计,后期爆破施工以及安全监督管理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该项目安全、顺利的达到设计要求。所有这些都与爆破施工的安全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6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用药;风险管理;安全护理

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儿科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在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要兼具安全性、合理性,这与患儿的健康息息相关。绝大部分患儿病情轻微,只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因此,药物治疗是儿科常见治疗办法,正确用药可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将会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伤害。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治病救人,不合理使用药物则会致病害人。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临床用药的各个细节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谨慎处理,严格把关。护理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患儿的药物治疗的效果,护士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

一、资料和方法

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儿科上报的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和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用药安全隐患共32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1]。

二、结果

32例儿科护理用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11例(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8例(25.0%),操作不规范6例(18.8%),护士职业素质因素4例(12.5%),实习带教不严格2例(6.3%),药品过期1例(3.1%)。

三、讨论

1、原因分析

1.1执行医嘱错误

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

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

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

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未能做到每班认真查对医嘱,或查对时未做到医嘱单、电脑、执行单、输液卡或口服药卡的四核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

配制药物时未认真查对,导致药品拿错、配错;

在给药前、中、后未认真查对药品和患儿身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等。

1.3操作不规范

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2]。

1.4病房药品管理因素

科室药品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备用药品未进行不定期清点、检查,导致药品过期;

应该冷藏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需避光的未避光保存,使药品失效;

急救药品未按“四定”管理,班班交接,影响急救用药;

高浓度药品未单独分类保管,药物未入原装盒或多种药混放一起,容易出错;

毒性、品未专柜、专锁管理,存在隐患。

2、管理对策

2.1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普及

总结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在病房合适位置张贴小海报,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常用药物、相关用药常识、忌食食物、用法用量等,由于是儿科患者,海报上可以适当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经典卡通人物。每天的责任护士一定要对患者认真负责,每次给药前要做到向患儿及家属细心讲解药品基本信息,要做到简单、直接、通俗、易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按照疾病的不同,将患儿及其家属分成不同群体,进行集中讲解,做到短时多效,使患者和家属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护士在给药时应当强调服药时间,叮嘱患者严格按时服药,因为调查发现,多数家长认为给药时间越长越好,正确的给药方法并非如此。用药时间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并非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2.2加强学习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能否做到对患儿进行安全用药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要使护士加强药学方面的学习,对各种药物的适应证有着必要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儿科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多,用法用量不仅要以说明书为准,同时也要遵医嘱。此外,儿科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用药往往比较复杂,种类繁多,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积极掌握新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药学知识,才能保证儿科用药安全。护士如果对某些药物的用法存在疑问,在执行前一定要查清楚,含糊不清的用药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2.3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务必提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护士在执业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既可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同时又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出现因药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根据近几年来的案例分析和临床总结,如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多数由于相关护士的责任心不强,与技术和业务水平关系不大。由此可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认真负责,规范护理,方可做到对患儿安全用药。

2.4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加强责任意识

病区药品采取责任制管理,分开放置疗效不同、外观类似药物,对特殊药品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张贴醒目标识。为了避免药品过期,造成浪费药物,取药时应先用早期药物。保存药品时,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对于急救药物应该每天定时

统计,及时补充;对于高危药品要严格保管,做好交接班工作,所有人员加强工作的责任心[3]。 2.5严格遵守给药时间,特殊药物重点对待

不同的药物半衰期(T1/2)不同,而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通常与之近似。护理人员要使患儿及家属提高这方面认识,因为给药间隔时间不当,会影响药效,影响治疗效果。对于需要输液的药物,护士要注明输注时间,交接时重点登记特殊药物。

2.6注意药物合理配置,不断更新相关知识

合理配置药物能够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儿科患者通常给药次数,以及不同患者的注意事项均较多,要特别注意配伍禁忌。全面了解配伍药物的特点,选择最适宜溶媒。静脉滴注多种药物时,如果必要,药物之间需用生理盐水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