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4 15:00: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消费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消费群体享受到了一种新型快捷方便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了解网络消费这个新生事物,并逐渐接受它,因此大学生消费群体在网络消费群体中的比例日益攀升,为这种新型的网络消费形式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网络消费在大学生中的盛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消费侵权,而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大学生们很难通过有效的方法或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大学生的网络消费问题应该受到重视,我们也应该去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遇到的问题。
一、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不成熟的消费观
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往往表现出跟风消费、过度消费等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对网络消费缺乏理性的认识。
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群体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青春、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然而这些优势有时也成为大学生们的劣势。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人生观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当今时代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大学生平时的生活中缺少家人的监督,他们的消费观很容易出现问题。在我国,网络起步较晚,尤其是网络购物属于刚起步的一种新事物,管理并不完善,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前锋最先接受它,然而在接受网络消费的同时,也接受了大量的未经筛选的文化,对于消费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期的大学生们来说未必是件好事。虚荣心、攀比心理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高价位”、“高品味”,这让我们看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追求,但他们追求时尚新潮往往比较盲目,随大流,在自己能力之外的也要去过度追求,其结果就是增加父母的经济压力,也不利于养成正确的消费观,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大学生对网络消费的认知水平低
“大学生对网络消费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他们对网络消费的了解一般是从几个方面得到:(1)在学校老师教授;(2)自己上网摸索;(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消费的认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系统合理的理论去指导他们的网络消费行为,因此也很难达到正确运用网络进行消费的目的。
大学生们对网络认知水平较低,并不能完全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他们分析辨别能力有限,对于网络上那些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很难区分其优劣,稍有不慎就会落入那些不良经营者的彀中。
三、缺乏对网络消费法律法规的认识,交易中存在风险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日益发展,网络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为保障网络消费安全,维护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大学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维护网络消费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普及工作做的尚不到位,大学生消费者普遍对这些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无法很好地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消费行为,在网络消费遇到消费纠纷时,他们不能及时有效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传统消费模式中,交易是现场发生的,对于产品和服务是可以现实感受的,不存在延期交易和虚拟交易等问题,所以交易安全不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网络购物环境并不能跟欧美等发达地区同日而语。一方面,在我国网络消费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有畸形发展的趋势,在我国又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做保障,销售者素质良莠不齐,使得国内网络购物环境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涉世未深,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和甄别信息的能力,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商家的服务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对于在虚拟空间中交易的网络消费,更容易出现针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网络诈骗现象,使大学生受到经济方面的损失,尤其是个人信息和账户的安全没有保障,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安全。
四、外界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教育和引导滞后
在大学生网络消费时父母、老师和同龄朋友对他们起着教育和引导作用,他们对大学生正确网络消费观的形成有促进和帮助作用,但现实中这些外界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消费方面的教育引导力量发挥的明显不够。具体表现有:一是父母对网络消费的了解相对缺乏,这就导致了家庭教育中难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网络消费观的教育;二是老师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相对滞后,在大学生遇到网络消费问题是老师不能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三是大众媒体对网络宣传缺乏针对性,缺乏针对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的媒体宣传;四是同龄朋友之间的网络消费经验交流具有单一性,片面性。正是由于缺乏外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而自身又不能正确地解决。
五、网络消费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
网络消费方便快捷的交易、支付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消费者所接受,但是他们为了在网上选择一件称心如意的商品,往往要在电脑前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浏览多个网购平台,比如淘宝网,当当网等,在这期间消耗的能源也是非常多的,比如电力资源。而从选中商品后到收到商品,商品需要经过数次物流的转运,根据平时我们跟物流打交道可以知道,几乎所有的物流公司对货物的包装通常是反复多层的,里层是塑料泡沫,外面再裹上多层报纸或牛皮纸,最后再用塑料袋封起来,这个环节就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而收到货物后,我们对物流包装的处理也通常是随手弃掉,又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这与我国现阶段所倡导的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相违背。所以看似网购方便快捷,其实在网购背后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污染是广大大学生消费者所忽视的。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要群体,在网络消费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面对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科学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合法的网络消费观。
参考文献
[1]黄珊,刘跃.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分析及对策[J].价值工程,2004(7)
[2]张峰林,陈彬.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2003
[3]张峰林,陈彬.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2003
[4]冯翠翠,毛雪平.浅析中国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J].现代营销,2011
[5]郑燕.网络购物行为研究综述[J].经贸观察,2009(3)
[6]孙旭红.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一些思考[J].剑南文学.2010
[7]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8]李鲤.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校园文化,2011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对策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消费以其方便、快捷、实惠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大学生群体中渐趋流行,消费规模也逐渐扩大。根据2017年1月CNNIC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提升至95.1%;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4.69亿,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提升至67.5%[1]。在此背景下,网络消费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形式,互联网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网络消费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7年4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经贸大学4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5份,有效回收率91%。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表现的分析,进而了解个体差异和群体特征,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引导高校大学生理性、健康地消费。
1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
1.1追求个性时尚的心理
陈似海学者提出,大学生网络消费群体呈现出独有的群体特征,在消费类型和群体影响力等方面与其他的网络消费群体有很大的不同[2]。大学生群体思维敏捷、追求时尚、充满活力,尤其在互联网的新兴领域,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最快、兴趣度最高,而求新、求异的心理也成为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的主要原因。
1.2网络消费的优势
网络消费的方便性和实用性使大学生对网上消费越来越热衷,并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可。形象地说,网络消费等于是把传统的商店直接“搬”回家,可以在家“逛商店”,订货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利用网络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3]。因此,网上消费与实体店相比的潜在优势成为大学生选择的重要方面。
1.3消费水平差异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因家境而不同,家庭生活宽裕、生活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率明显高于生活水平低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经济水平的差异也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重要因素。
1.4网络消费的安全性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对网上消费信息的安全性和商品质量持谨慎态度。例如,网购填写个人信息、收货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时,如果隐私信息和商品质量受到质疑,大学生一般会选择放弃网上购物,这表明大学生网络安全的警惕性较高。
2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2.1消费结构不合理
胡立源学者提出,网络消费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和道德意识,这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4]。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服装与化妆品、饰品方面,分别占68.50%与52.50%。其次,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电子通讯产品的消费也占到49.25%,尤其随着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很多大学生受攀比享受思想的影响,过分追求高价位品牌手机,而用于购买书籍等有关学习方面的消费却只占到38.75%。这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更倾向于日常用品消费与休闲娱乐消费,但用于书籍等学习类支出所占比重较少。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追求高消费,超出了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可见,大学生网络消费结构失调的弊端。
2.2盲目消费,缺乏规划
由于大学生消费欲望强,群体强,很容易导致“冲动性购买”行为。调查显示,“看到喜欢的就买”与“看到促销活动就买”的同学分别占31%与37%,另有37.25%的大学生对自己网络消费的数额没有明确计划,43%的同学对于自身需求没有准确的定位。可见,大学生网络消费缺少规划的现象十分普遍,因一时兴致而盲目消费,不重视产品质量的消费行为也时有发生。此外,网络贷款的兴起也成为导致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主要原因,获取消费资金渠道的增多使他们过于追求时尚潮流,消费观念受到扭曲,很容易陷入非理性消费的误区。
2.3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现象严重
薛红燕和纪峰学者提出,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消费现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消极影响,比如攀比心理严重[5]。由于大学生群体正处在心智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琳琅满目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难以自控,总是追求一些有个性的消费选择,极易形成攀比心理,从而盲目地进行消费。调查显示,在回答“当周围同学朋友都购买某种商品,你会怎么做”时,41.75%的大学生选择购买,41.25%的大学生表示会跟随潮流,不甘落后于别人,而追求高价位、高品位消费体验的大学生分别占到20.75%与19%。这表明大学生周围的人尤其是同学或朋友的消费行为对其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在消费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消费体验也成为从众、攀比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2.4消费安全意识不足,权益缺乏保障
由于网络世界本身具有的虚拟性,网络消费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挑战。调查显示,78.25%的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通常选择第三方支付完成交易,但其中仅有34%的大学生认为交易的安全性应列入网络消费的考虑因素之中,37.75%的同学表示很少考虑或没有考虑过;有17.75%的同学表示有过网上消费被骗的经历,但仅有14.25%的大学生表示网购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会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由此看出,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而当面对消费安全风险时,又缺少必要的防范措施。
3优化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上文对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客观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消费意识问题,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把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多种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大环境,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群体养成理性的网络消费习惯。
3.1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意识
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追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在网络消费中要践行可持续消费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理性消费,坚决抵制其中的信息诱导,不断增强自身艰苦奋斗的意识[6]。(1)培养合理规划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自身应强化合理消费的意识,重视实用性,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信誉好、评价高、售后服务好的商家。要正确认识网络消费的两面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维权意识,不轻信虚假的网络消费信息,同时要提高网络消费识别能力,不跟风、不攀比,并且在交易时要选择正规的交易渠道,掌握网络消费中的主动权。(2)实践锻炼,提高自律能力。由于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经济来源还是父母供给,不能真正体会挣钱的辛苦,导致他们的节俭意识薄弱。因此,应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锻炼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矫正不良消费行为,提高网络消费自律能力。
3.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消费教育模式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存在的盲目性和从众性问题,反映出大学生网络消费教育滞后的一面。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消费需求,一方面积极优化校园消费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发挥“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创新消费道德教育的培养。(1)发挥新兴媒体优势。通过使用校园公众号、官方微信、微博等传播媒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风尚,约束个人不良消费行为,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意识创造舆论条件。(2)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例如:在教学模式上,除采取案例教学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群体性讨论中学习社会热点消费问题,实现教学的互动;还可以把书本理论与实践案例生动地联系起来,通过课程学习生活化、艺术化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3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应合理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与孩子经常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消费情况,适当调整孩子生活费的供给,营造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并积极监督子女的网络消费动机。比如,可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孩子意识到消费行为对一个人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也可以以身作则,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启发引导孩子,纠正其不当的消费行为等。
3.4健全制度,加强监管,优化环境
网络消费以互联网发展为载体,很容易造成监管方面的滞后,而长期监管不到位会导致网络消费的混乱和无序。同时,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社会不良风气的存在等也对大学生网上消费产生不良影响。(1)完善政策,规范引导。国家应根据发展要求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引导网络消费合理化,加强网络消费监管力度,对一些商家的非法经营行为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规范,坚决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治网络消费存在的不正之风,运用立法这个有力的武器有效引导和规范网上消费,从而保护网络消费者特别是大学生的利益。(2)净化社会风气。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社会文明消费和合理消费,积极营造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社会氛围,并加强网络消费安全的宣传力度。其次,舆论媒体应从社会责任出发,宣传反对过度消费、片面消费的行为,为号召大学生理性消费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4结语
【关键词】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进入全球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今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非常明显。大学生不仅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利用网络进行消费也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国内外频繁发生的网络欺诈事件,加上众多的钓鱼网站等,都为网络消费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网络消费的非安全支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有关于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如下四个角度展开:其一,研究当前我国网络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康贻建(2010)[1],李茂春(2010)[2];针对存在问题,李庭春(2009)[3],龚冬梅(2010)[4]等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其次,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结构和特点,如杨立峰,吴婷(2009)[5]。再次,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心理,如宋晓欣(2010)[6],杜经纬(2010)[7]。最后,研究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网络支付存在的问题,如刘纪峰(2010)[8];此外,雷怀平等(2010)[9]学者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总之,现有研究文献为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提出了众多宝贵意见。由于大学生的支付能力有限,加上各种外界影响因素,大学生更需要关注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那么,大学生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受到怎样的因素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
(一)网络消费规模
从整体来看,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本土化的各种网络购物商务模式已由最初的模仿引进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商务形式,主导了国内网购市场,并成为国际网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长忠,2011)[10]。根据CNNIC于2011年7月19日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另据2011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包含除网络零售之外的企业级B2B贸易)将突破18万亿元人民币”。可见,中国的网络消费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规模也呈快速上涨之势。据CNNIC的互联网调查显示,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1/4的大学生青睐网上购物,网购规模达到430万人。
(二)网络消费类型
消费经济学指出,消费水平是考察一种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1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不断增加。据2011年9月出炉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人均月支出980元,这也为大学生更多的选择网络消费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具体来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等四大方面。加上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涉及到的网络消费类型将会更多。
(三)网络消费的网站选择
当前,大学生网络消费经常光顾的网站比较多,如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易趣网、凡客等等。据调查显示,通过淘宝网购物的大学生占35%,其次是当当网(占30%),再次是卓越网(占25%)。大学生选择淘宝网、当当网和卓越网是由于网上的商品种类比较齐全,价格更为低廉(宋朝阳,2009)[12]。可见,大学生网络消费所涉及的网站相对比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网络消费安全支付。
(四)网络消费的支付方式
据2011年7月CNNIC的《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数从2010年年底的1.37亿增至2011年中的1.53亿,增长11.7%。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方式主要采用线下支付和网上支付两种方式。其中,线下支付比较传统,包括货到付款以及通过邮局、银行汇款;网上支付即在线支付,买方在互联网上直接完成款项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又包括银行卡在线转账支付、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支付和移动支付等[13]。其中,通过第三方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的安全。
总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通过网络消费能够带来效用的同时,在支付方面也面临着众多非安全因素的影响。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的影响因素
(一)法律监管层面
我国网络消费安全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不安全事件,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的网络消费安全支付涉及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于网络消费,网络法律规范的立法刚刚起步,《电子签名法》虽然已经颁布,但建立和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的电子支付体系、制定调整网络交易行为的法律规范、建立并维护网络交易信用记录和保障体系等问题尚有待解决,尤其是在建立并加强消费者对网络信任的网络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急需创建或完善(郭超,张鑫杰,2008)[14]。
【关键词】通识教育 高校学生 网络购物 问题研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网上购物较之于传统的购物存在了许多优点,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了不足之处。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网上购物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提升学生网络购物能力已经成为高校通识型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及原因
(一)高校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
大学生是网上购物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的今天,特别是在大学生当中,上网几乎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再加上身边已经进行网上购物同学的影响,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不久的将来进行网上购物的可能性很大。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消费方式表示可以接受。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在市场很大。高校学生的理性网络消费能力亟需提高。
(二)大学生热衷网上购物的原因
(1)网络购物符合大学生的求新心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网络购物以其奇特的购物方式吸引大学生尝试体验,而且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
(2)网络商品具有丰富多样性。网络产品琳琅满目、丰富多样,有很多在平常生活中很难找到的新奇、独特的物品。而且网络不受地域、空间、时间的限制,没有国界之分,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自己在生活中无法买到的商品。
(3)网络购物的快捷便利性。现在的快递迅速发展及壮大,这无疑给网络消费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网络商店是24小时营业的,完全不受时间的限制,更大程度的方便了顾客,所以大学生更适应这种新式的购物方式。
二、高校学生网络购物存在的问题
(一)商家信誉度问题
在网络交易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买卖双方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学生很难接触到商品,不清楚商品的质量;反过来,商家也很难见到消费者,不了解消费者的身份。这样使得有些商家和消费者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扰乱市场秩序,从而影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交易安全。
(二)交易安全问题
实体交易环境下,支付行为是面对面发生的,基本上不存在交易的安全性问题。但在网络购物环境下,由于交易在虚拟空间进行,容易存在欺诈行为,尤其是对个人信息和账户的安全的担忧,这无疑给大学生网上购物到来了阴影。
(三)商品配送问题
网上购物将付款与交货变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的两个过程,商品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运输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由于快递公司在配送中存在着各种不完善的环节,比如商品的毁损、丢失、送递不及时等等,这种因商品传递而造成的风险大大增强了网络购物的风险。
(四)售后服务问题
网络购物时,消费者并没有接触到商品,若买回来后发现不合适,有的商家同意退货,但要消费者自己承担邮费;有的商家根本不同意退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三、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学生网络购物的反思
(一)加强对商家的管理
(1)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网络交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传统交易的差别。建立和完善网络购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就赔偿责任承担主体、合同模式、权利与义务、纠纷处理机制、赔付途径等作出明确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对商家信誉度的管理。根据调查,很多购物网站都设立了信誉度的评测,每成功交易一次,就可以对交易对象作一次信用评价。在此,要防止虚假的信誉误导,避免消费者根据虚假的信誉度来确定购买哪家的产品。
(3)加强网络商品的管理。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上购买品牌商品,是因为网络商品价格较低,因而也存在很多的虚假商品,所以必须加强对网络商品的质量的管理与鉴定,保证商品的真实性。
(二)倡导大学生网络理性消费
(1)提升网络交易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网上购物中大学生不仅要熟悉相应的过程,更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比如要学会鉴别网上商店的真实性、服务质量的好坏;学会查询卖家的信用度,对于超常低于市场价的商品,会谨慎分析;对于高额交易尽量选择第三方付款方式,不在公共场所转账,并在交易完成后,将订购单的网页分别进行存档,向商家索要收据或凭证。这样,一旦出现了问题,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选择良好的购物平台、商家和商品。首先选择历史较长且访问量较高的网站,这些网站能够发展壮大起来,信用服务一般都较好。其次,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要查看对卖家的评语,信用等级高、经营时间长,特别要认真研究买家的评价。最后,网络上同类商品很丰富,大学生在网购时要学会货比三家,寻找价廉物美的商品。
(3)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目前大部分网站提供的支付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网上支付、货到付款、银行电汇、邮政汇款、手机支付等。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购物经验,使用第三方支付更有利于双方权益的保护。
四、小结
通过高校学生网络购物的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网上购物这个市场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大学生网络消费能力的提升,将成为其社会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规章条例的制定完善和网上购物行为的规范,不仅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还包括其他广大民众都会参与到网上购物这一行列中,促进网上购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网络购物风险分析及消费者应对策略探讨[J].电子商务,2011,(04).
摘要:随着大学生信用卡业务退出高校,以分期乐、趣分期等为代表的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迅速崛起。受新型消费观念的影响,不少大学生选择借助手续方便,到款快捷的网络贷款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大部分学生会忽略“校园贷”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贷款利息高、拍作为担保、债台高筑而选择轻生等)。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贷”,有效避免“校园贷”存在的风险及隐患,就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减少及尽量避免“校园贷”悲剧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网络贷款;大学生;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前不久,“借贷宝裸条”10G文件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167名年轻女子的“裸条”信息。浙江有多名女孩卷入此事件,她们的不雅照、视频及个人详尽信息遭大规模传播。至此“裸条门”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事件。同时广为社会关注与热议的“校园贷”也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因此“校园贷”需要得到全社会广泛的重视,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校园网络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借贷平台陷阱避无可避
众所周知,网贷平台申请手续简单、放款速度快,在校大学生只要在相关平台上注册信息即可,而平台为了获得更多大学生用户却忽略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偿还能力这一要点,因此出现有些大学生借款但无力偿还的现象。同时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没有一个量化的行业标准、也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所以有很多虚假宣传、高利贷等陷阱深藏其中。为了抢占校园市场,平台工作人员为了扩展业务,将身份审核这方面做得形同虚设,在个人信息审核方面的把控有所缺失。例如一些大学生不满足于额度内的借款金额,向宿舍同学等借用信息或填写虚假信息进行多次借款,借贷平台也不进行信息的审核及查证,因此造成许多同学债台高筑等现象。同时贷款平台服务费不够透明化,有些平台打着免息贷款的旗号,实则变相收取高额的手m费。甚至采取传销式的宣传套牢大学生。“申请便利、放款速度快、手续简单”的宣传标语下,大多存在“高利率、高违约金、信息审核不严”的陷阱。
(二)大学生超前消费与虚荣心理
目前网络上被曝光最多的裸贷交易对象以在校女大学生居多,为了确保她们还款,贷款机构让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拍摄照片作为抵押,逾期无法还款将被威胁对外公布。167名受害女子的“裸条”中,个人资料极为详尽,在被曝光的学生信息中,师范院校和医科院校居多。大部分女生的借款额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也有少数过万的。为何会造成贷款数目过高,逾期不还等现象,还需要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一些大学生受物质诱惑且具有攀比心理,或平时就有恶习,父母所提供的生活费远不足以满足其需求,比如购买奢侈品、整容、赌博等。这部分学生就会在借贷平台上进行借贷且不考虑自己是否能如期还款,参加裸贷的女大学生多因爱慕虚荣抑或攀比心理借贷大量金额,且不考虑后果,同时“校园贷”为大学生超前消费观的养成提供了条件,从而酿下自残、轻生等悲惨结果。
(三)借贷平台催款方式恶劣
有些大学生借款无力偿还,从而信用受到质疑,学校家庭也会受到不良影响,若不能及时还款,一些放贷人员还会采用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都造成重大的伤害。在“裸条门”事件中,放贷人员以公布借款人的对逾期无法还款的借款人进行催款威胁的行为则触犯了法律。性质恶劣的催款行为让借款的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有些无法还款或名誉受损的学生选择自残或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大学生网络贷款解决措施分析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审批各种平台在运营过程中不健全的机制,建立严格的风控体系,构建合规的网络贷款平台。并在个人信息审核方面严格把控,不能将身份审核这方面做得形同虚设。同时我国在征信体系方面并不健全,纯信用网贷还有待考量,由于征信体系缺位,信用贷款被大面积使用暂时不适合我国国情,所以要规范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健全体制加强监管,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进行专业的管理。为大学生网络贷款提供法律的保障,使整个网络贷款行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个人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就业指导、三生教育等课程,作为日益被广泛关注的事件,可在学校中开设理财课程。我们应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理财观念。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经济金融方面的讲座,让大学生们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理性的对待校园贷款平台,理智的看待金钱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的氛围。
作为成年人,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同时要树立正确、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过分追求奢侈的生活,进行自我控制,拒绝攀比、从众,提高个人的理财观念,做到理性消费。同时同学朋友之间也不能互借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
(三)约束催款行为
网络借贷平台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属于非法行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规定明确催款行为的范围。同时学校要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是否使用非法的贷款软件,对使用的同学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制止。家长方面也要了解学生的消费动向,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结语
“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风险与隐患,所以“校园贷”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法律法规。同时大学生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理财观,提高个人素质,从根源上避免风险的不可控性。学校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了解“校园贷”存在的安全隐患,尽可能的避免。家长也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消费动向,以及生活习惯等。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打击不法网贷平台,使正规的校园借贷平台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源.对校园借贷平台的探究与深思[J],现代商业,2013(1)
[2]陈威中.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讨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13)
[3]徐浦.浅析大学生网络带宽问题[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消费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一个新兴的产物,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其学费昂贵,尤其在温州,生活支出较高,经济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故对其消费情况加以思考十分重要。
一、影响在温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1.家庭经济条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及家庭的供给,少部分来源于兼职、勤工俭学或者学习奖励所得。故家庭生活富裕条件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生活资金的多少,并进一步影响到生活水平以及消费结构。
2.商品的价格和质量
由于大学生消费能力有限,商品的价格是首选条件,他们往往在花钱的时候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而在商业气氛十分浓厚的温州,受此影响,他们会更加花大力气去搜寻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他们还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关注的内容。
3.时尚潮流
在温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他们追求的物品大到手提电脑、手机,小到发型、服饰等。而该部分的消费支出已逐渐增多,在学生消费支出的比例日益扩大。
二、在温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表明,在温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为主,而在生活消费中,伙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在学习上的花费相对于购物、娱乐等方面还比较少。他们还为了追求情感方面的满足,在恋爱以及交友方面经常难以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支出过多。
2.盲目追求高消费,过度追求时尚与相互攀比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大学生已经达到了民事责任年龄,但是,部分学生不顾家庭及自身的承受能力,讲时髦、摆阔气,浪费现象严重。其中尤以独生子女更加突出,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了追求高消费、追求时尚与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迫求时尚和攀比的消费理念使得大学生前卫的消费观念与经济的独立之间矛盾日益深化,进而导致大学生盗窃、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3.储蓄观念淡薄,缺乏理财能力的教育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有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调查发现,在温独立学院部分学生一到学期末就遭遇“经济危机”,有些还要靠借款度日。可见学生缺乏储蓄观念,这与学生的理财意识比较淡薄,不良消费习惯有莫大的关系。而现阶段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学生的理财方面的教育比较匮乏,这也导致了学生消费的过度。
三、促进合理消费的建议和意见
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视而不见,要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对大学生的消费予以引导。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开展消费观的专题教育,进行价值观的大讨论,改变学生不良的消费观,树立理性的、发展性的、适度性的、绿色的消费观,抵制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力推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调整消费结构,合理布局消费
在温独立学院大学生要改变自身消费观念,建立适应时代的、健康的、科学的消费观念,进而调整消费结构。独立学院大学生应以学习为本,消费上应更注重学习,应将消费重心从娱乐、购物转到学习中去,不需要盲目的跟风。大学生要均衡的发展学习与生活,不仅要注重生活消费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消费,努力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科学的安排消费结构。
3.加强理财知识宣传,增强理财能力
高校可由学工部、校团委牵头,与消协或者银行的理财机构联合,组织学生多参与消费类活动,同时传授一些学生日常需要的理财知识。并对大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收支账户,合理消费,使大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中增长感性知识,同时也获得理性知识。
此外,还可以在大学生中间适度扩大勤工俭学和科技创业等活动。这不仅能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自助的消费观念,让他们明白挣钱必须要付出劳动,而且钱是来之不易的,还能提高大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天娥.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消费教育的再思考[J].湖北生态过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商场现代化,2009,4
【关键词】消费心理;大学生;网购;社会心理
大学生知识丰富、人群规模庞大,每月有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特别是他们走向社会,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和消费的主力军,所以商家对这一群体的消费观动态要很好的把握。网购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和时尚主流,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者对大学生的网购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对未来网上购物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南京地区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并回收问卷500份,经筛查,其中有16份是无效答卷。
(二)调查工具
本调查问卷主要参考网上的调查问卷,并根据现实情况加以修改,先对几个同学进行预测来再次修改问卷,形成最终的问卷,用以调查江苏省内部分大学生的网购现状。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卡方检验、偏相关分析对不同大学生网购之间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网购基本情况分析
1.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网购经历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的网购经历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家住在市、县的大学生没有进行网上购物的人数百分比为21.4%而乡镇的是31.5%,农村的是42.5%。从表中我们可以了解生活地区对网上购物的影响十分显著(p=0.000
2.地区差异对学生网购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对于网购也是不同的,苏南,苏中的大学生更多地进行过网上购物,而苏北的大学生没有进行网购的人数百分比为44.1%,远远高于苏南的23.3%和苏中的19.0%。
(二)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网购情况
1.影响大学生网购的因素
由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因为网上的物品价格便宜而购买的人居多,百分比为74.0%;其次就是方便百分比为68.8%;认为网购可以节约时间,因为网上商品齐全,网购时尚和商品款式新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分别占48.30%,39.40%,和33.90%)。
2.满意程度的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网购满意的人数占91.4%,而其中非常满意的人数只占4.0%,可见网上购物总体来说能让人满意,但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3.网购主要顾虑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有过一次成功网上交易的大学生最大顾虑的是货物质量,占90.0%,其次是售后服务,占60.0%。网上购物交易成功的经历在2-3次的大学生顾虑货物质量的占84.1%,其次是网络完全,已占60.9%。4次以上的大学生最大顾虑还是货物质量,占84.8%,其次依然是网络安全51.6%。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所顾虑的主要是货物的质量和网络安全问题,售后服务保证也是大学生所关心的。
4.网上购物的优缺点
由表6可以看出,认为网上的东西样式更多些,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的人数占60.4%,认为网上购物更省力的占54.5%。这说明在大学生看来,网上购物有明显的优点,而没有明显的缺点。
(三)没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尝试网购的意向
由表7可以看出,没有购物经历的男生和女生,都有较强的尝试网上购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9.7%和90.6%。
三、网购的前景及问题对策
(一)网购前景的瞻望
被调查的大学生有过网购经历的占68.6%,没有网购经历的只占31.4%;而且没有网购经历的人有90.3%打算尝试网上购物。调查还显示,有过网购经历的人大多数对网上购物的优点具有更强的认同感,且网购次数越多,认同感越强。这一结果也说明,上网购物的人数已经不少,且有进一扩大的趋势。网上购物这种购物方式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
(二)当前网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电子商务的局限性。中国电子商务模式在1994年才开始出现,在1999年才开始流行[2]。可见中国的电子商务起步比较晚,发展的程度比较低,目前的网购只处于初级水平,在网购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科技的落后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的计算机运行质量问题、企业信息普及率低、社会信用系统不完善、网络管理体制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地区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江苏地区苏南与苏北经济条件不同,城市与农村不同,导致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网购有明显的差异。这一不同主要是因为学生接触早晚与经济条件造成的,因此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发民,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习惯与网上购物。
2.网购的安全性。网络安全成为网上购物的重要保障,而今网上购物的支付性安全较差。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网上的商品是如何的“物美价廉”,如何的“标新立异”,只要他们对网上购物的安全性缺乏一定的信心,他们就不敢大胆进行网上购物。被调查的大学生无论有过几次网购经历,对网购安全性的担心都在50%以上。
在网络建成初期我们就该对网络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加强,在网购中我们除了要完善各大网站的支付模式,还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
3.商家信誉程度较低。少数商家对其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其词,在网页上利用电脑技术处理商品色泽与光度,以次充好。甚至有的不良商家照片显示的是真品,但是发的货就可能是仿品,照片只是个样子[3]。据调查,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消费者遭遇过商品介绍与实物不符的尴尬[4]。有的甚至是不能使用的二手货、旧货。有些商家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缺点,给他们设置消费陷阱,采取格式化的霸王条款来欺骗大学生消费者[5]。
我们应该打击炒作信用以及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捍卫合法经营商家的权利。坚决打击一切非法行为,坚决支持并保护诚实守信商家的合法权益,才能营造出让消费者放心的网络购物环境!
参考文献:
[1]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网上购物[OL].,2010(3).
[2]浅谈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J].中国B2B研究中心,2010(11).
[3]严松.三大问题凸显大学生网购遭遇尴尬[J].2009.
[4]申文果,汪纯孝.网上顾客的购买行为分析[J].商业经济文萃,2002(3):56-58.
关键词:大学生;食堂消费;调研;建议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当前就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而大学生群体在饮食上的消费是他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食堂是他们饮食的主要消费地点,所以研究大学生的食堂消费状况是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部分全国重点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分析各层次不同类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承受力及消费观念。同时通过了解同学们对菜价的真实承受能力以及消费喜好等各方面因素,为学校及食堂提供信息,对食堂制定菜价以及食堂的饮食管理方面起到引导性作用。
2.研究方法
调查小组成员均为中国矿业大学的本科生,本身作为大学生,成员对本校以及周边学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有所了解,也更容易了解其他大学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小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查采访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对众多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学校包括东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等。最终汇集资料,分析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
3.研究结果
小组成员对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文将以西南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将三所学校的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
在西南大学,75.35%的调查对象最愿意消费实惠的产品,52.44%的调查对象消费是有计划的,生活费的60%用于饮食消费,饮食消费的65%发生在食堂。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和稳定。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占88.97%,其次是获奖学金,占4.14%,而勤工俭学占2.76%,助学贷款占2.07%,亲朋资助占1.38%,其他来源占0.69%。另外,在大学生消费来源的相对比率中,城市学生依靠父母供给的相对比重偏高,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低,而城市学生依靠奖学金等其他来源的相对比重偏低,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
东北大学中83.3%的同学在被调查时表示,在食堂选择菜品时较注重菜品的口味,56.6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价格,50%的同学注重食堂的卫生。68.85%的同学偏好消费质量较高的菜品,73.33%的同学选择实惠营养性的食物就餐。88.9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1.03%。从菜价方面看,46.67%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偏高,48.85%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合理,可以接受,4.48%的同学认为菜价较低,较为实惠。
从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结果看,89.4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口味,其次比较重视的分别是菜的价格与食堂的卫生情况。89.4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0.53%。在菜价方面,89.47%的同学认为菜价偏高,与物价水平不持平,10.53%的同学认为价格合理,可以接受,基本没有认为菜价较低的同学。
通过分析调查情况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较为理性,没有过多奢侈浪费的现象。大学生饮食喜好多种多样,整体较为健康,多数愿意选择营养实惠的食物就餐。大学生经济来源多数是家庭供给,且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更依赖家庭经济支持。从对于学校食堂价格满意度看来,不同学校的学生持有不同的态度。对此我们调查发现,不同学校食堂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地区物价水平、学校补贴政策以及食堂经营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从整体上看,食堂物价水平在大多数学生承受范围之内。
4.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应树立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从调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理性消费,但有少数同学消费盲目,没有规划,且存在饮食不健康的状况。对此,学生应自觉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习惯,注重饮食的合理健康化。学校也应作出相应措施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观念。学校可开展宣传课程对学生的消费观和饮食健康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态度,避免消费过度,奢侈浪费现象。食堂应提供更加营养合理的餐饮搭配,不定期推出新的菜品种类,同时应该注重菜品的质量,不应一味强调便宜而忽视了营养价值。
学校应注重食堂的经营管理。食堂的食品卫生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应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此外,食堂应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食堂不应因此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的喜好与建议提供更加新鲜、多样且营养丰富的菜品。学校也应对食堂食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价格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建设。食堂管理者应参考这些因素,结合食堂的现状,进行管理与改革。用制度规范加以约束,用严密的措施保证饮食安全,严把食品加工关,严把卫生预防关,严把督查奖惩关。食堂的服务也应更加到位,中晚餐时期大量学生在食堂易形成拥堵现象,食堂也应注重维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保证食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在食堂价格方面,学校和食堂经营者应重视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保证菜品卫生健康的同时,合理制定菜品价格。对于学生的多重需求,食堂可以制定多种价位的菜品,以及多种款式的搭配。每月食堂消费额过低的学生很可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应该引起学校关注。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关怀与帮助,避免因过度节俭而生活质量过低,不利于其成长发展。建议食堂每天提供一些免费汤或其他免费食物供学生食用。
5.总结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本文选择了不同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大学生食堂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发现了大学生食堂消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食堂管理者的注意,注重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注重对食堂的经营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菜品多样且价格实惠的就餐场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