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5 14:43: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小河流治理的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制造企业;MRO;ABC管理法;采购流程
(1)对于那些已经设立安全库存并且已经具有采购信息的MRO物料应由专门的计划人员在MRP系统里做好需求计划,采购人员按照需求计划向指定供应商下订单,其中物料的价格是与供应商协商后在某一个时段的协议价格,在每次采购时无须临时询价和谈价。
(2)对于无采购信息的新物料,使用部门在系统中向采购部提出MRO物料采购需求,需求必须包括品名、型号、技术要求和需求时间等信息,采购部根据上述采购信息向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议价。新物料的询价应首先考虑现有合格供应商,如现有的供应商无法提供所需要的MRO物料,则需要开发新的供应商,新供应商的来源可以通过网络、专业杂志期刊,或源自公司内部技术部门的推荐,也可以是参加各种专业的展览会获得的供应商信息。
相应的MRO物料供应商开发流程如下:
第一,首先由采购部、MRO物料使用部门和技术质量等相关部门成立评估小组并制作新供应商开发计划,计划包括开发零件的名称,每个部门的职责,开发新供应商每一个环节的完成时间节点等信息。
第二,制订了供应商开发计划以后,采购部向供应商索取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证书等相关文件,并了解主要供应商员工和技术参数,厂房面积,生产特点,主要生产和检测设备,生产能力,主要客户,主要产品和产品执行标准等相关信息,并对上述供应商提供资料的真整理实性进行核查。然后,将真实信息汇总入“供应商基本调查表”归档。C类MRO物料因价值较低,其供应商可直接列入潜在合格供应商名单;A、B类产品则需组织技术开发部、质量部等有资质的人员成立评估小组,确定日期来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内容包括质量体系管理能力,实物质量,财务状况,新产品开发能力,工艺状况,交付及售后服务能力等审核项目,审核由评估小组共同完成。
第三,审核完成后,评估小组形成审核报告交采购部。对于审核中的不合格项发放整改通知书,要求供应商限期整改,整改合格的供应商可以列入潜在供应商名单,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供应商则取消其资格。
第四,评审小组根据审核的结果选定试样供应商,并向供应商索取样品。对于那些价值较高的物料与供应商签订产品试制协议或者保密协议,并安排打样,进行产品试样和工艺符合性的确定,其后是小批量的生产试用。通过产品认可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
第五,采购部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供应商产品明细和价格、质量协议、保密协议、供货协议、价格协议、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证书等信息。
在新供应商开发完成以后,采购部门就可以根据一般的采购流程进行物料的订购了。通常来说,在现有合格供应商不能满足需求时应选择开发新供应商。但是如果现有的合格供应商发生质量问题并且限期整改未通过,或者是现有合格供应商无法满足降价或者服务要求时同样也需要开发新供应商。
高强说,医疗卫生行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总的看,医疗卫生行业的作风是好的。但同时我们看到,多年来不合理医疗费用持续增长,群众医疗负担不断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相当突出,部分医务人员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以及服务质量低下等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群众反映强烈。这些情况虽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它加重了患者和国家医药费用负担,损害卫生行业形象,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败坏社会风气,阻碍卫生改革与发展。
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他说,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以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复杂,涉及医药生产、流通、使用多环节多部门,以及价格政策、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还是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要坚决纠正和克服观望态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大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力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治理。
他强调,卫生部门将从以下方面作好专项治理工作:
一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营造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良好氛围。各级卫生部门要在所属医院中组织开展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承诺、创建诚信医院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组织一批有名望的专家、教授发出“拒绝红包、提成、回扣,维护医学圣洁”的倡议。总结一批诚信为民、品德高尚的树正气、拒歪风的先进典型,在全国开展巡回演讲活动。要在医院内张贴公告、须知等,向群众宣传拒收红包、提成、回扣的规定,争取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二是明确行业纪律规定,严禁收受红包、回扣、提成等违法违纪行为,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各级卫生部门要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和举报信箱,对违反规定的,要给予暂停执业,直至吊销执业资格处分。
三是完善药品集中招标政策,规范采购行为。县以上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所属的医疗机构和列入各省招标采购目录的药品,今年要100%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卫生部门对不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或招标后不使用中标药品、不按时付款的医疗机构,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四是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推行收费公示清单制,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严格查处乱收费问题。
关键词:中小河流;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于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我国开展了诸多对应的治理工作,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也算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大部分施工项目仍旧存在许多质量管理上的问题,不仅损害了生态环境,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更是造成了恶化的作用。当前规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解决了这方面问题,对于河流治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工作,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发展性。
一、中小河流治理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内陆城市居多的国家,而这些内陆城市的水源供给绝大多数是来源于中小河流的水源补给,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对于环境的建设要求更为注重起来。中小河流是环境优化的主体,任何一座城市缺少了河流的点缀都显得异常的单一,甚至于感觉缺乏了景观的和谐性。可以说河流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关键,一方面河流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的生态更为平衡。我国内陆河居多,很多中小河流都和大海相连接,在洪灾发生时期,如若对于中小河流没有有效的治理,一旦灾害来临,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可谓是一个不容搁置的问题。对中小河流进行有效的治理,让河流从真正意义上为人民造福。
近几年来,为了防止洪水灾害,水利部加强了对于大江大河及其支流的控制力度,对许多大中型河流进行了防洪枢纽建设的加固工程,但是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中小型河流没有进行过防洪工程的建设,一旦梅雨季节或者暴风雨季节的来临,河水就会因为涨潮而造成不同局面的灾害。其实纵观全局,中小河流引发的洪水灾害早就成为了洪涝灾害损失的主体。
中小河流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而且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十分必要。
二、中小河流治理所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虽然我国已经注意到中小河流治理的重要意义,加快了对于中小河流治理的步伐,水利部门更是提高了对于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重视,但是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部门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和改善,那么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将会日趋严重,最终可能演变成无法预料的结局。
(一)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机制较为落后
大部分地区水源供给来源于中小河流。局部城市,其中小河流居多,管理面积过大,最终造成管理权限的分散。而大部分城市对于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都采取同样的措施进行处理,但有些河流分布比较偏远,地质条件复杂,征地拆迁难度大,政府却是无暇顾及,最终就会导致局部城市难以达到对于整条河流的系统规划。而有些地区更是因为对于河流分布、涨落时期等河流基本情况了解不清晰全面,最终导致了规划完全与现实情况所脱轨的局面;甚至由于施工部门管理水平落后,水力专业技术薄弱,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由此又延缓了施工项目的进程,造成施工项目达不到预期的质量标准;更有些地区,由于一条河流经过不同的城市,而不同城市之间各自为政,造成整条河流被分割开来,治理标准完全不统一,严重时更会造成水事矛盾。
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影响到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缺乏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城市之间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对整个治理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缺乏系统的管理,这就造成了河流治理项目难以实现,严重影响了整个施工项目质量保障和前进的步伐。
(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入不足,资金严重匮乏
长期以来,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我国一直都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本身对于河流治理投入就少,又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这就造成了整个施工项目缺乏资金投入,原本预估资金都难以达到,最终造成偷工减料或者减少资金投入的现象。将预估资金压到最低,以此避免欠账过多,难以完成施工项目的行为,最终结果只能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年久失修,排洪不畅,频繁造成洪涝灾害,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不过是一个摆设,也就造成了所谓的“豆腐渣”工程。
(三)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局部城市在中小河流治理上仍旧采用传统治理方式,水利专业技术异常薄弱,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极端匮乏。而由于资金的短缺,本身就难以聘请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别说将技术人员组织起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而专业人员的匮乏也就导致了中小河流治理的失误,最终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
(四)防洪标准低,防洪设施薄弱,水资源恶化日趋严重
我国中小河流一到洪涝期间就会出现急涨猛落的情况,一旦防洪设施薄弱,必定会对沿岸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再加之资金的匮乏,年久失修的防洪设施更是无人问津,防洪设施极端老化,损害过于严重,防洪排涝的标准不高。由此又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再加之早期为了城市的建设,更是对中小河流进行过度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加剧、河流生态环境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严重时还会造成河流堵塞甚至萎缩的现象,最终为排洪的顺利进行留下诸多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一)建立长期有效的系统管理机制
中小河流治理缺乏系统全面的管理,对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其治理项目进行全面而且长期有效的系统管理,一方面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造搬教条,另一方面,对于同一条河流,各个城市、乡镇间需要系统的协商。对于一条河流进行有序统一的治理,绝对不可各自为政。当然建立管理机制更是为了监督施工方质量管理,以免施工方偷工减料,进行无序的治理。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投资机制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寻得一条长期有效的投资机制,充足的资金,一方面是工程治理项目良好的后盾,另一方面更是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提高整个项目施工质量的水准。充足的资金可以避免施工方因担心亏损而采取偷工减料等不正当手段进行施工,同时增加专业人员,为施工项目提供大力的专业技术支持,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水准。避免因资金匮乏而造成防洪设施薄弱,严重影响居民的安全问题。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
中小河流治理的治理并不仅仅是政府规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全社会人们群众的水患意识。只有全社会人民一起努力,做到自觉自主的保护水资源建设工程。不要为了谋取各自的利益而损害了国家和全社会人民的利益,做到保护生态环境,避免造成河流堵塞、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四)狠抓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需要施工方对于工程建设在质量上做到保障,不建设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适用性。在工程建设中,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参建单位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配备相应专职管理人员,人员数量和素质要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各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的任务、责任、权限、工作程序和方法,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划、实施细则开展有效的工作,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结束语
中小河流经过治理,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改善河道的排灌条件。中小河流的治理是一项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各级部门要提高对于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重视,狠抓施工质量管理,构建全面和谐稳定的中小河流治理体制,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人文发展,还人民一个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安. 浅谈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措施[J].工程科技,2011(10)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针对当前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国家及政府部门已经下大决心予以解决之,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应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项矛盾。中小河流的治理是防洪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已将其列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然中小河流治理任务非常的艰巨,因此加强对当前中小河流治理中的问题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河流治理目标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近期中小河流治理的目标:通过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近期治理,使洪水威胁严重、洪涝灾害较频繁、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中小河流和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得到增强,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所涉及的主要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农田等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流域或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这一治理目标也适用于非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
二、目前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萎缩严重
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由于许多中小河流,特别是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分布比较偏远,地质条件复杂
中小河流大多分布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城镇,交通不便利,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得不到充分的开展。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治理中小河流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一些中小河流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喀什特地貌等都严重制约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
3、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河流人为污染严重
由于现阶段民众整体环保意识不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生活和生产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是对中小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4、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落后
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严重不足。
5、干支流综合防洪能力亟待提高
中小河流众多,控制面积较大。受局部地形气候条件的影响,部分地区突发性暴雨洪水产生的机率很高,干支流洪水遭遇概率较大。目前流域防洪体系的建设存在重干流轻支流、重骨干轻配套的问题,骨干防洪工程若得不到有效保护,长期受到中小支流的冲刷,会影响其防洪能力。
三、中小河流治理策略
1、统筹规划,为小型河流治理奠定基础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为先的原则,规划要突出重点村镇、人口密集区和群众生产、生活设施的保护。
二是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规划工作要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的技术要求,按照设计标准留宽留足河道,对过去侵占河道修建基本农田的,要重新进行规划设计,还田与河,为水让路,保证河道的行洪畅通。
三是坚持以流域为单元,以骨干沟治理为重点,整体推进,综合整治;将整片的河流划分为一个一个方块,分别进行整治工作,在治理上,要保证坚持工程施工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这样才能均衡各方面的利弊,做到更好的涵养水土,培植树木花草,有些地方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就更要加强这方面的治理了,更好的做好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
四是在工程建设中,事情要有轻重缓急之分,制订一系列相应的建设计划,不可盲目硬干,要遵循一定的建设原则,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县城,后农村;先重点村镇、人口密集区,后基本农田设施,分期分批、长期建设。
2、加强中小河流管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应当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河流特点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并落实责任,尤其要注意做好前期工作,落实管理资金,优化管理程序,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保障管理措施。以上注意事项的前提是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因此应当重视对中小河流所处地区的各种地质、水文以及风土人情等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整理,这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中的现实问题。根据中小河流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治理策略。同时还要从河流所处位置的防洪实际出发,确定重点河段和关键环节与位置,因地制宜,优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注重实效。
3、理顺投资渠道,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投资管理机制
治理河流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资金的需要也是要缓缓而至的中途不可中断,所以对于投资商来说就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投资管理机制,工程方也要对投资渠道进行合理的梳理。对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而言,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方可成功,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稳定的投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引导和带领群众积极地参与到河道治理工作中去,从而加快河流治理步伐。同时,还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坚持“谁受益、谁治理、谁投资”的原则,加强对中小河流或某河段的科学治理;笔者建议对有开发价值的河段实行租赁管理机制,或通过拍卖的形式来动治理与开发。
4、抢抓机遇,争取上级扶持
小型河流防洪安全及治理工程依靠地方现有的财力难以完成,因此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河道治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大力开展小型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缓解小型河流防洪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矛盾。
5、加大宣传力度,坚持防洪优先、兼顾抗旱之原则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组织群众对相关河段进行科学的治理。同时,在中小河流治理与水利建设布局方面,应当加快对现有水利工程问题的治理,并在此基础上续建相关配套的水利工程,以保证现役水利工程的自身功能能够达到预先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加强防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抓紧防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快中小河流两岸农田保护区域的河堤护岸工程项目建设。
6、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
积极主动的建立能吸引人才的用人机制,为水利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在治理时,施工队伍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才能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水利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水利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水利队伍,以适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
7、广泛发动群众,广开投资渠道。
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组织群众,遵循“谁受益,谁治理,谁投资”的原则,动员沿河单位和群众按照统一规划,对相关河段实施科学治理。广开投资渠道,增加河道治理资金来源。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财政中划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引导和调动群众治理河道的积极性,可对有开发价值的河段进行租赁、拍卖,以求滚动发展。逐步理顺河道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费的征收工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征收及管理制度,逐步加大河道治理管理的资金投入。
结束语
在环境保护中,河流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当然治理工作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越是重点难点越应该细心建设并治理,否则听之任之之后就会成为一个恶性肿瘤,难以拔除,这样既有损于城市形象,更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由此可见中小河流治理并非一蹴而就的工程,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的安排,不仅要加强洪水防御,安排洪水的出路,而且要因地制宜、区分轻重之缓急,对河流进行分期分段治理,同时还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向立云.中小河流治理应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J].中国水利,2010,(17):9-10.
【关键字】生态措施,中小河治理,主要地位
一.前言
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分的参与和推动下实现的。然而,当前由于缺乏深刻的认识 ,在对水资源的竞争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格局。目前,在发达国家的中小河道整治中,比较注意全流域的管理,明确提出了生态发展等目标,使流域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 ,这也正说明了生态环境恶化需及时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更加说明了生态措施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小河流治理目前仍以防洪、疏浚为主,在进行工程型治河的同时会导致河流环境退化、动植物生境破坏等负面影响,这种缺乏统筹考虑意识,先治理再修复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不仅仅是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并且会造成安全隐患,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威胁 。
1.过于强调防洪,洪灾发生更加频繁
自然蜿蜒的河道形态能减低洪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洪水来临时,自然河岸可通过水体渗透和两岸防护林的储水起到调蓄洪水的辅助作用。而裁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加剧了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而下垫面硬化,促使洪峰流量加大,雨水汇集时间缩短;导致河流泄洪功能减弱,防洪压力增大 。
2.河道硬化,渠化,水景观、水环境破坏严重
所谓“河道渠化”是指: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T河流;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河流的渠化改变了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态,急流、缓流、弯道及浅滩相问的格局消失。
河道工程中大量的使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砌筑河床,导致河流被完全人工化、渠道化。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水受到重要污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水环境严重恶化,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
3.改变河道形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裁弯取直后,改变了水体流动的多样性,造成许多对水际和水生栖息地起到关键作用的深槽、浅滩、河漫滩的消失,岸带生态功能退化,导致了河流生境的异质性降低,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许多水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生物群落多样性随之降低,可能引起淡水生态系统退化 。
4.单纯的工程性治理,导致水污染加剧
天然河道具有自净能力,而混凝土衬砌割裂了水体与土壤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破坏,从而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
5.超量取水,导致河流的生态需水缺乏
为了灌溉、种植等需求,人们不断地从河流中取水,使得河流里的水量日益减少。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无法保证,将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水生生物、岸边植被的生长,破坏河流蒸发、径流、渗透的平衡,使河流丧失稀释自净的功能,结果造成河流两岸自然植被衰退、河床淤积、河水断流、生物多样性锐减。
三.当前中小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1.人与自然相协调
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观念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根本所在,是人们认识上的回归。人类在与洪水的斗争中经历种种挫折失败之后,正在逐步学会与洪水共处,与自然相协调。中小河道在大自然的演变中慢慢形成,是大自然的造化,人类随后选择在此休养生息,在经历漫长的适应自然环境之后,人类实现了膨胀发展,不断按自己的需要对环境进行改造、再改造。直至现在,人们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互动关系,主动与自然相适应,以抑制和改善中小河道自然环境的恶化趋势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的
水利工程不仅在防洪、供水等方面作用巨大,在改善水环境、修复生态系统方面同样大有可为,水生态系统的改善对流域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保障作用。水、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缺少的资源,兼有自然和社会的属性。人类的开发利用还没有止境,但不少地方已经收到来自自然的警报一一水源水质恶化、咸潮上溯加剧、赤潮频现……等等,保护措施不当和措手不及就会出现“看着水没水吃”的尴尬局面。
四.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措施分析
1.小型河道生态治理措施
小型河道一般地处山区。河床纵剖面起伏较大.河道比降大于0.8%,平面流态紊乱,河道岸线极不规则,在推行河道生态工程过程中,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阻止泥沙下泄,实施。缓、滞、拦、蓄”四项水土保持措施。首先是缓,在地表坡度250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提高林草覆盖率,达到缓解汇流冲刷的目的;其次是滞,在坡度80一250的坡地实施工程措施,如鱼鳞坑、竹节壕、谷坊、塘坝等,分别起到“拦”、“蓄”的作用,既可以充分利用雨洪灌溉林地,又可以有效遏制推物质下泄。
2.中型河流生态治理措施
中型河流河床相对较宽,河道比降一般在0.8%~0.3%,流域面积超过200 平方千米,碾盘河、寇河均属此类河道,河流两岸多是县城、乡镇居民区及耕地,也是河道主管部门重点规划治理的河段。在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探索中,坚持以“固定主槽、缓坡低堤、因害设防、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市中小河流进行治理。
(一)固定主槽
采取工程措施使河道的主槽相对稳定,还原河道输送水沙的基本功能。由于上游坡面侵蚀,暴雨汇流使沟槽下切,人为的作用又加剧了这一破坏过程,使大量的砾石、泥沙在上、中游分级堆积,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使主河槽基本固定,则必定使泥沙淤塞河槽而加剧河床摆动。因此,必须有计划地、经常地疏浚河道,这也是确保防洪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缓坡低堤
低堤是对防护对象主要是农田,而山间谷地宽度在1 km左右者采用的防洪标准,从洪峰分析的角度去确定,重现期为5~10年一遇。缓坡即考虑到超过常遇标准的洪水漫堤后不能对堤防产生重大破坏,而且不集聚很大的水头对临近农田造成强烈冲刷的坡比。不同的筑堤土质,不同的河流这一坡比系数不尽相同,铁岭地方的经验系数为1:5~1:3。
(三)因害设防
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对防洪标准的要求所采取的不同方案及标准。防洪标准的确定要切合实际,考虑当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状况。结合中小河流汇流历时短、洪峰消减快的特点,参照相关设计规范确定合适的防洪标准,在河道凹岸、河水集中冲刷的位置增加石笼丁坝或平顺护岸等工程措施。近年来,铁岭市凡河新区防洪工程、昌图县城关河防洪工程都融入了生态治河理念,河道护岸由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转变为生态防护网格结构。
(四)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这是中小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措施。铁岭市山区中小河流分布分散,总长可达千余公里,如果单纯采取工程措施来达到防洪安全的目的,那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从生态治河角度考虑也是不科学的。植物措施就是利用有些植物固滩效果显著的特性来达到防洪目的,同时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实践证明这种治河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现状,以及对生态措施在中小河治理中的原则和具体方法的探讨,更加明确了生态措施在中小河治理中的重要地位。生态措施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已经不断的发挥其作用,这对于保护中小河流,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小河流的治理中,我们应该不断的应用生态措施,保持河流的天然性和生态性。
参考文献:
[1]陆孝平 孙春生 刘杰 统筹兼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 (被引用 1 次) [期刊论文] 《中国水利》 PKU -2005年2期
[2]高青峰 对《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的几点建议 [期刊论文]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2年4期
[3]侯瑜京 袁小勇 王士军 我国河库治理现状及技术需求 [期刊论文] 《水利水电技术》 ISTIC PKU -2010年12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管理;分析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非常重要,其能够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和安全性,对水利工程的后期使用性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进而使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和安全以及使用性能都不会受到中小河流的影响。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社会基础建设工程也在不断增多,水利工程就是基础工程的一种,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不但能够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还能够起到抗洪,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资源等等功能,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对于人们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对中小河流不进行治理,那么就会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和后期的使用造成影响,因此,就必须要提高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促进水利工程的良好建设。
1制约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1施工安全意识
第一,对于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度不够,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只流于表面,施工和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形成安全意识,从而导致施工安全系数非常低。第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情况比较差,施工单位虽然有安全生产制度,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人们并没有进行遵守,这样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工程的施工以及人身安全。
1.2施工人员素质
想要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管理的质量过硬,就必须要对相关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提高,但是在先阶段,存在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非常低,在进行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的过程中很难把握施工质量。另外,还存在施工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性,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各个工序都进行粗糙制造,而且也没有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也不遵守,进而导致施工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
2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不足
2.1资金投入不足
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大多数是通过本地政府来管理,资金问题受到财政来源的影响,在投入上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完成建设工作的水利设施中,往往会出现后期管理治理投入的缺陷,维护管理工作少之又少,极易造成设施的损坏,难以真正体现设施的作用,致使经济上的浪费。
2.2防洪能力不强
以前,我国在河流治理问题上不够重视,未能有效对河流进行治理,致使中小河流防洪能力较为薄弱。若是没有防洪设施的支撑,难以真正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目前,虽然在河流治理上,人们已经有了较大的觉悟,但是大多数的中小河流防洪装置较为陈旧,防洪工程质量不高,埋下了安全隐患。
3中小河流治理施工管理途径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完善。第一步:组织专业的技术工作者、管理者、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对工程的施工图纸一起审核,使每一个参与施工的人员均能系统了解施工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针对一些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而言,需要对施工设计图纸仔细严格地审核,在审核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展开综合分析。第二步:在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出现的错误,给设计部门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科学处理问题。
3.2施工阶段的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施工者自身的素质与强化工程施工治理工作息息相关,施工者的素质主要体现在身体、政治、技术等方面,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施工人员是水利工程顺利施工的保障。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贯彻人员责任制,强化管理质量,跟踪管理中小河流治理的重点地区。
3.3严格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把好验收关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需要强化安全投入力度,保证功能的完备性以及购入材料质量的合格性,确保安全防护装置的充足性。与此同时,强化安全事故演练以及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优化安全生产管理者的配置,增强现场工作者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也需要在相应的验收标准、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完善相关的竣工验收工作制度,对安全责任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提升工程的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与此同时,质量监督管理单位要及时参与到重要工程的验收工作中,切实核定外观质量、分部工程的质量,出具相关的工程质量评定文件,充分体现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4结论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了解到,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逐渐深入,这也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大力发展和建设,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工程,其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水利水电工程还能够预防洪水发生,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为人们以及动物们提供用水等等。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中小河流进行良好的治理,并不断提升治理施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上文中针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管理途径,首先应在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以前,对全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事物进行充分的准备,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将管理人员的职能彻底的发挥出来,并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的强度以及对质量进行控制,最后,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做好安全管理,在中小河流工程治理施工完成之后,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确保其质量符合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性能。
作者:韩雪 单位:哈尔滨市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强玲,陈规划.关于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人江,2013(6):154-155.
[2]杨波.关于中小河流农村河道治理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18):198-200.
关键词:河道治理技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中小型河道分布范围广,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治理将会极大的影响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甚至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为了确保中小型河道治理的质量,需要加强对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
一、治理河道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都知道水满自溢的道理。其实河道也是一样的,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河道中的水位就是上涨,而河水流动的过程中又会带走河中的泥沙和碎石,如果水流不畅,就很容易发展成洪水和泥石流,对两岸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相反,遇到连日的旱天,河里的水位下降甚至干涸,不只是农作物生长困难,就连人和牲畜都很难继续生存。而目前我国河水质量也大不如前,由于工业农业等人为原因的破坏,使得水资源严重受损,水中生物也不断的减少;河道淤堵严重、堤岸失稳等等,尤其中小河流更是如此。以上这种种情况都急需我们对河道进行整治。有效的对河水进行资源利用,因此河道整治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它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小型河道治理时机
对河道的治理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裂缝的处理和标高的恢复。下面分别探讨两种治理方式的治理时机及需注意的问题。
1、裂缝治理时机的确定
开采引起的裂缝主要分为两类:位于工作面边界以外的永久拉伸裂缝;位于工作面上方的可闭合裂缝,不同的裂缝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理时机。
1.1 永久拉伸裂缝的治理时机
永久拉伸裂缝的治理时机一定要选择在裂缝宽度基本上稳定,不会再出现明显的扩展时进行治理,否则治理后的河堤在变形的影响下可能出现新的裂缝,影响堤体的稳定性。大量的观测资料表明,当工作面推过开切眼 2r(r= H/tanβ)距离,开切眼处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已达到基本稳定,即可对裂缝进行治理。
1.2 动态裂缝的治理时机
走向方向上位于工作面上方的裂缝受开采影响后出现,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裂缝逐渐扩展;工作面推过一段距离后,裂缝进入压缩变形区,受周围压力作用,裂缝宽度有所减小。
进入压缩区,裂缝开始闭合时按照设计的标准进行治理,治理完成后,裂缝位置在自身修复作用下,会对裂缝内的充填体进一步进行压密,巩固裂缝充填效果,比裂缝稳定后再进行充填效果更佳。因此,动态裂缝治理的最好时机应为裂缝进入压缩区开始还原的时刻。
2、下沉治理时机的确定
对开采引起的河堤、滩地、护堤地的下沉和变形的治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采前治理、沉陷中治理和采后治理三种方式。
2.1 沉陷前治理
根据工作面采煤沉陷预测,在工作面煤层开采前或河道未沉陷前,对堤防、滩地、护堤地按照沉陷值进行预加高。
2.2 沉陷中治理
在工作面推进距离超过2r,对开采引起的裂缝处理完成后,对堤体、滩地和护堤体等的沉陷进行治理,恢复设计标高。
2.3 沉陷后治理
在沉陷稳沉后,根据相关要求一次性进行治理,恢复河道各水工建筑物设计标高,恢复其设计能力。
三、中小型治理范围及标准
河道为一个大系统,采煤沉陷治理应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堤防、河床、滩地、护堤地治理等方面。
1、纵向上,为方便与未沉陷段衔接,按沉陷段各向上下游延伸100m为治理范围。
2、横向上,河槽、堤防、滩地、护堤地为河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治理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治理,内外护堤地宽度按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中“2、3级堤防护堤地宽度 20-60m”的规定,横向治理范围考虑两岸堤防背水侧堤脚外各50m范围。治理标准要坚持有利于工程管理及工程安全的原则,按流域防洪规划中标准进行。如没有流域防洪规划,应根据河道防护范围按照《防洪标准》确定治理标准。
四、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发展特点
最近几年,在科研技术投入的促进下,在众多水利设计、施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中小河道治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污染方面的原因,也有河道淤积方面的原因,河道治理目的和任务的不同,治理技术方法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现在中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现在在河道综合治理当中较为常见的模式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态修复法三种,但是其中涉及的技术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以物理法为例,其中包括截污清淤法、环境调水法、曝气充氧法等等,化学法有化学絮凝法、重金属化学固定法等等。不同的技术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河道治理项目,因此可以说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多样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2、生物修复的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河道综合治理当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治理模式工期短、见效快,但是这两种治理方面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淤积、污染等问题,这是因为没有考虑治理效果的持续性,也没有意识到治理方法与生态环境直接的协调性,往往治理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然后再污染、再淤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河道治理的认识的加深,生态修复的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方法充分尊重了河流流域的自然生态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使用多种生物修复的方法,虽然见效慢,但是却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长期存在的河道淤积和污染问题,尤其是河道污染的问题,一些地区的中小河道经过生物修复以后恢复了原来山清水秀、鱼虾满堂,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水平。
五、中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河道治理一般是由群众逐年进行的,在建设初期随工程建设投入的增加防洪效益也不断增加,但因缺少科学的治理规划,部分中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并造成了一定损失。
1、防洪标准不明确
中小型河道治理开展的较早,群众按防护需要逐段进行建设,按实际防御洪水或受灾程度进行加高培厚,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缺少明确的防御标准,建设规模不确定。
2、两岸堤防间距过窄
为节省土地河道两岸堤防间距过窄,减少了河道的行洪断面,河道出现高水位运行频率较多,堤防决口淹没农田的情况时有发生;堤防间距过窄,堤防与主河槽距离近,河槽滚动时宜冲断堤防,恢复和加固较为困难。
3、裁弯取直过多
为大幅度增加行洪断面泄量,对河道主河槽进行多处、长距离裁弯取直,使河长缩短纵向比降增大,裁弯取直段河道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的发育型河段,河道的冲刷能力增强,大量泥土冲向下游淤积河道,造成整体河势不稳。
4、堤防直线化
为使水流顺畅,在堤防放线时采用长距离直线,使河道水流流速增高,改变了原有河道的水流流态,减少了稳水等水流平稳河段,水生鱼类等失去适宜栖息场地,对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缺少防护措施
对距堤防较近的河道岸坡和堤防坝坡缺少必要的工程、林草等防护措施,河岸冲刷速度较快,普遍存在岸坡崩塌现象;砂性堤段植物自然生长速度较慢,堤防坝坡缺少植被有效防护,雨水冲刷比较严重。
六、中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搞好治理规划
规划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依据,水利部门要组织专门的规划设计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条河流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做出科学的规划设计,使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达到工程安全、保证效益、河势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2、确定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6)规定和相关要求,结合具体防洪任务,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设计防洪标准确定为10-20 a一遇标准。
3、确定合理的两岸堤防间距
对现有两岸堤防间距过窄的河道,要按规划设计的要求重新调整,保证合理的行洪断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为防止冲刷对行洪区采取植被防护增加的糙率;堤防高度限制在2.0m以内,降低运行风险,提高防洪安全程度。
4、合理布设堤线
天然河道在形成过程中和达到稳定状态后,都有一定的弯曲,中小型河流的弯曲系数一般为 1.2-1.8。布设堤线时在满足行洪安全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尽可能保持河道的天然形态,保留较大的自然弯曲,使堤防的走向与河道的原始生态基本吻合,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5、限制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是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措施,因投资省,技术难度小,容易施工等优点,被水利部门广泛采用。为避免河道裁弯取直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中小型河道裁弯取直措施必须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才能采用。
5.1 影响防洪安全
当因河道弯曲阻水,洪水期抬高水位增加的滩地水深超过设计洪水位滩地水深的 5%以上的;河道出现斜河、横河,洪水期主流直接顶冲堤岸,严重危及堤防安全的;堤防严重冲刷,采取固脚、护坡等措施仍不能解除洪水威胁达到安全度汛的。
5.2 影响取水安全
有拦河坝的河段河道弯曲达到一定程度,形成斜河,洪水期漫滩主流冲刷低洼地带,绕过拦河坝形成新的河道,将拦河坝废弃的。
5.3 影响开发利用
河流过于弯曲,弯曲系数过大,将行洪区切割成零星地块,影响行洪区的整体开发利用的。出现以上3种情况时,可以考虑裁弯取直措施。
6、采取生态型防护措施
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堤防两侧按规定建设工程防护林的同时,对因河岸冲刷导致冲毁堤防和河槽距堤防较近的河段岸坡及自然恢复植被较慢的堤段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采用工程措施护岸、护坡的,应选择干砌石护坡、石笼护坡等天然建材,也可以采用中空生态混凝土预制块等生态型人工建筑材料护坡;半稳定型河岸和堤身可采用植物护坡,利用植物根系的固结和茎、叶的覆盖作用等对河道岸坡和堤防坝坡进行防护。植物护坡可以用草、灌木单独护坡,也可以草、灌木结合。护坡植物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贫脊土壤、根系发达、经济价值好的草本植物或小型灌木植物。
结束语
我国中小型河流数量众多,因缺乏治理而水患频繁、环境恶化,其综合治理对充分发挥治河工程功能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技术指导,搞好中小型河道治理,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保证行洪安全,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勇超,张顶策,佟宇明 . 刍议河道裁弯取直的条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5):234.
一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分析
全世界每天约有200万t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1 L废水会污染8 L淡水; 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而水面面积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河流的自净能力在减少,相对于20 世纪中,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5 倍,造成了河流的严重污染。
近些年来城市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远小于市政建设资金,造成中小河流的治理远远落后于市其它市政设施的建设。由于中、小河流不仅承担着城市的排涝功能,同时还承担着一部分排污的功能,雨污河流的排水体制,造成河流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
河流的建没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小河流的治理在城市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近几年来广州市河涌治理的经验本文以城市中的河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城市中河流的整治不应只局限在防洪、排涝等传统水利的范围内,而应增加改善水质、清於、断面的生态系统恢复、打通因人为原因及城市建设填埋的断头河流、调整调度措施改变网河区内河流的水流方向、枯季为干枯的河流补水、增加河流水文化功能等多种措施,将城市中的河流治理成为不仅可以为城市减少灾害,同时又可以成为城市中的景观带、游览区、休闲区等。
二城市中小河流治理方法
1、局部扩大河流断面,调节洪峰并为城市居民增加休闲空间
在河流中间扩大断面,建调蓄湖或湿地,用来调蓄雨洪又可为市区建设开放性的生态公园,发挥其综合功能。水面可集调洪、补水、景观、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即调节了洪水又为城市增添了色彩,还会增加社会效益。
2、河流清淤,加大排涝能力
湖泊、平原河网水库中的沉积物是湖泊、平原河网水系及水库等营养盐的重要积蓄库。污水抽排放、地表径流的汇入以及水系中水生生物的死亡残骸,加上植物枯叶、降尘、垃圾等,往往导致水系中沉积物营养盐逐步积累,尤其是城市湖泊及水库等会形成营养盐的内负荷。因此水环境改善不能无视水体河底污染内源所起的作用。
对于感潮河道,大多为双向流,经常由于潮水作用,造成河道淤积层较厚或河道底高程中间高、两侧低,使河流过流断面缩小,影响排涝能力或水体自然交换的,同时也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其多余的底泥也必须清除。从河流主要功能是行洪、排涝、纳潮和通航所需断面宽度及深度而言,疏浚河流更有其必要。
3、河流截污,改善水质
从近些年来河流水质变化的速度及污染程度可以看出,河流水质的变坏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为的污染,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导致河流近些年来水质变坏的最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主要方法就是从污染的源头治起—截污,截污是水质改善的最基本方式,也是河流生态环境恢复的先决条件。
4、将网河区断头的河流连通
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大量的城市用地侵占了河道,河道缩窄、被填埋的现象经常出现,城市中网河区的断头河流分布较多。由于涨潮与落潮之间水流的回荡,造成垃圾也在涌内回荡,河流断头处水质极差,涌内淤积严重。
河流水质污染单靠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的建设还难以达到水清水净的目的,人们受“流水不腐”自然现象的启示而提出“变死水为活水”的水网概念。
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除以上方法外,更为有效的办法是———打通断头河流,使河流中的水流动起来。把已被埋填的城市河流重新复原,在国内较有影响的是北京的转河整治工程。
5、改变城区现有水库功能,枯水期为中小河流补水
城市中的水库原建设目的基本为防洪及灌溉,而随着水库控制区的城市化进展,灌溉面积逐步减少,水库的功能逐步减退,而河流在枯水季节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可以利用水库剩余水量在枯水期为其下游的河流补水,调整水库的功能,满足河流的生态用水要求。此方案广州市萝岗区已对“水口水库改变功能为下游乌涌补水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的论证,方案已通过。
6、通过水闸的调度调活水体,改变网河区河流双向流为单向流
网河区河流多为感潮河流,且水流方向多为双向流,且涌底多为平底没有坡降,可以利用自然潮汐,落潮排水、涨潮引水,利用涌口水闸,将潮水留在涌内,通过水闸灵活调度控制河流水位,改变河流双向流为单向流。从而改善水体的水环境,增加区内水系的流动性,实现水质、水环境改善的目的。即当落潮时,打开闸门排水,当涨潮时,关闭排水所用的水闸,打开同一河流另一方向水闸,引清水入河流,达到引清换浊的目的,这样往复循环,将河流内的水体调活,可以使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7、注重与周边人文相结合,体现水文化
河流周边往往会有古文化遗址及保护建筑等,在河流整治过程中将河流局部景观节点与古文化遗址及保护建筑等结合建设,并将河流的景观设计特色与遗址及保护建筑特色相同,力争将城市中的河流改造成一河一风格,一河一特色,如浙江绍兴的河流、广西桂林的河流等。
8、堤岸整治重视生态环境,恢复自然河流
城市现有大部分中小河流堤岸形式单一,且多为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护岸,不利于水环境修复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堤岸整治是河流治理的重点,并应与两岸绿化林带和特色居住区的开发相结合,以顺应自然的构思将流水和人造景观融为一体,局部设景观节点体现亲水、自然、生态、历史和人性化有机的结合。
新建护岸应尽量避免采用硬质材料,而是多用木桩、块石、卵石堆砌自然型驳岸,使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生产微生物,并在河岸上种植绿化带,恢复、加强与扩大该河沿岸带植物,充分发挥沿岸带的过滤、拦截能力,达到减少入涌污染物的作用。
生态护岸技术不仅保证工程安全,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河道自我净化能力、提升河涌的环境景观并创造亲水空间,而且节约工程投资,创造经济价值。
有条件的河流,尤其是上游段,应实施裁直变弯的措施,以恢复弯弯曲曲的天然河道的自然形态,河中有巨石、有急滩、有跌水,有不同的流速带。在滩地或湿地种养适生的水生植物,以吸收氮磷,净化水质。这一措施,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削减了河道的洪峰量,对防洪亦不无好处。恢复河流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是水环境整治中带有根治性质的创新思路,好比恢复“造血”功能,是实现水环境良性循环不可或缺的措施,对恢复河流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河流的治理涉及到防洪、清淤、排涝、景观、补水、截污、水文化等诸多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使我们在城市中小河流治理的观念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不仅要解决当前各方受益的问题,还要对未来年代人类利益和生态环境考虑。
参考文献:
[1] 我国河流治理取得五大成就但问题不容忽视[J]. 治黄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