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

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09 18:36: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身体素质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提高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215-01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习生活,也与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各高校及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应予以高度重视,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迫在眉睫。

1 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2010年9月联合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 m跑、男生1000 m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我国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进一步下降,与五年前相比,19-22岁年龄组男生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 m跑以及握力成绩均显示下降,女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以及50 m跑成绩也都呈现下降趋势。

2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1)入学前因素:尽管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把体育考试纳入了中考内容,但是进入高中后学生为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高中三年不得不开始高强度的学习生活,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中为了提高大学升学率也把繁重的课业压在了学生的头上,课余活动可以说的少之又少,所以高中三年并没有为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打好良好的身体基础。(2)自身因素:初入大学时的军训给新生带来一些锻炼,但对于四年的大学生涯来说只是车水杯薪。在高校里学生没有了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强烈;没有了家长的照顾、老师的监督,学生的作息生活往往很没规律,玩电脑游戏、唱歌、聚会等娱乐休闲活动占用学生绝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慢慢下降,身体素质随之也会下降。(3)高校因素:①高校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除了某些高校体育学院的学生大学四年都有体育课外,绝大部分的高校其公共体育课都只在大一、大二时期开设,每周也只有一至二节,学校对体育的概念也仅仅是停留在体育课的层次上,学生的体育锻炼得不到保证,近年来某些高校甚至取消了运动会中的长跑项目,原有的冬季长跑或者是元旦长跑也被无限期的禁止,这种过度的保护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反而得不偿失。②体育课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每周一至二节的体育课根本没法满足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要求,而且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体育教师无法更好的顾及每一位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需求,现在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够新颖,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了制约,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加消极。③体育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体育器材老化、不足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学校的篮球场地不足,跑道年久缺少保养等因素都是造成学生运动兴趣下降的原因,并且运动器材的缺乏也是阻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下,几十人的体育课却只有十几个篮球,这是多么煞风景的一件事。(4)家庭因素:从小家长就给孩子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数奥、英语等课程就像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对体育锻炼的不够重视,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入大学后,父母也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健康两个方面,对孩子的体育锻炼依然不够重视。(5)社会因素: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都面临毕业意味着失业的问题,所以从大三、大四开始,学生就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一系列的考试,再加上实习、毕业论文与论文答辩,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其次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乏让学生放假在家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从而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严重脱节。

3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思想,增强锻炼意识:体育意识是对体育锻炼的自觉反应,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因。只有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内因发生本质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体育锻炼不积极、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现状,改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许多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不积极,并不是没有正确的体育观念,也不是没有较强的锻炼意识,而是因为学校的体育活动项目形式较为单一,没有找到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没法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所以高校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展一些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从而提高积极性,增大锻炼兴趣。(3)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教育的学习: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是缺少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学生无法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应当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体育运动,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减少学生因锻炼不当而造成的运动损伤。(4)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改变体育课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是高校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第一步。高校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直接场所,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配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改善活动场地的条件,不断更新体育器材,改变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方式,应多与学生沟通,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中,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5)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大学生体育运动也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培养,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可长期用来作为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努力探索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面的途径和方法。(6)坚持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一项战略举措。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学生应该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4 结语

体育锻炼是体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是提高中华民族体质的必由之路。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栋梁之才,因此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锻炼意识,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体质健康;体质健康成绩;统计调查

1.目的及意义

本文为了解我校2010级―2013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锻炼程度等基本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进行有计划的训练,为开展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体育项目做准备。并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2013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找出规律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更新体育教学和健身观念,有效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学文、理科与体育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体育学院相比文理科学院人数较少,体育学院的样本我们选取了从2009年到2013年的全部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综合成绩,并利用excel表格的公式功能计算出平均分;

理科学院我选取了土木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与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这四个学院,并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学院抽取200人,样本总量共800人。文科学院我选取了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与文学院这四个学院,同样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学院抽取200人,样本总量共80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体质健康调查方法的学习和其结果的了解,将对西北民族大学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其进行对比,看出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2.2.2调查法

a、数理统计:将要用的数据进行统计整合

b、抽样法:分层抽样:针对4个文科学院和4个理科学院于2009~2013年体质健康成绩分别抽取200份样本。

随机抽样:文、理科学院学生成绩随机抽样。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3.1.1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3.1.1.1表格概况

下表1-1是我校2009年至2013年体育学院、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综合成绩的平均成绩

3.1.1.2目的与作用

用以比较不同学科性质的学院之间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各自学院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身体素质状况的变化

3.1.1.3抽样与统计方法

按照上文抽样方法得到的样本量比较大,利用excel公式对样本的平均成绩进行了平均分的计算,得到下表。(注: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1体育学院、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综合成绩的平均成绩一览表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从2009-2012学年均为83分左右,而2012-2013学年为88分,体育学院的身体素质状况为良好及优秀而文理科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均在72-73分左右,身体素质状况为合格。

3.1.2不同学院随着学年增长的身体素质变化的折线图

下图1-2是根据表格1-1制作出体育学院、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综合成绩平均分随着学年增长的变化图。

1-2不同学院随着学年增长的身体素质变化的折线图

从上图可看出,体育学院学生从2009年到2012年体质健康测试的平均成绩均在83分左右,而2012年到2013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大幅度提高到88分,而文科学院与理科学院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从2009年到2013年的变化幅度不大,均在72-73分左右。

3.1.2不同学院之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对比

下图1-3是根据表格1-1制作出来的从2009年到2013年体育学院与理科学院和文科学院体质健康测试综合成绩的平均分的对比图

1-3不同学院之间体质健康测试平均成绩的条形图

由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从2009年到2013年这四个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的平均成绩,体育学院远远高于理科学院与文科学院,而文科学院与理科学院的平均成绩相差不大,身体素质基本相同。

4.结论与建议

4.1调查研究结论:

根据对2009-2013学年不同学院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统计对比和分析,以及对于2012-2013学年不同学院男女生跳远成绩的对比分析结果来看,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远不如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仅为合格,而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为良好及优秀,说明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魄,提高身体素质,我们要提高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

4.2对于增强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些建议:

4.2.1从学校层次来说

(一)加大身体素质练习在教学时间上的比例

以我校来说,体育课为每周一次,而且只有大学一二年级开展体育课程,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程,在一二年级的体育课程中,一年级为基础的体育素质锻炼,二年级为按兴趣选择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在二年级的课程中身体素质练习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延长体育课程的学年时间,延长至大学三年级,而且加大身体素质练习在教学时间上的比例。

(二)多开展趣味性的体育竞技类的比赛

学校应该鼓励开展体育竞技类的比赛,增强同学凝聚力,培养活力,强身健体,而体育竞技多枯燥劳累,应该增强比赛的趣味性,打破原来单一的跑步、跳远、跳高等传统项目,加入如老汉推车,三人两脚等普及性高,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项目比赛活动。

(二)加强体育场馆等基本设施建设

拿我校来说,现在建有体育场、篮球馆、篮球排球场、后操场、舞体馆、羽乒馆,基本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只是场地的开放时间有限,场地的容纳量有限,而我校学生数量庞大,建议延长各体育活动场馆的开放时间,并提供体育器材(如网球拍、羽毛拍等)的租借服务。

4.2.2从学生个人来说

保持合理的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来,心智年龄各方面趋于成熟,由于距离家较远,受到父母的管制和约束较少,大学的管理模式也不像中学时代的严格和苛刻,不少学生喜欢喝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熬夜打游戏,上网,唱歌等,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和规律对于身体体质的危害较大,我们学生自己要自觉养成合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早睡早起生活作息规律。

(二)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户外运动

由于现在交通通讯工具的发达,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大量的“宅男”“宅女”,他们吃饭叫外卖,有些外卖甚至可以送到寝室宿舍里,购物靠淘宝,终日呆在屋内不进行运动与锻炼,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有蓬勃的气质和活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如每天跑步,和同伴打球,爬山踏青等户外活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坚,刘立清,韩飞.中美两国学校体质健康研究现状的比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4):86.88硕士学位论文

[2]翁永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高校体育课改效应的检验指标川.’湖北体育科技.2005(2):124-126硕士学位论文

第3篇

摘 要: 以PSPP身体自尊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和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684名不同专项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 运动专项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产生的影响显著高于性别的影响,选择不同运动项目的 大学生在身体自尊的各维度有较大的差异,并且身体自尊各个维度对身体自我满意感的回归 系数与项目本身关系密切。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3-0087-0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hysical Selfesteem between Sport Maj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Events

JIN Tao

(P.E. Colleg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 a)

Abstract: By the scale of physical selfesteem (PSPP), 684 sports major students of different events from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Tianjin Institution of Physi cal Educ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and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are mea sured. It is found that impact of sport events on sport major students' physical selfesteem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exual factor; students of differ ent sport events have a great difference in all the physical dimension of self esteem and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each dimension of physical selfesteem is close to the event itself.

Key words: sport major;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selfesteem; compari son

自尊是自我领域的一个有评价性质的成分,即一个人对其自我或人格的重要品质所作评价的 综合感觉,或者说是对个人价值所作的整体性情感评价(Blascovich & Tomaka,1997)。身体 自尊(physical self-esteem)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 或不满意”(Secord&Tourard,1953),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1]。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体育运动与身体自尊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的考察,发现利用实验的 方法研究运动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涉及武术、健美操、网球、篮球等众多体育项目,然而 不同的研究,结果却不尽统一,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所采用的量表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 可能与实验控制有关,比如参与锻炼时间的长短、个体身体自尊的差异、测量误差等。

本研究将试图以最节省的路径降低研究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误差,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项目 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自尊问题。

1) 当样本足够大,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身体自尊水平应当呈正态分布。假设本研究所抽取 的大学生不从事体育运动,是从整个大学生群体随机抽取,则群体与群体之间应无明显差异 。

2) 根据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和实践,不同类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不尽相同。

因此,当研究长期(一般都有3~7 a)以某一项运动为生活学习方式的大学生时,如果群体 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则相信,该项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拟解决的问题:1) 不同的体育项目学生会在身体自尊的哪些维度产生差异。

2)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自尊次领域的各维度在何种程度上会对身体自我价值 感产生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根据项群训练理论(田麦久,1997),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的分类体系,对北京体 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系、民族传统体育系;上海体育学院竞 技体育系、武术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科学系、武术系按年级和专项进行整群随机抽样 ,抽取684名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以下简称体育单招生)(表1)。

1.2.1 研究工具

身体自尊量表(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PSPP)(徐霞(2001)修订)。该量表 是基于运动的用于测量人们在自己身体各方面所获得的主观身体能力。包括主领域的一般的 身体自我满意感(PSW)和次领域的运动能力(SC)、身体状况(PC)、身体吸引力(AB)和身 体素质(PF),采用4级李科特量表。

1.2.2 统计工具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对所

投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金涛,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和运动专项双重影响因素对身体自尊各维度的比较

对身体自尊的相关文献进行考察发现,国内外的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男女青少年在身体自尊 的某些领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对以项目为因素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性别和项目 做一个影响因素的双重分析,通过对684名体育单招生的调查得到以下结果:

Eta2可以描述每个因素对变量总变差贡献的大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身体自尊的五个维度 中,性别与项目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均有影响,由 Eta2(运动项目)> Eta2(性别),交互作 用的效能均少于1,因此,身体自尊各个维度值主要由运动项目的变差引起。

大学生长期从事某一项体育运动,该项体育运动的特征和对心理的特殊要求是否会对运动员 造成不同的身体自尊各维度上的不同,以下是对该问题的研究结果。

2.2 不同运动专项大学生身体自尊各维度比较

对八个类别的不同专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在①、③ 、⑤、⑥类项目上,本研究与众多的研究结果较一致,即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上呈现出 显著性差异,且男生在各个维度明显高于女生。其他项目则在个别维度上男、女生无明显差 异,如长跑类项目身体状况(PC)维度、体操、艺术体操与健美操类项目的身体自我满意感( PSW)、柔道类等同场对抗类项目的身体状况(PC)、身体吸引力(AB)和身体素质(PF)维度, 尤其是导引养生类的所有维度男女生均表现出一致性。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否与运动专项 的特点有关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以运动专项为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限于篇幅,将五个表格合 并),五个维度 各包括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总变差、均方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显示不同运动项 目间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差异呈显著性。为了找出不同项目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在身体自尊 的各维度做组间比较,为了节省篇幅,将组间差异不显著的项目组别列出,结果如表5所示 。

从表5可以看出,在一般的身体自我描述领域,短跑项目与篮、足球项目学生,长跑与小球 项目学生,举重类与柔道类等项目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运动能力(SC)维度,长跑等 项目学生与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足球学生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状况(PC)维度,举重 等项目学生与柔道和导引养生类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体操类学生与导引养生类学生亦无明显 差异;在身体吸引力(AB)维度,举重类项目学生、导引养生项目学生与柔道等项目学生无显 著性差异;在身体素质(PF)维度,小球类项目学生、举重类项目学生与格斗类项目学生无显 著性差异。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有关,各具体项目对身体自尊不同维度的心 理依赖和强化程度尚未得到证实。

2.3 不同运动项目各维度对整体自尊的贡献率

对各项目的身体自尊四个维度和一般身体满意感维度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在显著性水平a=0. 05下,各维度与PSW都有显著性关系,采用全部变量引入法求回归方程,结果发现,除了篮 球、足球一组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性外,另外七类项目均有未包含进方程的维度,因此,对其 他七类采用逐步回归法重建方程,回归方程系数如下表:

从表6可以看出,对于体能主导类项目,包括快速力量型、速度型和耐力型项目的大学生“ 运动能力(SC)”和“身体素质(PF)”对身体自我满意感贡献率最高,其中举重、投掷等快 速力量型项目学生的“身体状况(PC)”和长跑等表现耐力性项目学生的“身体吸引力(AB)” 的贡献率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技能主导类项目中,除了“身体素质(PF)”对各类型运动项目均表现出贡献显著以外,其他 维度未表现出共同特征。体操等表现难美性的项目中“身体吸引力(AB)”维度所占的比重最 大,乒乓球、羽毛球等等隔网对抗项目大学生“运动能力(SC)”对身体自我满意感最重要 ,而足球等同场对抗类项目的大学生在四个身体自尊维度均表现出显著性。摔跤等格斗类项 目大学生“身体素质(PF)”维度贡献率最高,导引养生类项目大学生“身体状况(PC)”所占 的比重最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1) 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男女在身体自尊的各个维度差异显著,然而,偏Eta2 结果显示,对长期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言,相比性别的影响,运动专项对身体 自尊的各个维度的解释力更高。

2) 八个类别运动专项的大学生中,在身体自尊的五个领域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而耐力 性项目的身体状况(PC)维度,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等项目的身体自我满意感(PSW)维 度,柔道等同场对抗类项目的身体吸引力(AB)和身体素质(PF)维度及导引养生类的五个维度 上无明显差异。

3) 对体育单招生这个特殊群体,身体自尊的总体满意度并不是全由次级领域的四个维度 引起,四个维度的贡献率随着项目不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3.2 建议1) 身体自尊是近几年来运动心理学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运动项目和身体自尊 的关系研究多采用实验方法,但受教学实验的限制,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导致研究结果不 一致,因此,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变得非常有意义。

2) 已有众多学者研究表明,次级领域身体自尊的提高会促进整体自尊的提高,因此,进 一步研究运动项目对身体自尊的具体影响,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以运动手段促进和强化青少 年的自尊水平。

3) 本文讨论的身体价值更多的基于能力的维度,而更多的研究(Harter,1985)证明能 力和自我接受是自尊有所区别的两个主要维度,也有研究指出(Fox,K.R,1997)身体本身的 特征如体型、身高等对整体自我的贡献更大一些,关于接受维度的自尊和能力维度的自尊 的相互关系及如何影响整体自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霞,姚家新.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 :78-81.

[2] Mendelson, B. K.& White, D. R.(1982). Relation between body-esteem and sel f- esteem of obese and normal children [J].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54,899-9 05.

[3] 田录梅.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6 6.

[4] 何颖,徐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2002,(1):65-68.

[5] 何玲,张力为.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 2002,25(3):320-323,330.

[6] 何颖,季浏.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 模型[J].体育与科学,2003,(4):58-66.

[7] 谢琴,吴佑年.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 (5):46-48.

[8] 田录梅,等.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 3,(4):55-58.

[9] 陈岩,等.我国青少年身体自尊的研究现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报,2004,(5):113-11 5.

[10] 段艳萍.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的编制与检验[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 0.

[11] 薛林峰,徐金尧.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 (7):916-917.

[12] 袁艳.健美操与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4):34-36.

第4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经过分析研究,提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选修教学,其教学分组与评价模式,揭示出选修体育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适合学生需求心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旨在针对高校体育的实际进行改革,有效地实现体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高校体育课形式大部分是:一年级普修,二年级专项,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提出的体育要求。体育与健康的结合,要求高校体育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3个层面去增进大学生的健康。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行政编班制,材,统一要求,材标准,不管学生体质差异和爱好,最终导致学生虽喜欢体育,却厌烦体育课的局面,选修体育教学,从理论上讲,有利于把共性与个性教育相结合,调动学生锻炼积极性;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一项体育专长,又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南大学2000级男生1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践和分析法等。调查研究学生的体育爱好,结合学校情况,挖掘潜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2结果与分析

2.1选修体育教学应遵循的依据

2.1.1学生对运动爱好有相对的集中性

相对来说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运动爱好或特长,即使来自较偏僻农村的同学,有运动爱好或特长的也不乏其人。在许多同学中,都想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去选择1~2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爱好虽各有不同,但比较相对集中。如爱好篮球、足球、羽毛球及健美的人较多。因此。就可以以系为单位开设若干个班,系的人数越多开出的选修班就越多,就越能满足学生的爱好要求。这样,就可以克服现行体育课中学生想学的运动项目不能多学。不想学的又非学不可的现象。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2学生运动素质和技术有差异性

大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由于体育素质在高考时缺乏严格的要求,造成大学生进校时的运动素质差异较大。从表2中提供的各项数据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好;来自重视体育的中学的学生比不够重视体育的中学的学生体质好。当前的体育课教学不从学生初始体质差异极大的实际情况出发,只强调统一性,不注意差异性,采用行政编班这样一种模式去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显然是不够科学的。

反映在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其差异就更大了,有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在中学读书时,由于学校体育设施差,没有摸过标枪,也没有打过篮球、排球、足球:相反,来自城市的部分学生曾到过体育学校训练并代表过中学参加体育比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差异太大,安排在一个班里上体育课,就容易造成教材难度小时,好生吃不饱。教难度大时,学生会吃不了的现象。如果根据他们的差异以及运动爱好来授课.就会不同程度地克服这种现象。

2.1.3统一考试中的不合理性

反映在基础好的学生优越,就是不上体育课也会顺利通过;而基础差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难以及格。所以,进校前不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提出要求,进校后又不管差异多大,一律要求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考核标准,否则就算不及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按他们的意愿和水平组织教学,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2.1.4开设选修课教学和增强学生体质互为作用

采用选修课教学,也许有人认为这种教学形式会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看法。因为两者既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从技术教学与增强学生体质两者关系来说,掌握一定的技术,要以身体素质为基础,身体素质水平越高,掌握体育技术就越快越好。反过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需要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作为手段,运用正确的、符合标准的动作技术来锻炼身体,就会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另外,合理地掌握技术过程,是通过学生反复练习来完成的,不仅能促进技术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有指导,有要求地发展学生身体过程,也有利于巩固提高动作的技能和要求。其实,很多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时,很注意技术教材和身体素质教材的比例关系。约为5:3(见表3)。这种比例还是比较恰当的。因此,我们只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选修课不但不会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反而有促进作用。

2,2实行选修体育课教学的具体做法

2.2.1编班

新生入学进行体质检测后,填报自己选修项目(必要时通过技术选拔)。然后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以院系为单位(只要授课时间相同也可跨系),分出提高班和基础班。提高班除了对某一运动技术有一定基础外,而且只有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350分以上的部分学生方可参加提高班。提高班确定后。再编基础班。为了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也应分类编班,如:选项技术好。但身体素质差,《达标>成绩不到350分为一类;又如:选项技术差,但身体素质好,《达标》350分以上者为一类;再如,身体、选项技术均差的列为一类。

2.2.2选修课中技术与身体素质教材的安排

除了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相互比例(一般为5:3)之外.还要给任课教师一定的灵活度。如提高班就应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而基础班则应多选些最常用最实用的技术教材进行教学。

2.2.3根据教师的运动专业特长安排教学

2.2.4授课年限与时间

原则为1年,1年后可以适当调整,根据学生的意愿可以按原班继续授课.也可以重新再选其他运动爱好项目。每周授课时间按照各系规定体育课的时间进行。

2.2.5考试方法

过去高校体育教学考试,以考技术、测达标为主,这实质是一种考“结果”的办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研究证明,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考试方法。是考“结果”与考“过程”相结合的整体考试法,实行选修教学的考试是根据学生的初始成绩、体育态度、成绩提高情况、参加课外活动次数等来综合评定成绩。

2.3采用选修体育教学可以获得的显著效果

2.3.1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由于所学的运动项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爱好以及将来的需要来选择的,而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高低是与学习动机有着密切联系,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起的,所以选修课相对其他体育课来说,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3.2容易使学生掌握1项运动特长并长期受益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必然会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完整、系统的专项学习,不仅能提高专项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专项运动技术,通过课外活动的比赛形式,逐渐形成一种锻炼身体的习惯。毕业后在工作单位仍是体育骨干,终身长期进行锻炼,对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都有好处。

2.3.3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结论与建议

第5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宁波地区6所高校(3所公办、3所民办)2400名在校大二学生进行体质与健康抽样监测。通过对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方面的检测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除身体形态和速度灵巧素质无显著差异外,在呼吸机能、有氧耐力指标及柔韧素质指标上,宁波普通高校的学生都要好于民办高校学生。

关键词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随民办高校在浙江沿海城市的快速崛起,宁波民办高校规模及办学质量都有了很大发展,而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体质的不重视,师资力量配比等原因,使学生体质始终与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制约了民办高校培养一流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宁波地区6所高校(3所普通高校、3所民办高校)2400名在校的大二学生体质的抽样监测,分析学生体质差异现状的原因,提出解决宁波民办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可行性办法。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宁波6所高校(3民办、3公立)各随机抽查400(男200、女200)名在校大二学生。

(二)分析指标

测试指标:身体形态(身高、体重),生理机能(肺活量、台阶实验),身体素质(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男),仰卧起坐(女))。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读发表在中国电子期刊网和中国硕士学位论文集以及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关于大学生体质的相关文章,为搞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抽样调查法:宁波6所高校(3民办、3公立)各随机抽查400(男200、女2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试。

(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7.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对6所高校主管体育的领导进行访谈。

二、结果与分析

(一)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差异的现状

2011年宁波市6所高校(3所普通高校和3所民办高校)的2400名学生,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进行抽测(见表1、表2、表3、表4、表5),从抽测结果发现,身体形态方面,宁波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身高、体重指标无差异,但民办高校大学生中的肥胖学生多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生理机能方面,呼吸机能和有氧耐力指标,宁波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要高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在速度灵巧素质上,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在柔韧素质上,宁波普通高校要好于民办高校。

(1)身体形态方面

(2)生理机能方面:

(二)体质差异的原因分析

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志力

在宁波民办高校中,部分学生缺乏在高校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他们的体育行为极少数为主动参与,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体育学分,顺利毕业。在意志力方面,民办高校学生远远不及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耐力项目测试上,无论在测试的态度还是重视程度上,普通高校学生要明显高于民办高校学生。

2.体育校园文化的差异

在公办的宁波高校往往走进校园你能感受到体育文化的底蕴。足球场排队等候,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基本没有多余的空场地。反观宁波民办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一流,人寥寥无几,场地空荡荡一片。

3.体育教师的主观性差异

同样身为高校教师,存在企事业编制待遇的巨大差距,加上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缺少必要监督和学习培训,课堂教学放养式,偶尔的一次正规的上课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或学校评估检查。

4.学校重视程度差异

在宁波民办高校中,学校往往重视学生的就业、安全。师资配备存在很大差距,同样上俱乐部课,民办高校可能高出普通高校一倍甚至还要多的学生,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没有教学质量的保障怎么可能会出好的“产品”。

三、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学生锻炼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充分利用晨跑、校园特色项目(如健身跑、太极拳)推进阳光体育活动,从提高学生体质入手,分阶段地针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技巧等方面加强练习。

(二)推进宁波民办高校体育校园文化的建设。定期的举行校园体育文化节;开展校园篮球、足球、排球联赛;以赛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丰富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三)加快推进教师企事业编制改革。随着民办高校在浙江沿海地区的快速成长,浙江已逐步开始落实民办教师企业转事业编制,增强民办体育教师的主观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监管,定期抽查。有关部门加强对宁波民办高校学生体质的监管,包括民办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定期到学校抽查,如发现不合国家规定应给予严厉处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

[2] 陈智勇.体育与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栩林.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131-132.

第6篇

【关键词】太极瑜伽 女大学生 情绪调节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11184S);闽江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MJUC201308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3-01

瑜伽是一种高度注重使心灵与身体和谐统一的运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群众中瑜伽健身活动的普及,许多高校相继在学生中开展了瑜伽练习的研究。本文以福建闽江学院部分女生为对象,开展太极瑜伽辅以情绪调节的教学实践研究,目的是在女大学生中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瑜伽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锻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闽江学院2014,2015级报名参加瑜伽选项课练习的女生,共120人。

1.2 研究方法

参加太极瑜伽学习的学生必须坚持每周3次的瑜伽练习(1次90分钟的课堂学习,2次课外瑜伽锻炼);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并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情绪方面的调节干预。本研究共持续1年时间。

2.结果与分析

2.1 太极瑜伽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影响

在实施太极瑜伽教学前,对120名女生的肺活量、心率等身体机能指标与及50m跑、800m 跑等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测试。经过一年的太极瑜伽教学训练,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测试。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太极瑜伽教学实践,学生们的身体机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均有很大的改善。同练习前相比,各项指标在统计学上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①太极瑜伽练习特别讲究呼吸方法以及呼吸与动作的和谐配合,练习太极瑜伽可以极好的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②太极瑜伽练习非常注重呼吸与运动的配合,运动与静止的控制,太极瑜伽的各种姿势如:拉、伸、挤、拧等等,对练习者身体的每块肌肉都有一定程度的锻炼。③学生喜爱这项运动。太极瑜伽是一项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对女生的形体与良好气质的养成很有帮助,且强度可高可低,非常适合女生练习,学生学习十分认真。

2.2 太极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1年的太极瑜伽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明显的改善。太极瑜伽的最大价值在于心法,要求“心静”、讲究“意念”,这是太极瑜伽和其他瑜伽的最大区别。太极瑜伽练习时,特别强调身体动作姿势和呼吸间的相互配合,练习者在身体在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边运动,边冥想。冥想的目的在于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详,能帮助释放内心的负担与杂念。练习太极瑜伽还会刺激、活化、改善练习者的内脏器官及大脑的功能,练习时会无比的安定、放松。我们的研究表明,参加太极瑜伽练习的女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精神压力在练习时会不知不觉的得到缓解,身体和心灵也会随着练习的深入渐渐进入空灵,练习者潜意识中的焦虑、紧张、愤怒、抑郁等心理情绪会得到充分的放松。

3.结论与建议

3.1 太极瑜伽练习强调心灵与身体的合谐,练习动作难度易于控制,它能对练习者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能促进新陈代谢,是一种温和的有氧全身运动。我们的研究表明,它特别适合女大学生进行练习。女大学生通过练习太极瑜伽,身体的自尊水平和心境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3.2 在学生中开展太极瑜伽教学活动,关键是掌握练习的强度,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现今高校许多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进行太极瑜伽教学时,运动量一定要控制好,难度不能太大。另外,太极瑜伽练习的情景音乐的选取与练习的气氛掌控也非常关键,要让学生享受到练习太极瑜伽的乐趣。

3.3 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瑜伽课程,但因缺乏像样的师资,就谈不上瑜伽课程的发展规划与目标了。瑜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高校管理层可以聘请一些有名的专业瑜珈培训教师来学校授课,或者选派本校教师到这些培训机构进修,参加专业的培训。除此之外,教师在瑜伽教学方案的准备上,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建立不同的瑜伽练习方案,多创建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适合于各种学生群体的瑜伽习练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玲,王麟. 高校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105-107

[2]高程丽. 对我国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万方数据, 2010

[3]江荣,王红. 情绪调节对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身体自尊与心境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135-137.

第7篇

关键词:体质;体能;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07

1 前言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体质概念的分析,探讨了学校体育教育中增强学生体质的步骤。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有关体质概念和学校体育教育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为本文积累并提供资料来源和论据。

2.2 逻辑推理法

在对所得文献,有关论文的参考后,综合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完成论文。

3 结果与分析

《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2006年10月4日公布,近20年来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三;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的高中毕业生有63.7%。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体质概念的分析

“体质”这一抽象名词 ,大家都非常熟悉。 “所谓体质,则是指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因此,有的人先天体质好,有的人先天体质不好。对于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由于受到后天环境、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对这些方面进行科学的教育增强人的体质,即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合理的饮食再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生活观念等后天人为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体质向好的方面发展,能够使先天体质不好的人变得很好,先天体质好的人变得更好。科学的运动锻炼,提高学生内在的身体机能水平,外在身体素质;合理的饮食,培养学生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最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也能有效制止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

科学的运动锻炼是增强学生的体质的重要途径。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体体质是变化的。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在学生体质增强过程中,人的体质有哪些变化因素(仅供参考):以百米短跑为例,百米短跑是以在最短时间内跑完全程为目的。决定短跑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这四个阶段要缩短每个阶段的时间,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能力,如爆发力、协调力、耐力等各方面身体素质,这些是缩短时间的重要内在因素。所以人体质变化的第一个因素是身体素质,然而身体素质需要一定的体能,体能的提高需要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转化到较高机能水平,达到提高体能的目的。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人的精神状态是痛苦的,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所以单列出来作为体质变化的第二个因素,以此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消除学生对运动锻炼的厌倦情绪,提倡体能的科学训练。在百米短跑的过程中,起跑爆发力强弱、肢体配合协调不协调、耐力的持久等变化因素,都需要人用自己的意识调控自己的身体,达到教练要求的技术标准。比如,在起跑后加速跑这一阶段,要求运动员“前倾角适宜,蹬摆迅速有力,渐增步幅,渐抬重心,(两脚印)渐成直线。”需要用自己的意识调控自己的身体。之所以能做到,就是人能够用自己的意识做这样的动作调整。之所以做不出动作,也是人调控身体的能力不足。所以,人体质变化的第三个因素是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综合起来人在运动过程中人的体质变化有三个变化因素,体能,身体素质,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之所以以百米短跑为例,因为百米短跑能集中反映人体体质变化的三个因素。其实,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整体。比如,跳初级健美操,动作协调能力很重要,即身体素质很重要。这时侯体能、自我调控能力的彰显不明显,于是不需要进行训练提高。等到跳高级健美操的时候,比如控腿需要提高体能,腾空动作需要提高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体能、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就会凸显出来。而且人的体质是表现人体各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要想增强体质,必须打破这种“相对稳定”。通过提高体质的变化因素,从而达到更高水平的“相对稳定”,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当然,这是个大学问,需要科学研究和理论探讨。

3.2 W生体质增强的步骤

通过身体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其次,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第一,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进行体育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身体锻炼认识水平。第二,学生具备一定身体素质后,通过学习运动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

3.2.1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锻炼身体的习惯

人,呱呱落于世。那时候,对孩子最重要的是身体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有营养的奶水,充足的睡眠,舒适的家庭环境。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从家庭走进学校,变成学生,开始学校生活,需要学习知识。不仅学习认字、识数,到某一年龄段,还学习健康知识、体育知识及进行体育活动(游戏)。通过学习健康体育知识,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而了解人自身身体需要:饿了需要饮食,而且要有营养;困了需要睡眠,而且要时间足够;白天需要身体运动等各个方面。从而进行完整的身体教育。身体教育,是随着人自身在不断成长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社会而建立的教育措施。面对食物大丰盛时代,饮食的合理不合理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所以需要从小教授学生饮食知识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念。饮食知识,需要与学生自己生活所在地的主要农作物及主食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识别自己所吃食物的营养成份,再加上营养知识,转化为认识,使学生对食物有选择性,针对性,这样能够与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达到学习饮食知识的目的,同时,提倡健康饮食观念,如,“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吃饭八分饱”等,以儿歌或其他形式以记忆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并作一定的科学说明。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使学生从思想认识上消除吃饭不能偏食,不能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就不吃什么,使学生关心自己的胃,善待自己的胃,进而保护自己的胃,为今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饮食观念培养生活饮食习惯,加上营养知识,使人们面对不同环境,都有能力对食物做出选择,提高社会生活适应性。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饮食知识的学习和饮食观念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的一个方面,还有站姿,坐姿,睡眠姿势等方面知识也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应该以先入为主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有多么重要,以室外亲身体验,室内传授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来教授。当然这些知识本应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但是现代社会家庭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所以这些知识没有普及以前有必要通过学校这种途径传授,使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观念。还有针对学生视力普遍下降这一现象,学校有必要针对影响学生视力下降的因素,在校传授相关知识及眼保健操,从小培养学生如何使用眼睛和保护眼睛,避免下一代重蹈上一代的覆辙,因为人一旦形成习惯,就算这些行为对身体不好也很难改。所以,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应该从小培养教育,通过观念的树立,知识的引导,最终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2.2 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3.2.2.1 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水平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常常萦绕在我们耳旁。知道运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上体育课应该传授学生身体运动及它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这些知识,通过教材的形式,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比如干家务是运动,走路爬楼梯是运动,跑跳投等也是运动,尤其学校日常锻炼内容要传授运动锻炼合理性的知识及它的积极意义,使得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常识,而体育室外课,更是运动,是教师通过一种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体育运动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

教授任何一门课,都有一个起点,体育课的起点就是从身体运动开始,从走、跑、跳、投等简单运动开始,应该从运动形式入手。“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人的身体运动也不例外,也必取一定的身体运动形式。而人能够运动必具备一定的身体能力,身体能力强,运动能力也强。身体能力弱,运动能力也弱。身体能力的强弱是通过外在的走、跑、跳、投等简单身体运动提高的,身体能力提高了,再进行复杂的运动锻炼。通过走、跑、跳、投等简单身体运犹岣呱硖迥芰Γ具备了一定的身体能力后,再学习复杂高难度的运动技术。所以决定外在的身体运动强弱的内在因素是身体能力的强弱,即身体素质的强弱。通过一定的外在身体运动,增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强弱通过外在的身体运动来显现。由此可知,运动体质变化的内在决定因素是身体素质和体能,所以运动体质教育的第一阶段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身体素质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

那么人的身体素质由那些因素决定呢?这些因素必须反映人身体素质强弱的最基本方面,并且能够量化(目的是为了个体化,能够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有三方面(仅供参考):身体力量、柔韧性、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身体力量:“是人体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柔韧性:“人体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的伸长活动能力和弹性的总称。”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就是用人的意识控制身体姿势,调节身体运动节奏的能力。比如,燕式平衡、倒立、跑步时有意识的调整呼吸节奏和运动步伐等动作。这些例子的共同点是在做这些动作的过程中人的意识是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有能力去调控身体。通过间接提高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提高人处在运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和判断力,因为身体素质的展现,必须有人的意识调控,在这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所以把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列出来作为身体素质的一个因素,认为应该从小培养。不过身体素质强弱的先决条件是体能的强弱,因为要提高身体素质必须先打破原先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的状态,才能使之发生向较高机能水平的转化,所以,体能训练是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身体机能会出现不适应,要想从低机能水平向高机能水平转化,必须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实践课,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在运动中学习体育知识,在运动中理解深化知识,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经过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和健康水平,从而为今后提高锻炼身体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不失其根本,才能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3.2.2.2 良好运动技术是科学锻炼身体的必备条件

一直以来,存在着“是‘以增强体质为主’,还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二者必居其一,无法回避,也无法调和”这样的看法。其实这两方面应该结合起来:以增强体质为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辅。通过学习运动技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因为运动技术的展现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身体素质和自我调控身体的能力强弱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运动技术来体现。所以,良好运动技术是科学锻炼身体的必备条件。

随着人类对自身身体潜力的不懈追求,追求的过程必须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来展现,以比赛竞技为手段,达到“更快、更强 、更高”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竞技运动这种形式来挖掘人类的潜力展现人类对自己身体的调控能力,是正当的,也是合理的。当然也应该是人性化的。但是竞技运动毕竟是少数人的活动,而且从人的生长历程来看竞技运动是人生当中一个运动阶段而已,最终还要回归大众活动,回归到社会生活当中,这时他们运动锻炼的目的也应该和大众一样是增强运动体质,增进健康。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体质概念的分析,在运动过程中,人的体质变化有三个因素:体能、身体素质、自我调控能力。以此来探讨学校体育中体质教育步骤。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锻炼身体习惯。其次,学生通过学习身体素质理论课结合科学的运动实践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再次,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通过学习运动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这样学生在校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理论水平,等走到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

[2] 刘建国.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 矛盾论.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4.4.

第8篇

论文摘要: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