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生儿怎么护理

新生儿怎么护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26 15:53: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生儿怎么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生儿怎么护理

第1篇

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新生儿一旦出现大便稀水样,次数频繁时,

家长往往不知所措,忙于喂水煮奶。

但是,给孩子喂多了怕加重拉稀,

喂少了又怕宝宝饿坏了。究竟怎么办才好呢?

Cindy的宝宝还在医院婴儿室的时候,刚吃几次奶水就拉稀了,甚至还伴有发烧。之后,在与感冒的医务人员接触中又出现了拉稀的现象,大便次数增加。Anna的宝宝出生后头几天很健康,但出院后因为母乳不够添了一些牛奶,小婴儿就受不了,大便次数增加而且水分多有臭味,这些现象都让两位新妈妈感到焦虑。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肠道的免疫能力就更低,当肠道感染时,没有能力去减弱和中和细菌的毒力。另外,胎儿在子宫内无细菌的温室环境中生长,生后立即在众多的细菌、病毒污染环境中生长,抵抗力太弱,消化功能和各系统功能的调节机能也比较差,因此,新生儿易患消化功能紊乱,同时也易患感染性腹泻。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

新生儿腹泻常见原因有四种:喂养不当、婴儿对牛奶过敏、婴儿的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具体表现就是婴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多于平时,大便性状多为水样便,带脓血,在显微镜下还能够看到大便里含有脂肪球,等等。

喂养不当。常见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奶过稠、量过大、奶变质、糖太多均可引起腹泻。

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吃奶后会出现荨麻疹、口腔粘膜水肿、水泻等症状。

肠道内感染。是许多病原菌引起的,比如细菌、病毒及真菌。胎儿分娩时通过母亲的阴道,细菌可以通过阴道进入胎儿口内引起感染。污染的奶水、以及喂奶的瓶子等都可能传播病菌。家中卫生条件很好,但是母亲及护理小孩的阿姨不注意清洁卫生成了带菌者。其表现为大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以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为主,严重的会伴有脱水和酸中毒的情况。

肠道外感染。是指新生儿原本是患有其他感染,同时表现出胃肠道症状。有些新生儿患了重病,例如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病毒都可以通过血流到达肠道,甚至感冒也能把病毒带进肠道内引起腹泻。因为很多时候,对新生儿来讲,病菌毒素对肠道分泌、吸收功能的影响之大,引起腹泻之重,会掩盖其原发病造成误诊,所以,家长要学会观察新生儿大便并初步判断病因。大便呈臭鸡蛋味时常是蛋白质消化不良所致;奶中糖加多了会产生糖类在肠道发酵过度,以致大便多泡沫,有酸臭味;脂肪消化不良时大便呈灰白色,多泡沫;肚子受,肠蠕动快,大便发绿;而大便呈蛋花汤样,多水分,含粘液、脓血则多为感染所致。

新生儿腹泻治疗方法

对于婴幼儿来讲,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腹泻治疗不一样。新生儿刚开始便稀时不能吃过多的奶水,如果母奶不足可添加稀释牛奶 (1份水+奶 ),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增加奶量过快。减轻胃肠负担,适当口服一些淡盐水,维生素C、胃酶合剂和表飞鸣,帮助恢复消化机能。不同类型的腹泻使用维生素不同,如可以用一些黄连素,痢特灵,多粘菌素等,如果是病毒引起的腹泻,家长可不必给小儿服用消炎药。如果经过一般治疗以后大便不见好转,水泻达10余次以上时应抱小儿去医院诊治。在病因判断上,新生儿腹泻的治疗首先要排除牛奶过敏的因素,一般至腹泻停止后再吃牛奶又出现腹泻就可以确诊。此时需要更换牛奶,选择专为过敏的婴儿提供的配方奶就可防止腹泻的再度发生。

如果新生儿的大便次数多,黄色,有蛋花汤样,常伴有血丝和粘液。虽然孩子没有吃很多奶,但是有腥臭味,排便时哭闹,烦躁不安,这类的腹泻,大多数是一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腹泻,需要加用消炎药例如黄连素12毫克每日三次及用消化药和口服补液盐充水分。服用4-5天基本就可以痊愈。

还有些腹泻会引起生命危险,需要及时治疗。通常见到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性腹泻。大多数都是由于污染食物引起的。早产儿、体重低的新生儿更多见,还可能在病房、新生室流行。新生儿患了这种病以后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死亡率高,家长发现有这种病时要注意降低传染性,尽快地隔离,一般接触3-4天后就发病,发高烧,大便呈黑绿色,粘稠,也有白色便、胶冻样便、稀水样便伴有明显腥臭味,家长发现有多样化大便时,就要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黄疸,腹胀。病初或轻型病人可以服用庆大霉素每次1万单位,每日三次连服5-6天,但是如果有腹胀、黄疸加重,就可能存在败血症,此外,如果新生儿有尖叫、抽搐、脑膜炎的症状时,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抢救。

新生儿腹泻预防

预防新生儿腹泻,爸爸妈妈对婴儿的护理很重要。护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时补充液体。轻度脱水无呕吐的婴儿可以口服补液,重症或呕吐剧烈的婴儿须静脉补充液体。

饮食护理。对于腹泻婴儿,首先要禁食,尤其是在腹泻急性发作期间,一定要注意给婴儿暂行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轻型腹泻只需减少奶量,呕吐和腹泻严重的婴儿要暂时禁奶。禁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8-12小时,然后开始喂奶。最好能喂母奶,如果没有母奶可从稀牛奶开始喂,逐渐增加浓度和奶量。有的婴儿因为乳糖酶缺乏对乳类食品会不接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停止喂糖及乳类,改用豆制代乳品等,以后再逐渐回复到乳类喂养。

第2篇

关键词:产后;母婴分离;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措施越来越不容忽视。尤其对于孕产妇的治疗方面,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而对于产后母婴来说,母婴同室是具有很多优点的。比如母婴共室可以促进对新生儿的哺乳[1]。由于可以增强对母亲的熟悉,使得新生儿更易接受母乳喂养,从而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很多的医院都有明确的规定,新生儿应与母亲共处一室。但是如果新生儿有一些临床上的疾病需要转科室进行治疗,或者是新生儿由于早产等因素导致身体虚弱需要特殊护理的,会采取母婴分离的措施。医务人员需要对母亲进行护理措施,以免其由于心理压力或者其他原因影响母乳,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母婴分离产妇护理措施的一些相关信息。

1护理措施的阐述

1.1基本护理措施 指的是护理人员要注意产妇的个人卫生情况。医务人员应当建议进行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需要常小幅度的活动活动,有利于切口的恢复。产妇自身也应当加强注意,个人卫生情况不光包括身体的洁净还要包括环境的整洁。产妇要按时清洗[2]。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产妇按时更换床单,保证床铺的清洁和舒适。只有保证自身的清洁,和环境的整洁,才能够保证产妇的饮食休息的质量,有利于产妇心情的愉悦。

1.2部位护理措施 尽量采取母乳喂养。护理人员需要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方法,也就是说在挤奶的同时要尽量注意的保护。如果有硬块,可以热敷[3]。因为热敷护理可以有利于帮助减小中的硬块。护理人员对于乳腺轻微增生或者轻微胀痛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按摩。护理人员要按时测量产妇的体温,以检测情况的正常。

1.3饮食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饮食进行调配,既保证营养的充足,又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在乳母阶段,其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量要比普通人多得多,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就需要蛋白质的提供。所以必须要保证营养充分,食物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也不要忽视维生素的补充,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有利于产妇排便。

1.4睡眠护理措施 在此期间,乳母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在产后,大多数的母亲的身体都较虚弱,需要保证睡眠来维持体力。而良好的休息状态有利于产妇的身体状况。护理人员可以督促或者建议产妇按时进行休息,或者按照产妇一般的生物钟给产妇制定相应的休息方案,保证产妇一天的睡眠时间。在睡眠之前可以泡脚或者喝杯热牛奶,也有利于保证睡眠的质量。

2护理措施的影响

母乳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体,有助于孩子免疫力的增强[4]。而新生儿需要转科进行治疗,所以母亲不得不与婴儿分离。这会导致产妇本身的心理压力就较大,但是产妇的心情对母乳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母亲的心态,只有保证产妇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够有质量较好的母乳。而且护理措施中的饮食和睡眠护理能够保证产妇有正当的睡眠和饮食,使得产妇的饮食生活比较的规律,也有利于产乳。对部位的护理对产妇的产生很好的影响。正确的挤奶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的疾病[5]。这些护理措施都对产妇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产妇的心情良好,从而提高母乳的质量,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不要忽视心理防护措施 心理防护尤为重要[6]。因为产妇此时心理较脆弱,尤其是和婴儿分离的这段时间,乳母可能会自身产生消极抑郁的情绪,往往非常担心新生儿的身体健康。轻者可能会影响乳母的休息时间,抑郁情绪较严重的患者会产生拒绝治疗的态度。但是如果拒绝护理治疗,将对乳母的身体恢复没有利处。所以心里防护措施极为重要。

采取心里安稳疗法的时候,医务人员可以用亲切的口吻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护士应当表示理解母亲的处境和心理,并且给其一些必要的建议。也可以单独为情绪不佳的产妇开设一个病房,时时关注其身心恢复的状态。

3.2尽量运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 因为是护理措施,所以尽量要使用任人性化的护理工具和护理方法。比如可以安排护士定期的检查产妇的饮食或者监督产妇的休息,在监督过程中不要太过强硬,交流的语气应温和一些,使得产妇更易接受建议,只有这样,产妇才会愿意接受护理治疗。

3.3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医院护理工作对于措施的实施都较完善和成熟,但是对于产妇的健康知识教育却易被忽视,很多医务人员大都告诉产妇"怎么做",却没有告诉产妇"为什么"。以至于很多心情不佳的产妇不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方案,导致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这里建议医院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简单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告诉产妇进行相应护理措施的原因,并且耐心的将具体的护理措施交给孕产妇。比如给新生儿洗澡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多抚摸新生儿的原因以及当新生儿生病的时候会有什么一般的临床表现。只有产妇懂得了这些必要的医学健康知识,孕产妇才能主动的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且在出院后也能够自行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翠琴,樊雅静,胡三莲,等.促泌乳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31).

[2]曹燕霞,高文,郑莹,等.高危孕产妇母婴分离的心理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03).

[3]魏惠荣.产前哺乳训练及产后喂养指导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9(21).

[4]曹燕霞,高文,郑莹,等.母婴分离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7(02).

第3篇

哭闹是新生儿期一种本能的反应,哭声洪亮有力,多数为生理现象;哭声微弱像猫声或不哭不闹反而为异常现象。

1 新生儿哭闹的常见原因

(1)新生儿饥饿:饥饿是新生儿哭闹最常见的原因。哭闹伴随觅食吮吸动作,一般喂食即可停止哭闹。孩子越小,哭闹的原因越有可能是因为饥饿。不过新生儿出生后的头一两天是例外,因为那时候有些新生儿确实是吃得少。如果你是母乳喂养,当你分泌少量初乳,并且在分娩后第三天左右注意到自己“下奶”,可能会有更强的意识。

新生儿的胃很小,吃不了太多。如果新生儿哭闹,你就试试给他喂奶,因为他很可能是饿了。他也许不会马上停下来不哭,但只要他想吃,就让他一直吃,等他吃饱了,就不会再闹了。如果新生儿吃饱了还是哭,那有可能是因为他还有别的要求。

(2)新生儿需要换衣服或换尿布:如果新生儿的衣服太紧或尿布脏了,他们一般都会非常敏感地闹起来。有的新生儿如果需要换尿布,他会马上让你知道,特别是当他的皮肤已经受刺激时。但也有新生儿尿布脏了好像也不在乎,还觉得挺暖和、挺舒服的。不管你的新生儿属于那一种类型,尿布脏不脏很容易检查出来,你也可以趁机发现尿布包得是否太紧或者是不是新生儿的衣服让他感觉不舒服了。

(3)新生儿感到太热或太冷:有些新生儿换完尿布或者洗完澡后,不习惯皮肤光光的感觉,而愿意被暖暖和和地包起来。如果你的新生儿也是如此,你很快就能掌握该怎么给他快速换好尿布,好让他安静下来了。不过,也要注意别给他穿多了,以免新生儿过热。原则上,新生儿需要比你多穿一件。新生儿睡觉时也是这样,如果太热,就给他少盖点,如果太冷,就给他多盖点。新生儿的手脚通常都会稍微凉一些,所以要知道新生儿是冷是热,你应该摸他的肚子。新生儿的房间温度最好保持在18℃。

(4)新生儿想要你抱:有些新生儿就是想让大人多抱抱。大一点儿的孩子可能只要看到你在房间或听到你的声音就觉得很安心,但新生儿一般都得抱着才满足。如果新生儿已经吃饱了,也换了尿布了,那他哭可能只是想让你抱抱他。你也许担心总是抱新生儿,会把他惯坏,但在最初几个月里,这是不可能的。不同的新生儿对抱的需求也不一样。有的新生儿可能总是需要你的关注,有的新生儿却能很长时间自己安静地待着。如果你的新生儿想让你抱,那就抱抱他吧。把他放在前置式婴儿背包里,你就能腾出手干其他事情了。

(5)新生儿想睡觉:你可能会觉得小婴儿应该想睡就能睡,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然而,如果你的新生儿受到的刺激过多(比如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他可能反而会因为刺激过度而难以平静。刚出生的新生儿不能一下子接受太多刺激,比如光线、声音、被人抱来抱去等。很多父母都发现,家里来人后,新生儿哭闹的时间就比平常多。如果你发现新生儿哭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那可能就是他通过哭来表达“我受够了!”如果你能把他带到安静的地方,慢慢减少对他的刺激,他可能会先哭一会儿,但最终会睡着的。

(6)肠痉挛:如果新生儿的哭闹是一种规律性的哭闹,并且表现为:每天在某一固定的时间连续哭闹不停,多在晚上;哭闹时,绷紧双腿,似乎有腹疼,有时像是要吃奶。但喂奶又无法使其安静下来。这种苦恼方式,可能是因为肠蠕动快,或肠道有气体引起,具体原因尚不清楚,称之为“肠痉挛”。有肠痉挛的新生儿通常生长良好,3个月以后哭闹九减少了。

(7)母亲的食物:有时母亲吃了某些食物后,新生儿就会烦躁,这是因为食物中的某些物质排入乳汁。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上述现象,需要母亲多加注意。

(8)新生儿哭闹的其他原因:新生儿可能会因为一些很细小的东西而不舒服,比如一根头发缠在他的脚趾上了,或者衣服上的标签扎他了等等。

2 新生儿哭闹的护理

第4篇

受民间所谓“羊年不宜生孩子”说法的影响,今年的猴爸猴妈特别多。为了让新手爸妈们更好地胜任自己为人父母的角色,解决他们在初做父母时所遇到的种种困惑,我们特选此文,就年轻父母最关心的话题和养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些问题做以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这个让你辛苦了10个月的小东西的呱呱坠地,你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重新体会一下那已久违的无负一身轻的美妙滋味。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妈妈行列,正式成为妈妈中的一员。

看着身边这个娇嫩无比的小精灵,相信你此时正满心喜悦。先别高兴的太早,因为你马上就会发现,当妈妈不光意味着幸福,更多的其实是责任。

好了,趁孩子正睡着,我们来打量一下我们的小天使:

天哪,他(她)怎么会是这样?孩子脸上怎么有一些小白点,还有红斑?快看看身上,身上不光有红斑,屁股上还有青灰色的斑块,这是什么?

别怕,小白点是由不成熟的皮脂腺堵塞造成的,它们也许还会增加。不过不用担心,几周之内它们就会自动消失,千万不要自行去刮去挤,否则引发感染会很麻烦的。 新生儿脸上及躯干部皮肤有散在的鲜红色红斑,压之褪色,斑与斑之间则是正常皮肤,这叫 “新生儿红斑”。因为新生儿皮肤表面的角化层发育不够完善,出生后一旦受外界空气、光、温度等因素的刺激,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红斑,这是正常的皮肤反应。一般红斑在出生24小时后就可出现,2~3天后自行消退,7~10天完全痊愈,不需要任何治疗。

屁股上的青块是色素斑,俗称“胎记”。它是由皮肤深层大量色素细胞积聚而成。胎记多位于骶尾部,呈不规则形的浅青色,压之不褪色,边缘清晰。一般在学龄期前会自行消退,无需处理。

再过一段时间,宝宝的头皮上也许会出现很厚的灰黄色油腻状痂皮及鳞屑,以头顶及前额发际处为多,眉间或耳后也有,这是“新生儿脂溢性皮炎”。新生儿脂溢性皮炎多在出生后十几天出现,痂皮及鳞屑是由上皮细胞及油腻逐渐堆积而成,用清水很难洗掉。爱干净的妈妈们不妨将植物油(比如花生油、菜籽油等)烧开放凉,然后涂抹于有结痂的地方,待结痂变软,用手轻轻除去即可。也有一些妈妈为孩子做皮肤清洁时,选用品质很好的洗浴用品清洗,效果也很不错,你不妨试试。需要注意的是为宝宝清洁头部时,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要特别注意保护宝宝未闭合的囟门。

当你发现宝宝对你的种种关心、呵护无动于衷,只管呼呼大睡时,你是否感到恐惧?是否会不时产生叫医生和护士的冲动?

不用担心。宝宝出生后会先清醒一会儿,然后就是长时间的沉睡,这对新生宝宝而言是极为正常的模式。离开妈妈温暖舒适的身体,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为了进一步适应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美美地睡一觉能行吗?宝宝在刚开始的几周里,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是20多个小时。这个小精灵会在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吃奶,得到满足后会继续呼呼大睡。

宝宝白天真正清醒的时间,可能1个小时中只有几分钟。随着宝宝的长大,醒觉的时间会逐渐增长。到一个月大时,他(她)一天中约有2~3小时清醒的时刻,而且绝大部分会集中在某一时段――如傍晚时分。有些宝宝的睡眠时间可以更长,只有当他(她)饿了、尿布湿了或有其它事时才会醒来。所以,趁宝宝睡着,赶快抓紧时间先休息吧。因为再过几天,你就会发现睡觉原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老公,你快看看,这孩子怎么都不呼吸了?!

别紧张!我们成年人每分钟呼吸的平均次数是12~20次,一个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可要快的多,能达到40~50次,而且呼吸不规则,时快时慢,有时甚至会出现10秒种的“呼吸暂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宝宝们的肺容量小,所以呼吸频率快;二是宝宝们的呼吸中枢还不够成熟,所以呼吸节律不整。大约6个月后,宝宝就能建立起成熟的、正常的呼吸模式了。

原来如此,吓死人了!到现在我的心还在怦怦乱跳。

快,宝贝哭了!太好了,终于有用武之地了。快把他(她)抱起来,孩子睡了这么长时间,一定是饿了,快吃。怎么不吃?

由于新生儿不会讲话,啼哭就成为他们表达思想的唯一方式。这就需要妈妈们细心去琢磨宝宝哭的原因了。一般情况下,饥饿是引起孩子啼哭的首要原因。但宝宝不同,原因也可能各不相同:可能是尿布湿了、气味过敏、便秘;也可以是冷了、热了或者只是想让你注意他(她)、抱抱他(她)。除了以上原因外,也许还有一些很特别的原因,需要你仔细观察才会发现,比如也许是新买的奶瓶奶嘴没有开孔;也许是尿片洗完后没搓,不够柔软而戳疼了他(她)等等。当以上检查全部做过一遍后,如果还没有发现什么,建议你再检查一遍。然而,异乎寻常的单声哭叫、尖叫、剧烈哭闹、持续啼哭、哭不出声等情况就应另当别论了。

宝宝吃奶时嘴里有个什么东西硬硬的,咬的你生疼。仔细一看,天哪,他(她)怎么生下来就有牙呢?

极少数婴儿会带着一两颗牙来到世上,一般是下齿多见。由于有牙,喂奶时就会咬疼妈妈。这种过早长出来的牙齿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乳牙,一种是多余的牙。真正的乳牙牙根很深,而多余的牙通常歪歪斜斜,从一长出来就是活动的。

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会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有多大妨碍,无需医治。 有些人误以为“马牙”是病,就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会损伤其口腔粘膜,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口腔炎或骨髓炎,甚至引发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

终于开始吃了!

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有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宝宝每次能吃多少奶?到底吃饱了没有?究竟应该多长时间喂一次?刚出生的宝宝个体差异较大,其吃奶量也各有不同。饭量小的每次二三十毫升,饭量大的八九十毫升,甚至过百毫升的都有。通常,宝宝在每次吃奶的头五分钟就吃了90%的量。如果你发现小家伙的嘴一直不离开你,别着急,宝宝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满足精神需求。

宝宝刚开始吃奶的时间间隔较短,从半小时到三小时都有。母乳喂养者胃排空较快,大约需要2小时;牛奶喂养者胃排空较慢,大约需要3小时。因为新生儿的胃非常小,大约只有成年人的1/50,所以他(她)需要频繁地进食,来保证身体发育的需要。等到了1岁左右,他(她)的胃长到了成年人胃大小的1/3时,就可以养成和成人相似的饮食规律了。

现在都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在初生几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的情况下,不宜固定喂奶时间,而应根据宝宝的实际需要来调整喂奶次数。因为妈妈的乳汁较少时,宝宝吃奶的次数会相应增加,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宝宝吸吮的刺激,有助于妈妈泌乳素的分泌,继而使乳汁分泌量逐渐增加。假如严格规定喂奶的时间,宝宝会因饥饿而哭闹,等到了喂奶时间,宝宝也会因困乏疲劳吃不了多少;而且哭闹会使宝宝胃内进入气体,吃奶后易引起呕吐。

一般说来,足月儿大致隔三四小时会吃一次奶,其间宝宝哭多是因为尿了、拉屎了或有别的什么原因。至于每次喂奶时间,第一天每次每侧喂奶约2分钟左右,第二天约4分钟,第三天约6分钟,以后大约为8至10分钟。喂奶时间不宜过久,宝宝吸奶过久既易因咽入过多空气而导致呕吐,日后又会养成依赖的坏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新手妈妈往往因经验不足而无法判断宝宝哭闹的真正原因,所以只要宝宝哭,就马上喂奶。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喂完宝宝不能就此万事大吉,下来你要将宝宝竖着抱起来,把宝宝的头靠在自己肩上,或将宝宝的头放在自己一侧臂弯里斜抱,用另一只手轻轻地从下而上拍宝宝的背,帮宝宝排出吃奶时吸入的空气,防止溢奶。溢奶是每个宝宝都会有的经历。这是由于新生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其容量较小等生理原因造成的,一般会随月龄的增大而渐渐好转。

咦,这个小家伙怎么还打嗝?

横膈膜是人体内与呼吸密切相关的一块肌肉。如果它发生痉挛,人就会打嗝。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宝宝会频繁打嗝,这有可能是他(她)受到了强烈刺激而引起,也可能是由于喂奶时吸入空气而造成,这些都很正常。等到了三四个月,宝宝的膈膜发育趋于成熟,就可以正常地工作,打嗝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了。宝宝打嗝时,你不妨试试以下办法:1.给他(她)喝点热水;2.在他(她)的脚心上拍拍,设法让他(她)哭出来,相信打嗝很快就会有所缓解。

嘘,关门轻点!

当宝宝正睡得好好的,却因听到较大的关门声、说话声或是被猛然抱起时,而突然四肢抽一下,仿佛受到了很大的惊吓,这叫做惊吓反射(Startle reflex),也叫莫洛反射(Moro reflex)。有的婴儿这种反应轻些,有的则厉害一些。典型的表现就是躯体僵硬,四肢同时伸展,小拳头张开,膝盖拱起来;随后又立即恢复原本蜷缩的姿态。这种反应无碍健康,再大一点这种情况就会消失,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平时尽可能避免强烈的刺激,万一有这种惊吓发生,最好马上抱起宝宝,轻轻拍拍,温柔地对他(她)说话或轻轻哼唱好听的乐曲,这些办法都会使宝宝平静下来。

干嘛小脸挣得红红的?鼻子抽抽的?什么味儿?先打开包裹看看。咦,拉屎了!嘿嘿,难怪使那么大劲!可这屎怎么这么黑呢?

胎儿在母体羊膜囊中有吞咽羊水的动作。消化道内的羊水内容物,如角化上皮细胞、胎毛、胎脂等,和体内的分泌物――胆汁等一起形成了墨绿色的胎粪。胎粪质粘稠、无臭味,一般在出生后1~3天内可排空,个别的可长达1周以上。随着吃奶量的逐渐增加和胎粪的排空,大便的颜色即由墨绿色转为棕色,然后再逐步转变为黄色。一般而言,吃母乳的新生儿正常粪便颜色呈金黄色,质软而均匀,略带酸味,次数较多,一天可有4~6次。吃牛奶或奶粉的新生儿粪便呈淡黄色,质地较干,次数较少,每天1次或隔1~2天1次。在气候和环境温湿度变化较大时,新生儿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可有所增多,其粪质较稀,并带有绿色或未消化的奶块。如果配方中含铁的话,粪便颜色也会呈黑色。不要比较宝宝们的粪便,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宝宝,两天之内排出的粪便也不同。

新生儿的小便中有时会带有橘黄色的粉末状物,吸附在尿布上或遗留在尿道口、包皮上。这种粉末是因尿中含有较多的尿酸盐所致,多出现于出生后的早期,用不着特殊处理,几天后即恢复正常。新生儿的排尿次数较多,每天可达5~10次,甚至更多。其排尿次数与宝宝的食量和饮水量关系密切。

脐部护理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胎儿出生后,脐带在无菌条件下被剪断包扎,24小时后基本干枯,以后逐渐脱落。在存留着的那一部分脐带脱落之前,必须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被结扎的脐带一般在生后3~7天后会自然脱落,脐带脱落后仍有一个创面,极易感染而引发脐炎,所以妈妈们应将宝宝的脐部作为重点护理对象。平时要注意脐部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和衣物,避免污湿。妈妈在垫尿布时需注意,尿布过长时可在腰部反折下来,以免被尿液浸湿污而污染脐部。洗澡时则要避免脏水污染脐部;不要在水中浸泡过久;洗澡后要及时更换衣物。此外,每天可在脐根部涂擦75%的医用酒精,以促进脐带干燥脱落;如果脐部有渗出物,可先用2%的碘酒消毒脐窝,然后再用75%的酒精脱碘,以免刺激宝宝幼嫩的肌肤。 如果发现宝宝肚脐红肿明显,可见脓血或炎性分泌物,则有可能是脐炎,事不宜迟,马上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冶,否则有发生败血症的可能。

大夫,孩子的脸怎么这么黄?

很多宝宝在第二或第三天开始出现黄疸。皮肤发黄是因为新生儿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了大量胆红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无法使间接胆红素变为直接胆红素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素滞留于血液内而发生黄疸。一般说来,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其皮肤黄染程度较轻,多见于颜面及躯干部,在2周内会逐渐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可延长至3~4周才可消退。通常,医生会要求给宝宝多喝些水,以加快胆红素的排泄。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黄疸,其特点是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及时诊治,尽快降低黄疸指数,避免胆红素在脑内的堆积。否则会一旦形成胆红素脑病,将导致永久性脑部受损,从而引起智力障碍甚至死亡。

妈,我怎么觉得孩子越来越轻了?

很正常。宝宝脱离了浸泡在羊水中的湿环境后,在吃奶量较小的前提下,宝宝皮肤上的水分逐渐挥发,加上胎粪、小便的排出,呼吸时的水分损失,使宝宝的体重非但不增加,反会有所减轻。如果有呕吐发生,体重减轻的程度会更为明显。这种生理性体重下降,在生后3~4天最为明显,但其下降幅度通常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以后可逐步恢复至出生的体重并继续增长。低体重的早产儿生理体重下降持续时间较长,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往往需要2~3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在恢复至出生时体重后,宝宝就会一天天的长大,假使再有明显的体重下降,那就要考虑其是不是病理性的了。

孩子得痱子了!

这不是痱子!是湿疹,俗称“奶癣”。这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型皮肤病。与遗传性因素有关。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患过湿疹,他们的宝宝得湿疹的几率也会相当高。

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个月到2岁,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为严重,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还可扩散。皮疹形态有所不同,但不论是哪种皮疹,都伴有奇痒。宝宝往往会倚着妈妈的身体摩擦止痒,直到小水疱被擦破,形成大片潮红湿润的糜烂才肯罢休。这时候渗液很多,有的可湿透衣被,干燥后结成痂皮,也可继发成化脓性感染,或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湿疹经过适当治疗易痊愈,但常常复发,到断奶后大多会自行消失,但也有迟迟不愈的。湿疹发生的规律是有发热时皮疹减轻;出牙时皮疹加剧;冬春季重,夏季较轻。

现在知道了吧,当妈妈可能并不象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养育孩子需要用十分的耐心、百分的爱心。养育的过程是艰辛的,但艰辛之中更多的却是孩子成长时带给我们的喜悦与快乐。

除以上情况外,妈妈还应注意以下貌似异常的正常情况:

新生儿常会有肿胀,这种现象多半出现在出生后4~7天,无论男婴或女婴都可能发生;部分新生女婴可能会在出生后5~7天时,阴道里流出白色粘性分泌物,有时还会出血,将持续1~3天。这两种现象均是由于胎儿时期母体内所分泌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母婴间血液联系被切断,雌激素来源中断,从而引起新生儿和阴道的变化。这两种情况均不需任何处理,日后会逐渐恢复至正常。对于前者,家人千万不可用手去挤压,否则易引起感染。若除出现肿块外,皮肤还有发红,婴儿多哭闹的现象,妈妈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诊治。对于后者,只要保持清洁干净,无需特别处理,但如有出血量过多的现象,则应及时就医。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中心技术力量雄厚。该中心新生儿病区系无菌隔离病区,实行24小时无陪护专人护理。该中心擅长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出血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治愈率高;对早产儿和高危儿实行早期监护,综合治疗成功率高。对高危儿采取神经行为评分,实行早期干预、预防,大大减少了小儿神经、精神、行为疾病后遗症的发生。长期以来,该中心以其精湛的医术与人性化的服务,广受患者家属好评。

该中心常年为患儿家长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及育儿指导。

咨询电话:

(029)85324154(门诊)

(029)85324015(住院部)

(029)85323539(新生儿病区)

新生儿的生理反射及意义

在新生儿期存在许多特殊反射,它们是大脑皮层未发育成熟时的暂时表现,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尽管反射消失的时间有个体差异,但长期缺失、不对称或持续存在都应视为异常。以下是新生儿期的几种生理反射。

(1)吸吮反射:当新生儿口唇触及时,便张口且出现口唇、舌的吸吮动作,这种现象称为吸吮反射。该反射1岁后消失。若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则提示脑内病变;若亢进则为饥饿表现。1岁后仍存在提示大脑皮层功能障碍。

(2)觅食反射:新生儿面颊部触及母亲时,头即转向找;用手指或其它物体触之,亦有类似反应。其意义同吸吮反射。

(3)握持反射:用手指或木棍触新生儿尺侧手掌、足底或指趾引起指趾屈曲活动。手的握持反射4―6月逐渐消失,为随意动作所取代。新生儿期该反射的缺失或两侧不对称均为病态;6个月后仍存在,提示大脑有疾病;足底握持反射6~12月消失,提前消失多为脊髓发育不良。

(4)拥抱反射:新生儿仰卧,操作者一手托其肩,一手将其头抬高15度,然后迅速将手从头下撤出,头即垂落,这时四肢外展伸直,除拇指末节屈曲外,其余各指伸直且呈扇形张开;脊柱与躯干亦伸直,数秒钟后四肢又内收屈曲,犹如拥抱动作。随后新生儿面部紧张,在双臂放松时发出哭声。拥抱反射3~4月消失,出生后暂时消失提示大脑损伤;若一侧缺如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或锁骨、肱骨骨折;若长期存在则为大脑疾患。

(5)踏步反射:检查者两手置于新生儿腋下,托住新生儿使之站立,足底接触床面,胸部前倾,此时新生儿可以做自发的踏步运动。踏步反射3个月消失。生后即无该反射为双侧瘫;持久性不对称为神经损伤;长期存在为大脑疾病。

(6)紧张性颈反射:新生儿仰卧,检查者将其头向一侧旋转,该侧上下肢伸展,对侧上下肢屈曲。该反射3~4个月消失;6个月仍存在,为大脑疾患;一侧缺如或两侧不对称多为神经损伤。

正常新生儿的发育标准

刚刚出生的婴儿外表是:头大、身长、四肢短、反应迟钝、睡眠多、呼吸和心跳快。标志生长发育水平的各种正常值如下:

1、体重 是反映新生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出生时平均体重3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

2、身长 是反映新生儿骨骼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头长占身长的1/4。

3、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体温不稳定。新生儿从母体内到母体外,体温一般要下降2℃左右,12~24小时内逐渐回升,多稳定在36~37℃之间。

4、 呼吸 新生儿的肺活量小、吸入氧气少,远远不能满足其新陈代谢的需要,只能通过加快呼吸次数来弥补。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5~45次,哭闹时可达60次/分。由于呼吸中枢的不健全,刚出生婴儿的呼吸,表现为浅快而不规则,尤其在出生的头两周内,其呼吸频率波动较大。

第5篇

⒈新生儿发烧为何危害更大?

新生儿发烧与大宝宝发烧不同,病因更复杂,病情更严重,所以危害更大。一来新生儿的发烧原因通常不像大宝宝那样单纯,很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二来新生儿的器官远未发育成熟,入侵的细菌容易扩散到血液、脑膜、肺与骨髓等重要组织,导致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等。因此,一旦新生儿的体温升到38℃以上,务必马上就医,及时找到病因并有针对性地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⒉如何知道新生儿发烧了?

新生儿不能用语言表达不适,精神差、活动力减退等发烧信号也不明显,如何知道他发烧了呢?建议父母从以下蛛丝马迹中进行判断:

吃奶时妈妈的有灼热感,或用额角接触宝宝的额头,或用手触摸宝宝的后脖子,感觉热度较平时高。

尿量减少,尿色加深。

脸部潮红,嘴唇干热,伴有哭闹不安。

食欲下降,吃奶量减少。

大量流汗。

脸色苍白。

呼吸过快、过慢或暂停。

流鼻涕,鼻塞,咳嗽,哭声沙哑。

呕吐或拉肚子。

测量体温,肛温超过37.8℃,腋温超过37℃。

⒊新生儿适用哪种测体温法?

常用的测体温法有测口温、腋温、肛温、颈温等几种,除口温外,其余3种都适合新生儿。

测肛温法。优点是准确性高,缺点是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直肠黏膜,伴有腹泻症状时也不宜使用。

操作要点:使用肛表,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以冷水冲净(勿用热水),在末端涂上少许凡士林等剂。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让宝宝侧卧或俯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轻轻插入2~3厘米,持续2~3分钟后取出,用纸巾擦拭干净,读取体温。切记,插入肛表后,父母一定要让宝宝保持固定,以免发生肛表断裂于直肠内等意外事故。

测腋温法。优点是准确性接近于测肛温,缺点是宝宝手臂常自由活动,体温表较难固定。

操作要点:使用口表,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水银端放于宝宝腋窝深处(如果腋下有汗,应先擦干)贴紧皮肤,然后让他保持屈臂过胸的姿势夹紧体温表,持续5~10分钟后取出读数。切记,给宝宝测体温时需要父母在旁扶住手臂,以夹紧体温表。

测颈温法。优点是准确性与测腋温相同,缺点是水银柱上升较慢,测量时间要比测肛温长一些。

操作要点:使用口表,擦干宝宝颈部的汗水,将体温表置于颈部皱褶处,让他的头部稍偏向测体温一侧,以夹紧体温表,持续7分钟即可。切记,测颈温应在宝宝安静时进行,并要随时察看体温表有无移位。

⒋新生儿适合哪些物理降温法?

虽说物理降温法相对安全,但对于新生儿而言仍然需要择优。以枕冰袋为例,因冰袋较硬,且温度过低,新生儿皮肤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引起头部皮肤冻伤或压伤。同时,冰敷只能在局部发挥降温作用,退烧效果有限。酒精擦浴虽然退烧效果确定,但对于新生儿至少有4大弊端:一是酒精发挥作用太快,可能发生反作用,如使宝宝全身颤抖,引起体温再次升高;二是有的宝宝可能对酒精过敏,出现皮疹、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三是宝宝皮肤薄嫩,吸收酒精的能力较强,有引起酒精中毒甚至昏迷的危险;四是酒精能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诱发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

相比而言,以下几种物理降温法值得推荐:

降低室温法。开窗通风,或借助空调、风扇,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1℃~23℃,此法对于低烧尤其是室温过高引起的发烧有效。切记空调、风扇不可直接对着宝宝吹。

解开包被法。将宝宝的包被全部解开,并开窗通风,5分钟左右体温可下降。

喂水法。水是退烧的良药,可每隔2小时左右喂5~10毫升白开水或白糖水,直到宝宝尿量增加、尿色变清、嘴唇变得湿润后再恢复平时的喝水量。足量补水既能促进宝宝排尿、出汗,带走一部分热量,降低体温,又能加速细菌从体内排出,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

温水浴法。在浴盆里放入温水,水温略低于宝宝的体温,即32℃~34℃。将宝宝抱入浴盆浸泡,或边泡边擦浴,手、脚及背部为主要擦浴部位,每处各擦浴3~5分钟,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可稍长些,以助散热。如此持续10~20分钟,水凉要随时加入一些温水。洗浴后及时擦干,并用一条大毛巾将宝宝盖好,让他舒适平卧,避免风吹,再喂些白开水。

温湿敷法。脱掉宝宝衣裤,让他躺在床上,拿一条大毛巾在温水中充分浸湿(水温不超过他当时的体温),再拧成半干半湿状敷在他的身上,等待片刻后再换一块。脖子以下、躯干及手脚等处都可以敷,每次持续半小时,也可等体温降到38.5℃以下结束,每天做2~3次。

枕冷水袋法。在普通暖水袋内灌入自来水,外面包好毛巾,让宝宝枕在头下。

冷盐水灌肠法。操作较复杂,须有专业人员指导,或由医务人员操作,不可擅自为之。特别适合发烧伴便秘的宝宝,可达到既退烧又排便的双重功效。

“退热贴”法。将“退热贴”贴于宝宝的额头即可,在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其滑落到宝宝的口鼻等部位。

⒌新生儿如何安全使用药物降温?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以物理降温为安全,不要随意动用药物降温,打退烧针更要慎重,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至于小儿退热片、阿司匹林等必须禁用,以防止青紫、贫血、出血等意外发生。不过,当宝宝体温超过38.5℃,物理降温法不能发挥作用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还是必要的,可供选择的中西药物有诺静、泰诺林、柴胡注射液、紫雪散、羚羊角散等。

⒍新生儿发烧如何护理?

低烧(体温≤38.5℃),宝宝照样吃、睡,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不必着急就医。不妨待宝宝平静后再量一次体温,说不定就在正常范围内了。

如果体温表显示的体温仍然在病理范围内,可按下述步骤护理:

第1步:降低室温。

第2步:解开包被,松解但不脱去衣服,以利于过多热量的散发。

第3步:多喂水,每隔2小时左右喂5~10毫升白开水或白糖水。

第4步:用温毛巾擦拭前额、颈部、腋下、四肢及大腿根部,以促使皮肤散热。

时刻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食欲,并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天)、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他不适症状,以便就医时供医生参考。

按上述方法处理,宝宝大多可于24小时内退烧。

中度烧(体温在38.5℃~39℃),在采取上述降温措施的基础上:

第1步:头部枕冷水袋。

第2步:温水擦浴。

第3步:请专业人士进行针灸或推拿。

第4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柴胡注射液滴鼻,紫雪散敷脐等。

高烧(体温≥39℃),在采取上述降温措施的基础上:

第6篇

呕吐的三种类型

1、溢乳

多见于6个月内的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这与水平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紧张及喂养不当有关,表现为少量的奶汁反流入口内或溢出口腔。一般改进喂养方法或者随年龄增长可自愈。

其次是反胃现象,由于下颌和咽部肌肉运动加强,使胃内容物反流入口腔,这种现象6个月以上的婴儿比较容易出现,同时还会伴精神状态异常的现象,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格发育障碍。

2、普通呕吐

吐前常有恶心,以后吐一口或连吐几口。连吐或反复呕吐均是病态的,多见于胃肠道感染、过于饱食和再发性呕吐。

3、喷射性呕吐

吐前多无恶心,大量胃内容物突然经口腔或鼻腔喷出。多为幽门梗阻、胃扭转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所导致。

新生儿呕吐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之一:

1、呕吐物为露凝块:见于喂养不当,胃扭转,胃食道反流;幽门痉挛等。

2、呕吐物含胆汁:见于先天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消化道重复畸形等。

3、呕吐并伴有腹胀:先天巨结肠,和直肠畸形;胎粪性便秘和胎粪性腹膜炎;新生儿坏死性肠炎等。

4、呕吐并伴有囟门膨隆:脑积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

5、呕吐并伴有体格异常: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半乳糖血症等。

急性呕吐

急性胃或者肠炎,是由于病毒、有毒物质或者细菌侵袭所致,多伴有腹泻和腹痛。

周期性呕吐

又叫再发性呕吐,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呕吐,常开始于2―4岁,青春期后不再发生。引发的病因一直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与体质因素有关,上呼吸道感染,情绪波动、疲劳,饮食不节是其诱因。其特点是反复突然发作的频繁呕吐,持续1―3日才有缓解。

神经性呕吐

又称心因性呕吐。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呕吐,是无器质性病变,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因不愉快的环境或心理紧张而引起,呈反复不自主的呕吐发作,一般发生在进食完毕后,出现突然喷射状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他不适,不影响食欲,呕吐后可进食。

护理小常识

有些孩子经常发生呕吐,针对孩子的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呕吐,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护理,减少呕吐的再次发生?看看下面的小常识吧!

1、提倡抱起喂奶,必须卧位哺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母乳喂养者,每次哺乳前温开水擦洗,并以四指托起,拇指置于上乳晕处,减慢乳汁的流出;人工喂养者每次哺乳前开水泡洗奶具,奶液充满后再给予哺乳,孔不易过大。哺乳后直立抱起并拍背,使新生儿将吞咽的空气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时间内抬起下肢更换尿布。

2、对经常呕吐的婴幼儿如果排除了器质病变、消化道炎症,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可选择头高脚低侧卧位,以头部抬高15°为宜;对胃食管返流患儿可取头侧俯卧位,每次20分钟,每日2―4次。但是俯卧期间一定有专人护理,防止呼吸暂停,这样可降低返流频率,减少呕吐次数,防止呕吐物误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发生。

3、再发性呕吐和神经性呕吐: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规律,切忌暴饮暴食,尽量保持身心安静,进食时不要过于勉强。此外,一定不要给患儿增加任何压力,否则会加重呕吐。患儿应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生理睡眠时间。周围人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呕吐症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和顾虑,以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同时保持环境清洁,患儿呕吐物及时处理,污染的衣服、床单、被子及时更换,以免继续刺激患儿。呕吐时,应守护在其身边,给予精神安慰,呕吐后,及时帮助漱口,勤给患儿洗澡,清除因呕吐留在身体上的异味。

4、对于容易呕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呕吐的.应当在平时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或者服用牛初乳、转移因子以预防感冒,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要太饱;食物一定要新鲜卫生;不要给患儿吃过于辛辣、熏烤和肥腻的食物。

5、小儿服药时也容易引起呕吐者:在喂药液时,药液不要太热,太冷;难喂药的小儿也可采用少量多次服用法,必要时也可服一口停一会儿然后再服用。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面部、颈部皮肤,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床单。

6、有些孩子先天咽反射比较敏感,容易引起呕吐;表现为一感冒就容易出现呕吐,所以在看医生的时候应当与医生讲明,这时候应当吃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实物,吃得不要太饱,一般是平时饮食的一半左右。

特别提醒:

第7篇

病因:新生儿肺炎 生病年龄:16天

羊水惹的祸

轩轩是剖宫产,出生第二天我就发现他爱打喷嚏,但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回家大约—周后,轩轩开始流清鼻涕,带他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医生说只是轻微感冒,多给他吃奶、喝水就可以。但是又过了一周,宝宝的鼻涕变黏稠了,总爱哭,睡觉不踏实,几乎睡十几分钟就醒,老要人抱着,但是不发烧,也不咳嗽。16天的时候,宝宝突然就高烧了,38~39.5℃,不爱喝奶,明显地嗜睡,呼吸有点急,我们也顾不得还是大半夜,直奔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说听到肺部有湿罗音,血象值也很高,怀疑是肺炎,让我们做肺部X光片。才16天就要拍片,我心疼得不得了,但是也无可奈何。片子出来,医生说肺部纹理比较粗,初步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建议住院治疗。肺炎不是传染的吗?宝宝难道是被传染的?家里没有人感冒,更没得肺炎的啊。医生解释说,新生儿肺炎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出生时,吸入羊水、胎粪,或是吃奶时奶水被吸入肺部引起的。轩轩是剖宫产,很有可能是未经过产道挤压,羊水留在肺里引发的肺炎。

考验妈妈的治疗过程

轩轩住院了还要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每次扎针的时候,宝宝撕心裂肺地哭,常常是小脑袋上挂着针头,哭着睡着了,看着沉睡中还在抽泣的小脸,我止不住地掉眼泪。输液已经够让我心疼的了,吸痰更让我崩溃,每天都要吸一次,长长的管子伸进宝宝的鼻腔和嘴巴里,触目惊心,宝宝想哭又放不出声,只能哼哼,小眼泪直往外涌,我只能握着他的小手跟着他一起哭……住了,12天医院,轩轩终于可以出院了,可是体重整整下降了500克。

给新手爸妈的经验谈

经过这次生病经历,我想提醒新手爸妈,一定要注意5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因为新生儿肺炎很少发烧,也不咳嗽,一旦生病了,最初的表现就是厌奶、睡不安稳或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呼吸频率加快,尽早发现病情,尽早治疗。此外,一定要遵从医嘱,坚持抗生素的用药疗程,与轩轩同一病房的宝宝就是因为第一次肺炎时没有完成抗生素疗程,导致病情复发,宝宝又多受一次罪。

专家答疑

什么是新生儿肺炎?

基本上我们可以把新生儿肺炎分为两类:一类是吸入性肺炎,一类是感染性肺炎。不同类型的吸入性肺炎,引起的原因不—样,比如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是宝宝在妈妈围产期间吸入了羊水或者胎粪导致的。而乳汁吸入性肺炎是由于新生宝宝的吞咽功能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漾奶导致的,大量乳汁被吸入肺内,宝宝就会出现咳喘、气促甚至口唇青紫等症状,导致新生儿肺炎的发生。这类肺炎容易发生在早产儿和有消化道先天畸形的宝宝当中,所以,一旦宝宝在呛奶的同时出现发烧、发蔫的状况,一定要及时看急诊。

感染性肺炎,主要是由各种病菌引起的。最常见的引起原因是家人感冒了,传染给宝宝。新生宝宝抵抗力差,大人患的只是普通感染性感冒,宝宝却有可能患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吸入性肺炎能预防吗?

有研究显示,剖宫产的宝宝更容易患上羊水吸入性肺炎,因为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羊水容易残留在肺部,引发肺炎。对于乳汁吸入性肺炎,为避免宝宝呛奶,妈妈在哺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用奶瓶喂奶,奶嘴孔的大小要合适。

·喂奶时,宝宝最好是半卧位,上半身稍垫高到45°左右,太低会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喂奶的时候,不要太急、过快,不要还没有吃完,就喂第二口。

·喂奶后用半空心的手轻轻拍打宝宝背部,帮宝宝打嗝。

·如果宝宝呛咳比较严重,并伴有憋气、呼吸急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怎么避免宝宝患上感染性肺炎呢?

新生宝宝刚刚出生后发生这类肺炎的几率比较高,所以,切断传染途径是预防感染性肺炎的有效手段,比如:

·家中尽量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

·采取隔离的方式避免细菌侵袭。比如在满月前,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来访,尤其避免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接触宝宝。家中有人患感冒时最好隔离,以防传染。新生儿肺炎一般会有哪些表现呢?

新生儿肺炎的表现与其他年龄阶段的肺炎症状有很多不同,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很少会出现像咳嗽、咳痰、发烧等肺炎的常见症状,如果发现宝宝有下列症状,父母就要多加注意:

·不爱吃奶或比平时呛奶严重了。

·口吐大量的泡沫,像小螃蟹那样吐出一串串的泡沫。

·呼吸急促、喘气很费劲,比如多于每分钟50~60次以上。

·精神状态不好,跟平时比,特别爱睡觉、发蔫或者特别烦躁。

·有的宝宝不发烧,体温不升高,有的宝宝会出现发烧或者咳嗽等症状。

第8篇

在考进卫校的时候,本来想对自己放松一下,但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学习,开始卫校的学习旅程,使我很快明白,卫校的学习同样需要刻苦努力,才发现自己不可以落后。这个时候自习能力和自制能力是很重要的。后来我知道了想要学好知识,只靠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学习的窍门,做事情都要勤于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勤于提问。在学习时,以"自行思考"作为自己的准则,在学习知识的期间,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和同学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在学校的期间,我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知:知识就是未来。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没有只满足于校内理论的学习,从亲身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我相信我自己能够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尤其是经过在icu,内科,儿科,妇产科,眼科等科的学习之后,让我的知识和操作转到了临床中。对各种病种的了解和护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操作则更为熟练、灵活。

学习的这段日子让我收获颇多,让我从生命里爱上“白衣天使”这一神圣的使命。这三年的学习和锻炼,我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怎么做人,培养了我严谨务实、求索创新的个人素养,在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努力成为当今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我热爱“白衣天使”这一神圣的事业,看到病人在我们悉心的照顾下减轻痛苦、快乐地康复,心,莫名地幸福。他们充满欣慰而温暖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愿为这一光荣的事业奉献我的一份真情,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我分别在骨伤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科室工作。熟练掌握骨外科、颅脑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及五官科各种疾病的护理。能熟练掌握新生儿急救技能,擅长新生儿急危重症护理,早产儿极地体重儿的护理。熟练掌握新生儿腋静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挠动脉穿刺等技术难度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