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语文课前分享

高中语文课前分享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29 15:35: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语文课前分享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语文课前分享

第1篇

一、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施

加涅曾提出一个“为学习设计教学”的口号,他认为教学是人们精心创设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内部过程的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实施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思路的设计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确定都是围绕新课程关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而展开的。

(一)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主要是问题情境,教与学的方式以参与和分组合作为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参与确定目标与共享资源

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参与到备课过程中,并广泛运用学生的渠道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前就有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制定出学习的目标,通过合作共享学习资源。

2.参与探究发现与质疑释疑

参与式教学设计应抓住学生刨根问底的心理,让学生参与到每个知识的产生、发展、推演、论证和应用等过程之中,让他们体会到探索知识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习的知识牢固、记忆深刻。

(二)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实施方法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对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目标具有独特的作用。参与式学习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从小组协商进行备课式预习,到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和整理资料,再到小组共同研讨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2.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种在参与者中迅速分享看法、生成观点的方法。从形式上看,“头脑风暴”有点像讨论,它是根据某一主题把相关的人员集中起来,让他们充分发表观点,以集思广益。它试图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参与者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因此可以保证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完全自由的情境下,一个人所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观点也可能激发其他人的思维,产生一系列新的想法。在参与式学习的提出问题阶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集体所要探究的问题和方向确定下来。

(三)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1.师生参与课前备课(确定目标、搜集资料)

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备课性预习。教师将学生4-6人分为一组,成为备课小组,组员不固定,轮流执行。学习新课文之前要求备课组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提出学习难点,然后通过查阅教学资料尝试解决其他组提出的或教师提出的教学疑问。

2.课堂参与阶段(安排形式、参与活动)

为从根本上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并保证学生浓厚持久的参与兴趣,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活动应不少于30分钟,教师的讲析不多于15分钟。以上这些做法是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常规做法,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真正形成了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局面。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正是定位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突出了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特色。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第2篇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要求。其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有助于完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学生的阅读水平作出分析,并提出若干意见,以期能给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般来说,在阅读方式中可以分为略读、跳读及精读等。其中略读是指快速阅读,并以此获得对文章的初步感知;跳读是指对文章进行选择性地阅读,避开无关紧要的段落以及重点阅读关键的段落;精读是指深刻理解文章字句之间的意思。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向学生仔细讲解这三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学会根据阅读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以上三种阅读方式向学生展开阅读。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文章具体情况进行阅读活动,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根据阅读方式划分文章阅读结构。通过三种阅读方式的交叉进行,以及结合阅读与思考,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并且在阅读中实际感受作者的内心独白,从而获得更多的阅读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从内心理解阅读方式,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

二、利用课余时间,强化学生的阅读活动

在高中语文阅读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可有助于其真正领悟阅读方法以及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除了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以外,还能增强学生班级荣誉感,以及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展开读书交流会以及课前3分钟的口语训练。其中读书交流会,主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召集学生们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像平常聊天一样的进行交谈,并且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以此为紧张的高中生活带来较大的乐趣,进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使得学生从学习中感受无穷的喜悦。又或者展开诗歌朗诵比赛,来调剂学生的紧张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课前3分钟口语训练,通过上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展开口语训练。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我的阅读心得,或者将自己平时觉得比较有阅读价值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在这样的阅读教学形式下,有利于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并且还能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在这一环节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以及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强化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文字的魅力

学生不热衷于阅读的原因很多时候体现在文章文字较为简单,以及讲述过程较为平实。所以,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语文文字的生动和优美,进而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文字的魅力。并且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图片及舒适的音乐将文章更加直观、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这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及图片,针对该诗歌的每一句文字进行详细阐述,并配上相关的文字和音乐,让学生体会每一句诗歌蕴藏的魅力。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雄鹰遨游天际、鱼儿在清澈的水底浅游等图片,使得抽象的文字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探究文字的兴趣,并让学生产生阅读动机,进而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其阅读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

课堂45分钟的学习时间往往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坚持“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更多的课外阅读活动。由于课外时间较为充裕,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大的阅读空间。

第3篇

一、微笑,营造和谐课堂

师生合作表面上是一种工作上的关系,但是,从内在的角度看,那是真正的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一种沟通。

教师的微笑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过去,由于一些老师歧视差生,后进生,不给他们以关爱和鼓励,致使不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有好多学生厌学情绪重。

轻松和谐的课堂,也会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充满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他们上课时就会精力不集中,就会走神,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

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独特的性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教师自我的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

二、信任,创设自由课堂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不同形式交流观点、分享体会、展示自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在学生的能力提升上。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其独特的思想、理念、模式和令讲授者和学习者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要知道,如果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把自由还给学生,学生定会更加主动积极性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信任,使得我们的师生关系能够彼此相容,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信任学生,是指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三、赏识,打造活力课堂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适当的感情投资,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教师的积极肯定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动力,赏识和欣赏学生才能在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得到老师的重视。通过赏识,学生的信心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他们的学习质量当然也会得到提高。要知道,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我们要不断地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生动活泼地参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重点和难点知识点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使他们鼓起勇气,不要怕失败,真正地投身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以自信的状态在轻松的语文课堂学习中展示自我,尽情释放自我的能量。

四、智慧,构建灵动课堂

用我们的智慧,激扬每个师生独特的禀赋,经营我们共同的梦想。新时代呼唤“灵动”的课堂。运用智慧,我们有可能构建灵动的课堂。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唱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我们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那时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小演讲等,这些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如在教《祝福》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让学生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对于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另外,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课后的阅读习惯,加强训练,让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体会到学语文的乐趣,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创新,营造高效课堂

我们要把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成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让他们体验语文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我们要努力推进让学引思,打造真学课堂。我们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多下功夫,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引导。比如说我们要引导学生课前准备要充分到位,课后复习要及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自我要求等。

在教《我与地坛》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史铁生对生命和个人苦难的感悟,懂得珍爱生命和理解他对待个人的不幸。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理清本文的线索和思路,能够总体把握文章,纲举目张,并品味文章细腻的景物描写、绵密的语言、浓烈深沉的情感。

结束语

总之,充满阳光和智慧的高中语文课堂,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精彩留给学生,把阳光撒给学生。让积极的阳光的教育教学贯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始终。

第4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H319

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效率,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

一、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优势

1.合作学习是以课前分好的异质小组为主体进行语文学习活动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式对合作学习的开展最为有效,所以在分组时要注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学习成绩、语言能力、性别、学习风格、人格类型等。四人一组为最适宜,它可以灵活地变成两两讨论,再互相汇报讨论结果。这样可以最大范围实现学生间的互动,也有足够的力量和创新思维来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是同伴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只有当小组整体和组中成员都取得成功时,组员个体才能获得成功(反之亦然)。这是构成合作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小组成员既要承担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彼此之间又要互助合作,协同努力,在共同的听、说、读、写等活动中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3.合作学习以小组总体语文成绩(而非个体)作为评价和奖惩的依据。于是,学生成员间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组内成员之间加强了互助和合作,组与组之间也增强了交流互动,团体意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各尽所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而获得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主要采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如下。

1、建立学习小组,达到预期目标

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小组的划分直接决定合作的成效。所以,尽量避免学生随意的编组,最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组。但是无论怎样划分,都要把握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小组成员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2、构建宽松环境,师生平等交流

要打破原有的“满堂灌教学”,就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始终是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共同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走下讲台,学生只有在打破师生明显界线的情况下,才能和教师倾心交谈,增强小组合作的信心。这样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讨论,才能真正创设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

3、通过实践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很多语文知识并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就能理解并记住的,这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操练才能获得的,所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形式变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4、分享知识成果,建构知识体系

让合作小组一起把了解到的常识、识记的重点词语、摘录的精读精彩段等及时进行总结,由于合作学习,很快就能完成。这既是一种能力,归纳整理,查漏补缺,又是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再给予点拨,使之完美。这样,语文课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积累和丰富,合作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5、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提供成功机会均等的评价。现代教学评价强调其过程利于人格的和谐发展,同样,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也要以促进人格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正确的评价是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兴趣和促进合作实践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评价时应当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分数的等级、优劣都是次要的,个体借助合作得到的发展是最重要的。

第5篇

大家都知道,教学没有完美,充满着遗憾。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虽说目前高中课改在强力推进,高考语文分值也将大幅提升,但实话实说,高中语文教学多年积淀的顽疾在短时间内的确难以根除。

一、顽疾简述

简言之,高中语文教学顽疾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长期作用下,教学内容或结构形式发生异变或教学功能不全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以致产生或明或暗的不良影响的不正常状态。

针对顽疾,医学上通常做法是:通过诊断病因,找准病根,接着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此法亦适于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病因诊断与剖析,及时并准确发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缺陷,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二、病因剖析

语文教学是个多维的系统,同人的机体类似,出现的毛病有轻重之分,亦有内外伤之别。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予以剖析。

1、教师方面

(1)课前准备:比如必修、选修课程定位不准,各方面教学资源缺乏,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备课不认真,文本解读不透,预设课堂活动不周全,编写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甚至不写,作业布置超时超量、难易度把握不够,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工具准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等。

(2)课中教学:课中教学:不考虑学生实情,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主要让学生被动地看、听、读、记、写,学习无互动,无快乐;学生阅读不够,体悟不透,只能胡乱理解,架空分析;解读文本不愿作个性化解读;课堂活动松散零乱,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没起好“导演编剧”“穿针引线”的规划、引导、点拨等作用,缺乏教学智慧等等。

(3)课后延伸:不重视作业的评改与反馈,在量与质上大打折扣;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参考资料,训练习题的设置过于粗糙,与学生实情不符,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与时代脱节,甘做井底之蛙,不愿吸纳教学新理念,不去关注教学新动态、新发展;教学上按部就班,不进行教学反思,也不愿与同行研讨交流,习惯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等等。

2、学生方面

各种主客观诱因导致对语文本能性的不重视;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说是预习不够充分;不喜欢多读多看内外读本;学习资源匮乏;上课不听讲、不记录、不思考,学习方法单一,体验深度不够;作业马虎,甚至干脆不做;课后用于语文巩固与提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少之又少,该背诵积累的落不到实处等等。

另外,学校管理、学科分类、教师引导、考试机制、家长意见、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关联诱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开展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治疗药方

1、勤练内功本领,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的成与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巨变,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发展步伐,活到老,学到老。要夯实自身功底,不断充实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要及时通过各类培训、学习、研修、实践,熟练掌握高中语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诊断知识、心理诊断知识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借助“教学相长”、同伴互助、研训进修等途径不断丰富专业涵养,提升专业水平,力争成长为成熟型、专家型语文教育工作者。

2、注重教学反思,增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造血功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趋于成熟并最终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和渠道,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使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内涵,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成就教学辉煌。

高中语文教师要落实教学反思,就必须以自身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努力方向,以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后扎记、立体教研等为主要形式,借助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活动组织等的合理性与决策性进行反思、审视、分析和检验,从而得出结果,并及时将之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螺旋式发展。这样一来,由于注入了造血功能,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就不再是止步不前,而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了。

3、勇于科学诊断,实施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靠教学反思解决教师的教学顽疾的确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得有大量的行动与实践作支撑。受医学病理学启发,个人觉得应该勇于论断,运用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去治疗高中语文教学上的顽疾。

高中学生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的个性倾向渐次明朗,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也更明显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可能主要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存在阻碍他正常学习的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科学诊断,找准问题所在,以便开药方治病。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参考文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观察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一系列有关学生方面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性格差异、学习方法、兴趣动力、环境条件、智力因素等综合性研究,弄清学生语文学习实情,归纳分析相关数据材料,找出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科学论断,对症下药,制定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学生,并跟踪帮助改进。

4、创新教研形式,倡导集体会诊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6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模式

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从“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明确学习目标,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上,首先,应先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语文教学目标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达成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全面地备好课。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学习目标明确。课堂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二、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要想体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要时刻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我的教学思路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材课文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教法,关键是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从而达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就是教师要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使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达到“学生好学”的语文教学效果。古人也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例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当讲到文章的第二、三段时,这是文章中写景的部分,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结合书下的注释来理解课文,这样非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这篇文章毫无美感可言。我们可以转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体会此情此景。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头脑中勾勒出的情景在黑板上当场作画。这样,学生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师生交流方式分成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应多用后两种以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学生在课上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荆轲可不可以不带那两样东西,一个是人头,一个是地图,给秦王送个美人不就行了吗?”大家听后,哄堂大笑,我适时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起来。之后,大家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最后,有一位学生站起来,他说:“我是历史课代表,我想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他说到:“从当时的形势上来看,秦王一心想称霸,不管送了什么来,也阻挡不了他的野心,就算荆轲送了秦王想要的这两样东西,结果也只能是暂时推迟了他称霸的进程。”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又以解决问题为最后的归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

五、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美观直接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与学生一起感受学习乐趣,分享他们的快乐

第7篇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传承文化重素养

教师要上好一堂好课,就要切实掌握所教学科的相关的知识技能,只有博闻强记、见多知广,讲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教学的水平提高了,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施,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而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想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信赖,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内涵、新知识的行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从教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它不但是教学,而且也是教育;它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它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是技能的培养;它是语言训练,同时也是思维增进;它是语言活动,同时也是文学鉴赏”,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语文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语文教学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提高,必须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内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能靠教师的人文品质去滋润、去提升。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厚实了自身的素养,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才能吸引学生关注语文、热爱语文。在具体教学中,只有教师深情地投入,学生才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文化的熏陶,进而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二、整合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学以制定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首要条件。而要制定这样的课时目标,最重要的是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预设。整合优化预设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网状、弹性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对专业和知识的预先准备以及对课堂动态变量的预先思考。整合优化预设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充分的教学整合优化预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孕育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关系到语文教学方向的选取,关系到内容、原则、程序、途径、方法、手段等的选择,它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功能。而有些教学却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时限性、阶段性特点,在教学目标上求高求全。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有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才会有共同的奋斗方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得以避免。有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让学生明确目标,就有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期望和达到学习目标的欲望,从而强化和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方向。

三、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相长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促学”的响亮口号,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要让学生尽量自己去想、去说、去活动,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从而使其独立感、自信心及创新精神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得以形成并日渐突出,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法和学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法又为教师的教法提供依据。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由依靠教师到相对独立,再到基本独立,一直发展到完全独立。语文教学的过程还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传统做基础,就没有生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不朽的绝章佳句、诗词歌赋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语文教学本身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积极创新。总之,现代语文教学既要优化传统,又要积极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策略 好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07-0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在课改中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都不断地研究、实验,也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在原有课改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已经日渐成为广大老师的追求。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高效,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通过近阶段到新课改的示范校的学习与观摩,再结合近阶段自己的教学尝试,下面,笔者对如何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同仁们指正。

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要上好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课前准备环节至关重要。这里的课前准备既有教师的准备又有学生的准备。首先教师准备的是学案,即教师上课教案的另一种体现,现在以试卷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了解这节语文的目标、研究的问题,该研究的规律,以及达到的效果。那么学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课前预习,知识积累――知人论世,包括学生学生需要自己查找的资料的说明,以及教师预测难查资料的补充说明;课上将要研究探讨的问题;研究反馈、研究小节、作业等。学生准备的就是根据教师学案的要求,查找资料,了解、积累、整合;针对预习的问题采用独学、对学和小组学习的形式研究探讨,把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重点勾画出来,以备课上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如何达到四十分钟的高效,充分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另外,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着重点也不同。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 创建充实、活跃的教学课堂

2.1课前展示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由学生主持,需要学生设计巧妙地衔接语来串接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内容要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例如:成语、病句名言警句、优美的段落、诗歌古文知识等。以小组为单位,到黑板上展示讲解。同时要求其他同学书写积累。这样就可以天天积累、复习、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学生是组织者。这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组织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为解决语文高考题型拟写串讲词打下基础。此环节根据小组的表现、书法美观程度适当的加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合作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就是小组长带领组员进一步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并对学案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谈论时要把准确的观点梳理归纳,有疑问的再一次谈论交流。这个环节多给予学生一点时间,也可根据学生的研究完成情况而定。

2.3展示提升环节

展示提升环节就是自主研究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先说一下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

展示过程如下:

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几个组,(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题目、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一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二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加分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加分。

2.4巩固提升环节

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学生在研究问题弄懂弄透后,也可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训练。

巩固的试题可以分为基础闯关和能力升级两部分。基础闯关,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问题,同时这样的问题可以选择学习成绩较差的的同学,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增强差生的信心。能力升级学生可以到黑板上板式,也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抽查,教师抽查等等,板式后,教师或学生针对板式的结果点评。

2.5课后巩固环节

每堂课的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原则是少而精,且布置作业必检查,检查作业必反馈。反馈过程中既有知识点的反馈,也有师生情感、价值的认同和交流。通过这一环节查缺补漏,以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为深化下一堂课的内容作准备。传统的课堂要求教师捧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而新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挖“水源”,教师做学生的引路人,共同踏上找“水”之旅,与学生一起探讨找“水”的方法,与学生分担找“水”途中的苦,与学生分享找“水”成功后的乐。渠清因有活水来,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挖掘源源不断的活水的“掘井人”。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