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9 17:34: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移动支付的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 皮瓣; 创面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n Small Wound of Limbs Repaired by Venous Arterialized Skin Flap Free Grafting/LI Jian-q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2):062-06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small wound of limbs repaired by arterialized venous skin flap free grafting.Method:30 patients underwent skin flap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 14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r 16 cas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dopted the arterialized venous skin flap,the control group was adopted classic skin flap.The operation time,length of stay,the flap survival rate of short-term(3 months),the primary healing rate of donor site for short term(3 months),the flap appearance and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one year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fect area,operation time,length of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flap survival rate of short-term (3 month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00%(14/14),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2.5%(10/16)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rimary healing rate of donor site for short term(3 month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00%(14/14),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6.3%(9/16)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flap appearance and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one year after surger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00%(14/14),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0.0%(8/16)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rterialized venous; Skin flap; Wound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2.02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的不断进步,交通事故和工伤导致的四肢损伤病例日渐增多,是现代创伤外科中最常见的创伤类型之一[1]。目前对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技术存在皮瓣成活率低、术后皮瓣肿胀和晚期外观不佳的缺点[2]。本研究是单中心、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设计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一期修复创面,为将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小创面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皮瓣修复创面手术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18~50岁患者,男女不限;(2)手部及足部创面缺损伴肌腱、骨骼的外露或缺损;(3)缺损面积范围在4 cm×7 cm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4 两组术后1年皮瓣外观和感觉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术后1年皮瓣外观和感觉的满意度100%(14/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60,P=0.008),见表3。
3 讨论
皮瓣(skin flap)是带有自身血液供应、包含皮肤组织的活的组织块,常用于创面修复,并广泛应用于临床[3-4]。传统的皮瓣移植存在皮瓣成活率低、术后皮瓣肿胀和晚期外观不佳的缺点,临床使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本研究旨在解决静脉动脉化皮瓣在成活的过程中出现出血多、成活风险大,其成活后收缩率大、弹性差、且有色素沉着的缺点。
静脉动脉化皮瓣的成活机理与经典皮瓣不同。李瑞华等[5]认为毛细血管与下静脉管壁存在一定的相似结构,在静脉动脉化后期,结构相似的下静脉会充分发挥血液循环的功能,代替毛细血管,从而使皮瓣可以成活,保持正常血运状况。徐亚非等[6]认为皮瓣移植早期的成活,主要依靠细静脉-交通支-细静脉方式的血液循环,在移植后期则因为皮瓣周缘、受区底部有新生血管侵入,进而为皮瓣提供充足的血供。目前认为,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是对于供区有较小损伤的一种皮瓣类型,通过血压进行有效地静脉血管扩张,关闭或使静脉瓣失效,血液流经皮瓣部位进行循环,随之开放微静脉短路,为周围组织有效提供血运,保持皮瓣良好血运与成活。随着皮瓣血管化的完成,血流则逐渐变为生理性血流循环,从而有效保证皮瓣成活[7-8]。
本次设计的静脉动脉化皮瓣切取的皮瓣供区在前臂,皮瓣包含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静脉分布可以呈H型或非H型,皮瓣置于受区创面,其中一条静脉的两端与创面的主要动脉作桥接式端侧吻合,其余静脉与创面的静脉作端端吻合。皮瓣供血的血流相对于自身的静脉是逆行的,回流的血流相对于自身的静脉是顺行的。由于动脉的压力足够大,可以冲破皮瓣的静脉瓣而对皮瓣进行供血。由于皮瓣的静脉与动脉是桥接式的,进入皮瓣的动脉血通过皮瓣的静脉后大部分的动脉血流至原来的动脉,有一部分动脉血进入皮瓣营养皮瓣,再通过皮瓣的静脉回流回肢体,这样更加符合生理性供血,减少皮瓣的动脉血的灌注,减少静脉血回流的负担,形成一套良好的血流循环。皮瓣既能得到存活,而又不会有大量的动脉血进入皮瓣而形成皮瓣内积血。小腿的皮肤脂肪少,皮瓣较薄,不需太多的动脉血灌注就可以成活,皮瓣成活后外观不会显得臃肿,外观得到改善,可以不用二期手术整形。供区皮瓣切取方便,切取皮瓣后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供区创面得到一期修复,容易愈合,由于皮瓣不含知名动脉,所以对供区不会产生外观、功能上太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完善并优化该技术,为临床提供一种实用有效、存活率高、外观好的修复创面的皮瓣[9]。
供区的完整性对于皮瓣成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健康受供区能够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发育,促进血液循环。因此,在手术前必须对创面进行全面清洁,并将失活组织以及病灶部位切除。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皮瓣,切取皮瓣不宜太大。避免因切取皮瓣过大出现血栓,最终导致皮瓣坏死[10]。早期皮瓣移植成活的关键就是在静脉回流的改善,因此尽量多吻合静脉血管有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术后早期皮瓣容易因静脉回流障碍出现管腔积血,常规放置引流条,可以减轻水肿,促进创面组织愈合[11]。
综上所述,在四肢小创面修复中,静脉动脉化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进入皮瓣的动脉血大部分流至原来的动脉,部分进入营养皮瓣,并经由皮瓣静脉回流肢体,更加符合生理供血,降低皮瓣动脉血灌注,降低静脉血回流负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少,张振伟,廖坚文,等.静脉动脉化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4):325-326.
[2]刘国龙,胡洪涌.腕掌侧静脉动脉化皮瓣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7):1042-1043.
[3]刘学贵,张铭盛,杨俊贵,等.改良动脉化游离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7,23(4):224-226.
[4]王治国,赵自平,徐兵,等.吻合皮神经的游离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1):63-66.
[5]李瑞华,阚世廉,许效坤,等.动脉化静脉皮瓣两种灌流方式比较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4):242-244.
[6]徐亚非,伍美艺,张德军,等.应用改良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指部软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4):321-322.
[7]纪树荣,程绪西,贾淑兰.静脉网状皮瓣游离移植动物实验研究[J].显微外科杂志,1982,9(1):4-5.
[8]宋付芳,贾淑兰,王旭东,等.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末节指背组织缺损11例[J].海南医学,2009,20(8):78-79.
[9]王治国,赵自平,徐兵,等.吻合皮神经的游离前臂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1):63-66.
[10]李士民,赵东升,李坤德,等.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4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5):554.
继与HTC合作推出手机钱包后,招商银行又宣布,其与中国联通合作的手机钱包将于12月率先在上海商用。中国移动也在12月5日召开的“2012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开放NFC手机SIM卡空间,同时基于NFC的手机钱包。从一年前浦发银行率先推出芯片贴片模式的联名卡,到现在的内置SIM卡模式的手机钱包,移动支付产品在银行、运营商的推动下蓄势待发。
不可否认,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有着巨大的前景,但各利益主体都在各打各的小算盘,又给移动支付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从参与积极性较高的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说起,它们的关系较为复杂,后者的生存主要依赖于银行,捡银行吃剩或不愿吃的骨头嚼。但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其天生的免费和便捷性,业务已经渗透到购物、还款、金融理财等诸多领域,这让银行隐隐有了危机感。
如此看来,银行发力移动支付,一方面是顺应大趋势,另一方面是防范第三方支付抢食。而在移动支付战场上,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大拿”。前者有庞大的用户资源和快捷的数据通道等优势,后者则是带有移动支付功能的智能终端的生产商,它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甘沦为管道。
所以,不管是抱着“先下手为强”想法的银行,还是想先发制人的运营商,抑或是有备而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手机厂商,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对移动支付虎视眈眈。
虽然目前各相关利益主体都已自觉站位,但用户和商户不买账,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和银联POS机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移动支付标准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都制约着移动支付这枚“果子”的成熟。更为要命的是,由于移动支付涉及行业跨度大、利益主体多、产业链条长,利益各方都想依靠一己之力来争夺话语权。各自为营,从根本上造就了今天移动支付概念炒得火热但进展龟速的现状。
移动支付市场就像是一个吸金的无底洞,推广营销、培育市场要资金投入,银行发卡、运营商出示SIM卡也需要真金白银,而回报几乎为零。如果这些利害关系还不能触动一心想烧钱卡位的利益主体的敏感神经,那么谷歌钱包这盆当头泼下的冷水,足可以让大家清醒了。在今年年中,谷歌钱包在推出一年半后,终因无法协调各主体的利益关系,而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折戟沉沙。即便强大凶猛如谷歌,也无法凭一己之力撬动整个利益链条,更何况是国内这些势单力薄的利益主体?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转贴于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 Salam L.Lyer: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NFC是谁?它是近场通信的简称,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随着移动支付的火爆,NFC近场支付也逐步成长壮大。
当NFC支付成为主流之时,你可以想象这样的支付场景:不管是去超市购物、菜场买菜,还是去星巴克喝咖啡,凭借 NFC技术,消费者只需刷一下手机,就可以在1秒钟之内完成支付,就如刷公交卡一样简单。
现在,微信、支付宝、蓝牙、二维码、超声波支付、摇一摇支付、NFC支付共聚移动支付战场。以二维码为代表的远程支付原本雄霸一方,相比之下,以NFC为代表的近程支付只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的禁令一出,NFC则如鱼得水般重新布局支付战国。
越简单,越看好
NFC技术起源于2004年,是由飞利浦、诺基亚和索尼以RFID技术为基础共同开发而成。
不过,尽管NFC技术出现多年,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研究报告,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持续高速增长,NFC支付技术却只占2%的交易额,中国2012年近场支付也只占到整个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2.6%。
远程支付主要由网购需求产生,年交易额已达千亿级别。近场支付定位于替代现金,应用场景要丰富得多,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更为广阔,NFC-SWP方案将有望成为国内主流。但由于涉及产业链较长,协调成本较高,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目前近场支付年交易额尚在百亿级别。
作为一项颇具创意但未被很好开发和利用的支付方式,从长远市场的发展角度看,NFC支付前景被业界看好。
博通CEO麦格雷戈就表示,“未来的智能手机创新将专注于NFC等方面,NFC(近场通讯)可以让设备与附近设备互动。NFC将在移动支付、数据交换等活动上有较大的作为,未来会更普及。”
而恩智浦大中华区市场负责人姜波也十分认同NFC支付技术。“支付是个好东西,但产业链太复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看好一些非常清晰、简单的商业模式,例如基于NFC点对点和标签读写的应用。”
乾坤大挪移
随着国内金融IC卡的规模推广以及移动支付的加速普及,NFC近场支付正在一些小额快速消费场景普及。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更是为NFC支付的广阔前景增添了砝码。
据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707%,预计2014年将达到2.9万亿元。移动支付已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行业之一。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当前移动支付最热门的两大技术路径,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之争在近期出现了乾坤大挪移的变化。
“今年3月,央行对二维码支付发出‘暂停令’,由第三方支付主导的二维码支付被紧急叫停。在此次的禁令下,NFC支付无疑是获利最大的一方。在二维码支付情况不甚明朗的情况下,NFC支付将承担起移动支付尖兵的角色,迅速突围市场,扭转战局。”北京高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谦表示。
除了二维码被叫停的利好影响,NFC支付还拥有其它契机。例如,中国银联宣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近场支付。目前中国银联主导的“闪付”,在各地行业应用项目累计超过100个,覆盖公交、地铁、出租、高铁等各类公共交通领域。
目前支持NCF支付的手机主要是三星、小米、索尼等部分机型,未来NFC功能将成为手机出厂的标准配置;中国移动、商业银行目前新发的手机SIM卡和IC芯片卡都已经具备了NFC支付功能。随着前置硬件门槛的降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挥手即付的近场支付。
下一步:整合产业链
虽然预测NFC的未来前景很美好,但现实情况却是,国内NFC应用仍然很少――甚至可以用惨淡来形容。NFC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样品、产品和商品阶段,现在国内的NFC发展仍然是样品阶段,普通大众鲜少使用NFC支付。
原因是NFC支付的配合设施和环境还未健全。NFC支付有着繁冗的产业链,从手机OEM开始,NFC芯片供应商、COS供应商、ESE商都需要参与手机的设计,在手机OEM协调各供应商之后,又存在手机生产的测试良品率等问题。
NFC过长的利益链条也为它的推广带来困境,这条链条中包含手机生产商、芯片商、运营商、银行、收单机构、终端商户等等。“正因为产业链太长,利益很难有效的统一,协调起来比较难,谁主导就是一个问题。”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认为。
在NFC产业链多样化的前提下,整合产业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目前,相当一部分手机只支持NFC传输功能,并不支持支付功能。原因是NFC支付的配合设施和环境还未健全,支持NFC支付的银行系统还未成熟,现有的银行卡仍然是磁条卡,消费场所的POS机尚未更换,地铁公交系统仍不支持等等。
姜波认为,如何积极和营运商、银行银联一起探讨,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是相关企业必须积极推动的事情。寻找合作模式共同推动部署,并且找到一些手机厂商甚至一些移动互联网应用厂商,将NFC应用做结合,真正实现手机通用集成。只有这样NFC才能真正获得生命力和前景。
路漫漫兮
实际上,NFC近场支付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一直是其未能获得突破的重要因素。
“NFC支付的普及化是科技为消费者生活带来便利的最新例证之一。然而,由于消费者普遍对于NFC应用比较陌生,很容易因为疏忽而出现安全事件。”趋势科技产品经理申鹤说。
他还表示,最直接的风险来源于手机的丢失。一旦丢失之后,自己手机钱包里的钱就有可能被其他人肆意使用,这让很多尝试图新鲜的客户踌躇不前。此外,还有不法分子利用利用NFC功能复制用户卡信息、传播恶意程序或是钓鱼网站,通过这些手段,不法分子可以轻易盗取用户的资金或是信息。
NFC作为新兴的应用领域,要达到完善的程度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希望相关的政府机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NFC安全技术研究之外,消费者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以避免自己的财产损失。
“将手机等移动设备上锁、屏蔽被动标签、在手机上使用NFC读取应用程序、安装移动安全软件等都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申鹤说。
在安全性的因素之外,用户的习惯和硬件的覆盖也是让NFC“苦涩”的原因。
【关键词】NFC;手机钱包;手机支付;运营商;金融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于2013年5月17日电信日正式了NFC手机钱包业务,作为国内金融市场聚集地的上海,NFC手机钱包业务的推出大大方便了上海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也提升了上海信息化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开启了电子商务生活之旅。经过多年的发展,手机的功能已从简单的通信工具,智能终端迈向服务平台,伴随信息化技术在商务和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手机钱包也将成为最有潜力的支付方式。
目前世界各国的手机钱包业务发展进度不同,日韩领先手机支付市场,欧美国家跟进,而中国则刚刚起步,但发展空间和影响力都不可限量。面对手机支付市场,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有竞争亦合作。NFC是智能手机、信用卡和类似设备通过相互靠近而进行通信的技术。手机近场支付是电子货币和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它依托银行卡或预付费的支付功能,充分发挥手机移动性的特点,为广大持卡人、手机用户提供超值的个性化支付服务及相关的生活延伸服务。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是一个可信任的、为各行业提供基于安全模块的各类应用发行及卡片管理的公共开放服务平台,支持多种业务的接入。在手机SIM卡上可以下载银行卡,实现电子现金充值、充值消费和现场小额支付,未来将支持现场大额支付。
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已经共同推出基于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系统互联的移动支付平台, NFC手机钱包业务的正式上线,标志着行业壁垒的破除有利于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规模扩张,打破了因NFC产业链条复杂、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对于SIM卡、手机等支付介质控制权的割据局面。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后,我国首个商业化应用的跨行业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填补了我国移动支付领域的空白,对加快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银行卡产业转型升级都将发挥重要作用,TSM是一个开放、规范、灵活、可信的支付平台,首次实现了银行与通信之间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将为今后移动支付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移动手机钱包的竞争是激烈的,前景同样也是美好的!让我们看看其SWOT分析。
优势:①、电信运营商扼守移动支付的网络通道,控制装载借贷记应用的物理载体并且客户群体丰富。工信部数据报告显示:1~5月,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308.2万户,达到11.65亿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81%。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9亿户。8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净增803.7万户,达到3023.7万户。IPTV业务用户达到2485.1万户;物联网终端、手机支付用户分别达到2660.1万户和277.7万户。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1311.4亿元。②、SIM卡更换方便。用户仅需在中国移动营业厅更换一张支持RFID功能的专用SIM卡(频率为2.4GHz),即可在标有闪付(QuickPass)的POS机上刷机消费。并拥有手机的发行权。
劣势:①、银行控制着客户的账户,数据和内容,金融借贷记的应用在银行,并且去借贷记应用的发行权也在银行。②、电信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中的位置和商业模式不明朗。③、NFC手机的普及推广必将耗费运营商天量的补贴资金,硬件的销售利润是短暂的。
机会:①、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已经NFC终端开发指南。建立了包括NFC芯片测试、基带芯片测试、支付类应用测试、机卡兼容测试、业务并发测试、整机以及用户体验测试等六个维度的测试体系,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完成NFC功能质量验收。必将推动NFC手机的大量投产,移动董事长奚国华透露全年计划销售NFC终端超过1000万台。而研究机构预测,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9840亿美元,用户数近4亿,全球NFC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亿部。②、知识型及年轻消费者有尝试领先强烈的需求欲望,对于新鲜的事务有追捧心理,极其有利于移动手机钱包的推广。
威胁:①、金融业制定支付金融业务政策以及协议规则;金融业的资金清算系统完善成熟;拥有大量POS机及营业网点。并积极推行其手机银行。②、支付宝采用手机声波支付,采用二维码和条码配对交易;腾讯借微信支付,并将打通财付通业务。第三方的互联网营销和运营经验丰富。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实行稳健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国企业的发展需求离不开对金融资金旺盛的需求,约占国内生产总值69%的影子银行广泛的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运行。随着电子商务的极快速发展,阿里的1元货币基金的出现,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以及对电子商务以及银行业值得思考。其成功的推广是金融界的一个亮点,不但解决了支付宝里的大量的资金沉淀,并且借力互联网企业和电商的冲击,打破了银行的实体边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冲击了依靠信息不对称而持续经营的传统银行方式,资金开始绕开商业银行,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传统的银行模式已经受到巨大的冲击,全新的商业金融模式有待探索。阿里金融成功策划了“余额宝”,正在正开始“聚宝盆”计划,该计划针对农村市场。并有宣布全国性的版图扩展,小额贷款业务积极向平台化迈进。
移动手机钱包的应用,电信运营商资金沉淀效应,是否可以进行小额贷款业务,未来考虑是战略产品还是整体的战略方向改变,清晰的战略方向将指引移动手机钱包业务的发展。中国的巨大消费市场有待新技术新思想的开发, “移动金融”特别是移动支付,是金融业、通信业等多个产业跨界合作的重要成果。移动设备的普及、完善的电信政策、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兴起,同时运营商、金融机构和大型零售商的合作,掌握了企业的实时信息就意味着可以针对性的对企业高效放贷。如何掌握数据,提取有效信息这考验着金融业,同时也对移动手机钱包的发展起着借鉴性思考,未来的网络金融必将建构性冲击经济社会结构。
今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251.5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046.7亿元,移动商务市场前景广阔。各商业银行对于移动支付应用的热情相当高,并将为银行卡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全新动力,作为新兴的创新型产业,移动NFC手机钱包业务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它必将带动整个产业走向成功,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到“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是成功的关键。而手机钱包的推广也是移动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融资渠道,从信息到金融和风投需要健康稳健的前行!
参考文献:
2011年新春佳节过后的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电信运营商相继传出成立支付公司的消息。先是2月22日中国联通为精心筹备的支付公司正式启动对外招聘,这也是国内首个将支付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专门公司的电信运营商;紧接着2月28日中国电信也传出消息称正在筹备成立支付公司,随后中国移动也对外宣称在计划成立支付公司。
显然,电信运营商此举的主要目的还是争抢第三方支付领域中的移动支付业务,这使得本来就不平静的移动支付市场再起波澜。电信运营商正以此为信号,将其与移动支付领域其他企业之间长期以来的角力转为明战,这也很可能成为电信运营商攻取移动支付市场的决定性举措。
电信运营商选择成立支付公司,将移动支付和其他移动增值业务区别看待,利益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新一代无线宽带网部署加快,移动智能终端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公众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进行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越来越多,移动电子商务前景也越来越明朗。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支撑手段,所蕴藏的商机可想而知。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达1.086亿,较2009年增长54.5%。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曾表示,到2013年,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也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3~5年年均增速将超过40%。另有资料显示,在未来一两年内,我国8亿多手机用户将有一半用户通过手机完成交各类移动支付。
面对移动支付这个巨型“蛋糕”,各相关行业企业家们已经跃跃欲试了,第三方支付、银行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纷纷高调参与,拥有着移动通道控制权的电信运营商肯定不会甘心只为他人做嫁衣,他们有欲望也有信心去争得其中较大的一份利益。
然而,随着移动终端智能化和网络应用多样化的发展,电信运营商“通道化”的危险性正在不断增加。曾经在传统电信运营中出现的“只有运营商才有能力接触到最终客户,内容或者服务提供商必须依附于电信运营商”现象已经不再永恒,一些服务提供商也开始利用电信数据通道直接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甚至直接拥有客户。用户的流失直接导致利益的损失,电信运营商必须采取积极行动来应对这种新变化,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已经成为他们摆脱被边缘化、更好地开展业务的最佳手段之一。
此外,去年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也为电信运营商摆脱“通道化”险境提供良机。该办法规定从2010年9月1日起,已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1年内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取得“牌照”的企业将无法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电信运营商拥有强大的实力,成立支付公司、获得“牌照”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他们也正好借此摆脱其他支付企业的牵制,同时打压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却难获“牌照”的新兴支付企业。虽然对于“牌照”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其中也云集了第三方支付、银行两大阵营的众多老牌支付企业,但是电信运营商失手“牌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1 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比较
从国际发展看,移动支付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商业模式。
(1)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作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以银行推出的业务为核心来推动移动支付的业务发展,通信运营商处于价值链的下游,以信息服务商的身份出现,不参与支付活动。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也归于此类,毕竟在双方合作模式下的清算、结算都是在金融机构的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上进行,通信运营商只是提供一个通道。
(2) 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单独的经济实体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只是作为合作伙伴存在。
(3) 以通信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通信运营商为核心来管理价值链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协调发展,金融机构不参与支付活动,用户直接与通信运营商接触。不过,通信运营商需要承担金融机构的责任和风险,服从于金融机构的监管。
无论采用何种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的盈利主要来自前向用户服务费、结算手续费和后向商户服务费三方面。
2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放支付牌照。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牌照包含的六大支付业务范畴之一,正式授权给合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2011年年底,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齐聚移动支付。至此,我国移动支付半封闭开放模式的产业链正式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以及支付清算行业协会作为产业链的协调监管机构严格把控准入关,使得整个产业链不至于过度分散,也不至于过度封闭。
从短期看,虽然盈利空间还不是很大,但移动支付能够增加用户黏性,带动其他各项增值服务的收入,因此,产业各方对移动支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过长,产业链内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将该业务一手包揽从头做到尾,加之移动支付尚欠缺统一的行业标准,若产业链环节中的各方各自为战,整个产业的发展必将举步维艰。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扶持下,积极探索创新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的局面,加快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构建成功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必然要求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健康、有序的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链参与各方的专业分工与有效协作。
(1) 行业间开放。移动支付相比其他增值业务,涉及的企业最多,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最复杂,各行业应该携手共进推动行业开放。通信运营商拥有广泛的移动用户群,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资金清算体系,通信运营商希望POS终端机开放共享,金融机构同样也希望手机支付开放共享,行业间应该开放共享。
(2) 资源共享。各方独立发展的用户,会导致用户群体割裂化比较明显,也会让用户对业务产生困惑,不仅会加剧竞争,某种意义上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移动支付产业各方聚拢在一起,会让格局及各自的角色定位更加明朗化,才能有针对地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良性发展。
(3) 标准统一。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权,近两年来,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力推的2.4GHz标准对国家标准的争夺从未停止,并且各自也都开展了小规模试点。从实际看,标准问题是制约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瓶颈。标准要统一,但不一定要单一。对于整个产业发展而言,单一的标准往往会形成垄断,会扼制创新,应鼓励多标准并存,只要不违背整体发展原则的自定标准就要提倡。
4 关于加快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尽早出台移动支付标准。在全面梳理移动支付现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系统结构、信息安全等角度构建我国移动支付标准体系框架。要坚持自主创新,从应用基础、联网通用、设备应用、安全保障、相关技术等几个方面,规范移动支付全过程。建议涉及通信相关技术的以通信行业标准形式,涉及银行监管的以金融标准形式组织制定和,涉及多方参与的由参与方共同组织参与制定,加快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2) 注重商业模式建设。由于尚无成熟的运营模式,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中产业链最长、参与者最多的产业,应该加强产业上下游的协作和跨行业的协调,开展深层次的商业合作,实现产业共赢。
(3) 鼓励产学研应用开展技术合作。通过科技加大专项的实施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价值的提升,带动产业发展。
(4) 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是移动支付发展的根基,要加强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为移动支付发展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要进一步引导用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主动采取身份识别、安全加密等手段,提高移动支付交易的安全性。
近年来,3G终端普及速度加快,消费者对移动购物需求日益迫切,这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基于先天的用户优势,移动支付业务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通信运营商发展的重点业务,而这其中尤其要把握两个方面:消费者认可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行业应用突破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路径。
参考文献
支付宝的“卡宝”logo
新华网消息今天,支付宝将要对全新支付宝手机客户端进行公测,将于明年1月份正式运营。这个新的客户端据称将命名为“卡宝”。而据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卡宝”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创新项目产品,该项目于2012年8月17日申报,9月26日通过内部初审,于11月12日参加终审。用户可以通过中国电信的“卡宝”随时查看消费明细,随时了解自己的收支情况;优惠券管理服务则能统一管理所有的电子优惠券。目前,该客户端可在91应用商城、应用汇以及安智市场下载。而支付宝这次推出的“卡宝”可以绑定多张银行卡,也可以进行个人账单管理,同时也可以管理各种优惠券、会员卡、球赛门票、礼券。感觉有些像Passbook应用,是支付宝进军线下支付和移动支付市场的一个标志。支付宝启用这个别人已经用过的产品名称难道是支付宝的营销团队又要玩一次“鸠占鹊巢”的营销把戏?支付宝“卡宝”的logo一手拿枪一手拿盾,难道也暗示着对产品名称的“巧取豪夺”?
支付宝营销团队心思都花在了哪儿?
2012年7月30日下午,支付宝公司称在其“手机支付人人有礼”活动中,给236名用户错发了中奖短信,原定奖品为5元代金券,但短信中却写成了一台iPad2。据悉,iPad2是活动的最大奖。该公司表示会将错就错,送出236台iPad2,并向236名收到短信的用户道歉。此微博一出便引来一片围观。更多的人认为误况不存在,此次只是支付宝的营销手段;另外一些人愿意相信确有此事,称赞支付宝的危机公关做得好,在此阵营中,也有人担心损失会由员工买单;而其他一些人也在玩笑中称要看看自己手机里有没有这样的短信。其实,不管误发存不存在,面对这么多不屑和质疑,支付宝发放奖品后做个公布才算有胆识。
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想做到一家独大困难重重
在线上支付的领域中支付宝已拥有绝对优势,市场格局很难再发生改变,而线下支付和移动支付市场还格局未定。近期,腾讯也有消息传出,微信计划绑定财付通介入手机支付市场。毫无疑问,微信已经稳稳地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如果与财付通进行整合,会对财付通拓展线上线下O2O支付形成很大推力。据悉,未来财付通将在微信支付、快捷支付、手机钱包支付、跨境支付四大领域发力,借助微信、QQ等腾讯其他产品探索新的支付模式。
对于支付宝来说,竞争不只是来自第三方支付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联这样的庞然大物也虎视眈眈地盯着移动支付市场。
12月5日在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开放NFC手机SIM卡空间,其中基于NFC的新产品手机钱包(现场支付)也正式。11月26日,中国联通携手招商银行了首个近场支付产品——手机钱包,实现了银行卡功能与手机功能的“合二为一”。
移动支付市场群雄逐鹿
有中国人民银行人士透露,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即将,业界普遍认为这将是重大利好,在技术标准明确之后,全产业链都可以毫无顾虑地全力冲锋,2013年移动支付将迎来更快的发展速度。
有关方面预计,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额将超过1715亿美元,移动支付用户超过2亿,从2011年到2016年,移动支付将达到平均每年43%的增长速率。到2016年,移动支付将形成一个金额高达617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用户规模也将增至近4.5亿。另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相关研究预测,到2013年中国的手机支付产业链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内将保持40%左右的年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