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语文教科研笔记

高中语文教科研笔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1-30 15:29: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语文教科研笔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语文教科研笔记

第1篇

——题记

1984年8月,我告别了母校南京师范大学,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转眼30年过去了,我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位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回顾自己的从教历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对教学懵懂无知到成熟驾驭,留下了我难忘的成长印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说得真好。在近30年的教学教研生涯中,我历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长期从事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我的发展,是课题研究让我走了一条成长的捷径。

一、课题研究为阅读教学引航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学校有的也只是学生、教材而已。缺乏教师,缺乏研究资料,缺乏教研活动。怎么教语文?手里捧着刚发下来的语文课本,一片茫然。上师范的时候,也学了语文教学法,但似乎根本派不上用场。我努力回想自己上中学时老师教语文的样子,便无师自通地得到了“讲”的方法,然后便迈上了讲台。想起我中学的那个语文老师,讲古文,就是查字典做翻译,讲现代文,就是读读参考书。我想我是正规师范学院毕业,应当比他强。为此,我熟读深思课文,广泛搜集材料,认真整理讲稿,做到不看教案,流畅讲授。追求的最佳境界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津津有味。就这样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的“讲”课。几年下来,教案积累了一大摞,自己的口齿利落多了。学生们说:“老师讲课像说书。”听到学生的评价,自己颇为得意。十年里,眼中从来没有过学生,他们学得怎么样,他们心里想什么,一团漆黑。这样教语文行吗?我感到茫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校在观摩、调研、请教专家指导的基础上,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以教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特色,校长室及时提出了开展“优化教育策略,促进主体发展”课题实验的构想,2001年正式成为“十五”省级立项课题。我有幸参加了参与该课题的申报、规划、开题、研究、结题等工作,是“十五”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子课题“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总习惯于课文内容的讲读,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探究、发现、质疑、思辨的创造性潜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改变目前这种“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教学现状呢?于是我把关注点放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有效策略的研究上。我决定用自己的热情付诸行动,大胆进行改革实践。

任何一项实验的开展只凭参与的热情是不够的,要想使实验开展得深入并取得显著效果,关键是要努力地探索研究。我结合实际,设计了周密的课题实验方案。然后与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分析,用教学案例、确定专题、重点突破、逐步验证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实验教学研讨活动。我通过写理论摘记、备课上课听课、课后进行教学诊断、写教学后记与反思等活动,逐步按实验原则进行实验,探索构建教学模式。

在实践与探索中,我设计并实施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即“导—学—教—练”。“导”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法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自己寻求解决的问题答案;“教”就是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文本中较深层次的问题;“练”就是让学生做围绕所讲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训练。当然,在组织教学时,上述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因文而异,灵活运用。有的课文可以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以讲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实践证明,运用四环节阅读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态度变得积极、稳定。在教学中学生朗读、感悟,读中质疑,读中求“动”,读中补“白”,读中延伸,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优化教育策略,促进主体发展”课题研究引领我不断地反思、实践、积淀。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升。课堂不再跟着教案走,课堂时时有精彩的生成。课堂不再是“讲堂”,真正成了“学堂”。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我也教得越来越自信,体验到教科研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我参加市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竞赛,两次获得一等奖。2000年10月,在江苏省中学语文新教材研究课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省教研室领导及与会老师都给予我充分的肯定。

二、课题研究为作文教学添彩

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相对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研究显得薄弱。课程表上的作文课得不到落实,每个学期的教研安排,很少有教师愿意上作文公开课。我苦苦思索,路在何方?我与教研组同事选择了“作文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作为作文教改实验课题。在实验期间,我们边摸索边实践,边查资料边想点子。通过研究,最大的收获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生成了作文训练系列

我们参考相关教材,结合考试要求以及本校教学实际,生成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修改”的作文训练系列,如图1所示。

课题组研讨制定了“搜集—整合—研讨—修改—整理”的操作程序。按照这个程序,作文教学有了操作性。我们先进行文献的搜集,学习相关理论,继而整合信息写出文案分析,课前进行学情调查和分析,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教案都须经过集体研讨,反复打磨,还要先写好下水文,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作品要做到妥善保管,每节课认真详实地做好课堂实录,课后进行深入反思。科研之路是艰辛痛苦的,经过第一轮实验,第二轮调整修改,我们终于有了一套完整、丰富、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按照这个体系,明明白白进行作文教学,克服了以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二)形成了作文教学模式

我多次带头开设作文公开课,在一次次实验中,逐渐形成了“问题诊断—习作欣赏—方法指导—升格训练”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作文课开始“有例、有法、有效”了。如在“作文拟题”教学指导中,我先列举不当拟题、胡乱拟题的具体实例,说明文章标题的重要性;接着展示一些成功的、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题目;在讲清了道理、授之以方法以后,设计作文题,让学生当堂训练。我把我的课堂实践,写成了几篇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修辞学习》等期刊上。

(三)改进了作文指导方法

以前,我的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写,不太重视课后的阅读、观察、实践、体验,把作文教学指导当成例行公事。因为指导只是蜻蜓点水,不具体,不深入,所以学生只得闭门造车,苦不堪言。指导上不去,学生兴趣上不来,怎能让学生写出满意的文章?实际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通过这次教改,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改进,教学路子宽广多了。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班级订购语文报刊,每天摘抄课文中的精美句段,每周写读书笔记,每学期读一部名著,定期举办读书汇报活动,不定期开展“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有心人。走访、调查、郊游、考察……写作的源头之水滚滚而来。为了让学生掌握作文的一些技巧,我循序渐进,教学拟题的方法、语言“出彩”技巧、开头结尾的技巧、选材的方法……以优秀文章为例,反复对照修改,直到揣摩清楚写作方法。在这期间,我写作了许多有关教学指导的文章,并被相关学术期刊发表。

作文课题研究提升了我的作文指导水平。学生作文有了兴趣,学生期待作文课,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作文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每学年,我们都有很多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我校也多次被授予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三、课题研究为作业设计助力

布置学生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业应当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然而,认真审视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发现种种弊端:一是作业内容陈旧,依然是以知识为主,以知识接受为中心,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动手作业更少;三是“题海战术”依然受到推崇,大量单调的、盲目的、机械的、低效的作业,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呢?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2008年,我确立和申报了市规划课题《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相关理论的学习,转变了我的作业设计观,使我充分认识到: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功能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师应该以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重新对作业设计进行定位;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到知识性、工具性,又要考虑到人文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智力、技能和情感三维目标的发展。

我在教学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时,曾尝试设计布置过这样的选做题(任选其一):(1)到图书馆查阅并整理青年的主要生平事迹(可书面也可口述);(2)你看过或了解过哪些与有关的影视剧或歌曲,简介一部(首);(3)收集祖辈、父辈及同学对的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口述也可书面);(4)你还见过哪些与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并谈谈你的认识。做这个作业是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是过程与方法的展示,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此后,我的论文《语文作业要跟上新课改的节拍》发表在《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9期)上。

这样的例子很多。伴随着对作业设计的研究,我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等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

四、结语

一次课题申报就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一次课题实验就是我的一次新的跨越。工作30年,我做过若干课题。在从事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教育研究在于更好地服务教学,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评职称、为哗众取宠而搞课题,那不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思考,是探索,是求证,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态度。“把问题当课题!”——当我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会发现许多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除了这种“问题式研究”,“反思性研究”也特别重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一定要创立什么理论(这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理解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或者根据科学的理论体验、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科研。当我们坚持记下思考中的点点滴滴时,“叙事”会为“论文”理清脉络。

就这样,我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在总结中升华。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过迷惘,有过困惑,有过艰辛,但体会更多的是收获的甜蜜和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最后,我用余秋雨散文《皋兰山月》语句来结束我的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