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31 14:50: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商网络运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字】 IMS 多媒体 视频电话 终端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视频类业务需求正在向固定移动融合、多屏融合转变。运营商可基于IMS核心网实现多屏间视频电话业务,包括手机客户端与PC客户端,以及机顶盒之间实现视频互通,提供三屏间视频互通业务,增加多屏间组合业务类型。
二、视频互通研究范围
视频业务互通是不同客户端之间进行一对一的视频电话,特征为各客户端之间可以互相拨打对方终端,实现不同客户端之间的视频互通,接通后,双方可以看到对端的影像,同时可以听到对端的声音。
其中:
手机终端,指运营商定制基于IMS的移动可视电话终端;
机顶盒,指在现有机顶盒中增加基于IMS的视频电话功能模块的应用;
IMS终端包括:SIP固定硬终端、IMS PC软终端等;
软交换终端包括:软交换PC软终端等;
第三方多媒体会议系统,指与运营商合作的第三方多媒体会议系统;
其他视频电话系统,指第三方提供的具备点对点视频电话能力的业务产品等。
三、组网方案研究
采用统一的IMS网络平台来实现手机、固定终端、PC终端、机顶盒之间的视频互通。视频电话业务通过集中、统一的网络进行提供,视频电话类增值业务平台可基于同一个网络平台进行建设,网络结构清晰,视频互通实现简单。
视频互通网关(VIG)在IMS网络内部统一部署,对其他IP网络或其他运营商网络业务统一进行设置,视频互通设置简化、集中,有利于业务的统一提供,降低投资,简化管理。
方案优势:
码号管理的优势
利用IMS网络统一的码号管理,更适宜进行“统一号码”的应用,即用户的不同终端类型使用同一号码,避免不同平台间码号管理的不一致,可能产生业务冲突。
统一业务部署的优势
基于统一的核心网,在部署视频增强型应用时,具备统一性、更快速的特点。用户通过不同的接入方式,仍能感受业务体验的一致性。
统一的视频电话互通节点设置的优势
由于目前各业务平台孤岛式的部署方式,平台间实现视频能力的互通时,由于标准协议的不统一,可能带来重复的设备设置和资源浪费。而IMS网络天然的支持网络内部终端间的互通,对外提供统一的互通节点,对整合网络和优化结构而言,是一种较适宜的技术架构。
强化个性化服务
酒店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贴心服务,因此酒店管理系统通常都是围绕着如何让酒店方便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Infor10 SoftBrands HMS的最新版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满足酒店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首先,为酒店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通过标准化数据库为酒店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统一管理平台能将酒店的销售记录、预订记录和房间可用性等数据集中起来,使酒店相关人员轻松地创建财务、经营业绩以及旅客统计等报告,从而方便酒店进行诸如预订房间分配、采购及季节规划等决策。不仅如此,酒店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方便地对流程进行定制。比如说,机场酒店只要设计简单的入住、结账功能即可,而度假型酒店则可以设计各种复杂的打包服务。Infor SoftBrands 亚太区酒店行业解决方案副总裁兼总经理Chris Gribble介绍,Infor10 SoftBrands HMS的Workspace(工作空间)界面和移动增强功能,能让酒店工作人员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从而有更多时间为住客服务。
其次,情境商业智能帮助酒店迅速作出决策,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例如,系统可在预订屏幕上自动显示住客以往住宿记录和个人喜好的深度数据分析,使预订能够进行相关的升级推销。
最后,增强移动能力,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也为酒店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办公提供方便。这一能力可使得酒店随时更新客户的入住、结账、客房管理状态,同时将其他更多的功能扩展到移动设备上。此外,移动功能也使得预订和客房管家在外出时能快速、轻松地访问关键流程。
由ONYX酒店集团控股的莎玛集团选用了SoftBrands酒店产品系列中的物业管理系统(PMS),在其设在香港的酒店内进行部署。也就是说,莎玛集团所有的服务式公寓都将应用这一中央平台。部署SoftBrands的PMS后,莎玛能够建立一个所有员工均可访问的中央数据库来简化分配管理, 包括旅客资料。这些旅客资料便于莎玛改善预订流程,并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果客人二次入住莎玛,所有的一切将按其意愿得到井井有条的安排。
关注社交网络
很多人要到陌生的地方前,预订酒店时都会先去TripAdvisor、去哪儿等热门旅游评级网站去寻求帮助。因此,对酒店行业来说,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其不能不关注的宣传、营销渠道。如何用好、管理好这些社交网站,以及微博、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酒店企业当今的一大挑战。
比如说,住客会在微博上对酒店的某项服务提出改进建议或者表扬,如果能够得到酒店的快速反馈,客户满意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否则会对酒店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再比如说,客户入住后在TripAdvisor对酒店给出不好的评价,如果酒店不快速对此评价做出解释,或者与评价者进行沟通更新评价,就会打消很多潜在客户入住的念头。
关键词:广电网络 运营商 供应链 采购成本
一、分析采购资源要素和作业
广电网络运行商供应链采购资源要素和作业,通常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设备的采购,该过程包括三种成本类别,分别为:资金成本,该成本是采购成本、物流成本、仓储成本、安装成本、调试成本、运行成本、测试成本、维护成本、维修成本的总和;作业成本,包括在进行采购总成本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办公室费用、人员工资等其他费用;运营成本,指的是由于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而出现了成本的损失,另外还包括产品的质量费用。
其次是在采购物料的过程中,采购与企业运营的关系内容,包括:采购之前,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采购过程中,做好物流方面的工作;采购完成后,对采购物料进行科学管理,包括储存和下发;工程建设和维护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对采购物料所产生的建设价值进行分析。以上的分析,指出了在整个生命周期分析和评价物料的采购过程,这些过程都存在明确的成本管理对象,一方面我们需要对所消耗的物料资源进行详细统计,另一方面是定量分析作业成本的类型、动因。
以上的活动我们可以归类为单位、批量、维持、供应商水平作业,这四个类型的分析,分别找出成本的动因,对应以上的水平作业可分别表现为物料数量、部门协调沟通次数、部门维护维修过程消耗的工时、供应商管理消耗的工时。
二、广电网络运营商采购TCO模型的建立
采购TCO的作业成本通常以下面三个步骤显示:首先是对各种耗费资源的确认和计算;其次是对作业中成本要素的成本额进行计算和对作业消耗的资源种类进行汇总,并根据成本池和汇集要素,计算出成本池的总额;最后是分析成本对象消耗的成本动因量,归结出所有的采购对象。
假设某种设备的采购,将物料价格、物流费用、安装费用、调试费用、管理费用等直接计入资源成本;将库存支出、运营支出、损失费用、维护费用等分配计入资源成本;将人工费用分配计入作业成本。以上采购工作的收集和甄别,一方面除了通过对物料供应市场的分析和对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满足采购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做好物料退货、索赔、验收、入库、出库、盘点、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最后确定设备采购的总成本包括:采购商务、工程建设、设备运营三方面费用的总和。
三、广电网络运营商采购TCO案例计算分析
广电网络运营商采购的设备类型,除了包括日常和杠杆的类型,还包括瓶颈和关键的类型。该模型的说明,需要对比采购TCO、TCO数据、采用TCO的计算成本。就此,我们所选择了EDFA光放大器,该光放大器的费用发生以下三个阶段:
采购商务阶段:光放大器费用数据项包括设备数量、设备单价、物流费用,这三种数据项的含义分别为每个机房所用的数量、每个设备的价格、按照总价的百分比。
工程建设阶段:光放大器费用数据项包括延期时间、月收入、延期对机房系统的影响、安装调试费用,这四种数据项的含义分别为设备延期时间、设备所带用户的收入、设备延期对系统影响、安装调试费用。
维护运营阶段:光放大器费用数据项包括设备寿命、维护费用、技术支持及备件、年故障时间、故障影响、保修期、电费,这七种数据项含义分别为实际使用时间、维修费用对时间的分摊、需要的备件及技术准备比例、一年内故障时间、影响的用户情况、厂家免费保修期、光放所分摊的电费。
以上三个阶段所产生的成本比例,分别为46%、1%、54%,也就是说,采购阶段和维护阶段是光放大器成本的集中阶段,这两个阶段对要求光放大器不仅要重视价格,还需要对光放大器的价格、延期费用、维修费用、电费、技术费用等敏感度进行分析,经分析,其中价格、延期费用、技术费用的敏感度最高,因此在采购的时候,必须重点考虑这三个方面的指标。
利用光放大器进行TCO采购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供应链上面,不同类型产品所对象的成本是各不相同的。很多建立在价格基础上的采购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形势的采购成本管理需求。TJ广电运营商从2009年-2010年,中心机房的成本数据就显示了整体成本控制的优越性,其中相比于2008年,整体成本总共下降了4%左右,证明了采购总成本管理方法的实用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企业制造型企业不同的是,制造型企业采购原材料加工成产品,能够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而广电运营商采购物料仅仅为了进行传输网络的构建,因此,广电网络运营商需要对供应链的采购总成本进行管理。就此,广电网络运营商需要在分析采购资源要素和作业的基础上,建立采购TCO模型,并对采购TCO案例进行计算分析。
参考文献:
[1]鲍新中.供应链成本:改善供应链管理的新视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21-238
本标准的认知内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二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三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四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涉及的概念是“聚落空间形态”,指人类聚居地的外部形态,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本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分解、剖析之意。先静态理解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站点、交通线路、综合交通网)影响下的聚落空间形态,以此为基础动态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一般过程,掌握其影响的一般规律及本质原因;某个城市在某个时期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兴衰变化,必然会带来相应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张或者停滞甚至萎缩。从形成条件(即组织商品和聚集消费人群)认识商业与交通运输的关系,理解交通运输是影响商业网点区位、规模、密度等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带来商业网点布局的新形式和新变化。分析的结果都要落实到地域联系上,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是交通带来的人员和物资流动体现的地域联系,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也是如此。理解交通是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经济、历史人文都是影响因素。
本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要求分析过程应从实例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要能运用到实例中去。教师要选取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例,发现规律,认识本质。训练学生掌握从分析实例到概括规律再到认识本质的学习方法,逐渐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二、知识体系分析
常见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前一内容标准中已经涉及,因此,在实施本内容标准时可以将这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适当处理,按照运输线路所处空间将其分为三类,即陆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这种划分方法能更直观地通过空间属性,将运输方式与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联系起来。三种运输类型的比较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三种运输类型的区别在于线路所处空间不同,共同点是站点所处空间都在陆地上。由于聚落和商业都是布局在陆地上,因此,聚落的空间形态与三种运输类型的站点、陆路运输和内河航运的线路所在位置及布局密切相关,这是分析其影响过程的知识基础。陆路运输的站点、线路和内河航运的线路对聚落空间形态有影响,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只有站点能影响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一个特殊的例外,即管道运输的线路是封闭的,它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不大。
聚落空间形态按方位划分为水平形态和垂直形态。商业网点按空间位置可分为城区的商业街和商业小区、郊区的购物中心和乡村的零售商店。
在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众多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中,交通运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商业形成的两大条件――畅通的顾客流和商品流,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最具地理特色的因素,体现了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包括站点和线路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网带来的影响。受单一交通站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点状(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观察),多属于城市发展早期,可见于部分欠发达的村镇聚落。受单一交通线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条带状(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观察),多属于城市发展中期,可见于部分小城镇聚落。受综合交通网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面状或星状。它们在发展中综合,在变化中体现影响。既要从某一时刻的静态去把握,又要从时间演替和空间差异中去分析。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中,“变化”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是指时间变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主流运输方式,受其影响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不同,交通繁忙时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呈扩张状态,交通衰落时则呈停滞甚至萎缩状态;二是指空间变化,即空间差异,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不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和主流运输方式也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各异。“变化”的产生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自发的变化,一是人为的变化即规划。这两种情况下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是“因”,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特征是“果”。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都属于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它们都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要达到先天具备条件、满足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能力层次分析
“结合实例,分析……”,意味着落实本标准的认知方式是从特殊到一般,即先有实例,后有规律原理。这样要求,不仅降低学习难度,还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其影响过程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即城市空间形态首先是在交通站点(也称节点)形成点状形态,然后沿交通线延伸成线状形态,最后在多条交通线和多个站点的引导下发展成面状,在形成面状之前还可以形成放射状或星形的形态。在城市发展的自发状态下,这一过程体现十分明显。遵循的原理是:交通通达性提高,土地价值增大,土地利用方式由乡村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城市空间形态随之改变。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交通带来的大量消费人群和商品流。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商业点一定是布局在交通便捷的位置,交通越便捷,商业点规模越大,交通网密集,商业网点也密集。布局商业网点要遵循交通便利原则。遵循的原理是:交通为商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品和消费人群,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规划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时,除了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外,还应遵循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点线面”规律和商业网点布局的交通便利原则,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前提,布局好城市交通运输的站点和线路、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现实需要。
四、教学价值分析
本标准的教学价值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对现实世界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解释价值;二是对聚落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规划价值;三是科学合理选择商业点区位的实用价值;四是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教育价值。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空间形态,都能解释其由来,理解一个城市为何会形成现在的空间形态。关键是掌握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方法,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角度着手,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提高土地价值,变乡村用地为城市用地,形成城区。理解一个商业中心或商业点为何选择现在的位置,也要从便利的交通能够带来大量消费人群和商品流的角度去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管理和发展意义重大。在城市规划时,必须选取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布局,在可预期的时期内,形成合适的城市空间形态,方便城市的管理,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40G波分系统是光通信技术一次飞跃,也是运营商提高网络容量和升级承载网的一项重要技术。随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继投入40G建设,40G正式开始了国内的商用路程。
运营商根据需求上40G
从运营商角度来说,使用40G波分是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目前,40G波分是受40G路由器的驱动,而40G路由器的使用又是看运营商数据流量的增长情况,因此对数据业务要求比较大运营商将率先使用40G波分。
此外,由于40G的使用,还将牵扯到运营商网络投资、承载网规划和网络运维等问题,运营商也希望借助建设40G优化和提升自己的承载网性能,已经投入40G建设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对40G如何提升网络性能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论证。
中国电信走在了40G建设的最前面。“中国电信关注40G是由于其数据网流量十分庞大,且不断增加,部分地区的10G波分已经无法满足网络容量增加的需求。”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副总工徐建峰表示。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在上海建设了国内第一条40G商用线路,该40G线路有200公里,采用了ODB调制编码技术。中国电信的40G研究也并没有因为商用而停止,据记者了解,中国电信已经在研究40GOTN和100G,这两项内容是40G规模使用和升级的关键技术。
中国联通因为承接了原中国网通的数据网络,对40G同样提出了迫切需求。2008年中国联通就在华北多个地区也开始兴建40G线路。虽然中国联通本次只使用了少数设备商的40G设备,但是据记者了解,中国联通对其他设备商的40G产品也保持了高度关注。
中国移动由于目前业务仍以语音为主,对40G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但是随着全业务运营的深入,数据业务量的增加将促进中移动在城域骨干网上采用40G。”中国移动设计院副院长刘涛预测。
设备商期待光网络市场重新洗牌
对于设备商,40G不仅是其技术能力的代表,而且还是其实现光网络设备市场重新洗牌的关键产品。10G波分时代创造的光网络市场格局,有望随着40G的到来而重新划分。
据咨询机构Infonetics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从2008年2010年,全球光网络设备市场将持续增加,到2010年全球光网络设备市场收入将达到122亿美元,波分光网络设备的开支也将在2010年超过SONET/SDH设备。由于波分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中开始占据光网络市场的主导地位,现阶段对40G波分市场争夺也关系到了未来光网络设备的市场格局。
目前,华为、中兴、北电、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朗讯和烽火设备商已经推出了40G商用产品,其中华为、阿尔卡特朗讯和北电还在国外建成40G商用网,未来角逐国内40G市场的设备商将从这五家设备商中产生。
商用40G的五点问题
40G商用需要解决技术、应用场景、成本、运维和40G的引入五点关键问题。
技术上,40G的调制编码技术和各类补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设备商产品的区别是如何满足运营商不同的网络需求,既要适合运营商网络过渡、升级需求,也要保持可以接受的设备成本。
应用场景上,目前开始建设的几条线路都以广域使用为主,未来在城域骨干上也可能使用40G,这主要看运营商的需求。
成本上,受目前40G商用规模的限制,设备商的40G成本还难以满足业内对成本的期望,不过由于40G使用,运营商网络更加简化,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商网络运维成本。
运维上,由于40G的使用,是对承载网的一次改造和升级,运营商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手段进行40G运维:一是路由器保持不变,只进行传输倒换,倒换操作及时告知路由器;另外是传输不动,用路由快速收敛实现40G运行。而以后的发展方向还没有完全定论。
【关键字】 通信机房 网络重构 机房规划 NFV SDN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正朝着“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的方向发展,各运营商现有通信局点布局及配套设施是面向铜缆网及传统交换网设计的,已不能满足业务和网络重构的要求。基于传统通信设备大规模退网和网络架构重构对机房各类资源的需求,以层级扁平化的网络简化趋势将势在必行,摸清现有机房网络资源条件,在匹配未来3-5年内通信网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基于CODC化的重构网络的机房布局规划,是目前各通信运营商网络规划的迫切要求。
二、通信网络演进趋势
根据目前技术成熟情况,预计通信网络将朝着以下趋势发展:一是架构重构,以DC为核心建网。传送机房改造为云DC,建设DCI互联网络形成一体化资源池。二是网络重构,全面虚拟化。vBRAS等网元虚拟化,实现NFV电信云集约部署;网络设备虚拟化,利用SDN(overlay)构建智能弹性网络;在对SDN/NFV等新技术的引入过程中,新系统应优先基于SDN/NFV部署;部分老系统可逐步引入SDN/NFV。
SDN/NFV技术分别从网络架构和设备架构进行创新,将影响业务模式、网络演进和运营体系变革;云是SDN/NFV的基础, 实现网络资源弹性扩展和灵活配置。
三、 新一代通信机房业务需求
根据通信网络的演进趋势,未来通信机房按照局c内所安装通信设备网络层级可划分为区域中心、市级中心\属地中心、接入点三级,各层级机房预计部署的通信设备如下表:
四、通信机房规划建议
【关键词】UDC 融合 数据中心 分布式架构
1 概述
纵观电信运营商近几年的网络演进趋势,各大电信运营商正逐步向全业务纵深发展,在PSTN、GSM网络、IP宽带接入网络的基础上,涌现了3G、TD、WLAN和IMS等新兴网络,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新业务。这些新网络、新业务的发展,必将引起单用户数据量、用户数据的属性、用户数据总量的突增。受限于早期的技术水平和网络结构,电信运营商不同网络的用户数据一直被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实体中,对每种新兴网络均设置了专用的用户数据中心。这种相互独立的用户数据储存会导致用户数据不统一且难以管理,为种类繁多的业务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的资本支出(CAPEX)和运营支出(OPEX)。
为了解决网络中用户数据分散、访问接口多、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等问题,用户数据融合(UDC,User Data Convergence)作为用户数据管理(SDM,Subscriber Data Management)的替代技术逐渐被各大运营商们所公认,并进行部署及应用。
2 UDC技术介绍
UDC定义为对同一用户的多个异构网络中的多个业务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是用户数据管理方面的主流发展趋势,对用户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了深层次的架构上的变革。
用户数据融合的关键机制是将用户数据存储和业务处理逻辑分离开来。后端用户数据库通过统一、可扩展的数据模型,提供基于用户各种数据的存储和访问;而前端负责处理来自服务提供网络的信令逻辑、业务请求等。
用户数据融合可能包括与特定用户相关的业务数据,如用户特定业务逻辑、业务数据等;还可能包括用户终端上的用户数据,如个人通信录等。同时,用户数据融合的部署方案应该具备平滑演进、融合未来可能出现的用户数据的能力。
UDC架构很好地顺应了运营商对降低CAPEX/OPEX、高效运营的需求。融合的用户数据库可以数据中心的形式在各个运营商网络集中部署,前端靠近运营商网络的信令转接点,处理用户业务逻辑。
3 融合用户数据中心部署方案
3.1 分布式HLR系统架构
UDC在作HLR使用时称为分布式HLR,与集中式HLR的主要区别在于信令处理设备和数据存储设备的分离。UDC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前端设备(FE)
核心处理模块:负责MAP、Diameter等信令消息的高层协议处理功能;
信令模块:负责MAP等七号信令以及LTE HSS的Diameter等信令消息的底层协议处理功能;
E1中继模块:用于直联、准直联TDM七号信令链路接口;
IP模块:用于IP信令及Diameter信令的接口,连接IP承载网络。
(2)后端设备(BE)
AUC功能模块:生成用户鉴权数据等;
中央数据库:存储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签约信息等。
(3)其它公共设备
交换矩阵:TDM交换总线、数据交换总线;
同步:时钟同步、时间同步;
此外,还有BOSS接口、网管接口、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维护终端等。
分布式HLR的技术本质是用分布式软件系统提供全面的HLR/AUC功能。除了满足集中式HLR的各种技术要求之外,分布式HLR系统整体还具备以下技术特性:
(1)自身是一个由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其中设备可以异地分布设置;
(2)系统网络内部设备通信全部通过IP网络承载;
(3)自身具备地理容灾能力;
(4)具备大容量用户数据存储能力,并提供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
(5)具备与大容量用户数据存储相匹配的业务处理和数据管理性能;
(6)存储容量、用户数据内容、业务处理能力及处理逻辑可以独立灵活在线扩展。
3.2 分布式HLR部署方案
分布式HLR的BE设备负责存储用户数据,FE设备负责信令处理。FE和BE可以同局址放置,也可以分离放置。当采取同局址放置方式时,FE和BE间的信令消息可通过机房内的网络设备连接;当采取分离放置方式时,FE和BE间的信令消息可通过IP承载网络或IP专线方式进行连接。
从部署方式来看,分布式HLR的BE设备应集中设置,减少网元数量,降低运营商的CAPEX/OPEX。各本地网可以通过设置返拉终端的方式,管理存放在BE中的本地用户数据。FE可采取与BE集中放置或分散各本地网设置。一般而言,BE和FE分离设置没有明显意义,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和路由迂回,建议FE和BE同本地网放置。
分布式HLR部署方案如图1所示:
同时,针对未来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趋势,现阶段在部署BE时,可考虑与IDC机房局址的融合。
3.3 分布式HLR承载方式
分布式HLR的承载方式主要是指FE与BE的数据访问、BE与BE之间的数据同步。分布式HLR设备应基于IP承载方式进行通信,FE与BE、BE与BE之间可以通过IP专线方式进行连接,也可通过运营商内部专用的IP承载网络进行连接。
考虑到MAP信令对于时延有较高要求,FE与BE之间若通过运营商内部专用的IP承载网络进行连接,IP承载网络应具有完善的网络架构以及接入的便利性、灵活性。IP承载网络的QoS必须满足MAP信令传送的需求。
电信级以太网(CarrierEthernet)技术,是指将传统以太网应用到电信网的技术,具备网络和业务扩展性、运营级网管能力和QoS保障能力,从而解决IP/以太网/TDM等多业务的传送问题,并向城域乃至广域延伸,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向分组化网络转型。
以太网要应用于运营商网络需要在扩展性、可靠性、QoS、管理等方面提供大量的技术保证和标准支持以及各标准化组织的积极行动。作为传统运营商和厂商代表的ITU-T在电信级以太网标准化工作方面与IEEE和MEF的广泛合作,不断为电信级以太网在全球的普遍应用扫清兼容性和标准化障碍,并积极尝试完善其技术上某些局限性。目前已在业务、框架、OAM、业务保护和扩展性等方面的标准化上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方案简介
烽火网络基于F-EngineM系列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和S系列电信级以太网交换机来提供分组化多业务承载解决方案。F-EngineM系列和S系列电信级以太网产品是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可运营和可管理的电信级IP城域网的需求,结合目前城域网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研制而成的新一代城域网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它主要面向宽带接入网的汇聚层/接入层、大型企业网和行业网络,也可作为中小城市新建的基础数据承载网络,提供数据、TDM和视频业务的承载和传输,适应客户多样化和组网扁平化的要求,在努力提高用户体验质量的同时为运营商网络带来增值。
F-EngineM系列和S系列电信级以太网产品可以提供大管道的业务承载和电信级(50ms)业务保护功能,具备灵活的业务控制能力,可以基于用户、业务和应用来分配相应带宽和QoS等级。通过应用这些主动策略,不但可以防止网络瓶颈,还可以加强SLA,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QoE),提供差异化的客户服务,从而以有限的带宽创造更多的利润。
应用场景
烽火网络M系列和S系列电信级以太网在应用上各有侧重,M系列面向多业务承载,可支持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业务的电信级高可靠性承载;而S系列面向数据业务接入与汇聚,同时满足客户对网络业务管理和应用的差异化需求。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应用场景:
宽带流量汇聚
低成本、高可靠的二层的以太网汇聚,比MSTP方案具有成本优势,比普通交换机方式可靠性更高;汇聚DSLAM、FTTH和LAN等宽带接入流量,以及软交换中AG和3G等接入层流量;统一的以太汇聚网络,减少运营商投资成本。
大客户专网或接入应用
商业用户或专网用户ARPU值较高,是运营商重点开发的对象。基于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设备可以开展视频、数据、语音等综合业务,并可采用电路仿真方式提供TDM业务的接入。
中小城市的基础数据承载网
随着网络的不断融合和新业务(如Triple-play等)的涌现,现有城域网逐渐向层次化和分组化的方向进行演进。因此,未来的城域网是业务驱动的网络: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目标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提供。其中,城域承载网作为运营商提供业务的基础平台,需要具备新的特性和功能,不断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降低用户离网率,提高ARPU值等增值收益。
优势特点
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在城域网优化中的技术优势和实用价值主要在于:
支持丰富的拓扑结构,并可基于环网或双归属拓扑提供电信级50ms的业务保护,同时也保护了用户的利益;分布式故障检测机制,支持拓扑动态学习和更新、故障的隔离、定位和恢复;环路中继带宽高,提供从N×GE到10GE的平滑升级和可扩展性,无需预留保护带宽;基于以太网统计复用方式,标准以太网帧封装,兼容性好,组网成本低;有效保证服务质量,微秒级的转发时延控制,提供灵活的策略和业务控制能力;采用分组技术,支持TDM仿真,同时提供对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业务的支持;并支持基于硬件的高效动态组播功能,对于IPTV等新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可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实际应用中,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电信级的业务保护
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基于ITU-TX.87MSR标准在以太网上进行扩展,提供以太环网拓扑下的电信级50ms业务保护。
基于MSR扩展的以太环网协议相对于其他以太环网协议而言,主要优势体现在分布式的环路控制机制。从而可以灵活配置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环路带宽利用率。
在环形拓扑中,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设备很好地解决了环网广播风暴问题,同时采用特有的分布式故障检测和单环双向资源的高速冗余技术实现拓扑的动态学习和更新、故障的隔离、定位和恢复,提供对客户关键应用的50ms快速保护倒换。
良好的可扩展性
采用低成本的分组化平台,提供高QoS保障的网络。环路带宽可从FE平滑升级至N×10GE;设备多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扩展;环网的尺寸、多环复接拓扑可根据业务需要及时调整。
有效保证用户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转发报文的深度分析,可以动态智能地标识业务流,从而为后续的业务控制和QoS调度操作打下基础。
在业务安全性方面,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通过对转发数据的分析,针对可疑IP、病毒数据包、广播风暴等攻击进行限制,保证网络安全可靠。
较高的组网性价比
环型拓扑可以大大节省接入层到汇聚层的光纤和端口占用。大量节省模块局到中心局的光纤资源。此外,可通过配置实现灵活的业务负载均衡。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城域网中汇聚架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还优化了网络结构,给运营和维护带来了便利。
由于采用分组化内核的平台承载多业务,特别对于占较大比重的数据业务的承载,在带宽利用率、转发效率、时延、组播业务的支持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
快速的业务生成
分组化多业务承载平台可以组成千兆/10G的环网,能够提供以太网接口和E1TDM接口等多种业务接口,运营商可以在多业务分组承载平台上同时提供大客户的话音、宽带专线、VoIP、VPN业务,满足运营商各类大客户的接入需求等。
烽火网络电信级以太网设备可通过VLAN和灵活SVLAN方式实现二层VPN业务,也可以透传基于MPLS的二、三层VPN业务。
通道带宽灵活可调。基于64Kbps的带宽粒度,能够保证在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动态地进行带宽调整。
灵活方便的运营维护与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