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积极心理学的好处

积极心理学的好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1 15:3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积极心理学的好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积极心理学的好处

第1篇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应该是施教与学习两种活动结合并统一于共同空间与时间中的复合过程,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双方的,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关键在于从哪个角度来判断。若从教的方面来说,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若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从辩证的观点来说,主体和客体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学生的作用理解成主体作用比较切合实际。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成功。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上,仍存在以下的倾向:

1.机械地规定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能超过某个比例。有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老师讲得越少,就越能体现其主导作用;学生活动得越多,就越能体现其主体地位。也有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只能尊重学生而不能对学生说“不”,只能有表扬、鼓励,不能有的批评、惩罚。这是对新课程所赋予的教师角色的误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体现,绝对不是以活动量的多少来衡量,更不能狭隘地理解“尊重”,放任错误。教师应以平等、民主的真诚态度与学生对话,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氛围,使学生充分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达到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教师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活动。

2.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人为对立起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一些活动,做小实验、搞小制作;有的教师让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固定的教学程序,出现了形式化倾向。这些“活动”,粗看很有创新,细细品味又感缺乏深入的思考,展示的是手段,而目的却没有达到。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表明,学生很难在“做中学”和探究活动中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要探究有效,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实验和每一个教学素材,充分展示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加深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辩证地处理好讲授与探究、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是一个值得冷静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应反思:平常的教学不能以纸笔练习代替实验,不能以课件代替实验,不能以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应遵循教学常规,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教法对学法的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法得当,不仅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教法中领悟到学法,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效果差别很大,这就体现了“导”的功夫。我们必须认识到,接受性学习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主宰课堂,是一味灌输,它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概括,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的任务,是要根据实际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这两种方式有机地用好,用得当,用得恰到好处

3.教学评价未能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的评价思想。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形成状态四个方面来评价教学。但目前以学论教的评价体系并未真正付诸实施,尚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二、处理好教学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教学创新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应该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要真正搞清楚哪些过时的东西该废除,哪些合理的东西该继承,不要一提改革就全盘否定传统。好的传统不仅不能废除,还应该大力弘扬。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是够传统了,但这方法和原则不仅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还是适用的。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不能把废除注入式就理解为老师不讲,也不能把师生的互动简单地理解为一问一答。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于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通过创设情境、巧妙提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辩论;教师要从习惯把问题抛给学生,转向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师生的思维要“发散”,想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同时,又要求师生的思维要“收敛”,不能一味不着边际地幻想。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应该辩证地思考,不能走向极端。

2.坚持“目标多元”不等于淡化“双基”。现在,有的教师课堂上不敢讲知识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了了之,有的课堂基本上是“学生自学、互相讨论、教师总结”,虽然重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但“双基”的目标却没有落实。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不用重视“双基”了,将基础扎实简化为仅仅是知识数量的积累。这种狭隘的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又在不断地升级和强化,于是就变成了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训练。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新课程不是不重视“双基”,而是以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要重点研究和明确为学生打什么样的基础、如何打好基础,绝不是不要基础。教学中既要重视过程,又不能忽视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两者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不能作为“一维”来理解,知识重在逻辑性,技能重在操作性,两者有明显不同,是有差异的。“知识”是可以言传的;而“技能”只能意会,靠体验与感悟,难以言传。传统教学中重视“双基”,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有意和无意削弱“双基”的课堂,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

3.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目前,很多教师上课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过一会儿讨论一次;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和互相配合;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然后活动便宣告结束。出现这些现象,根本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意,认为分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就是合作学习了。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操作普遍感到困惑。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交换意见。合作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三会”,即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教师要以“晓之以理,导之以引,动之以情,传之以神”实现“会教”;学生通过“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达到“会学”。

三、模式推广与开放超越的关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诚然,先进的教学模式对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确大有裨益。但是,如何对待模式,又如何去操作和运用好教学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各种教学模式,各有各风格,但殊途同归,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和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果不分学科,不看内容,不看教学对象,就刻意模仿,一成不变地全盘照搬,那就失去教学模式应有的价值了。在借鉴和运用教学模式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这个“实际”,就是指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师风格。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倡导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余地和空间,因此,教学模式也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

1.教师应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强调教学设计,把备课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需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并形成完整的教案。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开放过程,课堂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非都能在备课过程中预测到。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及最终结果,更大程度上是由具体教学情境以及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的。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开放的、创造生成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认识到,教学模式的开放式发展要求教师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生性和多元性。

2.教师应把握开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教学内容应是经验信息和即时信息的统一体,具有确定性、唯一性、静止性与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相结合的总体特征。因此,教师不能把教科书当作全部的教学内容与材料,而是作为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教师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科书的次序,也可以充实教材,超越教材,突破教材的束缚,提高“用”教材的能力。例如能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见;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声、光、电的污染问题等发表自己的见解;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等。

第2篇

一、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主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和奖励来达到其目的;但是更多的是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习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我们还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作用,重视学生的感知、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归纳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学习的主体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

二、处理好知识的“量”与“质”的关系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量”与“质”的关系方面,我们认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弱与知识的“量”和“质”都有关系,严格地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弱与知识的“质”成正比例关系,并且在知识的“质”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弱与知识的“量”也成正比例关系。

反过来可以这样理解,没有“质”的知识不论其“量”的多少,都很难产生较强的创新意识。因为新的观点和新的解法都不可能从现有的知识仓库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而且靠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积累起来的知识还会产生惰性作用,阻碍创新意识的迸发。由此可见,知识的“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是知识的“质”呢?“知识的质通常指知识结构的合理程度”。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就数学而言,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指按照逻辑关系建立起来的微观结构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一般到特殊的宏观结构。这样的结构要求把每一部分知识放入知识系统中去学习和理解,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形成整体认知结构,这样的整体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求学生掌握的是程序性知识而不是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往往就事论事;而程序性知识则只要求明确的条件和线索,因此相对来说,其适用性较广,迁移性较强,较有利于创造。”

从以上的认识出发,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对知识的“量”进行积累以外,还特别重视对“质”的要求。教学中我们利用学习准备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条件和线索,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掌握程序性的知识;我们还通过以单元知识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相互联系的理解。

我们还重视按系统整理知识,通过知识的系统整理强化知识的相互联系,例如,把除法、分数和比放入一个知识系统中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掌握好这几部分知识的相互联系,学生就能依据这些联系顺藤摸瓜、举一反三,从中迸发出一些新颖、独特的解法来。

三、处理好“接受”与“质疑”的关系

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不认真“接受”和继承老一辈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人类社会不仅不能发展,而且不可能存在下去。学习的定义就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这里的“经验”就包括了继承前人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知道“接受”和继承前人经验在学习中占有多么重要的比重。

但是“接受”不等于是盲目机械的知识灌输和技能模仿,学生也不是个单纯的知识容器,总得对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思考和改进。因为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否则人类就不可能进步,因此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又不能“惟书、惟师、惟上”,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在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超越现实,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发现事物的缺点是一种科学品质,因此可以说,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任何新的东西都源于对旧事物的不满,都孕育于对原有事物不足的质疑,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是非常重要的。

要使学生大胆质疑,就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有机会也有胆量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处理好习惯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想象与思维,是学生迸发创新意识的两大认识支柱。这里所说的思维,主要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以固定、惰性的思路为特征的习惯性思维而提出来的”,是指“在强烈的创造动机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包括直觉和灵感),以渐进性或突发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有价值的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等创造性成果。”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和习惯性思维同属于思维的一个分支,因此它们都具有思维的一般特征,都是运用观念、表象、符号、词、命题、知觉、信念或意向进行的内隐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但不同的是,习惯性思维强调思维的固定性,教学中常用这种思维训练学生模仿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强调思维的灵活性,其中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特征。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量使用的都是习惯性思维,强调固定的思路、运用较为稳定的思维模式。这些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往往是对一部分典型题目的分析思路或解题方法的高度概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这些高度概括的知识规律或具体解题方法,学生应该掌握也必须掌握好,因为掌握好这些规律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长期单一地运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会养成对思维模式的依赖,形成思维的惰性。所以,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以后,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不是悬挂在半空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同样借助于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抽象、推理、类比……但它不是单独使用某种思维方法,而是综合运用,更强调思维的灵活性;某些创造性思维方式如直觉、灵感等,更是属于那种非规则性、非程式化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正向思维、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等等。

由于创造性思维和习惯性思维都要借助于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所以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培养,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又要重视用创新意识来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既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又要重视思维的灵活性,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

五、处理好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监控的关系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它包括认知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认知材料和认知任务以及有关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的目标,它主要有计划、实行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监控的基础;而元认知监控集中表现在如何有效地协调元认知知识,使之相互作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学生大量进发的创新意识表明,创新意识的产生通常是由于采纳和使用了某些思维方式所致,而采纳和使用这些思维方式都是学生元认知监控的结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正确处理好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的关系。

第3篇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 MATLAB 窗函数 FIR数字滤波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MATLAB①已经成为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中分析和仿真设计的主要工具。软件提供了数字信号处理工具箱,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及实验的仿真提供了方便。该软件语句简练、编程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号分析、处理和设计。

1 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利用MATLAB可以方便地对数字信号处课程中的理论、算法进行仿真设计。下面就利用FIR的窗函数法,设计数字滤波器,以说明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1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步骤

窗函数设计法是FIR数字滤波器的主要设计法,该设计法原理简单、运算精度高,广泛应用于FIR工程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中。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步骤:(1)根据给定的滤波器技术指标,得出理想滤波器的单位抽样响应: = ;(2)根据阻带衰减和过度带宽度选择窗函数及滤波器长度;(3)对加窗确定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 = ;(4)在频域检查幅频响应∣∣是否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修改设计,使满足所有技术指标要求。

1.2 实例

试用凯塞-贝塞尔窗函数法窗函数②设计一个长度M=45的带阻滤波器,其阻带衰减 = 60dB,滤波器上下限截止频率为%i/3和2%i/3。

由于 = 60dB,则根据经验公式得: = 0.1102(8.7),≥50,是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参数,它能够同时调整窗函数的主瓣宽度及旁瓣衰减,值越大,则旁瓣衰减越大,但此时过渡带将变宽。

1.2.1 凯塞-贝塞尔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MATLAB源程序

源程序:③

%bsf.m带阻滤波器主程序

M=45;n=[0:1:M-1];AS=60;%给定参数

beta=0.1102*(AS-8.7) %经验公式求kaiser窗函数的beta值并显示

win_kai=(kaiser(M,beta))'; %调用用凯塞-贝塞尔窗函数

w1=pi/3;w2=2*pi/3;%带阻滤波器截止频率

h_d=i_lp(pi,M)-i_lp(w2,M)+i_lp(w1,M);%调用理想LPF子程序i_lp,设计理想BSF

hn=h_d.*win_kai;%加窗后实际BSF的单位抽样响应

[db,mag,pha,grd,w]=freqz_m(hn,[1]);%调用子程序freqz_m,求幅频响应

figure(1)

subplot(2,2,1);stem(n,h_d);ylabel('h_d(n)');axis([-1,M,-0.2,0.8]);title('理想带阻滤波器冲激响应');

subplot(2,2,2);stem(n,win_kai);axis([-1,M,0,1.1]);ylabel('w(n)');title('凯塞-贝塞尔窗函数');

subplot(2,2,3);stem(n,hn);ylabel('h(n)');axis([-1,M,-0.2,0.8]);title('实际带阻滤波器冲激响应');

subplot(2,2,4);plot(w/pi,db);grid;xlabel('频率');ylabel('db');title('幅频响应(db)');

axis([0,1,-80,10]);set(gca,'XTickMode','manual','XTick',[0;1/3;2/3;1])

%幅频响应子程序Freqz_m

function[db,mag,pha,grd,w]=freqz_m(b,a)

[H,w]=freqz(b,a,1000,'whole');H=(H(1:501))';mag=abs(H);pha=angle(H); db=20*log10((mag+eps)/max(mag));w=(w(1:501))';grd=grpdelay(b,a,w);

%理想LFP子程序i_lp

function h_d=i_lp(wc,M)

n=0:M-1;alpha=(M-1)/2;m=n-alpha+eps;hd=sin(wc*m)./(pi*m);

1.2.2 运行结果

= 5.6533及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阻带衰减未达到60dB,不满足要求,则需要修改设计。通常采用2种方法修改设计:(1)增大的值;(2)增大窗口长度M。

(1)对直接赋值,取 = 5.9,重新运行主程序,得到如图2所示的仿真结果。由图2可以看出,此时滤波器的时域、频域指标均达到了要求。

(2)选择窗口长度M=49,重新运行上面的程序,得到如图3所示的仿真结果。也可以使该滤波器的时域、频域指标都达到了要求。

2 结束语

由上面的仿真实例可以看出,借助MATLAB数字信号处理工具箱,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编程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设计方法进行仿真演示,将FIR数字滤波器复杂的设计方法、修正设计的过程具体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设计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课程中抽象概念的理解,能更好地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知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近几年将MATLAB仿真演示引入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马兴义等.Matlab 6应用开发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信号分析与处理;虚拟仪器;教学改革;教学平台

1.引言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连续时间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离散信号的分析与处理和滤波器的设计等内容。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多、理论抽象、数学公式计算复杂,且函数波形和曲线较多。因此仅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3]。在《信号分析与处理》的传统教学中,通常辅以MATLAB仿真实验,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但是这就需要学生要事先掌握MATLAB的编程方法。除此之外MATLAB软件复现现场工程信号比较困难,学生也不易理解信号、频谱、系统、滤波等概念,不容易理解频域分析的优点 [4,5]。本文给出了基于虚拟仪器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平台设计过程。利用LabVIEW方便易学的图形化编程环境,使学生对《信号分析与处理》这门课程的内容有更直观的印象和把握。

2.虚拟仪器技术在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仪器技术融合而产生的新兴技术。虚拟仪器技术通过接口技术采集现实世界的信号,应用LabVIEW编写软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实现对相应外设的控制,输入输出操作通过虚拟仪器的前面板来完成。也就是说虚拟仪器具有传统仪器的功能,只不过是将显示界面使用计算机虚拟出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以多种形式输出结果。虚拟仪器是靠模块化的硬件和灵活高效的软件来完成设计工作的,这种工作方式极大的提高的了工作和生产的效率,所以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6-8]。

LabVIEW的编程语言是虚拟真实元器件的图形化编程语言,更加直观。其自带的强大函数库方便使用者随时调用,大大降低了编程的难度和复杂度。因为更多人愿意选择使用LabVIEW来完成编程工作。

针对“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中含大量的信号和抽象的理论,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的上述优势,将其引入到《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LabVlEW的教学平台设计

3.1 教学平台总体设计

《信号分析与处理》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和领域广泛,要在48学时内将该门课程讲授好,就必须对授课内容、顺序、重点做一个总体的规划,我们拟本着先信号分析再信号处理,先连续后离散,先信号后系统,先基本理论后工程实现及应用的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配合《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实验教学案例,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相应案例的模拟仿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

本文设计的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信号的连续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离散信号的分析与处理和信号的滤波处理三个方面,完成对信号显示、测量、波形存储、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信号的滤波处理功能,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LabVIEW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平台组成

3.2 教学平台实现

本教学平台以LabVIEW作为开发工具,实现了上述教学内容。LabVIEW环境包括三个部分:程序前面板、框图程序和图标连接端口。程序前面板用于设置输入数值和观察输出量,用于模拟真实仪表的前面板。在程序前面板上,输入量被称为控制(Controls),为虚拟仪器的框图程序提供数据;输出量被称为显示(Inidicators),显示虚拟仪器流程图中获得或产生的数据。控制和显示是以各种图标形式出现在前面板上。如旋钮、开关、按钮、图表、图形等,这使得前面板直观易懂。

图2 时移定理辅助教学模块

本教学平台的特点是,学生可以在运行界面输入和修改相关参数,并在结果窗口看到相应结果的动态效果。学生可自主的设计方案,自主的选择被测信号,自主的分析实验结果,大大激发同学们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图2和图3分别是用LabVIEW实现的CFFT时移定理和FIR数字滤波器的辅助教学模块。在该程序界面内,学生可以在运行界面输入和修改信号波形、频率、相位等相关参数,并在结果窗口看到相应结果的动态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实现信号的各种变换和处理,有利于掌握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的实质,这样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图3 FIR数字滤波器辅助教学模块

4.结论

采用虚拟仪器构建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平台,用虚拟的信号发生器,虚拟的频谱分析仪,虚拟的数字滤波器来模拟仿真信号采集、分析和处理过程,可以节约大量仪器设备的成本投入。该教学平台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对各种虚拟仪器进行设计及试验,就如同操作传统仪器一样有效,其实验结果与在真实实验室的现场试验是一样的。课堂教学中抽象的理论,在实践环节变得形象直观了,对课堂理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光宙.信号分析与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徐科军.信号分析与处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李敏.“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14):309-310.

[4]孙晖,赵菁.信号分析与处理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61-163.

[5]王艳芬,史良,王刚.基于MATLAB软件环境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新实验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3):61-63.

[6]杨锡运,房江南,陈嵩,李新利.虚拟仪器技术在“信号分析与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35):491-497.

[7]宁涛.虚拟仪器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100-102.

[8]黄金林.基于LabVIEW的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系统开发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21(6):47-49.

第5篇

【正 文】

新世纪生物科技突飞猛进,面对浩如烟海的生物学知识,课程专家们根据我国实际,精心挑选了6个模块(3个必修、3个选修)。这些模块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实际,课程核心知识突出、结构严谨,新增了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本文拟通过比较高中生物新课标与旧教学大纲在对应部分内容上的增删和课程理念上的区别,提出新高中生物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表: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1与旧教学大纲对应部分内容增删比较必修1《分子与细胞》

增加的内容

删除的内容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细胞的分子组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观察线粒体(实验)

细胞的结构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质的流动等;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植物的矿质营养;

细胞的代谢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旧大纲中是“细胞”和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

人与动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

人和动物体内脂肪的代谢;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

人和动物体内蛋白质的代谢;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细胞的增殖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细胞凋亡;

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实习:搜集有关干细胞研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从内容上看,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有如下主要特点:(1)课程核心知识突出、结构更严谨、内容更集中,新增了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生物学的中心环节;(3)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如结合具体内容,安排了“方法介绍”“提出假说”“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小栏目予以指导,将建构模型的思想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4)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设计得更加科学、实用、灵活。除了内容标准的变化外,“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上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其是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作为中心环节,重体验、重过程、重发展,引导创新与实践。为了完成新课程标准赋予的各项使命,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必修1与后续知识的关系

在新课程实施中,各校的教学计划不一定相同,但无论哪一种排课顺序,必修1总是最先学的,因为它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用36学时来学习这一核心内容足以说明其重要性(现行教材“细胞”部分仅用15学时)。而我们发现,其他后续模块都是在该模块基础上的延伸、提高、应用和拓展。例如,必修1中“细胞的增殖”就是必修2中“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模块1中“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选修模块“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基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本质,而选修模块排在必修模块之后,这就意味着必修课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选修课程的开设前景、学生的兴趣,甚至他们对专业和职业的选择。

2.讲授教学与探索教学的关系

探索式教学,在“探索未知、增添新知、追求真知”方面起到了“讲授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大力倡导探究学习,而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相对应的是教学方法上的变化。但就目前的条件而言,讲授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传授知识),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便无从谈起。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要因人、因时、因课制宜,而不要一味追求“时髦”。

3.教与学的关系

今年6月中旬,笔者出省考查,听了课改实验区的1节公开课——“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这是一节成功处理教与学关系、实现二者和谐统一的示范课。在上课过程中,王老师先后给学生提出5条学习建议:(1)阅读课本及插图“骨髓干细胞分化示意图”,提出与细胞分化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2)完成“观察植物器官的切片”的实验(注意:实验目的、材料、玻片标本制作、交流、绘细胞简图);(3)阅读课文,思考“植物的组织块能发育成完整的新植物吗?”并讨论;(4)阅读课文及插图,讨论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关系;(5)在学习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知识的基础上,可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探究,提出学习本章知识以来存在的疑问,完成自我检测。

整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课堂气氛活泼、有序。由此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一方面,我们今天在课堂上教并不完全为了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形成终身受益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组织教学仍然非常重要,放任自流不等于自主学习,学生应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引导下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课堂活动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

4.终结性的考试评价与多样性、形成性、发展性的综合评价的关系

终结性的考试评价是必要的,在促进学生学习上确实起到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病,如学生常常会为考试而学习,评价也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缺少全面性和客观性。新课标的实施为我们改变评价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随着新高中生物课程的实施,我校还将进一步完善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评价:可由教师评,也可由学生自评、互评,如建立“学生实验技能成长记录本”,对学生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和交流”以及必要的“进一步探究”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充分肯定其优点和进步,促进学生在原有对水平上的继续发展。改变以往评价只看卷面“分数”的倾向,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评价相结合的体系。

5.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关系

第6篇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算法、掌握其基本算法和设计方法[1]。本科阶段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涉及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傅里叶变换算法、数字滤波器结构与设计等方面。由于本课概念较抽象,内容牵涉到较多数字公式,给学生在深刻理解课堂内容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很多高校设置课程时,均给予该课一定数量的实验课时,通过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知识。

目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方法主要是基于MATLAB软件为主,即在MATLAB中编程并运行观察有关信号处理效果[2][3]。运用MATLAB软件作为实验平台,确实能提供便捷的分析方法[4]。然而,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过程中,大量调用了MATLAB已有的函数,学生只需修改这些函数的参数即可。这种模式不能有效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了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现有的MATLAB实验基础上,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及其软件,通过实验过程针对DSP芯片实现常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1 实验设计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共64课时,其中实验课时8课时。本文以系数对称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IIR)为例来分析在MATLAB实验的基础上,引入DSP实验的方法与实验过程,该实验课时为4课时,要求学生有基本的DSP编程知识。

1.1 实验内容 实验包括了MATLAB实验和DSP实验两个环节。其中,MATLAB实验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产生实验原始数据、设计滤波器系数、调用滤波器函数验证滤波器滤波效果。DSP实验部分是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程实现FIR滤波器并观察滤波效果。

1.2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可以分7步进行,分别为:①MATLAB设计数字滤波器,获得系数;②MATLAB给出仿真原始待滤波数据;③MATLAB调用数字滤波器函数验证滤波效果;④观察是否符合滤波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则重新设计数字滤波器;⑤如果符合要求则将系数、原始数据归一取整后送往CCS;⑥CCS使用获得的系数与数据,基于DSP编程调试;⑦观察DSP是否符合滤波要求,若不符合修改程序。

2 实验设计

2.1 MATLAB实验部分 MATLAB实验部分首要任务是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所需数字滤波器。这个环节既可以调用MATLAB函数进行设计,也可以直接使用MATLAB提供的数字滤波器工具FDATOOL进行设计。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确定滤波器类型、阶数等参数,最后由MATLAB帮助获得滤波器系数。本文给出的实例为采样频率为12KHz,通带截止频率为1200Hz,阻带起始频率为2400 Hz,阻带衰减不小于-40dB的FIR直接型低通滤波器。

若以窗函数法进行设计,则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实验观察不同窗函数对滤波器滤波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Bartlett窗为例进行设计,设计所得数字滤波器为23阶。

获得数字滤波器系数后,由MATLAB产生待滤波信号,待滤波指信号可以是白噪声,也可以是由程序指定的几个不同频率信号的叠加。本文所举实例为便于说明,设置了频率分别为800Hz、3KHz、4KHz的三种信号混合作为待滤波信号。

滤波前后的信号频谱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该滤波器确实能够实现低通滤波。此后,实验进入DSP实验环节,要求基于DSP编程,并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MATLAB实验结果作对比,以确保基于DSP实现了数字滤波器要求。

2.2 DSP实验部分 DSP实验为训练工程实现能力,必须要求学生考虑各方面的细节,包括存储器的安排。本实验中,安排了三个存储器区域,分别存放数字滤波器系数、等待滤波的原始数据以及滤波后的数据。其次,由于本实验的编程目标是TI公司C5000系列的定点芯片,必须考虑定标问题,本实验中建议学生定标为Q15。滤波器系数与待滤波的原始数据在导入DSP系统的存储器之前,要求先归一化后取整。

本文以TI公司的C54xx系列DSP芯片的汇编语言系统为例来编程实现FIR低通数字滤波器。

一个L-1阶的FIR数字滤波器的I/O方程可以表示为:y(n)=■b■x(n-i) (1)

MATLAB实验调用filter函数实现(1)式滤波器。学生虽然知道滤波器的各项参数含义,但缺乏如何将FIR差分方程用具体的编程语言实现的概念,为此,本实验要求学生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程实现FIR滤波器。

程序的部分源代码如下所示:

LD *DATA_IN+, A ;取得待滤波数据

FIR: STL A, *FIR_DATA+% ;将待滤数据存入指定缓存区

RPTZ A, (ORDER-1)

;重复执行系数与数据相乘并累加实现滤波

MAC *FIR_DATA+0%, *FIR_COEF+0%, A ;

STH A, *DATA_OUT+ ;将滤波后数据存入指定缓存区

以上程序中,FIR_DATA是指向存放待滤数据的寄存器,FIR_COEF是指向存放滤波器系数的存储器单元的寄存器。DATA_IN、DATA_OUT是指向存放滤波前后数据的存储器单元的寄存器,MAC指令执行乘累加操作。

本文所举实例中DSP实验部分的运行结果分别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基于DSP编程设计的数字滤波器,实现了低通滤波的效果。与MATLAB的运行结果对比,二者一致。

3 结语

在现有使用MATLAB开展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的基础上,引入DSP技术,基于DSP设计数字滤波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数字滤波器的类型、各项参数、以及原始待滤信号如何产生,都在教师演示后,由学生举一反三进行修改。整个实验过程综合了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知识、MATLAB函数、DSP基本原理及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行提供良好的平台。由于本文研究的实验方法兼顾了理论性与工程性,使学生体会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过程,极大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2]袁小平.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

[3]郭琳,王子旭,沈小丰.基于Matlab开展DSP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学报,2007,3.

第7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

在21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无论富贵与贫穷,无论生活好与坏,无论地位高与低,几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故事,都有无法一段令人伤心的事,有的人会与人诉说,有的人选择埋藏在心中,当我们自己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时,这就要告诉自己,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自行化解心中的悲伤之事,防止它们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一、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找到其中的原因。然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分析了几种重要的原因。1.社会心理因素压力山大,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词汇。也正是,身边人给我们的压力让我们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思想,让我们产生了“生无可恋”的情怀。如,当我们是一个学生时,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让我们苦恼,当我们步入社会时总会有亲戚朋友问你,什么工作啊?业绩怎么样。工作稳定后,又来了个催婚让我们手足无措,长此以往让我们在心中产生了对自己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想法。2.自身的消极心态人们总说心态很重要,一个好的心态能使你年轻几岁,而一个坏的心态也会加速你老去的时间。在心中的怨气不断的堆积,长此以往,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所以,适当的排解心中的压力很重要。

二、建立积极健康心理的措施

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不光自身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些文化水平偏低的人群,需要相应的心理学引导。从社会水平上对一些悲观主义者提供帮助,更有利于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到良好的定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1.心理学的构建所谓的心理学就是将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关于心理的一门学科,它旨在帮助人们从悲观的心态中走出来,建立一个健康乐观的心理,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明天。而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对他们的身心要求尤为重要,同时,大学生身处校园环境对心理学的教授提供了方便。文化水平低的人群:这类人群知识面少遇到事情可能不懂得如何排解,进行相关的教育,有助于他们更深层次的看待一些事情。其实,心理学的教育不只针对以上两种人群展开教育,如今国家已条例,对小学,中学更多的孩子实施素质教育,让他们从小从心里健康中获益。(2)心理学讲授范围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于面对步入社会和在学校之间的交接处,因此,一个良好的转折至关重要,向平时学生上的课,如思想品德,原理都很重要,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人际沟通等教会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有礼貌的游刃有余的为人处世,减少与人沟通不和谐带来的困扰。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可以前往相关的乡镇地区开设讲座,开宣传大会,带动群众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利用媒体做一些公益广告,宣传积极心理的好处,以及消极心理的影响,使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在人们的思想中明白健康心理的重要性。3.自身的暗示自己明白一件事情才是真的明白,不断告诉自己你很好,你很棒,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很重要,这个小小的举动不但可以为一天营造一个好心情,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让一个人快乐的度过每一天。除此意外,我们还可以参加活动,和同学,朋友一起去玩耍打闹嬉戏,这样的活动有益我们培养语言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培养团结合作意识,都有益我们身心健康的培养。

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是一个人素质教育的体现,是完善健全一个品格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不光对自身有益,对他人也有益。1.好心态赢得好身体保持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长期抑郁寡欢会让人神经低落,精神萎靡,甚至会产生疾病,丢失生命。每天早上醒来,用一个满满的微笑迎接新的一天,会让自己看起来自信,对生活事业充满热情。长此以往,他将成为一种习惯,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的习惯。2.好心态影响他人在一个团体中,大家的情绪都是相互影响的。身心健康的人不但使自己快乐,也把快乐带给他人,将好心情传递给他人,把正能量传递给他人,使他人变得阳光,给他人一个积极向上快乐的心态。如果一个团队中,人人都能阳光都快乐,又何愁团队不阳光,何愁不赢呢!3.好心情影响社会的和谐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怨气,发生些摩擦就会演变成一场硝烟战火,最终会导致社会乌烟瘴气。如果每个人都笑脸迎人,给他人温暖,那么就多一种有效沟通的可能。他是产生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实施心理学的教育已经是我们刻不容缓面对的事情。不久的将来,素质教育将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生产力,素质教育改变人的命运。前不久,歌手乔任梁不幸离世,警方调查原因称患有抑郁症。之后,媒体又报道了很多个因患有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很让人心痛,究其原因,不过是她们每天忙于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导自己,使自己身心疲惫。不堪重负,选择逃避,离开人世,不知,当她们离开的时候,会不会又那么一瞬间的后悔呢?这些已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如果当初知道自己病情的时候她们就能及时治疗,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后果。因此,说有一个阳光的身心健康多么重要。

总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今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消极的思想,然后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由进一步说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旨在告诉21世纪的每天微笑面对生活,保持心中一方净土,提高人们心中的幸福度,提高社会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版)。2014.06.03.13:52

第8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教育;具体应用策略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包容和赞赏的态度去肯定和发掘学生积极的方面。我们都能切身地体会到,心情愉悦时,似乎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在遇到挫折时,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事情似乎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当情绪低落时,做什么都是有气无力的,感觉所有事情都无法完成。可见,积极心理学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好处,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的

积极心理学关注于人的发展和积极品质,它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不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高中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去体验学习生活和外部环境。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尝试引导高职教师创新自身教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这不仅可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情绪,还可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可以通过扩建学生的心理资源,并帮助其建立持久的发展资源,包括身体资源、智力资源等,可以促进学生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关爱学生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或是表面形式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表情、态度等。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而并非因为成绩差就对其置之不理,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消极情绪,学习成绩就更加难以得到提升。学生只有真正地感受到了教师的关心和照顾,学习才会更加得积极和主动。2.学会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信任与赏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从多个方面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及过人之处,善于鼓励和赞扬学生,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正确的解答,教师要面带笑容地去夸奖和赞美他们,即便学生的解答不够完整或完全错误,也不应直接给予严厉的批评,而是及时指出并运用适当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使其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3.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成功能够给学生以美好的心理感受,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是诱导其产生积极情绪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感受成功的机会,无论是教材知识的讲授还是课堂提问的设计,抑或是其他任何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注重全面、分层教学,循序渐进,使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体验成功的学习感受。

(二)改进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是发展其人格和积极性的基本途径,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探索自我,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合理、个性的评价,在他们碰到挫折和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激励,增进其积极体验。教师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对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的闪光点加以及时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以及进步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学生只要付出了努力,相对于以往的学习有所进步并有着不断进步的想法和欲望,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更积极了、考试比以往有所进步等,都是值得提出表扬的,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努力并取得进步之后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幸福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从态度上认可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乐于学习并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柳礼泉,肖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9(7).

[2]曾秀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