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1 15:37: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力工业的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方向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及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污染源也逐渐增多,但由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性质和来源不一样,其治理技术也不一样。利用电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使工业污水中的有害杂质去除的污水处理方法,称为电化学法。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国内外的电化学技术已逐渐使用到各种废水之中。比如说包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屠宰、废水、印染、制革以及电镀这些诸多不一样类型的工业污水.在有机电化学理论研究慢慢深入研究的背景之下,近些年来的电化学使用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一般使用的处理废水的电化学技术主要包括有电化学氧化法、电凝聚法、微电解法、超声电化学、电还原法、电气浮法以及磁电解法等等。
工业废水处理是指利用各种处理技术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转化,从而保证水体得到净化。废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可划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为了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一般废水处理过程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必要时再进行三级处理。
1、电化学处理技术的概念
电化学处理技术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之下,在电化学反应器之内,通过化学的反应、电化学过程或者是物理的过程,会有大量的自由基的产生,使用自由基的强氧化性对于废水之中的污染物来进行降解。
2、电化学水处理基本原理
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直接电化学反应或间接电化学转化从而被减少或去除,分为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直接电解是指污染物在电极上直接被氧化或还原被去除。间接电解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为催化剂或反应剂。使污染物转化为毒性更小的物质。
3、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到处理化工、染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常见技术一般有电絮凝一气浮法、电化学氧化法、电渗析法、内电解法等。
3.1、电凝聚一气浮法
电凝聚—浮法:可溶性金属电极如铁、铝,放入处理水,通入直流电,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阳极材料发生溶解,失去电子生成金属离子,离子在溶液中水解、聚合,生成有絮凝作用的胶体产生凝聚作用,使一此胶态杂质絮凝沉淀;同时,阴极水电解产生H2,阳极水电解析出02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同悬浮颗粒接触粘附一起而上升,把污染物可以及时的清除。
化学反应式:阳极:AL—3e-AL3+
AL3++3(0H)-AL(0H)3——碱性条件
AL3++3H2OAL(0H)3+H+——碱性条件
同时:2H2O2O2+4H++4e-
阴极:2H2O+2e_H2+2OH_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效果较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占地面积小:缺点是阳极金属材料消耗大,能耗量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应用上存在限制。该法的发展关键是发掘理想的电极材料、改善电源技术,以降低电能与材料的消耗。
3.2、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在有机废水之中加入直流电,废水之中的有机物比较容易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加入直流电使它的结构同化学性质之间产生变化,使得污染物毒性减弱甚至消失,可以增强污染物的可降解性。这种方法主要直接氧化过程以及间接氧化过程。
3.3、直接氧化法
直接氧化法:污染物在阳极表面氧化转化成毒性较低或易降解物质,甚至无害化,达到消减污染物的目的。直接氧化过污染物吸附到阳极表面。失去电子最终被氧化去除。该法有两个途径:电化学转化、电化学燃烧。
电化学转化:有机物未被完全氧化,电极表面产生活性中间产物参与氧化污染物。将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污染物直接氧化降解成小分子。电化学燃烧:有机物彻底的氧化为稳定无机物。使有机物完全矿化为CO2和H2O。
3.4、间接氧化法
间接氧化法:阳极上氧化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活性物种,阳极产物间接氧化处理水中的污染物,最终达到氧化降解处理污染物的目的。
间接阳极氧化分两类:一类是利用可逆氧化还原对间接氧化降解有机物。悬浮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物质在电化学过程中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高价态物质,高价态物质发生一系列反应,氧化降解有机物最终又被还原成原价态物质,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氧化可以去除有机物,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之中。而另外一类则是使用电化学反应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参与到氧化污染物之中,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染物。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有较强的氧化能力,消耗化学药剂比较少,则在一定程度以及发挥出了阳极氧化作用比较少,又可以产生的氧化剂,这样的话处理的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它的缺点在于电耗比较高。
3.5、电吸附法
依据电化学的理论,在电极同电解质溶液的两相间可以施加低于溶液的分解电压之时,电荷就会在比较短距离之内重新分布、排列。作为补偿,带电电极就会吸引溶液之中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界面剩余电荷的变化可以导致界面双电层电位差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形成紧密的双电层,同时在电极和电解液界面存储电荷。
电吸附法可以用来分离水中低浓度的有机物以及其他物质。处理水中的盐类通常都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而水处理中电吸附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施加外加电压形成静电场,使带电离子向带有相反电荷的电极方向移动,同时通过控制对于双电层的充电以及放电,可以改变双电层之处的离子浓度,也使得离子在双电层内富集,降低了溶液本体的浓度,有效实现对于水溶液之中低浓度有机物以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分离。这种方法具有耐受性好、特殊离子去除效果比较明显、对颗粒污染物低、抗油类污染、操作及维护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3.6、电渗析法
电渗析这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把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在正负电极之间,把他们隔开,来组成除盐的淡化以及浓缩的系统,外加电场作用之下,使用电位差当做动力,使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可以使得溶液之中的离子当做作定向迁移,使用膜分离技术把电解质分离出来,可以溶液得到浓缩以及淡化。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药剂耗量比较少、能耗比较低、机械化程度高、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小、设备简单,预处理简单,缺点是在运行过程中容易结垢。
3.7、内电解法
内电解法也称微解法其原理是:按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周围的空间形成电场。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中带电的污染物分子移向与之相反电荷的电极,吸附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且,电极反应的产物以及水中污染物产生氧化还原的反应,产生吸附、絮凝沉淀等等,实现进一步去污的目的。
该法优点是不消耗能源,可提高难降解物的可生化性,能用于脱色、去除多重污染剂成分。缺点是反应速率较慢,处理水量少,反应柱易堵塞。
3.8、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指利用电极在废水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产生强氧化剂、气体或絮凝剂,使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过程。按照作用原理可将其分为电解氧化、电气浮、电絮凝等。电解氧化又可分为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直接电解是在电极上直接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而去除,间接电解是利用在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次氯酸根等强氧化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或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电气浮是利用电解过程产生的气体,如废水中的氯离子将导致氯气溢出,使废水中的挥发性杂质和轻质悬浮物浮于废水表面,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作用。电絮凝是在电化学处理废水过程中消耗铁阳极或铝阳极,使其在废水中形成铁盐或铝盐絮凝剂,将胶体和悬浮物质去除。
4、结语
电化学法在治理污水中具有许多优势,该法一般无需添加化学用剂,可较好的避免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少、操作简便、污泥量少。但由于其反应过程复杂、电极材料消耗大,处理效率不高一直未被广泛利用。随着电力工业发展,电化学理论不断完善、新型电极材料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同其他方法之间的联用、电化学水处理法在将来一定会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吴高明,魏松波,雷兴红,杜健敏,陆晓华.焦化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7,09:7-10
[2]林海波,伍振毅,黄卫民,徐红,张雪娜.工业废水电化学处理技术的进展及其发展方向[J].化工进展,2008,02:223-230
宁夏电力公司在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努力为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重点工作服务,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统一。
宁夏电力公司下辖16个单位,其中管辖供电局6个(银川、石嘴山、银南、固原、宁东、中卫供电局),其他分公司4个、子公司3个、控股公司1个,另有多经公司2个。公司共有24个县级供电企业,区内各县均为直供电模式。公司系统全民职工总数9908人,农电工2480人,在多经企业工作的社会用工15000多人。
电网建设方面,“十五”以来,公司先后投入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80多亿元,大力建设各个电压等级的坚强电网。近年来,每年投资额度均保持在20亿元上下,基本建成了以220kV和330kV两个电压等级为主的主网架,以青铜峡为界,北部主网以220kV电压等级为主电网呈网格状分布,东、南部基本形成了以330kV网架为主的环网。宁夏电网通过4回330kV线路与西北主网联网运行,与西北电网的功率交换能力为116万kW,满足了自治区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区内目前已建成220kV变电站21座,主变压器42台,总容量567万kVA,220kV线路1860km;330kV变电站7座,主变压器9台,总容量262万kVA,330kV线路1014km:110kV变电站89座,主变压器154台共568 75万kVA,110kV线路3132km;35kV变电所115座,主变164台,总容量69.63万kVA;35kV线路2497 16km。
宁夏区内110kV电网已覆盖区内所有市县,75.9%的110kV变电站实现了双变运行,77.1%实现了双电源供电。35kV电网基本以各110kV变电所为中心向各乡镇呈放射状分布,目前已有41%的35kV变电站实现了双变运行,其中14%实现了双电源供电。供电区域约10万km2,供电可靠性指标在国网系统排名靠前,在2006年同业对标活动中被国家电网公司树为国网系统“电网运行”标杆单位和西北区域“资产经营、电网运行、人力资源”标杆单位。
2006年,公司积极配合自治区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催批兰州东至银川东75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和银川东至天津东+500kV直流输电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兰州东至银川东750kV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06年底开工建设,从而揭开了宁夏电网建设史上全新的一页,吹响了宁夏电力公司向建设和运行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最高电压等级进军的号角。工程的开工建设,为银川东至天津东+500kV输变电工程的核准、打通宁夏电力外送通道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宁夏电力工业乃至宁夏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目前,银川东750kV变电站工程已经完成750、330kV构架基础,完成接地9.8km,占总量的80%;完成了综合楼零米以下基础,建成了交流部分的围墙;完成750kV钢构架的组装:完成了一次设备订货并签订了监造合同,大部分二次保护规范书已通过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核。
2006年,宁夏电力公司取得了历史上最佳的经营业绩。售电量完成327 38亿kWh,同比增长19.21%,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达到0.87kW和5082kWh,均居全国之首,远高于全国0.3955kW和1894kWh的平均水平(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统计信息部2006年底数据):最大日负荷达到536万kW,平均负荷442万kW;两个市级供电局售电量跨越百亿千瓦时大关;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03.63亿元;截止年底资产总额达到118.69亿元,同比增长11.67%。2006年末宁夏统调装机容量已达到644万kW,预计2007年还将新增统调装机135万kW。装机容量迅速增长一方面充分满足了电力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将使电力供需市场进一步逆转,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增加公司购电成本。
。十五“期间,宁夏电力公司农网规范化管理和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从1998年起,公司着手建设统一、规范的农电市场。经过艰苦努力,彻底解决了出售、转供的问题,完全实现了农电直供,为农电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至2005年实施的一、二期农网改造,投入资金35亿元,使全区农户通电率达到99.41%。建成了一个全新的比较坚强的农村电网,城乡居民实现了同网同价同服务。2006年率先在西部省区实现农村户户通电。通电农户6985户,受益人口26958人,完成投资3587万元。农村‘户户通电’是国家电网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方面,总投资3亿元的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截止2006年底累计完成总投资的92%。2005年启动的农电。四项“规范化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通过大规模的内质外形建设,显著提高了农网设备健康水平,改善了农电服务水平,提高了农电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顺应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宁夏电力公司下大力气建设和改造城市电网,提高供电能力。2006年底,银川市城网电缆入地率达70%以上,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蒙西电网送华北电网的平均电价为0.349元/kW•h,华北电网受电成本为0.38元/kW•h,价格优势明显。但因为体制问题,电力外送通道屡屡受阻,蒙西电网超高压第三、四通道的可研方案于2005年就获得了通过,但至今未能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已被国家列为重点开发的大型煤电基地,但由于外送通道建设停滞不前,国家仅启动了呼伦贝尔煤电基地的建设(蒙东电网已划归国网公司)。原计划的锡林郭勒、鄂尔多斯煤电基地迟迟不能启动,大批已完成前期工作的坑口电站不能开工建设。内蒙古电力发展尚未纳入国家能源一体化发展格局是蒙西出现严重“窝电”最重要的因素,正如党委书记在与国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会谈时所言“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输出基地,内蒙古自身有优势、有基础,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也迫切需要。现在,内蒙古电力装机发展很快,但外送通道建设相对比较滞后,电网输送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电力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唯有突破体制,才能加速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消化盈余装机,解决窝电问题,带动电站建设,促进风电等清洁能源发展,才能奠定在国内举足轻重的战略能源基地的地位。应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国网公司的沟通和协调,尽可能地争取将蒙西电网发展纳入全国电网统一规划,加快蒙西区域网架建设和跨区联网,推动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促进内蒙古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配置。
围绕自治区发展战略,做好电网规划布局
2010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调结构、促发展的总体思路:①大力推动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和升级;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③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西部地区重点抓好19个沿河沿线和跨河、跨区域的集中区和园区建设,连接打造成为蒙西地区核心产业带,形成相向发展、有序竞争的产业一体化格局;④以项目建设促动城市化进程,从以上4个重要抓手可以看出自治区党委、政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决心和思路,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产业层次的提升。电网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自治区全新的战略布局对蒙西电网的规划、投资、组织、施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紧紧围绕自治区的战略规划,超前谋划、合理布局、快速反应、做好对接,要优化基建流程,合理安排投资计划、科学组织项目施工,提前与各盟市政府进行征地、拆迁等工作的对接,确保满足自治区“十二五”的产业布局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目前,蒙西电网的规划不够超前,电网布局与19个沿河沿线和跨河、跨区域的集中区和园区建设规划不够协调,电力区域分布不均衡,网间交换不够通畅,网架不够坚强,结构不甚合理,新兴工业区域用电紧张,电源富集地区负荷不足,这也是造成蒙西地区窝电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制约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到内蒙古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目前蒙西电网存在500kV主网架结构较为薄弱、站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各地区之间电力交换和向外送通道汇集电力的需求;中低压配网建设与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等边远地区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科研水平较弱,投资能力不足等等问题。综上所述,在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和自治区“十二五”经济发展过程中,电网的作用十分重要,一定要统筹安排,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使蒙西电网真正起到“先行官”的作用。
加快新能源发展,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目前,内蒙古已探明可开发的风电资源可装机容量3.8亿kW,是全国其他六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最大装机容量的1.8倍,且风资源最优,利用小时数高达2 600h以上。如果外送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新通道打通,蒙西地区可向全国输送风电3 000万kW,年送电量达到750亿kW•h,占全国用电量的1.2%。每年可节约原煤5 500万t。内蒙古太阳能资源自东北向西南逐步递增,以巴彦淖尔西部和阿拉善最为丰富。太阳能总辐射量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日照时数2 600h~3 400h。加之蒙西地区有大量的戈壁荒漠,地势开阔平坦,且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已实现了1元以下的上网电价,具备了规模开发的条件。按照内蒙古党委、政府提出的“大能源”战略,自治区将打造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这是改变“一煤独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也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打造全新“省区名片”、提升大区形象的有力举措。我们需要与国家有关部委、权威媒体充分沟通,争取将内蒙古明确为国家绿色能源基地,使国家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和实施内蒙古绿色能源基地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需要科学制定规划,以合理的规划引导项目有序建设,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保护好、扶持好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消纳内蒙古的绿色电力,维护好投资商的积极性;认真分析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冲击,从保障电网安全的角度加强科技攻关,使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这一国际性的难题在内蒙古率先取得突破。此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带动上游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内蒙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风机制造业、塔筒制造业、单晶硅制造业、多晶硅制造业等等。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工商管理;职业发展;电力特色;特色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6-02
一、引言
我国以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开始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改革[1]。这样一个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的改革过程,对电力系统提出了许多的技术、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对电力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更多要求。现阶段,我国电力工商管理教学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滞后于专业发展、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等不足[2]。为充分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电力市场改革给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带来的挑战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电力行业必将逐步放开发电厂、电网和配电企业之间的环节。在纵向上,电力行业将组成四大块:发电公司、输电企业、配电企业和电力零售商,充分实现电力市场各环节的自由竞争。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为电力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管理人才的专业创新能力。电力市场的变革将迫切要求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密切结合电力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鲜明的电力特色。同时在传统管理能力及技能的基础上,增强电力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创新及管理创新能力。
2.要提升管理人才的市场应变能力。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电力工商管理的背景将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驱动,将面临更多的未知事物。因此,电力市场改革对新时期的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新时期的管理人才要具备高水平的市场应变能力,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及时自我更新理论知识,实现对新型市场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新时期的管理人才要具备预知未来发展的动态思维能力,加强风险掌控能力的培养。
3.要注重管理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电力市场改革的整体路径是确定的,但改革过程中可能呈现的具体问题是未知的,需要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使其在具体问题面前,能够及时选取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决,并视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完美结合,减小改革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三、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与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保持步调一致,电力工商管理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建立面向电力市场的动态培养模式,形成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三重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以专业建设为导向夯实教学基础
新时期,为更好地实现电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创新,首先要通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途径加强专业建设,彻底夯实教学基础。
①加强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的原则,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电力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②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
③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根据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电力经济管理特色,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市场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反映电力市场发展动态。
④加强实验室建设。围绕电力市场经济与管理的模拟建立电力市场交易与营销模拟实验室,重视先进模拟软件的引进和开发,以强化教学软件体系的效用。
(二)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创新
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创新,主要体现为积极开展“行动导向”的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提升自我。
①建立健全关于实践环节的规章制度,包括一整套量化的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可以从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考核管理四方面来构建,并保证落到实处,从而避免校内及校外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增加电力企业共同考核部分,改变以往只要交一份实习报告就完成任务的弊端。
②与电力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将产学研相结合落到实处,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避免以往实习接触不到实习单位核心内容和程序,学不到有用知识的弊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电力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题与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挑战杯赛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素质拓展。
④开展电力市场项目学习、情景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其教学内容是从电力市场经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接近企业的实际,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旨在避免传统工商管理教学与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主要内容如下:
①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育作为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负责的个性的前提条件,加强电力市场发展及改革进程背景下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指向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②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导向。新时期,在电力工商管理教学内容方面,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育的核心,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从专业理论知识向工作过程知识的转变。
四、结论
电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要求管理人才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因此,新时期电力工商管理教学工作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挖掘学生能力为目标,建立面向电力市场的动态培养机制,尽快形成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如月,张利宏.“电力市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2]孙忠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2).
[3]杨彩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培育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1,(11).
[4]楚金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新乡学院报,2009,(4).
1.1人力资源的储备。
人才的储备是保持企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具有动态分析人才需求、有计划的配备和引进人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有效人力资源的储备战略要做到两个方面:企业自身的准确认知、多渠道合理选才、进行人才的内外部培养、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战略实施的绩效反馈。
1.2人力资源的利用。
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日益增长和提高的需求,因此,充分、有效、合理的发挥、利用职工各项能力也是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1.3人力资源的开发。
只有不停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实现增值,完成新老交替,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可能。人力资源开发,它既是指人事教育部门通过教育、培训、管理等有效方式,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又指人才在一定的外部条件激励下,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主动进行工作生涯设计、自我增值的过程与活动。
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的质量不够高。
中国劳动力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劳动力质量低下。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源优秀部分的人才资源严重缺乏。人才是人才资源的精华,也是经济倍增效应的源泉。现状是普遍存在下列现象:在岗员工不能有效履行职能,或缺乏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厂长、经理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和知识;技术人员知识老化,难以设计出一流的新产品;市场营销人员缺乏现代营销观念和技巧,仅会在请客送礼层次上开展工作等等。
2.2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和谐。
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首先是地区分布不合理。各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从内地涌向沿海地区造成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现象,高级人才东部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明显不足。其次是行业分布不合理。我国优秀人才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IT产业汇集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人才。而处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却人才寥寥。
2.3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表现为一部分人才找不到工作,或因“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而阻碍其总体能量和个体能量的有效释放。大约数以百万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处于闲置或“在职待业”状态,大材小用、人才不用、庸才重用、偏才正用的现象不乏其例;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的领导大有人在;“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可以考虑,专科生一律不要”,极大地造成人才的浪费。
2.4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低。
因人力资源使用的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使用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区或企事业单位以人才的拥有为标准,不考虑人才的使用价值。在现实中,存在着专业上学所非所欲、学非所用,用人上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错位现象。同时,在知识更新高速度的今天,在职的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能力差。 一方面表现为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才华、曾经的人才变为非人才。
3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人作为知识的主体,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电力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资是第一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第一要务”的新人才观。切实增强“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新型人才意识。
3.2认真学习。
西方发达国家,搞市场经济已经两三百年了,知识经济出发自于这些国家,在人资源管理方面他们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学习和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对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原则、技术等,要认真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坚持改革创新,从我们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实行古今中外的融合创新。
3.3知识创新。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经济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科技和创造力,而这些资源的生产者只能是智能型人才,企业成败的关键依赖于既掌握高深专业知识,又能利用资讯科技进步,获取宝贵的前沿信息当作决策依据。创新体系应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四个系统。通过这四个系统的建设,大力促进和提高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水平、规模及效率,大幅度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人才消费虚热的极端倾向要防止,而贬低甚至阻碍人才使用的极端倾向,也要防止。招什么人是由岗位决定,因此,只要合适也就足够了。有较高学历者总是比那些较低学历者在这方面更合适一些,但不论什么岗位都必须用博士、硕士的情况,是人才消费上的一种极端做法。用人单位在消费人才上的“合适”标准,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而且应该的标准,而且这一标准必将进一步普遍化。
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怎样通过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整合企业员工的行为,以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如果不能整合员工的价值观念,则企业就形成不了一股合力。因此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要制定以岗位责任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企业员工自学遵守并维护企业政策、制度的习惯和气氛。关心员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要实施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创新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关键词:电力工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12-01
电力工业是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无论电源和电网。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或消费包括土地、水、各种原材料等资源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能源。根据能源转换种类的不同,还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污染物和废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电力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资源限制及环境压力是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电力工业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优化电力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1.1 “以大代小”,向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发展
限期关停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建设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燃煤电站项目,调整火电结构。促进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高效洁净的燃煤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据有关资料介绍,以600MW机组为例,亚临界机组煤耗为295g/kW・h,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86g/kW・h,超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75g/kw・h,如果机组容量进一步增大,煤耗还要降低。
1.2 发展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
近十多年来,高效率燃气轮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IGCC、CFBC和PFB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已相继建成示范电厂并开始商业运营。分散型电、热、冷三联供装置和大幅度提高电力用户终端效率的各种新技术、新装置也相继出现,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和经济性能好的输变电技术将成为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燃煤发电量占总机组的80%,发电量中的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较低,今后要优先发展水电,鼓励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2 加强综合利用,提高资源效率
2.1 提高电厂用水效率
电厂含煤废水、净水站自用水、生活污水、化学酸碱废水及循环水处理后再生废水等处理后要排入复用水池。主厂房内的二次用水采用闭式循环供水系统,只需补充少量盐水;主厂房外工业用水因水质未受污染,应全部回收至循环水系统。推广干除灰系统和干贮灰场,减少除灰用水。火电厂应有完整的水务管理制度。建立水量和水质平衡图,并建设完整的水回收系统。
中、小型电厂可将凝汽式机组和抽凝机组改为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系统,将凝汽器作为一级加热器,利用排汽的凝结热加热循环水,用循环水代替热网水供暖,从而利用了循环水的排汽凝结热。
2.2 电厂粉煤灰利用
目前粉煤灰排放大多是湿排,据估算。我国排灰用水多达10亿t/a,粉煤灰排放量每年超过1.6亿t。历年累积堆放总量已超过10亿t。随着干式输灰及灰渣分选技术的发展,电厂灰渣综合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2003年以来,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为60%,利用量约1.2亿t。
2.3 脱硫副产品利用
目前,电厂烟气脱硫普遍采用的是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石膏作为脱硫副产品能否有效利用,是燃煤电厂脱硫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国外综合利用的实践看,脱硫石膏可用于水泥和土壤改良等领域。现在也有人提出用石膏制取硫酸的工艺,或将石膏加入回转炉内,再添加其他成分生产水泥熟料。
除了石灰石一石膏脱硫工艺外,要进一步研究在氯碱工业基地附近采用氯碱一硫酸钠法或在氨工业基地附近采用氨一硫酸氨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使脱硫副产品能回收利用,增加运行收益,减少资源浪费。例如采用氨法脱硫工艺,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生产硫酸氨产品,用于化肥生产,变废为宝。在选择海水脱硫工艺时,要考虑排出的浓盐水能否作为盐化工的进料,以减少盐田面积。
2.4 固体废弃物及城市垃圾等综合利用
将劣质燃料如煤矸石、石油焦、城市垃圾等用于发电是综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我国大中城市垃圾热值约3300~6200kJ/kg,燃烧1t城市垃圾可发电300~400kW・h。现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每年约1.14亿t,如有30%用于发电,其发电量也很可观。对于垃圾焚烧发电。要控制烟气中二恶英的排放,废水、废气的污染和燃烧产物的二次污染等。
3 加强污染物的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3.1 烟气脱硫
国家要求进一步推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建设,要求全火电厂脱硫机组在2005年底要达到3000万kW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300万t。要努力完善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标准体系和主流工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后评估等技术标准、规范;主流烟气脱硫设备的本地化率要达到95%以上,烟气脱硫设备的可用率达到95%以上。要不断优化脱硫系统设计,如脱硫烟囱的设计、烟塔合一的设计等。
3.2 烟气脱硝
国家对烟气中氨氧化物排放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要求大型发电机组建设要预留脱硝位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脱硝技术的引进和示范工程建设。不同的脱硝技术其装置空间是大不相同的,要科学地、合理地预留位置,目前就应该对以后的脱硝技术进行定位。脱硝技术的选择要从安全因素、国产化的难易程度、国家以后的环保政策、工程的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3.3 烟气除尘
目前发电机组多采用电除尘器。为了达到除尘标准,采取了增加电场数和增加收尘面积的办法,但这些措施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用地。要加快对电除尘器的设计改进,如采用低温ESP、移动电极式ESP或其他措施,以提高除尘效率,布袋除尘器(BF)有极高的除尘效率,适用于高比电阻的烟气,要扩大应用范围。
3.4 二氧化碳减排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 电力企业 发展作用 探究与讨论
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发展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通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可以加深企业对员工技能水平的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企业确定对员工的培训方向。这样不仅方便企业开展培训工作,也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简单来讲,职业技能鉴定是以行业操作技能做标准,由社会保障部以及人力资源部依据统一规范和标准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考核和鉴定,并最终依照考核成绩进行等级划分,并由相关机构颁发证书。而且这种专业证书可以成为人力劳动市场的通行证。
1.电力企业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特点以及现状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专业技能鉴定站已经超过230所,共有80多种认定工作,主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以及高级技师等多个专业级别。其中电力企业的职业技能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1理论结合实践
对电力企业的技能鉴定不能单一的停留在理论考核层次上,而是要以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操作水平以及实际岗位能力为基本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在将职业与工作岗位相衔接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企业技能评价的各种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一种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的专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电力的发展。
电力企业中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通常情况下分为两个部分,即实际操作考核以及理论考核。理论考核主要是对电力企业各种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考核;而实际操作考核是基于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基础,以仿真或者是口试的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
1.2将工资薪酬与电力企业的技能鉴定成绩挂钩
现阶段随着职业技能鉴定在电力企业中不断应用和推广,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已经实现了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工作岗位相挂钩,并作为一种任职资格进行相关要求。此外,职业技能鉴定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在鉴定过程中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的企业员工应适度的降低其工资薪酬,相反,对于高于相关标准的企业员工应适度的调高其工资薪酬。
1.3拥有科学完善的鉴定题库
现阶段,技能鉴定题库基于科学性以及先进性的基本原则被多次修订,将当前新设备、新技术以及实际操作性强、共融性好的内容及时的补充填入到技能鉴定试题库中,在确保技能鉴定试题库修改编订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专业的职业技能题库中包含多个工种,而且操作性以及实用性较强,对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帮助,而且它与实际生产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企业员工提高生产效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对企业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2.1为电力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提供了具体导向
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的员工没有更多空余时间去进行系统、统一的培训和学习,因此只能依据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培训。在电力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依据相应要求以及工种大纲进行学习和培训,能够有效的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电力企业岗位培训以及岗位实际练兵操作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在电力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通过定期、定时的职业技能鉴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为员工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为企业员工操作技能的实际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促进了员工的职业发展
职业技能鉴定为我国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用人以及人员储备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数据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和激励的企业员工,在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职业技能鉴定在员工岗位提升方面为电力企业提供有力的参考,也对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起到有效的证明,它所颁发的证书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保障机构认可的资格证书,不仅对其他员工树立了榜样作用,同时也对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3.对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1为电力企业选拨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般情况下,职业技能鉴定是由专业的外聘考核员进行相应考核的,通过专业的考核评比,使企业对员工的岗位技能水平有力初步了解,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员工的自身工作技能。
职业技能鉴定作为电力企业考核评比的专业手段,应同员工基本工资薪酬以及上岗资格相挂钩,提高员工学习专业工作技能的积极性,为企业员工选择正确职业目标和方向提供引导,提高企业人才整体培养水平,为电力企业选拨优秀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3.2便于检查培训质量
培训机构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实施自我检查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自我检查记录要完整,要真实,对在培训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或者违背培训规律的情况,应及时加以制止并改进。电力企业通过利用职业技能鉴定对企业自身的培训目标、培训大纲、培训需求、培训制度以及各种管理制度是否健康、健全,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来修正和调整企业自身的培训方法和培训方案,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培训质量。
4.总结
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发展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通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可以加深企业对员工技能水平的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企业确定对员工的培训方向。这样不仅方便企业开展培训工作,也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关键词:电力工业;安全生产;重要性;弊端;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电网的规模日益扩大,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成为电力工业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电力安全问题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它不仅关系到电力工业的安全,而且会影响到国家能源的安全。在电力工业的安全形势严峻下,如何做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人本管理的综合安全生产能力,减少和降低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已作为电力安全管理的关键受到广泛关注。
1 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电领域竞争态势逐渐形成,电力监管体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电力安全生产在电力企业中始终处于最核心、最基础的地位,是电网企业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电网出现的事故,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政治问题,关系到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抓好电力安全生产,促进电力工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成为新形势下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2 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
2.1 安全生产思想意识薄弱
首先,电力工业中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固有惯性仍具有一定的影响,管理意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与现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其次,由于电力工业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稳定状态,从干部到职工出现了安全生产思想麻痹和情绪松懈,危机意识淡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全生产基础地位的削弱。再次,在人员选拔过程中,考核不严,存在松、散、软等不严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干事不如看热闹”的不合理现象。
2.2 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
当生产过程出现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把握和控制安全生产的能力有所下降,生产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任务重、战线长、时间紧、要求高会导致安全隐患不断滋生。另外,在抢工期、抢任务的情况下,现场管理人员麻痹大意,不负责任,多班作业同时组织协调管理存在很多弊端。现场安全措施达不到安全要求,现场组织关系权责不清,组织措施形同虚设,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推诿扯皮和有章不循的粗放现象依然存在。安全管理之力度层层减弱,整个系统部门不能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机制。
2.3 安全操作行为不规范
电力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和设备密集型产业,但其多数基层员工素质并不高。员工安全生产职责履行差,不能很好地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达不到岗位职责需求,对岗位存在诸多不满。此外,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的限制,不能准确运用科学的方法检查生产关节中存在的潜在隐患,不熟悉生产环境的变化,不精通新型设备的原理和结构,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从而导致因突发事故的蔓延而造成的事件扩大化。
3 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解决措施
3.1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理念,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最根本、最首要的要素是人,人是安全生产好快的关键,也是安全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据统计,90%以上的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人为原因,因此,加强人的安全意识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生产过程中,电力员工所经历的经验教训是教育的生动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后,社会需求和自我受尊重的需求更加得到关注。员工需要从集体活动及社交活动中寻求机会,在不同的团体内展现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促使基层员工能够相互得到关注和尊重。
3.2 坚持系统长效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首先,根据电力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实践情况,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修订和调整电力工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办法和措施。其次,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应切实分解到各级员工,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即时发现并消除现场存在的潜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组轮靠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考核与制度挂钩,做到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奖惩制度上,改善员工生活,提高第一生产线上安全生产的补贴,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从安全思想上做到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质的飞跃。最后,企业要公开选拔人才,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拓宽人才的发展空间,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确保安全指令畅通下达到各级员工。
3.3 革新电力系统设备技术,降低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电力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快速发展。电力工业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发挥科学技术,吸收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促进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整体优势。一方面要全面探索电力设备整修的实现方案,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整合科研资源,积极筹建电网诊断中心,加快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以信息库及离线检测为主,设备状态信息和历史信息库、离线检测库、在线检测库“三库合一”为辅的新型检测模式,为提高坚实的供电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降低电网损耗,促进节能环保的和谐型社会建设。
4 结语
总之,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安全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始终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电力工业的最基础地位,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加入科学思维方式和安全生产软管理方式,确保电网安全和人身安全,促使电力工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范委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 胡姣丽.完善电力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