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1 17:13: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风景园林和景观园林的区别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字:风景园林建筑普通建筑比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林立而起,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之下,生活逐渐失去了活力,没有了自然色彩,人们越来越渴望能更贴近自然,能每天生活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因此,风景园林建筑就应运而生。风景园林建筑是将园林设计融入建筑之中的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它同传统的普通建筑有很多区别,下面就由风景园林建筑的特点入手,逐步展开对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1风景园林建筑特点
风景园林建筑就是通过使用各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和安排室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它的设计理念是既要满足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又要保证其实用性。风景园林建筑的根本本质是它具有综合性,它结合了风景园林的设计特点以及现代建筑的构造方法,达到了一种既可以美观又不失实用的效果。与风景园林相比,观赏园艺失却了空间,景观设计失却了生命,环境艺术失却了科学,城市森林失却了文化,国土规划失却了艺术,可以说,风景园林综合利用了科学和艺术的手段为人类营造了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人们居住在风景园林建筑中时,不仅感受到了山水、花木等自然的有形的实体感官之外,更切切实实通过这样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拥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在享受现代科技建筑带来的舒适安全的同时还体验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风景园林建筑可根据不同功能用途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以中、小型民用公共建筑为主和以服务类风景园林建筑为主,如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环境类建筑、服务类建筑、文化娱乐类建筑等等。
风景园林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正如上文所说,它的建筑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诸如普通建筑结构、材料、施工手段等基础物质,同时结合当代经济发展、政治思想、传统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技巧为人们营造一个适宜的空间环境,因此,它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具有独特特点,这些特点都是普通的建筑物没有的,概括其特点可表述如下:强调游憩休息功能,让人们在居住生活的同时,还能感到轻松愉快的感觉;形态千变万化,因为风景园林建筑是借鉴园林艺术而建造的,因此它秉承了园林设计千变万化、生动活泼的特点;强化景观效果,风景园林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因此格外注重景观效果,具有艺术色彩;注重空间组织,根据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与空间意识,我们总是把空间的塑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建筑物是作为被观赏的景观,还只作为居住生活的场所,都侧重在建筑物之间的有机结合与相互贯通,讲究人、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与统一;突出诗情画意,中国人讲究美在意境,虚实相生,以人为主,时空结合,有种仙境的感觉,因此,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特点尤为注重这一点;传递天地情韵,中国古时候就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将天地气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自然而然,人们的感官效果就会大大增强;遵从自然生态,如今大家都生活在高节奏的社会中,每天面对的都是高楼大厦,汽车马路,因此,人们对接近自然的渴求就越来越强烈,风景园林建筑针对这一现状,尽量避免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尽量回归自然,使人们感受到原生态的生活气息;建筑环境统一,风景园林建筑不单单是指注重自然原生态的部分,它也讲究同周围事物相协调,为了避免突兀,在设计时会侧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构造和谐画面。
2普通建筑特点
中国的普通建筑是以木材、砂石、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供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相对而言,它的建造主要目的就是供人们生活居住,可以遮风挡雨,避免阳光辐射,取暖庇荫的场所,对于自然美观不会有太苛刻的要求。普通建筑也有自己的特点,但相对而言,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构造设计上的简单明快,大方宽敞,装饰朴实、结实稳固等方面。
普通的建筑材料一般都采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木材等比较结实稳固的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从美观上来说并不具有明显特色,但是它的实用性很好,可以保证房屋建造的稳固性,具有很好的抗冲抗压抗震能力,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带来了保障。一般的建筑设计都比较简单明了,空间设计讲究大方宽敞,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设计风格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具有一套固化的设计格式,这样的好处是它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单明了的组织结构,不会很复杂,给人明朗的感觉,但是这种意志风格的建筑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形式过于单调,不能给人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人有种压抑的感觉。在内部的装饰上,普通的建筑侧重从简原则,没有过多的圆滑修饰装饰,基本上都以方形框架为主,色彩搭配比较朴素简单,没有过多的艺术修饰,房屋之间多采用隔绝式,没有连通环绕的设计,形式单一。另外,普通建筑在同周围环境搭配的同时,不会过多的考虑融合协调的因素,大多可能只会思考一些交通便利方面的问题,没有过多的讲究和谐统一的概念。
3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有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建筑特点,不同的设计目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它们在设计过程的原则、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强调和突出各自的建筑特点以及建筑目标方向,发扬长处,缩小短处,无论哪种建筑都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下面,就通过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等方面,将两种类型的建筑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二者的本质区别,总结这两种建筑类型的构思立意。
首先,从建筑功能上看,普通的建筑目的就是为人们提高安全生活居住、工作休息的场所,它侧重建筑的实用性,对于一些抗压抗冲抗震等安全问题会有周密的考虑,保证人民对建筑物的信赖程度,对于人民对美的需求的满足没有格外的重视;而风景园林建筑恰恰弥补了普通建筑的缺点,它在保证基本的安全稳固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人民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将现代建筑与园林艺术完美的结合,是人们在正常生活工作的同时还能更加贴近自然生活,享受自然艺术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双重意义。
从建筑艺术上来讲,普通建筑对于艺术的追求仅停留在简单舒适的层面上,而风景园林建筑无论是在建筑构思还是在创意设计上,都可谓独具匠心:在重视建筑功能的同时,强调构思和立意;在强调景观效果的同时,突出艺术的创意;并且其构思和创意始终都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的,讲究和谐美。此外,普通建筑的色彩艺术过于单调,虽然简单明了,但过于小家子气,风景园林建筑充分借鉴了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对于色彩的冷暖、浓淡有明确的界定,而质感表现也加强某些情调上的气氛,整体韵律以及均衡感都讲究和谐轻盈、相辅相成,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建筑的设计与技术上,普通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简单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复杂,无论是从建筑的选址、组合布局、与周围环境的景色搭配、设计尺寸与比例还是总体结构与形态,都不会有太复杂的要求,只要满足实际需求即可。相比而言,风景园林建筑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较为复杂,也比较重要。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相地与选址要符合规定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要保护环境,选址做到因地制宜,尽量避免人工干涉,要有与自然浑为一体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问题。不同于普通建筑的布局简单,风景园林建筑的组合和布局千变万化,灵活多变,大体上可分为自然风景园林和建筑园林,并且在设计上讲究丰富的空间序列和层次结构,给人以灵动美。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还擅长因景而借、借景有因,根据环境的不同,能够渲染不同的气氛,做到和谐自然。风景园林建筑在结构和形态方面讲究相辅相成,时刻注意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建筑的结构与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尺寸和形态想协调。
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是在原来普通建筑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的客观需要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它不但能提供给人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场所,还满足了人们想贴近自然的精神需求。目前,风景园林建筑还处于萌芽状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达进步,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建筑会得到普及,会更加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人们能够更多的贴近自然,享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覃事妮.风景园林建筑与建筑之比较[J].山西建筑,2010(4)
[2]田大方、杨雪等.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表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毕迎春、田大方等. 风景园林建筑快速设计[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朱永忠.园林与建筑的关系[J].中国园林,2009(4)
关键词:风景园林英语 词汇特点 翻译方法
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指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孙筱祥,2002)。其最早由美国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创办,2011年正式成为我国国家一级学科。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和幸福指数,风景园林不仅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还可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刘滨谊,2005:4)。因此,通过学习英语借鉴西方先进的风景园林知识,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具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与基础英语有很大区别(刘法公,2001)。风景园林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其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范畴。风景园林英语词汇具有其自身的专业特征,主要表现为术语性,普通词的专业性,缩略词多,与相邻学科词汇的借用,其翻译方法主要为音译、直译、音译加直译和意译。
一、风景园林英语词汇的特征
(一)术语
术语(terminology)是指“某学科的专门用语”(李行健,2010:1223)。风景园林学属于跨学科的系统学科,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是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孙筱祥,2002。)风景园林涉及的领域很广,且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例如园艺学中的waterscape(水景),knot bed(花结花坛),natural garden style(自然式园林);植物学中的bloom-time(花期),xeriscape(节水型园艺),saline-alkali tolerant plant(耐盐碱植物);生态学中的ecological succession(生态演绎),habitat(生境);林学中的clump planting(丛植),vertical greening(垂直绿化);土壤学中的colloidal soil(胶质土壤),clay lenses(黏土防渗层);美学中的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baroque(巴洛克);文学中的Aestheticism(唯美主义),rhyme(韵律),criticism(批判主义),等等。
(二)普通词的专业性
在风景园林英语中,很多词汇所表达的含义与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含义不同,这些词汇有其专业的特征。例如,Corridor通常表示:(建筑物内的)走廊,过道,通道;(沿着重要道路或河道的)狭长地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9)。但在景观生态学中,Corridor指廊道,是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会被廊道分割,同时又被廊道连接在一起(车泉生,2001)。在景观中,master plan指“总体规划”,这里的master在普通英语中通常表示“主人”、“硕士”、工程造价(construction cost)中的cost通常指“费用、成本”,但在这里要译为“造价”。form通常指“形式”、“表格”,景观中的bidding forms指“标书”。bust通常指“胸部”,在风景园林中指“半身雕像”。population通常指“人口”,在景观生态学中指“种群”。park通常指“公园”,但在industrial parks中,其要译为“园区”。cut通常表示“切口”、“削减”,fill通常表示“满足”、“足以填满某物之量”,而在风景园林中,cut和fill表示“挖方”和“填方”。
(三)缩写词
缩写是指“用拼音文字把一些常用词语或专门名词用比较简单的写法标出。通常是截取原词语的一个或几个字母来表示”(李行健,2010:1263)。风景园林英语里的缩略词一般为首字母缩写词,例如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的全称为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但人们一般称为ASLA;Fine Arts(美术)缩写为FA。这些词都是由除介词外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组成的。
还有一种是缩写词与普通单词的组合,风景园林中常出现庭园、建筑物等名词,这些名词一般为Villa,Garden,Park,Cathedral,Palace,National Park,等等,这些单词用首字母缩写。例如Villa用V表示,哥利别墅用V.Gori来表示;Palace用P表示,彼萨尼宫用P.Pisani;黄石国家公园用Yellowstone N.P.表示。此外,在景观设计施工图中经常会看到将某个单词简化的缩写词,如Height简化为Ht(高度),North简化为N(北向)等,在施工图中,这种缩写词大量存在,例如P.A(绿化区域),GR(防护栏),F.S.D(全尺寸细部图),El.(立面),Dwg.(图纸),O.C(位于中心),S.I(雨水口)等。
(四)相邻学科词汇的借用
风景园林学从相邻学科,如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这些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如建筑学中的arch柱拱,parapet女儿墙,water-proof course防水层,grade地坪,leveling course找平层,drainage trench排水沟,platform railing平台栏杆,glazed tile琉璃瓦,ancient architecture古代建筑等;城市规划中的urbanization城市化,Historic site历史地段,Residential land居住用地,garden city花园城市,Reserved land保留地等。
二、风景园林英语词汇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指译文形式与内容和原文一致(方梦之,2005:92)。一般来讲,术语和缩写词采用直译法,因为“术语有严格规定的意义,以明确定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具有单一性的特点”(方梦之,2005)。如White Hall Palace译为“白厅宫”;parterres de broderie译为“刺绣花坛”,“de”为法语,译为“的”;barrier design译为“障碍设计”。而缩写词如AAT(Art&Architecture Thesaurus)直译为“艺术和建筑辞典”,N.P.(National Park)直译为“国家公园”。
(二)音译
音译(transliteration)是指用一种文字符号(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过程或结果(方梦之,2005:96)。一般来讲,术语采用音译法,例如Bush Hill Park译为“布什希尔公园”,而不能译为“布什山公园”或“灌木山公园”;伊斯兰的iwan译为伊万;法国Rococo译为洛可可。同样,中译英时,囿被译为You,御花园译为Yuhuayuan。
(三)音译加直译
风景园林中常出现庭园、建筑物、风景区、公园等,例如Gunston Hall,Greenwich Park,Carlton House。翻译时通常一半为音译,一半为直译,可作直译的单词有Villa,Garden,Park,Cathedral,Temple,Palace,House,National Park,等等。一般来讲,带有人名和地名的专有词采用音译加直译法,例如Adonis Garden译为阿多尼斯园,太液池译为Taiye Pond,苏堤译为Su Dyke。
(四)意译
意译(free/semantic translation)是指译文内容一致而形式不同(方梦之,2005:100)。和直译不同,意译不是按照原文字句意思而是根据原文的文义进行翻译(李行健,2010:1566)。一般来讲,专有词采用意译法。例如stepping stones译为“汀步”,不能直译为“踏石”;package plants译为“丛生植物”,不能直译为“包装植物”;graphic informational system译为“标示系统”,不能直译为“图表信息系统”。
三、结语
中国风景园林专业起步较晚,从事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员更需了解国外最新的设计理念、新型材料、设计方案等,这就要求设计者们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水平,不仅可以与国际人士交流,还可以看懂大量的外国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世界行业的最新动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车泉生.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生态研究,2001,(11):44-48.
[2]丹尼斯.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66-479.
[3]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刘白玉.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4):34-37,43.
[6]刘法公.外语与外语教学[J].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2001,(12):25-27,30.
[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8]孙筱祥.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J].中国园林,2002,(4):7-12.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自然特征;人文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地域特征是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地域特征的园林规划设计是中国古典园林、现代风景园林以及西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地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会不断的发生变化,风景园林的设计师要去研究和发现变化,并分析和确定变化,最终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去创造和表现。忽略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使得景区众景一面、城区千城一面,不会是一个好的设计,也降低了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意义。
1 地域特征的概述
地域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地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反射着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地域特征是指在某一个地域范围之内存在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标志、特征,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
2 地域特征的内容
地域特征可细分为两大类: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对地域特征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从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中分别进行。
2.1地域自然特征的主要内容。在多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作用下,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一样的自然特征,是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与生命界有机组合的综合反应,是一个自然综合体。(1)气象气候。处于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在满足地球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气候气象特征。(2)地质地貌。地貌指地球表面在不同的内外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地球表面承受着来自于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地震等带来的内力,同时承受着气候中流水、冰川、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类型丰富的地貌特征。地质地貌往往关系着风景园林中植被的种植、亭台楼阁的建造。(3)植被。植被是人居环境中的参与者,是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环境因素。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植被是主要的设计和规划对象,是风景园林生态属性的主要体现因素,是环境建设、风景园林建设中除了人之外的又一活因子,因此,风景园林受到地域植被的影响是比较大的。(4)水文条件。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临水而居是最常见的社会行为。在我国优秀的古典园林作品中,以山、水为自然屏障的规划设计非常普遍。
2.2地域人文特征的主要内容。人文特征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地理环境为基础,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积累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人文环境。人文特征是一个内容广泛、含义丰富的概念,就其中所包含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做简单介绍。历史遗迹与历史背景。历史背景的研究要深入到地域发展线索的梳理,了解人文特征的形成与变化。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要在宏观的整体的时空背景下思考地域,充分了解地域的历史背景,使景区园林与历史遗迹有更好的融合。受地理因素和的影响,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传统民俗,传统的风俗习惯有着明显的时空连续性、地域性、集体性等。在景区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民俗风情及信仰的融入,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景区,也利于民俗传统和风情的具体体现和传承。另外,人文符号、社会背景也是地域人文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
3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特征
3.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自然特征。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植被,水文条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错综复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项自然特征,综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态保护、艺术价值等,依据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台、堆山理水,加强山、水等天然风景与构建风景的完美融合,达到园艺设计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要求,更好的达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
3.2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是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设计流派,无论风格样式有着怎样的风貌,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载和反应人类历史活动的宝贵印记,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对历史遗迹进行合理的利用,但这种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为前提。在杭州西湖西进景区的规划建设中,以纯自然的外部景观创造出朴素脱俗的美景,并在景区中重现了历史上的杨公堤、古上香水道、苏小小墓等,重现的历史遗迹与原风景园林相得益彰。在后现代主义的众多代表作品中,人文符号这一地域人文特征因素的融入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是西湖上的西泠印社,此处山体较陡、离湖面较近,并不适宜进行建筑,但如果能将此处建成用于篆刻爱好者聚会的山林别墅,园林的整体艺术性、实用性会有很大改观,基于空间比较局促的现实,设计人员别出心裁的化不利为神奇,在山石之中凿出了一个亭舍。庭园的整体布局,像极了雕刻中一枚印章,布局构图又与该处的功能完美融合,庭园的规划布局在开合有度之中疏密错落的安置景点,使得游览路线也变得顿挫起伏。园区的石级、门坊、池、桥、洞等景区元素上的题刻生拙古朴,诚如刻章的刀法。将印章这一人文符号完美的融入园林的设计中,游园犹如在赏印,进园便知金石家的所在,人文符号在景观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表达。
以海宁市老01省道(海宁大道至观潮大道)绿道工程方案为例,设计从城市功能和形象塑造入手,结合海宁的城市文化――即潮文化(延伸出人文潮、科技潮、体育潮,潮潮澎湃)、自然风貌的特征,将区域打造成体现盐官古镇风景旅游特色,增色海宁城市形象的生态景观绿道。从而将绿道分成三段式来打造,突出海宁特色景观绿道。深化以“潮”、“绿”、“忆”主题为核心的框架体系,强调海宁以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
4 结束语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风景园林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观赏价值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人文、气候等条件的不同,使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地域景观,地域特征各具特色。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不同的地域特征往往造就不同类型的风景园林。纵观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优秀风景园林作品,都体现了基于地域特征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尊重不同区域地域特征的过程中,反应了各地域的人文历史、社会属性、自然环境等。
参考文献
[1]王葆华,杜丽.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强势文化下保持地域文化的多样性[J].陕西建筑,2008(12).
世界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地域特征,这也是建立多彩多姿人文风情地域奇观的基础。地域特征对于一个地域的影响非常之大,园林设计是基于地域特征进行的,以植物材料为主要元素,植物又是依靠地域而生长,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而来。每一片地域上发生的历史事件都会在气候、动物、植物身上留下痕迹,设计师的园林设计就是融合这些人文精神,通过作品展示某种情怀,本文就是根据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域特征;风景园林;探究
前言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每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都与当地的地域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寻到这片地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有着怎样的自然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了新兴行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来临,西方现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理念已经渐渐影响到了我国。这说明我国国内园林设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域特征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出现了众景一面的现象,园林工作者在设计的时候如果忽略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地域风情,那么他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是不会被广泛流传的。
一、地域特征简述
随着自然界的发展,很多历史重大变革之后,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域有了自己特有的气候、土壤、植被、动物以及地貌,这些地域特征都有着自己的涵义,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一)地质地貌
地质土壤是由岩石风化之后形成的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每个地域的土壤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他们的不同也是每个地域自然景观出现多彩多姿状态的前提。地貌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由于地球内在动力挤压而成,各地域的地貌也是不一样的,由于每个地域的地壳运动、地震都不尽相同,因此内在的挤压动力也不相同,再加上气候的风化作用以及山川流水的外在作用,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地貌。
(二)气候气象
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特点就是活跃、可变性大,每年都会经历不同的变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依靠它来生存,这种大气就形成了各地域之间的气候气象变化。
(三)植被
植被是我们日常最常见到的,对于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常被利用的一个元素,因为它可以体现人们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的状态和时间,植被在环境保护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地域特征中,植被广泛被关注。
(四)水文条件
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有水的地方才会适合人们生存,才会形成一个地域的长期发展,自古以来,临水的地域发展形式都比较好,人们适合居住、生存比较容易,也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地域的代表性因素之一。
二、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域特征因为历史的沿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分析下面不同的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从而提出应用方法。
(一)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二)人文符号因子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如1972年设计的富兰克林纪念馆,他将纪念馆主体建筑置于地下,而把旧有故居建筑形式当作了符号来应用。在红砖铺砌的广场上采用了故居建筑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铺装图案,用不锈钢架子勾画出了故居的建筑轮廓等手法,都是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三)民俗风情因子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民俗风情已经是一个地方最具特色的元素,很多地域的民族风情几乎成了它被社会所认识和喜爱的标志,不同的民俗风情体现着一个地方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因此在地域未来开发和发展中一定要重点保护他们的民俗风情,在风景园林设计时也要对民俗风情加以挖掘、充分利用,最终很好的体现在作品上。
三、结束语
现如今,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域的代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能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现代景观不仅是一种被欣赏的对象,还要在科学、功能等多方面寻求发展。再加上大众审美的提高以及信息全球化发展,园林景观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当代,与风景园林设计有关的学科、研究方向不断增多,但是如何在这个纷扰、思想层面众多的大环境下依然保留灵魂,是我们现在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地域特征中的人文精神、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和植被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原材料,科学的方法和多功能的大原则是实现优秀风景园林设计的途径,因此利用多变的艺术手法去体现一个地域的特色景观,实现它留存的价值是每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张郁琪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园林局.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5.
[4]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1):15.
[5]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5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艾伦•泰特,城市公园设计———国外景观设计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从而使人们了解到风景园林建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关键字:风景园林建筑;普通建筑;比较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work experience, mainly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common building difference and features a contras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o that people understand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ive people the benefits of life.
Keywor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rdinary architecture;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林立而起,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之下,生活逐渐失去了活力,没有了自然色彩,人们越来越渴望能更贴近自然,能每天生活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因此,风景园林建筑就应运而生。风景园林建筑是将园林设计融入建筑之中的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它同传统的普通建筑有很多区别,下面就由风景园林建筑的特点入手,逐步展开对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1风景园林建筑特点
风景园林建筑就是通过使用各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和安排室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它的设计理念是既要满足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又要保证其实用性。风景园林建筑的根本本质是它具有综合性,它结合了风景园林的设计特点以及现代建筑的构造方法,达到了一种既可以美观又不失实用的效果。与风景园林相比,观赏园艺失却了空间,景观设计失却了生命,环境艺术失却了科学,城市森林失却了文化,国土规划失却了艺术,可以说,风景园林综合利用了科学和艺术的手段为人类营造了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人们居住在风景园林建筑中时,不仅感受到了山水、花木等自然的有形的实体感官之外,更切切实实通过这样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拥有不同的情感反映,在享受现代科技建筑带来的舒适安全的同时还体验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风景园林建筑可根据不同功能用途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以中、小型民用公共建筑为主和以服务类风景园林建筑为主,如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环境类建筑、服务类建筑、文化娱乐类建筑等等。
2普通建筑特点
中国的普通建筑是以木材、砂石、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为主,供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相对而言,它的建造主要目的就是供人们生活居住,可以遮风挡雨,避免阳光辐射,取暖庇荫的场所,对于自然美观不会有太苛刻的要求。普通建筑也有自己的特点,但相对而言,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构造设计上的简单明快,大方宽敞,装饰朴实、结实稳固等方面。
普通的建筑材料一般都采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木材等比较结实稳固的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从美观上来说并不具有明显特色,但是它的实用性很好,可以保证房屋建造的稳固性,具有很好的抗冲抗压抗震能力,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带来了保障。一般的建筑设计都比较简单明了,空间设计讲究大方宽敞,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设计风格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具有一套固化的设计格式,这样的好处是它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单明了的组织结构,不会很复杂,给人明朗的感觉,但是这种意志风格的建筑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形式过于单调,不能给人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人有种压抑的感觉。在内部的装饰上,普通的建筑侧重从简原则,没有过多的圆滑修饰装饰,基本上都以方形框架为主,色彩搭配比较朴素简单,没有过多的艺术修饰,房屋之间多采用隔绝式,没有连通环绕的设计,形式单一。另外,普通建筑在同周围环境搭配的同时,不会过多的考虑融合协调的因素,大多可能只会思考一些交通便利方面的问题,没有过多的讲究和谐统一的概念。
3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比较
风景园林建筑与普通建筑有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建筑特点,不同的设计目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它们在设计过程的原则、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强调和突出各自的建筑特点以及建筑目标方向,发扬长处,缩小短处,无论哪种建筑都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下面,就通过从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建筑设计等方面,将两种类型的建筑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二者的本质区别,总结这两种建筑类型的构思立意。
首先,从建筑功能上看,普通的建筑目的就是为人们提高安全生活居住、工作休息的场所,它侧重建筑的实用性,对于一些抗压抗冲抗震等安全问题会有周密的考虑,保证人民对建筑物的信赖程度,对于人民对美的需求的满足没有格外的重视;而风景园林建筑恰恰弥补了普通建筑的缺点,它在保证基本的安全稳固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人民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将现代建筑与园林艺术完美的结合,是人们在正常生活工作的同时还能更加贴近自然生活,享受自然艺术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双重意义。
从建筑艺术上来讲,普通建筑对于艺术的追求仅停留在简单舒适的层面上,而风景园林建筑无论是在建筑构思还是在创意设计上,都可谓独具匠心:在重视建筑功能的同时,强调构思和立意;在强调景观效果的同时,突出艺术的创意;并且其构思和创意始终都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的,讲究和谐美。此外,普通建筑的色彩艺术过于单调,虽然简单明了,但过于小家子气,风景园林建筑充分借鉴了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对于色彩的冷暖、浓淡有明确的界定,而质感表现也加强某些情调上的气氛,整体韵律以及均衡感都讲究和谐轻盈、相辅相成,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建筑的设计与技术上,普通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简单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复杂,无论是从建筑的选址、组合布局、与周围环境的景色搭配、设计尺寸与比例还是总体结构与形态,都不会有太复杂的要求,只要满足实际需求即可。相比而言,风景园林建筑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较为复杂,也比较重要。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相地与选址要符合规定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要保护环境,选址做到因地制宜,尽量避免人工干涉,要有与自然浑为一体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问题。不同于普通建筑的布局简单,风景园林建筑的组合和布局千变万化,灵活多变,大体上可分为自然风景园林和建筑园林,并且在设计上讲究丰富的空间序列和层次结构,给人以灵动美。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还擅长因景而借、借景有因,根据环境的不同,能够渲染不同的气氛,做到和谐自然。风景园林建筑在结构和形态方面讲究相辅相成,时刻注意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建筑的结构与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尺寸和形态想协调。
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是在原来普通建筑的基础上,根据人民的客观需要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建筑类型,它不但能提供给人民正常的生活工作场所,还满足了人们想贴近自然的精神需求。目前,风景园林建筑还处于萌芽状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达进步,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建筑会得到普及,会更加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人们能够更多的贴近自然,享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覃事妮.风景园林建筑与建筑之比较[J].山西建筑,2010(4)
[2]田大方、杨雪等.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表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毕迎春、田大方等. 风景园林建筑快速设计[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朱永忠.园林与建筑的关系[J].中国园林,2009(4)
[5]李景奇.21世纪我国风景园林领域若干前沿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1(4)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或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思考。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风景园林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1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1.1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1.2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1. 3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中一般是没有其他植物的;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1.4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己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如上海、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厦门等。
1.5生态调控原理
生态调控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心事物是生物群体,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因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演替,无论是生物种群的数量、密度的变化,还是生物对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均表现为“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节”的特征。而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尤其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人积极地、主动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其系统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所做出的决策,因而它的调控机制主要是人为的而不是负反馈的调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使其具有合理的结构、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系统本身可以自我调节,达到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就需要以生态调控原理作为指导,使整个系统实现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在生态园林这一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的社会性与能动性,表明了它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重大区别,它可以通过人类进行有限度的协调,使系统的生态效益最高,使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协调,使系统更加适应外部环境。
2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2.1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主要手法有:
2.1.1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1.2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2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2.3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2.4以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的植物配置的设计
2.4.1植物材料的选择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
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2.4.2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2.4.3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2.5以循环为主的水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城市中的各种基础设施,同时也要加强在建设城市风景园林,目前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同时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城市中的风景园林不仅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同时也会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在城市中建设风景园林意义重大。
一、风景园林
(一)风景园林概念
现代的风景园林是由传统的风景园林发展而来的,它需要在传统风景园林的基础上同现代社会相互结合,符合现代人审美及需求。现代风景园林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的最大一个区别就是现代的风景园林不再只局限于花花草草,而是有更多现代元素融合在里面,例如喷泉、假山等。现代风景园林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在观赏上的需求,更加要具有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作用[1]。
(二)现代风景园林的特点
现代的风景园林需要具有以下特点:1.园林在设计上要从城市中的居民出发,要做“设计以人为本”。2.风景园林中应当包含丰富的内容。3.风景园林要建立在城市发达的基础之上。
(三)风景园林的作用
现代的风景园林在城市中应当起到以下作用:1.为城市的绿化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风景园林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现代的风景园林在建设中需要以真实的野生环境为原形为微生物和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居所[2]。3.现代风景园林不仅能够充当改善城市环境的角色,同时也应当承担其宣传我国文化,提高人们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一职。
二、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施工技术
风景园林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城市拥有优美的风景园林不但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休憩的场所,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在一定程度上看,风景园林对提高城市居民中的幸福指数有着一定的帮助,因此应当不断加强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技术,使风景园林在城市中起到的作用能够持续下去[3]。
(一)施工需要依照图纸
设计是确保施工顺利的前提,没有设计就谈不上施工,在风景园林施工中也是如此。因此风景园林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要同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合理的沟通,确保在接下来的施工不会同设计图纸出现出入,从而将设计师精髓和思想完全体现在风景园林之中。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当尽量配合施工单位的工作,两个单位的人员要进行合理沟通,依照图纸进行施工,确保风景园林在建设完成后能够具有期望的效果[4]。
(二)注意定点放线
放线是现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从目前来看放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平板仪联合、方格网放线。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定点放线中不仅需要对位置进行明确,而且确保种植中心点的准确无误,应当对各个种植点的位置进行明确,从而确保风景园林中的植物位置的合理。
1. 平板仪联合
平板仪联合法是一种高精度方法,但在实际使用上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主要因为在方向过程中要将设计图纸放在平板上,这也就造成该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该方法在测量上稳定性并不高,特别是在雨天,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除此之外,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受到地形的限制,因为平板仪的结构原因在原始地形中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2. 方格网放线
方格网放线的测量结果不但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同时也会因测量者的主观判断而影响测量结果,这也导致了测量结果误差较大,特别是在范围大物种少的地区,这种测量方法起到的作用更是十分的微小,但因该方法对设备要求很小,因此该法常被用于缺少设备的小范围中的测量中[5]。
(三)注重植物的储存及保护
在植物被运输之前,应当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处理。植物应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起苗、调运、挖出、打捆。在各个阶段多需要保证植物根系部位处于潮湿,并且要时刻注意过热和防冻。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植物的总量,并且要对每植物进行标注,被运到工地的植物如果没有在当天被种下,应当将其放在阴凉潮湿处,避免日晒和风吹。
(四)注重栽植技术
在栽植过程中,栽植人员必须要根据图纸的规定对植物的规格、数量、种类、位置进行详细的对照,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因为如果出现差错不仅会影响园林的景观,更加可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种植树木时应当让植株处于直立,同时应当考虑人们观赏习惯,绿篱之间及种植疏密应当适宜。树木生长茂盛的一面因当朝外,同时苗的高低搭配要合理。
三、施工环境的质量控制
在园林设计和施工期需要进行长期的调研工作,对园林的设计必须要结合地质、环境、市政等多种元素,同时在施工前需要对园艺选种等工作进行研究。在工程前期的质量管理和后期的质量监管对园林的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完善施工工艺,同时应当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同时应当不断的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
(一)施工方式对质量的影响
施工方式、材料的选择出现的失误都可能会造成劣质工程的出现,园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环环相扣的,基层工作对工程后期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在工程完工后再发现质量问题,那么对整个工程的影响将是破坏性的,从细节上对质量进行控制是在施工中的一种可行方法。
(二)控制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
在风景园林的前期施工中的主要工作有对实地和施工图纸进行调研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区域施工、园林和设施建设等。除此之外,还主要注重工程后期的养护工作,每个阶段的施工都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不可分割的,在施工中要对其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三)管理人为因素
人对自然因素的改造的潜力是无法估计的。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涉及到的工种很多,人会参与到大量的工作之中,这也增添了在人为因素管理上的难度。作为风景园林的建筑单位应当建立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从基础施工入手,合理的组织人员,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当进行岗前培训并要进行相应的技术考核,工作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完成的工程要有检查组进行复查,实践证明从人为角度进行质量控制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结束语
风景园林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如果施工技术不够先进,那么很难使工程达到绿化的效果。同时,风景园林还要具有改善环境质量,借助绿地构造、景观环境及多种因素能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廖汝兰.关于风景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15):21-22.
[2]杨彪,邢锋元.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大江周刊(论坛),2011,8(8):19-20.
[3]蒋明德.浅谈风景园林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9(13):13-14.
关键词: 园林 景观
当国际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学科为国人逐渐熟悉后,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等专业术语异军突起,并产生了“园林”和“景观”名称上的争论。其结果不仅是业内人士之间的隔阂,而且在回答“园林和景观有什么区别?”时,大部分业内人士都会陷入“说不清,理还乱”之中。专业人士尚且如此,社会大众对此的认知自然更是混乱。
赞同“园林”和“景观”两方之间发生名称之争后,笔者听到过三条解决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一统天下,本着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学科统一发展的大局,一方毅然放弃。
第二条途径是一主一辅,为主的一方对应于完整的LA学科,为辅的一方对应LA学科的一个局部。
第三条途径是各得半壁江山,将LA学科内容一分为二,由两方共同承担一部分。学科名称则另谋新名,比如景观园林。
从现实来看,三条途径都不理想,而且最令人着急的是,居于同一学科内的两方认同感下降,争辩胜于交流,揭短胜于取长。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采用另一条途径——“一学两名,平行发展”。也就是说,两方都以完整LA学科为目标去发展建设。这条途径的核心是相互尊重。
尊重历史。园林、风景园林、造园、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这些名称本身就是本学科在中国曲折发展的见证。譬如在工科院校中形成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的三位一体学科结构历经数十年探索和努力,但1996年工科的风景园林专业又被并入城市规划专业……园林是中国本学科的渊源所在,世人皆知,要传承,要发扬。但历史也证明景观绝非节外生枝,而是时势造就。本学科能借助社会需求之大势在逆境中奋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景观功不可没。就两方在本学科艰苦发展历程中的贡献而言,值得相互尊重。
尊重现在。目前赞同“园林”和“景观”两方都认为自己与国际LA学科对应,这是件好事,有这么多人为同一个学科、为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而且,学科发展以教学、科研和实践单位为载体,这些单位的名称本来就是不同的,不论取名园林,还是称作景观,只要互相尊重和认同是在为同一项事业而努力,就是伙伴,而不是对手。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即将于今年10月28日在同济大学召开,前来交流的就有以园林、景观、环艺、旅游等为名的国内外六十多所院校和系所。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可以使该学科快速全面发展。
尊重未来。既然是同一学科,分只是暂时的,分久必合。在暂时的一学两名的状态下,竞争也是必然的,但要鼓励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避免互相贬低的恶性竞争。分久必合,如何合?本学科的成熟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合”取决于两方未来对本学科的贡献。尊重未来就是要尊重这一客观规律,两方均以积极、客观地态度,在良性竞争中,赢得自己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共同促进学科体系的完善。
既然名字不必讨论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讨论集中在真正急需探讨的问题上,那就是:对应于国际LA学科,在当代中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本学科的目标、学科背景、实践范围等。
以刘滨谊教授领衔的同济大学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团队在同济大学48年的园林景观教育积累基础上,提出本学科高等教育的思考,供各界指正:
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三者构成了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学科体系。就相同性看,三者的目标都是创造优良的人类聚居环境,都是将人与环境的关注处理落实在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类聚居环境之中。所不同的是专业分工: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人为空间设计;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景观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即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其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
景观学实践范围涉及景观资源保护利用、人居环境营造、户外活动管理等领域,包括:国土、区域、乡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人类聚居环境、风景景观、园林绿地。
景观学专业人才的作用和目标是运用景观策划、规划、设计等专业知识技能,保护与利用自然与人文风景景观资源;创造与养护优美宜人的户外为主的人居环境;组织安排良好的游憩休闲与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