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2 17:14: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工程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微生物工程 现状 前景
一、微生物工程面临的挑战
1. 微生物工程与合成化学工业的竞争
微生物工程,合成化学工业与农业生物工程在过去几十年中各自经历了巨大变化,以前, 农业一直为微生物工程和化学工业提供原料,包括淀粉,蛋白质,油脂等.微生物工程完全依赖 于农业原料,生产乙醇,酒精,丙酮丁酸,氨基酸,有机酸等小分子化学品,以及复杂的次级代谢产 物(抗生素).小分子发酵产物为化工制药提供原料,复杂代谢产物又为农业提供安全,无污染农 药.化学工业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采用石化原料合成多种合成纤维,塑料,人造橡胶,有机溶 剂等,特别是有机溶剂的化学合成极大威胁微生物工业的生产.如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丙酮丁 酸发酵工业在石油化工发达的国家消失,我国丙酮丁酸发酵一直坚持到 90 年代,当时受国内 石化工业的压力和进口产品涌入的双重竞争,使丙酮丁酸和乙醇大规模发酵工业基本消失. 但是,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进步,生物技术也在发展.从国际上来看,当前的微生物工程已开 始对合成工业进行强烈竞争,由于育种技术,基因工程等多方面的运用,两项大产品柠檬酸和味精,估计年产量均已接近百万吨,单价也接近中等规模合成化学品;用作燃料的乙醇已达 13 亿吨,而合成不到 1 亿吨;另一例子是发酵乳酸,已完全替代合成乳酸.从工业用酶,如半合成青 霉素,头孢菌素和淀粉糖化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到微生物技术的实力.
2. 农业生物工程对微生物工程与合成化学工业的冲击
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突起,首先成功的是转基因作物,至今已有几十种转基因作物,如抗虫棉花,玉米,马铃薯,大豆,抗软化的番茄等,在许多国家大面积种植.除 了提高抗性外,还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如含硫氨基酸,赖氨酸等). 另外,多种微生物的酶可以在植物中表达,如植酸酶,菊粉合成酶,海藻糖合成酶,(PHB(V)), 其中植酸酶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植酸酶转基因油菜种子,不经分离,用作饲料添加剂,效果显著. 再者,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多种抗体,包括霍乱毒素(CT-B,LT-B 亚基)抗体,病毒外壳蛋白抗体,表 面抗原抗体,狂犬病毒抗体,在马铃薯,烟草,菠菜中表达成为口服疫苗.在转基因植物中生产这些分子药物具有成本低于传统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的特点,所以,分子农业(molecular farming) 对微生物技术有冲击.
二、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方向
目前,微生物工程技术已深入到生产的各个行业,如工业、农业、矿业、化工、医药、食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微生物工程技术已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业体系发展起来,在各个行业的 知识和技术创新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医药工业 新技术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工艺改进、新药研制和菌种改造.工艺改进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新药研制则得益于医学研究中对疾病机理的深人了解.菌种改造主要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正是由于采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新技术成果,使得微生物工程成为一种高新技术.这反应出当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促进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趋势.
2、食品工业 随着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粮食及其它食品的需求问题日益严峻.而微生物工程正是为人类提供食品、改善营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微生物蛋白微生物发酵 生产的蛋白质,有的可直接供人食用,有的可做家畜、家禽饲料,增加市场的肉食供应.科学家们设计了分泌蛋白质的微生物,由“工程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发酵生产高营养强化蛋氨酸的 大豆球肮和鸡卵清蛋白,不再受动植物来源限制和季节气候的影响,单靠微生物就能高效快速 地生产出动植物的纯蛋白氨基酸氨基酸生产过去都采用动植物蛋白提取和化学合成法生产,而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技术生成的“工程菌 ”进行发酵,其生产成下降、污染减少,产量可成倍增加.饮料酒类 我国一直沿用混合菌株传统酿造发酵技术(霉菌、酵母菌、细菌多菌株自然接 种混合发酵),产品具有特殊香型风味一酒香、酱香、醋香.近年来已分离出己酸菌和甲烷菌, 并发现它们在酿酒香型风味中的作用.利用现酵工程技术改革旧工艺,也已取得明显效果,例如在传统酿酒工艺过程中,构建由己酸菌和甲烷菌组成的“人工老窖”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成品味感;啤酒生产中在生物反应器中把酵母吸附于不动载体上,缓缓流人麦芽汁, 啤酒的发酵时间缩短到 1 天,甚至 9 0 分钟,而生物反应器中的酵母菌连续发酵 3 个月活力不降低,为制造“生物啤酒” ,开创了新途径. 其他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发酵生产 的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是饮料中不可缺少的酸味剂.另外,发酵工程生产的天然色素、天然新型香味剂,正在逐步取代人工合成的色素和香精,这也是现今食品添加剂研究的一个方向。
3、能源工业 能源紧张,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大难题,石油危机之后,人们更加认识到地球上的石油、煤碳、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终将枯竭,而利用微生物工程则能开发再生性能源和新能源. 1.绿色能源的再生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是微乎其微的 地球上贮存太阳能的只有绿色植物和光合微生物, 但它们贮存的能量也只是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量的 0 . 0 5 % .如能将这些能量利用,能源紧张问题也就大大缓解了.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技术,可将绿色植物秸杆、木屑、工农业生产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废弃物转化为液体和气体燃料 (酒精和沼气 ) 2. 采油微生物运用向油层注人细菌或其产物(生物聚合物、表 面活性 剂等 ),可以增大油层压力,降低原油粘度,将残留在岩石空隙间的深层粘滞性原油从“枯竭”的油田中采出,提高 产量的 2 0 % 一 3 0 % .现各国均在大规模现场试验,已取得满意结果. 3 微生物电池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氢气、甲酸或氨等 )作为电极活性物质,通过阳极、 阴极电子流动从而获取电能的装置,叫做微生物电池.其中日本科学家设计的生化燃料电池最为理想.他们把氢气产生菌(丁基梭菌 )固定在阳极,阴极为炭极(由蚁酸氧化空气中的氧), 这样就构成了氢一氧(空气)型微生物电池。
生物上游技术的发展,将对生物化工产生深远影响。人们对从病毒、细菌、植物、动物到人类基因组顺序测定工作十分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许多产品一哄而上,盲目上马,遍地开花,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也是元气大伤,难以进一步组织技术改造。如仅江苏省停产的发酵生产线就多达上百条。另外,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水平相差悬殊,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30%,多数处于20世纪60~70年代水平。我国生物化工行业经过长期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生物化工产品也涉及医药、保健、农药、食品与饲料、有机酸等各个方面。在医药方面,抗生素得到迅猛发展61998年我国抗生素的产量达到33486h青霉素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其它生化药物中,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在农药方面,生物农药品种达12种,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赤霉素等。其中,井岗霉素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食品与饲料方面,作为三大发酵制品的味精、柠檬酸、酶制剂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增加:1998年味精产量从1990年的22.3万增加到56.4万;柠檬酸产量从1990年的6.13万增加到56.4万;酶制剂从1990年的8.5万t增加到24万t。酵母及淀粉糖的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我国的味精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柠檬酸的生产和出口也居世界第一。另外,1998年乳酸的产量在1.5万t左右,赖氨酸的产量在2万t左右,卜苹果酸的产量在6000t。在有机酸方面,衣康酸的产量达5000t我国开发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工艺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生产能力达500Va以上,并有数家企业有建设长链二元酸生产装置的意向。在保健品方面,我国已能用生物法生产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核酸等。另外,我国生物法丙烯酞胺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Va与日本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工行业存在着许多问题:
2.1我国的生物化工产业主要以医药、轻工、食品业为主。部分企业对生物化工产品大都是精细化工产品这一点了解不够,加之行业规范也不够,导致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原料,以降低成本与消耗,并加强废物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2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低档次产品重复生产,不能适应需求。在我国高档的医药生化产品如激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药用多肽等,有的产量很小,有的没有生产,因此每年都需进口。
2.3在生产技术上,工艺、设备不配套,上下游技术不配套,产物的收得率低。我国虽然某些产品如柠檬酸、乳酸等发酵水平较高,但大多数产品的收率都低于国外,酶制剂的活力也明显低于国外,生化反应器和分离纯化技术更是落后国外15~20年。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进口生物反应器、细胞破碎机、分离纯化设备及分离介质、生物传感器和计算机监控设备。
2.4有些产品投入产出比达15%以上,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5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吸收能力差,生产发展多数依靠传统的夕蜒型、粗放型扩大投资的增长模式,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低。
3解决我国生物化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3.1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竞争力要鼓励建设大型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公司,使之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尤其要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要鼓励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小型技术创新型生化公司的发展,并淘汰一批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整体上优化我国生物化工的产业结构。
3.2调整产品结构要发展高档产品,如高档医药生化产品、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主要有低热值、低胆固醇、低脂肪、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癌等产品)、生化催化剂等。另外,也应发展众多精细化工产品及用化学法无法生产或很难生产的产品,如微生物多糖、生物色素、工业酶制剂、甜味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等。
3.3节约有限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在生化生产组学(ge-nomics)。近年来又在信息学(informatics)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信息学的内容包括信息科学十生物技术十生物工程十生物动力学等的综合信息系统。可以预见,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化工中应用的商业前景极为可观。
3.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特别是下游技术水平因为我国生物技术上游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仅3~5年,而下游技术水平则比国外相差15年以上,改造传统发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发酵法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生物反应器,提高我国生物化工产品分离和提纯技术,大规模开发生物化工装备等应首先提上议事日程。另外,还应积极采用微生物法代替化学法,开发基础化工新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3.5加强产学研结合,注重上下游结合国内生物化工技术力量分散,为了做到优势互补,应加强产学研结合。另外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上、下游结合不够紧密而影响技术经济指标。因此,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上,应考虑上下游结合,以加快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
P键词:公共服务;衡水;延伸;回归分析
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步伐,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多年以来,我国城乡为二元结构的体制框架,城镇化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以流动就业为主要形式,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偏低,从根本上制约农村发展,所以缩小城镇公共服务的差异势在必行。
1 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现状
城镇化是文明的提升,必须要有全覆盖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城镇化不仅使得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同时人们对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城镇公共服务中最重要的有基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河北省衡水为例,近四年来,衡水市市辖区和县域在财政支出、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已经逐渐减小,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缩小差异就是当务之急。
2 城镇公共服务差异的产生原因
衡水市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异主要有如下因素:多年实行的城乡二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导致城乡间客观存在着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差异;地方经济实力影响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市辖区优越于县城,县城优越于农村,造成差异[1]。
下表1列出了衡水市近四年来衡水市公共财政在城镇公共服务几个方面支出的的情况。
文献[1]中指出四年来衡水市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一般公共服务和教育两项公共服务呈曲线增加的趋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和就业呈现直线增加的趋势。财政支出的侧重点依次为教育、一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而且住房保障支出远远小于前四项支出,体现了前四项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财政支出和地方经济实力对各项公共服务支出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各项支出与GDP做相关分析,系数可见表1的最后一行,可以看出,一般公共服务和教育与GDP的相关系数低于0.9,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也体现了这两项在公共服务支出中的稳定性;而社会保障和就业和医疗卫生与GDP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7,0.99,充分体现了这两项在公共服务支出中具有弹性,只有充足的财政支持和经济实力,才能更好的保证这两项公共服务的支出。
3 缩小城镇公共服务城乡差异对策分析及城镇公共服务延伸的布局计划
(1)制定规划,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财政资金在市区、县城、乡村的支出比例,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资金,优先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努力缩小城乡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引导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农村中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城乡联网,实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
(2)结合县域特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当前,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衡水市各县应该把握城镇化的机会,结合地域特色,发展经济。深州市、安平和景县在衡水市县域中经济发展比较突出,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在城镇公共服务延伸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3)发挥农民作为公共服务需求主体的作用。深入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的管理模式,支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加大农民的参与度和透明度,同时注重提高农民修养和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能力。
(4)鼓励社会多方面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市资金、项目要向农村流动,城市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农村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反哺城市,城市和农村实现协同发展。
4 结束语
本文对城镇公共服务存在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济实力和财政支持是影响公共服务延伸的重要因素,在具体进行布局时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增强财政实力,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统筹布局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申红莲,魏连秋,杜鹏,等.推进河北省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7:244,245.
【关键词】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供给;需求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的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6亿人,其中年龄超过60岁者占14.9%,达2.02亿。到了2030年预计将达到总人口的25%,高达3.4亿。随着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独居将成为大部分老年人的主要居住形式,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老年人由于体力不支、行动不便,在生活上面临的问题就会不断增多,尤其是丧偶独居老人,一旦遇到突发意外或突发病征,没有人能够及时的给予帮助,导致了其所承担的危险性更加巨大,近年来,国内就频频的出现过老人离世多日才被发现的事件。所以,我认为,应当重视城市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供求问题,为我国越来越快速的老龄化趋势做好基础预防。
一、城市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需求分析
(一)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日常生活照料是指老年人在生活中必需的、自己不能胜任而需要他人代劳的种种服务需求。它是独居老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尤其是对丧偶独居老年人来说,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人生活,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免会出现慢性疾病等老年性疾病,所以生活不能自理或基本不能自理的现象很普遍。对于丧偶独居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无法及时的对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更没有配偶互相照料,致使丧偶独居老人的家庭照料缺失。但是,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长,这就势必会增加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
(二)疾病照料需求
丧偶独居老人因为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常常会患一些慢性病,如肿瘤、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虽然不用每天住院治疗,但是也要长期按时服药,坚持治疗。因此,丧偶独居老人属于疾病照料的高需求人群。
(三)精神照料需求
对于丧偶的独居老人来说,精神需求普遍比较强烈,他们长时间一人独居,会产生孤独、寂寞、悲观等情绪,他们渴望与人交流,遇到事情时他们渴望与人商量,可是由于这类老人丧偶,所以只能求助于他们的子女,但是因为子女距离远或工作忙等原因无暇顾及他们,他们只能自己一人承担,时间久了很容易形成抑郁症。因此,精神照料需求也是独居老人生活中非常渴望和重要的需求。
二、城市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供给分析
(一)供给主体
1.政府。政府在城市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供给主体中居于主导地位,扮演了政策制定者、制度安排者、资源整合者、服务监管者、财政支持者的角色。按照公共物品的属性来看,对丧偶独居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市场或民间组织无法独立承担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全部职责,所以要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原则。
2.社区居民委员会。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说,退休后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社区中度过的,而针对丧偶独居老人的社区生活服务都是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开展起来的,就社区服务而言,居委会是个不可或缺的主体性角色。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便捷就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种适宜的方式。针对丧偶独居老人的具体特征为其提供贴心细致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丧偶独居老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生活服务的供给中亦是一个重要主体角色。
4.家庭。家庭作为非正式照顾重要构成部分,在老人的生活服务与照料上承担了最重要的角色,为老人提供主要的生活照顾。对于丧偶独居老人来说,其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除了来自自己以外,主要是由以子女为主体的家庭成员提供的。特别是对丧偶独居老人的精神慰藉,是任何社会服务也无法取而代之的。
5.志愿者。志愿者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自行发起的为丧偶独居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群体或个人,他们可以是来自社区的一些低龄的老年人,也可以是来自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亦或是来自社会的职员、医生等。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丧偶独居老人的需求,在丧偶独居老人的生活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供给内容
1.日常生活服务供给。对于丧偶独居老人来说大部分日常生活服务,如洗衣、做饭、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都是自己或其子女提供的。也有些老人因为常年疾病缠身、腿脚不便等原因,出于自身实际需要,会购买家政公司的保洁服务、保姆照料等服务。无论依靠自身、子女还是家政公司等营利性组织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都属于私人供给。
此外,还有一部分生活服务是通过志愿方式供给。志愿供给是一种具有利他精神的慈善行为,包括个人志愿供给和组织志愿供给两种。服务供给者是志愿者,一般为免费供给,服务内容及服务队伍的确定取决于政府部门。
2.经济供给。城市丧偶独居老人的经济供给,一方面主要采用政府直接供给,供给的主要内容为以退休金为主的养老保险和针对经济困难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庭和个人的供给,家庭经济供给主要是子女提供的赡养费,个人供给是针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通过自己的简单劳动获取的报酬。
3.医疗卫生供给。医疗卫生方面存在公共和私人混合供给模式,政府直接供给主要体现为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私人供给体现为子女对丧偶独居老人的就医陪护和承担部分医疗费用等。虽然政府的大病救助项目并不是专门针对丧偶独居老人群体,但是对于那些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难老人来说,确实提供了很大帮助。
4.精神慰藉供给。精神慰藉的供给主要是私人、志愿者和社区的混合供给。私人供给方面主要体现在子女上,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大部分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仅仅依靠子女对丧偶独居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往往不能满足其需求。志愿者供给则是个人或群体自行发起的陪丧偶独居老人聊天、读书、散步等,另外,由邻里老人间互相提供的聊天服务更能满足丧偶独居老人的精神需求。社区供给主要体现在社区通过支持老人自主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或者在社区居委会的引导、发起下举行一些活动,来令丧偶独居老人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三、我国城市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投入不足致使供不应求
目前,城市丧偶独居老人急需的服务,如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丧偶独居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服务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但是目前各级财政还没有形成专门用于老年人社区生活服务的长期投入体系,长期的财政投资不足制约了社区为老服务的发展,社区服务机构人员不足,活动经费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现状,致使社区用于丧偶独居老人的资源匮乏,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政府、家庭和社会责任分担不均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多数人们心目中对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主要是家庭的责任,与政府和社会无关,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令我国的丧偶独居老人大多只享受到个人和家庭的非正式系统的照料,而政府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我国目前缺乏的是一个能够自上而下推动起解决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机制,只有政府和社会积极主动的承担起正式系统照料的责任,才能真正实现维护丧偶独居老人的合法权益,令老人享受到美好的老年生活。
(三)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配套设施大多陈旧,根本不能满足丧偶独居老人的生活需求。主要表现为:第一,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在对本社区丧偶独居老人提供生活服务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很难让老人感受到社区居委会对他们的照料;第二,社区内的医疗设施不健全,给老人看病就医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身体行动能力的影响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丧偶独居老人们大多不愿意外出就医,他们更渴望能在家门口实现他们医疗保健和看小病的需求,可是实际情况却是社区基础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服务人员水平偏低,难以满足他们看病的需求。
(四)家庭生活服务供给缺失
从以往来看,老人的生活服务大多都从家庭中获取,虽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如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的条件,所以对丧偶独居老人来说,家庭仍然是他们获取生活服务的主要供给途径。然而,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中的年轻人在赡养老人方面承担了更大压力,激烈的工作竞争使他们无法分出更多的精力照顾老人,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更令一个家庭里能够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令他们承受了沉重的经济压力。虽然我们有传统的孝文化的影响,但是残酷的现实令他们在对家里老人生活服务的供给上也分身乏术,而这一现实状况严重影响了丧偶独居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四、城市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保障作用
丧偶独居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老年生活的基本服务应该得到政府的保障,政府仍是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主体。虽然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使我国在城市社区老年服务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就面对了老年人对生活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减少或放弃其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政府在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社区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财政投入,主动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慈善捐助,为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提供争取更多的资金供给主体,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二)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引入社会力量
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供给不仅仅是政府和家庭的责任,社会成员更有义务去加入其中。在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多是由非营利组织来承担的,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到丧偶独居老人生活服务的提供中来。政府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激励私人机构等建立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机构来承担老人的生活服务,由此不仅能分担家庭和政府的压力,又能提高老人享受生活服务的质量。
(三)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在改善社区服务建设,但是毕竟目前的社区资源还很有限,若想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用于丧偶独居老人,令老人最大程度受惠,就需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开设一些专门针对丧偶独居老人的服务项目。另外,还要加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对丧偶独居老人的关爱意识,杜绝居委会不作为的现象,要令老人能够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四)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自我养老和互助养老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要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年强人弘扬我国传统美德,加强对老人的赡养观念,只有子女才能有效弥补丧偶老人在心灵上的孤独和失落感,社区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子女和老人多多交流和沟通。另外,也应该鼓励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通过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获得经济供养,从而达到自我养老的目的。并且,远亲不如近邻,社区可以建立互助组织,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这样不仅达到了精神慰藉的作用,还能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的目标。
总之,丧偶独居老人具有一般老人对生活服务的普遍需求,但又与一般老人的需求有所不同,他们在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有着更具自身特点的需求,因此研究他们的生活服务必须从其切实需求出发,对丧偶独居老人应更加尊重和关爱。
参考文献
[1] 马昆.城市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的个案研究――以济南市H社区为例[D].山东大学,2013.
[2] 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J].南开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 孙萍.城市独居老人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研究――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09.
[4] 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丁海波.沈阳市丧偶独居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案例研究[D].辽宁大学,2013.
[6] 王雁.我国老年人的需求矛盾及社会福利服务发展方向[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2).
[7] 陈亚鹏.上海市老年弱势群体的社区照顾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8] 刘艳艳.中小城市独居老人社区照料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9] 鱼洁.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主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1.
【关键词】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产排污;一般特征
0 引言
一般来说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序多、操控要求高。有时要得到一个化工产品需要经过几十个工序,动用上百个设备。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任何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包含若干个化学反应、产物分离、物流输送流程、热量传递等单元式的生产过程。因此,为了便于对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中产排污一般特征的认识,可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化学反应、物料分离、物料输送流程及热量传递、物料的计量包装等单元式的工艺流程。在认识化工生产产排污一般特征时,从单个流程开始认识,逐个分析击破,最后再将污染源汇总,达到了解化工生产产排污特征的目的。
1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组成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可分割成物料输送、传热工艺、化学反应工艺、物料分离工艺以及物料计量、包装工艺等单元式组成部分,需要强调的是将化工生产工艺分割成单元式工艺流程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认识工艺流程产排污特征的一种理想化设想,在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这些单元式工艺流程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界限,它们都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1.1 物料输送工艺流程
物料输送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将物料从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工序安排的程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很多设备,也将需要将物料在各设备之间转移的工序。由管路、储罐和输送设备组成的工艺流程即为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送工艺流程。物料输送工艺流程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纽带,是将各生产设备联系在一起的生命线。合理的输送工艺流程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降低能耗,反之亦然。
1.2 传热工艺流程
传热工艺是在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中控制温度、压力工序安排的程序。化学反应和反应物料的分离都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进行的,用来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下进行的,用来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工艺流程即为能量传递工艺流程。合理的能量传递工艺流程能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极大地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它也是衡量该生产工艺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1.3 化学反应工艺流程
化学反应是化工原料在反应装置里进行化学反应得到新产品工序安排的程序,它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核心部分,它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该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很明显,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肯定会发生一个或多个化学反应,只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生产过程才是化工生产过程。
1.4 物料分离工艺流程
物料分离是将化学反应工艺流程中的生成物分离成高纯度产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有时也称之为传质工艺流程。原料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同时发生很多副反应,也就会产生很多副产物。而化工生产是要根据工艺要求得到较纯物质,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就必须将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较纯的物质。实际上,之所以认为化工生产过程复杂,主要表现在反应混合物的分离过程复杂。一个产品的分离可能包含吸收、精馏、过滤、萃取、结晶、干燥等多个工序。化工生产物料分离工艺流程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部分,它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产品的收率情况,也是衡量该生产工艺水平的主要指标。
1.5 物料计量、包装工艺流程
计量就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对原料、中间产物、产品进行量化的过程。包装是为便于产品的储运、对外供应而进行的一种操作。在化工企业中,物料的计量、包装是化工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快速对物料计量、包装对确保整个化工装置生产过程的安全连续运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和重要作用。
2 产排污一般特征分析
分析化工生产中的产排污通过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单元式的工艺流程,从单个流程开始逐个分析认识,将复杂的流程分段梳理,达到了解掌握整个生产流程产排污情况的目的。笔者以某公司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生产工艺为例,将化工生产根据单元式工艺流程分段划分对其产排污一般特征进行分析。
2.1 物料输送过程的产排污
物料输送过程中的产排污主要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易挥发原辅料,在生产过程中贮存、使用等环节,不可避免地产生挥发气体,排放废气主要发生在两部分:生产系统和储运系统,包括无组织逸散和有组织排放。将产生的挥发性气体通过管道集中收集处理后排放可转变为有组织排放。
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项目生产系统排放集中在氢氰酸装置液氨净化工序、氢氰酸反应工序、甲醛装置甲醛合成工序、羟基乙腈装置羟基乙腈合成工序产生的NH3、甲醇、甲醛等挥发性气体,主要发生的节点在反应釜阀门的泄漏及原料液输送转移过程。储运系统排放集中在氨罐区、甲醇罐区、甲醛罐区等,主要污染物为NH3、甲醇、甲醛等挥发性气体。
2.2 传热工艺过程的产排污
传热工艺过程中的产排污主要指生产中的集中供热、供汽系统所排放的污染物,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项目具体是指废热锅炉(包括尾气燃烧炉和有机废液焚烧装置)产生的锅炉废气和锅炉排污水。
2.3 化学反应过程的产排污
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是一个密闭的工艺系统,产排污一般特性为工艺过程产生的不凝气体和反应废催化剂。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项目具体是指反应装置产生的尾气和废催化剂,其中尾气成分以CH4、HCN、CO为主,属可燃性气体,处置手段为尾气吸收后燃烧排放,主要污染因子包括烟尘、SO2、NOx等;废催化剂包括氢氰酸装置氢氰酸反应器产生的废催化剂、甲醛装置甲醛合成产生的废银催化剂等。
2.4 物料分离过程的产排污
物料分离过程由于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众多,反应混合物成分复杂,为得到较纯物质使得分离过程复杂,产排污点众多。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项目废气污染环节包括亚氨基二乙腈装置多次离心母液焚烧产生的焚烧废气、亚氨基二乙腈装置晶体干燥、硫酸铵装置晶体振动干燥过程中产生粉尘,以及硫酸铵装置硫铵液浓缩结晶过程产生浓缩蒸汽;废水污染环节包括氢氰酸装置天然气预处理过程产生的水洗脱硫废水、亚氨基二乙腈装置原液结晶过程产生的分离废水、亚氨基二乙腈装置反应液急冷、蒸发过程产生的急冷废水;固废污染环节包括原辅料天然气、液氨过滤净化产生的废活性炭、有机废液焚烧装置产生的炉渣等。
2.5 物料计量、包装过程的产排污
物料计量、包装过程中的产排污主要指生产的产品在计量包装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所排放的污染因子产品中所含成分为主,以气态、粉尘的形式排出。
3 结论
通过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单元式的工艺流程,分析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产排污一般特征如下:
3.1 可将复杂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物料输送流程、化学反应、物料分离、热量传递及物料的计量包装等单元式的工艺流程
3.2 物料输送过程中的产排污一般为生产中所使用的易挥发原辅料,在生产过程中贮存、使用等环节产生挥发性气体
3.3 传热工艺过程中的产排污主要指生产中的集中供热、供汽系统所排放的污染物,通常以锅炉污染物为主
3.4 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是一个密闭的工艺系统,产排污一般特性为工艺过程产生的不凝气体和反应废催化剂
关键词:微生物处理技术;环境工程;影响因素
前言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无声的变化着,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看法,由以往的不关注、到现在的注重质量。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外部生活环境的刺激。下文主要就环境工程展开分析。
一、环境工程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工程主要针对的就是关于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处理,根据相关的技术以及管理规则,进而开展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加强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保护,提高环境的质量。
1)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前,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而现在,天空就像披上了一层轻纱,灰蒙蒙的。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而这就给环境工程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环境工程的工作量。而且这一现象也大大的打击了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员工,让他们觉得他们的工作无果,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与激情。
2)人为因素。环境工程是一项依托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工作,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并不是很强烈,一边环境工程的工作人员在治理人们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人们又在日常的生活以及生产之中污染环境,这样就给环境工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困难。
3)生产因素。社会在发现,时代在进步,而这大多归功于工业的发展以及进步,但是我们了解以往的经济发展都是依托于破坏环境的,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之中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以及液体,这就给我们生活之中的大气以及水体带来了极大的污染而且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对于工业的发展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之上加剧了环境污染,为环境工程项目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4)环境工程自身的因素。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来说,除了以上的一些影响因素之外,还有来自于自身的一些影响因素,其中环境工程建设的水平相对较低,环境管理和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这些影响问题的出现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工程的假设和发展。
二、微生物处理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运用微生物对水质情况进行监测
饮用水以及食品领域的细菌监测最重要的一个对象就是大肠菌群,而且这已经在世界的范围里都已得到了明确。目前我国的水质标准对大肠菌群的规定:其中饮用水是≤3(个/L),游泳用水的质量标准则是≤10(个/L)。另外根据水的等级,其中一级水则是每升要小于等于500个,而二级水则要小于等于10000 个,三级水的标准则是小于等于50000个。由于大肠菌群会让乳糖产生发酵效应,因此会分析出酸以及气体,那么通过检测酸性物质和气体就能够获得大肠杆菌的数量,再结合大肠菌群检数表,就能够判断出水质情况,所以利用微生物进行水质检测从卫生学方面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使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治污处理
采用微生物来净化工业以及生活污水成本最低,而且非常简单,净化效果非常出色,具体有下面几种方法:
1)厌氧处理法。厌氧微生物可以在无氧环境下生存,那么将这些微生物置入废水中,就能够让废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分解成 CO2和CH4 等物质。具体过程大概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水解发酵。这个环节主要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较为简单的有机物,比如纤维物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成蛋白质以及糖类等,然后再进一步转换成脂类以及氨基酸等物质,接着进行转换就能够转变成脂肪酸和甘油等物质。接着添加一些产酸菌,就能够将这些物质进一步转换成乙酸、丁酸以及醇类物质。参与这些发酵活动的微生物包括了拟杆菌属、真细菌以及双歧杆菌等厌氧微生物。第二,转化成乙酸或者氢气环节。这主要是利用产氢产酸菌将第一阶段中间衍生物如丙酸和丁酸和各种醇类等进行转换,形成乙酸和氢气,同时伴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第三,转化成甲烷。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运用产甲烷菌将第二阶段生成的乙酸、 氢气以及二氧化碳进行发酵反应转化成甲烷。
2)好氧处理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好氧微生物放置在拥有大量氧环境下,使之快速繁殖,然后通过好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从而转化成二氧化碳以及水和硝酸盐等物质,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污水的净化。目前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灵活性较强,比如有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转盘法等。
3 对固体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转化成肥料
对于固体垃圾的处理,可以在这些固体废物中置入大量的嗜热的微生物以及硝化细菌、 纤维分解微生物等,然后再为这些微生物的快速生长提供一定的环境,并能够促进微生物反馈回路的形成。比如对于部分中温微生物,如果温度升高或者不能够适应该种微生物生长时,就能够变成负反馈机制,此时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然后嗜热微生物的在高热环境下活性增强,于是又再次形成正反馈回路,也就是高温微生物的数量快速增长会让温度出现升高,但是如果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同样也会对嗜热菌构成负面影响,于是嗜热菌的数量增长就会变缓,最终让这个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4 运用微生物对废气进行净化
微生物也能够对废气进行净化,对此第一,要对废气进行液相转换,然后通过液相环境置入微生物从而实现对废气进行降解,其中产生的代谢物则能够进入到液相环境中,部分可以作为细胞代谢能源,另一部分比如二氧化碳被析出。比如通过微生物净化二甲苯就可以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其中废气含有二甲苯的浓度达到了每立方米为250mg~2500mg之间,气流量则为每小时 100L-400L,废气在空塔中的时间为28s-83s,该塔的阻力将为 12.8Pa-40.9Pa之间,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该生物膜填料塔在处理含有二甲苯的废气具有良好的效果,总有效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
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这种方法能够解决普通微生物难以处理的废气以及废水问题。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活炭核、 海藻酸钙、 N- 假丝酵母进行混合,形成混合菌群,然后将其放置在不同含氧环境下对废水的净化处理进行研究,该废水主要是由生产土霉素产生,经过实验结果得出:通过固定微生物,温度和 pH 值的使用条件更加宽广,同时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也好于普通微生物。另外著名专家袁志文在自己的论述中分析了运用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技术,发现生物脱臭塔在处理臭气的时间通常不大于13s,去除低浓度的甲硫醇气体效果极佳,能够达到99%以上。而且脱臭塔能够有效消解废气浓度和进气量增加可能引起的负荷冲击,因此适应能力也更强。
结语
总之,微生物处理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而且随着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微生物对于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无疑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而且经济效益日益突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比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12-02
城市初级保健的主要承担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该机构以健康为中心,能够为人们提供连续性地、全方位地卫生服务。为我国农村基层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主体是乡镇卫生院,它是最具有成本效果的服务机构。本文通过调查,对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进行了比较,并针对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的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面上机构抽取了116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8个农村乡镇卫生院,将它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方法与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的总调查专题研究方法相同。具体来说,以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资料,用SPSS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工作,并利用Weft-qda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
1.3 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预防保健功能分析 按照优先程度预防保健功能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是应该最先发展和保证的项目,该服务项目共有23个。二级是次要进行发展和保证的项目,该服务项目共有25个,三级是指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地区和机构需要开展的项目,该服务项目共有13个。预防保健功能分为四部分内容,包括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疾病发现与管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共12个服务项目;慢性疾病发现与管理同样拥有12个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共21个服务项目。
2 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比较结果分析
2.1 城乡基层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功能的开展情况分析 保障居民最基本的健康需求是预防保健的一级项目,不管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农村乡镇卫生院,一级项目的开展情况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下,二级项目的开展情况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从优先次序的角度来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乡镇卫生院,且随着项目优先次序的降低,城乡服务机构的差距越来越大,具体来讲,一级项目差距在百分之二点四以内,二级项目的差距超过了百分之九;三级项目的差距高达百分之十七点六。从地区上来看,中部地区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差距为百分之零点三;西部地区的差距为百分之七点五;东部地区的差距最大,超过了百分之十二。
2.2 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工作不能在城乡顺利开展的原因分析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受人员和数量的限制,个别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具备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功能。不具备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功能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一是农村乡镇没有充足的运转资金,二是上级并没有对基层卫生院在这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三是农村基层卫生院没有足够的人员。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预防保健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展,与协调沟通受阻、辖区流动人口不易管理、居民接受程度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卫生服务提供的评价标准存在着严重的“重医轻防”倾向。
2.3 通过比较城乡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随着项目优先次序的降低,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项目开展比例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在基本卫生服务上,城乡居民享受的服务存在着严重不公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乡镇在人才配置和财政资金上都与城市有着很大的差距。农村税费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充裕了市财政资金,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又使得大部分资金停留在城市。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将城市的财政资金向农村转移,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城乡卫生人力资源的公平性,国家还应该向农村输送具备高技术和高学历的医学专业人才。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虽然非常重视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但是他们对健康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以村卫生室为平台、以乡镇卫生院为技术支撑,提高卫生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水平,逐渐减少城乡在主要慢病管理方面的差距。
3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城乡间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卫生服务机构的预防保健功能,降低城乡在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方面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钟爽,孟庆跃,袁,赵苗苗,侯志远,孙晓杰.我国村、乡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服务功能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09).
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生物流化床;工艺技术
在我国的印染企业中,使用的生产技术是湿法加工及技术,需要使用到清洁水,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印染废水,印染废水在排入自然环境中,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近些年来,随着印染工艺的不断发展,印染工艺的用水量在不断减少,产生的印染废水也较少,然而印染的上染率较低,印染废水在废水量减少的同时,染料的含量却没有相应的降低[1]。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流化床,使用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印染过程中环流反应器的循环时间,提高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并且多项废水处理指标都达到了国家相应的废水处理标准。下面笔者将对流化床的应用案例以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
1 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技术应用实例
某企业位于福建省,从事印染工作,在印染生产过程中,采用了面纱、硫化染料以及烧碱等材料与助剂。这些材料与助剂在印染过程中,会通过不同渠道融入到印染废水中,并且随着废水排入自然界中。该企业每日排除印染废水量1500立方米,印染废水基本上来源于浆染与漂洗环节。印染废水具有废水色度大、水质波动大的特点。由于印染废水的水质波动变化大,因此需要使用性能较好的生物反应器来实现对废水的处理。在该企业产生的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高,并且废水中有机物的成分基本上属于难以分解的类型。其中包括PVA浆料,这种浆料需要在高温热水中才能降解,并且随着水温的降低,会有胶状物析出。胶状物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在胶状物的包裹之下,许多有害成分得不到有效的降解,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2 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流程与技术原理
2.1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流程
小组通过对企业排放的印染废水的特点的分析,以及对现有印染废水生物流化床处理工艺的研究,研制出了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具体的工艺流程为:将水放入格栅内,通过格栅进入集水调节池,然后在集水调节池内进行曝气;曝气工艺完成之后,将印染水放入到絮凝沉淀池,在絮凝沉淀池中投入絮凝剂,析出的无机泥垢直接排入到污泥处理站中,在完成絮凝沉淀池的沉淀供以后,废水进入厌氧流化床,然后进入好氧流化床,在好氧流化床中再次进行曝气,曝气中产生的污泥直接排入到污泥处理站或者厌氧流化床中,最后将废水通入到沉淀分x池,将沉淀分离池中的污泥排入到污泥处理站中,最后将过滤后的水直接排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在污泥处理站中的废水,加一些清液,然后在经过上述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2.2技术原理
2.2.1预处理
废水在通过格栅时,一些颗粒较大的废物会直接阻拦在集水调节池之外,这些大颗粒物体立即送入预处理阶段,根据颗粒的不同成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在印染肺水肿含有一些大颗粒的染料,这些染料具有较强的毒性。在废水进入集水调节池之后,无法对大颗粒物体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设置絮凝沉淀池,通过加入聚合氯化铝高分子混凝剂,保证其含氧化铝(Al2O8)10%以上,碱化度为50―80%,不溶物1%以下。可以有效地使大颗粒物质分解,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从而降低废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2]。在印染废水中,还含有无法自然降解的PVA,因此,需要在废水进入周围的环境之前,设置絮凝沉淀池对其进行酸化处理,从而去除胶体与硫化物。在絮凝沉淀池中,使用大量的絮凝剂可以有效的吸附大分子,形成和有机污泥,从而使其进入污泥处理站,延长其处理的时间。在延长污泥处理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可以有效的降低废水中的色度。
2.2.2生物处理A/O流化床
企业印染污水处理采用的本小组研制的新型生物流化床,基于生物处理A/O流化床技术。该技术时国内外公认的具有最优处理效率的印染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的反应器较为简单,生物处理性能好,结构单体承受冲击能力强,运行效率高,并且废水处理的成本低。本小组研究的新型生物流化床是一种射流厌氧流化床,这类流化床具有较多的优点,例如:流化床的出水口设置在反应区的顶部,反应区在出水时,可以实现水流的循环,从而降低了流化床的水流量,改善了流化床内部的运行条件。新型流化床将废水控制在两个阶段,缺氧阶段以及厌氧阶段。在缺氧阶段,流化床内部的水流量循环能力强,停留的时间短。该阶段的作用主要在于,借助兼氧菌的作用,实现对废水中DO成分的处理,并为下一阶段的厌氧处理做准备[3]。为了强化流化床的性能,小组将普通的流化床设置成多个部分,实现流化床内部的多重环流。同时,还可以实现流化床内部物质的快速混合,降低流化床内部的压力。在流化床顶部的反应区中,设置了出水口,这样又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对清水与废水的分离。在流化床内部多段的分离区中,可以实现废水的固液分离,从而防止废水在排出到周围环境中时,会带走大量的载体以及有害物质。沉淀在流化床底部的污泥,通过自动回流流到流化床处理区,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流化床中的污泥淤积。这一过程的实现,避免了传统流化床容易产生污泥堆积的缺点,有效的促进了适应废水水质生存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借助生物的力量,来实现对污泥的处理,使流化床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4]。
2.2.3回用技术
在废水处理完成之后,完全可以将处理后的废水投入到印染生产中,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废水回收系统达成。在废水处理站的砂滤池中,需要增设废水回收系统。废水回收系统主要通过废水澄清器来实现。废水澄清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废水澄清池,还有一部分为无阀滤池。在通过流化床的处理之后,将废水通入到废水澄清池,一些大颗粒的物质会自动沉降到澄清池的底部,上部的清水直接进入到无阀滤池,然后经过通道将过滤后的废水直接应用到印染生产中[5]。如下表1,为技术应用后的污水水质表;运行费用包括人工费、药剂费等,经计算总运行费用为1.0元/m3;工程总造价为408.5万元。总之,需注重回用技术的应用,进而使废水处理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3 结语
新型生物流化床的内部结构较为紧凑,对企业生产空间的占用较小。由于流化床的内部结构,污水在流化床内部停留的时间短,抗冲击能力强,同时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能力,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印染厂的污水处理需求。在厌氧床的设置中,采用了水射流设计,这一设计可以使流化床内部的污水得到充分的混合,同时,污泥长时间停留在流化床的底部,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时间,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微生物的处理作用。厌氧床的内导流筒采用了多重环流结构,可以强化厌氧床的作用,降低厌氧床运行的能耗,保证流换床反应器的高效运行。在未来的印染行业发展中,行业将不断降低废水的排放,实现印染生产与生态技术的结合,不断实现印染工艺生态化、低碳化的创新,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朝海,施华顺,吴超飞,胡芸,关清卿,吴海珍,晏波,卢彬.缩聚-Fenton-A/O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酚醛废水的工程案例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1,08:1761-1767.
[2]张志众.关于高温UASB-常温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1,06:34-39.
[3]李世迁,陈盛,张万顺,周培疆,陈自灿.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05: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