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政审计对象

财政审计对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2 17:14: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政审计对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政审计对象

第1篇

深圳创业补贴政策申请对象及程序

哪些人可以申请补贴

根据规定,具有深圳市户籍且为毕业 5 年内的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毕业 5 年内的留学回国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随军家属,残疾人,以及深圳市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中毕业学年内的在校深户学生,都可申请创业培训补贴。

其中,创办企业培训补贴每人最高 1000 元,创业实训补贴每人最高 2500 元。实际培训收费低于最高限额的,据实补贴。每项补贴只可申请享受一次。

如何申请创业培训补贴

据悉,参加创业意识培训的人员可向户籍地或居住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了解情况免费报名学习;参加创办企业培训、创业实训的人员可通过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查询选择创业培训机构开班情况,确定班次后到培训机构缴费报名。对符合领取补贴条件的人员,考核合格的可在考试成绩公布之日起 3 个月内,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相应补贴。

深圳创业补贴政策内容

1.创业担保贷款

个人最高可贷20万元。自主创业人员在本市的初创企业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元;合伙经营或创办的初创企业,按每人不超过20万元、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性”贷款。

在贷款额度内,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财政给予贷款贴息,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财政贴息资金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为2年,对展期和逾期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不予贴息。

财政贴息实行“先付后贴”,即借款人从取得贷款之日起,根据贷款合同按期支付利息,按期还本付息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核实还贷情况及信用记录后给予贴息。

2.初创企业补贴

每人一次性5000元。自主创业人员在深圳市创办初创企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申请5000元初创补贴。

属于合伙创办企业的,经审核合伙人条件、出资比例等,按每名合伙人计发5000元、合计不超过5万元标准给予企业初创补贴。

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只能申请一次初创企业补贴。

3.创业场租补贴

3年租金补贴。自主创业人员可在初创企业实际缴纳场租满3个月后,向初创企业注册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首次场租补贴申请。自主创业人员应在首次申请后,每满3个月的次月月底前提出一次场租补贴申请。

自主创业人员入驻政府主办的创业孵化载体创办初创企业,按照第一年不低于80%、第二年不低于50%、第三年不低于20%的比例减免租金。

自主创业人员在经市直部门及各区(新区)认定或备案的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留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孵化载体内创办初创企业,按第一年1200元/月、第二年1000元/月、第三年700元/月的标准给予租金补贴。

自主创业人员自行租用经营场地创办初创企业,给予每年最高6000元、最长3年的租金补贴。

4.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每雇一人补贴2000元。吸纳户籍人员就业,可按其人数申请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自主创业人员在本市的初创企业、吸纳户籍人员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申请并验证身份证明、商事主体营业执照(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税务登记证,按其吸纳就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已缴交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人数给予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招用3人(含3人)以下的按每人2000元给予补贴;招用3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给予3000元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

5.社会保险补贴

补贴单位承担部分。自主创业人员在本市创办初创企业,进行商事登记(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取得经营资质,并在该初创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深圳市当年度最低缴交社会保险费标准,对单位承担部分给予补贴。若单位实际缴交部分低于最低缴交标准的据实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个人应缴部分仍由其本人承担。

自主创业人员首次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后,在其初创企业正常缴交社会保险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将自动每3个月据实发放后续的社会保险补贴。

6.优秀创业项目资助

获奖项目资助5万-20万元。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每年将在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遴选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并给予重点扶持。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全市性创业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创业项目,在深圳市完成商事登记的,每个项目给予5万元至20万元的资助。

对国家部委主办的国家级创业大赛或省直有关部门主办的省级创业大赛中获得前三名的优秀创业项目,在深圳市完成商事登记的,每个项目给予5万元至20万元的配套资助。同一创业项目同时获得国家、省创业大赛前三名的,不重复资助,标准从高。

 

深圳创业补贴政策申请对象及程序相关文章:

1.深圳市的创业补贴政策

2.深圳创业扶持政策

3.2016深圳市创业扶持政策

第2篇

关键词:财政投资;结算审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工程结算审核是财政投资项目竣工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工程造价准确的有效途径。通过结算审核,可有效减少因造价结算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避免国家资金流失,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投资实效。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结算审核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对当前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结算审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财政投资项目结算审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结算报审资料不完整、不规范

结算报审资料未能按相关要求整理编制,涉及对施工单位不利的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等资料不完整报审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参杂一些虚假资料,而代建单位未经全面核实就盖章确认。同时,结算资料未及时报审,导致部分工程因在结算审核时已拆除改造,无法进行现场核实。

(二)通过合同、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设计漏洞增加造价成本

1.针对合同及招标文件漏洞,例如条款不严谨、责任方不明确、专用条款缺位等,提出工期索赔及赶工费、窝工费、材料保管费、材料二次搬运费等各种费用索赔。

2.针对工程量清单漏洞,例如清单编制范围不明确、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描述不到位等,提出清单外增加工程量签证申请。

3.针对设计缺陷,例如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描述不清等,提出设计变更申请、清单外新增材料或设备单价申请。

(三)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不严肃、不规范,导致造价成本增加

1.设计变更手续不齐全,没有及时办理变更的相关审核手续,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的记录。

2.现场签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签证程序不规范;签证不及时,例如事后签证隐蔽工程量导致无从核实工程量;签证内容含糊不清、签证工程量虚高、不按合同约定套用计费程序;重复签证,例如把定额或合同清单中已包含的内容再拿来另行签证;签证不合理,例如本应为承包商风险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而被列为额外增加的工作内容予以签证等。

(四)通过虚报工程量,增加造价成本

审核工作中经常碰到的虚报工程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量只报增不报减。对设计变更只计算变更后实际工程量,不相应扣除变更前原清单工程量。对实际未施工工程量不体现不扣除。或是不按原清单工程量进行扣除,而又另行签证计算。

2.定额中已包含的工作内容,又另列项目计算。或是定额消耗量中已含有的辅材,又另列项目计算。

3.混淆边界,多家计算。有的项目由多家承包商共同承建,对同一部位特别是工程交界部位存在多家承包商都算量报审的现象。

4.不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按计算规则应扣除的工程量不扣除,例如计算砌体时不扣除圈梁、过粱所占体积。按计算规则不应计算的工程量多计算,例如计算有梁板模板时多计算了板周边的侧模。

5.工程量重复计算。例如破水泥路面开挖管沟项目,计算了路面破除工程量,而在计算开挖管沟土方工程量时未扣除水泥路面结构层厚度。

(五)随意对结算单价进行高套计算

普遍存在定额项目的错套、高套,定额换算有误,定额内容含量只增项不减项、定额消耗量只调增不调减、对定额规定的换乘系数不按规定计取等现象,甚至不按定额套价、不按原清单单价执行,尤其是签证项目。另外,利用一些新型高档材料在市场上价格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在结算时高报材料价格。

(六)取费标准高套,取费基数多算

普遍存在不同类别单位工程按高类别工程混合套用,税金类别高套,材料信息价及机械台班价格、总包管理费取费基数等未按合同约定执行,取费方式未按相关政策文件调整时间执行,重复取费如重复计税等现象。

二、针对财政投资项目结算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

(一)严把决算审核关,针对上述结算审核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审核,具体如下:

1.审核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应根据送审要求整理编制,装订成册,杜绝补签资料现象。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单及现场签证单要求按序号编列,全部送审,不得缺号。报审资料还应包括竣工验收纪要、隐蔽验收记录、施工日记、监理日记、施工组织设计和材料检测报告等。这些资料看似与工程计量、计价没有直接关联,实际是核定造价的重要依据。

2.加大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审核力度。首先,审核变更、签证手续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次,审核变更和签证的合理性,特别注意变更、签证的内容与原合同清单是否重复列项,是否属于清单包干内容,是否属于承包商应承担的风险范围,合同外支付依据是否充足。最后,审核变更和签证的准确性,严格按工程量计算规则审核工程量,按合同约定计价条款审核造价。

3.加大工程量的审核力度。针对上述虚报工程量的问题,重点核实。通过现场踏勘,审核工程内容是否与竣工图、设计变更及现场实际相符;审核计算方法是否严格执行工程量计算规则。重点审核容易重复计算、重复列项的项目;重点审核是否存在只增项不减项或少减项现象。

4.严格审核结算单价。首先,审核定额套用是否正确,有无错套、高套或多套定额的现象,是否按规定进行换算及换算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要乘系数或材料级配比的调整,审核定额含量是否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符。其次,严格变更项目的价格审核,特别要注意审核是否存在适用原清单单价而不套用、另行执行合同外新增项目单价的现象。最后,严格新增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审核,注重对没有公布信息价的材料市场价格的调查,建立询价体系,以合理定价。更要重视将优质品牌材料更换为普通品牌结算时价差的核减。

5.严格审核各类费用的计取。审核取费标准是否执行相关造价管理规定和合同约定,取费基数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重复取费现象。工程类别套用是否与工程实际相符、不同类别是否分开套用。特别要注意计价文件调整的时效性。注意合同约定的关于质量、工期的奖罚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存在质量、工期索赔与反索赔等。

(二)关口前移,实行全过程跟踪审核。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有效清除结算隐患

1.加强对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及工程量清单的审核。主要审核其编制的完善程度和准确程度,包括招标范围是否明确,各项条款设置是否严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的专用条款是否约定到位,风险范围是否明确、甲乙双方责任是否明确,清单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是否明确、材料和设备的型号参数是否明确等。

2.加强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过程监管。深入施工现场,全面跟踪掌握工程动态。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核实并规范变更签证。积极参加例会和涉及投资变更的各项会议,第一时间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

3.制定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管理办法,严格审批程序。要求设计、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等严格按照程序及时办理变更和签证手续。

(1)设计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和修改图纸,并经设计人员签字和设计单位加盖公章,且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予列入结算造价。

(2)规范工程签证。签证资料必须具备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及总监理工程师、代建单位现场代表及分管领导的签字确认,并加盖单位公章。且代建单位及监理单位必须对签证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查,给出明确的计量计价意见。同时,对于影响造价较大的隐蔽工程在隐蔽之前还应通知审核部门相关人员到现场勘测取证。否则不予列入结算造价。

4.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对背离招标文件实质内容签订合同条款及补充协议、对擅自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形成的资金缺口,财政一律不予认账,切实硬化预算约束。

5.完善结算报审管理制度。规定结算报审时限,做到项目完工资料能及时完整上报。同时,要求代建单位及监理单位必须对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进行初审后方可报审,并出具书面审核意见。

第3篇

强化政府的公共责任是推动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要害。政府责任监督是政府责任机制的组成部分。政府审计是政府责任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宪法的规定,建立的和不断完善的我国政府审计制度,在维护和监督公共财政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定性和权威性。

一、公共财政的责任与公共财政审计

财政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它有其本身固有的缺陷;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活动行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为政府对公共活动的介入和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财政作为政府行使职能和进行社会公共活动的一种财力保障,代表国家支配和治理公共经济资源。在此过程中,国家的经济责任也转移到财政部门的预算行为和公共资金的分配使用;在现行体制下,财政活动主要应定位于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公共财政政策和制度,引导和不断规范用财财政行为,维护国家公共资源的合理和有效使用。

财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的预算执行部门,作为公共资源的治理者,执行着国家的各项财政收支计划,其对公共资源行政作为的有效性,直接体现了政府的公共经济责任的履行。由此而言,公共财政的执行部门,不仅需要按照政府的公共职能使用财政资金,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还有责任对公共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治理。

社会公共资源是有限的,有限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增加公共的益,这就产生了外部的评价问题。公共财政的支出,责任在于效率和效益,其根据就在这里。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公共财政的责任行为,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是公共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调解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为国家公共财政的体制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导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的框架,是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财政改革的重点应转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公共物品的投资建造,完善财政治理制度的职能。使财政行为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加强社会公共有效供给,促进经济社会的调解发展。财政的社会公共属性将更加明确。

公共财政的改革和发展,也给公共财政的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财政审计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对政府财政及其他预算执行部门分配、治理和使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履行公共经济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报告的独立控制活动,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相联系的一种财政审计形式。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公共财政的改革和发展,正促使审计机关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调动审计理念,关注体制变化,从宏观的、全局的、辩证的、跨专业的角度,去研究和思索公共财政审计的发展问题。根据政府财政的工作重点和资金流向,更加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更加关注财政公共资金的使用与绩效,更加顾及社会发展目标和民生的公共利益,即财政审计需要树立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工作理念。

二、关于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实践与讨论

关注科学发展,关注公共财政的走向,审计机关应重视对财政审计一体化的认识和目标把握。财政审计一体化在一般意义上可理解为:集中配置审计资源,对公共财政资金从收入组织、预算编制、拨付执行、治理使用等过程环节的审计;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并对其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最终以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的形式反映审计成果,影响和提供对政府公共财政行为的决策评价。

财政审计一体化与传统的财政审计相比,在认识上更为深入,定位上更为灵活,组织上应更为周密。

首先认识上,传统的财政审计是针对本级财政(或者说对财政部门)的年度预算收支审计,侧重于预算审查、数据核审、批复程序、内部控制等环节的审查;而财政审计一体化更关注年度预算执行的一个系统性,从预算的编制、收入的组织,资金的拨付,预算的执行,使用的绩效加以检查和评价,沿着财政资金的走向进行重点沿伸和审计,因此,对公共财政资金运行一体化的认识和评价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其次,在定位上,传统财政审计的目标定位,主要侧重于收入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取向目标,更应注重公共财政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在资金的界定上,不仅要看财政预算资金,而且应该关注其他非税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的运行;在审计项目上,不仅要看本级预算执行,而且应该关注财政性投资建造、专项资金使用治理,主要预算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在一个大的公共财政资金和资产运行框架内,来审视本地区财政综合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反映和揭示宏观层面的情况,结合党委政府科学执政的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来提升审计的运用成果。

其三,在组织上,财政审计一体化是审计机关在现有的审计对象、人员配备、装备手段、审计组织程度条件下,对审计资源的一种整合和配置,以求在规定的时期内,能最大效能地实现审计目标,提升审计成果。这种资源整合,不仅有审计对象的配置,还有审计力量的配置,包括社会审计力量、内部审计力量的配合。在审计对象、审计力量、审计信息、审计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审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十分清晰,审计职能的履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针对性,这对审计组织者来讲,是一种考验,需要一种宏观的跨学科的驾驭意识,以便能生产出更好的“审计产品”。

有学者提出:“国家审计的产品就是审计信息”,这个观点十分形象和恰当,假如审计最终产品-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最终只是会计数据的确认和罗列,而不能常常地适时地从财政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提示分析,为党委政府的科学执政的领导和公共财政的分配导向,提供有益的审计评价和监督,审计的公共性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必将弱化。

近几年来,在浙江省审计厅和杭州市审计局的领导下,杭州市下城区审计局在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方面作了如下的审计实践:

实践A: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促进预算治理的规范性,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性为目标,在指导思想上树立为党委政府决策治理和人大常委会财经监督服务,推进公共财政审计制度的深入。连续三年来,审计机关对本地区财政预算执行进行客观反映和提示问题的同时,对预算执行中16项重要事项提出审计建议,引起了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财政部门和有关政府部门有效执行审计意见,落实审计结论,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随之形成一批政策性的规定,极大的丰富了财政审计的内涵,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的转化。

实践B:区审计机关连续二年推行了六个预算执行部门的决算审计,围绕预算执行,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厉性、预算收支的合规性进行检查,拓宽和加强了区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使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工作,从预算编制的源头和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统一起来,为人大常委会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提供了审计依据。

实践C: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央,结合部门决算、财政绩效、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关联问题,拓展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内容,探索对财政重要的专项资金的跟踪监督,在本地区已建立了对工业技改、商贸发展、农业开发、科技进步、外贸支助等五项政府贴息资金的年度定期审计制度,开始形成主管部门立项、财政部门分配、审计部门监督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治理部门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性。

实践D:根据近年来,财政公共性建造投入增多的特点,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我区落实和建立国家建造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推进国家建造项目的必审制,审计机关全面介入国家建造投资的审计监督,并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控制流程,二年半来,先后实施投资审计项目202个,核减和节约财政性建造投资5584万,为提高财政投资的绩效,筑起一条新的监督防线。

实践E:按照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资金、国有资产一体化运营的特点,在财政审计一体化中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关注,二年来,审计机关组织了对八个部门(街镇)的国有资产资金审计,取得巨大的监督成效。为政府把握本地区重要的公共资源、国有资金、土地存量、公有房产、或有债务提供了审计依据,使公共财政在资金和资产二种形态上的资源配置基础更加清晰,为党委政府对公共资源的统一调控和运营奠定了决策基础。

浙江审计厅根据全省的审计实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公共财政审计体制发展的趋势,对财政审计一体化已经作出新的定位,提出:财政审计一体化,除有关原有财政审计内容为基础外,还应包括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政府基础设施建造投资公司的审计、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上级审计机关对财政审计一体化范围和内容的涵盖,结合审计的实践来认识,我们认为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带来很大的启示,是一个切合实际的导向,值得引起我们在工作中深入研究和思索。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科学发展理念的更新,标志着我们正步入构建公共财政建造新框架的阶段,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也必然会激发审计环境和审计观念的全方位变革。在审计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要害,要靠审计工作理念的转变,审计监督职能的调动,并善于把握工作的取舍,以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财政审计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更好地把握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内涵。

三、推进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对策思索

实现财政审计一体化,要树立财政审计“一盘棋”的观念,充分发挥审计各专业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使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大于分兵出击,最终为社会公众和党委政府提供更加丰富的审计产品,使审计的成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利用。

(一)重视审前计划提高组织治理

审计一体化可以看作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点多,需要加强审计项目立项和审计计划编制的思索,做好审前调查方案的形成,按照财政资金的走向和资金运动的规律,确定本地区的计划目标。审计一体化工作,既是一个系统,就具备一定的网络和层次,具备一定的时段和对应。审计的组织需要跨越时空和项目的单一观察,从年度审计的重点和关注的倾向性问题,进行串联和分析,分而不乱,合而为一,以提高年度财政审计项目的组织化程度。财政审计一体化,对审计机关内部来讲,首先要做到审计项目组织治理的一体化,提高项目指挥调解、项目质量控制、项目问题综合、项目成果提炼的一体化。

(二)综合审计内容做到“六个结合”

审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有着自己的特性和优势,在财政审计一体化的目标下,各专业审计都承担着为终极目标提供服务的责任。局部项目与整体工作目标是一个统一体,局部的问题不能局部看,应连贯看,综合看。从中得出公共财政资金运行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加强各单项审计项目的综合性、宏观性。

因此,在财政审计一体化中,应努力做到“六个结合”:(1)加强专业审计目标与财政审计目标的结合;(2)加强一般部门单位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合;(3)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财政绩效审计的结合;(4)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的结合;(5)加强专项审计调查与财政审计的结合;(6)加强审计信息化建造与财政审计的结合。

(三)整合信息资源构筑信息平台

我们说,从本质上讲,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可以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财政收支体现了政府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财政审计一体化的实施,使这种“分配活动”和“利益关系”在一个新的统一体方面得到观察和思索。比如说一笔“财政专项资金”在预算执行审查中,观察的要点是程序和合规。但在审计一体化的组织中,将沿着资金的流向,一直跟踪到受益单位(企业)使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到的信息又反馈出该项财政支出的绩效性和必要性。

因此,在财政审计一体化条件下,各类审计资源的整合尤为必要。这既包括审计机关内部的审计资源整合,也包括外部的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这些纵横交错的审计信息,同置于一个公共的审计信息平台,通过各审计组信息的共享,使财政审计信息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客观上,审计信息的一体化,信息的完备性,传导的流畅性,在财政审计一体化的项目治理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非凡在审计计算机治理系统(OA)和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AO)条件下,使信息的搜索、传递、处理和反馈机制成为可能,审计信息的共享机制,将有助于财政审计一体化项目的有效推行。

(四)确定终极目标提高审计成效

推行审计一体化,其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不断深化财政审计的内涵,提升财政审计的质量,综合反映财政经济的情况和问题,形成具有价值的“两个报告”,为政府公共财政的发展提供评价,为人大常委员会审议财政的预算执行提供依据,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计机关年度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报告,要求立意高、力度强、容量大,具备全局性和宏观性,这是审计机关审计成果反映的最重要的载体,需要认真的把握。

由于财政审计一体化带来审计项目的多样化,也带来审计目标的多元化,在年度审计任务执行中,各审计组应按财政资金运动的不同环节,财政资金使用的不同成效,对审计项目提出不同的评价,提供分项的审计报告。客观上来讲,审计的信息或审计成果是丰沛的,但同时,对“两个报告”的综合整理难度也在相应提高。

第4篇

在即将迎来审计机关成立三十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江西省审计厅财金审计处,就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探索地税联网审计等问题与他们进行了探讨。

记 者: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从财金处直接从事省级预算执行和下级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看,你们认为应该如何理解和践行?

孟文军:这是一个大课题。先谈一点基本认识。

继国家审计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论断之后,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我认为,如果说“免疫系统”功能,阐明的是国家审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那么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指明的是国家审计怎么样发挥作用。

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对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每年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财政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审计监督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基于有效实施财政收支审计监督的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国家审计充分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

周国亮: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应当把握法定范围和内容,这是基本前提。

关于财政收支审计,审计法的有关规定是: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从审计主体看,对本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由审计机关内设各专业审计机构实施;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实际由上下级审计机关分别采取“上审下”、“同级审”进行。审计主体应当是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内设各专业审计机构。

从审计方式看,应当是“同级审”与“上审下”。

从审计客体看,本级各部门预算、下级政府预算都是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其他财政收支,按照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是指财政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因此,审计客体应当是纳入和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即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活动。

由此,总体上说,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就是构建一个国家审计机关对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活动实行有效审计监督的结构化体系。

孟文军:厅党组高度重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在王殿军厅长的大力推动下,厅专门设立综合处,具体负责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两个报告”起草工作。一是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为统领,对厅各业务处、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实现财政审计“一盘棋”;二是以“两个报告”为载体,对财政审计信息进行统一归集和分析,提高财政审计的整体质量。这实际上是搭建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本平台。

傅志辉:为了不断推进和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王厅长提出了以财政资金为源头展开审计的思路,并由财金处组织实施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中央、省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获得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听取对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汇报时,王厅长又提出对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的审计与对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相结合、财政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思路,要求财金处进行探索。

孟文军:这进一步提出了适应财政资金运行的特点,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基本特征。

从省级财政资金运行而言,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是源头,横向涉及省级预算部门(上缴财政收入和接受财政拨款),纵向涉及下级政府(上缴省级财政收入和接受省级转移支付资金)。作为作用于财政收支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只有把审计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与审计省级预算部门结合起来、与审计下级政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财政收支审计的整体效能。

周国亮:这种结合,可以实现审计内容的一体化,并且保持审计方式的多样化。如审计省级非税收入管理,从审计内容上,可以把审计省财政厅组织收入情况和审计省级预算部门、下级政府缴交情况结合起来;从审计方式上,在财金处审计省财政厅组织收入情况时,可以由财金处对重点省级预算部门、下级政府的缴交情况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也可以由各业务处在审计省级预算部门时对其缴交情况一并进行审计,或由财金处或其他业务处组织对下级政府的缴交情况进行专门审计。至于采用何种审计方式,可以通过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工作方案确定。

傅志辉:在这种结合下,还可以实现审计内容的横向成块、纵向成线。如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既构成整个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横向审计部分,又成为相对独立的审计单元。再如对某项本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既是本级预算资金向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纵向审计内容,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审计形态。

孟文军:如果说,把审计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与审计省级预算部门结合起来、与审计下级政府结合起来,是在审计对象和内容上就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结构性安排,那么,财政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涉及的则是在审计主体和方式上就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制度性安排。这实际上要求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必须建立协同各类审计的基本机制。

常迎迎:这种基本机制,我认为,应当包括审计类型之间在审计内容上的协同和审计项目在审计时间上的协同。

一是实行一个审计项目融合多个审计类型内容的制度。对财政收支审计采取“同级审”与“上审下”两种方式是法定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是两种基本审计形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应当实行一个审计项目融合多个审计类型内容的制度,如把绩效审计内容融入财政收支审计项目,对财政收支审计项目中发现的每个问题分清领导责任,既形成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在每个审计项目上的制度化,又为开展专门的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保持在审计内容上的衔接。

二是实行年度审计项目为“两个报告”滚动服务的制度。审计机关每年受本级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是一项法定制度,一般在当年6月或6月以后进行。因此,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年度审计项目的安排既要满足当年“两个报告”的需要,又要为次年“两个报告”打下基础。对每年6月以后的审计项目,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安排财政收支“上审下”或其他财政性资金审计项目,在审计内容上与次年上半年的财政收支审计项目形成互补;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延伸至当年6月底或审计日的上月底,在审计年度上与次年上半年审计项目的审计年度保持衔接。

孟文军:上面,就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谈及了基本认识、基本前提、基本平台、基本特征、基本机制,之所以说基本,是因为显得粗浅,也不一定正确,还请批评指正。

记 者:今年是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三十周年,财政审计见证和体现了国家审计的整个发展过程,对此有何感想?

孟文军:感想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财政审计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如财政审计的功能定位,在审计机关成立初期集中体现在查错纠弊,后来总结为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现在概括为国家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再如财政审计方式,在经历了单一“上审下”后,实行“同级审”与“上审下”结合,再发展到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推动了财政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财政审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我省的财政审计在继往开来中呈现崭新局面。由1985年第一次由省政府批转46个财政赤字县(市)的审计报告、1990年第一次在《中国审计》介绍江西省财政审计的基本做法、1998年第一次以省政府令出台《江西省地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经十年来的开拓创新,到近些年财政审计为领导决策服务作用的充分发挥、江西省财政审计路子的鲜明特色、《江西省审计条例》的实施,特别是在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中,江西审计经验在全国审计机关推广、审计项目获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省债审办和财金处均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集体三等功,标志着我省的财政审计获得突破性进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崭新局面。

记 者:税收是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金处从去年开始探索地税联网审计,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孟文军:地税联网审计是王殿军厅长亲自推动的我省审计机关第一个联网审计项目。在何干成副厅长、胡志勇总审计师的高度重视下,经财金处与信息中心共同努力,地税联网审计正在有序推进。

杨 桦:目前,已实现联网方式的数据获取、转换和分析。

——完成联网工作。于今年5月,在省地税局机房安放前置服务器,通过党政内网(网),连接厅机房专用服务器,建立封闭式的联网链路。

——获取征管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获取了多年来全省地税征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建立审计数据库。

——进行数据验证。对获取的数据库数据,按一定的方法,与全省地税征管信息系统的前台数据进行核对,验证数据的一致性。

——修正有关模型。在去年试用的基础上,对一些数据分析模型的取值范围或因素设定,进行调整或修正,以适应本地化的运用。

——开展数据分析。对数据分析模型生成的疑点,从逻辑性、合理性、重要性上进行再分析,形成重点疑点,组织重点核查。

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财政审计 审计问题

一、电算化审计问题初探

电算化审计的对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电算化的内在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和对处理结果进行审核;二是其作为一种辅助审计的手段,实现审计办公自动化。本文是从前一方面电算化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加以研究的。

二、电算化在财政审计中的运用

(一)将计算机作为辅工具应用于财政审计过程

在调查过程中,定要涉及到各种数据整理和总结,如果使用手工审计,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也很高,而用计算机做不仅确保数字的准确性,而且还能节省时间。由于财政审计是进行高层次的监督,不仅要实施微观监督,还要参与宏观调控。但现实是,审计覆盖面太小,审核和监督与之不匹配,而且进行全面分析问题和审计信息反馈时就更凸显了其弊端,不能满足目前审计和监督的需要。要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我们首先要提高审计人才的素质,落实培养和培训计划的实施,其次,最好是全面开展电算化审计。

(二)对被审单位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

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按照设定程序和规则进行操作,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符合性测试。同时仍需注意审核电子数据处理中心的内部控制机制。例如:在审计时,先看被审单位的审计软件是否经财政部审查后通过,再审查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否满足基本的会计原则和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规定。进一步,通过评估其财务分析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来测试软件的技术性能,需要注意的是该评估需使用测试数据进行测试。

(三)形成规范的财政审计工作底稿

由于计算机可以保存规范灵活的格式化工作底稿,并能够在索引大量增加的基础上,自动进行索引重编,故虽然对政府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报告结果、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进行审查时,我们仍需要各种人工审查技术,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率注定其成为必不可少审计技术。此外,在计算机中可以更好的使用算术、数字等方法,这意味着可以减轻分类小计的工作量。由于上述种种人工审查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得使用计算机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检索更为方便。

三、财政审计中运用电算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财政电算化审计必须注意对会计电算化核算进行正确性控制

由于我们习惯了手工核算,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仍然有一些问题:因为使用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会形成会计资料的核算和分析系统,然而编制凭证时忘记保存和输出、修改旧凭证时忘记使用改后的凭证替换、病毒袭击审计软件、数据库出现错误或异常、他人未授权修改等等情况数见不鲜。所以,为确保电算化核算的正确性、实现会计电算化,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内部控制机制使其类似手工审核,也应该建立必要的审计查验机制。

(二)设计电算化会计系统必须有审计人员参与

审计监督职能并不会因为处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而改变,从而相关知识、技能就需要根据电算化审计的特点发生相应的跟进。如在出现系统错误或计算机程序被非法篡改时,计算机只会以同样的错误方法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来处理会计事项。

如果电算化系统的处理是合法合规的,安全可靠的,那说明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相对完善的。电算化系统固有的特点及风险使得审计过程必须包括审查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因此,应促进在电脑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审计人员参与到除了事后审计外其他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参与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

(三)必须建立严格的审计人员操作管理制度

只有具备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档案记录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利用电算化审计技术,从而财政电算化审计才有规范可依。如将数据的备份、恢复和管理机制作为员工的职责权限等。此外,还包括财务数据和审计软件的保密措施,计算机设备的相关安全措施,审核监督软件的制度等。

(四)必须加强对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

由于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制度的改变决定了所需的技术变革,在电算化条件下,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就显得异常必要。不擅长计算机运用的审计人员会因为不清楚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潜在风险而无法审查其内部控制,会因为审计线索变化而不知道如何进行审计跟踪,会因为不了解如何使用计算机而对计算机审查或审计一筹莫展。而电算化可以自身具有先进的处理机制,它能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实现审计监督职能,在实务中学习和运用会计、审计理论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掌握之前并不熟悉的计算机和电算化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学习、运用并深究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人员特别是财政审计人员目前的基本任务。

(五)必须制定详尽的审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审计电算化宏观管理方向包括:制定发展规划,建立管理规定,评审会计软件,培训电算化审计人才的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能力等,因此,我们必须紧随国家财政事业的发展脚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财政电算化审计与审计工作的目标、发展趋势和规范等紧密联系,为财政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做好“后勤”工作。

由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是一种典型的战略规划,对未来审计电算化工作定下基调,打好基础,指明发展方向;中期规划则是基于长期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短期规划则是为了落实中期规划中提到的相关目标和任务,而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措施。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物质条件优势,全面考虑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方案,最终实现发展目标。

总之,电算化审计必将给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且必须利大于弊,这样财政审计才能更高效、更优质地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四、电算化条件下财政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审计线索发生变化带来挑战

会计电算化将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审计线索的变化。在手工账务处理系统中,审计线索清晰明了,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最后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均有负责人的签名;任何数据更改都会写入记录。在这些条件下,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可遵循账务处理程序,也可以逆向进行;而且一些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直接利用文字记录作为审计线索的来源进行审计。在电算化条件下,这些原始依据被计算机程序所取代,凭证、账簿以及财务报表等重要资料都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虽然仍有纸质会计资料存在,但他们更多只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二)审计范围扩大对审计手段多样化有着更高要求

监督作为是审计重要的职能之一,在电算化条件下仍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此时,要进行审计的范围却有所扩大,比如,需要对所使用财务软件进行审核,当然还有传统审计中就要求的账簿、凭证、报表等财务资料。这是由于电算化是通过编写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来完成会计处理方法的,如果程序本身存在欺骗等问题,那将造成难以估计和弥补的重大后果。传统条件下使用的审计方法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需要配以更先进的审计手段,如手工操作与电脑操作相结合。在审核数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计算机自动审核,还需要人工进一步检查。这些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虽然无法满足现在电算化条件下的需求,但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发展财政审计的思路

(一)完善电算化财政审计的准则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流程,包括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等步骤都在电算化审计准则中予以规定。合理的审计准则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正如许多审计工作中的要素在电算化条件下已经发生了变化,审计准则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和规范则也应进一步作出相应的完善。

(二)充分考虑审计的要求进行财务软件的设计

由于目前财务软件存在着局限性,使得审计工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便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主要方法。其过程应注意符合审计相关要求和保留完整的线索以便进行之后的审计工作。国外一些著名财务软件在这方面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保持原始记录不变,通过修改、删除的记录来反映审计过程。这一看似简单的做法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留下了重要的素材,还可以确保会计业务流程无误。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可以实施必要的控制,确保数据、会计要素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三)全程审计会计电算化工作

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统称为全程审计。事前审计,其用于评价财务软件,并能够保留充分的线索与痕迹以用于审计工作的开展,这主要针对财务系统的合法性、合理性来进行。事中审计则分别采用手工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两种方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审计,综合两者的结果得出结论。其着重于审查电算化处理业务是否是客观、真实的。事后审计,则是针对电算化得到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并关注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对其详尽的做出考核和评价,进而据此提出建议。

六、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算化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电算化给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以上只是就电算化对财政审计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的几个方面做出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法。然而,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只有采取更为积极高效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晖.电算化审计在财政审计中的运用与作用[J].财会研究,1999

[2]曾维维,何莉.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J].商场现代化,2012

[3]程俊生.电算化审计问题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第6篇

把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程以及各种财经政策方针当作依据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财务审计,即依法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有很多功能,如:防治职务犯罪、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同时还能审查财务运转情况,财政审计和财务审计作为其中的两类,理所当然具有这些功能。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功能,并且培养专业型人才,不断完善体制,做好财政财务审计工作,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财政财务审计;财务工作;财政管理

各级政府部门在过去一直是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逐步融入到各个阶层的财务工作中。但是我们财政财务审计工作还有许多弊端,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财务工作内部缺乏专业型人才,也暴露了我国财政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将就财政财务审计应用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财政财务审计的概述

把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规程以及各种财经政策方针当作依据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财务审计,即依法审计。审核财政财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是依法审计的主要工作,重要的还在于要防止舞弊行为,必要时还需要纠正错误。追根溯源,财政财务审计最早起源于我国周朝,最初它是与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政绩审计混合在一起的,然而在应用时,财政财务审计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也被人们称为传统审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财经法纪审计、财政财务审计以及经济政绩审计逐渐分离,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而财政财务审计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具体来说,财政财务审计包括财政审计和财务审计两个部分,而财政审计又包含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财政审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是不同的,如根据未来发展战略和计划对财务进行合理分配的是财政预算审计,它同时还负责监督和审查各单位的财务分配;而对审计单位收支决算进行监督和审查的则是财政决算审计,以防止造假和谎报情况;对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关经济信息进行审查和监督的就是财政收支审计,是财政审计工作的重要分支。财务审计集中体现为会计报表,从而对单位的损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规范性审查,最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出该企业的财务运转情况以及相关业绩成果等重要信息,这也是会计报表审计发展成为财务审计表现形式的原因。

二、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开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财政财务审计的专业型人才匮乏

财政财务审计的终极目的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然而当今社会,在工作开展中,存在着一个眼中的问题,也是致命的问题,即专业型人才的不足,以及审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下降,这就间接导致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降低,尤其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新的问题和状况不断发生,这就又进一步造成了人才的缺失。而人才的缺失则导致了财务工作中更为严重的问题,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进步财政财务审计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也促使着审计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进步,人才不足阻碍了这一进步。所以,如何扩充专业化审计团队,加强团队建设成了财务工作开展的重要阻碍之一。

2、审计人员对财政财务审计认识的误区与审计意识薄弱

财政财务审计工作也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我国审计工作人员没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和想法,甚至对财务审计的工作还存有怀疑和猜忌的想法,否定了彼此间的信任。因此,审计人员走进思维的误区,是让财务工作不小心违法,导致监督、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这对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危害极大,需要及时防范。

3、财政财务审计体制的不足对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

目前财政财务审计体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少强有效的内部运作机制,这就导致我们在财政财务审计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极易导致无审计结果的审计行为及事件的发生,从而造成内部会计信息监管的纰漏,这个问题一旦公之于众,就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与此同时,这个弊端还会对财政审计的审查范围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全面的审查行为,让审查人员极易忽略某些财政资金和经费的流向或流量。预算审计受到现今社会的广泛重视,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全面的审计很多地方的财政收支及转移支付。因此,想要有序开展财政财务审计工作,我们就要不遗余力的去改革和完善财政财务审计体制,使之能更好的为审计工作服务。

三、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1、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具有防治职务犯罪的功能

财政财务审计具有一定意义上的防治职务犯罪的特点,随着财务领域信息化的逐渐渗透,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显著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财政财务审计在企事业单位里的代表意义。现今我国每年职务犯罪的案例不断上升,犯罪的严重程度也是不断加剧,犯罪人群增加,罪犯职工等级也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情形极其严峻,其中、侵犯国家利益、的最多,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减低犯罪率是衡量财务工作的重要指标。

2、财政财务审计具有促进各单位完善其各项规章制度的功能

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是财政财务审计的基础,具体的来说,这项审计工作也是各企业和单位开展工作的基础,因为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时,只有审计过了,才能继续开展其他工作,因此财政财务审计具有防治职务犯罪的功能,同时还能找出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全面的探索并完善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更为重要的是,财政财务审计有助于管理中规范权力的运用,从而有助于决策者更好的去了解公司经济运营情况。

四、在财务工作中如何有效开展财务审计的建议

1、重点培养财政财务审计的专业型人才

大力加强财政财务审计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已经逐渐成为现今发展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由目前各个阶层财政财务审计专业型人才极度匮乏的现状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我们要设计出合理的审计人员编制,制定严格的选拔程序和条件,赢在起跑线上;第二点,我们应该淘汰落后的审计办公方式,结合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求,配备财政财务审计的办公资源;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我们要不间断的组织财政财务相关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及专业文化素养,让审计人员在精通审计业务的同时,还能做到爱岗敬业,恪守各项规章制度,熟练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培养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强调他们对财政财务审计的正确认知和了解,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财政财务审计的重要性,深刻了解其必要性,这样子不仅可以避免开展审计工作趋于形式化,而且还有利于反映经济工作中的纰漏,同时还能作为对各级职务犯罪人员的监督工具,一举多得。

2、完善财政财务审计体制,提升财务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首先,为了保证公司内部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我们在公司内部需要加强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和影响,这么做能够对财务信息泄露、虚假、模糊、错误账目等现象做出有效预防,避免损失;其次,应该把日常的审计工作与财务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审计目标管理,加强审计技术创新,即改善财政财务审计的工作机制,这能够做到一边监督工作,一边监督各级职工的工作情况;然后是注意到各类审计相互牵制的现实情况,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不断监督促进财政财务的踏实落实;最后,要想提高预算审计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就要强化企业对财政、财务及资金的管理,即要融合预决算和总体预决算,达到一个合理而又科学的地步。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历史对财政财务审计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因为它的主要原则是收支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以国家法律法规、各种管理规程以及各类财经政策方针依据这些特性,因此,财政财务审计的重心和主要内容不会改变。而且财政财务审计第我国财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一方面能够监督促使企事业单位发现财务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它可以防治职务犯罪,减少相关犯罪率。正是这些原因使财政财务审计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强化财政财务审计工作,促进财政财务审计体制的发展,增强其影响力,以及刻不容缓。

作者:孙学良 李倩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安娜.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商论,2016(21)

[2]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经济建设财政财务[J].中国财政年鉴,2013(1)

[3]缪培娣.浅谈财政财务审计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构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全力助推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有序推进,为XX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二、监督原则

(一)依法有效。坚持依法行政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制订监督办法和监督细则,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依法监督、规范监督、有效监督。

(二)责任明晰。依法依规认真梳理行政职权,公布权力清单,明确与权力相对应的监督责任,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三)协同监督。根据工作性质和业务范围,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信息互通、相互衔接,实现监督范围全覆盖。

(四)公开公正。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将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监督方式、监督结果等相关信息对外公开,切实将监督工作纳入公众的监督之下,既要防止监督缺位,又要防止监督错位和越位。

二、监督事项

1.县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县直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

2.镇政府和街道办预算的执行情况、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3.使用县级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

4.县级政府投资和以县级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

5.县属国有企业、县政府规定的县属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损益。

6.县政府部门、镇政府管理和其他单位受县政府及其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

7.根据上级审计机关授权,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和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及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8.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县审计局审计的其他事项。

三、监督方式

(一)监督流程

1.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2.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编制审计方案,并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3.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县审计局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县审计局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县审计局。

4.县审计局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二)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

1.通过检查、查询、观察、监督盘点、询问、外部调查、发函询证、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

2.通过收集原件、原物或者复制、拍照等方法取得证明材料;

3.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和谈话内容作出记录,或者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议记录材料;

4.记录审计实施过程和查证结果。

四、主要分工

一般审计事项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县审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所定内设机构职责分工实施;重要(大)审计事项根据实际情况组成综合审计组统一组织实施。

五、责任追究

(一)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规定,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者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1.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

2.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

3.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4.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其他处理措施。

(四)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

(五)审计机关依法责令被审计单位上缴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通报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七)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国家规定,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八)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社会审计机构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执业准则等情况的,应当移送有关主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科室落实责任制管理。做好内部职能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制,任务细化,责任到人,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第8篇

一、县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效益审计开展较少。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审计的新课题,评价指标多,需要综合的知识。目前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绝大数是事后审计,审计金额大,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市场较为复杂,容易滋生违法乱纪现象,客观上使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难以开展效益审计,为固定资产投资作出相应的评价。

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基本上是事后审计,事前和事中审计不够。固定资产投资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但由于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事后审计,侧重于工程决算审计,对财政资金未能实行全程监督,为审计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任务重与固投审计人才短缺、人员素质不高的矛盾比较突出。现阶段,随着政府投资的日益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任务重、对象多、时间紧,而县级审计机关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难以满足综合性强、层次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主要定位在核实工程造价、防止工程高估冒算及损失浪费等方面,对于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的较少,服务宏观决策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审计质量不高。

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加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起步晚,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不够,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未形成有机结合。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受审计力量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往往注重工程造价审计,忽视甚至不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蕴含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给审计留下了死角。实践证明,只有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才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和审计监督的盲区,提高审计质量。

二、稳步推进县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

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积极推行效益审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要从真实、合法审计逐步转到效益审计上来,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格的适用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益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检查投资项目对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影响,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方向推进。

2.探索投资审计关口前移的方法,积极开展以重点项目为主的跟踪审计工作,促进提高资金效益。关注投资论证、立项、设计、招投标、监理、隐蔽工程签证和工程决算等环节,对立项论证、工程设计与预算、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等重要事项进行审计,及时对项目实施中的监理结论、隐蔽工程签证、主要材料的市场采购、部分已完子项目工程结算等关键环节进行事中检查,建立资料库,保存相关局面资料和影像资料,为今后的决算审计打好基础。

3.引进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确保审计经费;二是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从高等院校或社会中介组织招聘优秀人才。通过脱产学习和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财务管理,又懂工程造价,而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审计,熟悉政策、法规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整体提升审计队伍的业务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