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16:57: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

第1篇

关键词:小麦秸秆;秸秆焚烧;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186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较大变化,秸秆利用量不断下降,秸秆污染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每年夏收季节的小麦秸秆露天焚烧,给城乡生产及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秸秆焚烧导致的区域空气污染事件日益增多,秸秆的大面积集中焚烧已成为区域性重霾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秸秆焚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可以长距离输送,影响范围较大\[2\],可见秸秆焚烧污染会呈长距离、区域性污染的特点。从秸秆焚烧污染看,秸秆焚烧量、秸秆焚烧密度、卫星监测到的火点位置和总火点数主要集中于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1\],而这些区域是小麦的主产区,由此可知麦秸焚烧是部分区域夏季秸秆污染的主要贡献因素。小麦、水稻、玉米、油菜4种农作物产生的秸秆,构成了农业的主要秸秆资源,秸秆污染主要和这4类秸秆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息息相关,但目前文献极少分类分析各类秸秆的污染及利用问题,针对性不强。对小麦秸秆污染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对控制夏季重霾污染更具有针对性。

2小麦秸秆污染及危害

2.1焚烧导致空气污染

麦秸焚烧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排放大量污染物,使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迅速增加,烟尘、炭黑产生较明显。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表明,焚烧期间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项污染指数都高出平时数倍\[3,4\],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空气质量快速下降。遇到静风、低气压、湿度大等不利扩散气象条件时,污染气体容易形成重霾污染带,从而大面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2.2沟河边堆放导致水体污染

一些农民迫于禁烧的行政管理压力,把麦秸收集后堆放在沟河塘边,甚至直接抛入水体,麦秸浸泡水中,如遇下雨冲刷会使堆放的麦秸淋滤水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发黑发臭,悬浮物增加,水质逐渐恶化。不同于大气污染的是,较小的沟河塘水环境容量有限,一旦遭受污染,需要长时间恢复甚至难以恢复。

2.3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平衡

麦秸及麦茬在焚烧时产生热量不仅使土壤水分迅速蒸发,而且会烧焦土表,既杀死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又破坏土壤有机胶体,降低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生物锐减量一般下降70%左右,不利于作物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5,6\],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和生态平衡。

2.4易引发火灾和威胁交通安全

麦秸较干燥易燃,焚烧时易留下火灾隐患,尤其是风大晴朗天气,可引起连片麦秸起火不容易控制,引发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和威胁生命安全。秸秆焚烧产生的大量烟雾,直接降低了大气能见度,威胁到航空、公路及水运的交通运输安全,严重时会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2.5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麦秸焚烧可导致空气污染指数上升,当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达到中等污染级别以上的重霾污染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4\]。受麦秸污染的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源地水体,会对民众饮水安全造成影响。

3小麦秸秆污染控制困难的原因

小麦秸秆不论是焚烧还是无序堆放,都会引起环境污染。每年各地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采取行政措施管理,效果仍不理想。小麦秸秆和其他秸秆污染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之处,原因较多,较难控制。

3.1直接利用有效需求减少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少量秸秆或罐装液化气等已能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用能需求,麦秸直接用作生活燃料量降速快,秸秆资源由过去的主动收集发展到目前的大量废弃。秸秆生物质能电厂目前布点还较少,消化利用麦秸能力有限。麦秸主要用于养牛饲料,而小麦主产区养牛规模有限,加之配方饲料的普及,利用量也很小。

3.2小麦秸秆收集困难

机械化收割小麦后,秸秆长度约30cm,是过去手工收割长度的1/2或者1/3,又因麦秸本身光滑,不易用叉等农用工具收集,专用机械收集成本高,一般农户出于经济原因不会采用。小麦收割后,收集不充分总会有一部分麦秸留在田地影响耕种。如果秸秆长度适宜,易于收集还可集中堆放于指定地点,供于其他利用需要,但目前则是麦秸难以收集,费时费力,极易导致一烧了之。

3.3秸秆利用技术难以推广

目前已有很多秸秆利用技术\[7,8\],如秸秆直接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造纸及编织工艺品等。虽然这些技术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但存在利用条件、成本效益、规模场地等限制因素影响,都不能完全满足各地现实需求,还有待改进,否则还是难以推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4麦茬过高影响耕种

机械收割麦茬要求留茬10cm左右,由于田地平整度、油耗成本等原因,实际中很少能达到这个高度要求,普遍在15~20cm。过高的麦茬影响播种大豆,未充分收集的麦秸也会影响出苗,再加上耕种周期短暂,导致农民采取焚烧麦茬的方式来抢时播种。

4小麦秸秆污染防治对策

除了广泛深入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必要的督查管理外,还应采取以下防治对策。

4.1发展因地制宜的综合利用技术

各地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需求来选择秸秆利用技术,并加以改进,可分区域采取“一区一策”的利用方式。如养牛业发达地区,宜发展麦秸过腹还田和发酵制沼气相结合的方式;平原地区麦秸收集方便,有条件的可依托当地生物质发电厂,可消化大量秸秆;适宜直接还田地区可就地转化利用。

4.2结合土地流转进行综合管理

小麦主产区一般人多地少,农民分到的地块面积普遍较小,秸秆禁烧涉及农户众多难以管理,有的是因别的地块点火引起自己地块秸秆着火,责任主体也难界定。可结合土地流转鼓励规模化经营,连片土地也易于机械化收割和打包收集,禁烧责任主体也明确,易于禁烧管理。

4.3改造农业机械作业功能

现有的大部分农机只能进行收割,具有打捆或粉碎功能的一体化收割机因为购买、运行费用高,目前使用还较少。应针对现有的机械进行适当改进,使之具有打捆或者粉碎还田功能,同时进行农机财政补贴,适当降低购买费用和运行费用,只有收割服务人员和农户都能接受,才能推广,从源头控制污染。

5结语

控制秸秆污染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消除其对人们生产生活危害的一项紧迫任务。小麦秸秆污染控制对减轻或消除夏季重霾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小麦秸秆污染仅靠宣传和督查管理效果不理想,发展因地制宜的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农业机械作业功能、加强综合管理,才有可能逐步转变目前的不利影响,使秸秆利用有出路,既能转化为资源,又从源头控制污染。

参考文献:

[1]朱佳雷,王体健,邓君俊,等.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及其在重霾污染天气模拟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2):3045~3055.

[2]尹聪,朱彬,曹云昌,等.秸秆焚烧影响南京空气质量的成因探讨\[J\] .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2):207~213.

[3]贾宏群.焚烧秸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与防治\[J\] . 科技传播,2012(2):51,57.

[4]谢其标,陆上岭,王艳.秸秆焚烧和秸秆次生污染危害及控制利用\[J\] .环境科技,2009,22(2):113~114.

[5]张明明,蔡同锋.试论秸秆污染及其综合利用技术进展\[J\].北方环境,2010,22(4):79~81.

[6]牛晓艳.浅谈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综合利用\[J\].农技服务, 2008,25(10): 133,162.

第2篇

今年的10月份左右,一连几天河南郑州被浓浓的烟雾笼罩着。烟雾笼罩造成郑州空气轻度污染,数十次航班延误。郑州市很多市民都被四散的烟熏味呛得咳嗽,郑州市环保局回应说这是由于周边焚烧秸秆的外来烟雾所致。近年来,国家一再明令禁止焚烧秸秆,但是结果仍然是屡禁不止。每逢夏收和秋冬之际,一些地区农民将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直接在农地里焚烧,也使得周边城市环境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本文笔者分析了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预防焚烧污染的措施及建议。

1 焚烧秸秆的危害

1.1 焚烧秸秆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我们可以从各地环境监测站得知,由于市区周边村民焚烧秸秆等原因,每年的10月份以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明显增高,尤其夜间空气污染程度加重。各地官方环境监测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在秸秆焚烧时,大气中SO2、NO2、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都超出平时水平的好几倍。一些权威的专家指出当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轻则会使人咳嗽、胸闷、流泪,严重的时候有可能导致支气管炎等多种并发症。

1.2 焚烧秸秆容易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耕地面积广阔,由于野外比较空旷,焚烧秸秆时,空气对流加速,进而风速增加,并不时地改变风向,还会产生飘浮于空中的“火团”,人为难以控制,容易窜至院落和田间,引发房屋、农作物、森林的火灾,这样不仅会给农作物和财产带来损失,严重的会造成人、畜伤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1.3 焚烧秸秆会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秸秆焚烧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滚滚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由于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两旁都有大量的农田,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会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轻则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更为严重的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1.4 焚烧秸秆会破坏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生态平衡,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一些权威专家指出:农民在农田焚烧秸秆时,农田地表温度急剧上升,土壤中的一些有益微生物会被直接烧死、烫死,这样地下害虫会加速孵化,土壤的碱性升高,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分损失65%~80%,板结不耐旱,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同时,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氮养分在焚烧过程中丧失殆尽,只留下一些钾素和多呈不溶解状的磷素,难以被农作物吸收。

2 预防焚烧秸秆污染的措施

预防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秸秆的禁烧工作,同时不断加强环保、农业、科技等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以综合利用为主要手段,推进秸秆的多元化的综合利用。

2.1做好秸秆禁烧工作

1)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禁烧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用灵活的宣传形式,强化秸秆禁烧教育,营造良好的禁烧氛围,提高禁烧意识;

2)强化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组织协调,严格落实禁烧工作方案,对每一阶段禁烧工作早部署,早动员,周密安排,及时调度;同时各级政府要逐级签订禁烧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3)强化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督。环境保护部门应该依照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秸秆禁烧现场监察督导,一经发现焚烧秸秆行为就要及时查处,并对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处罚,使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

2.2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1)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投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和涉及面比较广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但要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而且特别需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补贴上都进行一定的倾 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秸秆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统一安排,以便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格局;

3)建立良好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走向综合利用秸秆的路子。各地应该根据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对秸秆焚烧、掠夺式经营土地的 行为给予法律约束,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成效的农民和企业要给予政策鼓励或支持。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利用讲座和广播的形式给农民进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从而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舆论引导, 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 舆论氛围;

4)因地制宜,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实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首先各地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和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其次,科研部门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科技研究,重点解决秸秆转化中的技术问题。目前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有的技术还不成熟、有的还需进一步研发,技术上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用。这些技术还都有待改善。因此,要不断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为今后开展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3 结论

总之,治理秸秆焚烧任重而道远,一方面需要政府利用其职能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实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因此,发展简便、实用、经济、环保、高效的秸秆处理、利用技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石学新.关于肥城市禁止秸秆焚烧的几点建议[J].农业机械,2009(15).

[2]王佳琪,刘贵荣,薛松.秸秆焚烧的危害和改善[J].科技致富向导,011(9).

第3篇

关键词:当前;农业污染;现状;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X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17-03

近年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其严重程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但人们一说到环境污染,首先就想到工业污染而忽视农业污染。其实,农业污染,即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空气、水和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整个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环境部门检测,农业污染已占整个环境污染的60%左右。最近几年长江、淮河和巢湖反复出现的“红潮”、“蓝潮”现象,主要是农田氮、磷肥料养分流失所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沿淮沿江地区大面积的农作物秸秆焚烧所引发的空气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空气环境。已经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普遍关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面对越来越突出的农业污染,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逐级签订责任状,加大了省内几大水系的综合治理,强化秸秆焚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始终拿不出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形成农业污染治理长效机制。笔者根据从事农业第一线工作的体会和多年的调研结果,针对我省农业污染主要形态与解决途径谈点拙见。

1 农业污染现状

1.1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引发的面源污染 化学肥料的使用虽然为农作物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和过分依赖化学肥料而出现的“化工农业”,导致了农田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土壤理化性能弱化,综合机能失调。既影响农作物抗性和品质,又造成化学肥料的利用率不高,流失严重。据农业部门估计,目前农业生产上的化学肥料的田间利用率不足40%,其余60%以上主要通过高温挥发和水利排灌流失到江河湖泊,造成大面积水系富营养化,破坏水系内环境,打破水生动植物生态平衡而引发的水面污染。

1.2 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 最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郊区和粮食主产区,农民对秸秆作为传统生活燃料的需量减少,加之秸秆的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利用的经济性差和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剩余秸秆难处理。为了赶农时、图方便,农民采取了在田间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引发交通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根据卫星监测图像显示安徽省是全国农作物秸秆焚烧最严重的省份,焚烧点主要分布在江淮和淮河以北地区。这是一种既浪费农业生物质资源,又污染空气环境和恶化土壤结构的不良行为。焚烧秸秆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特别是刚收割的秸秆尚未干透,燃烧时产生大量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的作用下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这些有害物严重污染了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然而在田间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仅能利用所含钾的30%~40%,其余氮、磷、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损失,而且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会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耕地环境和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1.3 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的污染 虽然,近几年禁止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但农业生产中无节制的、不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而造成的农作物产品污染和面污染是无法估量的。农业生产主体的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致使农业综合管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技术无法有效推广,病虫害防治上过度依赖化学防治,生产上滥用化学农药形象非常严重。甚至一些违禁农药仍被一些不法厂商生产销售,使用在不该使用的作物上,把一些农产品变成了“毒产品”,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普遍担忧。

1.4 畜禽养殖场排放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粪便的随意排放已上升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环保部门检测,畜禽养殖排放污染占整个农业污染的30%左右,畜禽养殖区域的当家塘、沟、渠、河以及地下水均不同程度受到畜禽养殖排放物的污染,严重的情况可谓触目惊心,水是黑的,空气是臭的。这些黑水、臭水通过水系的流动扩散形成面污染。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畜禽养殖场规模小、分散、不规范、没有统一规划。有些养殖场虽然建设比较标准规范,配套了畜禽养殖排放处理系统(如沼气池等),但由于循环利用不能跟上,其排放处理系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由于养殖污染物治理滞后,污染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 有效解决途径

2.1 增施有机肥料 减少化肥使用 土壤是农业之根本。长期使用和依赖化肥是对土壤掠夺式生产,使土壤有机质下降,破坏土壤理化性状。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使肥料流失严重,导致江、河、湖等水系富氧化,造成面污染。应大力推广化学肥料科学施用新技术;通过政府制定激励机制,出台更加完善的提升土壤有机质奖励政策,鼓励大面积使用有机肥与休耕等措施,扭转掠夺式生产方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持水持肥能力,提高土壤自我调控水平。增施有机肥,打破依赖化肥习俗,保护耕作土壤应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

2.2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科学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和机制的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采用法律手段,严打重罚违法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者。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化。

2.3 加快畜禽养殖场规范化建设与废物利用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加强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有效化解养殖业持续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强畜禽养殖场在一定区域内的统一规划和布局,规范畜禽养殖场规模与标准,激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养殖。通过环境污染重罚等环境倒逼机制,促进现有规模小、不规范、不标准,对环境污染大的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凡是投资畜禽养殖场,必须配置畜禽粪便发酵(如沼气池)等排放物处理系统。

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机制,培育种养大户和以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机制引导畜禽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等为纽带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鼓励沼肥还田和以沼肥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料。促进沼肥还田、沼液养鱼等多模式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2.4 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回收利用 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也是农业产出资源,富含氮、磷、钾、镁、碳氢化合物和有机硫等营养成分,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物约50%以上存在于秸秆中,可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等。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已经推广多年,但由于季节让茬时间短以及技术程序较复杂难以被土地生产经营者所接受,很难大面积推广。因此,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作为农业资源产品加以回收利用已成为当前首要任务。首先应利用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秸秆打捆机,集中和规格化田地间分散无序的农作物秸秆,方便于回收运输。其次,通过环境倒逼机制、政府激励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推动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资源向良性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产业化回收利用的主要途径有4种。

2.4.1 加工畜禽饲料 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必须对其进行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的加工处理过程,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便于吸收的低分子单糖或低聚糖等营养成分。必须加大农作物秸秆加工技术集成研究的力度,大力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喂技术;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高效生化蛋白全价饲料技术;秸秆氨化技术;秸秆热喷技术等。通过市场机制,鼓励饲料加工企业增加以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饲料生产比例。形成以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的饲料加工产业。

2.4.2 加工有机肥料 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有机肥也是广义上的秸秆还田。通过各项政策支持和引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有机肥,加快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加工有机肥技术集成研发和推广。通过工厂化、市场化、产业化解决农作物秸秆还田问题。

2.4.3 农作物秸秆发电 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14%,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50%。安徽省现有十几个县建成或在建生物质发电厂,主要以农作物秸秆燃烧为火力。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秆气化。除秸秆气化以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等。通过市场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政府奖补政策,强化再生性能源生产管理,尽早制定再生性能源生产标准,以防止生物质发电造成二次污染。只要坚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方向,强化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安徽农作物秸秆发电产业必将蓬勃发展。

2.4.4 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 秸秆是高效、长远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砖、木等材料,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醣醇,加工纤维板等。在总结国外技术经验基础上,在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技术集成研究成熟的条件下,推广农作物秸秆的全面工业化应用。

3 结语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和措施实施,既可缓解农业面污染、空气污染与农产品污染,又能改良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既使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向良性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王川,施六林,等;低碳农业与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3.

[2]周良.对国内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

[3]汪翔.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5.

[4]任仲杰,顾孟迪.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

[5]管叔琪、汪建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3.

[6]耿士均,陆文晓,等.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修复[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7]尹丽辉,刘钦云,等.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1,23.

[8]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

[9]王建英,邢鹏远,袁海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

[10]耿士均,陆文晓.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修复[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11]张安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刻不容缓[J].湖南农业科学,2012,24.

[12]贺艺.扎实抓好农药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湖南农业科学,2011,22.

第4篇

关键词: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S2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04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农村新能源事业的建设,大量剩余农作物秸秆资源处理问题日渐凸显。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政府、百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减少焚烧、保护环境,如何高效利用、创造效益,已经成为摆在政府、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秸秆高达4000万吨,其中仅玉米秸秆年产量就接近2700万吨,生物质能蕴藏量丰富,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秸秆产业。如果吉林省的秸秆资源能够转化利用50%,将是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

1 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就其物质属性来说,属于很好的可利用物质,目前秸秆利用率也越来越高,可广泛用作燃料、饲料、肥料、基料、原材料等。然而就全国来说,农村对秸秆的需求逐渐减少,秸秆已经是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大量秸秆的处理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50% 以上秸秆仍然主要用作燃料,以直接燃烧为主。每年开春之后,农民第一件事就是在田间就地焚烧秸秆,烟熏火燎,还不卫生,导致空气严重污染,也带来道路交通甚至影响航空业,同时隐藏着巨大的火灾隐患,虽然被政府部门年年封堵,但成效甚微,其能源利用率也仅为13%。

近几年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推出了秸秆气化技术,以秸秆为原料,通过不完全燃烧或干馏,生成可燃性气体作为燃料,满足了人们对液体燃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可以秸秆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作燃料,实现秸秆的完全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可将能源利用率提高2~4倍,但应用很少。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耕畜减少。农用化肥被广泛利用后,传统的沤肥逐渐减少了,在秸秆大量过剩的地区出现了秸秆还田。也有一部分被作为原材料应用于造纸、餐盒、包装板、隔音板、保温材料、人造炭、活性炭等。

近年来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新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机制,导致秸秆使用技术比较低下,一些先进适用的机械化秸秆处理技术和装备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2 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资源利用方式简单粗放

废弃量大,利用率低,只占吉林省秸秆资源总量的 15%左右,主要用作农村生活燃料和牲畜饲料,大部分直接就地焚烧还田,这种处理方式看似快速、省时、省力,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但同时也潜藏着巨大安全隐患,产生大量烟尘,造成空气环境污染。还有一些秸秆资源被用作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剩余大量秸秆资源被农户收集,田间堆弃,任凭风吹雨淋腐烂变质,浪费严重。实际上真正用于新能源开发利用仅0.5%左右。

2.2 秸秆资源利用附加值偏低

加工转化能力不够,用于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的秸秆数量十分有限,用于秸秆固化、秸秆炭化、秸秆气化和秸秆生物燃料发电的比重也普遍偏低。秸秆资源具有分散、体积大、季节性强等特点,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收获期短且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了秸秆资源的收集力度,加之后期贮运成本过高,运输难度极大,原料供应难以保障,导致企业运营成本较高,所以大多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分散经营水平上,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格局。

2.3 长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科技创新滞后

一些关键性技术尚未突破或存在着不成熟,秸秆综合利用成熟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适合广大农村的低成本、高效益、小型化、多功能实用化处理秸秆技术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4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利益机制尚不健全

虽然吉林省各地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普遍存在着综合利用率低,工作机制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高效秸秆处理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市场化利用机制不完善,缺乏可持续利用秸秆的利益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的长效机制,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2.5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宣传不够广泛

广大农民对生物质能的情况不了解,致使大量秸秆资源浪费。加大焚烧秸秆危害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民发放国家关于管制燃烧秸秆的相关政策宣传手册,让农民更直接地、更清楚地了解焚烧秸秆的危害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处理秸秆的方法,如机械化秸秆还田、栽培食用菌等等,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6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到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因而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部门之间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吉林省在开展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各部门之间联合也不够紧密,秸秆综合利用推广受到阻碍,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加大实施秸秆还田,重点推广玉米根茬还田、保护性耕作还田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技术,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加大玉米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和秸秆还田效果,促进秸秆直接还田。

加快实施秸秆青贮大力发展秸秆养畜,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服务、招商引资等形式,积极推广秸秆饲料新技术研发和加工转化,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发展,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实现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秸秆高端化、能源化利用,抓好秸秆制糖、聚乳酸、造纸等高端化利用重点项目,以及秸秆发电、生物天然气、秸秆固体燃料等能源化利用项目建设,认真研究制定和争取落实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协调对接机制,帮助企业解决收储、运输等现实问题,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促进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秸秆资源生产食用菌。主要以吉林省的食用菌生产企业为龙头,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优势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用于食用菌栽培基料,其培养基用完后还可以实行废料还田,形成食用菌―农作物秸秆―菌渣饲料―饲养业―有机肥料的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该项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既可解决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解决露天焚烧秸秆这一难题,又可丰富人们的食物结构,帮助农户和食用菌生产企业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为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最有效、最持久的捷径。

建设大型生物有机肥料生产厂,粉碎秸秆快速发酵制造有机肥料,该项技术已日趋成熟,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消化”大量剩余秸秆,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利用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建设大型秸秆炭化工厂,把秸秆炭化获得炭粉,再将炭粉与化肥混合施于农田中,既可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又可增加粮食产量,可谓一举多得;秸秆生物燃烧环保发电厂建设,促进清洁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形成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不仅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大型秸秆固化装置建设,将农作物秸秆压缩为棒状、块状等成型燃料从而提高其运输和贮存能力,改善秸秆的燃烧性能,提高利用效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4 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制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固化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从事秸秆发电、秸秆干馏、秸秆有机肥生产、秸秆饲料加工等秸秆能源化生产企业实施补贴。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政策性贷款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4.2 重视技术研发,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加强与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集中各自科研、人才优势,整合资源,形成以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共同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共同构建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高端创新平台,并结合我省实际,加快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对接和科研成果转化,形成收集、运输、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的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体系,为推动和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吉林发展贡献力量。

4.3 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制定合理有效措施

首先应立法或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农民焚烧秸秆,加强秸秆禁烧的巡查与检查,加大环境保护和监察力度,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然要想彻底禁烧秸秆,光靠环保一个部门是不行的,还需要科技、农机等多部门开展联合行动,不断加大成熟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4.4 高度重视宣传培训,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通过广播电台向群众宣传秸秆禁烧工作,利用气象信息平台信息以及电视台播放滚动字幕等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普宣传。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在各街道张贴标语、悬挂横幅,采取流动宣传车巡回等方式宣传焚烧秸秆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为秸秆禁烧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农户秸秆禁烧的自觉性。

5 结语

吉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利用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吉林省实现能源品种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加强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秸秆为原料开发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直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贵臣, 李华.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开发状况与发展趋势 [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27(5):75-78,95.

[2] 那伟,刘鹏, 张永峰,等.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分析评价[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413-418.

[3] 刘鹏,那伟,王秀玲, 等.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J]. 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 :58-64.

[4] 康美娟. 吉林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 吉林大学,2012.

[5] 芦晓伟.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2010.

第5篇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秸秆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本文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包括还田技术、能源化技术、饲料化技术和工业应用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进一步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实现秸秆利用的资源化、高效化和产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 利用技术 现状 发展对策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估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 7 亿多吨[1]。尽管现在已有大量秸秆用于还田、饲料和工业原料以及农民生活燃料等方面,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秸秆直接在田间焚烧,而且由于热利用率低[2],造成了生物质能源的极大浪费,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消防安全问题危害极大,甚至影响交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探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及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技术现状

1. 1 秸秆还田技术 目前秸秆还田有多种形式,主要可分为 4 大类: 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过腹还田和焚烧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能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充分保留在土壤里,不仅可以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培肥土壤,缓解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矛盾,而且操作简单。但也应该注意到: 机械粉碎还田成本高,能耗大,会造成尘埃污染,在山区、丘陵地区机械使用受限;而且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会与植物幼苗争夺养分、土壤孔隙变大,通常需要在秸秆还田时增施氮肥和磷肥,适时灌水,增加了农民的成本[3]。

秸秆覆盖还田是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这样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但是这样会给灌溉带来不便,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播种。这种方式比较适宜于在干旱地区,进行小面积的人工整株倒茬覆盖[4]。

1.2 能源化技术 生物质能是我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 4 位能源资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5],其能源化用量占农村生活用能的 30% ~ 35%[6]。生物质能源转换的方式有固化、直接燃烧、气化、液化、热解和生物转化等技术。

生物质的热解气化是热化学转化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7],主要用于集中供气。不仅价格低廉,经济实惠,而且能减少或防止秸秆污染,净化环境。但是此类秸秆燃气洁净度偏低,燃气组分不稳定,焦油等副产品不易去除,秸秆气化过程中产生焦油、废水,若随意倾倒易造成二次污染[8]。

秸秆的热解气化还可以用来发电,秸秆本身属于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地减少 CO2、SO2等气体的排放,是所有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最经济的发电技术。然而,秸秆发电过程中,会产生约占秸秆量 15% 左右的灰渣[9],灰渣中有大量的氮、磷养分,通常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排放到环境中反而会污染环境。

2、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发展与对策建议

2. 1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源于化石燃料的作用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 建立在依靠化石能源基础上的高碳经济是 CO2等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的根本原因,又是造成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根本原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由高碳农业经济向低碳农业经济的转变。低碳农业经济就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技术[10]。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固定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调整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实现低碳农业经济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11]。秸秆作为主要的生物质资源,将其制成沼气或作为其他形式的生物质能源,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秸秆利用技术有很多,对于秸秆的利用也不能是单一的,而应根据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的现状和特点,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和利用方式,合理选择适宜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考虑到成本等方面原因,应当将秸秆利用规模化、产业化,从而实现秸秆利用的资源化、高效化和产业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发新技术,从高技术推进高精度、高效利用秸秆及加工秸秆产生的副产品将成为秸秆利用的发展趋势。

2.2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2009 年初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制定的《关于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指出,秸秆综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12]。针对现在秸秆利用技术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2. 2. 1 改进现有秸秆利用技术 建立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推广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捡拾打捆全程机械化,对收获后留在田间的秸秆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

对于温室大棚种植的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可以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生物反应堆主要是将农作物秸秆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微生物菌种、催化剂等原料,发酵分解产生 CO2。构造简易的 CO2交换机对农作物进行气体施肥,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同时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提高地温,抑制病虫害、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该技术方便简单,运行成本低廉,增产增收效果显著[13]。

秸秆在饲料化和发酵制沼气等利用技术中常需要对其进行堆腐处理,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利用微生物技术促进秸秆的降解过程。有研究表明添加微生物腐解菌剂可以激活有机物料堆腐生物降解过程,并改变堆腐的最终物质组成特性[14]。Tuomela等[15]研究认为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以加快农业废弃物腐解过程,并且认为降解纤维素类微生物为最佳添加菌种。

2.2.2开发新技术 在对以上各项技术改进的基础上,还要依靠科技,大力开发操作简单、集约利用水平高的新技术,将工艺中产生的副产品加以利用,以达到综合高效利用资源的目标。现在已有专利产品气化炉及相关装置在秸秆、杂草等生物质气化( 炭化) 时能同时制取可燃气体、生物质炭、醋液、焦油和热水等 5 种产品,利用燃气发电机和气化炉的余热,经过热转化后,可在一定区域范围集中供暖、供冷。生物质炭热值大,用作固体燃料和保温材料等,是制作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最佳原料,燃烧时无污染,也是典型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醋液可制作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等; 生物质焦油用作粘合剂、防腐剂和燃料。这项技术把秸秆等生物质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固、液、气三相的高效综合利用,真正做到高效、无公害、资源化综合利用。

2.2.3政策引导和扶持 《关于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政策扶持,公众参与”的原则。统筹考虑国家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情况,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第6篇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9-0030-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9.006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遏制全球变暖、削减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1-3]。有机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既能回收其潜在的能源又可避免产生温室气体[4-6]。而明确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及其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是合理利用有机废弃物实现碳减排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有机废弃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资源量、资源化利用途径和潜力、碳排放量的研究,如谭祖琴等[7]概算了新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夏朝凤[8-9]等探讨了城市固体垃圾及农作物秸秆的能源潜力,Luo等[10]估算了河北省生物质碳排放量等;而对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研究较少。福建省近年来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但其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对以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的方式实现碳减排关注较少。本文选取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城市生活垃圾等作为典型的有机废弃物,使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及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Executive Board,CDM EB)推荐方法学,结合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估算了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并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福建省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实现碳减排相关政策与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能够推动我国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碳减排相关研究的开展。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有机废弃物资源量估算模型

1.1.1 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物质之一,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一种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一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相应的草谷比进行估算[11-13],计算公式为:

AS=∑iAPi×SPRi(1)

式中:AS为农作物秸秆资源量;AP为农作物年产量;i为秸秆种类;SPR为农作物的草谷比,本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结合实际情况从中选取适合福建省农作物秸秆的草谷比参数[14-15]。

1.1.2 禽畜粪便资源量

禽畜粪便的资源量取决于禽畜种类、日均排泄量以及饲养期[16-18],计算公式为:

AM=∑i(RQi×DEi×FPi)/103(2)

式中:AM为禽畜粪便的资源量;i为禽畜种类;RQ为禽畜饲养量;FP为饲养期;DE为禽畜日均排泄量,我国目前尚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本文参照王方浩等[16]人的研究确定各种禽畜粪便的日均排泄量。

1.1.3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量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可从福建省统计年鉴获得[19]。目前,福建省尚无有关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的官方数据,本文计算时所用的城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为参考杜吴鹏等人的研究结果[20],并假设2003-2008年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稳定。

1.2 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估算模型

1.2.1 农作物秸秆碳减排潜力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用作饲料、肥料、燃料、工业原料以及露天焚烧等,其中露天焚烧既浪费秸秆资源,又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果将这部分秸秆使用气化技术资源化利用,不但能回收秸秆中潜在的能源,同时还具有可观的碳减排潜力。农作物秸秆气化利用产生的碳减排来源于:①避免秸秆露天焚烧产生的碳排放量;②气化后所得燃气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量;计算公式为:

CMPs=CEsb+ERsg(3)

式中:CMPs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CEsb为避免秸秆露天焚烧产生的碳排放量;ERsg为气化后所得燃气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量。

秸秆露天焚烧产生的碳排放量根据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及排放因子确定[21],计算公式为:

CEsb=∑(AS×Rsb×EFMsb)×GWPCH4+∑(AS×Rsb×EFNsb)×GWPN2O(4)

式中:EFMsb为秸秆露天焚烧CH4排放因子;EFNsb为秸秆露天焚烧N2O排放因子;Rsb为秸秆露天焚烧率;GWPCH4和GWPN2O分别为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值。

赵胜男等: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9期气化后所得燃气替代化石燃料(本文仅以液化石油气为例)用于供热时产生的碳减排量的计算公式为:

ERg=AS×Rb×P×CVg×ηgηl×EFl×Ro×44/12(5)

式中:P为秸秆气化产气率;CVg为秸秆气化所得燃气的热值;ηg为燃气热效率;ηl为液化石油气热效率;EFl为液化石油气的碳排放因子;Ro为液化石油气的氧化率;44/12为C和CO2的转换系数。

1.2.2 禽畜粪便碳减排潜力

禽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水,是沼气发酵的理想原料,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碳减排来源于:1)避免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量;2)沼气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量;计算公式为:

CMPm=CEMm+CENm+ERmf(6)

式中:CMPm为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CEMm为避免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CH4量;CENm为避免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N2O量;ERmf为沼气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量。

粪便管理系统排放的CH4计算公式为[22]:

CEMm=∑i(RQi×FPi/365)×EFMmm×GWPCH4/103(7)

式中:EFMmm为粪便管理系统的CH4排放因子。

粪便管理系统排放的N2O计算公式为[22]:

CEMm=∑i(RQi×FPi×DNi×GWi)×EFNmm×4428×GWPN2O/103(8)

式中:EFNmm为粪便管理系统的N2O排放因子;DN为禽畜日均排氮量;GW为禽畜平均体重;44/28为N2O与N的转换系数。

沼气替代化石燃料(本文以液化石油气为例)产生的碳减排量的计算公式为:

ERmf=CEMm×CVm×ηmηl×EFl×Ro×44/12(9)

式中: CVm为沼气热值;ηm为沼气热效率。

1.2.3 城市生活垃圾碳减排潜力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堆肥、填埋以及焚烧等。随着人们对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视,垃圾焚烧发电成为了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趋势。垃圾焚烧发电不但可以避免填埋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而且还可以替代部份化石燃料发电,从而相应地减少碳排放,具有双重的减排效果。垃圾焚烧发电的碳减排潜力计算公式为:

CMPw=CEwl+ERwff-CEff(10)

式中:CMPw为垃圾焚烧发电的碳减排潜力;CEwl为垃圾填埋产生碳排放量;ERwff为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量;CEff为垃圾焚烧发电时使用辅助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量。

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23]为:

CEwl=φ(1-f)×GWPCH4×(1-OX)×1612×F×DOCf×MCF×∑yx=1∑jWx×Wj×DOCj×e-kj(y-x)×(1-e-kj)(11)

式中:ψ为模型不确定性修正因子;f为垃圾处理场通过燃烧、点天灯或其他方式破坏的甲烷量占甲烷总产量的比例;OX为氧化因子;F为垃圾填埋气中甲烷比例;DOCf为可降解有机碳分解指数(DOC);MCF为甲烷修正因子;Wx为第x年垃圾处理场填 埋的垃圾量;wj为j类有机物在垃圾中的比例;DOCj为垃圾处理场中j类有机物可降解量;kj为j类有 机物腐烂率;j为有机物种类;x为计算起始年;y为计算终止年。

垃圾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量计算公式为:

ERwff=AE×EFe(12)

式中:AE为垃圾焚烧发电量;EFe为电网排放因子。

垃圾焚烧发电使用辅助化石燃料(本文以煤为例)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CEff=AF×EFcoal(13)

式中:AF为使用的辅助燃料量;EFcoal辅助燃料的排放因子。

1.3 数据来源

本文计算所需基础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计算参数来源于:①年鉴,如中国能源统计年鉴;②网络信息,如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UNFCCC网站;③文献或方法学推荐值。表1-3为本文根据福建省实际情况选取的计算参数。

2 结果和讨论

2.1 有机废弃物资源量

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年平均资源量3 875.56×104 t,其中农作物秸秆704.06×104 t,禽畜粪便2 846.06×104 t,城市生活垃圾325.45×104 t。图1显示了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概况。从图1可以看出,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总量于2004年达到最大值4 367.79×104 t,随后逐年下降,2007年达到最小值后略有回升。三种有机废弃物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变化。

2003-2008年福建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缓慢下降,这可能与播种面积逐年减少有关。稻谷是福建省作物经济产量的重要生产者,因而稻草产量在农作物秸秆总量中占有极大比例73.74%(历年平均);其次是薯类,约占秸秆总量的9.38%;油料作物秸秆、豆类秸秆、杂粮秸秆、烟叶、糖类作物秸秆及麦类的产量相对较少,分别约占总量5.82%,

表1 农作物秸秆碳减排潜力计算参数

Tab.1 Calculation parameters for straw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参数

Parameter数值

Value参数

Parameter数值

ValueEFMsb3.4×10-3(kg/kg)[21]ηb55(%)[21]EFNsb0.07×10-3(kg/kg)[21]ηm55(%)[21]P2.39(m3/kg)[15]ηl55(%)[21]CVg4818(kJ/m3)[15]EFl0.017 (tc/GJ)[21]CVm2130( kJ/m3)[15]GWPCH421[21]Ro100(%)[21]GWPN2O310[21]

表2 禽畜粪便碳减排潜力计算参数

Tab.2 Calculation parameters for livestock manure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禽畜

LivestockDE[22]

(kg/head/d)FP[22]

(d)EFMmm[22]

(kgCH4/head/yr)EFNmm[22]

(kgN2O-N/head/yr)DN[22]

(kgN/103kg/d)GW[22]

(kg)猪5.319940.0020.42100奶牛53.2365170.0050.47400肉牛21.136510.0020.34240羊2.383650.150.0051.17170家兔0.11900.080.0018.10*家禽0.10650.020.0010.822.10

4.95%,3.12%,1.73%,1.17%,0.36%。

禽畜粪便的资源量在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是农作物秸秆、城市生活垃圾的4和8.7倍。猪和肉牛是福建省禽畜粪便的主要提供者,2003-2008年两者粪便资源量之和在禽畜粪便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88.7%(历年平均),说明两种粪便是今后禽畜粪便污染防治以及资源化利用的重点。表3 城市生活垃圾碳减排潜力计算参数

Tab.3 Calculation parameter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垃圾WasteW[20]K[23]DOC[23]ψfOXFDOCfMCFEFe(tCO2e/MWh)EFcoal(tCO2e/t)厨余43.6%0.18515%纸板6.64%0.0640%木竹2.87%0.0343%织物2.22%0.124%0.9[23]0.1[23]0.1[23]0.5[23]0.5[23]1.0[23]0.7825[24]1.98[25]与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相比,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量相对较小,但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年增加,因此也是有机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2008年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325.45×104 t(历年平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8.58%,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法处理的垃圾量在垃圾无害化处理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0.4%,17.6%和4%[19]。

图1 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量

Fig1 Amount of organic wast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08

2.2 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

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年均140.18×104 tCO2e,其中农作物秸秆碳减排潜力51.43×104 tCO2e,禽畜粪便碳减排潜力60.61×104 tCO2e,城市生活垃圾碳减排潜力28.14×104 tCO2e。图2为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概况。从图2可以看出,有机废弃物碳减排潜力总量的变化趋势与其资源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三种有机废弃物在碳减排潜力总量中所占比例与在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相比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因为三种有机废弃物各自的特性(如含水率)以及资源化利用方式不同。

本文在计算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时,仅考虑被露天焚烧的农作物秸秆,查阅并对比相关文献确定福建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的比例为31.9%[26-27]。这部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年均51.43×104 tCO2e,其中99%来自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1%来自避免露天焚烧产生的碳排放。

福建省禽畜养殖业中散户养殖所占比例达90%以上[28],由于农民对禽畜粪便资源认识不足,大量禽畜粪便未加处理直接排放。本文在计算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时,仅考虑未加利用的禽畜粪便,参考上海市郊禽畜粪便污染物流失率30%-40%[29],取流失率40%。这部分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年均60.61×104 tCO2e,其中约95.5%来自避免粪便管理系统产生的碳排放,4.5%来自沼气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

卫生填埋法是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在垃圾填埋时并未进行填埋气的收集利用,极大地浪费了垃圾中潜在的能源。本文在计算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时,仅考虑每年使用卫生填埋法处理的垃圾,并且计算时假设每吨垃圾的发电量为300 kWh[30],辅助燃料(煤)与垃圾的比例为1∶5.41[31]。这部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年均28.14×104 tCO2e,其中55.9%来自替代化石燃料产生的碳减排,44.1%来自避免垃圾填埋产生的碳排放。

图2 2003-2008年福建省有机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

Fig2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organic wastes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08

3 结论与建议

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丰富,资源总量年均3 875.56×104 t,其中农作物秸秆704.06×104 t,禽畜粪便2 846.06×104 t,城市生活垃圾325.45×104 t;各种有机废弃物可资源化利用的比例及方式不同,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总量为140.18×104 tCO2e(历年平均),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及城市生活垃圾对碳减排潜力的贡献率分别为43.23%、36.69%和20.07%。

禽畜粪便资源量大、分布范围广,难于收集,因此福建省今后应加快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或建设户用沼气池以便于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使用商品能源的比例逐渐增加,剩余农作物秸秆的数量随之增多,福建省今后应避免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并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以实现秸秆资源回收和碳减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随之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越来越少,因此福建省今后应加快垃圾处理从卫生填埋向焚烧发电的转化,以此节约土地资源并实现垃圾中的能源回收和碳减排。

由于方法学的适用性及数据可获性等原因,本文只估算了有机废弃物最终处置过程资源化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并且对于每种有机废弃物只选取了一种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行估算。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可以针对每种有机废弃物整个生命周期、不同资源化利用方式的碳减排潜力进行估算。同时,计算中所用参数均取自文献或方法学推荐值,计算结果跟福建省实际情况可能有些差距,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对农作物草谷比等参数进行研究、计算,并及时更新,以提高有机废弃物资源量估算的精度,为其资源化利用和实现碳减排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omi K, Shimada K, Matsuoka Y. A Lowcarbon Scenario Creation Method for a Localscale Econom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Kyoto City [J]. Energy Policy, 2009, 56(3): 203-223.

[2]Solomon S, Plattner G K, Knutti R, et al. Irreversible Climate Change due to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J]. PNAS, 2009, 106(6): 1704-1709.

[3]Roger P J, Wigley T, Green C. Dangerous Assumptions[J]. Nature, 2008, 452: 531-532.

[4]Suramaythangkoor T, Gheewala S H. Potential of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Rice Strawbased Power Generation in Thailand[J]. Energy Policy, 2008, 36(8): 3193-3197.

[5]Tsai W, Lin C. Overview Analysis of Bioenergy from Livestock Manure Management in Taiwan[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9): 2682-2688.

[6]Wang L, Hu G, Gong X, et al. Emission Reductions Potential for Energy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in Chongqing[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9): 2074-2079.

[7]谭祖琴,徐文修. 新疆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量概算及沼气潜力分析[J]. 可再生能源, 2008,(2):104-106. [Tan Zuqin.Xu Wenxiu. The Estimation on Resource and Its Biogas Potentiality of Rural Organic Wastes in Xinjiang[J].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2008,(2): 104-106.]

[8]夏朝凤,张无敌.全球城市固体废弃物及其能源潜力概算[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18(2):32-35.[Xia Chaofeng, Zhang Wudi.Resources and Energy Potentiality of Urban Solid Waste[J].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 1998, 18(2):32-35.]

[9]Zeng Xianyang, Ma Yitai, Ma Lirong. Utilization of Straw in Biomass Energy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7,(11):976-987.

[10]Luo Yuxiang, Wang Wei, Wan Xiao, et al. Estimation of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Biomass Waste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 Hebei Province [J]. Science China, 2010, 53(1):19-23.

[11]孙育峰,丰成学,李友权.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与开发[J]. 调研世界, 2009,(7):37-39. [Sun Yufeng, Feng Chengxue, Li Youquan.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op Straw Resource in China[J]. The World of Survey and Research, 2009,(7):37-39.]

[12]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等.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 农业工程学报,2002,(3):87-91. [Han Lujia, Yan Qiaojuan, Liu Xiangyang, et al. Straw Resourc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in China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2,(3): 87-91.]

[13]钟华平,岳燕珍,樊江文.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J]. 资源科学, 2003, 25(4): 62-67. [Zhong Huaping, Yue Yanzhen, Fan Jiangwen. Characteristics of Crop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and Its Utilization [J]. Resources Science, 2003, 25(4):62-67.]

[14]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等.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7): 173-179. [Gao Liwei, Ma Lin, Zhang Weifeng, et al.Estimation of Nutrient Resource Quantity of Crop Straw and Its Utilization Situation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9,(7):173-179.]

[15]张培栋,杨艳丽,李光全,等. 中国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潜力估算[J]. 可再生能源, 2007,(12):80-83. [Zhang Peidong, Yang Yanli, Li Guangquan, et al. Energy Potentiality of Crop Straw Resources in China [J].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2007,(12):80-83.]

[16]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等. 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5): 614-617. [Wang Fanghao, Ma Wenqi, Dou Zhengxia, et al. The Estim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mount of Animal Manure and Its Environment Effect in China.[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6(5):614-617.]

[17]彭里,王定勇.重庆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估算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1): 288-292. [Peng Li, Wang Dingyong. Estimation of Annual Quantity of Total Excretion from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4,20(1):288-292.]

[18]李轶冰,杨改河,楚莉莉,等.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主要发酵原料资源量的估算[J]. 资源科学, 2009, 31(2):231-237. [Li Yibing, Yang Gaihe, Chu Lili, et al.Estimation of Resource Extent of Dominant Feedstock for Household Bioga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J].Resources Science,2009,31(2):231-237.]

[19]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福建统计年鉴2009[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09.[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urvey Corps in Fujian.Fu Jia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9[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9:409.]

[20]杜吴鹏,高庆先,张恩琛,等.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现状及成分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 2006, 19(5):85-89. [Du Wupeng, Gao Qingxian, Zhang Enchen, et al. The Emission Status an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China[J].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9(5):85-89.]

[21]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Volume 5 Waste. Kanagawa: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6:12-13.

[22]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Volume 4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Other Land Use. Kanagawa: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6:37-54.

[23]CDMExecutive Board. Tool to Determine Methane Emissions Avoided from Disposal of Waste at A Solid Waste Disposal Site(Version04)[EB/OL].[2010-3-29]. .

[24]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 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的公告[EB/OL]. [2010-3-29].省略china.省略/web/Main.asp?ColumnId=25&ScrollAction=2.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ecretary for Climate Change.Notice on Chinas Regional Power Grid Baseline Emission Factor in 2009[EB/OL].[2010-3-29].省略china.省略/web/Main.asp?ColumnId=25&ScrollAction=2.]

[25]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7 [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88. [Department of Industry and Transport Statistica,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nergy Bureau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ina Energy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7[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8:288.]

[26]王书肖,张楚莹. 中国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 3(5):329-333. [Wang Shuxiao,Zhang Chuy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Open Burning of Crop Residues in China[J]. Sciencepaper Online, 2008, 3(5):329-333.]

[27]曹国良,张小曳,郑方成等.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J].资源科学,2006,28(1):9-13.[Cao Guoliang,Zhang Xiaoye,Zheng Fangcheng, et al.Estimating the Quantity of Crop Residues Burnt in Open Field in China[J].Resources Science, 2006,28(1):9-13.]

[28]苏玉萍,郑达贤,林婉贞. 福建省畜禽养殖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J].福建地理, 2004,19(3):1-4.[Su Yuping, Zheng Daxian, Lin Wanzhen. A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in Domestic Animal and Poultry Farming in Fujian Province[J].Fujian Geology, 2004,19(3):1-4.]

[29]谢蓉.上海市畜牧业污染控制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J].农村生态环境, 1999, 15(1):41-44.[Xie rong. The Animal Husbandry Pollution in Songjiang Jinshan Qingpu Region of Shanghai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Upper Streams of Huangpu River[J].Rural Ecoenvironment, 1999,15(1):41-44.]

[30]胡秀莲,姜克隽,崔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案例分析[J]. 中国能源, 2002,(7):21-27. [Hu Xiulian, Jiang Kejun, Cui Cheng. Urban domestic waste incineration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 CDM case study[J]. Energy of China, 2002,(7):21-27.]

[31]罗海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69-70.[Luo Haizhong.MSW Incineration Power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DM) [D].Kunm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69-70.]

Research on Carbon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Organic Waste Reutiliz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ZHAO Shengnan CUI Shenghui LIN Tao LI Xinhu ZHANG Yajing

(Key Lab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夏收;防火

目前,公安消防部队在保障城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也要做好农村消防工作,保障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夏收季节是农村历年的火灾多发期,有时候一把火就将农民的收成“焚之一炬”。因此,做好夏收期间的防火工作至关重要。

1 夏收季节的火灾特点

1.1 火灾频率高

夏季麦收时节,消防中队接出警频率非常高,有时一个中队一天接警十几次。举例来说,2016年6月1日至5日,仅仅5天某某县消防中队就接警麦田火灾80余起。

1.2 蔓延迅速、燃烧面积大

夏收时的秸秆非常干燥,极易燃烧,而麦田一旦着火燃烧,空旷的田野就会迅速蔓延,过火面积有的可达几十亩,甚至蔓延到周围建(构)筑物,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3 火灾扑救难度大

农村距县市区的消防队距离较远,主要以群众自发组织扑救为主,而且缺少水源及灭火所需器材装备,火灾扑救难度大。

2 夏收火灾多发的原因

2.1 首要原因是农民焚烧秸秆

现在的农村基本上都用液化气或电炉做饭,秸秆已经基本上不作为农民炊事燃料。不烧火做饭,秸秆又不能卖钱,堆放在田间地头又影响农事操作。收割机驾驶员为防备地面砖石损坏收割机,往往会把切割器调高,这样收割后麦茬留得很高,而麦茬过高不利于秋季农作物的播种。因此,秸秆的处理问题便成为农民夏收期间的一大难题,将其焚烧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2.2 农民防火意识相对淡薄

夏收期间,田间地头经常可见农民群众吸烟,随意丢弃的烟头很容易引燃秸秆。再加上大部分农民群众的防火意识淡薄,无视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政府管得宽。

2.3 管理体制不健全,执法机制不完善

我国现在的公安消防部队主要保卫县级以上城市,农村消防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对于农村麦田防火,大都只能是教育,谈不上行政处罚。消防法律法规对这一块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处罚标准,执法工作难以开展。

3 麦田火灾扑救中存在的问题

3.1 路途较远,路况很差,远水不解近渴

麦田火灾现场,一般都远离城区消防队,而且农村道路较窄,土路较多,路面不平整,险桥暗沟多,甚至有些村路为防止大型车辆通过还专门设有路障,消防车不能通过就得绕行,影响到场速度,消防队接警后少则几十分钟才能赶到现场。等到场之后,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扑救时间。

3.2 范围较广,水源缺乏,影响火灾扑救

麦田火灾的报警地址虽然具体到某乡某村某组,看起来火灾地点很明确,但在实际出警中,着火地点没有明显参照物,不容易找到具置。农村水源缺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村里没有市政消防供水管网,很少有可利用的河流、湖泊等天然水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火灾的扑救。

4 遏制夏收火灾高发的措施和对策

夏收工作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控制高发的夏收火灾形势。

4.1 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领导职能

目前消防部队警力不足的状况仍然没有解决。消防部队警力有限,要控制高发的火灾形势,必须依靠政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联动其他部门,才能取得成效。现在,国家很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消防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提议,将农业、公安、环保、安监、广电等职能部门动员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应对措施,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统一行动。比如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田间指导,在农业技术培训中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麦草;公安派出所组织联防队员加强田间地头的巡逻,禁止随意烧麦秆等不安全行为;环保部门宣传雾霾的危害与防治政策,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广播电视局则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关注夏收防火工作,自觉防范火灾事故。

4.2 消防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

消防部门作为灭火和防火的专业力量,责无旁贷地要主动向政府汇报本地区夏收火灾高发的形势,提请政府召开专项会议,成立联合检查组和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共同开展好夏收防火工作。主要措施有:

(1)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夏收防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督导,对检查督导的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提请政府解决。而且也可借检查督导之际进行防火宣传,可谓一举两得。

(2)组织派出所消防民警、乡镇干部、村干部进行专门培训,讲授夏收防火常识、火灾扑救、火灾事故查处和消防法律法规,提高这些骨干力量的技能,以点带面地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预防火灾事故。

(3)要加强对农村的防消联勤工作,定期组织人员深入乡村,熟悉消防水源、道路,制定重点区域的灭火救援预案,并适时开展实战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灾,随时冲得上、打得赢。

4.3 加强对秸秆的深加工和再利用

政府应加强对农作物秸秆回收再利用的开发研究。通过造纸回收、秸秆建材、微生物发酵饲料、可再生生物油等产业化深加工形式,拓宽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服务,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焚烧秸秆的坏习惯。

4.4 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在水源匮乏的地区,应通过添置消防蓄水池、开挖水渠等人工水源的方式解决农村消防水源不足的现状。《山东省消防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农村消防水源和消防供水设施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村民委员会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1]。村民委员会还应配置一些必要的实用型消防灭火器材,比如说灭火毯、铁扫把、风力灭火机等。消防部门教会村民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与维护保养方法,指导村民委员会组织所属村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增强村民实战能力,确保做到一旦发生火灾能及时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农药;基础设施;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滥用化肥

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民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这不仅造成了化肥的浪费,而且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期超标施用化肥会使土壤结构破坏,使土壤酸化、盐碱化,甚至板结,降低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造成农作物减产,多余的化肥还会随雨水进入其他水域,当流入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后,就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结构破坏后残余化肥极易渗入地下水系统,引起地下水的污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二)滥用农药

因我国农村科技服务的欠缺,农民滥用、错用农用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严重毒害环境,农用药物中的有毒物质尤其是重金属进入环境后,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中,最终经各级消费者的富集作用加倍聚集于人体,积累到一定量后引起中毒。[1]此外,滥用农药还易造成生态系统中其他以害虫为食的有益动物的大量减少,使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影响,打破原有生态平衡,而且经常使用农药,害虫、病菌会产生抗药性,这样导致农民加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进而使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模式。过量的农药还会随雨水渗入土壤,流入其他水体或地下水系统,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和其他生物。

(三)地膜问题

农村地膜存在清理不净、处理不当的问题,地膜残存于土壤中极难降解,它会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影响农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从而影响产量,清理出的地膜随意堆放,风一吹,河道里、树枝上、屋顶上到处挂满地膜,严重破坏农村景观。

(四)焚烧秸秆问题

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呼吸系统。焚烧还容易引燃周围尚未收割的农作物、树木、房屋,给农民的生命财产全带来隐患。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还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生物和有益菌,致使土壤微生物环境遭到破坏,由此看来焚烧秸秆不仅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带来安全隐患,还严重污染、破坏环境。

(五)人畜粪便处理问题

农村人畜粪便不科学处置,人畜粪便清理出来后露天堆放,或直接作为肥料施到农田中,粪便中的虫卵、病菌、会进入空气、土壤造成污染,甚至使人畜感染疾病。另外粪便的臭气严重影响空气的质量,这种不经无害化处理而露天堆放的做法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

二、导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乡镇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片面,没有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盲目招商引资,忽视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效

应。另外,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对环境现状、污染危害认识不够,日常生活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甚至倒入周边的河流、湖泊,导致垃圾成堆成片、污水横流。

(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欠缺

由于经济欠发达和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农村地区无力建设垃圾收集池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农民只能随意丢弃、随便倾倒,形成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被动局面。

(三)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环境立法主要针对城市环境保护,从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情况来看,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立法与专门的监管机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还停留在表层上,乡镇级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对农村大气、土壤、水体的环境质量现状没有掌握一手资料,农村的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对农业面源污染缺乏系统、可靠的基础资料,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资金投入更是极少,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三、加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排污口;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县域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及管理;着重防治畜禽养殖污染,跟进污染处理配套设施,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围网养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对工业污染监管,积极防治土壤污染,开展农村生态水系整治修复与农村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探索各种环保设施的长效运行机制,尽快普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长效保洁队伍,负责环境的日常清扫和垃圾的定期清运,使农村环保卫生有人抓、有人管,有效改善农村环境。[2]

(二)农村环境保护应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如农药、化肥、地膜的不合理使用,畜牧业产生的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等。解决农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应当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化学性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鼓励并推广秸秆腐熟还田、农家有机肥、绿肥; 使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的农膜; 病虫害采取绿色防控技术,用太阳能诱虫灯、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量。

二是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主要是加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沼气供农户作生活燃料,沼液和沼渣作农田肥料,发展“猪―沼―果”、“猪―沼一菜(稻) ”、“竹一牧一沼一鱼”等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池为纽带,将种植、养殖、沼气、水产等有机结合,组成不同循环类型的生态系统。农作物秸秆可以做秸秆饲料、秸秆气化或种养蘑菇。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来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和产业间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从源头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使禽畜粪便资源化、减量化与无害化,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如设置垃圾回收站、垃圾桶等,号召居民将垃圾倒在垃圾站和垃圾桶中,以逐步改善其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同时政府也可以鼓励农村居民自己创新垃圾循环利用新技术,积极推广垃圾循环利用设备,以弥补能源不足现状。

(四)强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对于农村居民,应当加强其环保教育,强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政府要定期组织环保工作人员到各个城镇广泛宣传环保教育理念,并张贴环保教育横幅,以强化人们的环保认知。同时还可以开展定期的环保知识讲座,不断强化人们对于农村垃圾的污染认知,确保对垃圾分类,并回收有用的垃圾,从而不断加强自身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入了解。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各种环保知识竞赛及环保科技发明,以鼓动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创新,强化环保意识,积极发明新的环保技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农村环境污染。

(五)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源查处力度

农村环境保护污染现象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愈演愈烈之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污染制造者的处罚力度过轻,甚至充当保护神的角色。应对重点污染源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各乡镇环保所对所辖区域坚持每周巡查一遍,不给环境违法行为喘息之机。铁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超标、超总量排污的企业,一律予以停产整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