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4 14:47: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教学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以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2-1.2班全体学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2份,问卷有效率为90%。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岗前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培训内容
2.1.1专业知识与技能
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必备要素,学生通过两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已基本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球类、体操、田径、武术等运动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是为更好地巩固与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素养。通过调查分析,除了基本的内容之外,学生对以下几方面的培训需求较高。学生对各项竞赛规则需求度较高,其中选择非常需要进行田径秩序册编排培训的人数最高42人,占到总人数的58.3%,选择不太需要的学生有2人,仅占总人数的2.8%;对篮球、排球、足球竞赛规则培训的学生人数情况基本上相当,针对学生的需求,在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中需要对此培训内容进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需求。2011级学生在实习支教过程中,由于学校资源场地受限,存在场地不规范,没有线等问题,学生根据实际自主取材,划场地线情况。通过2013年秋季实习支教交流座谈,调研获得2012级学生中对场地设计内容培训需求度也较高。77.8%的同学都需要此项目内容的培训,因此根据学生的需求此项目也需要纳入到实习支教岗前培训中。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锻炼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技能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运动基本动作,又有利于学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学生对体育游戏编排与组织需求也较高,占总人数的82%。因此,在培训中让学生掌握编排、创编、组织游戏的规则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看来,学生对场地设计、游戏编排等内容的培训需求度相对较高;各类体育比赛的竞赛规则和编排的熟练运用,也是体育专业实习支教学生必备的技能,这也表明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技能都具有较高的需求度。针对学院组织的基本功大赛是否有助于实习支教工作的调查中,43.6%的支教生认为非常有帮助,39.1%认为比较有帮助,11.1%认为一般有帮助,6.2%认为不太有帮助,无人选择完全无帮助。由此看来,通过比赛的方式,对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
2.1.2非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
此次培训需求调研中90%的学生对青少年学习心理方面知识,教育教学过的实际操作知识,班主任相关工作,信息技术、多媒体和课程整合应用知识,师德修养与教师心理,教育科研相关知识都有较高的需求度。根据2012、2013年体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情况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实习支教受援地学校实际需要,担任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的情况,在南疆等少数名族学生聚集地较多的地区,汉语授课师资力量匮乏,实习支教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会担任当地学校的《汉语》课程教学,所以具备较完善的汉语教学技能,也是一个支教所必须有的。在对《汉语》课程设计的培训内容调查中,94%的学生选择非常需要,由此可以看出支教生对此项技能有很高的需求度。奔赴南疆进行实习支教工作的汉族学生在教学、生活中能够实施双语,有利于和当地居民的沟通与交流,也有利于在教学中发挥专业特长,快速融入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基础维语课程是否有助于实习支教工作的调查中,51.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24%认为比较有帮助。在对喜欢怎样的方式进行《基础维语》课程培训的调查中,90%的学生选择以双语授课大赛、少数民族同学为骨干组织的班级维语教学小课堂、优化《基础维语》课程教学、成立维语口语学习互助小组等形式进行培训。
2.1.3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支教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实习支教工作的好坏,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习支教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岗前培训使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关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学习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部分较少,实践的能力自然匮乏。教育教学能力的模块分布广阔,包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力,设计教学模式、策划教学方案的能力,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师生沟通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在调查的过程中以上所给的选项,近90%的支教生认为都是他们在支教过程中所需要的。
2.2培训方式
学生支教工作能力主要靠两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累而成,岗前培训是实习支教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顺利完成支教任务的前期工作,所以岗前培训的培训形式和学习方式也能够成为支教工作最后的助力之举。岗前培训工作也正是要抓住这一点,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也有可能使支教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培训形式与学习方式需多种多样,包括一线教师讲座、专家报告,观摩课堂教学,参与式培训,同学之间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等等,以上在作为调查过程中的选项时,近93%的学生都会全部选择。不同的培训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开展,带给支教生更好地学习氛围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如何将这么多的方式方法运用到支教工作自身的教学中去,学会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带动课堂气氛,达到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内容以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与体育教学技能为主,非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为辅,培训内容设置应精炼、学生易接受。(2)体育教学技能的培训应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形式,锻炼支教学生的实践能力;非体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应全面贯穿与培训内容中,使支教生掌握多项技能。(3)培训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支教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并且能掌握其中的方式、方法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3.2建议
近几年来,本人针对我县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培养与培训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才培养与培训,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实师资的现状
1、现状: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紧缺,乡、镇中心小学几乎无专职教师,村小更不用谈,全部是兼职教师;乡级初中近一半无专职体育教师。现有的兼职体育教师,业务不精、不通、素质不高,敬业心不强,部分体育教师不安心,想改行。
2、原因:
A、体育院校毕业生回农村学校极少,满足不了体育教学要求;
B、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教师服装待遇不能兑现;
C、评职、晋级、超课时奖不能与其他课程平等,更谈不上优先;
D、一小部分体育教师受大气候的影响,拜金主义思想抬头,想跳槽挣大钱。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才培养与培训
1、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位,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文件精神,明确要求各学校:
A、评职晋级,同等条件,体育教师可优先;
B、体育教师的服装待遇从优,不得克扣,及时兑现;
C、学校出资,鼓励兼职教师进修体育专业;
D、民师选招,体育教师优先。
2、鼓励师范、职高招收体育特长班。
县教委出钱支持师范和职业高中招收有特长的学生,开设体育班,这样可以壮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3、乘“人事制度改革”之东风,广招贤才,扩大体育教师队伍。
A、社会其他行业,能胜任中、小学体育的请进学校;
B、业余体校及省体校的毕业生优先招聘使用;
C、选招体育基础较好的高中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担当体育教师。
4、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委每年暑假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体育教师培训班,开设普通班与提高班两种。即上理论课又上实践课。理论课学纲、教材、备课、计划、各项运动的裁判法及有关理论知识;实践课按大纲规定,结合本省教材,学习队列、体操、田径、技巧、跳跃、球类、游戏、韵律、武术等知识。可大大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县教委教研室成立中小学体育中心教研组、抽调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分片进行讲座。并建议学校出资,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函授或脱产进修,以更加新知识,经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5、建立县、乡、校三级体育教研网络。
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取长补短,更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胜任教学工作。方法是通常以想(镇)中心校为龙头,办短期培训班。利用大休息的两天时间,组织体育教师到中心校听课、评课、看录像、教学图片、学纲、通教材、交流经验、互帮互学。
三、几点体会
就近几年进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的情况谈谈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键。几年来,从县委领导、分管领导到县教委主要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都非常重视。每年暑假的培训班都提前安排好资金、场地、器材、师资。培训期间,教委一班人亲临培训现场视察、指导培训工作。在教师进修为提上,教委领导制定、下发文件,要求各学校给政策,鼓励体育教师进修学习;
2、常抓不懈是保障。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要长抓不懈,决不能虎头蛇尾。
论文摘要: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职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新课改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意义、概念、特点及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提升我国高职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但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却出现了与之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学生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这种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顺利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这一课题,以期为提高我国高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整体水平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
一、新课改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水平
我们随机对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共67名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76.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有13.6%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仅有9.6%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上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尚处于一个较低的层级。因此,在新课改实施的进程中,探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无疑为增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2)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技能水平。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无疑是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体育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要想达到体育新课改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进行职后教育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了。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有助于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学习型团队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是一种有效的职后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能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体育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有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形成学习型团队。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所谓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是指以提高和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为载体的一种职后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主要特点有:①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相互交融。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培训过程中,既显示出动作技能的具体行为表现。也彰显出智力技能的调节和完善作用,这两种教学训练技能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②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及行为习惯等,因此,即便他们在接受相同的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时,每个体育教师将会感受到不同的体现,他们所获取的教学训练技能也将是有差异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⑧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在对高职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中,一般会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效果;其二,是因为教学训练技能本身具有多样性特征。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分类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分类情况,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对我国具有丰富教学训练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的访谈基础上,认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六种:①教学训练目标设定的技能培训。教学训练目标设定技能是为了实现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体育教师所设定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易于观察和测量学生行为和心理变化的一类行为方式。它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亦是评价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目标设定培训就显得必要迫切;②交流与沟通技能培训。交流与沟通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特定的沟通与交流环境下,选择适宜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合理地准备和组织沟通与交流信息来实现沟通与交流的一种行为方式,交流与沟通技能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素质,也是组织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③讲解技能培训。讲解技能是体育教师通过语言,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技战术等进行描述、解释、分析,以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所学习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讲解技能是体育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它几乎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认为体育教师的讲解技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④直观演示技能培训。直观演示技能是体育教师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运动技术动作的表象、过程、要领等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直观演示技能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因此,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师这类技能非常必要;⑤反馈强化技能培训。反馈强化技能是体育教师以学生的练习行为为载体,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对学生完成的技术动作情况进行诊断或强化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反馈强化技能是改进学生动作技术技能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因此,也需要进行培训来加以提高;⑥变化技能培训。变化技能是指体育教师通过教学训练过程中的语言信息传递、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量与练习方式的转换、改变对学生身心的刺激等,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变化技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了变化技能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师进行变化技能培训无疑是必要的;⑦控制技能培训。控制技能是体育教师在遵循体育教学训练规律和教学训练原则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地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控制技能实质上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教法手段、练习负荷等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这种能力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控制技能培训可以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地实现;⑧结束技能培训。结束技能是指在体育课结束部分时,体育教师通过反复强调、概括、总结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上述教学训练技能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的必备技能,因此,强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这些教学与训练技能的培训,无疑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理论基础
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教学训练培训的理论基础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传播学理论。
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行为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过程,第一步,要准备所要传授的信息;第二步,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把信息内容转换成可以传递的信号,如口头语言、动作示范等,将各种信息传播出去,使其作用于学生;第三步,学生把所接受的信号还原为信息内容,并通过加工处理理解内容,再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之中。从上述体育教师教学训练行为的整个过程的阐述中,不难发现,体育教学教学训练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
许多研究者利用传播理论的概念及相关模型对教学训练过程进行诠释,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训练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为体育教学训练技能培训奠定了理论基础。譬如,哈罗德·拉斯韦尔(1984)认为,传播的过程就是谁(控制分析),说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分析),对谁(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分析)。拉斯韦尔的这种“5W”模式,说明传播过程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行为过程。
(2)行为学理论
行为学理论早已运用到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之中。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行为理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体育教学训练行为学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青睐。研究体育教学训练领域中引导人的行为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利用行为学理论,解析体育教学训练的复杂现象和有关规律,可以有效地学习、运用和控制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体育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训练行为准则和教学训练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应用适宜的行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行为学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行为学研究成果也很快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并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改进。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师技能;培训模式
收稿日期:2007―05―14
作者简介:李忠安(1972―),男,汉族,黑龙江省鸡东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理论。
一、加强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训的背景分析
1.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训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是教师的摇篮,承载培养中学教师的重任,同样也承载着培养中学体育教师的重任。
2.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培训是突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是中学师资的主要来源,同样也是中学体育师资的主要来源。
3.我国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包括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培养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能推行新课改革的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
4.高等师范院校现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技能培训机制培养的中学体育教师已不能适应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目标人群
从现在校大学一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开始实施,今后每年新入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都将按此模式进行培训。
三、培训需求分析调查
1.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培养的现在职中学教师已很难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掌握新课程改革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技能的专业人才。
四、教师技能培训的目标策略
1.目标:在四年内培养一批能适应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中学体育教师,充实到中学体育教师队中,进一步促进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实施。
2.策略:
(1)组建一支教学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的培训队伍,邀请国内或省内制定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有关专家对这支队伍进行前期培训,让培训队伍成员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办法;
(2)组织培训队伍深入各地区中学,调查了解推行新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以确定对学生培训的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3)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按照突出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的原则,对现有专业课程结构重新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办法,让学生了解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必须具备的教师技能;
(5)加强对学生教师基本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学设计及教案编写能力、指挥和把握课堂的能力(课堂常规、口令、队列队形调动、徒手操、趣味活动等)、总结反思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些方面能力的培训由培训队伍中在某个方面有特长的培训教师来组织、策划和实施,并制定有效的评价办法来调动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6)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方式,由培训教师带队深入中学开展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摩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7)对教育实习全面总结,全面评价,检验知识技能迁移的效果;
(8)针对教育实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修改和完善培训计划,并对不能很好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学进行再培训。
五、培训的时间框架
1.一年级:重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
2.二年级:向学生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实施办法,让学生了解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所应具备的基础技能,同时开展教师基本技能培训系列活动,做好评价和反馈;
3.三年级:组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4.四年级:对教育实习全面总结,修改和完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再培训;
5.毕业后一年内:对到中学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评估反馈。
六、资源支持
1.人力资源:需要有一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富于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的培训队伍;2.财力资源:需要提供开展调查、见习、实习的旅差费、激励培训者努力工作的适当的补贴和请专家讲座的讲课费以及培训过程中所需用的教材、教具、资料费等; 3.在原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以满足目前生源相对较多的需要。
七、评估反馈:
1.方法:实地访问或电话访谈
2.访谈提纲:
(1)被访对象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了新课程理念?效果如何?
(2)贯彻执行新课程理论是否摇摆不定流于形式?
2017年7月15-16日,在乌兰察布举办了"真语文5周年"教育教学活动,很荣兴的是我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王旭明社长特别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和教研员,能够接受并 支持语文回归到语言文字的本质特征上来;能够接受并认同语文的人文性,并支持语文老师作出真语文探索。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把握课改方向,研究学习规律,助力学生发展".根据这次培训主题,语文出版社精心编排了以下培训内容:专家讲座。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老师的《真语文理念探究》、特级教师张赛琴老师的写作专题报告和教育老专家贾志敏教授的《小壁虎借尾巴》;专家示范课2节:张赛琴老师的习作教学《记一次集体活动》,王丽华老师的《要下雨了》。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要想做一名真语文老师,首先得在头脑中建立"真"语文理念。"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对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要教学生求真,我们就要教"真"语文。何谓真语文?王旭明老师说:"真语文就是语文,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教育,就是要用语文的方法去教语文".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变成教师为主角,学生为群众演员的表演课".其次,要做一名真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语言要自然、朴实;教态要亲切自然、恩威并重、变化有效、文气典雅。应该明白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知识渊博、方法多样、胸襟开阔、灵活变通、幽默风趣、化解窘境是教师的魅力所在。还应该知道未来教师应具备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基本素养。
总之,这次培训的活动安排,主题明确,精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坚定、执着所给予的精神震撼以及语文课堂带来的美的享受。
随着社会和现代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教学校的教学对象以精神障碍、无语言、无沟通能力特殊行为多的学生为主。由于每个学生的致病原因和智力损伤程度的不同,导致行为表现、言语发展、学习效果、心智活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低下,言语和运动能力差等是智力残疾儿童的突出特点。
作为特教学校的语文教师该如何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来组织教学是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智残儿童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的任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语文教学是提高特教学校整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语文能力,一向是特教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课题。
首先,教学内容要做到生活化。教学手段要做到直观化,教学过程要做到活动化,教学氛围要做到愉快化。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终将要回归社会,独立生存于社会,对他们来说,要是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必要的生活常识,形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本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视学生生活的本身生活经验为宝贵的财富。掌握语言文字,是使智残儿童适应社会进行交际的需要,是取得社会平等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条件。
重视口语表达,将学生康复训练与培养语言能力相结合。语言是人类相互认识、交流思想的工具和桥梁。人们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动机和情感,用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用语言作为认识世界与人交往的工具。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智障学生都有程度不等的语言缺陷,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错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等。这无疑给智障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以及情感表达套上了新的枷锁。因此,培智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获得能够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口语是人际沟通的媒介,口语能力的建立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智障学生学习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效益,更会影响到智障学生的情绪与社交发展。因此强化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不仅能提高智障学生的思考、观察能力和手、脑、口协调并用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的最基本、最简单的能力,为其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因为能正常口语交流,在交往中会受到同伴的尊重和关心,能够消除生理缺陷产生的自卑感和受歧视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经验,从而使智障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信。
口语表达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前练口(自我介绍、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课堂师生问答、复述课文、看图说话、情境口语交际、讨论交流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重视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经常有机开展口语表达和口语交流的训练,将有利于智障学生的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我的教学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语文能力是提升智残学生思维水平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利用结构化教学学习汉字的书写和运用,熟练掌握语文工具,有助于提高智残儿童学生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矫正发音,发展口头语言,并运用语言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往。智残学生的记忆特点决定他们在学习生字时会表现出识字慢,忘得快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采取科学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学可以激发智残学生识字的兴趣。
劳动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劳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特教学校开设劳动课,对残障儿童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劳动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挂念、劳动态度一级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劳动能打下机车,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还有助于矫正和部长他们的心理、胜利缺陷,是他们的肢体得到锻炼,促使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吧他们培养程合格的劳动者打好基础。
在劳动课中,学生不仅要残疾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劳动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本身对残障儿童适应未来的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学习过程中的训练对锻炼他们的体魄、训练他们的思维都是有很大的好处。
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时间活动,他不仅能够使残障儿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能改变他们由于认知缺陷所引起的对周围世界的冷漠态度,一级胆怯、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向往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愿望的行程。
通过设计、组织好劳动,学生能够高手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急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关系,使他们变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走出原有的狭窄生活圈子,进入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劳动课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正确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确奋斗与追求的目标,产生客服苦难的勇气,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同一类残疾儿童总是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家长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就有助于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并且有助于加强家长的信心,建立提供相互支援的机制。
特别是一些教育残疾子女的成功事例可以鼓励其他家长,并给他们作出示范,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家长从中获得支持和信心。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只有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将它们统一为教育残疾儿童的有利因素,才能使残疾儿童的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网络学习空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的自觉。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坚持认真聆听了各位教师的精彩阐释,查看了平台上上传有关的文本,点击浏览了老师们所发表的观点。通过培训让我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更加明确了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更加真实的理解。本次的培训,收获很多,体会深刻,现简单做如下总结:
一、转变旧思想,提升新观念。通过培训,使我明确了新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从中不断改变自己教学观念。
二、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改进自己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养成积累习惯,激发兴趣。
从崔峦老师给三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崔峦老师在报告中首先谈到的是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