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5 14:44: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能建筑的含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建筑 智能化系统 发展前景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必先考虑的因素。在建筑行业实施智能化的过程中,由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松下电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三者共同开发的“iopeNet”技术,对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发展以及提高能够起到很好的导航的作用,同时也为按需联网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英文名Intelligent Building,是将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同现代的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同时也是BAS(楼宇自动化系统)、CAS(通信自动化系统)以及OAS(办公自动化系统)三者的结合,其中智能建筑的支持平台是建筑环境。而我国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同时兼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集系统、服务、结构、管理于一体的最优组合,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以得出,智能建筑的特点是安全、舒适、高效、便利。
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具体区别见下表:
表一.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区别
3.智能化系统
3.1智能化系统的基本含义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智能建筑中应用的各种电子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等。
3.2智能化系统的四要素
智能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综合工程,按照系统工程观点划分可将其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建筑环境结构(建筑物的结构)、智能化系统、住、用户的需求服务、物业运行管理。
3.3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智能化系统两个基本要求:对于建筑物来说,智能化系统应有一套行而有效的集管理、运行、控制、维护于一体的通信设施,同时以相对低廉的费用与外界取得及时的联系(所谓的外界主要指消防队、新闻单位、安保机关等);对智能化系统的使用者来说,智能化系统应有一个激发人的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的环境。
4.iopeNet技术以及标准化引导作用
iopeNet网络结构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新开发的IIU设备以及广纳国际通用的各种协议,解决了iopeNet协议之间的通信接口同现有设备的子系统的通信协议的问题。iopeNet网络系统可以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盒分散管理。
第二,IIU还具有网关的作用,IIU除可搭载iopeNet之外,还能够搭载LON、BACnet、NMAST 等网络通信中间软件。
第三,iopeNet网络系统有两部分构成,各子系统连接所需的受控设和以区域控制单元连接以太网。
第四,)iopeNet具有标准化引导的作用。
5.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5.1楼宇自控系统
智能建筑的基本条件是楼宇自控系统,可以说智能建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楼宇自控技术。楼宇自控技术关系到建筑物是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根据用户的需要,在尊重原产品的基础上,对某单位的楼宇自控部分进行改进。依据原始资料,楼宇自控的对象有热交换系统、冷冻站系统、给排水系统、送排风系统等。涉及模拟量输入点58个、模拟量输出点38个、开关量输入点155个、开关量输入点58个,共304个。DDC箱17个。所有的设备要保证系统可随时切换到手控状态。
5.2基本会议系统
基本会议系统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系统、投影显示及影音源系统、音响及会议扩音系统、监控视频系统、会议讨论系统
6.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我国的智能化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智能化的市场上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有很多风险,机遇与风险共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智能化投资占总投资的5%到8%。其中,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系统投资相对较高,而小区的相对较低。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办公建筑的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智能化与国际的不断接轨,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智能行业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第一,正确认识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的依据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智能系统化存在与否取决于他们能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智能建筑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建筑的服务功能,安全功能以及管理功能,即为智能建筑的工作原理。
第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应该重点加强,及时的掌握更新的信息技术,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智能化中。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智能建筑,该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应用宽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传输和处理工具,进行采集服务信息,并且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结晶,没有国界,我们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
智能建筑社会服务功能较强,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建筑智能化,其操作平台为社会统一信息的平台,此平台想建筑以及存在于建筑中的人提供各种服务,因此我们应该调整智能建筑的管理、投资、建设运行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还能降低管理维护的投资。
随着技术的变革,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需要不断的学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7.小结
智能化发展,不仅落实了节能、环保等政策性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智能化发展不仅仅充满了机遇还充满了挑战,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建筑智能化仅仅是智能化系统发展的一部分,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参考文献:
[1]缪希仁.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低压电器,2009(2).
[2]黄宰利.弱电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与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集成化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不断强大,建筑变得越来越聪明。智能建筑的发展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迎合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智能建筑投资高但是维护成本低,减少了电梯、电话、水电管理等费用。未来,智能化建筑将向家用电器一样,走进我们寻常百姓的家,智能化建筑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我们也发现,在目前智能建筑发展的初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去不断克服与完善。
二、智能建筑中行业存在的问题
1、智能建筑人才欠缺
在智能建筑中要用到很多非常新的信息化集成技术,这要求设计师对这些技术要相当熟悉,才能将这些技术用到建筑中来。当前,很多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对智能建筑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考虑智能化系统实施的基本需求,未能与各专业有机地进行协调,满足不了其他专业的要求。同时,基础施工队伍素质差,大量农民担当施工安装,造成建筑质量不高的现状。工程督导人员素质差,对新的技术不了解,也难以监督到位。
2、集成化设计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
由于缺少专门的智能化设计人才,智能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起始阶段就留下了“病根”。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与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形成了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浪费现象。这样的设计势必导致最后系统的集成度不高,结构整合优化程度不高的结果。
3、各方对智能建筑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投资商与业主对智能建筑不甚了解,导致最后各方都不满意。投资商贪多求全,期望太高,仓促上马,致使投资效果很不理想。对于业主来讲,他们对智能建筑的期望值过高,认为钱多了一定处处到位,这与当前智能建筑的功能差距较大,另外他们对智能建筑的很多功能不理解,存在着使用的不当与不便等,因而存在不满意现象。
4、政府在智能建筑行业监管不到位
智能建筑行业涉及到邮电通讯、光电传媒、公安消防、技术监督、审计物价等多个部门,只有部门联手制定智能建筑标准,这样才能有质量与安全保障。但是,目前无论是在标准上还是的工程的质量监督上,都存在着无法律法规可以依据的散乱局面。价格上更是无据可查。严重制约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促进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探索中国特色的智能之路
国家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组织更多的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专家学者、集成商、施工单位参与国内智能建筑的研究探索,不断推动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在智能建筑方面已经做的一些工作如:《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的修订。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的成立,初步为规划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提了依据。但这些工作只是起步。
2、加强对智能建筑的宣传
可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网络等形式,让公众了解智能建筑的含义,了解智能建筑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澄清对智能建筑认识误区。尤其在一些城市地区,要通过体验、参观等形式,让智能建筑走进寻常大众,激发兴趣、发掘需求。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好用好《建筑法》,加快建筑行业依法管理的进程,使智能建筑行业的各项工作全面步入法制轨道。
3、坚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专业技术骨干的教育,要采取先培训再任职的制度。要让专业化设计、质检与施工方面的人才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新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工作严格地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考核取证后才能上岗。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各方面的协调与整合,形成智能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监控方面的规范与流程,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要加强培训,让投资商与入住者了解智能建筑的施工、设计,一方面使得投资商在选择时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投资选择,一方面让消费者对其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4、加强标准制定与质量评审工作
国家要加强立法工作,使得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建筑主管部门应该整合有关的部门,尽快制定更加科学的智能建筑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对智能建筑提出强制性的要求,一方面使得设计施工有一个依据可依,同时也能保证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一些不法建筑商乘火打劫。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编制全国统一设计标准,包括信息通讯、监控、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环境的一般规定、设计要素、设计标准等内容。建筑行业要建立行规行约,行规行约要有具体内容。如垫资承包工程已命令禁止,建设单位虽有要求,但施工企业都不要垫资承包。谁垫资谁违约,要按违约处理。
5、企业要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存在很多中介,对此要加以规范,以防危害市场。企业须形成科技发展机制,从施工企业实际出发,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提高科技含量;必须以科技为先导,把依靠科技进步落实到施工生产中去,对一些科技进步项目还应采取强制措施加以推开;还必须切实抓好与国际接轨工作,推进企业步上新台阶;在推进科技进步上,必须形成激励机制,重奖科技成果和有突出贡献者。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兴起,生动地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何等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多么广泛,并深刻反映了信息社会发展对智能建筑的需求。建筑发展到智能建筑,是一个质的飞跃,建筑的含义一下子拓宽了,建筑设计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的研究需要系统化,整体化的框架体系,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智能化设计人员与建筑、暖通、电气(强电)、给排水、结构等各工种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建筑智能化设计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先进设备体系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迫使建筑环境与这种变化相匹配。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建筑师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智能化系统进入建筑物,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一些做法;另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更多操作性、实践性方面的指导。
一、智能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而具有的优越性
1、自动调节功能。智能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节能。现在的房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总能耗的70%,而智能建筑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可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据国外常规计算,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以上。
3、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老式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功能要求,完成其建筑与结构设计。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
4、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最新信息和资料。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各种业务工作。空前的高速度,大大有利于决策和竞争。总之,电子计算机与智能建筑在当今商品经济与信息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使之充满活力,方兴未艾。
二、智能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有关智能建筑设计规程、规范还不健全与完善。1992年我国第一部有关建筑智能化的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T16-92问世。它对建筑智能化三大部分BA、OA、CA有较完整、全面的规定和要求。1997年10月,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了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第一个法规即建设部建设(1997)290号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它对智能建筑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智能建筑的设计在它的指导下,在不完善中摸索前进,到2000年7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出台,宣告我国智能建筑设计初步迈进了规范化时代。2006年12月29日,建设部了批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为国家标准的公告,并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笔者认为,这个标准仍然是不完备的,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还有不少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细化的问题。
2、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问题。首先是线路如何走的问题,线路的走向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水平方向的走线通常是利用地面和天花板。垂直方向的走线通常都布置在每层的设备小间中,相当于以往的弱电竖井,但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由于要布置综合布线跳线架和相关网络设备,面积应比以往的竖小间面积大些,而且在设计时还应在每个层面上留一定的剩余空间,以备未来之需。综合这些因素,每层设备小间面积应在8m2左右为宜。设备小间的线缆都是由主机房引出的,作为智能建筑神经中枢的主机房,除了布置程控交换设备外,还要布置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等设备。因此,该空间的面积应比普通建筑中的电话机房大些,综合考虑这些设备的尺寸,我认为主机房面积100~120m2为宜。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我建议采用星型连接,这种拓扑结构使得网络的扩展以及节点的移动都非常容易。
3、屋顶的设计问题。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4、节能设计问题。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专业密切合作,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节能若做不好,用来供应能量的花费就会增高,这会使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大打折扣;反之,节能设计做好了,智能建筑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持续发展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5、智能消防系统应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是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建筑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对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建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由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计算机网络系统(CNS)、综合布线系统(SCS)等构成。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消防自动化系统(FAS)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建筑中一个重要子系统,为火警预报、火灾扑救、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智能住宅方面,则表现为网络技术应用和控制方式的变化:建筑电气接口标准化、设备控制智能化、系统功能集成化。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消防自动化系统必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发展。
6、智能建筑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步骤。智能建筑设计应从中国国情、甲方利益、设计和施工角度出发,建议采取以下步骤:(1)甲方需求(性价比)和外部条件调研,确定智能化系统功能、实施步骤。由甲方牵头,委托智能化专家委员会,甲方所能接受价格,配备智能化系统功能和实施步骤,以此为依据,写出标书。(2)由系统集成商拿出智能化设计方案,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由甲方组织,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协商;由设计院将智能系统设计到设计蓝图中去,设计院设计出智能化系统;由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共同审核签章,智能化设计方面责任由系统集成商承担。(3)由甲方组织,系统集成商和监理单位协商,培训监理单位,对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4)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进行中期检查,重点保证智能化工程科技含量落实和工程质量达标。
总之,我国的智能建筑充满着希望,也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共同探讨智能建筑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建设局)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
前言:
弱电体统是建筑智能化的重要的体现,也是重要的组成的部分,不段的给人们的管理带去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施工的问题,对此人们对于弱电系统的施工工艺也很重视;如何才能提升弱电体统的质量,使的弱电体统更加的全面,就要摒弃传统的施工的手段,结合先进国家发展的经验,从而制定一系列施工的目标、计划、方案;在实施的同时,不断的完善和纠正。
一、智能建筑弱电体统的含义
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是对于建筑物的网络用电、通讯设备、智能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用电系统;主要的是把各个信号的互联;建立强大的智能的平台,对于电流的输入输出有一定的管理,实现了信息与信号的传输;并运用各种的技术手段,给人们打造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
二、弱电系统施工的现状
想要拥有一个功能完善、设计到位的弱电系统,就到对于弱电系统的市公安进行严格的把握,由于很多的环境因素导致弱电系统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要想解决就要是对于现状作出详细的分析。
1、弱电体统的涉及的方面很广,这对于图纸设计人员也是一种考验;很多的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没有及时的把握该工程的设计标准和系统的功能定位,没有总体的设计,对于建筑的结构没有大致的了解,导致的用电的地方与建筑物之间留出的空隙设计不合理,对于电梯、电视、消防室等方面没有合理的规划;对于各个弱电系统的终端和接点设计缺陷,导致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不能很好的应用。
2、承包商没有做到应经的责任,对于建筑前没有合理的规划。部分的承包没有成熟的弱电系统的安装的技术;对于少量的安装人员,对于弱电系统调试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没有及时的处理;对于很多的弱电系统所应用到的材料,没有及时的查处和整理;对于要用到的设备没有规范的进行实验;设备材料对于各个弱电系统的子系统没有及时的处理。施工队伍的没有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对于成果的质量也没有一定的保证。
3、施工安装方面,弱电系统没有布线安装的工艺,管道的安装与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配合;对于安装的设备没有合理运用,对于机架、管道、信息插座盒硬件没有合理的配备;电缆系统的检测没有做到位;最后对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平稳性没有一定的检测、态势,确保其正常的工作。
4、对于建筑中的弱电系统的验收工作,没有做好管理的和监督的工作。对于施工的进度没有及时的记录追踪,没有合理的改正制度进行管理,对于验收的工作没有依据无从下手,对于智能建筑的弱电施工没有很好的保障的工作。
三、 弱电系统施工改进策略
1、对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图纸,一定要选用有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强化设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对于弱电的设计与土建要匹配合理,充分的了解体统设计的特点,并做好技术交接的准备;对于电话户线系统和电梯系统、小区巡更系统等进行完善的设计和合理的考察,在建筑施工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作出合理的预想。
2、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从事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安装、施工、调试和监理等的技术人员及工人,都要进行合理的培训,素质教育;激励技术人员工作精神;对于弱电施工的现场进行人员数量的控制;保证安全隐患及操作的有利空间;尽量选用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并参加过大型的弱电系统安装的人员;并建立指挥人员,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各个弱电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做好调试和测电的准备,保证其人身安全,并且要使用合格规范的技术手段进行安装等。
3、统一的进行各个人员责任的分配,并且密切的配合;对于弱电系统的安装要清楚的知道各个系统;宽带、光纤、报警、监控、闭路等各个系统都进行统一的安装,智能建筑的小区和停车场的系统及时的安装和调试,发现问题及时的讨论和改进。要求选用熟悉工作流程的需求材料、设备的规格、了解采购和使用的工作人员,对于弱电安装各个的设备的材料的资料,都要及时的整理,对于采购的合格证和实用性都要准确,对于施工人员的名单都要及时的整理。
4、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弱电有关的施工人员都要定期的进行会议的讨论,和规章制度的调节和下发;对于施工人员安全设备的配备,施工的技术手段、档案的整理、材料的管理等都要严格得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四、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弱电施工的过程中,除了安全施工外,要注意团队的力量,协作的精神;智能建筑的弱电施工是一项需要技术人员专注且工程量大的安装项目,需要大家的配合和完美的指挥,才能保证弱电系统的正常的运行,和质量的问题;各个环节、部门的工作人员的都要做到密切的配合;主要以工程的质量为主,对于各个施工的环节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并归档。
2、为了施工可以有序的展开,项目经理要对于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建立责任制,明确的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力度;对于管理实例的强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期按时完成;对于弱电系统的调试,要建立完善的调试的大纲;对于弱电施工工程也是一个保障。
3、在施工过程中一定围绕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不断的运用创新的思想和丰富想象力,大胆的实践;对于国家的建筑智能化的弱电系统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弱电施工还有一定的发展的空间,对此,我们可以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做好智能建筑中弱电施工的管理,摒弃传统观的安装和设计的观念,不断的提高弱电施工的工艺;并确保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正常的运行;并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建立稳定的弱电系统,对于归家的发展和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福生 . 简述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工程综合布线团 [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2];孔凡.浅谈智能建筑的电气安装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4).
关键词:智能系统 智能建筑
一、智能系统的简介
智能系统(Intelligence system)是指能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智能系统不仅可自组织性与自适应性地在传统的诺依曼的计算机上运行,而且也可自组织性与自适应性地在新一代的非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上运行。“智能”的含义很广,其本质有待进一步探索,因而,对“智能”这一词也难于给出一个完整确切的定义,但一般可作这样的表述:智能是人类大脑的较高级活动的体现,它至少应具备自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思维与推理的能力、问题求解的能力和自动学习的能力。
二、智能建筑的简介
智能系统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表现在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由建筑物本体加智能化系统构成。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1]。
建筑智能化工程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指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简称5A。其中包括的系统有: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智能化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工程,可视会议系统工程,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一卡通系统工程。
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主要区别在于“智能化”。智能建筑除了具备传统建筑的全部特征和功能外,还具备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特征和功能,例如:感知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能力;高效传递、精准处理感知信号或信息的能力;对建筑设备与建筑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做出决策、发出指令、执行相应操作、完成相应动作的能力。
三、智能建筑的产生
现在公认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在美国以后,日本很快跟上来,但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等大体上都是大公司建造的自用办公大楼。因此,对其设备自动化,通讯网络的建设等就更有针对性。由于目的明确,所以在大楼建设中同时将其内部的办公网络(0A)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系统一起建设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后来所说的智能建筑的“3A"体系。
人们对建筑的关心往往是它的外在表现,而忽视其内在的许多因素。但智能建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观念。如果说钢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使建筑的外观发生了变化,那么智能建筑就是从本质上改变着建筑在人们心中的概念。建筑不再单单是一个用来遮风避雨的壳体,而是成为能够参与人类办公、生产、生活活动的具有“生命”特性的实体。如果用人体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那么传统建筑只是具备了外在的骨骼和肌肉,而智能建筑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上聪明的“头脑”和灵敏的“神经系统”的完整的“人”。以下是智能建筑与人的类比:
表1 智能建筑与人的类比
四、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状况
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
五、智能建筑应用实例
在2006年修订的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根据行业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把
智能建筑分为办公、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住宅和通用工业建筑等10大类。建筑智能化体现在建筑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基压实智能化例子
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是在压实过程中,对压实过程进行智能化的系统管理。
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包括GPS基准站组件和振动压路机安装组件。系统运行时,架设在控制点上的GPS基准站实时向压路机上的GPS接收机发送差分信号,安装在振动压路机顶部的GPS接收机和无线电接收器接收该信号并实时进行厘米级定位;装在压路机振动轮上的压实传感器实时将压实数据传输给安装在驾驶室里的显示控制器,使操作员能够实时了解当前压路机的三维位置、压实度(CMV)和碾压遍数等信息。
中铁五局承建的兰新铁路甘青段12标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境内,正线长度76.94km,工程主要包括路基、桥梁,其中路基占66%,是整个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施工环节。为确保工程质量,促进施工进度,实现高铁路基机械化、信息化建设,项目部通过麦斯泰格(北京)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引入美国天宝公司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用于指导路基填筑施工。成功地实现了实时图形和数据信息显示,防止在工作区域内出现过压、漏压;并且,实时显示了碾压区域、碾压次数、碾压厚度图形和压实度(CMV)值;能现场打印压实工作报告,便于现场分析和处理数据,方便找出碾压的薄弱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常规检测[2]。
2、工程虚拟智能化例子
在工程中应用虚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工况条件,分析相应工况应力、变形、动力特性及其失效特征,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出符合现场条件的施工工艺方法,实现风险控制和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在香港迪斯尼乐园工程中,在太空山施工阶段,由于在太空山屋面钢结构安装前,中心部位必须要搭建临时钢支撑进行空间作业,但高速过山车轨道系统已经完成安装,使支撑的下部难于找出几个与过山车轨道系统不相撞的位置进行临时支撑的详细设计与施工。所以该项目运用了虚拟技术原理,利用计算机3D动画辅助方法,先是将有关路轨的三维坐标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再加上相关路轨和其他设施的实际钢材及构件的尺寸,在电子模型上建立实物大小之三维立体电子模型,经过多次不断假设支撑位置,作三维分析和虚拟施工,在电子模型中终于找出了四个合适的支柱位,即这四个不会与已安装好的过山车轨道相碰。在找到支柱位置后,再次输入计算机有关支柱的真实尺寸再进行精确定位分析,以确定临时支撑的位置,然后根据此结果进行临时支撑的详尽计算与设计,从而达到理想结果。
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有效的预知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点,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予以纠正,从而相对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并可实现临时施工结构适宜操作的良好装配特性。
3、建筑设备智能化例子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对美观和舒适度的需求逐步增大,对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建筑物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智能化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给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必须严格完善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这一关。建筑设备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家庭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
位于广州市滨江东路的华标品峰楼盘,无可复制的250-560平米宽广豪宅,构筑纯大户型豪宅领地。独特的波浪型板式结构,三梯两户,户户南北对流;45°面江尽享珠江的波澜壮阔,远眺白云山,近观二沙岛,晚上更可收纳珠江两岸的璀璨灯火。每套房间内全采用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灯光、窗帘、热水、空调、地热等等均可通过电话或PC远距离调控,随时随地指挥生活;电子眼、智能红外防盗、玻璃破碎报警、智能门禁管理等高技术、立体化、多层次的监控联网,全方位保障业主居住安全;智能家居的自动检测系统时刻对煤气、用电、消防等进行检测,并与控制中心联网,自动报警,第一时间预约维修,彻底摒除安全隐患。睿智的绿色中央空调系统,时刻提供新鲜健康的空气,并自动回收利用运行产生的热冷能;直供水系统、顶级不锈钢水管、智能换风系统等精挑细选,守护业主健康;先进的声学隔声震板,楼板与面层之间铺贴隔声毡隔音层,隔音防震,满足完全私密的享受空间。
六、智能建筑的展望
智能建筑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产物。智能建筑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提供快捷的服务,建立先进与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达到环保和节能以及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目前,中国大力发展房地产,智能系统在房屋中的应用已成为发展商大力鼓吹的卖点,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有些设备已落后,有些材料不环保,有些技术并不新鲜,我们应该大力寻找新材料,开发新技术,发明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把真正给人们带来方便的“智能”嵌入普通的房屋中,让家家户户住得起房屋,享受得起“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 王新泉.建筑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
[2] 王金宝,张平,黄增刚.智能压实过程控制系统在铁路路基压实中的应用[J].工程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设计;排水系统
在整个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是多个自动化系统中最主要最基础的环节,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给住户,使其能够健康便捷的生活,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运行经济型以及管理科学性。
一、智能建筑及楼宇自动化
1、智能建筑涵义
智能建筑集中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建筑艺术、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这种新结构使得建筑物的性能有了大大的提高,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的活动都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智能建筑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自身潜在价值非常大,甚至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在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程度并不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通过对比研究,我们能发现智能建筑的比重几乎成为了国家综合的经济实力的标准,影响全国的产业结构变化。
最早的智能建筑一般由建筑本身和三个自动化系统构成,分别是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以及通信自动化CA,这三个系统是整个智能建筑的主要核心,被统称为3A。后来智能建筑又增添了消防自动化FA以及保安自动化SA两个部分。
2、楼宇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
最早在我国香港开始出现智能建筑,当时的中银大厦、立法会大厦等智能建筑智能化的程度比较高。而在1989年竣工的北京发展大厦是大陆最早建成的一座智能大厦,其中运用了各种自动化设备包括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而广州1993年建成的广东国际大厦是国内大陆首座商务大厦智能化,内部智能化系统已经较为完善了,并且融入了国际金融信息的高效网络。
3、楼宇自动化的设计原理
系统采用的是DCS分布式控制的系统,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是它的特征。该系统通过在现场各个被控设备出设立的微机控制设备来完成对设备的实时控制和检测。计算机的集中控制能使危险性也高度集中,其仪表控制也较为单一,而DCS系统能够突破这些不足和局限。中央控制室内设置的主机有显示、打印暑促、数字通信以及软件管理等功能,能完成各种操作,如报警、打印、控制等,避免了设备在分散后造成的人机联系困难化不易管理等情况的出现,保证分散的各个设备都能以最好的状态运行。
基于该原理,楼宇自动化已经进化了四代:一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央监控系统,二代是上世界八十年代的集散控制系统,三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开放式的集散系统,四代是网络集成系统,是目前21世纪的产品。
二、楼宇自动化设计
1、系统设计
这个系统主要控制电力、空调和冷热源、照明、消防报警控制、给排水、环境监控、能源管理以及停车场及其周边的防护等内容,系统的功能就是要通过对外界环境变化、负载变化等情况的观察监控,自动调节各设备的运行,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对火灾和停电等意外情况自动处理监控;实现电力、供水、供热等能源的自动调节、管理和使用。在建筑智能化的体系下,楼宇自动化含义是建筑物的管理和控制即BMC系统,根据其含义,BA应至少设计有三个子系统:
⑴环境能源管理
在这个系统中,又要细分为几个子系统:①电力照明:负责控制电力的需求,控制变压器的天数和发动机的符合,负责停电复电管理,负责昼光照明以及点灭调光等控制。②空调卫生:负责对新风取入和供冷的控制,负责控制冷热源的机器数、二氧化碳的浓度,负责预测冷热符合,负责各项热控制如隔热蓄热,保证最优控制预冷预热,负责太阳能的集热控制以及对蓄热槽、给排水的控制,还要控制节水管理。③运输:负责对电梯群及自动扶梯的管理、负责自动停车场、自动搬运机以及自动计量器的管理。
⑵物业管理
这个系统分为以下两个子系统:①计算:负责对运行能量的计算,负责对租金的管理,操作运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负责对系统异常和节能状况的诊断,负责对报警信息的记录。②维护保养:管理机器的维护时间、负责对机器劣化程度和故障的诊断,负责生成数据,负责管理自动清扫机以及设备的更新计划。
⑶安保管理
该系统又包含以下3个子系统:①防灾:负责对火灾的联动控制,负责控制防排烟、引导等、消防以及停电时间的控制,负责防止漏电漏气。②防范:对人员入退楼管理、负责远距离监视,负责管理传感器的报警情况,负责管理时间表、闭路电视以及自动防范设备。③数据:负责对数据存储的控制、负责管理IC卡、指纹、声纹、暗号、暗证指令,负责空间传送。
2、系统的设置和分析:
⑴采用的控制策略
在设计系统时,其控制管理功能应仔细规划,使各功能分层次融合。由于智能建筑具备的各种功能非常完备,它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繁多复杂,对这些设备的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BAS在控制检测上一般使用两种方法:①集中管控: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计算机控制的系统,设备的监控点以及报警点都被连接到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的CPU会负责运算处理这些数据,得出结构后将其返回到执行器中。这个方式增加的系统的复杂性,维护起来非常困难。②集散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基于分布式控制的理论,系统下的通讯网络为总线型结构分级分布式。系统使设备分散,在运行时由末端的控制器通过完善的一个数学模型来操作分散了的系统内的设备。中央系统的主机集中管理来自现场的信息,回答或巡检干预。
⑵系统对设备的集中管控和协调
智能建筑下对设备的管控特性造成建筑物内部的子系统过多,而每个子系统都有各自的中心,因此必须都这些中心进行管控协调,使优化后的子系统协同运行,并且可观测可控制。为了达到最优优化,保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独立运行,可采取分站的形式将所有的子系统都归入BA系统中;也可以将各个中心连接到BA中心,使两者能够进行信息传递,共同享有状态监控的功能,遇到异常情况时可以依照约定设置将操作权转移。
三、楼宇自动化应用
以智能建筑内排水系统来说明楼宇自动化在其中的应用。
普通大楼中,排水系统都是由强电专业统一管理,在污水池中装有探测水位情况的液位计,根据情况它会发出信号,这时相关的配电盘能汽艇污水泵以控制排水。楼宇自动化应用到污水监控中之后,就可以实时监控污水泵运行的状态及参数,另外,监控系统还可以判断电机的短路及过载状况,这个功能是通过检测断路器以及热继电器中的辅助触点来实现的。安置液位传感器之后,就能通过该设备来管控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当系统内的设备发生故障,系统能及时发现故障部位并且向上汇报,通过对故障的分析找出其发生原因类型,控制设备自动排除故障,恢复运行。
排水系统在纳入楼宇自动化后,将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①控制污水泵,对其手动自动状态、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收到故障信号之后及时报警。②负责就地和远程双控制。③负责污水泵的启停运行。④根据液位传感器判断水位并在水位超限时报警。⑤通信功能。⑥显示监控画面,记录各种状态数据参数及历史。
结束语:
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仍不突出,但顺应科技的发展,未来它一定会成为主流建筑,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其中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技术也将会广泛的被应用到各个建筑中去,为广大居民带来安全经济便利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蒋新芬 赵寒雁 邬雷争 袁飞 宋赵君.智能建筑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智能建筑;科学技术;电气技术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42-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已经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许多智能化工程的管理与施工,都急需掌握电子技术和懂得专业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涉及的专业领域及其宽广,综合性也极强。
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节能、科学、实效、美观成为新时代建筑的四大标准和要求,也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由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智能建筑逐渐以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成为了建筑业发展的先锋,引领着新时代建筑行业前进的潮流。
1建筑电气的含义以及电气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发现的问题
建筑电气设计一般来说只包括供电和照明两个部分,但是现在电气设计的内容则主要是弱点和强电这两个部分。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建筑电气建设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化应用,为了达到系统之间的互通及互联关系,为了跟上发展的步伐开放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我国通过多年的实践,建筑电气注重务实的态度和注重理性,重视投资的合理设计理念,从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不同工程的投资标准、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以适用和实际使用为标准,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可靠的、合理的、先进又经济的最佳方案。
电气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主要存在,建筑电气设计的规定深度不够、偏离了设计的安全性和计划规定,违背了设计规范、设计文件在衔接不清的情况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三个大问题。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如果不按照规定的深度来进行必要的的计算或者是进行标注,那么设计文本就极有可能出现原则性错误,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在建成后的各项使用功能。目前来看,建筑电气设计偏离设计规定,违背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图的设计达不到建设部深度规定的要求等现象在建筑设计中比较常见。如果主要设计文件在可实施性方面存在缺陷,那么可能会直接导致安装上出现错误,或者是施工遇到困难。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如果不重视设计文件衔接不清的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不按规定协调配合的问题,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建筑电气设计文件是工程监督与工程施工的主要根据,设计文件能否与相关专业密切配合,设计方案是否执行国家相关规定,这些对工程的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性
智能建筑依靠多种电气技术来支持,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智能建筑离不开电气技术这个平台。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中,微电设备和电子设备较多,这些设备耐受电压较低。信息系统设备在遭受电磁干扰或者雷害时,必然会使信息系统中的设备、布线、网络等遭受电磁干扰和感应过电压的危害。这将导致各种超高频或高频的通信设施不断涌现,相互间的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则会日渐严重。通过实践和运行证明,电磁干扰对智能化设备的危害极大,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缆线和设备的安全问题必须要依靠电气技术,如防接地技术、抗干扰技术、电源技术、屏蔽技术等都需要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
智能建筑以及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形成了以智能建筑为引导的新型建筑潮流。而电气技术的应用也为智能建筑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激情,不仅促进了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还更加保障了智能建筑的实际安全,适应了未来社会对建筑行业的不断要求,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电气设计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原则及安全减灾系统
考虑经济效益、性能化设计方法,性能化规范、满足建筑的实际使用需要,这是建筑电气设计的三项主要原则。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济效益,不要为了能够大限度的节能而增加运行资金,过高地进行投资消耗。节能的定义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源,节能方面的设计应该从实际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采取节能措施之前,我们应该先找出与发挥建筑功能无关的能量消耗。在满足使用需求方面,就是满足建筑的照明设施、显色和色温等指数;满足畅通无阻的运输通道;满足特殊工艺要求;满足舒适卫生等条件。在建筑电气设计性能化规范中,大多数情况下只确定能够达到规范要求的方法,通过功能目标、政策性的目标和性能要求进行对建筑内要求的表述。选用以性能为基础的替换就是性能化设计,性能化设计也就是一种设计过程的专业术语,性能化设计也是一种工程设计方法,当然性能化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达到某种性能水平规定的。必须要有一套要求功能目标、固定总目标、性能要求的规范,这样才能同时使用性能化规范以及性能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楼宇自控;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前言
目前,楼宇自控系统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已的新事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高新化以及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也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传统意义上普遍认为楼宇自控的技术创新、BA 系统运用、集成能力等是楼宇自控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实际上,未来楼宇自控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将满足用户在安全、高效和舒适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本文在对楼宇自控系统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并对楼宇自控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个论述,以期我国的智能建筑能够得到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1.楼宇自控系统的功能
在信息科学化、技术化的当今时期,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将会被广泛使用。楼宇自控系统(BAS)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水、排水、通风、运输等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和管理为目的,构成一个集散型系统,即分散控制与集中监视、管理的智能化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是采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它确保建筑物成为具有最佳工作与生活环境、设备高效运行、整体节能效果最佳,而且安全的场所。它的整体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的四个方面:
(1)对建筑设备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
(2)以运行状态监视和积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
(3)以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
(4)以运行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
可见,楼宇自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的核心,其将钢筋水泥组成的建筑物赋予了智能的含义。建筑中各系统可以自身自动优化运行,节约能源、方便管理、确保安全。建筑中配置楼宇自控系统本身也是为实现建筑的智能化。
2.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楼宇自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在建的大中型建筑中,且基本满足功能要求。并且在市场上,我们到处都可见打着5A口号的智能建筑的宣传,智能建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部分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并不能完全实现其价值,甚至成为智而不能、华而不实的摆设而已。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2.1 在投资资金方面:建设单位为节约投资,不太注重这方面的问题。例如有的开发商认为只要有这个智能建筑的概念就可以了,对于根本没有专业知识的购房大众可以夸张地宣传本建筑如何地智能化,而对于实际投入上则是越少越好,导致很多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是徒有其表。
2.2 在设计方面:设计粗糙。因为楼宇自控系统只是建筑中一个小的子系统,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往往不在于此,很多都是生搬硬套将通用的或者其他建筑的模式搬过来而已,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浪费投资,效果欠佳。
2.3 在系统配置方面:配置不合理,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楼宇自控系统包括中央管理操作站、下设系统操作分站、数字控制器(DDC)及末端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设备和末端输入输出设备的配置必须合理。实际应用中末端设备为节约投资降低产品等级的,导致系统整体控制功能不理想。还有部分项目末端设备和控制设备非由一家集成商提供而导致产品不匹配,配置不理想而影响系统整体性能的。例如空调系统中的电动阀很多是由空调厂家提供,如不能很好地了解楼控的整体功能而导致提供的阀门不符合要求。
2.4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质量欠佳,维护不到位。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因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今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很多系统由于施工质量的问题导致后期问题不断。维护不到位,使系统故障频发。高昂的维修费用和不断检修停运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使业主放弃其自动功能,转而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的例子也为数不少。
3.楼宇自控系统的合理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楼宇自控系统的应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当代智能建筑的优越性来。
首先,建设资金如何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建设单位或业主来说,看重的往往是投资效益。部分业主并不重视自控系统的配置,甚至认为可有可无。究其原因是系统效率无法直观确认。一个智能化的系统到底有多节能、有多方便、有多安全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测量方法。而系统的负面的影响则往往是显见的。业主并不愿多投资也就可以理解。要改变建设单位或业主的态度就必须要有科学细致的计算及解释工作要做,同时每一个成功的系统都是一个推动,整个行业的认知度的提高才会逐渐改变这种窘境。
第二,在当今这个建筑行业竞争如此强烈的前提下,要想在建筑行业占有一定领域,必须在系统设计方面加强。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这样企业方可以在市场中占据稳定位置。什么样的建筑配置什么样的系统。比如商场和学校则有不同的应用需求,控制系统的配置当然会有不同。另外,自控系统是对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其他专业系统的控制,因此自控系统与其他专业配置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定风量空调系统和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模式则截然不同。控制系统所能达到的最终效果受其他专业设计的影响。控制分区的细化跟其他专业细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如大空间建筑如果空调分区的划分比较粗的话,则自控分区的划分就不可能太细,盲目追求理想化的智能效果就不切实际。所以说自控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有全面的系统知识,不仅要了解本系统专业知识,更要全面了解暖通、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相关专业的系统原理。
第三,楼宇自控系统因其复杂性,在最终实施前必须由专业单位进行深化,确定详细配置和施工图纸。这一步十分重要,很多项目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深化,照搬设计院的配置往往会令系统并不理想。同时楼控系统包含有记录显示设备、中央管理设备、现场控制设备、传感设备、执行设备等。这些设备必须互相匹配。现实中部分执行设备往往由其他专业比如暖通专业厂家提供,就难免会出现问题。比如电动调节水阀的开度控制,只有阀体、执行器和控制器的完美匹配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实际中往往由于不匹配而造成阀门开度控制不精确导致系统不稳定,过于频繁开闭阀门导致执行机构寿命减少且不能满足温度控制要求。克服这一难题的关键是楼控系统的系列设备最好由一家集成单位供应,统一设计配置。同时对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必须足够重视。控制系统因其启停频繁而要求所有的设备具备高可靠性、长使用寿命的基本性能。第四,施工质量对于系统的整体性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质量出了问题,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白费。
4.结语
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即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理念的不断提升,住房用户对楼宇自控了解的不断加深,楼宇自控系统必将成为房地产业的新宠,得以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及建筑智能化领域。做好了以上几点,楼宇自
控系统BAS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优势,配合OAS、CAS共同赋予建筑物一个大脑。让建筑真正智能起来。
参考文献
[1]白成坤.小议现代智能建筑系统的含义及实现[J].今日科苑,2009(20).
[2]施鉴诺等.智能建筑的建筑设备自动化[M],北京工业大学,2001。
[3]王波,卿晓霞。智能建筑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