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5 15:30: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第1篇

关 键 词: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1、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之余,好多当代城市居民却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这在由水泥钢筋堆砌的城市中,只能以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来满足。城市园林绿地极其贴近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好去处。如今,园林绿地已成为和谐环境的代名词,因为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的心情安宁、祥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是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2、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的帮手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唯一有生命的元素。它同城市人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改善城市环境和调节小气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城市的各类绿地可以吸收有害气体;(2)生态林、公园绿地、行道树、小区绿化、草坪等绿色植物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3)绿色植物可以杀死细菌,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4)城市绿地可以通过蒸腾和光合作用吸收热量,有效调节温度,是城市的温度调节器;(5)园林植物可以降低噪音,隔离噪声源,保证居民免受噪声的干扰。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园林绿化的整体目标就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同时园林绿化是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它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着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行走在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穿梭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二、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发展

1、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不可能脱离城市整体建设单独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城市建设为基础。因此,要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

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即城市绿化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参与协调,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的用地指标、位置安排、层次配置、品种选择、建设管理,以及与周边建筑协调等问题进行统筹安排。

通过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相统一,能够使城市园林绿化更好地与周围建筑协调,起到提升城市品位的效果,才能形成更优美、更和谐、更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景观,从而提高城市的档次,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和精神需求,进而达到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也能够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品种不适当、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所以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

健全法制环境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完善的法律法规既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园林绿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首先需要加强立法。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外,各省市需要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与城市园林绿化相关的各部门要依据自身工作的职责,制定本部门的相关规定,使城市园林绿化做到有法可依。在加强立法的同时,还必须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治绿”的良好氛围。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签订绿化管理责任状、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达标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园林巡逻纠察队等,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可以招募民间志愿者担任义务监督员,监督城市公共绿化的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整理修改。对于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阻碍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法规应该及时修订或废止;而对于有必要新增的法规或条文则要及时增补。

3、营造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从而营造出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观赏目标,逐渐转变为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多种目标。因此传统的“见缝插针”式的城市园林绿化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进行统筹规划,探索新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模式。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市居民绿化意识不高,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供人观赏的阶段,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较差。因此,在目前阶段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园林绿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播放宣传片、组织讲座、有奖问答、参观演示等多种形式,对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进行宣传,通过宣传转变广大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以科学技术为指导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既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遵循生态学原理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基础理论来研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就是如何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遵守生态学原理,一是要考虑备选绿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园林绿化品种。二是要注意园林绿化品种之间的协调搭配和层次性,以建成稳定的,生态效能最优的植物群落;三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绿色植物的色、姿、形、味功能来改善和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从而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可以归结为技术水平落后。由此可见,技术进步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园林绿化高新技术的研发,例如,节水灌溉技术,城市污水净化再利用技术,城市雨水资源储藏与利用技术,园林绿化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楼体屋顶、墙壁绿化技术等等。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能通过消耗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较少的资源取得更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绿化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是高度园林化和生态化的科学发展的城市,实现城市园林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园林绿化;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985.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4-058-02

园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城市人民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园林绿化以植物为主体,发挥园林的多种功能,并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协调发展,造成有园林风貌,而在有可能的条件下生产各类园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创造出最理想的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植物的功能是其它任何物质所不能替代的,城市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而城市园林绿化,是绿化植物的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对环境的优化作用。

1 园林绿化可改善小气候

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温度、光照、水分等等,然而,园林绿化可调节某些因素的影响,改善气候条件,有益于人民健康。科学工作者对绿地的降温效果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绿地与非绿地相比,无论绿地类型如何,绿地的气温都比非绿地温度低,绿地日平均气温的降低值,随绿地覆盖率的增加,降温效果表现愈明显。覆盖率为50%的绿地平均日气温下降0.3℃;覆盖率达到100%,日平均气温下降1.2℃。

1.1 提高空气湿度。树木能蒸腾水分,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树木具有吸热、遮荫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汽增多,空气湿润,使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2 调节气温。绿化地区的气温常较建筑地区低,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尤其在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而较建筑物地区可低10℃左右,森林公园或浓密成荫的行道树下效果更为显著。即使在没有树木遮荫的草地上,其温度也要比无草皮的空地低些。城市无树的地表温度极高,远远超过它的气温,而绿地中的地温要比空旷广场低得多,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

2 园林绿化减噪,净化空气,防水土流失

城市中工厂林立,人口集中,车辆运输频繁,各种机器马达的声响嘈杂,汽车、火车、船舶、飞机、建筑工地的轰鸣尖叫,常使人们处于噪声的环境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成片林地、花坛、绿篱、灌木、草坪对城市噪音都有一定的消减作用,即便是单行行道树,也有减噪量。当绿化的规模足够大时,绿地对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就有明显的好处,树木能够吸收同化有害的气体,阻断其在物质循环中的恶性转移。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比呼吸作用大二十倍,植物根系固定在土壤中,可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灾害发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使城市持续稳定的发展。

3 园林绿化改善环境,创造舒适的环境氛围

园林绿化是美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城市的美丽,除了在城市规划设计、施工上善于利用城市的地形、道路、河边、建筑配合环境,灵活巧妙地体现城市的美丽外,还可以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市、工厂的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城市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通过园林绿化可装饰建筑设施,改善城市面貌,创造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绿化通过遮阳、蒸发作用,阻挡风速,形成空气对流,改善人体对环境的热感觉,而且绿色植物对于放松神经、调节心理舒适也有积极的作用。

4 园林绿化具有文化、科学普及作用

园林,尤其公园经常举办花卉展览、歌舞艺术表演、美术展览、动物展览等活动,使游人受到艺术熏陶,提高艺术鉴赏力,普及了科学文化。

5 园林绿化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

园林绿地由植物构成,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两种生产现象:①植物本身直接的物质增长为社会增加物质财富,这是经济效益。如:树苗、木材、花苗、草坪、草籽等等可直接作为商品来销售,直接获得经济价值;②植物产生的制氧、降温、滤尘、蓄水等功能,通过园林绿化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它还为其它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如旅游业、餐饮业、日用品、服装等,因而它在部分效益中获得了应有的一份。

6 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经济部分

人类需要园林绿化,城市呼唤绿色,为保证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城市和园林的关系,合理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6.1 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观念,确保园林绿化有的放矢。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建立合理的城市发展体系,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做为城市生态调节器的园林绿地必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绿地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使园林绿化有的放矢,刨造更多的“城市林带”、“绿色走廊”、“城市花园”等绿色空间,形成点、线、面、体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6.2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性观念,确保园林绿化持久性。在土地利用上,对绿化资源较好的用地一定要深入研究,长远打算,进行远景规划,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浪费,确保园林绿化的持久性。以建设生态园林为目标,发展园林。当前城市园林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生态园林。发展生态园林的基础是生态学,目标是通过发展生态园林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谋求持续发展,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6.3 用生态学观念,系统规划设计园林。生态园林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是园林绿化事业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根据生态学理论,将绿色空间的分布和占有的比例、对环境污染的消除、抗衡能力以及促进良好的生态循环能力,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综合、全方位的调查研究,然后进行规划设计,根据科学社会的需要及经济条件来规划设计出实用、经济、美观的方案,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景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6.4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特色的绿化植物。建设生态园林,要因地制宜,必须对各种植物的生态功能做出全面的量和质的评价。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合理配置,选择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取得其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园林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6.5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力度,为经济建设服务。园林绿化要求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完善各种管理体制;增加园林绿化管理的科技含量,扩大专业技术队伍,让科学技术真正转变为生产力。要达到园林绿化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取得绿化与环境的最佳效果。使园林绿化要向“高水平,严管理,建设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发挥生态环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

第3篇

在园林绿化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花卉、草坪等,它不但在直观给人们一种美感,而且在这些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给人们、给社会都创造了有益的成份,植物的代谢、光合作用都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然后释放出氧气,调节空气中的湿度,从而改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环境理想的调节器。

(1)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是制造氧气的工厂

在城市中,由于人口比较密集,人们的呼吸,各种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成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0.3%,当超过这个限度时就会危害人的健康,绿色植物在光的作用下,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份(H20)作为原料合成大量的有机物,同时源源不断地释放着氧气,从而形成一个取之不尽的氧气制造工厂。据测定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每吸收44g二氧化碳,就能放出32g氧气,每公顷森林一天吸收1t二氧化碳,可释放出730kg氧气,每公顷草坪一天吸收900kg二氧化碳能产出600kg氧气,由此推算一个城市中每人只需要10m2的森林绿地或40m2的草坪就可以吸收全部释放的二氧化碳。城市园林绿化通过点、面、线相结合的园林树木总体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弥补了城市氧气不足的缺陷,对积极恢复并维持生态自然循环和自行净化空气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园林树木是制造氧气的工厂。

(2)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是城市中的净化器

随着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的情况也日渐加重。空气中含有许多有毒气体,当这些气体含量达一定限度时就会使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而很多园林植物都具有吸收不同有毒气体的能力,所以园林绿化在环境保护发挥相当大的作用,降低了城市大气污染的程度,净化了城市的空气。

(3)园林绿化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

园林绿化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很高,均为30%-60%,在夏季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二是植物通过叶的蒸发,带走热量,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在相对湿度不大的情况下,给人以凉爽的感觉;三是由于城市中建筑物与绿地的温度不同,白天建筑物温度高,热空气上升,绿地气温低,冷空气下降,形成由绿地向建筑物群体的冷热风的交换。园林绿化有效地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

(4)园林绿化能减轻城市的噪音污染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发展,躁声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出现各种不良的精神反应,如精神不振、极度疲劳、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不良症状。而树木等植被利用其茂密的树冠和枝干,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

(5)园林绿地还有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水土流失,我国的土地资源大量被破坏,针对这种情况,植树造林、大面积建设城市绿地,是涵养水源、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最佳方法。树木和草坪的地下根系能够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泥土被冲刷而流失,同时植物的地下根系还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而净化土壤。树木和灌木能增加空气摩擦,对空气的流动有阻碍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风速,防沙防尘。

二、园林绿化美化了城市环境

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各具其特有的形态、色彩与风韵之美,这些特色能随着季节与树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实与发展,给人以美的感觉。树木的高低错落、各式各样的树形、树冠的不同差异等,能够打破城市建筑物的单调造型,让城市面貌变得生动、多彩和活泼,加深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感和远近层次感。城市中大片的构筑物、建筑群,柏油路这些无生命的东西灰暗,冷硬、缺少生机,缺少活力。然而,在城市内的建筑之间,建筑与道路之间栽种以色彩鲜艳、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配以建筑、雕像、溪瀑、山石,就会给城市注入生机,使城市赋有了生命和灵性,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美好的环境,增添了无穷的乐趣。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类植物能够呈现出明显地季相色彩差异,如三角枫、无角枫、红瑞木等树木到了秋季树叶或枝干变红。花卉更是有五彩缤纷的色彩。科学的城市绿化能够把城市打扮得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园林绿化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第4篇

1 建设城市园林的原因

1.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

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1.2 工作时间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从近年节假日七天长假期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2 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2.1 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能

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掘优质的乡土树种。 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2.2 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

城市里高楼林立,车行如梭,烟尘弥漫,工作节奏很快,缺乏自然美,易使人产生压抑感、疲劳感、缺乏宁静感,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是城里人的一项重要追求。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最适合人群需要。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到了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正是由于园林有此作用,所以都盼望把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学习工作场所绿化美化得更好。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2.3 在郊区发展园林,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

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园林的建设势必要扩展到郊区。郊区的农田是归农民所有的,是农民赖以为生的,简单地让农民改种粮为种树种草以获取生态效益是行不通的,惟一可行之法就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近年来,沭阳创新方法,将近郊城市景观道路路边预留地,免费提供给花木种植户培育大规格树木,这样政府可以免费得到三年的园林树木,花农又可以解决土地紧缺问题,实现政府、花农和城市环境的“三赢”局面。

2.4 要把园林绿地明确定为防灾避灾的场所

城市里楼房林立,人烟密集,一旦出现大地震、大火灾之类的灾害,必须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灾场所,不然想躲都无处躲,这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城市建设者必须设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就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平常时期公园和绿地供人游 ,非常时期就是绝好的避灾场所。

2.5 要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应该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3 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3.1 园林绿地规划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沭阳县自2005年起,结合新城区开发和改造,先后建设了虞姬生态园、梦溪植物园、沭阳花木博览园等大型景观绿地,成为市民良好的休闲去处和旅游景点。

3.2 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

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不仅点能成园,线也能成园,面也能成园。放开眼界,则是要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园林是环境的主体,环境中除有由植被、山石、水体、建筑构成的园林外,还有雕塑、道路、灯光、游乐设施以及标志物等物体,并且还要联系每一个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园林浑然一体。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景观,扩大了观赏面,更重要的是由于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园林的作用。园林城市的设计要讲求风格。风格是由地理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及造园所使用的材料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而且是经过较长的时间积淀形成的。其中地理气候条件是最大限制因素,而文化艺术则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

第5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城市;绿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有害气体的排出,导致城市的天空出现雾霾,城市的灰尘铺天盖地,人们外出都需要配戴口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法使人愉快地学习和工作。园林绿化正是因此而受到人们的推崇和支持。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从广义上讲,其是指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一个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城市具有七个特征,分别是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结构合理性及关系协调性。

一、园林绿化管理在构建生态城市进程中的作用

园林绿化管理在构建生态城市进程中的作用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高城市生态品质

城市高密度的发展形态是城市生态品质提高过程中的绊脚石。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及地价昂贵的现状,导致城市生态系面临着严重劣化的危机,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影响。而园林绿化的出现不仅缓解了当前城市生态体系所面临的现状,而且对城市生态品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如吸收空气污染物、美化环境、减少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减弱噪音污染、减轻沙尘和雾霾天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这一切,使得城市越来越适宜人们的居住。园林绿地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其在保护特殊、稀有或是濒临灭绝的物种方面也做出了贡献。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在于维持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所以园林绿地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对生态环境的贡献更需要铭记。为了生态的健全与稳定,园林绿化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和重视。

(二)基于地景结构方面的作用

园林绿地依据地景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来看,理论上属于地景元素即:区块(Patch)、廊道(Corridor)以及基质与网络(Matrix and Network)三种基本形式中的区块型的地景元素。这三种基本形式的生态特性与地景机能各不相同,针对园林绿地这种区块型的地景元素其在城市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地景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从意义上指的是各地景元素的面积、形状、组成、数量及地理位置,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甚大,尤其表现在区块的面积、数量以及孤离度上。影响生物个体在潜在栖地间的移动的因素也属于区块形式。由于园林属邻里性的公共设施,数量与园林面积均有相关法规保障,具有一定水平,也因此凸显园林本身在城市生态上的意义。然而此种意义建立在园林内具有一定比例的绿化空间之上。

二、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作用的对策

(一)理顺管理体制

管理机制的理顺有3个步骤,分别是:1、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这就需要先在运行机制层面,改变原有的园林绿化工作。由应急管理、突击整治转变为长效跟踪管理,在园林绿地管理中有效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最终达到预期对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并在此过程中扩展城市园林绿地管理的张力。2、建立统一协调的绿化规划管理体制。绿化管理机制的建立相当重要,其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在建立时应把水源、土地等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在内,在此过程中应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内在关系,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确定着眼与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与长期利益。3、完善管理部门的责任机制。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众多职能部门同力协作的一项社会性工作,其涉及面广、任务量大。这就要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要明确各人职责,量化和细化绿化目标责任,逐步理顺部门间的绿化管理职能,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从而推进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建设。

(二)依法治“绿”,规范园林绿化管理执法

想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就必须坚持依法治“绿”。为此,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是第一步,有关部门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台合乎自己事实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克服各种干扰,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防止权利干扰,杜绝绿化工程项目的非法侵占和私吞。要做到以上要求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严格依法执行,让依法治“绿”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做到管理有方,监督有力。

(三)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绿地用地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城市的各方面特征,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绿地用地指标,进一步衍生出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用于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的规划。具体来说,规划城市绿化建设时应该注意以下因素:

1、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地形特点,气候条件,水文情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需求,因地制宜考虑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和步骤;

2、统筹兼顾,在现有基础上安排城市普遍绿化,与各个部门统筹安排,使绿化建设与工业建设、农业建设、居民居住地建设和公共建筑建设相协调;

3、均衡分布,建设完整的园林绿化公共绿化要符合多元化,多方面,立体化的特点,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城市规划设计程序,包括:初步设计出含人均公共绿地、防护林带、绿化覆盖率等在内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城市园林规划应当遵循城市整体规划,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程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的计算出新增绿化面积;联合多个主管部门编制出科学的绿化规划;放眼未来,注意绿化规划的长期性,以宏观视角规划绿化。

结语:

在未来追求高品质的都市生活中,园林绿化仍然会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存在。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绿化将会为节约型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被植物环绕的城市不仅会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祥和景象,也会对市民产生身心健康的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环境也要有所提高。并且在当代高技术的支持下,城市生态建设也将有进一步的完善。生态园林绿化如今已经成为了国际潮流,同时是我国创建园林城市、环境模范城市所关注的重点项目。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绿色生态系统,里面包含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它给城市创造出优美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为城市改革服务、为城市生产生活学习服务有着全方位的价值体系,其效益是综合、广泛、共享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杨沐苑.山西省城镇园林绿化植物区域化选择配置模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2]吕铭.业主在园林绿化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向韵.浙江省园林绿化行业(2007-2011)调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

第6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市建设;作用;配置原则

收稿日期:2010-12-14

作者简介:张 永(1965―),男,安徽五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工程的施工和技术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1-0015-03

1 引言

园林植物指通过人工栽培的观赏植物,是提供观赏、改善和美化环境、增添情趣的植物总称,包括木本和草本的植物。通常将木本园林植物称为园林树木,而将草本的园林植物称为花卉。就其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态、色彩、生长规律的生命活体就是园林植物。在实际应用中,综合了植物生长类型的分类法则、应用法则,把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依其外部形态分为乔木、灌木、竹类、草本花卉、藤本植物、草坪以及地被6种类型。

2 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2.1 调节温度

树木有浓密的树冠,一般说树叶面积是其树冠面积20倍。太阳光照射到树冠时,有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蒸腾作用所消耗的热量,可降低空气温度。夏季在树荫下会使人感到凉爽和舒适,这是由于树冠能遮挡阳光,减少辐射热,降低小环境内的温度所致。

2.2 调节湿度

据统计,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蒸腾的水分,要比它本身的重量大300~400倍。1hm2阔叶林夏天要向空气中蒸腾2 500t以上的水分。

2.3 调节气流

城市道路、滨河等带状植物,是绿色通气走廊。当带状植物与夏季风向一致时,可将城郊气流趁风势引入城区,为炎热的城市创造良好通风条件。

2.4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4.1 吸收CO2,释放O2

绿色植物在光和作用过程中吸收大量的CO2,同时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O2,使大气中CO2和O2的含量保持平衡,保证了生命生长对O2的需要。据测定,1hm2的树林每天可吸收1t CO2,释放0.75t O2。

2.4.2 吸收和转化有毒气体

由于城市里的工厂相对集中,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如CO2、氟化氢、氯气等,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有些植物却能吸收和转化一部分有毒气体,如柳杉、臭椿能吸收二氧化硫;刺槐、女贞能吸收氟化氢;夹竹桃能吸收氯气等。还有一些植物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空气中有毒气体一增加,这些植物就发生中毒。因此,这些植物可以作为指示植物。另外,有些植物如松、柏等,能释放杀菌剂将一些病菌杀死。

2.4.3 吸尘作用

园林植物具有很强阻滞尘埃的作用。城市中的尘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还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等,它们即影响人体健康又造成环境的污染。园林植物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相当于一个滤尘器,使空气清洁。各种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别很大,其中榆树、朴树、广玉兰、女贞、大叶黄杨、刺槐、臭椿、紫薇、悬铃木、腊梅等植物具有较强的滞尘作用。通常,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粘液的植物都具有较强滞尘力。据测定,每666.7m2树林地一年可滞留粉尘6t左右。

2.4.5 阻隔噪音

噪音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研究证明,植物具有阻挡和吸收声波的作用。据测定,在树林里声波传播的速度仅为空旷地区的1%。在道路两侧栽植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40dB,公园中成片的树木可减低噪声26~40dB。

2.4.5 净化水体

城郊的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水体有时会受到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使水体变质,影响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被污染的水,经过树木、枯枝落叶的吸收,经过土壤反应和过滤作用,水质得到提高。如水生植物荷花、睡莲等,都有极强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另外,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的金属,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细菌含量。

2.5 美化环境

在自然界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各具其优美的姿态,或冬夏长青,或婀娜多姿,或色彩鲜艳,或秋色迷人,或果实累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给城市增添了情趣,美化了环境,减少了城市建筑的生硬化和直线化,能起到建筑设计所不能起到的艺术效果。园林植物色彩变化丰富,时迁景变,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得到休息,给人们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供广大劳动人民工作之余享受。园林植物和森林一样,还有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招引各种鸟类的作用。

3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3.1 符合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

在园林植物配置时,要从园林绿地的功能和性质来考虑。如在烈士陵园,为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种类选择时,应选用冠形规则、整齐,寓意万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多采用对植或行列式栽植。街道绿化中行道树的主要功能是庇荫减尘、美化市容和组织交通,在植物选择时,应选用冠形优美,枝叶浓密的树种;在配置方式上应采用列植,城市综合性公园,从多种功能出发,应有供集体活动的大草坪,还要有浓荫蔽日、姿态优美的孤植树和色彩艳丽,花香果佳的花灌丛,以及为满足安静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或密林等。总之,园林中的树木花草都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园林绿地使用和防护功能的要求。

3.2 考虑园林绿地艺术上的要求

(1)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要与园林绿地总体布局形式相一致,与环境相协调。园林绿地总体布局形式通常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般来说,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多采用对植、列植、篱植、花坛、花台等规则式配置方式;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多采用孤植、丛植、群植、林植、花丛、草地等自然配置方式;在混合式园林绿地中,可根据园林绿地实际情况分别采用规则或自然式配置方式。配置方式还要同环境相协调,通常在大门两侧、主干道两旁、广场周围、大型建筑物附近等,采用规则式配置方式;在自然山水园的草坪、水池边缘、自然风景林缘等环境中,多采用自然式配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配置方式如何确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强调整体协调一致,并要注意过度。

(2)运用不同的配置方式,使得园林空间在平面上前后错落、疏密有致,在立面上高低起伏。植物配置体现在空间的变化,一般应在平面上注意配置的疏密和植物的树缘线,在立面上注意其林冠线的变化,在树林中还要注意风景透视线的组织等,尤其要处理好远近观赏的质量和高低层次的变化,形成“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

3.3 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

(1)要适地适树,即根据园林绿地的生态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一致,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2)要结构合理,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种植密度(即种植点上的配置)和垂直方面上适宜的混交类型(即结构上的呈层性)。平面上种植点的配置,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决定种植点的株行距;但也要注意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相结合,如想在短期内就取得绿化效果或中途适当间伐,就应适当加大密度。竖向上应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将喜光、耐阴、深根系与浅根系、速生与慢生、乔木与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相互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稳定的复层绿化效果。

3.4 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城市园林绿地在满足使用功能、保护城市环境、美化城市面貌的情况下,还可结合生产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园林植物配置在不妨碍满足功能、艺术及生态上要求时,可考虑选择对土壤要求不高、养护管理简单的果树植物,选择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观赏植物,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配置的综合效益,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4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4.1 孤植

孤植是指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孤植树下不得配置灌木。孤植树作为局部空间的主景,供人观赏;还可起庇荫作用,供人休息。宜选择树冠开张、体形雄伟、生长健壮、寿命较长、不含毒素、没有污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树种、如雪松、香樟、垂柳、樱花、桂花、银杏、合欢等。在配置孤植树时,必须充分考虑孤植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求体形与其环境相协调,色彩与其环境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在大草坪、大水面、高地上布置孤植树,必须选择树体高大、树冠轮廓丰富的树种,才能与周围大环境取得平衡;在小型林中草地、较小水面的水滨以及小的院落之中布置孤植树,应选择树体小巧玲珑、树型轮廓优美的色叶树种和芳香树种等,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2 对植

对植指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配置形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配置方式。对称式对植多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非对称式对植多用于自然式种植环境中。

列植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列植形式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列植与道路配合,可构成夹景。列植多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如道路、建筑、矩形广场、水池等附近。栽植形式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两种基本形式。

4.3 丛植

从植指由2株到10几株树木组合种植的配置方式。丛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是树丛。树丛的组合,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但也要在统一构图中考虑表现单株的个体美,所以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必须挑选在庇荫、姿态、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

(1)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

(2)平面布置要疏密有致,立体构图要参差错落。

(3)树丛各植株个体之间在形态、色彩上要协调一致,同时要有差异,以体现变化统一的原则。

(4)树丛四周要相对开阔,留有适宜的观赏视距。

4.4 群植

群植指由20~30株树木混合成群种植的配置方式。群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成为树群。配置时,应注意树群内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光因子而言,作为第1层的大乔木应为喜光树种,亚乔木层可为半耐阴的,灌木层分布在东、南、西3面外缘的宜为喜光的植物,而分布在乔木庇荫下及北面的灌木可为半耐阴或阴性的植物。树种选择对单株的要求没有树丛那样严格,它主要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并以此构成园林局部空间的主景。

4.5 林植、篱植

林植指园林中以大量树木进行栽植的配置方式。林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林,又称风景林。树林多用于大面积公园的安静休息区、风景游览区或休、疗养区及卫生防护林带等。树林按种植密度可分为密林和疏林,按林种组成又可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篱植指由灌木或小乔木以相同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种植形成紧密绿带的配置方式。篱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为绿篱,又称植篱。篱植造景的作用包括围护防范、模纹装饰、组织空间、充当背景、障丑显美。

4.6 花坛、花境

花坛指在具有一定几何形轮廓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赏植物,以构成华丽色彩或精美图案的一种花卉种植类型。花坛主要是通过色彩或图案来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而不是植株的个体美。花坛具有装饰特性,在园林造景中,常作为主景或配景。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可分为花丛花坛、模纹花坛、混合花坛。

花境指在长形带状具有规则轮廓的种植床内采用自然式种植方式配置观赏植物的一种花卉种植类型。花境平面外形轮廓与带状花坛相似,其种植床两边是平行直线或几何曲线,而花境内部的植物配置则完全采用自然式种植方式,兼优自然式和规则式布局的特点,市园林构图中从规则式向自然式过度的半自然式的种植形式。它主要表现观赏植物本身特有的自然美,以及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在园林造景中,即可做主景,又可为配景。常采用花期较长、花叶兼美、花朵花序呈垂直分布的耐寒多年生花卉和灌木。

4.7 花丛

花丛指3株到10几株花卉采取自然式种植方式配置的一种花卉种植类型。组成花丛的花卉可以是同一种类型,也可为不同种类混交;但统一花丛内花卉种类不宜过多,形态和色彩要有变化,各种花卉以块状混交为主。在植物的选择上,通常以多年生宿根花卉为主,如鸢尾,也可采用能自播繁殖的1~2年生花卉。在配置上,其平面轮廓到立面构图均为自然式,应疏密相同,断续变化。花丛可布置在树林边缘,自然式道路两旁等地,也可以点缀草坪、岩石园等。

4.8 草坪

园林中所说的草坪指由绿色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象绿毯覆盖一样的,并经常修剪和适度滚压的绿地。根据草坪的使用功能可分为游憩草坪、观赏草坪、体育草坪。为使开阔的大草坪空间富有韵律的变化,在空间构图时,可考虑在草坪边缘配置树丛、树群或树林,还可以布山石,但要求林缘线曲折有致,林冠线断续起伏,透视线有隐有透;在大草坪中央,除了特殊需要进行空间划分外一般布置层次过多的树丛或树群,但可将造型优美的景石、雕塑、孤植树、花丛、花篮或花坛布设在草坪的自然重心处,起重点装饰或点景作用,以打破过于开敞草坪空间的单调或空旷;在大草坪中央和边缘之间,可适当点缀些花丛,作为过渡,以丰富草坪景观的空间层次。

5 结语

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园林施工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使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肖创伟.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第7篇

1.1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步调不一致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人均公共绿地指标看,目前仅为发达国家的1/10,甚至有很多城市还缺乏绿地系统。与国家规定的当前应达到的标准相比,大多数城市绿化覆盖率完全不达标,而城市植被覆盖率只有超过35%时才能具有改变气候的能力。从这点来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步伐很不一致,还无法从总体上满足城市对生态的需求。其次,我国绿地结构层次比较单一,为了追求空间结构整齐划一的人工美,城市绿化树种往往比较单一,尤其全国大中城市近年来兴起的草坪热,就是绿地结构单一的典型表现。

1.2城市园林绿化比较盲目,绿化发展不平衡城市园林绿化对外地树种盲目引进,重名贵品种、人工造景及重草情况严重,对一般品种、自然景观及树木则比较轻视。有些城市甚至不立足当地环境特点和城市规模与绿化布局,片面追求草坪与广场绿化建设的面积,违背城市绿化科学规律。另外,城市园林绿化无论是各城市之间、城市的区与区之间还是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在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现象,且一些学校、医院等园林绿化意识淡薄,绿化面积较小。

1.3侵占绿地等现象频繁发生,管理水平不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改造工程越来越多,大规模的工程导致大量成年树木被砍伐,同时使得一些城市原本规划的绿化被其他城市建设挪用,各种侵占绿地、破坏绿地的现象层出不穷。其次,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不高,尤其是法制观念亟待提高。城市公用绿地的被侵占、花草树木和景观、草坪等遭到破坏的现象明明是违法的却无人制止。这种现象凸显了3个问题,即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够健全、管理手段的滞后、管理水平低下,而这些都是阻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2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2.1转变思想,将城市园林绿化列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经不止于城市的点缀和人们的观赏性,更多的是肩负起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功能。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与城市整体建设不可能脱离开来,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城市建设为依托。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转变思想,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与整个城市发展建设主动联系起来,将城市园林绿化列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两者实现协调统一。统筹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即使城市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始终保持一致,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对包括城市绿化建设的用地指标、位置安排以及层次配置、品种选择等各种问题做出全面考虑和规划安排。城市园林绿化实现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的统一,不仅能使得城市园林景观更加优美、和谐与丰富多彩,还能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除了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外,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能够避免和缓解城市园林绿化长远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重大矛盾,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遵循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原则,开发园林绿化新技术针对城市园林绿化比较盲目,绿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根本的解决之策在于遵循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原则,开发园林绿化新技术。站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的角度上,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研究本身就是对绿色植物生态功能的利用,通过植物的生态作用改善人与城市以及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根据城市环境和植物具体情况出发,遵循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原则。其次,科技进步也是城市园林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成本目前还较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高新技术入手,加强对园林绿化技术比如城市绿地节水技术、污水的净化利用技术等的研究,能有效降低城市园林绿化的成本,提高城市对绿色生态植物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3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从当前园林绿化管理情况看,必须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只有有了坚实的后盾和保障,才能及时落实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措施和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实现园林绿化管理效果。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首先各省市地区应在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基础上,对本地实际情况缺乏的各项地方性法规加以制定。与城市园林绿化有联系的其他各部门也应该在自身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对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相关规定进行制定,使城市绿化的每一步都能实现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对各种违法现象必须严格执法。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完成执法,以使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城市园林绿化在当今的发展之中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在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上并没有太多和太深刻的认识。绝大部分人在城市园林绿化意识方面还停留在观赏性阶段,在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参与度和自觉性自然都不高。因此,要真正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以人为本,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广播、电视媒体等大范围地宣传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和人们生活的作用,使全社会都能对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

3、总结

第8篇

1目前园林绿化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不合理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格局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建造城市园林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创建城市景观。可是很多工作人员在规划时,忽略了园林设计最根本的目的。首先,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只是盲目地追求园林景观美化,大量移挖古树和培植非乡土型植物,导致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忽视。其次,很多设计师考虑不周,不熟悉植被的自然性质,经常将不符合当地气候特征的植被引入地区的植被规划,使得大量植被无法生长,造成大量植物资源浪费。

1.2城市园林规划理念的偏差

首先,国内很多园林设计师,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片面追求视觉感,较少考虑到所设计园林的实用性,导致设计出来的园林华而不实,无法起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其次,由于市民对园林景观认知的缺乏,很多市民会对园林景观产生破坏行为,导致城市园林资源的大量流失。再者,由于景观资源意识的缺乏,城市规划人员会认为城市园林在城市建设中并不能起到特别大的作用,从而因一些城市道路的扩建等原因破坏城市原有植被,致使城市原有的植被体系遭到破坏,造成城市园林系统不健全。

1.3园林绿化实施技术质量不高

城市园林绿化的构建不仅是在城市里引进一些植被,还和园林技术有一定关联。因为单靠引进植被不能解决园林绿化的问题,只有在种植、维护和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必要的技术因素,才能使得园林城市园林建设更加科学、长久、有效的发展。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中,灌溉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是在中国运用二次回收用水灌溉的城市很少,使得水资源的利用不具有效率性。在很多城市,植被移植、栽种和维护的技术不成熟,使得被移植和栽种的植被的存活率不高,城市园林绿化实施的技术质量不高,不利于城市园林绿化的高效进行。

2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对策和建议

2.1建立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有效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第一步。首先我们应该引用与当地气候和环境相适宜的植物品种,避免出现因为规划不合理而出现植被浪费的情况。其次,我们要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前实地考察,避免出现规划设计与实地不相符的情况。

2.2强化园林绿化意识

由于缺乏园林绿化意识,使得市民甚至一些领导存在园林绿化意识的偏差。他们普遍都看轻园林绿化的重要性,认为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可有可无。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国民城市园林绿化意识的缺乏,可从政府部门和个人两方面来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园林绿化知识,比如可以举办一些关于园林绿化知识的大型讲座,还可以在城市的宣传栏里张贴园林绿化知识的广告,来促进人们园林绿化意识的提高。个人方面,应加强了解园林绿化知识,多阅读一些关于园林绿化知识的书刊和报纸,来丰富自己关于园林绿化相关的知识。还应该尊重和爱护城市园林规划的一草一木,将园林绿化意识落实到实处。

2.3提高园林绿化实施技术质量

提高园林绿化实施技术质量需要加强园林绿化方法的专业性。提高园林绿化实施质量既要提高园林绿化管理者的素质,又要确保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提高园林绿化实施质量,首先要提高园林绿化管理者的素质,只有提高了园林绿化管理者的素质才能确保园林绿化管理合理高效地进行。其次应提高园林绿化过程实施的技术,在城市园林规划、施工、建设、养护中加入一定技术含量,使得城市园林绿化的营造能够发展得更好。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