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6 14:45: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研究

第1篇

初高中地理教学产生衔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其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有很大差异。初中地理课程主要讲区域地理,强调对区域地理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由于知识较为浅显,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逐一讲解;而新课标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深度、广度、难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侧重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的原理、规律、方法的重点解释,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很多初中学校虽然开设了地理课程,但对地理学科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课时少、占课现象普遍,致使学生课上松散,甚至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地理教学效果低下。最后,当前我国初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初中生地理基础较差。很多地理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对中学地理课程缺乏严谨、科学的认识,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也无从谈起。由于上述情况,使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地理学习阶段后,难以快速地适应新的、更高的课程要求,从而使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更加困难。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和建议

1.深入研究和把握新课标教材内容

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框架一脉相承,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学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抓住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前,可以先带领学生有系统、有重点地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为学生接触和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要注重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地理学习的热情和持续性。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把控,有效降低初高中地理衔接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引导

相比于初中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校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理解记忆能力等。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首先,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训练,增强学生从地理图像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对有关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描述和探讨。然后,还要强化对高中生的理解记忆能力的训练,摆脱初中阶段养成的依赖形象思维与机械记忆的习惯,引导学生使用抽象思维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理解型记忆和应用。此外,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进行适时点拨,帮助其减少负担,增强学习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第2篇

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在教学中对于高中部分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与初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上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后,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解决,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一些概念混淆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特别是经纬线、经纬度知识。很多都是初中介绍的基本知识,但是初中学生又没有重视,这样到了高中就必须再重新把这些知识讲一遍,让学生了解。再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从初中就要开始给学生们锻炼。平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时事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地理事物、地理事件的同时,也去了解该事物事件产生和发生的空间位置。这样对于进行知识衔接时,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事半功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用图能力。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第3篇

一、转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看法及学法

由于初中地理只是会考科目,故地理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副科。而且教学上大多数学校也不重视,上课的教师也不是学地理专业的,因而在教学上也只能照本宣科。然而现在的初中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改变,知识内容相应减少,而增加了大量的图画、照片和表格,这样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性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大多数初中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只能帮学生简单地勾画书本,背诵知识。而且在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要看看书,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参加会考并能过关。对于学生可以说不重视,因此学习起来也就应付了事。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和学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教学中。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我在上课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部分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希望知道世界著名的几支足球队所在的国家在哪里,从而来了解各个国家的位置特点、经济发展状况、重要城市、风土人情及为何他们的足球技能如此之好。学生听起来比较感兴趣。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首先,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地理学习的规律,地理的学习很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的事、身边的现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较好的可读性;而现在使用的高中教材,尽管经过了几次改编后内容贴近生活,但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书中有些内容枯燥乏味,特别是宇宙环境、大气环境等内容,又刚好处在学生初识高中地理知识阶段,而现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把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之中,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比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为什么在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出现断裂处?交通信号灯为什么用红灯作为停止的信号?夏季午后下雨时为什么会出太阳?

其次,地理与其他学科也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地理上大气的运动可用物理学中力的知识来阐述;数学上讲球体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经度和纬度的知识来分析;英语学科的许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涉及区域地理上的风土人情知识;历史图册的阅读也需要地理中的地图知识。

第三,在学习方法上,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教材也正根据学生这种特点进行编写。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让学生培养学会分析问题的、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才能真正地去了解地理,学习地理,研究地理,学好地理。

三、重点突出必备知识,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衔接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复习的内容进行衔接,并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要有衔接点。比如初中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学生不会看地图,不知道怎样去看地图,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更不用说具体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了。因而在读图时,学生没有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图,不知道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知识的衔接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在高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图册,平时培养学生读图、认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用图能力。

四、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应具备的原则

我认为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必须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地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

1.目的性原则

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是为了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一座桥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整个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衔接;也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让高中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或超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2.必要性原则

由于在中考中没有地理学科的考试,因而初中地理教学不被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知识普遍较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衔接不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高中起始年级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3.基础性原则

在解决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时,影响高中地理教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先补上(如地图的三要素、地球的经纬线及经纬度),这样可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铺设一个台阶,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4.发展性原则

第4篇

每年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地理学习的时候,都感觉高一地理的学习非常困难,这其中有很多原因。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未能有效衔接,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先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学起来会感到轻松很多,也容易很多。结合高中教学实际阐述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原则,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课堂教学;方法策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应该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通过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该描述中可以看出,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前后联系的统一整体。很多初中毕业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发现地理非常难学,尤其是必修一的学习,无论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地理知识接受上都无法适应,这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

一、高一地理必须要和初中地理相衔接的原因

1.学生初中地理基础薄弱

很多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一点地理基础知识都没有,在上课的时候感到非常吃力。如在看地图的时候,学生经常说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上边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正常的说法应该是西面是什么,东面是什么,北面是什么,南面是什么。因为地图的判读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很多高一学生不知道。对于经度和纬度很多同学不知道,在高一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讲到地方时和时区计算时,需要用到经纬度。很多学生在初中没有好好学习地理,导致了这部分知识的欠缺,从而使其进入高中后感到地理学习很难。

2.高中教材结构不合理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任何一门学科的编排都应该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这样学生便于接受,也符合认知的规律。但目前的高一必修1地理教材,高一第一学期五章内容都是很难的自然地理,从“地球的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标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几章的学习,要涉及到很多初中地理知识,还涉及到学生的物理学、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生物学、区域地理的地图等,有的很抽象、有的规律性很强,这些内容对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接受。

3.教学安排不科学

目前的教学都是以考试为指挥棒。初中中考地理不是必考科目,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地理不受重视,有的学校初中地理课时少,经常等到考试前发一些地理资料给学生背诵即可,有的学校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使用其他任课教师来上地理,导致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甚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学科明显增多,地理课一般一周只有2课时,而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属于理科性质,理解难度大,有限的时间和薄弱的地理基础,导致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非常困难。

二、高一地理和初中地理相衔接的教学策略

1.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阶段所学科目少,教材内容简单,课时多,学生学起来感觉相对容易。同时,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在学习上主要以记忆为主。进入高中后,学科增多,内容增加,难度和深度增强,加上高一必修1地理偏理科性质,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很难。进入高一后,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课本上有些知识还应延续初中的学习方法,先记忆,甚至死背。把这些知识点记住了以后再理解。如在学习必修1第三章“洋流”这一节的内容时,洋流的成因、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名称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或者默写。洋流的规律概括为“中低纬度的洋流是‘北顺南逆,西暖冬寒’、中高纬度是‘北半球逆时针,西寒东暖、南半球是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这些规律先让学生熟记,如果学生记不住可以通过画洋流模式图或者默写的方式来加强,至于洋流名称的记忆则要求学生先记住各大洋的名称以及沿岸城市的名称,洋流的名称主要以流经地区命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心中有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轮廓图,在做题目时只要把简图画出来,把规律背出来,题目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对这部分以识记为主的地理知识,教师还是要延续初中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久而久之就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地理学习自然就感到容易了。

2.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高中阶段课时紧张,课堂容量大,有时一节课既要讲课后习题又要讲新课,时间非常紧凑。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堂重点听讲、课后的练习以及复习,都与初中有较大区别。首先,要熟悉地理课标和教材,对整个高中地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时就会游刃有余,知道哪个阶段讲解哪些内容,讲到什么深度,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当然,最好对初中地理课标也要进行了解,对初中教材熟悉,这样,就可以把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有的放矢,节省教学时间,做到事半功倍。其次,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考入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是学习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有的还沉浸在考入高中的成功中,有的还在怀念初中,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的好坏在于各自是否进入了学习状态。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了解和调查,逐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进行生活上的关心,使他们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

3.高一教学内容与初中的衔接

高一必修1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地理,每一章都很难,无论知识点还是课堂容量都与初中不一样。有些地理知识是初中教材中有的,在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进入高中后,这些初中知识点会用到,用来理解高中知识。如果这部分初中知识没有学习好和掌握牢固,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肯定就会有障碍。如在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章中的“时区和时差”“昼夜长短”两部分中有关计算的问题。按照正常的备课,介绍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1分钟,1个时区相差1个小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但在上课的时候,讲到具体计算时,发现学生对东经、西经、本初子午线、把经度换算成时区等知识都不会。这些知识都是初中地理内容,通过了解知道学生在初中地理课没有好好上,有的初中没有正式的地理教师、有的初中地理课基本不上,导致学生对经度、纬度、时区部分的知识都不知道。通过课后及时反思,调整教案,在其他班级授课时,先补充初中地理的知识,然后再教高中的内容,经过这样的补充,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再比如,在学习必修1第三章“洋流”时,有的学生对世界上的大洋名称和分布以及个大洋的轮廓特征不知道,更不知道洋流流经沿岸的地名。所以在学习洋流时,先补充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用多媒体显示世界地形图,带领学生读出大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极大陆,了解各大洋的轮廓特征以及大洋两侧的大陆名称,记住洋流流经各地的地名。通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补充,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比较轻松,理解上也比较容易。

4.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由于初中很多学生和学校对初中地理不是很重视,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还有的学生对高中地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初中阶段的理解上,因此,在学生进入高一的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如在讲到“板块构造”部分知识时,比较枯燥。把初中地理上有关“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引入课堂,“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一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组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学生很快有了兴趣,然后带领学生看世界轮廓图,继续讲板块构造理论,六大板块的理解就容易了。

三、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高一是关键,而且高中地理中的三本必修课本,两本必须是在高一完成。所以,教师要调查研究学生,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把初中和高中教材知识有机衔接起来,降低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难度。在衔接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机会,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能力上的提升,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恰当的教学时机,把初中必要的地理知识给学生进行补习。总之,高一地理和初中地理的衔接很重要,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高一阶段,教师在对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能否做好衔接,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到位,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一定不会感到困难。

作者:陈岚婷 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

参考文献:

[1]罗雅晶.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

[2]郑于艺,黄志明.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J].地理教学,2015,(17).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人教版

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高中地理是地理教育课程的基础,在更高要求的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教学中的学案设计是师生一起努力的结晶,它是由教师精心完成,学生自主探究完善的学习方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恰当的学习方法以更好地完成地理学习。另外,教材内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高了其自身的整体素质。现下,我们以人教版为例,浅析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教师为学生制订出更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大幅度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学案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1.高中地理学案由课前预习、学法指导、课堂练习以及学习小结四部分组成

课前预习是地理学案中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自我学习的部分,一般不会牵涉过难的知识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以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习惯,自然而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法指导是地理学案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它主要针对学习内容中较难部分,往往牵涉到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学法指导侧重于指导,即提示方法,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如,学习地形知识的方法、如何记忆图示的方法等。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融会贯通,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课堂练习能反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吸收程度,便于教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完善该方面的教学。学习小结是地理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它可以指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当堂的教学内容,巩固印象并便于日后复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2.高中地理学案的设计原则分别为目标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图表化原则、参与化原则

目标优化原则是地理学案设计中的基础。地理学案设计是在响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是否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突出学习目标的重点,同时各方面兼顾而完成的设计,目标优化奠定了学案设计是否成功的基础。问题化原则,即将课程内容转化成一个一个可供探究的问题。问题的形式能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未知的东西对人来说总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学生为了将未知变成自己的已知,更会不遗余力地去探寻出更多的知识,同时又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化原则侧重设计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调动主动性,以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和发展。图表化原则是地理学案设计的重要原则,图表是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地图和图表的应用既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读图能力的掌握。参与化能力,即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地理学案设计中,在参与中更方便完善自己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对阅读材料的应用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效地加强了地理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适当渗透一些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以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样既不会因为难度问题造成吸收知识的困难,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开阔视野,拓展学生的综合地理知识以及加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这一阅读材料补充了板块运动以及褶皱的地理知识,深化了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与印象。

阅读材料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阅读材料时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负担,反而会因为轻松地学习阅读材料而对其产生兴趣。例如,阅读“波浪和潮汐”时,学生在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各种影响后又可了解潮汐的产生,引发学生对潮汐产生原因的兴趣,同时还能被先人探索挖掘出如此的规律知识所折服,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从而更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习惯主动去学习更多的地理现象。

人教版教材注重时事问题和热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的内容渗透,例如,“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这则阅读材料,它不但对正文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更让学生关注热点问题,拓宽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思考,并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这样的事实材料不拘泥于教材书本,能有效开阔学生眼界,引发学生对自然、对世界的探索与思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难度,却也十分重要,地理教学学案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工具,为地理教学作铺垫,让地理教学事半功倍,而教材内外的阅读材料则是一种补充,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巩固当堂所学内容,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实践,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自然,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全方面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贾鹏.探论对话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首都师范大学,2011.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专栏的教学实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第6篇

论英国教师伙伴学校运行机制

媒介学习理论与校本思维课程开发

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构建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

论校园视觉文化中的隐形教育功能

新版义务教育化学课标“课程内容”的变化及意义

新版思想品德课标“课程内容”的修订情况分析

类比物理情境探究理论概念——“电势和电势差”的教学启示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设计与实施的“三要素”

“预习”转变了数学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应用归纳法教学的探索

通用技术学生作品多元性评价初探

巧设疑问激活物理课堂

中学政治教学的轻负荷、高质量摭谈

文本空白的课堂教学价值

语文阅读的“三知”教学

国内两套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

由《基于相对论的电磁学》教材引发的思考

写字: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会认字、会写字的统计与分析

韵文识字课型的思考与实践

和而不同——课程与教学整合的实践呼唤与理论审思

教学改革十年:成效、问题与走向

课程改革与教育价值重建

基层农村新课程改革状况调查——基于湖北省H市A镇的历史人类学调查

不仅仅是行为目标还需要表现性目标

用“多样眼光”发现美术教学资源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盲点探索——以粤版初中教材与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

中学化学课“导入”的常用方法与实施体会

警惕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负效益

手机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摭谈

语文课,何时远离“课件秀”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粒子物理内容比较

关于“传感器的原理”的教材分析

珠海市第一中学

芝兰校园毓才俊上善美德铸新人

用理性的力量筑梦教育

广东教育出版社

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教学活动人化回归的现实路向

人性化教育的理论反思

有效教学的再审视

论教学空间及其创设

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思考

基于概念卡通的课堂导入与设计

探究学习融入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同课异构探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改进生物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解问题生成品德

关注学生特殊性深化班级德育工作

把握高中政治课程特色引导新生进行有效学习

美国BSCS教材的案例设计对我国教材编制的启示

晚清学堂编译教科书之探析

整合各种版本资源用活粤教版物理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