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7 14:44: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产业的内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035-02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体育强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各种影响,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得到了我国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协同创新不仅在体育产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大力倡导,而且在体育产业管理发展趋势上也呈现出了一种协同创新的特点。协同创新不论是对于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还是实践应用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体育产业管理效益与质量的提高创造了一种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体育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是关于体育产业管理发展趋势的协同创新的研究。
一、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这一概念是由我国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提出的,原本是指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限制,使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具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得到充分尽情的释放,从而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单位之间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找到一种能够适应不同需求的合理协同创新模式,进而为协同创新创造一种有利的氛围与环境。对于不同主体对象来说,协同创新的内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
在体育产业管理中,所谓的协同创新,其实指的就是各个体育产业管理主体之间进行的一种有效高效协同合作,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适应突破协同创新模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对象的合理整合与有效创新,体育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趋势引起的体育产业管理研究以及实践应用协同创新。
1.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是实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主体的协同创新,才能够为接下来的管理协同创新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单一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不同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相互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及政府、行业企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等在体育产业管理上形成的协同创新。
2.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的协同创新。不论对于哪一个行业来说,良好的管理机制体制都是保证行业管理取得高效率的重要保障,对于体育产业的管理来说也一样,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是保证体育产业得到良性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设计与体育产业管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2]。而设计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的时候,要以鼓励政府、行I企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出发点,从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方式,实现体育产业管理效益与质量的提高。
3.体育产业管理方式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的方式非常灵活多变,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方法能够让体育产业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升体育产业管理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4.体育产业管理研究的协同创新。开展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工作是实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其中,进行体育产业管理研究协同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产学研”,能够促进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3]。
二、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意义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合作方式,许多行业或产业都开始在其自身管理中进行协同创新,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因此,体育产业也要意识到协同创新的价值,在体育产业管理中进行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体育产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体育学与管理学等许多学科协同创新得到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全面发展,同时,体育管理的发展也受到了协同创新的持续支持。体育产业管理作为我国体育管理学科中的一个主要分支,是在交叉融合了体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使得体育产业管理理论体系逐渐被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完善。此外,在协同创新下,还在体育产业管理领域中合理引入了企业流程再造、组织文化、战略管理以及知识经济等理论,使体育产业管理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补充。
2.体育产业管理实践应用的协同创新。我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扶持优惠政策,使得体育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了持续的拓展,一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分支领域,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原有体育产业领域的深层次发展[4]。比如,除了加大了开发传统的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等体育资源的力度,而且关于体育产业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和巩固,同时还加快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传媒产业之间的融合,凸显出了新出现的体育产业领域具有的价值。
通过分析体育产业管理进行协同创新的意义可以指导,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将会是今后加快体育产业应用实践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三、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机制
1.内部协同创新机制。体育产业内部各个行业相互之间的协同也就是所谓的内部协同创新机制,指的是调整并优化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让体育产业内部各个不同子行业可以在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创造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5]。其中,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主要有体育组织管理、体育健身休闲以及体育场馆管理,将其与其他体育产业之间形成一种积极互动的合作关系,利用主导产业来引领整个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以其他体育子行业为提托,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通过内部协同创新机制,能够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强大稳定的基础。
2.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产业协同创新可以使体育产业和其他与体育相关产业之间进行互动与交叉而形成的一类新兴产业领域,比如体育产业与加工制造、旅游、建筑、销售等行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其产业协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体育产业企业在原有基础上与其他体育产业企业或者其他与体育相关产业企业创建的新兴产业业务形态等。产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创造产品附加功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共享产业服务与基础设施、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3.管理协同创新机制。管理协同创新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稳定的环境基础,是体育产业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整合协调以及创新管理手段和体制的过程[6]。管理协同创新中还包含体育产业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改革的作用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管理要履行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以及政策支持。其次,体育行业协会要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与信息咨询等服务,将行业自律作用发挥出来[7]。最后,体育企业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部分,要将体育企业的主导功能发挥出来,促进体育企业服务与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为体育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区域协同创新机制。除了上述三点,在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中,区域协同创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区域范围内的体育产业进行合理的整合,实现其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内体育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高[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协同创新作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呈现出的一种发展动向,其不论是对于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完善还是实践的应用都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指导意义。今后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只有找到最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才能够进一步为体育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邢尊明.我地方政府体育产业政策行为研究――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省(级)际政策实践调查与实证分析[J].体育科学,2016,
(1):27-37.
[2] 钟秉枢,郑晓鸿,邢晓燕,等.“十三五”我国足球、篮球、排球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2):7-12.
[3] ,张俊飚,颜廷武.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参与主体的合作博弈及协同创新绩效研究――基于DEA-HR模型的16省份农业
废弃物基质化数据验证[J].管理世界,2014,(1):90-104.
[4] 马卫平,夏漫辉.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述略――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分析[J].体育
科学,2015,(2):3-13.
[5] 邢尊明,周良君.我国地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政策实践、配置风险及效率改进――基于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调查及分
析[J].体育科学,2015,(4):12-21.
[6] 何桂芳.基于品牌生态系统视域我国体育用品强势品牌塑造研究――以李宁、安踏、360°等国内一线品牌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2-46.
[7] 田麦久,孙大光,田雨普,等.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观点摘编[J].体育文化导
刊,2009,(8):1-13.
关键字:体育产业;SWOT分析;重庆
【分类号】:G899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成为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快速的现代服务业之一。中国体育产业虽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迅速,据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介绍,2012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75.62万人,实现增加值3135.95亿元,占当年GDP的0.6%,比2011年增长14.44%。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对提升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
1、体育产业的含义
体育产业是指为人类提供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用品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性和经营性组织的集合,包括体育产品生产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设施业和体育服务业等。如体育服装、器材设备、体育彩票、竞技表演业等,都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
2、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的特点共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空间性,从事体育活动的消费者必须在一定场所进行,所以创造良好的体育空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二是时间性,体育消费者一般都是选择工作之后的闲暇时间进行健身和娱乐;三是服务性,体育产业服务的对象是个性多样的人群,所以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四是综合性,体育产业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集制造业、设施业、销售业和服务业一体的产业群。
3、发展体育产业的作用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刺激消费者需求,扩大内需,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其次,体育产业是一种能耗少、污染小的绿色产业,它的迅速发展扩宽了第三产业的领域范围,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再者,各种体育赛事的开展,不仅能扩大市场需求,还能创造就业机会。
二、重庆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
1、 内部优势分析
(1)人口众多,潜在的体育消费市场巨大。2012年,重庆市常住人口2945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78.11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72.15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266.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3.02%,全市城镇化率为56.98%,比上年增长了1.96%。巨大的人口数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有着良好的物质条件。重庆市交通便利,是西部地区的大型水、陆、空交通枢纽。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5.15亿元,比2011年增长9.1%,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0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09公里,轨道交通里程131公里。且到2012年为止,重庆市共有17351 个体育场地,体育场74个,体育馆40个,游泳馆9个,为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环境。
(3)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1409.6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达4494.41亿元,占GDP总值的39.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8.14元,比2011年增长了13.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383.27元,增长了13.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2%,居民用于其他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加,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内部劣势分析
(1)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庆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从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增长速度来看,主要以体育彩票业为主导,这与体育产业的结构不相协调。
(2)城乡发展不平衡。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位于“一圈”的主城区产业发展较快,而位于“两翼”的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滞后,限制了重庆市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缺乏经营管理人才。重庆市发展体育产业的机构不健全,体育市场管理队伍素质不高,有些区县基本没有专业的经营人才,真正懂得体育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十分缺乏,束缚着重庆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3、外部机会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在体育事业上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极大的激发了全民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体育热的到来将极大的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4、外部挑战分析
重庆地处内陆,在区位上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与沿海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人才上较为缺乏,且市场体系、法制不够健全;再加上大量国外体育产品涌入进来,竞争加剧,并且消费者大都亲睐国外名牌,在体育竞赛上,足球世界杯和NBA篮球赛也备受欢迎,这对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大挑战。
三、促进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重庆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整体规划,积极落实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并完善相关政策,对赞助体育赛事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费减免,鼓励企业投资于体育产业,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2、发展体育用品和体育竞赛市场,健全体育市场体系
要充分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利用信息、政策等条件,发展体育用品集散地,体育训练和服务基地。其次,有关管理部门要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创造一个结构合理、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
3、加强人才培训,储备高素质人才
重庆要坚持开放的选人、用人观念,积极引进一批懂体育、会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并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合作,为重庆体育事业的发展培训和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重庆统计年鉴2013年》,重庆统计信息网:http:///html/tjsj/tjnj/
[2] 刘显忠.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决策导刊,2011(11):24-26
[3] 张鹏杰.我国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166-167
关键词:篮球文化;体育产业;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03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体育作为与人们业余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其中,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篮球运动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其对提升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基于篮球文化背景下,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
一、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概念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我国的体育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正式明确了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从定义上进行分析的话,体育文化主要是指产生在体育竞技项目基础上的文化链条,通过产品将体育相关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结合在一起,以进一步实现文化生产与传播的相互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产业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实际上,体育产业是以从事体育产品生产和以体育运动的社会实践为市场经营方式的企业部门群,其主要包含两个基本的社会发展层面:其一,以体育运动的社会实践和社会需求为主体的体育产品生产和市场服务的部门群;其二,体育产业与社会相关行业的社会生产横向联合,从而共同形成产品生产和市场服务的产业经济链。
(二)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市场领域中,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已逐渐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与作用。近几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猛,且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也呈现着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加证实了我国在体育方面的实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市场的复杂化与多样化,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致使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问题与挑战。例如,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就我国相关法律政策来看的话,我国仍缺乏完善的体育产业法制建设。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法规政策只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且该基本法的内容也不是很具体,在实施方面仍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其次,不健全的法制建设还会使得部分企业在投入到体育产业中时存在一些侥幸的心理或者产生一些不良的操作,从而给整个体育产业经济带来更大的危机。
二、篮球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的联系
在体育文化领域中,篮球文化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实际生活中,篮球的球迷会去购买有关球星或者是球队的卡纸、服饰等一些相关文化产品,而这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与篮球有关的产业链接,而与篮球有关的产品也是体育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内容体现。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体育文化也逐渐会成为一种经济形式,而与篮球有关的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也会成为体育经济产业中的一部分。
(一)篮球文化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
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篮球作为体育中的一项竞技项目,其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为人们提供娱乐,同时,当人们从观看一系列的篮球比赛中得到快乐时,便也会增加人们对篮球项目的喜爱,而为了进一步获得源自篮球的乐趣,人们便会购买与篮球相关的产品,从而可实现篮球文化的传承。就篮球项目来说,其实际上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内容都是体育产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过篮球文化可以进一步将其引申为一系列的文化产品,而也正是这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体育产业。例如,人们为了更加了解与篮球有关的要点知识,则会购买一些与篮球相关的纪念产品,这一行为便是一种劳动文化的产品体现。
(二)体育产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榱私一步丰富业余生活,人们对体育项目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同时形成了对体育项目的爱好与兴趣。而不同的人群对体育项目的爱好也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活动,人们会购买与体育项目相关的产品,例如与球类相关的球衣、球鞋等,这些都是具有销售经营类型的体育产品,其已逐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体育产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其主要是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以通过文化发展来促进体育产业相关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随着人们对体育项目关注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已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体育用品产业市场,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相关体育文化的需求,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体育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人员需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给予一定的重视与关注。
(三)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与篮球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篮球文化传播之间仍有着一定的联系,二者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从本质上来分析的话,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是由篮球文化的传播所带来的,而同时篮球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就篮球项目来说,其本身便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从篮球发展特征上进行分析的话,人们可以分析出其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来说,篮球运动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此外,由于体育产业仍在不断地发展,而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人们的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为人们篮球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更好的设施产品服务。当前,随着篮球活动的广泛推广,人们对篮球相关知识也具备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对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三、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通过对篮球文化、体育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对体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认识,而当前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体育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已逐渐成为人们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从篮球文化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通过篮球来提升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率
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篮球活动是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其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且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具有成本低、高效环保的特点。因此,在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道路上,人们可以通过篮球来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当前,对于个人而言,人们对篮球相关产品的消费还比较低,而这便给与篮球相关的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扩大篮球活动的开展规模,人们可先对篮球文化进行一定的创新与研究,以加强人们对篮球文化的认识。其次,国家相关部门也可以进一步完善篮球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过扩充篮球设施与场地来促进篮球产业的发展,这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利用篮球场地来解决体育产业的相关费用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素质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孩子也开始学习篮球,并积极地加入到篮球活动中。但是,就我国目前的体育a业发展现状来看,篮球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仍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而资金的缺乏便是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整个体育产业来说,其大多数资金的来源都是源于国家的,而这便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是,在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传播篮球文化来有效解决体育产业中相关费用的问题。例如,在实际体育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篮球体育设施来实现多种形式的集资,以将篮球竞技充分地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从而实现在普及篮球文化的同时来促进篮球产业链的发展。
(三)通过创新篮球产品来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发展
在整个市场经济领域中,产品的创新是促进产业链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发展体育产业的经济过程中,人们也可以通过创新篮球产品来发展我国的经济。在此过程中,相关企业可首先对消费者对篮球相关产品的需求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以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篮球产品的创新,如可通过制造多样化的篮球产品来满足不同年龄段球迷的需求。此外,在创新篮球产品的过程中,人们也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相关企业仍应注重篮球产业的服务水平,以通过采用产品创新的方法来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篮球产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文化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人员需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与关注,以充分发挥篮球文化在体育产业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从而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振.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创新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2,(1):43-45.
[2] 杨帆,王伟.高校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28):266-268.
[3] 许晓峰,陈静飞.商业模式创新与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2,(32):88-89.
[4] 宣丽.合肥市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创新与发展的策略研究[J].运动,2014,(21):144-145.
[5] 底爱芳.河南省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思路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2):32-35.
[6] 张长城.我国体育产业的软实力及提升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5):8-10.
摘 要 探讨“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提出长沙采用“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基于长沙市体育产业“内、外要素”分析,构建了以三个体育产业资源“集化区”、“区域发展时序”和“区域体育产业主导部门”三维结构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发展模式 长沙市
一、前言
体育产业是指和体育运动直接相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等生产、销售业,还包括了体育表演、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经营、体育情报信息业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体育产业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青少年体育阳光工程》等多项体育政策的出台、落实与实施,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使我国体育事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本文针对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结合相关资料,运用经济法发展的不同理论,探讨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来适应“两型”社会背景的发展需要,促进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迄今为止,人们对“模式”有不同的认识,在管理心理学领域,以及经济学领域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所以我们对理解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有着重要的启发,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是指区域间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体育产业资源构成形态以及区内时序演进路径和体育产业部门间的联动机制所形成的特定结构。由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是开放的,它的资本具有广泛的流动性。因此,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在区域外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它才能不断增长和发展。
(一)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三种可选方案
依托“均衡发展”、“增长极”和“点-轴开发”等理论的基本思想,长沙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均衡发展方式,强调所有产业部门共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持续增长;二是非均衡发展方式。强调按一定的顺序,集中力量首先实现部分地区和某些主导产业部门的优先发展;三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各地区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保持相对平衡,同时承认客观存在的发展差异。
(二)长沙市体育产业发展“集化区”的选择
“集化区”是指在核心区域或大城市内使某主导产业部门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高度集中,形成规模经济,通过自身的迅速增长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扩散作用的“增长极”,以带动临近地区的共同发展。这种基本思路对我们选择长沙市地区体育产业资源的“集化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以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作为长沙市不同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选择的情况下,我们认为,长沙市可选择长沙市中心地区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集化区”。
1.体育产业发展“外环境”的优势
(1)资本存量与增量的优势
2009年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长沙市城市居民的人均GDP为10595元,公众的富裕程度及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市区。除此以外,近几年长沙市中心地区的GDP总量的年增长水平均在10%以上,增长水平也具有显著优势。总所周知,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
(2)地理空间区位的优势
长沙市位于湘中偏东北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南。长沙居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通江达海大市场的腹部,是内陆通向两广沿海和西南边睡的前缘地带;武广铁路的通车交通更加方便。加之长沙市中心地区享有部分省级权限和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是湖南“呼应两东,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发展地区,必将促使湖南乃至邻省及港澳地区的资金、产品、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迅速往长沙中心地区聚集,使之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极”。
2.体育产业发展“内环境”的优势
(1)体育基础设施条件的优势
长沙市具有充分挖掘现有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举办过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开幕式、五城会田径赛、雅典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中韩足球赛、中国足协杯决赛及2005中哥、中保、2007中超足球赛等系列大型体育活动和张学友演唱会等大型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目前备案的各类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场所已有1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全市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商店300多家,年销售额过亿元。
(2)体育服务产品有效需求规模的优势
根据长沙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的结果表明,长沙市居民城市体育服务消费的比率最高,达到了35%,远远高出长沙市其他县市城市居民体育服务参与的平均水平。基于此,可以认为长沙市中心地区体育服务消费市场容量具有区域优势。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1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理念,但不够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也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高校拥有相对较多的体育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已经引起了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也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思想还不够开放,而且还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1.2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体制,但制定不够完善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学校把体育设施和场馆一般都安排给体育部门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就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细致的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安排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和运营,但是这些只是在实践中发展体育经济经验的总结,理论上并没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产业制度来规范高校体育市场。
1.3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人才,但培养不够专业
随着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后,高校体育经济学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体育经济人才,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经营的应用还有待提高,到目前为止,高校的体育产业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培育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需要。
1.4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市场,但开放不够完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发高校体育产业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体育产业也不断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体育受众、体育人才的优势迅速的发展着。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产业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也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其发展的主要方面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的出租方面,使得高校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高校体育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更好的体现。
1.5 有发展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赞助,但运作不够充分
高校体育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开始通过体育赞助来促进高校的体育运动的发展,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经济寻找到一定的商业赞助,如,以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命名比赛,由赞助商提供印有企业和品牌名字的比赛服装,在比赛场地周围张贴赞助商的横幅等,但是,这些赞助仅仅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科学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2 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2.1 树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理念
体育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全面理解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内涵,充分吸收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最新成果, 有关部门及教育机构不仅需要转变观念,利用现有优势发展体育产业,而且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
2.2 建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体制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性运作,需要有良好有序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学校要逐步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以便经营管理高效、快速、透明、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成立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委员会,选拔高素质的体育产业负责人,制定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和运营制度,明确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的责、权、利,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和层层评估的检查机制,保证管理、运营、监督三方协调配合,从而加强经营性资产的投资、增值保值和收益的经营和监督。对于市场化的运营要建立指导性规范,建立双方合作组织,制定实施计划,通过规范来指导协调高校体育资源市场化的工作。
2.3 开发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
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市场的开发和培育,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要发展,仅仅进行场馆设施开放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发展与特色经营相结合,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进一步的开发体育竞赛市场,这也是高校体育经济的主战场,带动高校体育服务市场和体育广告市场的发展,使得学校体育场馆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工作条件下对外有偿提供场地和人员服务,同时吸引企业参与广告投资,利用冠名方式吸引赞助商赞助;另外加强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发,全民健身意识在提高,但体育指导人员相对不足,高校有相对较强的场地和人力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提供有偿咨询、训练和比赛指导服务,进行各级各类体育人才培训。
2.4 推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社团和俱乐部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时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经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更多的同学加入体育运动的行列中,部分学生课外的锻炼和运动项目不但需要场地设施的保证,更需要有专业老师的辅导,如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散打等。实行会员制的收费管理制度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成立,不仅指导学生对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进行提高和训练,而且利用俱乐部活动可以有偿使用场馆和器材,开展各种课外有偿辅导训练和活动,举办各种竞赛和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体育活动等;另外,我国社区体育在不断发展,而目前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平台,而且有经济收入的居民加入俱乐部也使得俱乐部创造较好的盈利,进一步扩大了体育产业的收入。
2.5 培养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具有一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资源优势,而且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大大加强,高校体育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待提高,其中体育经济与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经营者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决定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需要有高水平市场经营管理人才。一方面学校利用利益机制和工作条件引进优秀的体育产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速度,安排部分对体育经济感兴趣的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必须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懂得体育功能及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具有市场运作规律的知识和强烈的体育市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从复杂的体育市场现象中洞察市场消费者潜在消费意识,能够适时地抓住机遇,积极开拓高校体育市场。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体育产业 运行机制 应对策略
体育产业堪称低碳经济时代的“露天金矿”。近年来,美国的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汽车制造业总产值的2倍,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超过了汽车和烟草工业的总和,意大利以“足球产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则跻身为国民经济的十大产业行列。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指明了方向。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脉络
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对体育产业统计工作高度重视,于2006年5月,两局组织建立了“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辛勤劳动,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6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成为体育产业第一个国家统计标准,为统一我国各地体育产业统计口径、实施全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探索我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长效机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工作在北京、山西、黑龙江等16个省(市)展开,从而形成了2006、2007、2008三年的连续数据。这些数据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也使我们基本摸清了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家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工作“家底不清、胸中无数”的状况。
2006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56.30万人,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占当年GDP的0.46%;2007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83.74万人,实现增加值1265.23亿元,占当年GDP的0.49%,按可比价比2006年增长22.83%;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为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按可比价比2007年增长16.05%。
以2007年为例,2007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各领域增加值的构成为: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占70.98%,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占8.82%,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占7.06%,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占4.65%,体育场馆建筑占3.53%,体育彩票占2.34%,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占1.82%,体育培训活动占0.63%,体育中介活动占0.24%。通过此次专项调查,初步建立了体育产业数据库、名录库等基础信息平台,获取了体育产业领域内的多个相关系数,为未来体育产业核心指标数据的测算并逐步建立我国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育产业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体育通过培养、保护、恢复维持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机制,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将优质的人力资源输送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转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体育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相关的经济关系,创造需求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当前,体育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不断增大,体育产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到2009年底体育彩票的销售累计2951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在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增光计划实施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展望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要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具体实施,体育产业作为两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各运动项目的发展也正逐步朝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我国成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相对减少,用于衣服、住房、燃料等方面的支出变动不大,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闲暇,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据山西省相关部门统计,2006年山西省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5556人,实现增加值7.62亿元,占当年GDP的0.16%;2007年全省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40083人,实现增加值10.54亿元,占当年GDP的0.18%,比2006年增长33.1%。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体育产业是市场潜力较大、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象征。目前山西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但发展速度很快,体育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健身器材为例,据统计,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来几乎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已有生产体育器材的厂家约120家,年产值约为4亿,如果我国13亿人口,3亿多家庭中有1/10的人口或每个家庭配备1台健身器械,仅健身器械的年销售额至少可达到300亿。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大力培育国内体育产业市场
一是《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落实。创新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完善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组建体育产业集团。二是打破行业界限,使文化创意、体育、旅游、商业、传媒业形成联动,培育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业态和消费的体育高端产品,提升体育产业之间的互动。三是采取相应的扶持策略,鼓励当前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尽可能将目标瞄准国际市场,高起点择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高附加值、质量高的产品的攻关,拿出有独特风格、民族特色、内涵丰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打入国际市场。
(二)大力支持多种经济进入体育产业
鼓励体育向全社会开放,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向社会筹集体育资金的力度。如体育场馆实行以馆养馆,利用优秀运动队、名运动员等无形资产广泛吸收各种捐资赞助;鼓励企业开发生产类型多样的体育产品、出售体育比赛冠名权、广告权以及电视转播权;以国家、省级优秀运动项目为主体大力推行俱乐部制度等。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特别是可以探求一条由上市公司设立管理集团直接管理的形式。
(三)大力实施体育市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由于我国法制从总体上而言还不够健全,在体育市场的管理和规范上也存在着很多漏洞,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需要在总体上出台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在现有政策法规的制定上进行完善,促进形成一个统一和有序的全国体育产业市场。
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缺乏系统、全面的产业政策,发展环境不够完善,市场规模不大,市场化程度不高。为此,建议借鉴文化产业的有关做法,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从明确体育产业支持政策入手,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体育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①花建. 开发体育产业的四大关键:产业链、大市场、树品牌、做平台[J].环球体育市场,2009(3)
②逯明智,孙文丽. 从世界杯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 辽宁体育科技,2002(6)
③连桂红. 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的互动[J]. 体育文化导刊,2002(4)
④朱廉之. 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贵州体育科技,1994(4)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社会价值
近30年来,中国体育运动有了较快的发展,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育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市化的发展,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都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体育产业的主体产业,即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咨询业、体育资产经营业等,在高校的运作有广阔的前景,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掌握和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抓住2022年申冬奥成功等大好机遇,大力发展高校的体育产业市场。
1 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总体基础相当薄弱,发展进程落后发达国家至少50年。高校体育的产业发展更是近年来出现的事物,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体育产业的概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潜力和速度将呈现质的飞跃,高校体育产业也相应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与整个社会体育产业的整体水平紧密相连,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模糊的、模仿的产业形式,如俱乐部;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创办各种类型的辅导站、咨询站、培训班等;少数高校能够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备的优势,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为社会承办各种体育比赛等初级的体育产业市场。然而,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整体突现以下堪忧状况:
1.1 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多年以来,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交叉很少,学校体育负担着学校狭隘的地域,其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与社会广泛的交流合作,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多数高校因管理制度和观念等原因,宁可让大量的场馆闲置,也不愿意先迈出一步。有的学校健身房竟然因收费问题对学生也不开放,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市场的突飞猛进和国民健康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由此可见,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处在较低的水平,无法推动快速的规模发展。即使是我国运动俱乐部的职业化、市场化,也落后世界发达国家一百年以上。由此可见,高校运作的俱乐部等形式和内容尚不能产生系统科学的体育产业规模。
1.2 超前意识淡薄,理论与现实差距较大。我国体育产业的许多基础理论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对体育产业的内涵、分类、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的关系、政府和高校在发展体育产业中的地位等重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难以出现超前的体育产业意识。另外,我国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西方的体育产业一开始就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体育产业是发展是由计划经济的改革转轨而来的,政府色彩依然存在,高校体育产业也是如此。
1.3 重功利主义,忽略产业发展的主题。高校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是培养有健康体魄的合格人才,它的培养过程完全不同于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生产,其次高校体育作为产业虽具有经济功能,但同时还具有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而这些功能中的大多数是不能进入市场的。我们说不能把高校体育完全推向市场,并不是否认市场对学校体育的调节作用。恰恰相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对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成为高校体育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所以,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不是狭义上的收入增加,而是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国民健身的场所和崇尚体育的文化氛围,为国民更高的意识形态服务。
1.4 高校体育产业缺少经营人才,运行单一。长期以来,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下培养出来的,熟悉财会、营销、策划、金融等方面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至今尚没有高等学校能承担这样的培养任务,又由于体育人才链的封闭性,其他领域的人才很难进入体育产业。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运行单一,组织混乱的局面,局限在场馆收费、俱乐部收费等单一的开发模式。管理者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去考虑,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能够纳人市场的经营成分推向市场,进行综合性开发,发挥现有体育设施、体育人才的最大潜力,避免基础设施和人才的闲置。
2 高校体育产业对社会的价值
2.1 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高校体育产业同样具有改善经济结构,刺激内需,调节控制消费的作用,同时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标志,可以预示着一个新的国民经济发展时期的到来,因为就业位置的增加、体育消费的投入、以及体育产业所带动的体育竞赛、体育空间产业、体育器材服装产业、体育健康咨询产业必将拉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2 体育产业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体育产业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作用是缓慢的一个过程,但是必然是积极的一个过程。因为体育产业为国民提供了广阔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同时,促使国民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不可或缺的生活态度;伴随社会的发展,大量的社会的余暇时间被充实起来,满足了青少年儿童体育娱乐需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残疾人的健康问题。同时体育产业对安定社会,发展社区文化与服务也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可以说高校体育产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作用,是其它产业和途径所不能替代的。该作用由校园到社区再辐射到全社会的传播特点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2.3 体育产业对维护国民健康的作用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使得人们对健康意识的认识会更为深刻,自觉。体育产业是一种维护社会健康的重要产业,它对健康人群起到保持和促进的作用,对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更有着特殊的意义,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健身运动、消遣娱乐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有效的手段。较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医疗技术和国民医疗保障能力还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而转型社会时期,国民巨大的心理压力、中老年国民的体质健康状况、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所以体育产业应该发挥出其特殊的维护国民健康的作用。
2.4 体育产业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生活质量取决于文化、经济、教育、环境和健康等要素。现代生活方式强调生活质量。然而,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常常包含了许多不良的因素,特别是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体育产业能够引导家庭与个人进行科学、积极的消费,抵制传统陋习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和体育消费的数量和比例,往往可以用来衡量社会与家庭的生活质量,而健康以及健康导致的长寿是人们获取良好生存机会的基本生命前提。是改善提高生活质量重要因素之一。
结束语
[关键词] 三峡库区体育产业现状因素对策
一、三峡库区体育产业现状
三峡库区地处我国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横跨湖北、重庆两省市,主要空间是指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并有移民搬迁任务的共计20个区县市,面积5.75万平方公里。据2006年库区体育产业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产业主营和专营的单位数量为2392家,注册资金总额为3.41亿元,全年实现体育营业收入4.96亿元,纳税总额2987万元。从库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库区经济的贡献日趋显现;二是体育服务业蓬勃兴起,体育市场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产业框架,形成了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技术培训、中介咨询四大门类的体育市场体制;三是体育产业投资日趋多元化,社会力量和个人资本投入量显著增加;四是体育用品制造业有所增加;五是体育彩票销售独领,体育彩票为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多报纸、杂志都开设了体育专栏,购买体育彩票已成库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但从总体看,库区体育产业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体育资源配置也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体育消费需求城乡差别有待改善。
二、影响三峡库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1.经济不发达是制约库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心理学家马斯诺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无法形成对其他需要的驱动力。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也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消费,从而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
2.城乡发展不均衡制约体育消费。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位于都市经济圈的主城区发展较快而且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市场上的体育用品如运动服装、健身品械、运动保健用品、户外运动装备等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尤其是青少年这一群体,更是热衷于体育用品的消费,使得体育产业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但这种现状局限于城市,农村的体育用品市场和消费情况与城市还有较大差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413.55元,年均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的占43.5%,只有14.7%的人年均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上,还有41.8%的人体育消费为零。可见农村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消费情况还不容乐观。
3.管制体制不适应体育产业的发展。政府过多地干预体育产业市场,表现在政府部门仍不愿意将一些大型赛事交给社会按市场规律办,而是自己出面经营,结果,不仅影响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也给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现实中,一些体育产业经营企业不仅缺乏政策上的扶持,而且在经营活动中遇到有关部门乱收费的情况,新的税制规定,体育经营部门的税收应为3%~5%,而实际上,很多体育经营场所的收费是按照文化娱乐行业标准15%~20%收税的,这无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4.缺乏体育产业经营人才。体育产业单位组织形式不规范,机构不健全,基本没有专业的经营人才培养单位,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缓慢,缺少专门的市场管理队伍和体育经营人才。从体育系统内部看,体育市场管理队伍没有真正建立,高素质的体育市场管理人员缺乏,部分区县甚至没有体育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从外部环境看,社会办体育产业的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具有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员占总数的28.9%,而且大多数还是其他专业半路出家的,真正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的管理人才十分缺乏。
三、发展三峡库区体育产业的对策
1.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体育产业平衡发展。库区体育产业已进入快速启动、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机,在起步阶段,各级政府要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应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比如投资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企业赞助体育比赛的资金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不同程度地减免体育比赛收入、体育场馆收入的税收。
2.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体育产业基础。体育设施既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在逐年增加体育基本建设经费投入的同时,还可加大改革力度,依靠社会力量,运用经济手段,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吸纳资金,进行体育设施开发建设。
3.发挥库区旅游资源,开发体育旅游业。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借三峡工程蓄水高峡平湖大大小小的湖泊出现之机,加上原有的两江交汇、山城夜景,红岩革命精神、三峡风光、天坑地缝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旅游主题,充分开发库区体育旅游业的潜力,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不同民族健身消费的需要,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文内涵。
4.加快体育产业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库区需要吸收更多的高水平的体育经营人才加入,就需要适当采取高薪聘请人才,好职务吸引人才,并在新的体制下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人才看到发展的前途,以吸引他们自愿加入。同时,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将高校的人才资源、知识资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一条新的体育经营人才的培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