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8 15:58: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

第1篇

【关键字】软件开发;新技术;应用研究

1软件开发的方式

1.1生命周期法

根据软件开发的过程,从时间角度进行阶段划分,将软件开发分解成研发前期、研发中期、研发后期和反馈阶段等诸多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进程和结果严格控制,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和精确度。

1.2原型化法

相比于生命周期法的严谨理论,原型化法不需要重复繁杂的定义和说明,在软件开发初期也不必明确相关资料和信息,原型化法适合初期概念不明确的软件开发。通过原型化系统的深入研究,不断优化从而达到软件要求的条件。原型系统的纸上原型能根据软件的一部分特征进行工作原型还原,将部分制作好的软件功能试放达到初步测试的效果,让用户及时的了解现有的原型以便后期调试和修改。

1.3自动化法

自动化法相对其他两种方法来说,非常简便快捷,只需要说出具体的方法和内容,第四代软件工具就能进行自动分析和结果处理,设计和编写代码。自动化法主要依靠第四代技术的诸多软件开发工具得以实现自动化的功能。

2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分类

2.1C语言技术

C语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中使用最广泛的基础性技术,作为最早被应用的编程开发语言,C语言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经过数十年的不断进步和完善,C语言技术已经逐步趋于成熟。C语言在诸多操作系统和版本中都可完美使用,比如Windows、Linux、DOS等。C语言在编程过程中,仅包含关键字32个,控制语句9种,编译过程十分简洁,即使新手入门也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初步掌握编写方法。其次,C语言包含了比较大的运算范围,能够处理包括括号在内的很多类型运算,具有丰富的运算类型和良好的表达式类型。

2.2JAVA技术

JAVA技术相较于C语言来说,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和较强的通用性。JAVA技术普遍应用在跨平台的软件开发中,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JAVA技术最开始被命名为OaK,不断发展过程中更名为JAVA。JAVA技术推广后,主要被应用在Web软件开发中,JAVA技术的出现将Web的发展进程大大缩短。JAVA的界面风格类似于C语言,在继承C语言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改进了C语言的缺陷,通过垃圾回收站功能直接回收不需要引用对象所占据的内存空间,让程序员不必再担心内存不够或内存丢失的问题。其次,编译JAVA的源代码可以直接通过纯文本编辑器进行,不需要任何格式转换或改变,在Windows操作系统能直接使用记事本就能实现JAVA代码的编辑,在Linux操作系统内可以使用vi工具进行编译。利用JAVA技术编写的软件具有结构规范的特性,这是因为JAVA技术在语言使用上非常严谨,结构混乱的程序无法通过JAVA正常编写。目前,JAVA技术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中主流的开发技术。

2.3VisualBasic技术

VisualBasic技术又称VB技术,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非常受欢迎的软件编程语言之一,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开发语言。VB技术没有使用传统的编程界面,源于BASIC编程语言的VB语言实现了操作界面的图形可视化,让编程变得简单明了和修改方便。VB的组件功能让程序员十分轻松的进行应用程式的建立和修改,不论是新手还是专业人士,都能够开发复杂的程序。优化大师、MIS、MRP等企业软件通过VB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VB技术的缺陷也很明显,不支持继承、在处理异常错误时缺乏完善手段、不支持多线程等缺点让VB技术的推广应用只停留在小范围,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3软件开发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软件发展缺乏核心支撑技术

客观的分析我国软件发展历程,我国软件行业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开发水平和研发能力都比较落后,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这是我国软件产业世界产业链中下游的主要原因,其次,我国开发的软件层次和质量都不高。核心技术的缺乏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部分前端和关键性的开发领域我国依旧处于空白期。软件人才的结构矛盾是限制我国软件行业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的原因,国内从事软件行业的人员多是基础性的技术人才,专门从事基础程序和技术支持等研究,没有研究高层次科研的专业人才。针对此,我国应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具备自主创新和高精尖科研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人才配置,让我国软件开发力量逐步加强,提高软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和产品质量,加快软件开发产业链的发展,让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争取早日到达世界领先水平,软件产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3.2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存在诟病

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强大的领头军企业,在国际上也没有比较有说服力的产品和品牌,缺乏国际影响力。其次,国内对硬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在政策力度和科研经费等硬性条件上也远远不能满足软件开发的需求,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也经常出现人才流失现象。在国内软件行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盗版,盗版现象直接导致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智慧成果受到剽窃,致使软件企业经济实力受损、开发积极性降低。其次,不公平竞争、科研投入不足等现实,无法保障工作人员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工作积极性,造成软件产品质量下滑,难以提升发展空间。针对此,国家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监督,为软件开发和软件企业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公平健康的市场氛围,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盗版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企业的知识产权,对不公平竞争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严厉惩处,加强市场秩序建设,让国内的软件开发行业能够健康稳定的推进。其次,加大人力资源和基础建设的投入,为软件开发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软件开发的进程,实现软件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J].软件,2013(03):151~153.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数据接口 应用探析

随着信息时代和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社会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型技术,对行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更新和发展,由于软件开发商不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也会应用不同的数据结构,给计算机用户多个软件操作带来了困扰。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可以很好地解决各软件因处理数据格式带来的多种问题,同一用户对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不同操作时,就必须依赖数据接口,减少操作困难。

1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涵义

一般来说,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是指为计算机用户或者软件开发商提供用于连接软件和数据库的一套标准和规范,在确定数据接口名称后,可以实现不同类型、位置的数据库进行不同连接端口、主机等信息的转化和分离,也可以在配置合理的对外接口完成对软件数据的传输和交流,极大的满足计算机用户对不同软件的操作需求,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数据接口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也可以维护计算机数据安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主要是各种计算机数据库和计算机数据文件,是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极其重要的交互桥梁。

2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设计原则

2.1 数据接口要满足用户的应用要求

数据接口要满足计算机软件用户的应用要求是设计数据接口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设计软件数据接口是为了服务软件应用客户不同应用需求。软件数据接口可以提供的功能服务是由软件自身决定的,但软件程序具体应用范围又需要数据接口进行拓展。因此,要实现数据接口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就需要对具体软件服务性能进行分析,使其既能满足软件应用用户,又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2.2 数据接口设计应遵守行业规范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变得越来越多,由于各个软件开发商使用的软件编程语言、数据库可能存在差异,在每个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库结构各不相同,极不利于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和升级,在缺乏统一性数据接口的情况下,计算机用户对软件的管理和应用也受到了限制。所以软件开发商在数据接口设计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数据接口的标准,遵守现有计算机行业规范。

2.3 数据接口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软件也必然会升级和更新,在数据接口设计时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是设计需要遵守的关键原则。软件数据接口的设计要以计算机软件为基本点,根据计算机用户对软件使用程度的提高对数据接口进行升级和更新,发挥数据接口在软件应用中的具体作用。另外,具有可扩展性的数据接口可以减少对计算机软件后期大规模改动,对维护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4 数据接口设计应面向对象

在进行数据接口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面向对象的要求以及计算机软件性能要求提高设计的合理性,数据接口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对象是数据接口设计需要遵循的根本要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数据接口的使用效率,也能延长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寿命。设计面向对象的数据接口,需要详尽的把握计算机软件性能和数据库特点,满足计算机用户的功能需求,降低计算机各软件各程序之间的杂糅性,保证用户更为便捷和高效的进行软件应用。

2.5 数据接口应具有高容错性

就是在设计数据接口时,要注重开发数据接口处理规范输入外的情况输入能力,并能做出该种输入与规范输入要求不相匹配的判断,及时为计算机软件用户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法。如果数据接口该项性能把握较好,除了可以有效接受规范输入的正确指令,也能判断错误指令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让计算机用户在无计算机软件操作经验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因操作错误给软件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计算机软件接口的应用分析

3.1 数据接口的转换文件模式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软件数据接口的转换文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采用相应的软件数据接口,实现不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软件开发商需要设计和规定软件数据结构,软件用户在数据结构规定下提交相关文件,当计算机软件扫描到相关文件后,就可以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文件转化,实现不同数据的交互。最广泛的就是TXT文件转换模式。

3.2 应用程序接口的函数模式

应用接口的函数模式在数据接口中比较多见,在这种模式下,数据接口需要具备严格的保密性。在进行接口设计时,需要事先定义好软件需要的函数程序,然后由计算机软件用户进行软件数据操作,技能促进软件数据间的转换,也能有效保证其安全性。较为常见的是应用程序接口函数模式是API模式。

3.3 软件数据的中间数据库模式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人员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依据行业原则建立公用性质的中间数据库,在保证计算机用户在遵守数据接口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经过授权实现计算机软件数据间的传输和流通。这种模式比较多样化,在保证软件操作灵活性的同时,避免数据开发过程中的繁杂流程,常见的有Access、Oracle的主流数据库,但这种主流数据库应用起来具有一定难度,适用范围相对较小。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更好的为用户所用,有效的增加用户进行多个软件操作的便利程度,让计算机用户朝向信息化、高效化、整体性方向发展,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兵.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72+68.

第3篇

 

有一本描写80年代美国寻求学习日本汽车业成功的因素研究的学术书籍——《改变世界的机器》。书中阐述了一个现象世界不是供大于求,而是求新、求变、求个性的消费心理对供应市场的一个颠覆性要求下,西方不采取精益方式产生的危机。而相反,日本、丰田等公司在多品种、短产品生命周期内实现快速的占据市场,并且搭上了个性化、物质大丰富的战后一代,精益研发的思想在后续20年大行其道。

 

书中就产品研发有很深入的分析。有一段话,一位欧洲的决策者没有意识到日本在各个领域都采取多品种少数量的方式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占有,并实现了产品从低端到高端的螺旋上升。

 

国内软件服务提供商内部也有此类似的错误认识。“版本更新太快,客户要的不是过多的应用,而是稳定”。实际上,这暴露了服务商自身的对于自身产品不完善,市场跟进速度过慢的问题,低估对客户自我信息化消费的判断能力。

 

应用软件行业分工

 

应用软件开发行业正在经历着类似于汽车这样的大规模组件化、模块化产品行业分工的历程。

 

首先,从企业信息化开始,个性化的需求从未中止过。其中包括企业个性化和行业个性化,一边是企业业务作业的方式方法个性化,另一边是企业在不断个性化的终端最终消费市场的不断冲击下,形成“长尾”的新的企业收益模型。

 

如此,客户在运作上也不得不更多的为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而在组织,流程、资金、人力运用上更具个性特质,以至于会有“没有最佳实践,只有最适实践”。

 

其次,应用软件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了类似于工业企业车铣刨磨的工艺工具的大批量出现,同时这些工具也在不断的专用化和通用化之间进行演化,这点深谙软件开发技术演进的人员能够了解,所谓编程语言之间的鸿沟已经越来越狭小。

 

而这些都针对专门领域的专用构件,各自提供组件的标准衔接和适配,形成完成专业程序的工具。此外对于程序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产业在不断分工中,各显专业。这种情况在工业化产品的零部件衔接分工中,已经如火纯青。

 

再次,面对广泛的,充满个性的应用市场,单个企业通用的产品和通用设计,在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候,仅能够满足部分相对通用的市场应用,而无法满足深入市场。在长期的时间范畴内,终将被挤出市场统治地位,而居于规模市场份额和足够资金的软件公司,不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也很难保证在某些不曾注意的角落,出现一位颠覆者。

 

这些行业内外的各种因素,确定了应用软件行业正在经历着类似于汽车这样的大规模组件化、模块化产品行业分工的历程。为之应对的竞争策略,实际上可以考虑精益化的研发体制,以更快的速度,应对更快的市场需求,并努力做到更多更细的特性构件实现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变化。

 

开发中的浪费是除去技术因素之外,极大影响应用软件公司的敏捷开发的主要因素。简单列举可以包括:多余的开发,返工,浪费的业务协作,人力资源浪费,时间的浪费以及积压的需求。

 

多余的开发指不必要的功能和已完成的功能若干时间内没有被应用,返工指开发阶段的变更和应用错误程序;浪费的动作指开发请求和实际优先级脱钩,维护支持优先级排序无序,以及工作安排不平衡;人力资源浪费指程序员的不同应用交叉培训有限,员工和现有资源利用有限;时间的浪费指同样的需求在不同产线间重复分析,关键资源不到位,支持问题信息不完整,反复协调。程序员闲置,测试资源工作波动大;需求积压指大量不断延后滞留后版的需求,未能一次性完成的应用等等。

 

精益的组织保障和落地方法

 

我将从以下4点讨论软件领域实现精益的组织保障和落地方法。

 

第一,好的产品设计绝对不是花更多的钱和花更多精于聪明的人员投入。最关键的问题是领导方式对于整个设计团队的巨大作用。领导者的巨大魅力和相关权力使得整个设计具备了核心的方向和价值。

 

国内在不断吸取西方。尤其是在吸取美国式管理模式的时候,这方面也存在此类问题。我接触过若干公司也是这种情况,项目经理尤其在推进产品核心价值和关键特性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而协调力又常有不足。组织给予的职务前景和权力是关键因素。通过团队领导权的绝对集中,以及考核的整体流程的权威制定,才能保证研发中的激励统一到一个方向上。

 

第二,团队工作。这是各大管理学派大为推崇的一个领域。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当团队成员来自于各个职责组织的时候,团队成员仅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工作程序中的一分子,而非团队整体一份子。类似于“我的作用是将营销部门的工作成果传递到工程部门的工作成果承接者”,团队成员从隶属上是部门内人员,仅仅是参与到设计团队中的一个代表,考核、绩效、晋升都是部门说了算。这样的团队无法实现精益和高效的开发,

 

而日本式团队中成员,在项目完成之前,考核直接在主管的控制之下,核心的少数人成为团队的中坚。从书中人数对比来看,这种成本节约和团队的成长是巨大差异的,西方团队平均要900人,而日本仅要485人。

 

第三,信息交流。西方团队成员不愿意直接面对争论的问题,前期做含混不清的承诺,后期问题突然出现,又不得不解决。日本的团队则签署正式契约,所有资源和优先权都是在项目开始获得确认和发现。

 

西方的团队工作的方式,设计过程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进行传递,而不是保留在团队总部内部,从而导致信息交流的问题,在团队内形成部门墙隅,无法通畅。人数方面,一般来说由于事先要进行大量问题和承诺的签署、评议,日本团队设计前期参与人数最大,而后期人数慢慢减少,相关专项设计逐步退出团队,而西方团队正好相反,接近投产期,人数反而大规模增加,来解决前期应当解决的问题。

 

第四,同步开发。无非就是产品多个领域人员,在确定各自的资源和任务阶段之后,能够同步进行生产部分就开始进行作业,而不是等到所有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顺序生产。

 

如此可以大幅度的缩短时间,同步开发中需要做流程处理。保证各研发流程细条。通过协调产出节奏与生产流量,降低产能过剩或过多库存。软件计划有助于对项目进行优先排序,能够防止为满足新要求而引起的延误中固有的浪费。

 

根据项目复杂度对项目进行细分帮助项目经理得到适合项目的资源,避免为简单的任务提供不必要的管理费用,从而消除浪费。而在质量方面应该不仅局限于测试组,应该扩大到业务部门、设计师,以及编程员和测试员。不幸的是,在大多数应用软件开发团队中,端到端的质量负责制还是分散在多个模块的开发测试团队中,而不是整体考核。

 

对于这四个方面的总结,每一个都是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只有系统的实现人的效率、发展;团队组织的有效形态。畅通、无阻滞偏见的信息交换、以及有效的同步开发跟进,精益的研发才会在时间节约、人员节约、产品质量、市场表现和项目成功上有所实现,而所谓软件专业化,产业分工化的行业发展前景才能更快的到来。

第4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发展越来越快,出现了企业发展的集团化。为了适应企业集团化发展,企业集团应对其财务系统进行优化,不断提高业务质量和效率,为企业集团竞争力增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

企业集团;财务系统;优化;对策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的规模扩张,企业集团化发展成为必然。这样,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系统优化就变得异常重要。企业集团不断优化财务系统,将有利于提升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改良集团整体运营业绩,支撑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构成优化

1.1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构成现状

当前,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构成为:财务和会计并设,管理与核算按集团、子公司和项目划分,总部成立资金运营中心并与财务部同列,下属公司资金运作由各自财务部门负责。这样,财务和会计的并设,各自职能均弱化,不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有效开展。

1.2 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构成优化

为了适应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需要,可进行适当优化:集团财务会计部属下分设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中心,方便彼此协调与合作;集团核算集中管理,取消项目部的三级核算,其只负责报账业务,集团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二级核算;取消下属公司财务总监。这样,部分财务人员可集中更多精力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2 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管理优化

2.1 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管理意义

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企业集团会计核算业务可以更有效的统一管理,时空影响基本消除,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得以实现。同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也推进了集团财务管理的统一化。企业集团统一管理会计核算业务,适应了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有利于财务信息集成化和实时化处理以有效支撑决策,有利于集团财务信息共享以利决策服务,有利于实现集团财务实时动态监控以优化企业运作,有利于提升集团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集团管理流程的再造。

2.2 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管理优化

2.2.1组建集团会计核算统一管理项目小组

会计核算统一管理是财物统一管理的基础,业务开展的方式有别于传统,应有专业小组来领导各项工作的展开。小组成员应该包括总会计师、财务部主管会计核算的负责人、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还有成员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其他管理部门的业务主管人员,以及财务软件开发商的专业主管人员等。

2.2.2方案优化

(1)明白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目标和原则。目标是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建立有集成、优化、计划、控制、网络化功能的统一财务核算平台,融核算与监控为一体,集团统一帐套体系和会计政策,集中核算与管控相结合。原则是应做到先进、实用、安全和集成。

(2)按照目标确定统一管理核算模式。会计核算统一管理模式很多,应按照集团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以集团拥有实质控制权并具有产权关系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为整体,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数据库和账套的核算集中管理模式。

(3)确定核算组织构成。集团统一管理会计核算后,需整合会计核算系统,即三级管理二级核算,项目部层次核算撤销,项目部变为集团成员单位的报账单位。

(4)确定会计核算软件的结构。会计核算软件应包括总账、固定资产、工资薪金、存货、应收应付系统和报表与合并报表等管理系统组成。

(5)确定网络及硬件组成。按照集团确定的会计核算统一管理的模式――实质控制单位建立一套帐,统一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应用模式为:在集团总部配置服务器、应用软件,所有下属企业和部门只保留必要网络连接设备。

(6)统一集团的会计政策。集团总部应按照国家会计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特点,制定统一的、实作性强的会计政策,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财务编码和会计科目,确保可以评估证各成员单位财务信息。

(7)明确会计核算职责和搞好会计人员培训。会计核算中心应制定工作职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操作规程和内部组织系统。同时,对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进行财会业务、软件和职业道德培训,对基层项目部的报账人员进行凭证录入业务和财务软件基本业务培训。

3 财务运作战略优化

当前企业集团应建立生产与资本经营齐步走的财务运作战略,彼此促进。

3.1 对于内部资产和业务进行有效整合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合并或重组,重组后的企业集团应突破历史和条块行程的局限,在企业集团内部有效进行存量资产重组和相同业务归并,使企业资源得以合理使用和集中,便于打造主业。

3.2 对行业资源进行有效并购

企业集团应充分利用自己在行业的优势精心打造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此,企业集团在经营战略上实行低成本扩张,对于有助于主业产业链构建的重组优先实施。同时,兼并收购同类型企业强化企业集团的自身发展基础。

3.3 强化集团总部的结算、资金管理作用

集团总部应通过合理程序,强化监控下属公司资金,使集团成为内部结算中心――对下属单位统一结算、规范银行账户和结算账户。规范资金管理,统一对外资本运作和向下属单位提供资金服务。集团总部要在集中管理现行资金基础上,依托统一管理会计核算模式,完全实现现金管控,即通过现金管控实现对整个集团的财务控制。

3.4 积极开辟资本运营项目

针对行业企业竞争格局,企业集团提前布局,抓住宏观经济发展机遇,突破传统业务,向资本运营方向发展,占领高端市场,不断开辟新的增长点,实现企业效益稳定增长和做大做强企业。

3.5 实施进行有效的市场融资

随着企业集团的经营发展,集团规模不断扩张,围绕主业积极开展同心多元化调整。但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内部资金周转,企业集团发展所需长期资金会严重短缺,资金瓶颈日益凸显。当前,国家投人少,企业会负债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债务融资也不易。一些企业经营业绩都取得了较快增长,主业经营突出、资产质量优良,基本具备尽快上市的条件。通过引进战略合作者、管理层持股等方式,将企业整体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主板市场公开发行股票,从外部募集股权资金。同时利用净资产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等优势,积极实施发行债券、中期票据,从而达到优化资本结构、降低成本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目的,并有效解决整个集团发展中资金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杨亦凡,企业集团财务系统设计探讨,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2]任立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探讨,现代会计,2008.9

第5篇

据了解,在本次巡展上,优网安全为各行业客户讲述了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的严峻现状与解决手段,而IBM则为优网安全提供全球的网络安全分析技术,共同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关联分析、威胁风险预测、智能决策等能力。作为优网安全的杀手锏,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对安全自适应认知、主动实时威胁分析、结合威胁情报,是当前复杂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最优方案决策。

巡展中,金融、通信、电力等行业客户围绕优网安全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展开多次探讨,并邀约优网安全到公司进一步沟通,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充分表明了客户对优网安全的专业性,及安全产品、安全解决方案的认可。

2015年底,亨通光电宣布收购优网科技,藉此高起点、快速度进入大数据与网络安全领域。优网是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在精准营销、网络安全、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广泛的市场应用。优网科技下设优网精蜂、优网助帮和优网安全三家公司,分别针对三大业务方向。

其中,优网精蜂为运营商提供网络问题分析核心业务的应用软件开发,包括无线接入和核心网的全套软件方案;优网助帮以运营商、政府、航空等大数据运营为核心业务,提供数据采集、解析、处理、应用全套的数据运营体系;优网安全以数据安全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包含态势感知监测、数据备份一体机、数据安全一体机。

本次巡展正是亨通与优网融合的重要成果展示,为今后持续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大数据业务生态圈打开了通道,具有战略意义。

大数据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在移动互联应用蓬勃发展的近十年里,产生了海量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和数据碎片,这些冗余的大数据亟须更先进的技术与服务来进行每时每刻的收集、判定与处理,这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大数据。

目前,已有大量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从事与大数据相关的业务,而这一市场也在迅速增长中。据数据公司IDC预测,全球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31.7%,2016年收入将达238亿美元。另据国内市场机构预计,目前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可达1500亿元,未来5年将进入“加速期”,到2020年将达到8000亿元的规模,实现几何级增长。

尽管如此,不过在优网助帮李适季看来,用“方兴未艾”来描述目前的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可能是比较贴切的。他认为,现阶段市场中的大数据应用主要针对行业分析、精准营销、应用评测等方面,以行业特征为分类基础,针对行业市场占有、发展、趋势等进行竞争分析成为客户的基本需求;而基于用户行为的特征做出串联形成的动态标签数据库则为客户精准营销带来有效指导;此外以管道数据流为评估基础的精准网络评估算法,则可以更好地规划和预测网络应用。未来,在数据云化、开放性数据共享、开放性云数据服务及SLA保证、行业数据链等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将真正有益于整体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也能最终让大数据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不断推动行业和商业创新。

但是也有大数据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我国的大数据应用领域分布仍然不够全面,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市场营销、电信、金融领域,应用的主要形式还是基于大数据得到的商业洞悉,业务推荐和智能获客等三个领域,其中的典型就是个性化推荐和智能广告。据了解,目前国内对于大数据应用,发展较好的还是以大企业为主,比如BAT、滴滴快的、今日头条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不管是对外数据源采集,还是企业内部的数据资产管理,其互联网企业基因,以及自身的资本优势,使得他们在大数据的应用上同样处于领先的态势。而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缺乏和技术难题导致数据获取难,缺乏数据资产管理意识,其对大数据的使用,仍在探路中。

而优网助帮的出现,则是在智能数据技术与服务应用上,为更多类型的企业客户提供高效安全且系统化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据介绍,作为亨通旗下的重要一员,优网助帮在大数据业务领域,正在积极通过对客户关注的受众数据的汇集、清洗、智能运算,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通过精准的数据标签、态势感知及洞察分析,帮助更多客户实现大数据技术与服务支持下的智能运营、投放和决策。为此,优网助帮自2013年5月开始构建智能化大数据技术体系,已经分别在北京、深圳、武汉设立了大数据研发中心。

大数据市场迎政策利好

在4月末的2016大数据产业峰会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明确表示,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目前正在各个方面征求意见。从政府数据开放到大数据产业规划,大数据产业将持续迎来政策利好。

大数据是战略资源,已成为全民共识,而政府掌握了80%以上的大数据资源,也是公认事实。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关于电子政务以及大数据相关的文件,推动具体化落实到操作层面。谢少锋表示,近期工信部关于大数据工作的重点,包括支持关键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化、推动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化、繁华大数据产业生态、完善大数据支撑体系四个方面。

就此长江证券资深分析师胡路指出,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密集制定出台,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具体化实操,大数据产业有望迎来持续利好,相关聚焦产业个股或将井喷。藉此,亨通光电近期定增,涉足大数据,强化主业和布局新兴产业。

据了解,享通光电近期通过收购优网科技,以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信息产业的战略转型发展,而此次定增项目则将聚焦行业应用服务和企业客户,充分发挥优网助帮的技术优势,使公司在大数据行业发展初期占据发展制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亨通光电控股股东崔根良在本次非公开发行中的认购金额上亿元,胡路认为,此举不仅彰显大股东对于发展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明公司高层对于公司主营业务未来将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定信心。

东北证券研究员王建伟也认为亨通光电新兴业务发展值得期待。2015年该公司积极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通过对优网科技的收购进入大数据、网络安全、物联网等产业,特别是其全资子公司优网助帮依托强大的数据资源,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模型和多种精准算法,为新兴业务增加了人工智能的重磅概念。

据介绍,优网科技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领先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等业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依托多年在通信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的投入与业务创新,其全资子公司优网助帮专注于大数据的共享与结合、大数据的挖掘与运营和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等大数据方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

特别在大数据和互联网应用领域,优网助帮依托多年在通信网络基础技术的投入及持续的业务创新和技术沉淀,形成了大数据平台软件产品的研发与销售、针对垂直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基于大数据挖掘精准营销服务、基于大数据的新互联网应用四种业务形式。

凭借多年在对运营商的技术输出、应用开发服务和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了解,优网助帮实现移动互联网数据与互联网应用化服务的对接并提供对外服务,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线上数据管理平台、移动互联网应用评估分析、移动互联网应用渠道分析、移动互联网投融资风险控制和综合产品推广平台,为客户提供从产品方向到产品推广的全程数据支撑服务;在大数据应用业务的市场拓展方面,2015年优网助帮与分众传媒、江苏广和、搜狐视频等合作伙伴在互联网传媒、政府大数据应用、互联网应用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应用创新和突破;在信令和大数据应用技术方面同华为、中兴等国内知名厂家建立了多种产品、服务的合作,并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份额。

目前,优网助帮已研发了通信运营商大数据共享和管理平台及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大数据支撑平台、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存储备份一体机产品、2/3/4G系列网络优化平台和信令检测等产品与服务。

大数据让生活更美好

在汹涌澎湃的数字化浪潮中,互联网帮助人们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人类群体大脑记忆库。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年代,大数据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大数据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和商业价值。

美国NASA如何能提前预知各种天文奇观?风力发电机和创业者开店如何选址?如何才能准确预测并对气象灾害进行预警?包括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打造智能城市?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大数据的身影――不仅彰显着大数据的巨大价值,更直观地体现出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广阔应用。

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以提高竞争力。在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电信、零售、物流等数据驱动型行业,客户分群、客户行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广告投放、业务优化、风险管理等企业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于对数据的有效分析与挖掘。

第6篇

关键词: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职能;管理决策

一、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银行业对会计的要求已从简单的事后算账、报账转变到参与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控制和考核上来。会计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反映和监督已不能完全概括会计的全部职能,参与决策、实施控制和考核正成为会计新的职能。这种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会计职能的转变成为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内在动力,但目前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尚未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体系。其存在的问题:一是系统功能较单一,大多只是简单地报表查询、汇总以及财务比率分析。二是系统提供的信息大多是货币性信息,而一些重要的非货币性信息(如:资产质量、风险控制、客户关系等)不能及时披露。三是系统缺乏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不能有效地支持管理决策的制定。四是系统需求的提出、实际开发和应用不统一,基本上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均从本部门的管理需要和角度出发来进行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存在着数据来源多头、数据格式不

一、功能单一重复且各部门的系统数据不能充分共享、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而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却发展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的单机处理到80年代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和会计报表处理系统的应用,从90年代各行全国联网系统和多元化自助服务系统的广泛应用到目前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各业务处理系统操作平台的统一集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截至目前,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已发展成具备事前审批、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功能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应用系统。但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却一直进展缓慢,没有重大突破,学术界对何谓“管理型”也一直争议颇多。下面笔者将具体说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从管理的本质出发对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二、构建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笔者以为,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之所以发展迅速并能很快地被推广应用,主要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复式记账理论,系统采用的核算方法(即对数据的分类依据)与传统手工会计记账基本一致,而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披露会计信息的财务会计报告格式也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因此以复式记账为理论基础,以对外披露会计信息为目标,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起来得心应手,相比之下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理论上人们对于“管理”这一概念含糊不清,对于以何种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为开发依据,无论是学术界还是软件开发行业一直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而这关系到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思路问题。

其次,在实践中不同规模、不同经营范围的银行(包括同一银行内部不同部门)管理风格不同,要求系统提供的管理信息内容也不同,要求辅助决策的程序不同,这种需求的多样性也给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增加了难度。

因此要想构建一个有效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要寻找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要先弄清楚管理的本质。自泰罗和法约尔开创管理学以来,学术界对“管理”的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如:“管理就是研究系统运行的规律,据此组织系统的活动,使系统不断呈现出新的状态”:“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过程”:“管理的本质是决策,或者说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管理的特征,笔者以为最后一种观点最能体现管理的本质——即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赫伯特。西蒙提出的“管理就是决策”。西蒙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过程。决策是组织及其活动的基础。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组织的全部活动就是决策活动,对这种活动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制定一系列决策,如制定计划的过程是决策;组织设计、机构选择、权力的分配属于组织决策;实际同计划标准的比较、检测和评价标准的选择属于控制决策等。总之,决策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

(二)决策过程。决策并非是一些不同的、间断的瞬间行动,而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构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第一,情报活动——探查环境,寻求制定决策的条件。第二,设计活动——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第三,抉择活动——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个适宜的特别行动方案。第四,审查活动——对过去的抉择进行评价。一般来说,上述四个阶段是顺序进行的,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则要更复杂,在制定某一特定决策的每个阶段,其本身就是一个小范围的决策制定过程。

(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西蒙把企业的管理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活动,即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有关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而且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可以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每当出现这类工作或问题时,就可以利用既定的程序来解决,这类决策活动叫程序化决策。另一类活动是非例行活动,不重复出现的,如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结构的调整等。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极其复杂,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捉摸不定,但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叫非程序化决策。

根据西蒙的决策理论,银行的日常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经营战略的制定、财务计划的制定、决策的执行、业绩的评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盈利能力分析等等)可划分为程序化决策活动和非程序化决策活动两大类。其中经营战略的制定通常关系到银行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经营方向问题,且将会随着经济环境、竞争态势、技术、组织等因素的变动而变动,而这些因素很多又是事先无法精确预测的,没有一个固有的程序来遵循,更多地需要决策者的判断、直觉和创造。因此经营战略的制定通常属于决策理论中的非例行活动,一般由高层管理者(主要指总、省行的行长)制定,实行的是非程序化决策。而财务计划的制定、业绩的评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盈利能力分析等管理活动通常是常规性的、反复性的、且结构比较清晰明确,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学分析模型来解决,这些管理活动则属于决策理论中的例行活动,一般由中层管理者(各业务部门的经理)制定,实行的是程序化决策。至于前台营业网点及其主管部门的业务活动则属于决策的执行活动,决策执行的结果将通过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反映。从经营战略、战术计划的制定到决策的执行,到事后盈利能力分析和业绩的评价,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

三、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构建

根据西蒙的决策理论,一个企业组织的全部活动就是决策活动,一个完整的决策活动包括情报、设计、抉择和审查活动。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应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不仅要满足中层管理者们日常程序化决策活动的需要,也要满足高层管理者们非程序化决策活动的需要;不仅要满足事后的财务分析、业绩评价,更要满足事前的市场预测、风险预警及战略、战术计划的制定。一个完整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要保证每个主要管理人员都能收到有用的数据信息和主要业绩指标,通过这些信息和指标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对其负责的工作管理得更好,且随着机构管理层次的逐级下降能够提供越来越详细的管理信息。

(一)系统目标:辅助管理者决策、强化内部管理、合理利用经济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二)服务对象:银行内部中高层管理者

(三)数据源:包括内部和外部。内部数据源主要为会计核算系统反馈的经营数据和其他业务处理系统(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中的相关数据。外部数据源为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主要经营数据、竞争战略、市场份额、重要客户的分布、贡献及经营状况等。

(四)系统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1.知识库:该模块主要是为中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时提供丰富的相关知识的支持。知识库主要包含政府、监管部门等的重要文件、本行的重要规章制度、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战略、主要经营数据、主要产品和市场份额、重要客户的分布以及需求等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库将不断更新,以便更有效地支持决策。

2.模型库:该模块主要是为中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进行盈利预测、风险控制等管理活动时提供丰富的数学模型支持,如:投资决策模型、趋势分析模型、线性(曲线)回归分析模型、风险评价模型等。为便于用户操作,模型库在系统中可设计成模型字典,用户通过浏览模型字典选择不同的数学模型,系统再调用该模型相应的子程序进行运算分析。

3.经营计划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帮助银行中高层管理者制定本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战略计划的制定如前所述属于决策活动的非例行活动,通常关系到企业未来3到5年的发展目标,制定过程中考虑因素较多,更多地需要决策者的判断、直觉和创造,这是一个参与人员最多、需要反复讨论、反复修改的复杂过程,因此就要求系统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机对话环境,如可采用问答式、图表式或菜单式来引导管理者制定出未来发展目标(即市场计划、产品计划、经营计划和危机处理计划)。战术计划是战略计划的具体实施和补充,属于决策活动中的例行活动,一般由计划制定小组中的各部门根据总体战略计划制定本部门一个年度内需要实现的市场、产品和经营计划(经营计划又包括资产负债计划、收入计划、费用计划和资本支出预算)。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业绩评价、盈利预测以及知识库等模块的支持程度,在具体系统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要注意吸收新的管理思想。例如:在竞争战略管理方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克利斯。斯泰尔斯(ChrisStyles)提出的“战略车轮”方法,该方法通过8个步骤(即1.目前的绩效;2.本行的产品优势;3.竞争对手状况;4.进行目前的行业典范分析;5.预测未来5年内本行业发展趋势;6.分析未来5年内客户的需求;7.确定发展战略目标;8.进行新业务、新产品的设计,确定盈利目标)来综合分析本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终确定发展目标,该方法对于开发创新竞争战略就很富有启发性。

二是要注意吸收新的信息技术。该模块的设计应充分借鉴决策支持系统的部分设计思路,特别是要注意借鉴、吸收近年来人类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神经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4.盈利能力分析模块:该模块是众多管理决策中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成本计算、盈利分析以及盈利预测三大子模块。其中成本计算是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础,该模块负责收集各项支出、费用和数量数据,并向特定的成本对象(如各项产品)进行分配,如:活期存款产品的成本就包括账户维持成本、每笔交易成本等内容。盈利分析则使用成本计算模块产生的数据,与收入相对比形成盈利能力报告,该报告可以按机构、按产品、按客户进行分类统计,盈利分析结果也将为业绩评价提供重要的评价数据。盈利预测模块主要是在考虑历史盈利状况、战略计划目标、市场变化等因素对未来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预测时可使用模型库中的趋势分析模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等数学工具来进行,预测结果可作为制定下年度战术计划和未来战略计划的依据。

5.业绩评价模块:该模块定期对各责任中心(可按机构、按产品、按客户)的经营计划执行情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完成或未完成计划目标的主客观原因,为对责任中心的奖惩考核提供依据,其主要包括评价方案、财务业绩和营销业绩三大子模块。评价方案为管理者提供了各责任中心主要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如:给出每一考核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综合打分的算法等等。财务业绩主要是对本企业盈利能力、流动性、资本充足性等货币性信息指标的评价。营销业绩主要是对新增贷款、新增存款及所占市场份额、贷款质量等非货币性信息指标的评价。无论是财务业绩评价还是营销业绩评价,评价时除了同计划目标相比,还要同历史经营成果、同竞争对手经营成果相比,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本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6.风险控制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对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衡量、监控并提供预警信息。银行是高风险的经营行业,在追求盈利最大化的同时如何降低、控制风险也是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性风险、信用风险、外汇买卖风险和营业风险等六种风险,对不同的风险可通过不同的比率指标来衡量。其中控制目标子模块负责定义管理者对各种风险管理的预期比率指标,风险监控子模块负责对各项比率指标进行计算并与预期比率指标对比分析,如发现风险向不利方向波动,系统将提示预警信息报告。此外对于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性风险等涉及资产负债管理的风险控制,系统还提供一些专用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控制,例如:利差管理模型、缺口管理模型、持续期分析模型和资产配置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