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0 16:3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公共网络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江苏省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建设思路 路径研究
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高效的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主要通过公共科技设施建设、科技数据与科技创业资源共享与利用,构筑一个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的共享平台,主要目的是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是科技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属于全社会通用和共享的公共产品范畴。近年来,江苏将创新驱动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以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为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引领支撑作用。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围绕我省“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以科技服务为主线,针对我省创业服务的薄弱环节,整合提升相关专业机构服务资源,以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牵头单位,建和运转高效、服务一流的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打造“科技创业梦工场”实现对全省科技创业服务工作的引领与示范。
一、建设意义
面向海内外有创业梦想的创业者及创业企业,围绕创业需求, 集成服务资源,弥补薄弱环节,提供全流程、全方位、专业化、连锁式、一站式服务,建设区域服务窗口,构建科技创业服务新模式, 打造“江苏科技创业”服务品牌,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促进初创企业加速成长,提升科技创业服务水平。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1)围绕服务对象,梳理服务模块。主要服务对象为海内外有创业梦想、愿来江苏创业的创业者,全省科技园区内的科技企业;围绕创业发展需求,构建创业辅导、科技金融、技术交易、科技政策、其他服务等服务模块。
(2)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手段。创业服务超市,孵化器全景图,科技创业发展政策,创业社区,创业秀。
(3)集成服务资源,构建长效机制。围绕创业服务需求,建设创业服务标准、服务机构准入机制、绩效及信用评价体系等。
(4)精心体规划,抓紧分步实施。
(二)建设目标
(1)建设服务超市。围绕创业链,集成服务资源,建设服务超市,提供自助式的科技创业服务。
(2)打造创业社区。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创业服务线上线下互动;通过项目融资、成果转让、创业导师、场地租赁、人才招聘、技术经纪人等服务功能模块,构建由创业项目、创业人才、创业导师、创业服务机构创业载体等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
(3)提供孵化器全景图查询功能。借助先进地理信息技术,提供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信息查询服务。
(4)搭建展示平台。搭建明星项目、明星企业、创业故事展示及宣传平台。
三、研究展望
首先,统筹规划,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科技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涉及各部门之间、资源提供者和资源利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兼容等诸多问题,如何保证资源来源畅,使用效率高,用户参与广,技术含量高,服务水平好,促进科研资源高效利用、生产和良性循环,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个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共享协作,提升各类创新资源的整合效率,是平台管理部门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要发挥第一推动作用,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做好前瞻预见,做好整体规划。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分馆建设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分类号]G258.2
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是当代图书馆在更广泛更深层次实现其社会职能的体现,是近年来城市公共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构建一个以“总分馆”制为基本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标准的覆盖全社会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厦门市图书馆在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分馆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多种类型的总分馆制模式,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厦门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出发,总结探讨其总分馆建设模式及实践体会。
1 建设实践
1.1合理布局,逐步推进
厦门市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可追溯到1953年,当时厦门市政府把接管的私立图书馆――鼓浪屿中山图书馆交由图书馆管理,成为厦门市图书馆的第一家分馆。2005年,厦门市图书馆与杏林街道办事处联合创办了第二家分馆――杏林分馆,标志着其总分馆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月,与灌口镇政府合作创办的灌口分馆正式开放。随着分馆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的建设思路,根据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读者阅读需求,科学制定分馆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2007年,厦门市图书馆搬入新馆后,把原来位于中山公园的旧馆辟为分馆,并先后与73152部队和厦门海警支队合作创办了2家部队分馆,杏林园博苑中华教育园古籍文献分馆也于当年底建成。2008年3-4月,同安工业集中区分馆、火炬(翔安)产业区分馆和同安区图书馆分馆等3个分馆相继建成并开放。到目前为止,已在社区、工业集中区、农村和部队创办了1O家分馆。这些分馆的馆舍面积在300-1600平方米之间;专职管理人员2-4名;藏书5000-20000册;馆内设置借阅区、电子阅览区、儿童阅览区,有的还设有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播放厅。
1.2统一标准,规范管理
规范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服务是提高分馆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为有效地发挥分馆的作用,总馆制定了分馆建设标准和分馆服务规范,明确各分馆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对分馆的文献资源实行统一采选、集中编目、按需配置并实时流动;对工作人员实施统一聘用、专业培训、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包括统一的读者数据库,统一的图书识别代码标准、统一的业务处理标准和即时在线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环境;建立统一的计算机文献信息网络管理平台,除部队和古籍分馆外,其他分馆均通过VPN组网方式与中心馆连接,实行“一证通用、通借通还”。分馆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检索、咨询、电子阅览、读书活动和学习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每周开放时间达40-76小时,服务运作与总馆的全开放模式同步,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与总馆不相上下。
2 建设模式
根据合作方的现实条件和服务对象,在分馆建设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建设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直管型、托管型、联办型和加盟型等多种类型分馆并存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初步建立起适合厦门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1直管型分馆
直管型分馆实质上是公共图书馆的直属机构,其馆舍、经费、人员、藏书全部属于厦门市图书馆所有,如鼓浪屿中山分馆和公园分馆。直管型分馆服务场所较大,馆藏图书丰富,管理机制完善,服务效果显著,是建设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最佳模式。然而,在目前体制下,要建立布局合理的直管型分馆难度很大。因此,只有拓展多种渠道,创新办馆形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种类型分馆,才能构建起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2联办型分馆
联办型分馆是由社区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图书馆提供书刊资料和专业指导,双方联合办馆,共同管理。这是全国各地较通行的一种模式,其优点是联办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方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等基础条件,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和经验、技术等作后盾,投资小、上马快,立竿见影。厦门市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洪山外来员工分馆和现存的一些社区流通点即属于这种类型。但这种类型的分馆也存在一些缺点,即双方的约束机制不强,开放不正常,管理不到位;合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影响其正常发展。如洪山分馆就因合作方领导更换,图书馆的运营费用得不到落实而关闭。
2.3托管型分馆
托管型分馆是由举办单位与厦门市图书馆签订协议,将其所属的图书馆委托给总馆筹建与管理,从而以规范化的管理形式,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办馆模式。其创新之处在于“委托管理、分馆运作”。
所谓“委托管理”,就是分馆的举办单位把所属的图书馆委托给厦门市图书馆筹建创办管理。在托管期间,分馆的馆舍、设备等财产的所有权仍属于举办单位所有,而其管理使用权则归厦门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运作经费等则根据预算由举办单位一次性或分期交付给厦门市图书馆,由图书馆严格按预算管理使用。依靠这种委托关系,分馆的办馆经费和管理责任得到了明确,馆舍、藏书、设备及人员等办馆要素得到了落实。
所谓“分馆运作”是图书馆在获得管理权限后,将受托管理的图书馆纳入分馆管理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提供标准化服务。托管型分馆既有联办型分馆优势互补的特点,又有直管型分馆的专业化管理;既建立了良好的办馆保证机制,又改变独立建制图书馆“小而全”的模式,确保了分馆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一种理想模式。
2.4加盟型分馆
加盟型分馆借鉴图书馆联盟模式,以一个中心馆为主导,实行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合作。各自独立、规模完备的公共图书馆,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通过签订协议参加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接受这个合作组织的管理与指导,成为其成员馆之一。近期厦门市图书馆与同安区图书馆签订合作意向,两馆之间实行文献资源“一卡通用、通借通还”,使其成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第一家加盟分馆,并于2008年5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根据同安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不足的现状,总馆一次性调配2万册流通率高的书刊,有效地缓解了同安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匮乏的局面,受到当地居民的
欢迎。加盟型分馆的特点是加盟馆按照联盟章程签订合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合作的权利与义务,各加盟馆受协议制约,共同履行协议规定,构成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厦门市图书馆正积极引导本市各区级公共图书馆加盟“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托管型和加盟型分馆是厦门市图书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要、分馆的合理布局以及合作方的办馆理念、经济实力、阅读群体需求等多种因素探索出来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新型分馆建设模式。
3 实践体会
3.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要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关键是要把分散的、隶属关系不一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包括社区图书馆)整合成以总分馆制模式为基础的图书馆网络组织。由于厦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行政隶属不一、财政分级拨款,公共图书馆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点稀少,在这种环境下,要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从法律层面对图书馆之间在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予以明确,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其长久持续发展。
为了使“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案能够实施,厦门市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重要性,积极呼吁政府牵头推动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厦门市政府已把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服务纳入了厦门市信息化建设工程之中,采用“厦门市社会保障卡”作为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通用借书证,市民在任何一家分馆申请,都可以开通社会保障卡的借书权限,从而方便市民利用图书馆。总馆还争取厦门市信息产业局的投资,用于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软硬件建设。笔者发现,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民共享文化资源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3.2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近年来上海、杭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在总分馆建设中已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模式,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作用。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和特殊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操作上,其他城市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厦门暂时还难以铺开。总分馆建设是在厦门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认识还存在差异、管理体制上的瓶颈还没有疏通的现实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途径。与其他城市相比,总分馆建设步伐可能相对滞后,但却是符合厦门地方特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自2008年起,我们启动了市区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建设计划,并且获得了政府经费上的支持,许多区级图书馆争先要与厦门市图书馆签订协议,成为联盟分馆。但是根据目前厦门街(镇)、村(居)图书馆网络建设不健全的现状,未来几年总馆仍然要不遗余力地在街(镇)、村(居)创办多种类型的分馆,通过与区级图书馆构建联合服务系统和创办基层分馆两种途径协同推进厦门地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3要提高总馆的辐射功能
构建以总分馆制为模式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加强总馆建设,提高总馆的示范与辐射功能。首先要提高总馆在服务上的示范作用。厦门市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后,坚持以开放性和公益性为指导,构建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新馆开放以来,总馆年接待读者128.96万人次,流通图书160.4万册次,组织各种免费读书活动294场,成为厦门市最受市民欢迎的文化活动场所,对各分馆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分馆的管理,总馆成立了专门的分馆管理机构馆外流通部,并由一名副馆长具体分管,确保分馆管理规范有序。第三要提高总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为保障分馆的馆藏,总馆设立了馆外流通调配书库,配备了11.7万册图书,保证各分馆的基本馆藏。总馆还根据各分馆的服务对象调整馆藏结构,每月补充和更新文学类和社科、自科类热门图书,提高藏书的针对性,吸引市民利用图书馆。
3.4要提高社会的图书馆意识
长期以来,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存在偏差,图书馆被当作可有可无的摆设,各级政府对创办图书馆兴趣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为增进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总馆和各分馆纷纷举办了图书馆服务宣传、数字资源利用宣传、迎奥运系列宣传、读书日纪念活动等多形式的免费读书活动,吸引了26万人次参加,发展了大量潜在读者;并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宣传图书馆,提高市民的图书馆利用意识。为了调动分馆举办单位的办馆热情,还邀请分馆合办单位的领导到总馆参观。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规范化的业务管理、开放免费的读者服务以及馆内读者涌动的读书热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与厦门市图书馆联办规范化分馆,一些文化活动中心成了示范点,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大量的宣传活动加深了社会对图书馆的了解,显著的社会效果为一些分馆举办单位赢得了荣誉。一些社区、村镇和工业区管委会因此由被动变为主动,已建立了分馆的,及时解决分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未建立分馆的,也积极主动地与总馆接触,要求开设分馆。分馆建设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探索多形式的分馆建设模式是厦门市图书馆根据厦门现状结合图书馆自身优势,在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方面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图书馆之间的文献通还通借和资源共建共享。
1我市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市自2009年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知识和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全力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健康知识宣传和应急救治工作,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网络和疫情信息网络),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善乡村卫生院条件,落实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职能定位;广泛整合城区卫生资源,开展11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搭建了集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为一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具体体现在:应急救治体系运行良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逐步深化。
虽然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医改”提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市级指导不到位、乡级自身业务能力弱、村级落实不到位制约了我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1.1市CDC是全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指导单位,职责为:①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内疫苗使用管理,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②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落实具体控制措施;③开展病原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常见污染物的检验;④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⑤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病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⑥负责疫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指导乡、村和有关部门收集、报告疫情;⑦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市CDC目前是差额事业单位,上述职责未履行到位,致使我市免疫规划、艾滋病、结核病防控工作滑坡。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职责为:① 完成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②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③ 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本辖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卫生服务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价。④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组织实施本辖区母婴保健技术培训,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⑤负责本辖区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妇幼卫生服务及技术管理等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和汇总上报。⑥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包括青春期保健、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重点加强心理卫生咨询、营养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妇女常见病防治。⑦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保健,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重点加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营养与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心理行为咨询、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儿童保健服务。⑧开展妇幼卫生、生殖健康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并组织推广适宜技术。
市妇幼保健院现有工作人员158人,编制103,现有在编人员98人,聘用60人,其中从事妇保、儿保人员21人。除需履行上述公共卫生职责外,还开展医疗服务,用于妇幼保健的业务人员较少且业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需求。
1.2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基本医疗设施陈旧、设备简陋缺乏、人员难配置、到位的人员素质差,运营成本高、宣传不深入等等因素,工作多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尚处于被动状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
我市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个,核编423,实有4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1人。副高职称17,中级54,初级293。需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所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业务管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等公共卫生指标。381人需为全市约100万人提供服务,稀少的人数是制约各类工作高质量完成的瓶颈。
1.3由于政府尚未完全履行为社区卫生服务“买单”职责,造成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能靠医疗服务的有偿收入承担房屋费用支出、人员工资支出、公共卫生服务支出, “以药补医”、“以医养防”现象依然存在;我市已基本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村医不用承担房屋费用,146名村医中,仅有执业医师17人,执业助理16人,乡村医生资格113人,助理以上资质每月补助1200,乡村医生资格每月补助800,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总药款的15%,新农合一般诊疗费和基本药物补助,业务水平低下造成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网底不实。
2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控制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卫生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就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等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只有同步加强建设、相互注重协调配合,才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2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途径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始终坚持的方针,要达到预防为主的工作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动员、领导、投入、服务和监管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同时加强监管,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方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急救等各项工作措施在市、乡、村三级层层有机构负责,有组织保障,有人员落实,有社会监管,最终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
2.3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主要责任就是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突出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利民惠民,让农村和城市居民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3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设施设备滞后,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扩展服务功能不够,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不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应:
3.1加强领导 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抓好督查落实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2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落实公共卫生相关责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协调和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如艾滋病的防控需要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妇幼保健工作牵涉到计生、民政等部门,紧急救援工作与公安110、交警122密切相关,健康教育必须得到各宣传媒体的大力支持,职业病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与控制,又与安监等部门相关连等等,所以,公共卫生需政府牵头,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方能达到预防疾病、减少伤害、保护健康的目的。
3.3加大投入、解决编制、稳定队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要加大对市、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的投入,切实解决疾控、妇幼、卫生监督、基层防疫、妇幼专干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及必需的房屋及治疗检验检测设备监督执法工具,合理解决基层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公共卫生服务报酬,使基层预防保健工作人员能安心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确保队伍稳定。充分发挥市级预防保健机构的龙头作用,强化乡镇防疫专干、妇幼专干和卫生监督协管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枢纽”功能,加强网底建设,使松散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能够不断坚固起来,实行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①落实市级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责,由卫生局与其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各项业务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切实履行其业务指导、管理职能。②市级预防保健机构职能科室对基层单位服务指导分片包干制度,要求分片到人、责任到人。各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服务指导工作记录表”,并一式两份,做到每次服务指导有记录、有汇总、有反馈。
各专业机构科室人员下基层服务指导不少于每月4次,并将服务指导工作情况列入工作人员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与其绩效及评优评先挂钩。③建立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长效机制。每季度对辖区内未按时接种儿童进行统计和再通知、补种,建立短信通,完成接种对象的通知。④市妇幼保健院应逐步从临床医疗工作脱离,全力以赴的做好妇幼保健工作。
二是要逐步增加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等常见多发病的防控经费,使危害人们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多发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3.4深入宣传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要从大卫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全覆盖、大张旗鼓的宣传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保健基本常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3.5注重培训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才的教育培养;同时,要严把人员准入关,对进入公共卫生队伍的人员,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3.6夯实基础要充分发挥市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网络的作用,特别是要切实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基础作用,构建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卫生信息等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城乡统筹,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从整体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涉税信息共享;税收征管;护税协税
随着经济发展和税制完善、税收征管工作的进步,我国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构建税收信息化的今天,及时准确地获取涉税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税务部门获取涉税信息的渠道包括发票、账簿等会计资料,纳税申报,税务检查,税务机构等。
以上的涉税信息获取方式,都因其信息不对称性,妨害了涉税信息获取的全面准确,对税收征管和纳税遵从产生不利影响。依赖发票账簿等会计资料,由于其可伪造、可隐匿,且监督检查需耗费相当的人力资本,给税收征管部门权利寻租的空间,使涉税信息的真实完全性大打折扣;而纳税申报的自愿性、正外部性,纳税遵从情况也需监管和强制措施;税务检查由于检查方法和税务人员素质的限制,耗费人力物力,留给税务人员寻租空间;税务途径,依赖于人和机构的法制意识,容易导致纳税人和机构的串谋。
一、涉税信息共享网络的优势
涉税信息共享网络,作为电子政务和税收征管信息化的产物,是指由国税地税海关工商银行国土建工房管电力水利公安法院等机构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的涉税信息共享。
1.提高征管效率,节约征管成本。信息获取的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动态的更新更正,使得税务人员可以足不出户,便可在第一时间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利于税源控制;税务部门可以横向对比分析不同部门的信息,如有相互抵触,可联系相关部门核实,甚至进行纳税评估或税务检查,将偷漏税等行为遏制在萌芽中,并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2.促进纳税服务,实现征纳和谐。税务部门可以依托信息共享网络,将在信息获取、税源管理等方面节约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纳税服务中去,根据信息所反映出的纳税人情况,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提供税收信息服务(如税收法律、决策、业务信息等)、政策辅导服务、纳税程序优化服务、风险提醒服务,比如向企业提供管理建议书,间接促进纳税教育,打造服务型税务,实现征纳和谐。
3.促进纳税遵从,形成健康的税收文化氛围。由于涉税信息网络高度的共享性,纳税人将不得不考虑对应纳税款不报虚报瞒报的投机成本,从而外在地促进其纳税遵从;涉税信息网络的公正公平,也将提升纳税人对税务征管工作的认可程度,利于形成“自觉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税收文化氛围,促进社会进步。
4.实现护税协税,保证税务公正。涉税信息网络下,各相关单位部门都在采集自身所需信息的同时,为税务部门提供了涉税信息,使护税协税落到实处,也减少了某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而不配合税务工作的情况,形成了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综合治税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同时,也减少了税务人员权利寻租的空间,税务公正得到保障。
5.整合社会经济信息,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涉税信息网络网罗了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大量数据,为政府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信息依据。
二、目前涉税信息网络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部门协作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规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向税务机关如实反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的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而实践中,某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护税协税积极性较低,可能是由于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与该单位或部门利益切身相关,也不排除该些单位或部门内部的权力寻租,与纳税人之间形成串谋行为。
2.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导规划、专业的人力和资金供应。涉税信息网络涉及了以税务部门为主的众多相关单位和部门,缺乏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牵头和统筹,很难高效建成。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充足及时的资金供应。
3.由于技术原因,各部门信息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导致信息孤岛、难以共享。由于业务的专业性,各单位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标准,重建设轻应用,重复开发投资较为普遍;数据共享软件的缺乏,使得提取各单位和部门涉税信息的难度较大。
4.法制规范缺位,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如上所述,《税收征管法》只是简单规定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义务,尚未建立对相关部门护税协税权益义务的具体规定;并且《税收征管法》对护税协税工作的规定仅限于“税务检查”,信息共享并不在法律规定之列,使得税务部门在争取涉税信息方面无法可依。
三、打造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社会各部门的护税协税意识。通过部门沟通会、涉税座谈等形式,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合作;通过税务成果展、纳税普法宣传等形式,促进全社会的护税协税意识,从观念上改变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护税协税错误观点。
2.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培养配备高素质人才,保障资金、人力、技术供应。由政府委派具体负责人,从各单位部门中选派业务能力较好的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并制定规章制度,对其权利义务做出详细规定。财政部门应保障涉税信息网络建设的物质设备和人员薪酬。同时,从技术层面加强信息网络的安全性,严格限制未授权的泄漏和公开。
3.开发相应软件,在试点基础上改进推广。工作组自发组织或通过商业招标等方式,开发功能、容量、保密等指标符合要求的软件系统,与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数据库实现联网共享。具体实践中,财政部门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税收入、财政性资金用于基建工程项目等税务部门在征管中难以控管和难以征缴的地方税收,严格记录、登记数据,并对代扣代缴和滞纳金等数据,进行规范全面地记录;国地税部门对各单位部门提供的涉税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比对分析、整合录入,并彼此提供企业税务登记和生产经营相关信息,已明确处理意见的税源转移企业、新办企业税收预算级次和重点企业税收变动异常情况,以及在国税征管中发现的涉嫌偷逃地税行为的相关信息,及时系统地计入数据库,实现税务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和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动信息;工商部门负责及时录入和共享企业工商登记、变更、注销、吊销等相关信息,及企业年检、个体验照等信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录入和共享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信息,将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情况及时共享到涉税信息网络;建工部门提供建筑业《施工许可证》的办理情况,协助地税部门搞好建筑业税收控管工作;建设(房管)部门负责录入并共享《房屋产权证》的办理信息,并附房地产销售发票的信息;电力水利部门负责提供纳税人的用水用电数量与费用等信息;公安机关共享纳税人的身份信息等。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制约机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结合各地税收工作实际,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在护税协税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健全奖惩机制,使涉税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张培国.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269).
[2]徐珊,黄明俊.共向第三方涉税信息,破解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难题[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25).
[3]吴旭东,赵恒群.税收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刘敏霞,岳庆滨.浅谈纳税人涉税银行信息审计[J].经济视角,2010(39).
切实加强全区“两网”组织机构建设,及时调整“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且结合实际,对农村药品监督业务协管员和义务信息员适时进行调整充实。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两员”聘任、培训、考核制度,建设切实有效的领导管理机制。
二、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供应网络建设。区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区级药品批发、连锁企业以及药品零售门店是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主体。进一步完善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农村零售药店“三位一体”的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强化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点的监督管理,力求做到布局合理,方便广大农民群众购药用药,保证药品质量。具体要求:一是积极配合区纪委、卫生等部门对基本药物供应工作,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网点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二是积极配合新农合、社保等管理部门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提供全面的监管信息,为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督促、指导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零售门店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切实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村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四是进一步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药房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其合理储存、使用药品,保障药品质量,增强科学用药、合理用药能力及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监督网络建设。一是继续与区街道办事处和镇乡政府形成联动一体监管体系,协助查处药品违法行为。二是适时对镇乡药品监管义务协管员和村社药品监督义务信息员给予调整充实,保持农村药品义务协管员、信息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巩固农村药品监督区、乡(镇)、村三级联动监管机制体系,形成纵到底、横道边的药品监督网,确保对全县药品质量的监管到位。三是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的选聘、考核、培训、奖惩等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完善义务协管员、信息员信息档案,强化对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实施的动态管理。五是充分发挥义务协管员和信息员在农村药品安全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三)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巩固创新成果。对区食品药品安全信用网络信息电子监管平台实施平台维护。一是对部分变更过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二是完善部分新增社保定点药店、药品零售单体门店硬件设施,纳入信用网络监管范畴,实现电子监管平台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电子监管制度建设,切实做好日常维护,充分发挥电子监管平台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切实做好农村药品安全监管。立足强化开展日常巡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力求监管面达到全覆盖。全年度对全区农村药品供应网点的监督检查覆盖率不少于90%,其中乡镇药品供应网点的监督检查不少于两次,村级药品供应网点的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日常监管档案。二是完善建立农村药品供应网点药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考评制度,实施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考评。三是全面完成市、区要求的专项整治任务。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四是高度重视药品举报投诉,对药品举报投诉案件,及时办结率必须达100%。五是进一步强化技术监督的作用。将农村药品供应网点和基本药物品种纳入药品监督抽验的重点单位和重点品种。
(五)切实做好培训,进一步加强宣传。一是对义务协管员、信息员进行年度业务培训。针对协管员、信息员调整充实的实际情况,重点培训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义务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职能职责等业务知识。二是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点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进行年度业务培训。针对药品零售门店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同特点,分期分批的组织开展。重点培训药品经营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药品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等业务知识。三是充分利用“3.15”、“6.26”、“12.4”等国家相关法定宣传日,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以及假劣药品识别等知识的宣传。采取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宣传专栏等多种方式广泛进行宣传,做到宣传到位,深入到农村基层村社,促进药品安全知识家喻户晓。
我代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我们在推进全市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以下简称“两网”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简单汇报:
一、“两网”建设情况及基本要求。
我局是20*年初组建的新机构、新队伍,主要履行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职能。今年5月新增了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的职能。建局两年来,我们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法行政,开拓创新。20*、20*年连续两年被黄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药品稽查先进单位,20*年被市人大授予人民满意的执法单位,2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为解决好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等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列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20*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市[20*]49号)、《指导意见》中要求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以保证农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宗旨,正确处理好“两网”建设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在当地政府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开展“两网”建设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把“两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逐步建立覆盖县、乡、村以药品监督部门为主,以药品质量监督协管员、信息员为辅的农村药品质量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农村药品质量体系,确保对农村药品的监管到位。到20*年底,各省(区、市)县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管网络,要有不低于60%的县实现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有不低于40%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供应进村作目标。
根据这一指导性意见和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局制订了我市“两网”建设方案。
在药品监督方面,20*年以来,我们在部分乡、镇卫生院、药品经营企业聘请了一些信息员,他们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并反馈药品质量总体状况及药品市场情况、协助开展执法工作。我们探索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供应网络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去年,我们还在卫生院进行试点,由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所(室)实行药品代购,规范了供药渠道,保证了药品质量。今年年初还同市卫生局联合下了《关于贯彻实施<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并按《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指导各乡镇卫生院进行整改,同时对村卫生所(室)进行全面整治,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改变了村卫生所(室)的面貌,提升了管理水平,提高了从药人员的素质。我们还组织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劣药品、打击非法邮售假劣药品、整顿和规范农村中药材集贸市场、整顿和规范乡镇卫生院代购药品行为等6次大规模的药品市场整治活动和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终止妊娠药品、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采血器、一次性输液器、血液制品、生物制品、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急救室、妇产科、过期失效药品、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品等16个专项检查,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食品监督对我局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今年5月15日,我局才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食品监督管理方面,我们不是具体的行政执法主体,我们只履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查处职能。5月份市政府成立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局,由我局负责日常事务,我局积极履行有关职责,牵头组织了“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国庆中秋期间食品安全检查”等几次大型活动。还起草了《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市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目前,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方面。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市农村食品药品市场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上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还不少。二是购药渠道不规范,一些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经常从个体药贩手中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违规使用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消毒不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后没有作毁形处理;三是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乱用抗生素。四是违法经营现象仍时有发生。造成农村食品药品市场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项主要原因是现在药监管理体制乡、镇以下没设有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为了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使广大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建设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和药品供应网络的意见。这个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吴仪副总理的肯定。吴仪副总理指示:“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正义之举,不仅需要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做好工作,更需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供应网络建设”。全国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在积极加强“两网”建设。
前不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全省“两网”建设情况,我市是全省没有建立食品药品监管网9个县(市)之一。
为了搞好“两网”建设,我们已向市政府提出了我的设想,市政府办公室已转发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全市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意见》,文件已下发到各乡镇,下一步有劳各位领导帮助抓紧落实。
二、建立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完善药品供应网。
我们确定20*年“两网”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建立起各乡镇有分管领导,有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60%的行政村有食品药品监督联络员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体系;所有乡镇60%以上的1000人以上行政村有药品供应网点。
(一)建立健全监管网络。一是各乡镇办内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副乡(镇)长(主任)分管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工作,并以乡镇府名义发文成立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乡镇长(主任)任组长、计生办主任、财政所长、派出所长、工商分局长、卫生院长,计生服务站站长、食品所所长、教育组组长,兽医站长等为成员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办内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具体负责贯彻实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协调辖区内的食品药品监督工作,协助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和联络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镇办卫生院,卫生院院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二是在每个乡镇设立一个中心药店,中心药店主任和卫生院分管基层医疗机构的副院长为我局聘请的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每个行政村聘任一名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村级信息员从村干部中选聘。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由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推荐,我局统一聘任,我局将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和管理制度。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渗透至社会各领域,局域网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局域网,不仅能够提升我国企业工作效率,还能够拓展企业管理者视野,有效实现资源共享,通常情况下,企业常用的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涉及内容较多,如果忽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影响网络工程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加强对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及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现阶段,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工程建设及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人才需求量较大,但是,由于大部分人员来自于职高技术学校,并没有接受过正规学习,人员掌握的知识难以满足现代局域网建设实际需求,同时,无法对现存局域网进行创新,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2)工程施工尚不规范。由于我国现存法律制度中,并没有针对局域网建设出台相应的制度,无法为具体施工提供依据,使得工程在日后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类故障,影响企业日常工作稳定进行。正因如此,施工不规范成为影响局域网发展的主要因素。
(3)整体性能偏低。就局域网使用实际情况来看,网路工程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比如网络瘫痪、恶性攻击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制度及设备落后两个方面。另外,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兼容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局域网发挥积极作用的因素之一。
2加强对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建设及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加强企业发展需求分析,制定科学建设方案
网络拓扑作为网络工程建设的基础,多数企业选择树形拓扑,由于树形拓扑自身具有较强的延展性特点,能够满足企业扩大规模、实现再生产需求,且采取该种形式,能够随时更新计算机设备,减少更换拓扑产生的费用,有利于企业对网络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为此,企业在网络工程建设之初,应加强对企业发展需求的分析,切忌盲目选择,优先考虑树形拓扑,并在具体施工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针对同一楼层及上下楼层的布线,分别选择水平和垂直不信啊,减少布线渠道,提高线路设计精简度,为日后维护及保养提供帮助,除此之外,中心机房布线应结合连接点特征,并针对不同的走向,选择针对性方式,如针对水平方向,可以选择非屏蔽或者屏蔽双绞线两种形式进行设计,而垂直走向可以选择交换机技术。
2.2坚持合理原则,优化网络结构
网络逻辑结构设计通常由访问层、分布层及核心内容层三部分构成,在进行网络拓扑结构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合理原则,针对访问层范围要求进行科学规划,而后,对各种工程环境实际要求进行网络工程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提高网络逻辑结构可靠性。针对网络工程中相关设备的选择,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设备。①针对路由器设备的选择,主要是对端口及包交换能力进行考察,选择中低端路由器设备;②设置交换机,由于交换机能够承担着局域网内部计算机的安全,因此应确保该设备能够保障所有子系统稳定运行,以实现终端对网络的有效控制;③防火墙能够抵御外部因素对局域网产生的消极影响,为局域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持,针对中小型局域网而言,一般选择包过滤防火墙较好;④服务器选取应选择性能较强的服务器,为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供支持,如果条件不允许,企业可以设置多个低配置服务器进行组合,减少网络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能够有效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
2.3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重视人才培养
为了使局域网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应积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统一施工标准,为具体施工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施工行为规范性,同时,还应加大对施工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调整及完善,提高中小型局域网整体性能。人员是局域网建设及管理的关键,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情况,应强调对现有人才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创新和研发新技术,拓展网络兼容性,并保障网络安全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3结论
一、总体要求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观念,全面推进“药品放心工程”,在全市农村逐步建立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协调统一的药品监管网络,构建起全方位、广覆盖、合法运行、规范操作、满足农村用药需求的药品供应网络,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方便,为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通过1-2年的努力,实现“六大目标”,即:合法药品供应网络覆盖所有镇和行政村;农村镇(街道)卫生院为卫生室代购药品行为规范;对门诊部以下医疗机构所有从事药剂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镇聘请药品监督协管员1-2名;每年对农村行为相对人的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建立健全所有行为相对人诚信档案。
三、主要措施
(一)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
1.健全网络。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以县(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为监管中心、镇药品协管员为纽带、村药品信息员为基础的县(市)、镇、村三级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网络,并通过实施法规、技术培训,提高药监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药品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发挥药监协管员、信息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药品监管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行政村,形成专业人员、广大群众、社会舆论共同监督的网络体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用上放心药品和医疗器械。2.规范市场。各地药监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把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专业队伍与网络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履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职责。药监、卫生要会同工商、物价、*等部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药品市场整顿的力度。要突出重点,严肃查处制售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兽药人用和无证经营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尤其要严厉打击游医药贩兜售药品行为,取缔各种非法药品交易活动;要主攻难点,深入开展“正源行动在农村”专项整治,按照*药监局《消费者购药权益保护办法》、《*市药品监督管理相对人不良行为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行为相对人的日常监管,加大对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医疗器械购销渠道、储存条件及其质量的检查力度;要加强抽检,对农村地区流通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有针对性进行抽验,防止假冒伪劣药品、器械流入农村,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监督执法力度,确保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立即毁型,杜绝重复使用;要鼓励举报,在全市范围内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广大农民在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
3.强化宣传。各地药品监管、卫生部门要以实施“药品放心工程”为契机,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用药进乡村”活动,深入基层乡村,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地药监部门要及时提请同级政府将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计划,运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讲药品监管知识。
(二)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1.鼓励建立农村药品配送中心。各地药监部门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鼓励、引导具有合法资格和条件、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直接向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网点配送药品,或建立农村药品配送中心,促进药品经营企业优化经营方式。*医药工业供销公司、*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淮海分公司、江苏润东医药有限公司*九里分公司等三大药品直销中心,要进一步扩大直销范围,在方便农民购药、降低药品价格、保证药品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要通过设立新的农村连锁零售网点、吸引农村药店加盟连锁、与其他农村商业服务网点合作的形式,使药品连锁进县入镇。各地药监部门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和招标采购的组织、服务及中标药品的质量监督工作。
2.积极鼓励在农村开设药品零售网点。要按照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原则,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在行政村开设零售药店和乙类非处方药销售网点,大力发展药品连锁经营。允许通过GSP认证的连锁药店的总部按照配送协议,对其门店所在的乡村药店和医疗机构配送药品。为推行计划生育和防止性传播疾病的需要,农村普通商业网点经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增加经营范围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即可开展、避孕帽的经营业务。3.进一步规范农村镇卫生院药品代购行为。目前全市约有70%的村卫生室药品由所在镇卫生院统一代购,因此必须加强代购药品的管理工作。除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当地药品监管部门同意的农村镇卫生院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从事药品代购;已经从事代购的,当地药监部门要责令其限期纠正,逾期未纠正的,将对代购方及为其提供药品的生产批发企业按违规经营药品予以查处。各地药监部门要按照《*市乡镇卫生院药品代购工作暂行规定》规范农村镇卫生院药品代购行为,督促其不以赢利为目的、不向被委托以外的其他单位销售药品、不超出委托代购方的诊疗范围和用药目录代购药品。实行药品代购的镇卫生院必须设有符合药品贮存条件和代购规模的药品仓库,必须具有相应数量的药学专业人员,订立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和委托代购协议,保证代购药品的质量。
4.建立农村门诊部以下医疗机构从事药剂技术工作人员培训制度。药品监管、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门诊部以下医疗机构从事药剂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必需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药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现有药剂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法制观念、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为农民群众安全用药提供技术保障;要把好农村药店人员资质关,坐堂行医者除需具有执业医师证书外,还必须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可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