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发展的利弊

网络发展的利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10 16:35: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发展的利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发展的利弊

第1篇

关键词:物流 网络化 利弊分析

一、现代物流网络化发展的客观现实

(一)物流管理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设置

随着二十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教育等各方面生活内容上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革。计算机促进全球信息的资源共享,同时也催生了现代物流服务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覆盖。计算机网络技术既是物流服务建立、展开的基础平台,也是促进其长足发展的软性动力源。目前我国一部分物流公司已依靠网络平台建立了信息交互管理系统,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拥有本公司的宣传网站及内部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媒体对物流各个运输环节进行协调监控;个别大中型物流企业还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来远程监控物流体系的节点运作情况。几乎所有的物流公司都为便捷客户查询而建立了网络查询系统,通过互联网即时的信息交互与信息共享,来发挥现代物流的自身价值。

(二)网络化作为物流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

由于物流业独特的自身行业特性,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以的技术支撑。在物流业的发展中,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是决定服务开展的最重要前提。我国政府在2009年3月下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提出要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脚步,明确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由于在实际开展的工作中,网络平台不但是其建立、完善自身管理系统的重要基地,也是其开展业务、深入发展、完善产业链条的重要渠道之一,像B2B形式的网络化物流业务目前已被众多的物流企业当成首要的发展战略来展开。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利弊影响

(一)网络技术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现代物流最大的促益,是加快了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灵魂,发展物流业即是加快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为EDI信息系统和GPS卫星定位系统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可能,物流人员之间的协作、货物转程的轨途得到了信息化、数据化的标准记录和及时沟通。利用这种便捷、即时的信息交流,一方面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物流行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度,减少客户对物流企业的质疑,为企业提升业务质量、提高业内口碑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这种便利的网络信息技术,还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减少传统物流运输中费时费力的中间环节、车辆人马的必要投入,以低廉、实惠的网络化物流信息传递来取代高成本的人工管理费用,无形中增加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换取最大回报的商业价值。

(二)网络技术给物流业带来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其过人之处,也有不当的弊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物流业发展的影响也是如此,既存在着巨大的促进意义,同时也暗含着绊人的陷阱。

网络科技对物流业的深入渗透所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是加剧了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的风险性。由于网络科技所存在的技术缺陷,给黑客留下了各种后门和攻击路径,一旦依托于网络所建立的物流数据库和信息交互平台遭到破坏,物流服务的整个环节将陷入瘫痪,为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网络系统的建立依靠大量的计算机群组,外在的客观物理原因如意外停电、计算机突然死机等,也会滞延、制约着整个物流服务环节的通畅顺利,使其脱离人工掌控的可能范围之外。另外,物流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也为畸形的商业竞争提供了一个可能,窃取数据库资料或者是攻击对手的物流网络系统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物流行业中也屡见不鲜。总而言之,网络化为物流业的安全发展增加了不可避免的强大风险性。

三、当前物流网络化弊端的解决方案

(一)完善物流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媒体技术是现代物流业飞速、高效发展的前提基石,现代物流业离不开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商务信息交换升级、过程环节控制便捷便利。因此,在现在及将来的物流运输经营上,自身具有强大风险性的网络媒体永远都不可能退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流舞台。

要控制、降低网络平台给物流业带来的意外风险,首先需要完善物流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强大高端的计算机技术支撑下,建立平稳运行的信息交互平台和内部管理系统;同时完善物流控制各环节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如“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配送管理系统(DMS)、电子报关系统、网上跟踪查询系统、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平台等,以及各种通用的信息系统,如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二)促进物流网络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物流一体化的公共信息工程建设,规模化发展物流网络的平台经营。目前我国真正投入到网络化综合管理平台使用的物流企业数量还比较稀少,系统地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的企业不足百分之五,可见,我国物流业的网络化发展空间巨大。受众面不广的物流网络化经营方式会引起物流业整体发展的体制不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与独头垄断,造成行业发展的倾斜。因此,国家应制定、完善物流网络化的相关法规,并加大投资力度,以促就网络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项高度强调信息化的高端科技,这与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自身所具备的利弊双方,扬长避短,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海丽.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9)

第2篇

【关键词】特点;质量;思考;有利因素;不利弊端;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1.试说“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

ation)又称远程教学(现在称之为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教室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经历了

1.1函授教育:函授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人才,但是函授教育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2广播电视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我国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1.3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我基础的远程教育,也就是现在的开放教育;

1.3.1远程教育模式:远程教育模式使用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的学生,由于不需要在特定的地点去上课,可以随时随地的上课;

1.3.2远程教育模式的管道(渠道):远程教育模式的管道(渠道)就是学生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等不同管道(渠道)互助学习;

1.3.3远程教育的采取方式:远程教育的采取方式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进行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把课程传送给校园以外的一处或者多处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

2.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的有利因素

2.1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就是学生(学员)在绝大部分学习时间中与教师和同学是不能够在一起的、是没有教室和课堂氛围的、是学生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等不同管道(渠道)进行学习的,具有零乱、分散和不能够互相在一起讨论和勉励的。

2.2远程教育教学的有利因素

2.2.1能够减轻求学过程中的资金压力:由于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在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的学生不会像“正规大学”的学生那样每天在学校住宿、就餐和听讲,就会减少很多的经济支出,可以通过勤俭节约达到获得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取得专业文凭,实现教学(或者工作)求知两不误;

2.2.2能够获得平等的求学和就业机会:尽管在远程教育教学中求学的学生不能够拥有在校大学生的清闲、荣耀和面对讲师教授,但是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够获得与在校大学生同样的知识和文凭,享受国家同样的“文凭待遇”,从而达到“一名合格大学生的愿望”。

2.2.3能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动力: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学生,没有上下课时间、没有教师督促、没有同学干扰,更多时候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课程,自然而然形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在很短时间里达到“课程考试合格”的强烈愿望,具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

2.2.4能够通过媒体学习熟练网络运用:因为,远程教育教学是提高网络传递课程的,首当其冲必须学会运用网络工具(电脑),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也是一门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对于查找资料、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本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2.5能够实现“低学历”获得“高文凭”:在“正规大学”学习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查和高出的分数线才能够进入学校,而参加h程教育教学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国家的政策“报考高中起点本科(专科)须具有普通高中、中专或师范、技校、职高等国民教育系统毕业证或有同等学历”,条件比较低、政策比较活,是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达到合格标准的文化水平的,对于获得知识和提高学历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远程教育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广泛性,同时也是一个弊端,远程教育的对象“广泛”,没有个别性的针对,只是对于一个群体的关注,在具体的教学中缺乏情景性教学,也忽视了教学之中的感情因素,是一种“流水线”形式的;尽管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屏幕“面对面”交流,但是缺乏情景和感情的交流是无法弥补的;所以,远程教育教学不管未来网络信息如何发展,都不能代替学校教育,也不是一种主流的、有效的学习、教学和管理的途径;话又说回来,社会的发展还不能失去远程教育,诚然这是一种补充教育资源缺乏的途径。

3.远程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不利弊端

3.1远程教育教学的质量: 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又是“超常规”的发展,因此上存在教育教学的质量问题和不利弊端;远程教育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3.2远程教育教学的不利弊端。

3.2.1 与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于从课堂教学走出来的教师(或者教育管理者)没有完全“远程教育化”;

3.2.2师生在时空上的分离(完全通过网络或者多媒体光盘)授课的模式,这种远程教育教学的改变不能及时改变教师(或者教育管理者)对教育教学的及时“适应”;

3.2.3远程教育教学的完全分离教学实际上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网络教育教学,而是属于网络自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3远程教育教学的“宽进严出”造成教育教学质量的弊端,“宽进”教师招生条件宽大,“严出”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够保证“学历文凭”的“含金量”,尽管严格的考试方式也不能与“在校学生”的考试同日而语。

第3篇

关键词 河北大学生 网络行为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近年来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以其传递信息迅速、承载信息形式多样、存储信息资源容量大、查找信息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普及应用。尤其近年来,网络的触角几乎延伸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国的网民也是逐年攀升,而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他们的网络行为不仅影响着网络经营者,也对其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交往等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其网络行为来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争取从其行为中看出利弊,针对网络行为的弊端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多且分布广,因此,笔者只能选取河北这一地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他们来窥见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现状。

1网络行为现状

(1)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能合理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一般每天上网时间能控制在2小时之内;很多大学生也能做到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有一定自制力。

(2)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利用网络来聊天、视频,有一部分同学也会利用网络进行下载、网游、看电视、电影,而且因为“网购”相对实体购物来说有较多优点,很多同学会利用网络来浏览购物网页;而利用网络来学习、看新闻、查资料的学生则相对较少。

(3)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由于素质一般相对较高,大学生通过网络来浏览不良网站的情况也较少,整体来讲,大学生在文明、健康上网方面做得较好。而且,一般大学生对自己的一些隐私也保护得较好,近7成学生表明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明显,对网络与现实分得较清楚。

(4)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能意识到网络行为存在的利弊,对网络这一事物也有较明确的理性认识;对是否应该频繁发生网络行为也没有一致看法,对网络行为是否是浪费时间与精力也不能得出统一看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部分大学生在网络行为的认识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价值认识。

2网络行为存在的弊端

(1)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从上述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合理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差,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例如很多大学生因大学生活、学习较为轻松而沉浸于网络游戏,每天的上网时间也得不到控制,由此给其生活学习、健康等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我们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可以看到,大多数根本没有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对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无疑是对网络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

(2)从许多大学生对网络行为是否应频繁发生的态度调查上看,他们对此没有一致认识,普遍认为应因人而异。而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学校在对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引导得还远远不够,大学生虽然已有较成熟的人格系统,但毕竟还没有树立完全全面的价值观念。尤其他们处于青春的一个躁动期,网络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观极其必要。从而使其正确用网、合理用网。

3针对网络行为弊端提出的应对措施

(1)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用网观念,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来多做一些有关学习方面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利用网络交友、购物、娱乐等等。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能合理的、科学的看待网络,并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交流、查资料,那么,网络的价值就得到了真正意义的提高。

(2)加大对大学生网络观念的正确引导力度,让其对网络行为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从而通过改变其对网络的认知来影响其网络行为,真正让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发展的人才来源之一,他们更需要的是多走入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关注自己生活的社会。并将自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知识文化之中,毕竟网络能给大学生提供的知识是有限的,只要亲身经历才是最实在的。

4结束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有弊,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群体中的一部分,合理地利用网络尤其重要。上文通过河北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研究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而这一探讨还很肤浅,对这一课题的完善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课题编号 GH132023,河北省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

参考文献

[1] 白雪燕,魏寒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第4篇

关键词: 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 调查研究

该调查结合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交替进行,调查对象为赣州市的市区中学,如厚德外国语学校、黄金中学,以及郊区中学如虎岗中学、湖边中学。这部分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及家长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1.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调查统计。

中学生会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网络语言,那么他们会把网络语言带进语文课堂吗?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该题:您会在语文学习的什么场合中使用网络用语呢?选项有日记、作文、口语及不会使用和其他情况。经过统计,学生较容易在口语交际中使用网络语言,比例为36.85%,这在笔者想象之中。其次有25.39%的学生表示不会将其带进语文学习中。选择在日记随笔中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远远高于选择在作文中使用的学生,分别是12.77%和7.58%。更多的同学选在日记中使用而不在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还剩下17.41%的同学选择其他情况,选择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是几个选项中最少的。笔者认为,学生在日记或者随笔等私密性较高的笔记中,怎么写、写什么只凭个人爱好,除了网络语言,火星文、表情符号只要喜欢都可以尽情使用,爱好而已。作文历来是教师与学生头疼的部分,不知道怎么教、不知道怎么学、不知道怎么写,学生对待写作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要拿高分、不被扣分就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这是有评分标准的。

2.中学生对网络用语的态度调查统计。

该部分包括学生对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所持态度及对使用不文明的网络语言的态度。

(1)对于前者,问卷中有三个选项,“接受;随便;“不接受”,有49.25%的学生选择“不接受”,选择“接受”的学生占20.64%,还有30.11%的同学觉得随便,没多大关系。选择接受网络语言进入作文的学生比例虽是最少的,但是并不低,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可以接受,是否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一直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僵持不下。笔者个人建议在作文中还是不要使用网络语言,毕竟它是一种非正式不规范的语言,以免影响教师评分。

(2)网络语言有文明与不文明之分,不文明语言除了包括脏粗话以外,还包含错别字的使用。对脏粗话的使用,经过调查数据显示,有71.67%的学生是反对的,脏话、粗话的使用让很多学生反感,只有7.28%的同学选择可以接受,剩下的21.05%的学生则表示无所谓。而对于使用错别字的情况,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表示不接受,比例为41.10%,可以接受的学生比例为26.84%,剩下32.06%的则持无所谓的态度。中学生对使用不文明网络语言的态度很让人担忧,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使用不文明网络语言是比较宽容的,他们不反对也不支持,保持中立,那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是非观念较为模糊。

3.父母对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态度调查统计。

这一部分调查是为了了解父母对孩子使用网络语言的态度是否会一边倒觉得无法接受。对此,45.61%的父母表示不了解意思,完全不懂;持支持观点的则占38.46%,剩下15.93%的父母则反对,结果并不像笔者预想中的持反对态度的占多数。通过随机访谈了解到,大多数父母对网络语言并不了解,除了不了解网络语言本身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不清楚孩子使用网络语言的利弊,自己听不懂,也不清楚利弊,所以觉得没关系、不重视。除此之外,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父母开始使用互联网,玩转各种聊天软件,对于网上的一些新奇事物能接受,使用网络语言对于父母来说并不是那么难的,因此支持者的人数明显高于反对者的人数。笔者相信,这和互联网的使用、智能手机的应用有密切的关系。

4.网络语言是否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调查统计。

网络语言快速进入日常生活、交流中,必然会进入学校、课堂中。那么,网络语言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呢?62.38%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或者没有影响,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这从一个方面表示学生对于网络语言并没有深入了解,以为口头说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作用,殊不知,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口头使用网络语言,若不了解其利弊,必然会在无意中将网络语言用到语文学习中、写进作文中,而这是不被允许的。

网络语言带来的影响力度是巨大的,已经为大部分人群所接受,对于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也不必过分担心和制止,只要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使用正能量的文明网络语言,父母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不必如临大敌、谈网色变。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网络语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第5篇

(一)背景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凭借承载信息量的广泛与巨大等优势,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 000万,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成长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有的利用网络传播暴力、***信息,有的利用内容不健康的互联网游戏吸引青少年,使得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不仅学业受到严重影响,身心受到很大伤害,也给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互联网的不良影响。初一的学生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对网络接触的不是很多,他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也很迷惘,有很多学生以为上网就是玩游戏或聊天,他们对网络也没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经上网查资料,了解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弊所在,今后我们会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来学习

三、研究对象:全体网民

四、研究方法:

访谈法(调查几位同学,记录他们的上网历程)

上网查资料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统计、整理、分析数据)

五、研究过程

六、研究结果:

1.如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

面对网络是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学生缺乏筛选和鉴别的能力,往往照单全收,由于获取信息非常容易,你几乎无法控制孩子从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由此孩子便容易患上“信息过度综合症”,典型症状是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虚拟世界以及电视里,现实中则变得孤僻自闭,出现交流障碍,长时间上网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影响孩子的发育,不良的垃圾信息还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样预防和矫正“信息过度综合症”呢?首先要加强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在家庭里多和孩子交流,并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观点和心声,鼓励和支持孩子多接触现实中的社会,比如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等,这对于“抗衡”网络的不良影响是最重要的。其次,大人要懂得一些网络知识,这样才能和孩子顺畅地就网络问题进行讨论,有了共同语言,才有利于你的引导。最后,要通过你的言传和优秀的书籍给孩子提供信息的精华,提高孩子的识别能力。总之,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大人们不必尴尬、惊慌、忧虑、困惑,

只要“与时俱进”,就可以从容应对。

2.有关人员怎么看待网络

电脑本身并没有错,我们不应该因为它存在弊端就凭主观意识一棒子打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利弊共存的,只要我们合理的运用,也可以避开弊端或是将变弊为利,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所以针对电脑使用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以下的几点的建议:

1、用电脑首先要明确目的,电脑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工具,用电脑学习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娱乐只是让我们在学习的间隙轻松一下,不能本末倒置。

2、虚心接受父母监督,最好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地点如客厅,这样父母可对我们使用电脑在时间上和内容上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3、合理安排用电脑时间,如果为了玩游戏,尽量在周末和节假日使用,这样安排不影响学习,父母也不会过分反对。

第6篇

那么,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我认为,首先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的出现并流行,其实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这说明过去的一些词语,已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于是文化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一些新词应运而生,这是文化发展的正常现象。正如我们推行简化字一样,繁体字已不再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因而被简化字所取代。

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趋势。就拿“给力”一词来说,我们找不出什么理由去否定它、摒弃它。这个网络新词积极、生动、形象,而且让人容易接受。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新的、好的、更让人易于接受的文化蓬勃发展!

当然,网络语言的流行也有负面效应。有些词纯属娱乐的产物,甚至呈现出低俗的倾向,比如“神马(什么)” “银(人)”“童鞋(同学)”,等等。这些词语的产生源于电脑的拼音输入法,人们在输入一些拼音后会显示出许多同音的字或词,一些网友用这些谐音字、形近词代替正确的字词,以此取乐。文化是很严肃的,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娱乐心态,使其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说严重一点,这无疑是对文化的亵渎!

此外,即使是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网络语言,由于流行起来过于迅猛,人们在使用时不顾需要地频繁使用,也会给人一种盲目跟风的感觉。

总而言之,网络语言的流行不是一件坏事,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积极、有意义并且健康的。

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我相信终究会被文化发展的浪潮所冲走,从而留下精华,使古老的中华文化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第7篇

关键字:网络 恶搞 反思 亚文化

2006年初,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轰动一时,引起了中国网络视频的一次恶搞潮流。它以中央电视台法制节目“法治报道”为主线,充分利用了当时并不是很受大众好评的陈凯歌作品《无极》,把电影的基本线索加以改进,变成当下社会的离奇血案。整个短片没有任何丰富深刻的内涵,充其量是对《无极》的另类演绎,然而,这部非正统的小短片却掀起了网民的追捧狂潮。

一、网络恶搞文化的兴起

“恶搞”文化本来是日文词汇,是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体现了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讽刺社会的反叛精神,具有强烈的草根性和平民化色彩。“恶搞”文化最初由日本游戏界传入台湾,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成为一种经典的网络次文化。这种借助于网络无可比拟的自由传播性和民众参与性,形成了一种以爆笑、搞怪、恶作剧为主要特征的另类创作风格。现在在优酷网、土豆网、酷6网等视频网站不乏这样的“恶搞”视频。

“恶搞”文化在当下可以说是十分走红。它到底有什么魅力呢?可以说,恶搞运用模仿的技巧,以电影、音乐、历史中的故事为底本,加上现实社会中的流行词汇,将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以夸张、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的是社会中的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或者说是一种另类创新。但是,恶搞文化无论是反映社会还是抵制主流文化,我们仅仅看到了表面,那都仅仅是一种仪式而已,网络恶搞的实质是在思想解放的社会氛围中表现出的一种宣泄自我的冲动,一种表现自我的欲求,一种张扬个性的狂欢。

按照该片制作者胡戈的理解,“恶搞是一种新型的开玩笑的方式。恶,并不是坏的意思,也不是恶意,而是表示程度很夸张,搞得比较过分。”

二、网络恶搞文化出现发展缘由探析

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产品,网络“恶搞”文化伴随着网络“恶搞”视频在大江南北迅速走红,受到大众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和竞相模仿。那么,网络恶搞文化何以以一种万夫不当之势如此受青睐呢?

1.网络恶搞文化的出现及迅速发展,得益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人对此还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紧张和压抑感。网络恶搞文化适逢其时,抓住了市场缺口,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⑴社会化功能;⑵环境监测功能;⑶解释与规定功能;⑷提供娱乐功能。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恶搞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娱乐与消遣功能,恶搞制作者在“恶搞”过程中自得其乐,受众在接受“恶搞”作品的过程中享受娱乐。

2.网络的出现给大众网民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我们至少在制作者胡戈那里可以看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矛头首先就指向了其“母本”电影《无极》,表达了作者对电影的“讽刺、调侃、批评”。影片《无极》耗时3年、耗资3.4亿人民币,终于“穿上”了好莱坞式的华丽外衣,而其内在则是逻辑混乱、语言滑稽,“败絮其中”自然无法获得公众认可。《馒头》可以说就是对其霸权的颠覆。

3.网络恶搞文化也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成名的新渠

道和新形式。在网络社会中,一些网民经常有意识地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或渠道去表现自己,以期引起别人的关注,达到成名的目的。他们具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会通过网络恶搞等极端方式,引起受众关注,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4.传统媒体“把关人”作用在网络媒体上的缺失,网站出于自己的商业利益推波助澜。像传统媒介的编辑记者一样,网络也有网络记者、编辑在充当“把关人”的角色,但由于受众的主动权极大,所以,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似乎已褪色,某种程度上使得那些“草根英雄”及“草根文化”得以自由地在网络上传播恶搞文化。

三、网络恶搞文化利弊分析

1.网络恶搞文化之利。首先,网络恶搞文化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作为娱乐时代的产物,恶搞自然顺应了当下社会的某种需求,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虽然这种反应未采取直观的方式,但夸张、幽默的视频等形式更能引起大众注意,更具有启发意义和警醒作用。其次,网络恶搞文化一定程度上改善当下大众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市群体进入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紧张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不免使都市人群在过于紧张的压力下喘不过气来,作为网络一道可口的凉菜,网络恶搞文化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反响。从现实意义上讲,网络恶搞文化可以让大众快节奏的工作步伐和紧张的都市生活变得轻松幽默,同时,网络恶搞文化容易引起网民的竞相模仿,因此,还可以帮助大众发挥创造力,促进大众个性的张扬。再次,网络恶搞文化也是一种时兴的亚文化。当我们回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所表现的这个真实世界再反观它时,我们看到的则是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

2.网络恶搞文化之弊。首先,恶搞从某些方面是对大众主流文化的抵抗和冲击,易导致大众道德观的异化和人文情怀的消解。网络具有虚无性和自由性,网民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上大显身手,从而导致一些低俗的网络恶搞作品在网上大肆传播,严重影响着网民大众的身心健康。其次,网络恶搞易造成对人身名誉权利的“模糊”侵犯。就拿《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来说,很明显,是制作者对陈凯歌导演的影片《无极》的一种不满和指责。其中对某些不合逻辑的情节,竟谈到“在导演的安排下”,这不是对陈凯歌的谩骂,倒也有讽刺与指责之嫌,更容易引导大家对《无极》的鄙视。再次,网络恶搞容易引起著作权的纠纷。我们在优酷等网络视频网站上不难发现,很多恶搞作品就是在别人的影视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粗糙加工制作而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是在央视《法治报道》和《无极》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网络恶搞文化之对策

首先,从大众网民来说,就是要强化道德自律和媒介素养。大众网民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恶搞的各种利弊,既要看到网络恶搞有利的一面,也应认识到网络恶搞消极的一面,努力使自己的网上言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我们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其次,从社会机制来看,要完善网络法观和监督机制。政府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网络恶搞作品的审查,提高把关力度,充分提高警觉度,对不法网络恶搞作品要严加惩罚。同时,通过立法规定网民的上网言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氛围。再次,从网络媒体来说,要加强技术监控,提高“把关”力度。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监控体系,及时删除不良网络恶搞作品。同时,提高网络净化技术,通过过滤式的选择,提高作品的质量。此外,网站经营者要以社会的责任感去传播恶搞作品,把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提高网站的文化价值内涵。

五、总结

不管网络恶搞作品是对主流文化的冲击,还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及迅速发展,足以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解析。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还是抵制了大众文化的进步,网络恶搞文化必将在网络大浪的潮流中逐步找到它的合理定位,必将引导网民朝良性方向发展,也必将成为大众文化论坛中不可不谈的响亮话题。

参考文献:

[1]李径宇:《胡戈:我的内心充满搞笑的念头》,《中国新闻周刊》,2006.8。

[2]姜 楠:《文化研究与亚文化》,《求索》,2006.3。

第8篇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网络诞生了。如今,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网络的存在,随处可以享受到网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它使人们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实现信息交换及资源共享。它的出现对人类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模式等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目前,在Internet 服务中应用最多的当属万维网 WWW(World wide web)。在Internet中有众多的WWW服务器,在WWW的远程教学系统中我们把教学内容的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集成在一起,做成超文本链接文件(教学网页),放在WWW服务器上,可供学习者随时随意地浏览阅读,学习相应的教学内容,达到远程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同,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编制不同类型的教学网页。

2计算机网络在教育应用中影响及利弊

2.1计算机网络在教育应用中影响。

2.1.1网络技术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知识量的膨胀和交叉学科的涌现,现代社会信息激增,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的时代,不论个人的意愿如何,客观上要求人们不断的学习新的东西,新的知识。而传统的教育很难提供这样的学习条件。网络技术的出现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支持和实现手段,这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

2.1.2网络技术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革命,网络化教育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等功能,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受益,这必将引起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飞跃。

网络教育具有开放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只要有网络连接条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

2.2计算机网络在教育应用中利弊 。

2.2.1网络教育潜在的优势。

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达到了学习目的,还培养了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的能力。

远程学习可以突出了个体作用。网络课程中学生面对有机联系的结构,实现的是思维求异,这是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网络课程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学生与学生、学生于教师的交流,增强了协作学习的弹性。激发了参与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兴奋的情绪下进行。

学生在网上教育中可以获得逼真的情感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生达到一种真正的“虚拟的现实世界”的效果。这种技术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

网络提供给人们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个人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适应各级、各类、各方面学习者求知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大空间教育的优势。

2.2.2网络教育的弊端.

从辨证的观点来看,科技手段即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也能造成可怕的危害。

网络教育的学习环境是一个相对自闭的环境。在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隔离了个体与群体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形成良好的人格造成不利的影响。

还有一些其他的副作用,如,网络课程的学习易产生疲劳。面对一个固定的机器,眼睛长时间盯视屏幕会带来视疲劳;使用终端时,身体的固定、姿势加上有时枯燥的学习内容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往往是人们放弃网络学习进而厌恶学习的主要原因。

在高新技术条件下,中国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历史趋势,看清利弊,并且因势利导,加以真确的把握和利用,网络技术,这朵人类科技文明的奇葩,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3我国网络教育现状及对策

3.1我国网络教育现状。

从1998年起,教育部先后批准67所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已建校外教学点2000多个,开设了10个大科类、150个专业,开设近9千门课程,还有很多学校针对不同受教育人群开发的网络课程,其发展相当迅速。

3.2我国网络教育的问题。

忽视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等问题。接受网络教育的群体在职人员占大多数,基本为成年人。

网上教学资源质量不高。我国的网络课件很大一部分是教科书的网络版或者是电子书形式。这些课件往往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

网上文本资源设计不合理。存在着文字冗长、重点不突出、忽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等问题。

网上教学与网上课程开发脱节、网络教学手段单一。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地域差距大及资源浪费。我国绝大部分的教育投入是不足的,远程教育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尤其是西部西南一些地区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网络教育认可程度不高。我国对网络教育等学历的认可程度不高,而学校又在网络教育人才培养上面的不够重视,使社会的接受程度不高。

3.3我国网络教育问题的对策 。

首先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系统和科学的设计课程,同时要考虑对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及社会的实际需求。

精心设计协作学习的情境及活动,每门课程的辅导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及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一定的组织方式,使得辅导教师能够监控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和支持。

要加强师资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应该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建设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教学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建立统一、便捷、高效的学习资源库,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加大对偏远地区的设备尤其是人力的投入,对很多贫困的地区重点做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养,从而逐步的缩小区域差距。

完善评价标准,健全评价体系。国家主管部门应制定并不断完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体系,建立效果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健全评价体系,促进和保证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