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8 14:43: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艺术教育,生态式教育,人类智慧,人文精神
艺术教育作为一门研究艺术教育现象的学科,侧重的是类属于艺术范畴的素质教育,以艺术或艺术品为媒介来培养人的艺术能力、艺术创作与艺术境界的有规律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那么,艺术品所表现的自由的感性形式,存在于每一个独特个体的感性生活中,艺术属于一种感性的形象,这种感性就带有人文主义的色彩,所以,作为承载人们艺术思维、艺术创想的承载体——艺术品,就不能太注重技法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表述。读《艺术与创生——腾守尧先生生态式教育理论之路》后,让我对现代艺术课程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注重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我们的艺术教育过程中,为了使艺术创作者创作出更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就应该像腾守尧先生所关注的,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知识融入到艺术课程的教育中,并将多种教育理论进行融合而提出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试图矫正在目前的一些艺术课程教育中存在的注重技法、忽视人文精神的现状。
对于每个有追求的人,滕先生提出毕生都在建造自我的庙堂的思想,以独特的方式高度概括了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所要培养的精神品格与自我提高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有生命的构架,而且还是一个有主观思想与智慧、有独特个人艺术品格的承载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就在不断的构建这样一个自我,提升我们的智慧。这个过程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教育与受教育过程实现的,所以作为培养具有艺术修养与能力的艺术教育,就应该注重文化生活、科学精神的渗透,转变传统式教育方式,不断运用生态智慧,以更加开放的教育形式开展艺术课程教育,这样也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开展与培养。对此,滕先生总结出原始智慧、现实人文智慧、神性智慧三种人类智慧,阐述了人类发展历程中所呈现的不同智慧层次,诠释了人类艺术智慧发展所经历的从根源到现实再到超越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引起我们对个人素养培养的一种反思。
首先,原始智慧属于人本能地对自然的一种认识与借鉴,对矛盾事物双方视为神灵的两面,这种认识处于人类智慧发展的初级阶段;自然界的万物不仅都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而且万物之间都是想通的,就像美术、音乐、戏剧都是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对这两者理解应该是相近的。所以我们在构建自我的“庙堂”时,不能脱离现实万物、不能与生态产生失衡,要在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其次,现实人文智慧或圣贤智慧,则是人对自然界的矛盾关系、互存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真理,并善于将其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不再是盲目的,而是严格的视为对立两面,并试图征服它们,带有理性色彩。
第三,神性智慧或超然智慧,则是人们对客观自然的矛盾双方加以融合、综合各种智慧进行创新与改造。事物的矛盾两面是相辅相成的。艺术能反映社会,而社会也同时影响着艺术。艺术并不是像照相机那样把生活进行记录、复制、收藏,而是以社会生活作为背景依据来表述内心情境的一种形式。滕先生提出神性智慧的核心,就是对话精神。对话不仅仅停留于理解为一问一答,更高层次的上升到精神层面,对话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一个内心情感、情境获得交流、融合、进而提升的过程。自然界中的各种现实情景,对于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来说,可能更能从中读懂自然的和谐艺术,感受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对话。这种艺术,正是神性智慧所指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自身艺术素养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将艺术素养与能力,结合社会需要进行新的创造,创造出能打动人的能为社会服务的新的事物。所以艺术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学识,塑造高尚的人格,培养高雅的艺术审美能力;其次再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优良的艺术品格与艺术能力、技术进行整合,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于艺术情境中,并使之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两者在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是辩证主义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作为人与人的活动,回归自然和谐规律,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遵循共生互生、生生不息、循环复始的生态关系,进行生态式教育。艺术教育之所以要与生态学理念相融合,正是为了找到艺术与生态之间的一种平衡,生态哲学已经成为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态度。生态式教育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开放式、平等式、互补式教育,更多的是强调思想精神、不同观念、看法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而是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过程。
生态式教育首先强调的就是师生平等关系,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对话。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这种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主要是指思想认识上的平等关系,是相互理解、学习认知的关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成为共同探讨的伙伴,都成为学习者和探讨着,更有助于意见与思想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董的方面,也许你所不了解的正是对方所了解的,这样就能达成一种互补,在这样互动式的对话中,去充实和丰富自己并从中发现真理。
摘 要: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差、就医环境差,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此外,从开大药房到收红包等不良行为,个别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降低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要扭转这种局面,在学医期间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德医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的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并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 人文素质 重要性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之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应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还应增加相应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医学伦理学中的自主、知情同意、伤害、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
3、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各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应结合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使临床实习阶段不仅仅是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也是对医学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实习。
(二)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物质——空间类环境以暗默的方式寓含着文化信息,积淀着历史与现实的价值理念,学生在与物质情境的交融与对话中,不断地解读其中的价值寓意,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感觉。
组织——制度类环境,负载着整个学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组织制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学校要营造民主、严谨、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尊重学生人格,鼓励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博爱、诚信、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文化——心理类环境是最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深刻、稳定地体现着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情操,能使学生拥有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因此,应加强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象征着大学精神载体的教育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强化群体行为举止对个体行为举止的影响。
2、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校园科技文化节、名家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及各种以科技文化活动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修身养性、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人文素养。
3、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要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接触社会、服务大众,开展慰问走访、体检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以此培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建设
1、加强医学生人文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要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师资重组和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逐步培养、聚集一批医学人文学科优秀学术人才;同时,大力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使之发挥对医学人文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孵化器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医学人文重点学科。
关键词:以行业为导向 高职英语教学 人文精神 必要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国际化的行业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时展与社会进步迫切呼唤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类进入21世纪,就是进入了学习型的社会,要求学生尽量扩大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英语综合能力,才能有极强的社会和岗位适应性,这些都需要有深厚人文精神的沉淀。
2.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高职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英语的教学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基本是围绕等级考试和英语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英语课成了纯粹的语言文字的学习课,具有严重实用主义倾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基本是为了迎合社会上招聘单位的需求,强化了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大大淡化了它的人文性。
高职英语教师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陈旧,英语职教理念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未曾得到很好的实施。这种只注重语言本身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人格培养的教育,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语言点的学习。这不但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相对较低。
因此,如何实施以行业为导向实施人文精神培养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实现高职高专的能力本位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的调查显得尤为迫切,本项目应运而生。
二、企业用人标准以及人文精神解读
1.企业用人标准
(1)李嘉诚说:“我们用人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沃尔玛公司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是求职者的品德,然后是技能水平。
(3)美国强生公司:我们更加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态度、做某项工作的能力与愿望、团队精神、学习的愿望、聪明并成熟、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各外企、民企、国企、合资企业首先看重的是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其次是专业。
2.什么是人文精神
对于人文精神内涵和本质的探索和研究由来已久,文学、哲学、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对人文精神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但对其本质的理解基本一致,即“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
一个国家的富强,一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其人文精神的培养。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打就垮,然而,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不打自垮。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1.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之间的需求关系。
2.社会各行业快速发展与高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低,人文精神不高之间的矛盾。
3.高职教育重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轻德育,未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4.高职英语教学片面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忽视了语言本身的人文色彩。
5.教师自身教学观念仍需转变,英语人文精神素质不高。教师上课主要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延伸辐射力度不大,英语文化知识渗透不够,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英语课程上体现不够。
6.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自主性不强。
四、课题的实践意义
1.此项目的提出是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必将在增强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夯实人文精神底蕴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成为新世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该项目科学地将以行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解决社会企业日益国际化的需求与高职英语教学之间的矛盾提供了较好的途径。高职英语教学在以行业需求为指引的前提下,明确了英语教学的目的性、指向性和功能性;而有效地将人文精神培养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中,必将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方面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增强职业道德操守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3.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高职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说:教育的目的,不在制造基督徒、员、工人、公民、律师或商人,而在培养人类的智慧,由此而发扬人性,成为仁智的人。其目的是人格,而不是人力。
4.能够有效地弥补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不足,即:只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该项目促使高职英语教学不仅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传授语言知识,还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英语所反映的人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心灵的完善,实现人格的提升。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人文知识和人格完善教育。
5.必将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改革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
6.将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该项目注重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行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设计,比起单纯的语言知识的教授必将更大的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五、项目的实践成果
1.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其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和业务得到提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具备人文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学生通过运用英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师的职能从传授变为指导服务;学习的目标由单一到综合;学习的空间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学习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拓展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真正地能够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育性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2
初中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学生求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是传授母语文化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很荣幸可以教授学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魅力。初中生阶段正是从认知世界走向人生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加强语文对其的教育启蒙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因此,加强初中语文的人文性教育教学势在必行。初中语文课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现实社会、人生波折、纷繁世界,这些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吸收古人的智慧,汲取哲理的精华,启迪心灵的成长。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有这个责任让初中语文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教育性,而要发挥语文的这种教育性就必须利用好教学的机会,充分进行个性化教学。本文将浅论初中语文的教育性和教学的个性化。
一、初中语文的教育性
初中语文作为启蒙学生的重要工具,其教育性体现在各种方面。初中语文用其工具性鞭辟入里而又广泛地向中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当代文学的精彩以及中国人的精神等等,其中的教育性是广泛而又深刻的,这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简述初中语文的教育性作用。
第一,初中语文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初中语文对学生的人格引领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初中语文涉及范围广泛,通过各种古今中外的文章、寓言等等各种形式传达了古今名人对人生的认知,更传达了他们对于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初中语文充满了对生命万物的博爱,对中学生心灵的启迪具有重要作用。心灵美才是最美的,一个人必须拥有心灵美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美。高尚的心灵是对万物的热爱,是对生命的热爱,初中语文包容万物的精神正是初中生最需要的精神。初中语文通过故事、散文等等形式所表达的高尚的心灵,其中不乏对世界和生命的包容和热爱,这些内容对学生精神世界的震撼是巨大的,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树立高尚的人格,也只有拥有了高尚的人格,学生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二,初中语文会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需要努力,需要韧劲,但同时如果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一味盲目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一方面初中语文中有很多成语讲述的是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比如祖逖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借光、孙敬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这些名人故事会在无形之中教会学生什么是刻苦,让其收益匪浅。另一方面初中生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初中语文作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科理解力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初中语文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初中生的美育建设对培养新世纪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因为其人文性所以自然具有美育的功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即对学生审美的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初中生阶段学生感情丰富,对美的事物接受能力强,初中语文中所包含的美正好是学生最需要的。比如,教材中关于春天的描写,对生命的认识,老师可以给学生配上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加以想象,这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意义重大。这种美育建设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深刻又深远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初中语文课程有其重要作用,其对学生的启蒙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都不能取代的。然而要让初中语文充分发挥其能量,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还需要各位语文老师多加研究。一门课程的开设必须经过各位老师的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才能取得进步,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凸出人文性、个性化,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接下来笔者将浅论初中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希望可以与广大同仁分享交流,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进步。
第一,老师要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有人说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是一位演说家。演说家必须要讲的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同样的,每个老师也都必须有自己的授课风格,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提高授课效率。课堂教学或者严肃、或者幽默,或者沉稳、或者激情,这都是老师的课堂风格。当然老师的风格不一定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但是老师要用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去征服学生,让学生适应以至于喜欢上老师的风格和节奏,这样的老师才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初中语文就是要这种张扬个性的精神,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相信老师的个性教学对充分展示初中语文的精神内涵至关重要。老师是语文精神的传达者,老师要让学生从自己身上看到语文的气质和精神,这就需要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
中职教育作为特殊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的教育对象为初中毕业的学生,通过中职院校的学习,为日后进入社会就业奠定基础。因此,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形式更加偏向于职业化。而职业技能教育的语文教学,是学习和掌握其他技术能力的前提和条件,由此可见中职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只有不断突出和发挥中职语文的课程特色,才能更好的掌握其他专业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确保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把握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中职语文学习特色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综合型技术人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中职教育应运而生。中职教育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育存在差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的学习较短,主要以技术操作等实训教学为重,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较大的教学效果,在凸显语文教学专业化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特色。中等职业语文教学是整个中职教育阶段的根本性课程,该课程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从根本上把握好中职教育的就业方向,为职业化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凸显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特征
语文是学习基本语言的一门学科,在整个教育学科中属于基础性课程,而中职教育主要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技术能力为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等同于专业教育,而是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如果一个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高但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也不是中职院校想要培养出来的人才,相关企业对这种人才也不会认可。由此可见,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在未来求职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量和价值。作为中职院校来说,要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制定好人生发展目标等,从根本上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整合中职语文学科和专业知识
就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而言,中职院校只是将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进行教学,并没有将该科目与学生职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导致中职语文难以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只有充分重视和挖掘中职语文职业化特色,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中职语文理论知识与职业技术的有机融合。要做到这一点,中职院校需要将中职语文的学习特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征作为切入点,根据语文学科的理论知识科学合理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手段,并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丰富,通过多种途径凸显中职语文特色,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二、探讨中职语文职业化教育教学特色的实现途径分析
(一)基于职业特色 明确授课目标
中职基础教育与高中阶段所学的基础课程内容存在诸多相似性,但其中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高中阶段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为之后的大学阶段奠定基础,而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就业。中职院校中的课程设置了多种专业,每个专业尤其独特的标准和要求,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需要将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转变为实际本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化技能。中职教育中有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文科类专业,还有数控加工、机电维修等理科类专业,因此,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需求就会存在部分差异。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积极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理论知识 转变授课方式
中职语文教育存在人文性和职业化这两个方面的属性。因此,在中职教学活动中,要在满足语文知识的人文性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职业化水平。职专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需求,探索相关技术能力标准和要求,还要适应时展特色,转变传统授课方式,不断丰富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和结构,通过创新的手段设置新的课程教材,从根本上实现中职语文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良性互动。
(三)建立健全中职语文学习考核评价体系
中职语文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情况,基于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对语文学习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从而有效提升中职语文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中职语文评价的内在潜能。因此,中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学生所学专业的特征,由于专业不同,语文学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机制,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健全相关的考核标准和规范,完善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增强中职同学们的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保障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稳定快速提高。
三、结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中职院校只有充分挖掘职业化教学特色,才能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卉.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实用性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0)
[2]克然木,阿布拉.基于职业化教育的中职语文教学探讨[J].才智,2013(33)
【关键词】高职语文;语文阅读;个性化阅读
一、高职语文阅读实行个性化教学的意义
1.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群体的显著特点是,其年龄与高中生相仿,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大学生校园生活非常接近,但是高职学生的社会认知不足,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职学校面对的现实是,经过短暂的学校学习生活就要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职业技术的优秀程度无法弥补人文素养的缺失。语文阅读能够有效地对此进行补充。因此,高职院校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高职学生群体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这里的差异性既包括学生性格上的差别,也包括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差别。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恰好可以解决这一差异性带来的问题。因此,高职语文阅读实行个性化教学对于整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利于社会认知的成熟。
2.教法分析
高职语文教学的课时较少,这是由高职教育的总教学目标决定的。高职教育以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术的人才为教学目标,而语文学科的专业性特点并不突出。如何短时高效地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没有充足课时的保障下,个性化语文阅读是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
总之,高职语文阅读实行个性化学校,符合学生的学龄特点和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工作的需要,符合高职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需要。以此,在高职院校实行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语文阅读实行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1.个性化阅读之阅读材料选择个性化
在个性化阅读应用到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了阅读材料选择的个性化。例如,部分阅读课安排在阅览室和图书馆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进行图书类别的甄选,然后进行定时的阅读。
阅读材料选择个性化的最大优点是提高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和有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的被书中内容深深吸引,大幅度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材料学生个性化的最大不足是老师很难再有限的时间中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对此,提出以下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有效进行的参考意见。第一,对于在阅览室和图书馆开展的个性化阅读课堂,设置相应的读后感作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下课即现阅读成果。第二,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学生依次限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自己所读的书籍进行推荐。第三,阅读的场所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外进行,例如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知名书店或者临近高校图书馆。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对书籍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都非常有利。
2.个性化阅读之阅读心得表述个性化
高职语文教育的个性化阅读课堂上,有学生各抒己见的特征。例如,在教师进行的主题阅读课上,教师提供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后分享自己心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和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
阅读心得表述个性化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够性,打开学生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构建。此外,学生们的见解各不相同,常常出现思想的碰撞和辩论的交锋,这有于学生养成辩证看问题的思维习惯。阅读心得表述个性化的在课堂上呈现出的不足在于课时较短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部分学生害怕观点错误而很少发言。对此,提出以下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有效进行的参考意见。第一,老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考从阅读材料的信息量大小、与学生的相关程度以及材料体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议选择短小精悍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论的材料,从而节省材料阅读时间,进而留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唇枪舌战,越辩越开心,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第二,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以便于学生课下对材料的背景进行研究,有利于学生课堂材料评论更具有针对性。第三,教师对于学生所表达的见解,要尽量给予肯定和表扬,避免批评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所以,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想,找到学生的思想的出发点,对其特殊见解给予合理解释。
3.个性化阅读之阅读方式选择个性化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看书的方式的静态的阅读,通过看电影的方式的动态阅读,通过听材料的有声阅读等等。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可知,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个体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各不相同。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静态阅读、动态阅读捉着有声阅读),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方式个性化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其缺点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考量难以进行。对此,提出以下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有效进行的参考意见。第一,要从静态阅读、动态阅读和有声阅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素材以利于学生进行选择。第二,成立个性化阅读小组(静态阅读、动态阅读和有声阅读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心得的分享。此外,根据高职院校的性质与大学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高职院校要考虑引进移动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阅读的便利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累计时长,进而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育成果。
三、结语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介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高职语文阅读教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像高中语文教学一样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像大学一样指导学生阅读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个性化阅读教学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高职语文的教育功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和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社会认知的完善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以语文教学资源为载体进行生命教育活动
1.1 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语文学科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材料,因为有许多的课文就包括了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语文教材有三类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①直接写对生命的看法的作品,如:《热爱生命》、《鱼我所欲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命的意义》等。②有关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如《三颗枸杞都》、《“诺曼底号”遇难记》、《最后一课》、《汤姆·索亚历险记》等。③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关注。如《国宝——大熊猫》及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等。在教学中,我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运用课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近几年,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跟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有一定关系。教育应以人为本,应全面关注人的生命,这应该是教育最初和最终的意义。可是,受应试的束缚,一直以来,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针对这种局面,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积极运用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 以语文教学资源为载体进行生存教育活动
2.1 运用语文资源,教育学生掌握生存知识,重视生存环境。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存教育内容的课文有:《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一双手》、《三峡》、《与朱元思书》、《美丽的西双版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教师可利用其教育学生认识城市绿化、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或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美景无处不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环境的热情。生存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最为具体。为此,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结合生存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灌输语文课的人文思想,理解语文课中的生态美、人性美。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到不少有关生存的知识,懂得了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2 运用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直面挫折教育。直面挫折是生存教育内容中的一个生存技能。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失败,遭受挫折。常言道:“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挫折必是滋养花的养分。”因而,直面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可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直面挫折教育。例如:利用《老山界》一课,教育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面对挫折困难,我们要学习精神,不能因遇到困难、挫折就丧失信心,胸无斗志。在讲如何面对挫折时,我生动地讲析了名人成功的事迹。例如,爱迪生通过1万多次实验,才发明了电灯,开普勒在逆境中凭着顽强、坚毅的品格认真研究,终于发现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成为天空的“立法者”等。
3 以语文教学为载体进行生活教育活动
3.1 运用语文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确立积极生活目标。语文教材本来就是以生活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大多数语文课都是反映生活教育的文章。所以,我在组织生活教育时,把和生活有关的语文资源作为生活教育重点。例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时,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从不向命运低头,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同时要求学生学习海伦·凯勒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的热情与信心等。
摘 要 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对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是大学体育教育中的永恒主题。在本文中分析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几点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旨在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可以更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大学 体育教学 人文关怀 策略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体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和呵护人的生命力,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优雅生存。大学的存在就是为了给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优秀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大学的教育问题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人文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可以在人文教育的氛围内全面的认识和完善自己,树立起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形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下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大学体育教学中也离不开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存在可以实现体育的最终目标。在体育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扮演的主体地位,发展个体意识,因此应该对每个个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可以在进入社会后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缺失的表现
(一)对大学体育教育关注度太低
新课改的大学体育教学普遍来说都只是摆设,并没有充分重视学时和学分,也没有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同时并不会选择去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体能素质明显下滑。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关怀青少年身体强健,以及陶冶心灵和健全心理。实际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学的体育教学的人文关怀也处于缺失的状态。
(二)体育经费和学科建设没有得到重视
我国国内大部分的大学都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没有足够体育锻炼的场馆、缺乏锻炼教材、天气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上课变成了放羊课。南北方的天气差异,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学生们都会面临太阳的炙烤和冬天寒冷的冷风,对学生来说体育课就是一种煎熬。大学不能给学生们提供足够面积的体育场馆,学生们去上课就变成了只是应付老师应付考试的状态,长期下来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都会被打消。
(三)特殊群体没有得到足够的照顾
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群体,学校不能提供足够的人力Y源和硬件设施,有障碍的学生很难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和健康的同龄人相比,这些特殊人群更需要人文关怀,更需要体育锻炼。
三、大学体育教学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关怀的能力
学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关怀自己和关怀他人,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价值,才可以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营造出一个快乐、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延伸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帮助自己帮助别人。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文知识水平
师资团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学的发展,这样的形势推动下,大学的教师队伍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完善自身专业基础的能力,还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知识渊博、多才多能的教师。教师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在教学课堂上老师才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三)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板,这就要求大学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要依据个体的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长、体育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自身发展特点能方面进行差别对待,例如800米长跑,对于擅长的学生来说可以完成任务,对于身体较弱的学生老师应该适当做一些调整,尽可能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个体,有层次的进行体育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切记一刀切,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自信心,达到体育锻炼的最终目标。
(四)设置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课程中,老师们可以设置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增加趣味性的小游戏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现实情况,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人文化的教育方式,选择更加新颖、更加有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整个课堂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健康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的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完善自己的品格,最终获得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社会的迅速发展下,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层出不穷,对于人才定义的标准也是越来越高。大学是一个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不仅仅局限在日常的教师授课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还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给予一种人文关怀,提供更加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模式,保证人才的整体质量。大学学校不应该将注意力仅仅放在身体素质上,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品质、人格、智力等方面的完善,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观.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