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8 16:05: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探究性课题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善于捕捉和发掘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
1.引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主要工具,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因此在教材中寻找课题可以让学生运用本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降低研究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完成研究任务。教材中有许多研究性的活动,比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课题研究“月球基地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首先要了解月球表面的自然状况,通过学习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月球基地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生命保障条件。这样不但把教材知识学以致用,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2.学生生活
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学生生活最主要的场所,蕴含着相当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有价值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对许多课题的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选取身边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些来自农村,有些来自城市,他们之间有着地域差异,可以联系城市与城市化进程做这样一个研究活动——“城市和农村,你以后会选择住哪里”。这个问题比较实际,贴合学生生活,也许是他们以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关切,所以他们各抒己见,说出了了解的,知道了不了解的,并且互相交换意见。
3.社会热门话题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学生对社会焦点也更加关注,因此各种社会报道、热门话题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热点话题,它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果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
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环保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环境问题不仅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我们讲到风向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时,就可以以通吕运河沿岸的橡胶厂为例,让学生研究在当地盛行风的影响下,这些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二、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差异性是研究性学习应具备的主要特点,但地理研究性课题的选择还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地理性原则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使地理课题的选择面相当广泛,但同时也容易造成所选问题的地理针对性不强。地理课题的研究要注重“人地关系”“空间结构” “学科综合性”等。如“上海市商业中心的发展与展望”与“上海市商业中心和理性布局的探讨”这两个课题的主题完全不同,前者选题较为模糊,虽然与地理搭边,但更应该属于经济的范畴,而后者则明确属于地理的研究范畴。
2.创新性原则
地理课题的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不需要按部就班,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发现和创新。学生既可以选择全新的课题,也可以选择前人已经研究过的课题,因为每个人的视角和观念都是不同的,对于前人的一些研究内容我们可以完善,也可以纠正某些错误的认知。地理课题研究强调让学生体验地理探索研究的过程,学生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凭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量力性原则
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要讲究可行性、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操作能力。课题的类型、内容的深浅和范围的大小都要与该研究小组成员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成员的主客观优势,立足于课内知识和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避免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4.发展性原则
地理课题研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是为了解决教材中的问题,更是为了以后解决更多的问题,预见更多的可能性,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在选择课题时要考虑到它以后的发展性,如我们学习了“鲁尔区工业的发展”,包括它的形成条件、衰落原因以及整治措施,那么我们就会联想到对于和鲁尔区相同条件的我们国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三、研究选题应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
1.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他们所习得的知识结构以及内容的深浅也不相同,要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课题,避免好高骛远。就高中生来说,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高一学生正处于系统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教材知识,提高地理技能,通过研究掌握新的知识,“交通运输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等课题比较适合高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高二的学生已经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地理知识,他们需要巩固和深化自己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某市区人口分布与商业的布局”等课题比较适合他们。高三学生已经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区域地理知识和系统知识,因此“GIS在自然灾害中的应用”比较适合他们。
2.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选题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学生喜欢旅游,谈到大山名川、遗址胜迹时不禁喜形于色,教师就可以穿针引线,提问他们相关问题,引发思考。比如说说“你”在旅游的时候最喜欢哪个地方,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觉得景区有什么让游客不满意的地方,景区的环境、设施怎么样,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3.结合学生的能力专长
所谓结合学生的能力专长就是要因人而异,虽然学生处于同样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教育,但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而造成的个性差异,导致了能力、专长上的差异。比如,有些学生观察能力强,有些学生自制能力强,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有些学生表达能力强。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选题。再比如,有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比较高,他们就可以以“3S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3S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是3S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有些社交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以“某地小汽车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为研究课题,通过和小汽车车主交流获得相关信息。由此可见,让学生各自发挥所长会使研究活动更有效率地开展。
关键词:软件工程;问题;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软件的开发与与维护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资本来确定该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是不是值得解决。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不能靠主观的猜想,必须通过客观的分析来解决。
1研究任务的可行性
第一步我们要把问题分析清楚。再分析问题澄清问题是初步吧问题的规模确定,澄清了问题后,系统的逻辑模型要导出来。进而从导出的逻辑模型出发找出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我们一般从3个方面来研究问题的可行性:(1)科技可行性: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么?(2)操作可行性:用户能够使用这个操作系统么?(3)经济可行性:用这个方法解决系统的开发成本会超过他的经济效益么?当然除了这些方面,我们还要从法律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把问题分析完以后,分析者要把每一个解决办法相应的粗略的实现进度给制定出来,如果发现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那么这项工程的开发就要被停止以避免浪费人力物力。
2研究问题可行性的过程
2.1复查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分析者要认真阅读有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认真与关键的人员进行讨论,进一步确认分析问题阶段所到处的逻辑模型图,把模糊不确切的叙述全部改正,要把对目标系统的一切约束和制约都清楚的描述出来。
2.2现有系统的研究
对于现存在的系统,它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所开发的系统一定要有它的基本功能,并且还得要有解决问题的功能。此外,新开发的系统如果不能够节约资本,或者提高收入,那么新的系统就不值得去开发。
2.3导出新系统的高级模型图
根据已有的物理系统把已有的系统逻辑模型图导出来,然后根据已有的系统逻辑模型构思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接着依照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新的物理系统。
2.4问题的进一步定义
分析员的看法已经表现在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图上,如果用户与分析员有同样的方法,则可以一起对问题定义、工程规模和目标进行复查,这次复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要被作为讨论的基础。
2.5解法的导出与评价
依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图,分析员要提供几个比较高水平的方案来进行比较和选择。最简单的导出供选择的解决办法的途径,是依据现有的科技水平来考虑不同的方案一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一些关于技术的物理系统被提出了之后,要依据科技水平的可行性把一些不显示的系统给排除其次就是考虑操作是否可行。由于各个单位处理事情的习惯和原则不同,分析员要把技术上可行的方案筛选出来,把那些不切实际的以及部门不能执行的方案给去掉。接着分析员应该对经济方面是否可行来给出一个判断。分析员要把系统的每一个阶段大概的成本给估计出来,并且估计新系统是否可以节省费用或是否可以增加收益。
2.6行动方针的推荐
研究软件工程可行性问题最关键的是:对于这项开发工程是否继续进行?分析员必须把这个问题的建议清楚的表明。如果分析员觉得这项工程的开发可以继续进行下去,那么分析员应该选择出一种对于该工程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加以说明和分析。
2.7开发计划的草拟
分析员推荐了方案以后,应该把相应的草拟计划书草拟出来。对于草拟的计划书,不仅要表明工程的进度,还要把各类开发人员所要用到的开发资源给估计出来,并且要对开发人员表明何事用及用的时长。分析员应该在最后指出下个阶段详细的进度表的成本估计。
2.8提交审查书写文档
把以上所述写成清晰明了的文本文档,请相关负责人员及评审组检察,来表明这项工程是否值得继续进行及分析员推荐的方案是否可行。分析员对新系统必须做什么的看法实际上都表现在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图上。对于分析员的看法,用户是否赞同?分析员和用户要一起再次对问题的定义、工程规模和目标进行复查。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木瓜籽 镇咳 祛痰
木瓜籽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安徽、山东、浙江、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木瓜属植物,全世界约有5种,我国均产。其中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的道地药材,称为宣木瓜。木瓜在中医药学中用途广泛,《中医大辞典》、《本草纲目》、《本草拾遗》等着名医着都记载了木瓜具有舒筋活络, 解渴生津、平肝和胃、祛风除湿等功效,能治疗腰膝疼痛,脚气水肿,痢疾霍乱,心痛腹痛等疾病,另外,还有镇咳、清暑利尿、解酒祛痰等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木瓜具有抗肿瘤、保肝、抑菌、镇咳祛痰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同时,木瓜亦为一种可食瓜果,近年来已利用木瓜果实研制成药品、加工罐头、果脯、果酒、果醋、果汁等保健食品及美容护肤化妆品,同时作为食品添加剂大量使用。木瓜临床效果独特,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但在木瓜果实中占很大比重的木瓜籽的研究应用确并不多。本课题组现已从宣木瓜籽中分离并经过波谱学鉴定出包括有机酸类、三萜类、黄酮类等在内的二十多种化合物。本次实验是通过药理学方法,首先研究其镇咳及祛痰作用,筛选木瓜籽中活性部位,为这种可食用性植物深入开发成新药及新的食品添加剂奠定基础。
一、实验材料
1.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22.0±2.0)g,雌雄兼用,由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木瓜籽提取液的制备。宣木瓜购自湖北宣城水果批发市场,经吉林大学药学院张静敏教授鉴定为宣木瓜。去果肉,取木瓜籽1kg,用7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除去乙醇以后制成1L的溶液(简称原液),取原液100ml,稀释成500ml(简称稀释液)。
3.仪器和试剂。盐酸依普拉酮片,上海衡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0510;氨水,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70102;氯化铵,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060520;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梅特勒AB135-S十万分之一天平,德国;HH-42快速恒温数显水箱,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其它试剂购于北京化工。
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验结果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及T检验。
二、方法
1.镇咳作用研究。为研究木瓜籽提取物对小鼠镇咳作用的影响,选取昆明种小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药组分别灌胃原液和稀释液20ml/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阳性组直接用盐酸依普拉酮(20mg/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1h后,将每只小鼠分别置于引咳笼中,使小鼠接受饱和氨水的喷雾刺激5s,从喷雾氨水开始计时,以腹肌收缩,张嘴为准,观察和记录小鼠的刺激潜伏期及2min内咳嗽次数。
2.祛痰作用研究。为研究木瓜籽提取物的祛痰作用,采用酚红气管排泌法。
(1)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用天平精确城区酚红0.100g,加5%NaHCO3溶液至1000ml容量瓶中。分别吸取此酚红溶液0.25,0.5,0.75,1.00,1.25,1.50,1.75,2.00ml于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满刻度,用722分光光度计于546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得回归方程x=0.2257+5.3268y,r=0.9990,并绘制标准曲线。
(2)选取昆明种小鼠雌雄各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药组分别灌胃原液和稀释液20ml/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阳性组氯化铵组(2.0g/kg)灌胃给药。每只小鼠灌胃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5%酚红生理盐水溶液10ml/kg,30min后脱臼处死,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1ml蒸馏水的试管中,再加入1mol/L NaOH溶液0.1ml,以1ml蒸馏水/0.1ml NaOH溶液为空白,546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A)。
三、结果
1.镇咳作用
结果见表1。原液组、稀释组能显着抑制氨水诱发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显示其具有镇咳作用,且呈现量效关系。
2.祛痰实验
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原液组及稀释液组的木瓜籽的乙醇提取物均能增加小鼠气管的酚红排泌量,呈现量效关系,原液组效果优于氯化铵阳性对照组,提示木瓜籽具有祛痰作用。
四、讨论
采用抑制氨水诱咳的方法,研究了木瓜籽乙醇提取物的镇咳作用。本实验首次发现了木瓜籽乙醇提取物的镇咳作用,这可能与提取物中的酚苷类成分有关;采用酚红气管排泌法研究了木瓜籽乙醇提取物的祛痰作用,实验表明木瓜籽有祛痰作用,但作用不如镇咳那样显着。可能与提取部位有关,需要进一步活性筛选。
本文从镇咳祛痰两方面对木瓜籽润肺化痰的功效进行了初步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效果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显示出了镇咳祛痰活性,但其量效关系及镇咳祛痰有效成分还需进一步研究。由于木瓜籽多被扔倒,甚为可惜,经过研究可发现,一方面利于变废为宝,一方面又促进开发其新的药理活性。本实验为最终阐明木瓜籽润肺化痰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了药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文平, 郭祀远, 李琳,等.野木瓜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测定[J].食品科技,2007,10(2):84-86.
[2]郑智敏,王寿源,周迪秀,等.木瓜冲剂对急性病毒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福建中医药,1987,18(2):24-25.
[3]吴一福.中药镇痛新药—精制野木瓜注射液[J].世界药品信息,2002,3(1):50.
[4]周帼萍,汪芳安,等.木瓜复合果醋的酿制[J].食品科学,2005,26(10):274-276.
[5]刘淑霞,刘淑琴,等.木瓜籽提取物抗感染镇痛活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3-15.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
中职语文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语文素养,研究性学习走进中职语文课堂,是对中职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场变革。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愈演愈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这些课题不一定都适合职业中学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文就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置提出一些想法,希望有助于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中职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的背景
以普中与中职学生各方面情况对比表格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上表的比较可知,中职生与普中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培养的方向也不一样,因此,二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也会出现的现象。那么,在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合理地设置课题便值得我们探讨与反思了。
二、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的原则
1. 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不是一门特定的学科,它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它可以是单方面的、某一学科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交叉学科的,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课题是研究活动的“眼”,是研究活动的视角和着眼点,“眼”足够灵活开放,才能为研究活动提供更广阔开放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环境,从而形成开放的学习过程。
2. 可操作性。中职学生各方面语文素养较差,不宜设置太深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由浅入深,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理论结合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如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等。
3. 符合学生个性特点。中职生主动学习能力差,不喜欢课本的约束,但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研究性学习课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兴趣为导向,学生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4. 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职业学校的特色之一是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职业学校文化课的育人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素养。将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更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专业课服务。
三、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的方法
中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置不能人云亦云,要在追求共性的前提下,体现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
1. 以职教语文教材为基础设置课题。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中职语文教材涵盖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学佳作,并且每一单元都设有以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题资源。如诗歌单元,学习了《将进酒》《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雨霖铃》,四首诗中都有“月”的描绘,可以以《唐诗宋词中“月”的意象》为课题让学生做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了《我的空中楼阁》《像山那样思考》《离太阳最近的树》《窗前的树》,学生可以再结合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爱大自然》做关于《珠海环境污染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等。
2. 以中职生生活现状、社会现实、社会热点为依据设置课题。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生活是语文的翅膀,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中职生生活现状、社会现实、时下社会热点中寻找灵感设置课题,将语文融入学生生活。如针对近年来迅速风靡网络的各种网络流行语体,可引导学生做《网络流行语的背后》的研究性学习,了解网络流行语体火速走红的原因及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很多学生迷恋网络文学作品,如穿越小说、玄幻修仙小说等,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设置课题《网络文学对中职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学作品。
3. 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设置课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中职生与普中生在学习上的最大区别,职教语文教材的职业模块便是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结合学生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更能彰显这一职教特色。如中职生在刚入学时对所学专业都不甚了解,可开展《我爱我的专业》研究性学习活动,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营销专业的学生可开展《市场营销的口才艺术》研究性学习,打破传统的口语交际授课方式,让学生走进市场营销体会口才的艺术魅力。
4. 结合其他文化课设置课题。研究性学习不是单一科目的学习活动,往往会涉及到其它领域,将多种知识融合在一起,所以将语文与其他文化课融入到同一份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无疑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如可以结合政治学科,设置研究课题《2002-2012年10元购买力对比》;结合音乐学科,设置研究课题《流行音乐中的语言艺术》等。
四、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设置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中的有关论述,“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题是研究活动的视角和着眼点,一个优秀的课题才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更广阔的渠道学习语文知识,探索语言规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品质。”
中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沃土,在这片沃土中,优秀的课题就是一粒饱满的种子,破土之后,等待着阳光的滋养、雨露的灌溉,将这片沃土点缀出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科学实验 探究实效 评价机制
教师运用动手实践为主的探究方式,重视科学实验活动,引发学生亲历科学概念的建立、科学规律的发现、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激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实验课堂活动实效。
一、有效管理材料,激发探究动力
教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善于利用实验材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引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探究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进行体验,规范操作程序,讲清操作程序、方法,让学生掌握探究活动中常用仪器的性能、用途及操作要点,利用实验材料正确、胜任地操作,逐步提升探究能力。
如教学《磁针有磁性》时,教师要先把实验材料放在固定的位置上,这个位置有利于学生实验时做到尽快、有序地拿到这些实验材料,不要把实验材料放到学生的课桌上,以免分散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当学生了解实验要求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的各种事项,要求学生到固定的位置提取实验材料,学生小组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提醒这些小组的学生整理实验材料,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回固定的位置。对实验材料归类较好的学习小组,教师给予充分的表扬,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节省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有利于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实效。如实验前,学生了解此次实验要求和操作程序,然后组成实验小组到教室讲台左边屋角堆放实验材料的桌上,取走若干根大头针、磁铁、手帕、铁皮等实验材料,接着开始实验,用磁铁吸起大头针,又用手帕包住磁铁,或在磁铁底部放一块铁皮,顺利地拿下磁铁上方的大头针……实验结束后,学生分别把这些实验材料依次放在固定的地方,再进行探究交流。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材料,有效地避开学生的认知盲点和错误的认识,充分发挥实验材料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引导操作示范,保障探究有序
“学会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知道使用工具观察、测量可以使观察、测量更精确”。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具体操作、还须知哪些注意事项,要开展科学实验操作之前,必须引导学生先动脑,教师演示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怎样操作,避免盲目操作影响实验结果,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在操作中进行理性思考,通过师生相互探讨使实验结论完善化、合理化。
如教学《摆锤摆动的快慢可能与摆绳有关》,在学生实验操作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①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探究什么内容?需要哪些实验材料?②在实验过程中须注意哪些事项?要完成哪些数据的收集,小组成员应该怎样分工比较合理?③实验结束后,怎样探究出实验结果?对实验器材如何整理归类,放回固定的地方?在学生探讨这一系列问题后,教师指导点拨,师生一起研讨并制订实验活动探究计划,计划列举出需要制定的事项,如探究问题、探究器材、需要观察的实验变量、实验中注意事项,分工合作等,并以表格形式体现出来。通过这样探究活动,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有了周全的考虑,就能理性、有序地展开实验操作。又如教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如何看的:教师把左眼靠近近目镜,提醒学生不要把眼睛贴在镜面上,必须两眼睁开着看,双手要轻轻地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让它对着光线,将光线发射到镜筒里,就能清楚地看到洋葱表皮的细胞。在教师示范操作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学生操作方法,与教师的操作方法相对比,看看是否正确?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加深实验操作程序的规范性。通过这种教师示范、学生对比演示、学习教材知识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正确操作规则、程序和方法,有利于在进一步实验操作中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养成科学地思考事情、做事情,有条理地考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和提高动手、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综合素质。
三、激活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本科教学;研究型大学;效率
“研究型大学”强调“研究与教学相结合”,这一说法最早始于1810年的德国柏林大学。1876年,美国结合本国国情于建立了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办草拟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1-2010》(第4稿)中,首次由官方提出了“研究型大学”这一概念。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对研究型大学的概念也有了较为清晰的界定,较有代表性的描述为: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
从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出发,可以清晰地看到,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发展方向,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有独特而鲜明的办学理念;二是学科综合性强,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和跨学科研究的优势,能提供广博、高深和前沿的课程;三是师资优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大师和高水平教师汇聚;四是办学经费充足,科研经费充裕,原创性科研成果不断产生;五是以精英教育为主,本科生的生源质量很好,基本上都是高考成绩很优秀的学生,甚至有的学校吸纳了很多省市的高考状元;六是有良好的学术传统、学术环境,和学术自由精神。从世界范围看,研究型大学是大学群体之中的金字塔尖,其基本特征是把“研究”贯穿于大学的各项活动之中。
一、研究型大学需要借助研究性课堂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研究型大学进行本科生研究型教育传播最直接的途径,也是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人才最便捷的方式,因此开展研究性本科课堂教学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质。
首先,研究性课堂教学是适应文化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当今社会,信息量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激增,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如何适应社会,并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性教学正是适应时展的一种教学理念。在过去传统的接受性教学中,无论在知识传承、思维方式、学生发展,还是传授方式上,都忽略了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创造才能。研究性教学则注重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由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其次,研究性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对我国现阶段教育实践影响最深的是前苏联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而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如何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所谓的研究性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把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新进展引入教学活动,通过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激情,力图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和创新过程揭示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养成。在研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可以进行交流和探究学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二、研究性教学的特征
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开放性,立足于书本知识的上的深度理论研究和社会层面的广泛研究;第二,探究性,即打破教师“教”的逻辑顺序,以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逻辑顺序来组织课堂教学;第三,自主性,即打破学生被动“学”的逻辑,发挥、发展自己的主体性,主动探索、学习。第四,实践性,即使学生的亲身参与到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有关问题的讨论、相关课题的考察和调研、相关的论文的撰写等,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方法及团队协作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确立研究课题,主动探究获取相关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三、如何在研究性课堂教育中提升教学效率
第一,确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研究性大学课堂。在研究性教学别强调学生和教师在积极互动中发展,即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是分析知识基础,继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 “研究性”的教学。首先,教师从研究型大学的高度和研究型课堂的理论认识上自觉提升对大学课堂教学理念的理性认识,从教学伦理上重新认识大学教学,并有意识的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其次,激发学习主体,使学生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并为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创设条件。再次,师生兼容并包、,共同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形成在研究性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始终贯穿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通过教师言传身教传承科研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第二,坚持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坚守研究型大学本科课堂教育中教学和研究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其最新的研究内容相结合,将研究的思想、方法带入教学活动。同时,打破传统,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知识的探究过程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知识,明确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气质。遵照认知规律和创新教学的需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志品质。最终实现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了解学术发展前沿、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将主观意识、设想转变为解决客观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的创造性。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性教学结合起来,课堂内外通盘考虑、规划。通过第二课堂的建立、管理和发展,把第二课堂接入第一课堂教学体系中,使得研究性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
第三,革新课程体系。研究性教学呼唤相应的课程改革。在课程体系的革新上,首先要在内容上突出新的研究成果,因为教学内容是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也研究型教学得以开展的根基所在。此外,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基础性与前沿性的关系,不能讲十年或二十年前的文献资料作为学生学习和参考的根基,教师应当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前沿理论成果和相关学科的交叉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科研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构建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的新体系,使学生站在新的高度关注学科前沿问题,解决社会生活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研究型大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以说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开展对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研究性课堂教育方法的运用及课程体系革新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实现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征程中实现自身研究型学生的转变,使得本科生课堂教学实现变革式的跨越,真正培养出促进学科发展、教育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战军.什么是研究型大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 P9―11。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施工
1. 温度裂缝控制验算:
1.1混凝土比热容计算
根据实验室给出的混凝土配比,由各种材料的百分含量和比热容套人下列公式计算出使用混凝土的比热容。
C=(PcCc+PsCs+PgCg+PwCw+
……)/P
1.2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聚积在内部的热量散失很慢,常使温度峰值很高。而当混凝土内部冷却时就会收缩,而这些内部裂缝又可能与表面干缩裂缝连通,从而造成渗漏甚至破坏,所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各阶段的水化热与水泥含量、单位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比热容、混凝土密度、浇筑天数等有关,计算数为最大值时为最大绝热温升。
1.3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升值计算
按上式计算出的最大水化热温度为绝热状态下的混凝土温升值,实际大体积混凝土并非完全处于绝热状态,而是处于散热条件下,上下表面一经散热,温升值比按绝热状态计算的要小;而不同浇筑块厚度愈大,散热变的愈慢。
1.4混凝土收缩值和收缩当量温差的计算
(1)混凝土收缩值
在水泥水化、胶凝、硬化及随后的碳化过程中以及水分蒸发,必将引起体积的收缩,将产生一定的收缩变形。
(2)收缩当量温差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是将混凝土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产生的变形值。换算成相当于引起等量变形所需要的温度,以便按温差计算温度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换成当量温差按下式计算:Ty(t)=-∈y(t)/a
由混凝土任意龄期的收缩变形值,可求得任意龄期的收缩当量温差。
1.5混凝土各龄期弹性模量计算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表示材料弹性性质的系数,反映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性质。根据试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密度的增加而加大,亦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混凝土浇筑后龄期的增加而加大,随龄期不同而变化。
1.6计算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厚度大于1m)贯穿或深进的裂缝,主要是由平均降温差和收缩差引起过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而造成的。
2. 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2.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1)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根据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分层浇筑,循序推进,直至达到设计标高。分层浇筑厚度控制一般在500mm左右,冬季施工气温很低可取800mm左右;(2)混凝土振捣:在浇筑过程中,振捣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振捣器,谨防漏振;(3)混凝土表面处理:在浇捣后,必须及时用2.0m长铝合金刮杠,将多余浮浆层刮除,按测设的标高控制点。将混凝土表面拍平整。在混凝土收浆接近初凝时,混凝土面进行二次抹压,用木抹子或地面打磨机全面仔细打抹两遍,既能增加混凝土的平整度,又能把其初期表面的收缩脱水细缝闭合,还可以解决由于表层钢筋下部水分的散失,造成的在表层钢筋上部的细小裂缝。
2.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再在上面覆盖草垫子。塑料薄膜和草垫子覆盖层数和厚度以后面计算数据为准。
2.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1)测温孔布置:测温管采用镀锌四分钢管,每个测温点处测温管的长度均按照测点位置板厚伸至混凝土中部一下约300mm,上口留出混凝土板面高度均不少于150mm。(2)测温时间安排:测温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进行,测温频率按持续28天考虑。(3)测温相关要求: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3. 冬季施工措施
3.1外加剂材料的准备
在浇筑本工程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时正处于沈阳的十二月份,按照以往气象资料和今年的天气预报,最冷气温接近-15℃,因此要求混凝土供应商供应掺加抵抗-15℃气温的防冻剂的混凝土。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SYJG2007-x《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防裂技术规定》要求添加膨胀剂和抗裂防水剂,由实验室进行配比实验,并提供配比。
3.2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
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冰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值,掺含钾、钠早强型防冻剂时混凝土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大体积混凝土的产生的水化热难以散失,因此水泥要采取低水化热的水泥,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的含量,可采用掺入粉煤灰调节水泥的用量。
4. 结论
4.1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升测量值接近计算值
按照实验室给出的混凝土配比,通过以上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得出的计算最高温度约为52℃,现场实际测量的混凝土最高温度为48.5℃,两数值比较接近,且实测得的最高温度在浇筑后第五天左右,和计算得到最高温度的时间相吻合。
4.2覆盖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25℃
在本工程中覆盖物试选用一层厚1mm的塑料薄膜和一层厚40mm的草垫子。采取以上公式对覆盖材料的保温效果计算,得出各龄期混凝土的内部和表面温度的差值小于18℃,各阶段实际测量温度的内外最大温差小于21qc,|因此覆盖物保温效果计算也得到较好验证。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实验,科学素养
在当今社会,一个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将很难在未来社会中生活和生存。科学素养已成为每个人的基本需要。生物科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也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应初步具有观察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由微观到宏观、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生物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实验能力等。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从而使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这四个基础探究能力等得到充分的发展。
综合以上意见,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途径,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利用探究式实验教学这把钥匙,来开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之门?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利用科学的观察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生物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才智,只是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的观察……”。可他却有那么多重大的发现,举世闻名。这足以说明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实验恰恰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初中生物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培养学生阅读图示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符合生物科学学习规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模式图,使学生在直观的读图活动中,逐步树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例如在“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实验中,我模拟了电子游戏中“找不同”的玩法,设计了将动植物两种不同细胞的显微结构图对比观察找不同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勇于参与,找出两种细胞结构的不同点,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图解内容学习生物学知识,而且也更好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指导动手反思,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于学生来说实事求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要求学生要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东西,而不是学生想像中应该是的东西,也不是学生认为老师想要的东西。生物新课标及新教材在学习方向、方法上都有根本的改变,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观察、动手、动脑,认真思维和表达,以获得实际能力和真实的体验。每一次探究活动都尽量让学生自己搞清原理,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作好记录,不要因为怕实验失败而一开始就严格将学生禁锢在实验指导的套路内,或教师的操纵下,制造成功的假象。面对实验结果,教师不盲目赞扬“成功”小组,批评“失败”的小组,而是首先肯定他们敢于实事求是,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然后再引导他们总结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在探究性学习中,还可通过一些科学史中生动、有趣的事例,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如:詹纳从挤牛奶的姑娘为什么不得天花受到启发,发现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有道尔顿发现给妈妈买的圣诞礼物——袜子的颜色,他和弟弟的看法与他妈妈和周围许多人不同而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从“发问”开始,以“解疑”为终探究性实验,问题往往是发现之母。启发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勇于探索。
三、激发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主要是指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它指的是对人类社会和其他人来讲未必是新的,但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所未有的。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搞发明创造,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因此,中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由于初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加上各人不同的探究角度和探究方法,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常常会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应轻易说“不”,不掐灭学生瞬间产生的思维火花,应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成分,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例如,在探究空气流动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时,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设计的方案是取两棵大小相同的新鲜芹菜,分别插入盛有同样多的水的玻璃瓶中,将瓶口密封。将两棵芹菜都放在阳光下,其中一棵用电风扇吹风。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瓶中的水面高度有没有差别。此时学生提出,该方案存在缺陷,因为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棵芹菜。他提出了自己设计的方案:取同种的新鲜蔬菜,通过称重分成相近的两份,并记下各份的重量,然后将这两份蔬菜放在阳光下,其中一份用电风扇吹风,一段时间后,再将它们分别称重,比较两份蔬菜前后重量的变化。我充分肯定了该学生的方案,表扬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
四、促进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的科学精神
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有时候学生较难独立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之间的密切协作,或经过集体协商,进行任务分工,并将各自取得的成就进行整合,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这种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也是现代社会的集团化发展趋势所需要的。
小组学习创设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教室里十几个小组同时有人发言探究性实验,参与人数多了;有些胆小的、能力差的学生不敢在大班发言,在小组中比较放松,也能发表意见,参与面广了;同学中有不同意见,可以平等争论,发言内容更丰富了,参与质量提高了;同一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可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弥补了教师个别辅导的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就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机会,都有探究的时间。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探究性实验的引入,是教学领域中的革命,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毅力,促进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更加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更加重视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积累和运用,有利于“知识——能力”的转化,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发展等教学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谭静,“用探究性学习的钥匙开启学生科学素质的大门”,《中学生物学》,2003.[4]:21-23。
[2]《生物课程标准》,“关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3]秦亚平,“研究性学习与生物课堂改革”,《中学生物教学》,2002,[7-8]:8-9。
[4]陈英水,“生物探究式学习与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学生物教学》,2003.[7-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