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9 15:23: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信息的特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铁路物流 信息安全 模糊综合评价 安全性评价模型
一、铁路物流信息安全概述
铁路物流信息安全是指在铁路部门在与其它物流企业或直接与货主进行业务往来的物流过程中,信息平台的软硬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泄露,信息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的状态。
为了保障铁路物流过程中的安全性,铁路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如《铁路装卸作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则》、《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以及《铁路和水路货物联运规则》等。这些政策和法规都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装卸的安全性管理之上,而对于铁路物流信息安全却没有提出详实的管理细则与方案,对于现有的信息系统也缺乏一定的安全性评估准则。此外,目前铁路内部网络与外部社会信息系统之间没有接口,处于封闭运行状态,这种信息孤岛状况,造成了铁路部门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当前需要建立起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将铁路的内部信息合理地融入社会服务体系,向货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简捷方便的交易、全方位优质综合配套服务[1]。
毋庸置疑,信息系统的崩溃将阻碍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行,而诸如客户资料、报价等物流信息的泄露,也必将给铁路部门及货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09年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预测》一文中就指出“2009年恶意软件将作为一项服务出现”,并且漏洞带来的定向攻击将会增加,尤其是针对运输等服务行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攻击,IT专家们认为2009年Web安全仍将是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可见,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加强信息安全无疑是铁路物流信息平台迅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将从ISO1779所提出的信息安全技术框架出发,为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性评价建立分析模型,从而最终为科学地选择系统性安全方案提供依据。
二、信息安全技术框架
ISO 1779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0年12月出版,它是适用于所有的组织一项详细安全标准,主要涉及信息安全方针、组织安全、资产归类和控制、人员安全等十个方面。其中,信息安全方针中信息安全技术框架的核心要素包括访问控制、审计和跟踪、内容安全这三个方面:
1.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其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借助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铁路企业可以改变过去信息孤立状态,通过Internet和外部网络进行联系和交流,实现与外部社会信息系统的连接。这时系统的安全性就面临着一大问题,就是如何拒绝一些不希望的连接,同时又要保证合法用户进行的访问。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也比较广,主要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以及服务器安全控制[2]。
2. 审计和跟踪
审计和跟踪是系统活动的流水记录,该记录按事件从始至终的途径,顺序检查、审查和检验每个事件的环境及活动。它可以作为对正常系统操作的一种支持,也可以作为一种安全保证策略或前两者兼而有之。透过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每天都会有大量托运、到货、取货等交易信息,一旦系统发生故障、文件数据遭受破坏,将阻碍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通过审计和跟踪来保障系统安全和维护系统信息的完整性。通常审计和跟踪体系主要由日志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为主组成。
3. 内容安全
信息共享平台给铁路企业及其客户带来了很多方便和好处:通过浏览和搜索平台上的资源和信息,一方面客户可以实时跟踪其货物配送情况,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实现运单审核、到货录入等功能。但是,访问这些内容也意味着在电脑保护系统中打开了一些“洞”,从而病毒、间谍、广告软件等引起的内容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的忧患。主要的内容安全保护措施有:数据加密技术、网络漏洞扫描、防病毒系统。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安全性评价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近年来逐渐推广应用的一种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方法(Fuzzy)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合理的定量化,很好地解决了其他方法中定性与定量评价不能很好结合的问题,使评价方法在综合性、科学性等方面得到了改进。
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与算法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ISO1779所提出的信息安全技术框架核心要素――访问控制、审计和跟踪、内容安全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保障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性;第二层为框架层,包括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访问控制、审计和跟踪、内容安全;第三层为技术措施层,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与一级指标所对应的二级指标分别为(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日志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网络漏洞扫描、防病毒系统)。
(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中的每个元素在评价目标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即比重),这个比重就是权重值。
①构造判断矩阵
这里可以根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需求及其安全性要求的倾向,参照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分层体系,由信息安全专家根据相对重要程度给出判断值(根据Saaty的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即在同一层次中,专家取出两个元素和进行比较,以表示元素和对于上一层控制元素Z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
②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就是根据判断矩阵A计算对于上一层次某元素而言本层次有关元素的重要性权值,这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也就是对判断矩阵A计算满足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正规化的特征向量W,W的分量Wi(i = 1,2,…,n)就是相应元素的权重值。
③一致性检验
验证通过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求出的特征向量是否合理,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和随机性检验,从而计算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CR
(3)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对于安全技术措施的每项指标,可根据习惯划分为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和未使用等 7个评语等级如表1所示。对于具体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专家组根据每个专家对某项目的各项指标评分确定出每项指标分别隶属于7个评语等级的隶属度,从而建立模糊判断矩阵R[3]。
矩阵R中相应的分值可以通过Delphi法得到:请多位专家彼此独立填写权重调查表,内容包括各二级单项指标,当所有专家都给出相应的权重后,在同一指标中,把选择相同级别的人数相加,再除以参加评价的总人数,则可得出各指标权重。
(4)计算模糊评价结果
计算模糊评价结果B,B=WT×R。式中,B为各二级指标隶属于所划分的7个评语等级的隶属度,WT为各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总权重值,R为模糊判断矩阵。
(5)计算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的最终得分D
D=B×C
其中,C 为以百分制表示的7个评语等级的分数所构成的列向量。
2. 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模型的应用
(1)确定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技术措施权重
首先,应用AHP法,通过信息安全专家评分的方式对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模型中各个指标进行评价,可得到如下(见表2~表5)所示的两两比较矩阵:
本文利用MATLAB数学软件的eig(A)函数来求得表2所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3.0385,则CI ==0.01925,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从而得出CR= ≈0.0332
根据以上各表,可将各层诸要素的相对权数Wi 加以整合,求得整体层级的总优先向量,即计算得出安全技术措施相对于目标层来说各自的权重值,如表6所示。
通过表6可以看出在整个系统中,入侵检测系统是所有安全技术措施中权重最大者(0.4751),也就是该技术对于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性具有最重要地位,数据加密技术则是仅次于此的技术。当然,信息系统的安全侧重点不同,最终得出的总优先向量也会有所不同。
(2)建立模糊判断矩阵R
本例中,选用铁道部刚结题建立的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A,让5位专家对其进行评分,得到模糊判断矩阵R(见表7)。由此,可得到模糊评价结果B=( 0.23604, 0.15176, 0.38014, 0.23206, 0, 0, 0 )
(3)计算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的最终得分D
由前文所给C=( 100, 85, 70, 60, 50, 30, 0 ),可以得到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A的系统性安全性得分为77.037,安全性状况良好。同时,通过专家的评分也可以看出,对于该物流信息系统在属性安全控制、日志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防病毒系统等方面的安全性控制应进一步加强,以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四、结论
在过去,物流安全虽然已经受到物流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对于铁路物流信息安全却没有单独地提出来讨论,而要想健康地发展我国的铁路物流事业,就必须要重视其信息安全问题。本文从ISO1779所提出的信息安全技术框架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由此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性评价模型,用以对铁路信息系统的总体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算例验证,该模型为铁路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刘畅. 基于互联网的铁路运输服务订单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安全性分析与实现[D].东北大学. 2003.08.01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和引领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信息化正成为现代物流最重要的核心特征。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对促进现代物流的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了推动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带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创业、创新和做大做强;支持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为信息化带动物流发展奠定基础。推进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通过试点示范引导,初步探索建设物流信息化体系的有效途径;第二阶段在总结和推广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资源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利用,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提出七大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提高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二是提高政府部门物流服务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三是提高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四是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五是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六是加快物流信息化军民结合体系建设,七是推进物流相关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意见》还提出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电子标志、自动识别、信息交换、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支持利用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在装备制造、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管的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支持智能交通系统、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智能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周寿英)
【关键词】高职 物流信息技术专业
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37-03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软动力,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物流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存在着对物流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重视不够、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阻碍了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得学校的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阻碍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行业在我国的经济交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物流行业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物流信息技术方面人才的欠缺也在严重制约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据调查,当前物流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典型的紧缺型人才,而掌握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人才数量的不足和质量的低水平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增加,物流业必须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让其向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这是物流业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现阶段,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和被广泛应用到物流行业的仓储、运输、营销、财务等工作内容之中来,成为了物流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基本特征;网络技术的应用从计算机局域网到Internet;软件技术的应用从物流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到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整合;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小小的条码到全自动化的立体仓库,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作业、生产紧密相关起来。这些具有鲜明的现代物流特征的企业已逐渐成为物流行业中的佼佼者,但这些企业一直以来都在为找不到既懂物流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实用型人才发愁。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培养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已成必然;现代物流业中的从业者,无论是业务操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以适应物流业的信息化进程。
二、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
物流行业所涉及的工作岗位众多,物流管理所包含的范畴广,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普遍存在泛而不精、精而不深的问题。为此,把物流行业所涉及的管理范畴进行科学分解,以“行动导向”为依据有效地分离出一部分关联度高、要求知识面相对集中的岗位来开设对应的专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因此,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初次岗位应该是物流信息系统操作及维护员、物流业务管理人员、仓储配送员、物流市场营销员、物流软件推销员,发展岗位包括物流信息中心(部门)主管、经理,物流信息系统程序设计工程师,仓储、配送中心(部门)主管、经理。总的来说,主要面向基层的物流操作类、IT系统管理类、软件开发类岗位。能够应用IT技术来开展物流的业务,将IT的系统管理模式实施到企业生产的实践中,开发具有企业性质和特点的实用性的网站和运输管理系统等。
(一)高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立足于服务物流、大型商业、大型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行业企业,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既懂现代物流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物流信息应用与管理能力、物流信息系统集成与维护能力,能从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和维护等工作;具有物流信息化应用、物流系统终端运作能力,懂得物流运作的规律和组织方式,能够熟练地操作物流管理软件、物流信息系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并可从事物料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软件应用与维护,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培训、维护和销售等生产与管理工作。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专业拓展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的基础技能、仓储管理技能、配送管理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等。专业技能包括具备较强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践操作能力,能利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处理仓库管理的业务,利用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处理运送管理的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条码技术、射频技术在运输和仓储中的应用;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及OA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专业拓展技能包括:学生在掌握网络编程及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基础上,能进行物流企业网站的设计,为企业量身定做开发物流信息系统,并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会制作和识别条码标签,掌握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产出结果,同时,为了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从物流信息技术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来看,并非每个毕业生都要从事所有种类岗位的工作,教学的课程也并非要求全部学习优秀,可以让学生根据定位来有选择性的偏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有三个层次:第一,操作人才层次。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物流操作人才比普通的物流操作人才更具竞争力,需求量也相当大。第二,工程应用人才层次。这种层次的人才能着手实施IT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工程化应用、实施、推广,并能管理、维护IT系统。第三,软件开发人才层次。此层次要求较高,属于精英教育,这些学生掌握了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并懂得物流业务的业务流程,能熟练地编制和开发出软件系统,特别是物流软件系统。
三、高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秉持“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理念;高职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又与传统物流的人才培养不同,该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是跨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知识体系的,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在课程的教学上除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外,在授课的内容安排上,多以任务和项目来引领教学,打破传统的单纯式知识理论的讲授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整授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锻炼。多从现实案例入手,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手段去分析、研究物流运作的实际问题,多从具体项目或任务入手,努力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体的培养模式如下:一是“分解+综合”培养模式。通过课堂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内容,明确学习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能有效地拉近知识与实践的距离。最后采用综合实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课程。二是“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在模块化教学中,以一个具体的任务或项目为突破口,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较好地配合,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三是“校内实训+假期实习”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开展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各环节中的实际运用能力,深入理解现代物流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有效解决学校实训资源不足的难题,也能更好地使学生了解物流市场情况。
(二)充分利用“校中厂”,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实践“岗位”。上海圆通速递吴圩分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办公地点位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实训中心111室,办公、经营面积150平方米,现在专、兼职员工30人。公司现有部门包括客服部、业务部、培训部、财务部、营运部、营销部五个部门。2011年公司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合作,认定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建设项目之一:圆通速递“校中厂”物流实训基地建设。
圆通速递“校中厂”的建立在学校、企业、教师、员工、学生之间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校的“专业产业化”,利用企业的力量来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训机制;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零距离”对接,学生身处真实企业之中,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使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很好地有机融合起来。目前,圆通速递“校中厂”已为圆通系统培养了近200多名合格的快递从业人员,通过公司推荐目前在圆通系统工作的学生已达到了120人,工作地分布在全国公司等。
(三)引进高水平的师资,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师资队伍的雄厚是一个院校专业能力的批判基础,必须科学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引进一批具有扎实的高职物流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强的优秀的教师来壮大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聘请专业教师定期到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给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指导和训练。二是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安排教师到物流企业去实践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切身体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将自己的经验和所了解到的情况讲解给学生,不再是单一地按课本教学。三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教师到别的院校去学习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别的高校的教学方法,从而用来指导本院校的教学。四是加强对新教师的帮助和扶持力度,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让新的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更快地投入和融入到工作中去。五是鼓励并提供机会让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和学位的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六是请一些在物流行业发展比较好、比较成功、有知名度的专业人来给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际物流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实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在教材的选择中,学校要选择由教育部门指定的教材、国家规划的教材以及一些优秀的具有专业代表性的教材,同时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和物流企业家编写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社会发展的实用性教材,教材要将理论、实例、案例分析统一集合起来,使教材系统化,避免教材的重复。要不断地更新内容,举出具有时代感和代表性的案例。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以培养实用型的优秀人才为教学的目的,全面地对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模式、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以及课程的考核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将教学和资格证的考试结合起来共同地教授。
(四)提高和企业的合作,建立自己的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物流企业的沟通,通过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授课、派教师去企业实训等方法加强和企业的沟通,让企业了解院校和专业,增强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度,为以后学生的实训打好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企业和院校互惠互利的合作效果。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在校内建立实训室,让学生通过模拟物流工作的流程和遇到的情况模拟试的实训,同样也能达到实训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训岗位不足和实训不够的缺陷。
同时学校也要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实验达到实训的,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形成基础实践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备课分析和整理,对于教材中重复的内容要进行沟通,统一由该门课程的教师进行重点的教授和讲解。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多媒体的使用,通过有图文声音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创造机会交流讨论,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工程,每个高职院校都应结合自身院校的基本情况和行业的需求来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性的高水平物流人才,以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杨从亚,高春津.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8(8)
[2]郑宁.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112104)
关键词:物流信息;成本;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随着人们对信息价值认识的加深,信息商品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信息商品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我们在感受到信息生产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感受到物流信息成本优化的重要性。本文侧重分析企业在信息生产过程中对物流信息成本优化的几个问题,初步探讨企业降低物流信息成本,做好物流信息成本预算和提高物流信息质量等问题。
在现代物流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物流信息成本主要是发生在物流信息市场交易支出和企业内部物流信息运作耗费两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物流信息成本优化时,必须考虑企业内部信息生产与运作的费用的优化和企业外部获得信息所需支付的费用优化。具体从可操作层面而言,物流信息成本优化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降低物流信息化成本,二是做好物流信息成本预算,三是提高物流信息质量。
一、降低物流信息化成本
降低物流信息化成本就是施行物流信息标准化。物流信息标准化是一个广义的标准化概念,指将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施行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化,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质量标准化,并形成全国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标准化体系。
1.正确定位物流信息设备功能,合理确定物流信息设备性价比。
目前,我国信息产品利用率低,大多数组织中的信息技术设施和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办公室用电脑主要用于办公自动化、业务数据处理等,但是这些电脑的软硬件配置超过了实际应用的需要,绝大多数计算机的CPU工作利用率在10%以下,这就导致了设备的计算能力过剩,从而造成浪费。
2.正确决策,延长物流信息设备使用周期。
在我国物流信息成本高的主要方面是物流信息设备投入大,建设成本高。相对于传统的耐用品,信息化产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更新速度特别快,比如个人电脑、数码相机和手机等产品,用户刚刚熟悉了这款产品,新一代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的新款产品就出现了。这样,用户被诱使购买和使用每一代产品,导致其信息化成本迅速增加。然而,如果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使得用户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代或多代产品,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信息化成本。
在信息产品寿命的每个阶段,中国都还处于劣势,按照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原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来华建厂。一般来讲,产品的寿命周期包括研发、生产制造、消费,以及报废和回收等几个阶段。
在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这些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两方面的原因促使这些类型产品在中国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一是中国各级政府、领导追求信息化的迫切愿望加上这些厂商的大力度持续的宣传和促销缩短了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从而缩短了更新周期。
二是消费者和用户的消费观念与西方截然不同,尽管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可是在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的更新频率上远比后者要快得多,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做好物流信息成本预算
物流信息成本是影响物流信息质量的重要约束条件,如何根据费用约束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以保证资源运用的高效率和良好效果,便成为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关注的主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做好物流信息成本预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物流信息成本预算与一般成本预算和评价体系不同,作为被评价对象的物流信息对处于不同层次管理者和使者来说,其潜在价值一般是不同的,即使针对同一组数据而言,他们的主观期望质量评价值也可能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其职能的侧重点不同所致。
因此,物流信息成本预算评价的目标,不仅要识别出所谓的较优预算方案,更重要的是如何从不同层次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评价方案之间效果的差异,特别是与作为不同标准预算方案之间的差异更应当明确,以便进一步结合管理者和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特点,对资源分配作出进一步调整以实现预算方案的深层次优化。
三、提高物流信息质量
提高物流信息质量是采用相对物流信息成本优化的方法。提高物流信息质量可以减少物流信息失真给企业增加的超量库存所多开支的利息,超期库存所多支出的保管费,迂回运输所增加的运输成本,退货所增加的装卸搬运费等。
信息对物流表现的重要性,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过充分的重视。这种疏忽起因于缺乏适当的技术来产生所需要的信息。管理部门也不太赏识和深刻理解迅速和准确的信息交流是如何改善物流表现的。历史上的这些缺陷现在都已被排除了。目前的技术能够处理绝大多数所需信息的各种要求。一旦需要,人们随时都能获得基于实时的信息。
信息迅速流动的好处直接关系到工作程序的平衡。对一个厂商来说,要想实现快速的交付,可能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积累1周的订单,把它们邮寄到地区办事处,在批量的基础上处理订单,把订单分配给配送仓库,然后,通过航空进行装运;其二是,通过来自顾客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随时可取得提单,然后使用速度较慢的水上运输。两者相比,显然前者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后者则可能实现在较低的总成本下甚至更快的全面交付。由此可见,关键的目标是要平衡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总之,随着物流流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物流信息成本也就越来越重视,物流信息成本的优化在人们的日程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优化方面也会越来越多,本文作者想借此,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鲍吉龙,江锦祥.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9-95.
随着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各种物流信息的复杂化,各企业迫切要求物流信息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盛行又给物流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就在企业中扎下了根,并且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率。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通常。可以将其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收集和输人
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收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是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性能时,应注意它收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和预防和抵抗破坏能力等。
2、信息的存储
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垒保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系统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
3、信息的传输
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了。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要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4、信息的处理
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
5、信息的输出
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
这五项功能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缺一不可。而且,只有五个过程都没有出错,最后得到的物流信息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物流信息系统实质上是实际物流业务系统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实际上就是要建立物流业务系统与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从驱动对象的观点来分,目前主流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即面向过程的方法)、数据建模方法(即面向数据的方法,又称信息工程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物流信息系统实质上是实际物流业务系统的一种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实际上就是要建立物流业务系统与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型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不同的映射关系,从而也就形成了不同开发方法学,这就是所谓的驱动对象的观点。从驱动对象的观点来分,目前主流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即面向过程的方法)、数据建模方法(即面向数据的方法,又称信息工程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亦称面向过程的方法或以过程为驱动的方法,
或数据流建模方法。该方法产生于70年代中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方法概括起来就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设计。模块自顶向下的结构是根据一定的设计原则获得的。而所谓模块化设计,即将软件分解为一组尽可能功能独立的模块,程序模块除了和基本控制结构一样具有单一入口和单一出口的构造特征之外,尚具有信息隐蔽和局部化特征,互相关联的模块通过接口定义要传递的数据。模块化原理使得软件结构更加清晰,易理解,易测试,易修改,从而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另外,模块化也有助于程序从个体化开发方式向集体化开发方式的转化,有助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组织和管理。I结构化方法的代表性工具有数据流图,结构图、j Wamier―Orr图、PetriM(Petri Nets)、数据字典以及判定树/判定表和结构化程序语言等。
2.数据建模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
面向数据的方法是一种根据系统数据的组织和存取来建立系统模型的技术。该方法也称之为以数据为驱动的方法。数据建模技术和信息工程就是该方法的典型代表。该方法的代表性技术和工具有实体关系图(简称E―R图)、业务域分析和信息模型等。
(1)数据建模技术。
该技术是从信息(数据)而不是从功能(过程)的角度来开发信息系统的。在该技术中,现实世界被描述为是由数据、数据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组成的。
(2)信息工程。在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主要部门中,关于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构成的一套相互关联的,环环紧扣的正规化、自动化技术集合的应用,称为信息工程。使用这套技术。使得企业模型、数据模型和业务过程模型在一个综合的知识库中建立起来,用于创建和维护数据处理系统。信息工程是一种数据驱动的、但同时也强调过程的技术。它首先建立数据模型,然后再建立过程模型。除了将过程建模和数据建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外,信息工程更强调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实际上,在许多技术中信息工程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技术。这是因为信息工程包含了结构化技术中的绝大多数概念、工具和技术。
3.面向对象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求分析;功能体系
论文摘要:为建立起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的一套方法体系,并在此方法的指导下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首先指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概念,接着对参与物流活动的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业务系统进行信息需求分析,以此为基础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进行总体定位分析,包括平台用户主体定位、服务市场类型定位、服务区域定位和服务功能定位;从而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的功能体系,描绘出平台系统的功能蓝图。
我国物流业起步相对较晚,物流生产作业单位及中介服务组织在自身信息化建设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生产效率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在网络通信、协同作业业务规范和物流信息化政策法规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物流系统整体协同作业效率并未大幅提高,数据处理重复进行,大量内容相同的单证在各自流转,信息分析加工成本高效率低,直接影响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速度。物流生产作业单位,中介服务组织及政府执法监管部门迫切需要一个开放、标准、高效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并实施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于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供应链效率和加快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复杂系统,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与系统定位,在于确定平台系统的总体定位、功能定位等总体性把握问题,这些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概述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为充分发挥物流系统功效,实现物流合理化、物流网络通达化、物流流动一体化、物流信息电子化、物流系统运行高效化运用系统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技术,以物流信息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通信网络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为实现最佳的功能结构和体系架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构筑起统一开放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进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求分析是要明确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性能要求,也是建设完善且可操作性强的平台的基础与先决条件。物流活动参与者对信息平台建设有不同的需求,应从不同角度分析、识别各类用户的真实需求情况,识别用户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需求,明确用户显在与潜在的需求,从而明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特征应体现平台所在地区、城市的现代物流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跨组织协作性;②层次性;③开放性;④动态性;⑤网络化等;而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要建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全面反映需求的多目标性、复杂性和用户群体思想。
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物流相关各单位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分析,识别系统各用户主体的关系和信息需求,考虑其期望的服务和需要平台提供的服务,综合各相关单位对信息平台建设的各方面要求,由此来最终确定信息平台所应具有的基本信息与功能。
2.1业务系统分析
由于参与物流活动的单位较多,主要考虑企业和政府两大方面。
1)企业。从事有关物流活动的企业的业务涉及市场调查、生产计划、采购、定购、运输、仓储、运输、销售、反馈等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市场信息、货物信息、资金信息和单证凭据的流动。
2)政府。政府是物流行业的管理者,主要物流行业的规范,对相关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监督物流市场情况,并制定政策、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各管理部门需完成的诸如接受或检查企业的申请,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活动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第3方物流与工商企业物流、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运作关联性、互动性以及相关信息的共享性。
2.2信息需求分析
从物流企业、工商企业、政府部门3方面调研分析信息需求情况:
1)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物流市场需求信息资源,物流业务运作信息资源,其他物流咨询服务等信息资源。
2)工商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物流供应商的资料,物流业务交易管理,货物跟踪及其他增值服务等。
3)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区域物流运行基本数据处理,物流企业信息,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支持功能,区域物流分析及规划支持等。
2.3信息需求特点
物流信息的需求情况和需求特点决定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体系。综合各方面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有以下特点:
1)物流系统内外信息的依赖性。物流企业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等外部信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求公共信息平台的存在,以提高物流信息获得性和减少信息成本。
2)物流信息需求的差异性。物流企业、使用外购物流的客户和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时间差异性、内容差异性和程度差异性。
3)物流信息交换的复杂性。集成物流服务涉及客户在内的多个经营主体,各主体经济关系、技术应用、企业文化及信息系统模块的差异性,导致了物流信息交流的复杂性。数据交换是在不同企业、不同隶属关系管理体制下,采用不同运行模式在不同的系统间运行的,各系统的数据结构、存储形式和接口协议不一样,对物流数据共享、物流资源整合带来困难。
4)物流数据共享的有限性。部分物流企业对其特定用户是按封闭系统运行的,物流内部信息与外部共享范畴非常有限。
3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总体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代表了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市场定位、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上,需要深刻分析和全面规划。
3.1平台用户主体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必须依靠提高市场主体档次来提升市场层次品位和实力规模,公共信息平台应该成为企业物流交易和运行平台,其平台用户主体应该定位于大中型物流企业、大中型生产制造和商业批发企业,提高平台进入门槛。大中型生产制造和商业批发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个体货运人员和小型货运企业所不能满足的,所以不能较轻易地找到合适的物流合作伙伴,因此客观上也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市场中介。而大型物流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对客户的物流需求规模和收益回报要求高于其他货运从业者,同样需要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覆盖率和概念内涵扩展优势来寻找商机。
3.2平台市场类型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虚拟市场,需要借鉴传统货运市场的成功经验,实现市场功能的跨越,因此发展公共信息平台上的特色专业市场是重要思路。从货物类型角度,可以发展钢铁、煤炭、电子产品、农产品等专门货品市场;从物流功能类型角度,可以发展联合运输、多式联运、航运、配送、仓储等功能型市场等。进行市场细分以后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能把信息流与物流有效的结合起来,在通关、质检、结算等诸多环节利用信息网络优势,缩短物流时间和降低物流费用。
3.3平台服务区域定位
物流只有紧密依靠区域产业经济,才能创新优势、巩固阵地,公共信息平台只有抓住区域物流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吸引客户,实现自身应用价值。不同的经济区域需要不同特色的物流服务,如海港需要航运物流、保税仓储加工物流,而内陆需要汽车、铁路运输物流、转关物流,特色经济区需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水果深加工物流,等等。缩小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区域,使定位更加明确,服务更有针对性,能够争取到地方物流供需客户,有效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3.4平台服务功能定位
在平台的服务功能定位中,整体考虑服务功能的相互支撑作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平台系统;同时,必须要有相应的辅助手段、配套体系,使平台逐步良好运行起来。可积极利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多科信息化成果,将市场监督管理、法律、银行、公证等多种交易服务引入公共信息平台,从而增强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机制、建立诚信体系,从而确立市场优势。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体系定位
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体系,不仅要考虑成熟的市场支持功能定位,还应该考虑新业务培育的功能定位和未来业务支持功能定位。
4.1平台功能体系总体定位
平台功能体系总体定位:以数据获取、整合和共享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为基础,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及信息,为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满足和适应企业信息系统多种功能的实现;促进企业群体间协同经营机制和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为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市场规范管理等交互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供多样化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
4.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定位
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功能总体定位进行扩展,应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物流企业与客户要对各种信息作全面了解和动态跟踪,通过平台将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定范围内对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
2)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重组,提高物流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社会物流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产品运营成本和运输周期,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政府管理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问的信息沟通。规范和加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市场管理,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物流业行业管理、发展与规划的科学性,提高现代物流整体运作效率、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平等发展的舞台与空间。
4)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通过平台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层次和流程、提高现代物流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完善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5)优化供应链。对现代物流市场环境快速响应,形成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固定电子物流和移动电子物流2种模式共同支撑的平台体系结构;解决行业问信息互通、企业问信息沟通、企业与客户问信息交流,使现代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现代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
4.3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功能部分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还应该有车辆管理系统和诚信管理系统,在此,我们初步介绍前两者。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基本功能是互相支持、紧密联系的,形成一个有机平台系统整体。
4.3.1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汇接全市各相关行业、各种物流运作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它既是全市物流信息资源的汇接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窗口。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应主要包括如下功能:①门户网站功能;②公共信息与查询功能;③交易服务功能;④相关部门服务功能;⑤用户信息服务功能。
4.3.2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数据交换处理系统担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数据格式转换功能。通过数据规范化定义,支持各类不同格式和系统之间数据的转换与传输,实现各常见数据库、Web数据、文本、图像等多种格式之间的自定义相互转换。
2)实现物流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无缝对接功能。在交易双方进行询报价、网上磋商、订单签订等活动中,传输和转换数据,并确保交换数据的可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作为ASP服务管理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支持服务的功能。采取完全托管或部分托管的方式,实现ASP服务的应用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平滑衔接。
4)与其他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连接和数据交换的功能。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网络互联和数据转换功能,建立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系统互联与信息共享。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
论文关键词:城市物流,绿色物流,物流信息平台
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物流,与区域物流以及企业物流相比,城市物流是连接区域物流和企业物流的桥梁。当代城市物流在组织和管理方面比较先进,城市物流不但承担着城市的商品集散,而且同时还是不同地区进行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政府逐渐实行贸易自由化,城化市也加快的其自身发展的脚步,目前我国的商品集散主要发生在城市物流信息平台,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优化资源发展生产力、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应经成为当代城市物流所要追求的目标。由于近些年我国学者对城市物流的研究较少,是城市物流相对落后。发展速度慢,管理水平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城市交通,这些都是国内城市物流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论文格式范文。只有明确城市物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解决存在的一系列文艺,才能使城市物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
一、当代城市物流应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一个确定的区域内,由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因素联系起来的,有一定区域特色的经济结构及其经济运行机制和模式的经济类型称为区域经济。经济发展区域化是目前我国经济的明显特征。我国拥有九大区域经济区。近些年,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和区域之间有着越来多的物质和信息交换,城市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也限制城市的发展。区域经济带动城市物流发展物流信息平台,是城市物流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影响城市物流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要依赖城市物流,城市物流同时对区域经济起着支撑与促进的作用。城市物流在区域经济中起到核心的作用,区域的中心是城市,城市也是区域商品的集散地。当代城市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城市为中心,服务区域经济。为了使区域经济和城市物流共同发展,城市物流要结合本区域的特点,其发展路径须与区域经济相协调。不同区域经济与不同区域经济联系是现代城市物流参与区域和国际合作的重点论文格式范文。区域经济与城市物流同步发展,可以更好地把握城市物流的发展趋势,明确现代城市物流的前进方向,增强对城市物流发展的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城市物流的发展。在全国城市物流座谈会上,参会代表们一致倡导城市物流协会应努力建设合作共赢的区域性的物流通道的责任,更应承担起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体制障碍,共同谋划并且积极推进城市物流的合作。
二、当代城市物流发展应以经济区域为重点
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概念并不相同。经济区域的划分是比较模糊的物流信息平台,区域与区域间没有明确界限,经济区域是由数目不定的行政区域构成。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是由多个行政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区域的发展都有自身的特点。行政区域的划分是明确,不同区域间有着明显的分界,且每个区域可以保持其自身的稳定,每个区域都有负责管理的行政主体。经济发展空间的大小,与每个行政区域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根据当前城市物流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物流规划者对于城市物流的发展模式等一系列对于物流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理念还不能达成统一的意见,城市物流所包含的服务摘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保证城市物流按指定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本地城市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接轨,还可以优化本地区物流资源,使得物流运输成本减少,效益增加,为整个地区提供更好物流服务物流信息平台,增加商品运输销售所涉及的范围,使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加快本地区域经济高效快速发展。
三、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
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使用是当代物流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当达的信息通讯技术的辅助下,由与物流相关的部门、及其他管理者等参与者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所连成的网络系统称为物流信息平台。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使物流系统内外信息的有机结合,使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得物流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使物流发挥最大的作用论文格式范文。随着与现代物流相关的一些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部分研究者将CIMS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GPS/INS/DM组和技术、GPS/GIS/RS等诸多科学技术应用在城市物流中,使得城市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城市物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正在朝着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路线高速发展。城市物流承担着物资的集散、配送和交换,交通运输对城市物流影响很大,但是交通运输又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物流活动主要集中交通便利的城市和近海的港口城市,城市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业还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物流资源的不到充分利用致使物流资源浪费严重物流信息平台,单程运输数目较多,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增加,尾气和噪音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这一系列因素致使物流业效益不高。稳定高效的信息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它可以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强城市物流的信息化利用率,有助于改善物流系统的协调机制,优化整合物流资源,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使得政府可以更好地为城市物流服务。政府要加强对本地物流的管理、监督以及规范物流市场,降低本地区物流成本,要为物流企业提供平等和公平的发展空间。作为当代城市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在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时应广泛吸收在国际范围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新成果,要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准确地定位,信息平台才能真正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物流信息平台的会使现代城市物流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对于城市物流的发展物流信息平台,如果从单一的城市个体来分析,明显背离与现代物流发展背道而驰。只有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化的特征,我们要实现绿色物流,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应用到同城市物流发展的发展中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走向来研究城市物流的发展,大力发展顺应绿色物流,才可以现代城市物流发挥的作用,实现城市物流高速健康发展论文格式范文。
四、城市物流应从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进行实施规划
行政区域有着明确的划分,它有着明显区域界限而且可以长期处于稳定,其自身的管理由不同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经济区域的分界相对模糊,区域间并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数目不等的行政区域它可以组成一个经济区域,是很多行政主体决策及相互作用决定区域的结构、组织和发展水平,因此不同的经济区域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特点的不同也就使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有所差异。根据规划者已制定出的城市物流规划方案来看,对城市物流运行模式的规划,以及系统整合包括物流市场开发等关乎物流发展的核心理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服务产生影响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从行政区域范畴规划城市物流发展的趋势。当然,若按照行政区域进行规划城市物流,不但利于当地政府的管理,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护”本地的物流企业的作用。如果强化了政府的干预力量,则会导致市场不能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使物流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朝着一个合理的方向发展。现代城市物流的发展并不代表每个城市都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中心,单一的城市物流运作效率和所收到的效益都有限,同时资源也浪费严重。只有在经济区域范围建立城市物流中心体系,才能使物流发展合理化件,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启蕾,朱国宝,萧汉梁.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 (2):4-7.
[2]翁心刚.现代物流的特征及其理念[C].中国区域国际物流高峰会论文集,2000,(6).
[3]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J].集装箱化,2000, (4):13-15.
[4]白世贞;安涤心.选择和评价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决策模式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3-45.
物流的职能信息化处理是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首要方向与趋势。其中包含了对物流路线的分析、物流信息的智能化处理以及现代物流信息的网络化管理。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正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特征,现代化物流的信息化处理使物品与物品之间建立起相互连接的网络,二者相互依存并且形成绑定模式,从而推向消费市场,并不断的拓宽服务形式,增加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物流服务。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其中物流信息网络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大多体现在物流信息通信网络化、计算机网络化和物流信息资源网络化三方面。通过这几方面的运行管理和操作,最终将物流信息应用系统构建为庞大的物流信息库,将信息库两网投入运行,可对物流的运输、存储、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流程进行详尽的信息网络管理,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将物流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共享的模式,实现物流行业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发展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可不断的扩充物流市场,在经营中优化物流管理网络。例如,应用物流职能信息化处理可对物流时间段、路段、交通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筛选,便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物流路线选择和配送的过程。因此,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促进了现代物流智能信息化处理的推广,在优化物流整体产业结构的同时,推动了物流行业的时代新进步与发展。
2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运用
2.1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是指按照协议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无纸化和标准化最早被应用于美国的企业之间的业务贸易后来扩展到其他信息交换业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更为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纸上贸易的传统模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成本,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送一份电子单证只需几秒钟就可轻松完成,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经过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发现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仍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a.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EDI进行推广后,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商业机密被窃取的现象,这是由于信息安全系统存在漏洞导致机密的泄漏;b.标准化问题。在这一方面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的认真方式很难得到统一标准,因此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限制;c.效率效应问题。电子数据交换所提供的是电子单证,这在是否存在于纸面单证同样的法律效益的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因此也是一个需要给予充分说明的问题。
2.2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的最初设想是应用于书信认证上,并同时发明了条码识读设备和译码器。自20世纪80年代时才得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被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等领域,甚至还有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超市管理。传统的条码属于一维条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条码成为了当今的发展主流。PDF417二维条码管理技术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技术,在军械装备器材包装上都有着PDF417的二维条码,可对各种器材和产品进行名称、规格、型号、单价、外观图、生产信息等大量信息进行编辑、整理和储存。二维条码还具有保密和防伪性能强的特点,在未来,PDF417二维条码将会在各行业领域中得以快速的发展,也将会成为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2.3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系统是一套能够进行全球范围内定位、导航的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卫星信号的搜索和探测,能够准确的锁定观测点的具置,并且将经度、纬度等详尽的位置资料进行整理,具有精确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实现对地表、大气表层各项数据的搜集和编辑,具有收集、储存、编辑、分析、处理、输出和应用等功能。在物流行业的信息管理中,大部分是需要进行地理位置的锁定。因此,GPS和GIS在物流的产业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GPS和GIS技术相结合,可以满足快速定位、选择最优路线、路径导航、以及货物和车辆的实时跟踪等物流操作所需的相关服务。物流的具体动向也会通过GPS和GIS的应用,将信息传递到网路上,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了解。
2.4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射频识别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射频识别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是门禁系统。同时在动物管理、药品管理、航空托运货物管理、车辆识别等领域也逐渐得到应用。其中单单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防止盗窃而避免的损失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中国的消费者,再也不用在收银台前排着长队等待结帐。因为在消费者把一车商品推过收银台的短短几秒钟之内,系统已经完成了识别、录入、算账等所有功能。同时,射频识别技术也存在着成本高、识别准确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物流中的应用。
2.5基于传感器和串口通信的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器和串口通信技术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史之后已经相对成熟。早期的信息技术相关参考书在介绍物流信息技术的时候很少提及。但是随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传感器和串口通信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物流运作环节,尤其是生产物流。同时机器视觉系统经过“训练”可以识别产品上的数字、字母甚至是条形码从而采集产品基本信息。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