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19 15:45: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企业运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策略应用与实施
新时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运行中的风险管理工作上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的做好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从而有效的应对风险的产生,这项工作的实施与实现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策略与手段[1]。在企业运营中展开内部控制的工作必须积极的与企业风险管理相结合,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在风险发生时企业内部具有高度的执行力与凝聚力。全面的将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与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策略相结合,并积极的在企业运行与发展过程中进行应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没有高度创新性的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
从我国在新二十一世纪初期加入到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发展的经营市场已经开始走向世界,逐步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积极走出国门的同时,国外很多企业也主动入驻到我国国内市场[2]。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风险,但是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环节展开中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在改革创新中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整个企业对发展过程中风险应对能力表现较差,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式,企业在运行中能够积极合理的对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不能有效的进行创新与改善,使得企业不能及时的把握发展的形势与机遇,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企业相关制度体系的支持
只有有效合理的企业制度才能保证企业政策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环节展开中,虽然已经有相应的行业执行标准,但是对于企业的具体运营来说,整个企业制度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完善性。企业内部实施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是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还有待考察,企业的风险管理评估标准是否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还值得探讨与商榷[3]。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没有完善合理的风险评价标准,将会大程度的增加企业在于风险的几率,在风险出现时并不能积极有效的应对与处理,极大的导致企业增加了损失。因此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完善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应用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团队管理与创新意识
在当前的全球化经济市场的运行过程中,我国企业不仅应当积极的对运营风险进行规避,还应当主动抓准发展机遇。在经济危机的爆发过程中展现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展开的较多问题,企业领导与高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给予高度的认识与理解。企业应当结合时展的特征进一步加强团队管理建设,全面的为企业积极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管理思路,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从而加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操作水平,在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进行完善与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建构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程序,加强企业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
(二)全面完善企业运行的管理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是企业全面以风险评估为主要依据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积极的在企业内部控制程序中调整与完善企业内部的生产与财务等工作方式,有效的实现对企业发展风险的预防与规避。一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风险,应当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应对预防方案,按照企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损失。
综上所述,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展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企业在全球化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资本主义带来的挑战。本文围绕着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加强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应用实施的有效策略两个重要方面展开了论述与分析,希望能够全面加强我国企业运营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应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策略,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的健康运行与平稳发展,从而为我国企业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作者:孙运春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
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企业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辨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以及监督等8个方面组成。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也为的其他组成因素提供了框架。目标设定,即管理层必须基于目标来识别成功的潜在因素。管理者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才能够确定对目标的实现有潜在影响的事项,而企业风险管理就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一个适当的过程,既能够帮助制定企业的目标,又能够将目标与企业的任务或预期联系在一起,并且保证制定的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事件辨别,在对企业目标、战略和计划以及对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要求辨别可能对实现公司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所有重要情况或事件,事件辨别的基础是将可能的风险与环境进行对比。风险评估,一般用可能性概率和影响结果两个维度度量风险,前者是一定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者是假设事件发生,对经营、财务报告以及战略产生影响的可能结果,潜在影响一般以对经营、数量、金钱损失以及战略目标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计算。风险反应,风险反应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接受、规避或缓和这些风险,后者又包括风险分离、风险转换或者减少包括通过控制活动等形式。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管理当局设计的政策和程序,为执行特定的风险缓和反应提供合理保证。控制活动包括在整个组织中使用的批准、授权、注销、确认、观察、查证以及对经营业绩复核、资产安全、职责分离等方法。信息和交流。风险辨别、评估、反应和控制活动在组织的各个水平层次上产生有关风险的信息,与财务信息一样,风险信息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和框架进行交流, 使员工、管理层以及董事履行各自的责任。风险评估的信息系统可以产生定期或“ 例外基础” 的时时报告,报告使用趋势指标、业绩矩阵及运营或财务成果的形式,这些报告能够引导出及时的决策。监督,企业应通过持续的监督和独立的评价活动,监督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对有关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收付,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产的增减和费用的支付等经济业务,规定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处理,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企业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
内部控制并不是目标的制定活动,而是对目标制定的评价工作,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为内控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前提条件。内部控制强调评估经营管理活动中突出的风险点,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并建议经营管理人员针对这些风险点实施必要的控制活动。比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监督评审与错误的纠正等工作。
内部控制评估管理活动中突出的是风险点, 负责重要的风险控制活动, 在风险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没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无从谈起。要进一步认识内控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内控的五大组成部分,构筑起风险管理的平台, 实现对经营管理中各种风险的逐级控制,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 内部控制也不是万能的, 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如控制可能受到两个人以上的合谋制约决策层、管理层也可能会践踏内部控制的设计还可能受到人、财、物等资源的制约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三、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 可通过协助管理层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离开了内部审计,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就会出现紊乱。现代企业制度使法人化的企业承担的责任由财务责任变成资产责任、产权责任及资本责任。而内部审计的目标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即由监督财务责任转变为监督资产责任、产权责任及资本责任。审计功能也将随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发展、深化。
1.风险基础内部审计不仅关注风险管理,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对风险管理功能, 设立一个分部, 配置一位风险经理, 内部审计人员建立风险评估模式, 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整个审计工作根植于以未来为导向的风险分析。
2. 内部审计的方法不再是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的完整性, 而是强调确认经营风险并测试这些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 由交易事项和对政策的遵循, 转变为对目标、战略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关注,“ 控制是否适当且有效”虽然仍被关注, 但已不是关键。
3.内部审计的反应方式不再是反应式的、事后的、不连续的监控, 从以交易为基础转变为以过程为基础, 对组织战略计划的创新也由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
4.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独立的评价者, 更是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的集合者,内部审计人员应就战略规划、企业并购、合资经营、战略联盟及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及时、客观、独立地提供咨询。
5.内部审计的建议不再是强化控制、强调成本效益配比以及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而是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组织整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对风险评估和控制各有侧重又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 在银行日常管理中, 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应各司其职, 它们的工作不能互相替代, 而是相互补充。各项经营水平的测算、评估, 以及经营风险预警和降低经营风险等工作, 主要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 而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 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从风险管理部门取得有关结果, 它需要关注的应是风险管理政策是否适当, 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如有没有信贷风险的管理程序, 该风险管理程序是不是得当, 是不是得到正确执行等。
四、启示与关注
1.风险控制己成为现代银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无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关注的都是风险。风险防范已成为银行日常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不是对经营管理的额外补充。风险防范的水平已成为衡量银行整体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世界各国银行都在积极寻求风险防范和规避的合适途径。这就告诉我们, 无论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 内部审计体制的构建, 都离不开风险防范和规避这个主题。
2.要正确理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评估管理活动中突出的是风险点, 负责重要的风险控制活动, 在风险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没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无从谈起。要进一步认识内控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内控的五大组成部分,构筑起风险管理的平台, 实现对经营管理中各种风险的逐级控制,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 内部控制也不是万能的, 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如控制可能受到两个人以上的合谋制约决策层、管理层也可能会践踏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设计还可能受到人、财、物等资源的制约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3.要正确理解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对风险评估和控制各有侧重又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 在银行日常管理中, 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应各司其职, 它们的工作不能互相替代, 而是相互补充。各项经营水平的测算、评估, 以及经营风险预警和降低经营风险等工作, 主要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 而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 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从风险管理部门取得有关结果, 它需要关注的应是风险管理政策是否适当, 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如有没有信贷风险的管理程序, 该风险管理程序是不是得当, 是不是得到正确执行等。
4.要正确理解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现代内部审计日益重视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但需要指出的是, 内控的设计、执行、检查和评估首先是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 而内部审计是在经营管理部门基础上的再监督。内部审计在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 发现某一风险点, 应对此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作出详细的说明, 以达到引起管理部门重视的目的,但并不再需对这个风险点可能造成和无意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下一个肯定的结论。而对风险的这种延伸管理则应主要是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朱荣恩, 贺欣等.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
[2]林丽华, 王成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 2004,(9).
[3]刘秋明.论风险基础内部审计[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3,(10).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外延以及内涵存在差异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由内部监督、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环境五个方面组成的,而风险管理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目标设定、风险识别以及风险应对三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外延要比内部控制大,其已经延伸到企业战略层面和治理层面的管理,并且尤为强调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管理中提出了战略目标的概念,而内部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制度层面,通过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来对风险进行防范。因此,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下,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更加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的提高。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互补性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识别出来,再通过企业内部控制来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和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因此,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又依赖于风险管理对风险的合理识别和评估,两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二、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漠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不仅面临着传统的经营、财务风险,还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新型金融风险、控制风险、信息风险等。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为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弱,对风险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财务风险阶段,对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我国一些企业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但是很少有企业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大打折扣。另外,一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企业,由于企业的管理层缺乏重视,制度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
2、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而言,企业应该对面临的风险进行主动的识别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防范措施,尽量降低或避免风险。然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缺失,没有成立专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和管理的机构,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不健全,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能力比较低下。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很多企业逐步涉足资本金融市场,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程度越来越深,很多企业为了追逐高收益,往往忽视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带来的高风险,企业对新型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严重缺乏,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破产风险等大大提升,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些年中航油以及中信泰富等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发生的巨亏事件,就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没有能够对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分析和应对,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因此需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提供保障。内部审计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主要方式,很多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比较低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企业经营、舞弊以及特殊项目审计方面,而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以及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发挥方面严重缺失;其次,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独立性的缺失,导致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很多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往往是由财务人员代为实施,内部审计的程序以及手段极其不专业。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往往要受到企业管理层以及其他部门的干涉,这些因素都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监督作用无法发挥,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执行无法得到监督。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建立内部控制的持续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去,从而建立内部控制的持续风险管理机制。首先,企业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一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强化其对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使其积极领导全体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二是要促进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管理,要在员工中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从而为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三是要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中去,让企业文化成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土壤。其次,要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一是要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要将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去。二是要通过风险管理来有效化解企业的潜在风险,企业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予以制度化。
2、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及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要不断对内部控制环境以及风险管理文化进行优化,从而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企业要不断强化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中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宣传,建立健全运行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观念,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推动股东文化水平不断成熟提高。最后,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3、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准确的风险识别能力、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及有效的风险应对和防范策略。首先,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即能够准确及时地对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辨别,引导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被识别之后要对其进行评估,衡量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和模型分析风险所处的级别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持续变化的,因此企业需要对风险变量进行持续的评估;另外,企业应该针对风险选择科学的风险应对和防范策略,即结合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进行应对和防范,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最后,在风险应对策略制定之后,企业还要大力强化执行力度,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督促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执行。
4、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企业要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尤其要推动内部审计部门监督控制职责的有效执行。首先,企业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引入专业的审计人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岗位的职能,让其做好信息的反馈者以及企业风险的规避者。其次,企业要让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得以充分保障,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工作的权力,管理层要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予以配合,从而让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监督作用。再次,企业要不断推进内部审计制度改革。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审计手段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等。最后,企业还要将内部审计的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进行挂钩,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实施的效果。
四、总结
关键词: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 策略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其至关重要的环节。在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含义
(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指的是针对一系列风险,使用风险管理技术来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的管理手段,它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可能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企业所遇见的风险进行一定的管理,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风险管理人员主要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公司全体员工共同组成。风险范围涉及企业各个组织、行业和部门,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通信沟通和监控等。
(二)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让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涉及约束和评价等的管控措施。内部控制参与人员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组成。内部控制使企业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有合理的经营方针可遵循,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实行合理管控。企业内部控制涉及的内容一般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进度与控制等。
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因而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企业陆续发生各种危机,其中包括多元化投资风险、金融工具投机风险、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等。例如: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我国的“三鹿事件”“中海航油巨亏事件”等,都暴露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企业应当予以重视,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一)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这也是造成企业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多数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有的企业由于过度强调快速发展和扩张而忽略了对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细节的考量。部分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或者没有完善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自此,我国国资委于2006年6月制定并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提倡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在开始不断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也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二)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密切。目前两者之前经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基于风险下的内部控制并不是简单的企业各项业务和规章制度的汇总,而是企业对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以及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的一项完整的过程。多数企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观念落后,思想仍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过度重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营效益,忽略了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其次,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存在内部控制机构组织设置不科学,不能合理安排组织和各部门的职能和控管。部分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造成部门职责难以落实的问题。尤其是企业资源管理和资金核算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不利于企业长期有效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第三,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长期战略目标不明确。由于部分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正确的风险意识,没有制定适合企业长期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企业只注重短期高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中长期经营发展计划的需要,因此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力和执行力不高,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基于风险管理下对于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的策略
企业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一系列防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中保持固有的地位和优势,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采用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降低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才能保障企业经济的有效增长。
(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必须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吸收和接纳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缩小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基于风险管理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因此首先是企业应当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对任何实现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活动,项目等在实践过程之前一定要进行评估,项目进行过程中也要根据项目进度综合实际发展情况加以修正和改进,对项目结果也要进行总结,然后与预期评估作对比,进行综合评价和管理。二是对企业经历的所有风险进行完整有效的记录,以便日后总结经验,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就要对风险进行整体的评估,及时掌握和了解风险状况,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风险处理应对方案和政策,建立并完善企业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体系。
除此以外,企业在环境控制、信息系统沟通、活动控制监督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促使企业管理与世界接轨,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控制
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它受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企业的内部环境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主要的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员工的道德观念、员工岗位胜任能力、人员培训、管理者的经营模式、分配权限和职责的方式等。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主要有2点:首先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教育,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其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董事会及管理组织机构,带动企业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管理的基础技能,并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保证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保障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明确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后所达到的预期目标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目的,同时也是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因此,风险管理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就是要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要实行合理有效的评估,这样才能利于各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还有就是要明确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风险管理实施方案,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它有助于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对能力,促进企业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步伐加快,对任何国家的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是一个值得让人深入探讨和分析重要问题。如果企业对风险管理不予以重视,可能就会危害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视,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体系,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保持企业经济持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黄溶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辨析―-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N].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
[2]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现状及建议
电网企业作为国家基础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更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对农村电网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的深入,农电企业上划后势必对现有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无论是企业规模、人员数量,还是服务客户范围、电网覆盖区域,都将达到历史上的最大值。如何从内部控制入手,实现新上划企业与现有企业平稳有效的融合,防范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造成的风险,是当前电网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含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以企业管理制度为指导,通过对企业进行监管来防范企业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一种控制监督手段。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主要从内部环境即企业内部管控的机构设置、企业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分层管理和专业化的管控 。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对企业风险和机会共同管理的过程,它是企业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态度与措施,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联系。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进而达到控制风险,而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为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因此,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而风险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内容也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动力,对完善内控制度有推动作用。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外延要比内部控制的外延更广,风险管理可以是内部控制的细化和延伸,提高内部控制可以实现风险管理的优化。另一方面,风险管理是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的,需要同时关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同时紧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管理体系中,要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二、电网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
1.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
电网企业各级职能部门与人员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企业中多数人认为风险管理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 只要公司的规章制度健全,员工不做出违背法律规范的事情是不可能存在风险的,其实不然。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的众多内容,除了建立制度,还需要具有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同时,农网企业的职工在农电一体化进程中编制到现有供电企业正规化流程中,但上划人员无论从学历层次、管理意识等方面都与原有职工存在较大差距,这就使得合并的过程中企业在内部控制与管理实施方面存在巨大的漏洞。所以说企业和员工需要进一步认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的现象。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内部监督方面,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有的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并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内部审计系统形同虚设。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基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提出的建议
1.建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
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是以“人”展开,所有的内控制度也都是针对“人”设计和建立的,企业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 既对其所负责的工作实施控制, 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除了让职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外,建立能使职工有高度认同感的企业文化,也是顺利实行内控制度的关键。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这将直接影响到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时,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意识,加强员工及时发现风险、准确识别、合理评估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风险暴露于微小之中,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构与机制
企业内部应明确内审部门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协调好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内审部门在企业经营生产中可以更好的行使监督职能,使内部控制制度不再流于形式。同时还要确保企业内部人员要配合内审部门的监督。企业内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知识素养,可以在监督过程中发现并确定所存在的风险类型,根据发现的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风险彻底解决后制定详细的书面报告并上交,减少风险对企业造成损失。企业应确保审计部门与人员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这样才能确保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独立的客观角度发展风险,也确保企业人员可以配合审计人员进行风险防范与解决,从而为企业经营和效益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结合
内部控制主要通过展开各项控制活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风险管理实际上包括了内部控制,且当前现代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正在向以风险管理为主靠拢,因此二者间的关系备受关注[1]。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属于客观存在,内部控制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对内部控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十分重要。
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联系
内部控制指的是在企业实施管理制度的条件下,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管,达到防范内部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的控制方式;风险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做科学的辨识、评估和预防,以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将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管理行为[2]。二者间的联系为:
(一)加强风险管理能够减少内部控制的成本,并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内控执行力度较差,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缺陷。企业应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减少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减少内部控制的成本,强化内部控制的能力。(二)加强内部控制能完善风险管理的体系,使企业规范化发展,规避风险,提高效益。且内部控制可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给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结合
(一)将风险管理纳入内部控制考核
要做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结合,风险管理的控制部门应在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开展情况的基础之上,以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定期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有效的监察,制定具体全面的风险管理评定标准,将评定标准和内控考核机制有效结合,使风险管理有布置、有监察、有评估,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序展开,改善内部控制的环境,有效规避风险。
(二)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管理文化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促进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能够使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3]。以风险事件给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警示工作人员,并以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成果令管理人员意识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在启动或变更管理程序、涉足新的领域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企业应转变观念,从“需要内控”转为“想要内控”,并延伸至“如何进行内控”的意识,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其次,企业需密切观察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对内控机制进行调整,明确生产经营的目标,结合相关案例,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促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结合,把风险管理当做内部控制的导向,完善内部控制的体系。
(三)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主体一致
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可使用两套班子或两张皮的方式,应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明确企业决策层人员、管理层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的职责。这样一来,首先,能够让企业的决策层人员和管理层人员达成风险共识,保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部署的统一性,使控制管理顺利进行。其次,能优化企业的风险预警系统,有助于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同一个管理范畴,而不是独立的,企业应将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外部的环境、发展状况等因素相结合,选择管理建设的重点。当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时,风险管理体系需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当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小时,需重视管理,使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
(四)全面加强企业员工风险意识
企业应组织工作人员进行风险文化知识的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奠定风险识别的基础。此外,还应展开风险评估的知识教育及培训,以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并展开专业性、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活动,与内部控制相结合,明确员工的分工和职责,使员工掌握专业的评估方式和技术,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
效性。
(五)加强企业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需明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同风险控制有效结合,详细分析、识别企业中各个部门可能发生的风险。经过识别的风险应根据可能性和评级合理地进行分类、汇总,列出风险清单并初步编写风险评估报告,深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在财务管理、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等存在的风险,需分析其风险程度,划分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的属性,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风险控制对策为依据进行风险控制点的设置,明确风险控制点工作人员的职责,保证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企业应制定合理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保其严谨性,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率。
三、结束语
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并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提高风险防范和抵抗的能力,减少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艳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应对的一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4(36):304+306.
[关键词]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 探讨和分析
中图分类号:T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47-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众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仍做的不到位,并且很多企业不能以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内部控制,最终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以下笔者针对风险管理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风险管理
任何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遇到风险,风险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于企业的外部环境。而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可大可小,严重的甚至会直接的摧毁企业。所以面对这些无法预料的风险,企业必须制定出一些专门应对风险的管理制度,即企业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和衡量,并且制定出有效的手段和计划避免风险,或者将风险的损害降到最低,由此来保证企业的安全。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组成部分之一,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来制定有关制度与实行,并且促使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使企业的业务和目标都可以达到,并且可以顺利完成,由此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利益,以及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两者的关系
通过上述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发现风险管理属于企业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门,两者的最终目的都为了使企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都会对对方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个企业如果连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都做不好,那么他的风险管理工作也不会多么优秀,而如果风险管理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出现漏洞,严重的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目前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风险意识较低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风险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也逐渐增多,目前主要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而这些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和损害是无法估计的,所以企业首先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
但在我国企业中的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企业都严重缺乏风险意识,大部分企业只将大部分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可以为企业赚取利润的项目中,看不到潜在的风险,也没有针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治手段。而当风险真正的发生时,企业自然就会手足无措,眼睁睁的看着风险的来临。
(二)缺少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任何经营来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收益和风险却是正比,也就是说,企业如果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就必须冒着极大的风险。而目前很多企业总是将目光放在高额的收益上,却看不到高额收益身边站着的风险,看不到风险自然就不会针对风险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而却少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旦风险真的来临,那么高额利润背后的高风险会给予企业极大的打击,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负债等严重现象,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致命的。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诸多企业中都存在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只将目光放在企业的利益上,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甚至有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还有部分企业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内部控制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已经成为阻碍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很多企业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由管理层来进行制定,而这种制定方式会出现管理层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出现不公平的情况。这种方式制定出的制度也不符合职权分离原则,而很多企业虽然知道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但却未将这个问题重视,也并未给予一定解决方式,而这种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会起到一种阻碍,严重的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四)执行力不够,缺少有效评价机制
从过去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到,很多企业由于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破产或者损失大量的资金。例如很多企业出现巨额资金消失的现象,这就是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到位的结果,让内部控制制度只成了一则文书,却不能发挥任何功效。
不仅如此,我国很多企业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机制,而缺乏了有效的评价机制就无法知道在特定时间段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正确、是否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缺乏专业人才
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都必须要有人来进行操控和执行,而目前很多企业操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只是企业在其内部随便挑选出的人员。而这种员工对于风险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做出专业的决策,对于内部控制管理也无法做出正确决定。所以企业如此选用人才的结果最终导致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只是虚设,根本无法起到作用。
三、从风险管理角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并有效提高企业上下的风险意识
要做到以风险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工作,首先要做好企业的授权工作。通过过去国内外的案例就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出现内部舞弊案件的原因都是因为授权不合理而造成的。所以企业在授权时,必须要从保证企业的经营有效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有效的执行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具体的来说,首要责任应是企业的CEO,各级经理为支持作用,由此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人员都可以具备风险意识,大大的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加强各环节的风险控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想要将内部控制工作做到全面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应该针对一些关键点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并构建对应的控制制度。而企业中的关键控制点就要包括企业业务以及经济活动中比较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在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确认后,还要对其进行量化的分析,模拟计算出其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多大的危险,并且根据风险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除了针对风险制定有效的措施以外,还必须针对企业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将风险意识植入到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的脑里。
最后必须建立规范、科学的考核机制,明确各员工、各岗位的职责,通过规范、科学的考核针对员工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有效的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
(三)创建有利于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单凭企业的内部监督也的确能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但这种方式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所以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有效的加强员工的素质、道德以及品质,由此就可以将被动转变为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而企业内部良好环境的形成对于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来说,会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只有企业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部门,才能让企业面对风险时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点,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任何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并且平稳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以及风险管理工作。只有企业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让企业面对任何困难时都可以平安度过。
参考文献
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以降低标价、缩短工期、提高标准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后期经营风险大;经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使施工企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利润减少。同时,工程计量支付比例不高、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较高比例的应收工程款,从而使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施工企业各独立的施工项目、各有关部门及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根据施工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权责明确的组织机构、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保证企业各项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可以使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各部门、各实体之间的相互制约,保证施工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节约化,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二、我国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企业的运营效益低下。营业额增加、利润却在下降,或企业营业额和利润同时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资本运行效率低下,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效益风险;企业的资产结构恶化。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优良资产比例低,资产流动率不高,增加了企业资产管理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弱。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低于现金流出,导致企业过度举债,加大财务费用,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增大了筹融资风险。
(二)非系统性主管风险
制度执行力度不强。个别企业相关制度执行力度不强,在执行过程中变味、曲解。如全面预算管理,部分施工企业全面预算应该是由业务到财务,从编制到审批执行应是全员参与的过程,而现实中,财务执行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债权债务管理不到位。项目合同、工程结算、工程款回收清欠等方面,出现管理职责不清晰、奖惩不到位、欠缺检查监督机制的现象。
信息沟通阻塞。由于缺乏相应的体系,相关施工信息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及信息共享,增加了信息收集利用成本。
以上所列财务风险,是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才能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建立完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风险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监控,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针对施工企业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及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强化内部控制提供了保证,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预算管理有效推行以及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环境基础。预算应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现金流量作为预算重点,以利润目标为预算中心,实行切实有效的监控。成本如控制不当,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成本,造成材料费、人工费、设备使用费、管理费用等方面的浪费,造成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项目实际利润低于预算。通过预算进行有效的监督管控,通过合理的公司治理,较少不必要的材料、人工、设备成本浪费,达到增效创利的目标。
(二)强化企业内审部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纪检、财务等相关部门应当评价企业风险大小及内控体系的合理性,对风险及内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意见,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风险;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将审计重心由形式审计向风险评估转移,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分析、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确保对重大风险的审计效果,有目标地实施审计行为,对存在风险及管理疏漏,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制定合理风险管理体系,做到事前防范风险。
(三)加强货币资金及账户管理
由于施工企业项目较为分散,项目货币资金管理较为松散,存在公款私存、公款私用、入账不及时的现象,为降低货币风险,需要加强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各环节的管控监督,严格管理项目部备用金,并加强对采购等业务的请款、业务审批、确认、出纳支付等环节的内部控制,从而减少资金支付风险。
由于施工需要,施工企业往往在施工项目就地开设临时账户,交由现场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管理,账户越多,一方面占用较大额度的资金,同时,不利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因此,应严格控制外部账户的开设,对于总部附近或者较小的项目,禁止开设外部账户,资金收付通过总部账户进行;对于特大型项目,可以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由总部财务会计人员安排专人负责,使得企业能够实时监控账户资金,防止项目过多占用资金而影响资金集中和企业资金调度。
(四)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施工企业主要流动资产是存货和应收账款,从施工企业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存货及应收账款所占企业总资产比重过大,应收账款流动率过低,据此,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其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加强各业务部门的联动,减少各经营环节存在的可能影响工程款回收的因素。
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还应做到事前风险评估。在投标时,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估,不但调查业主的资信度,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支付实力,还要考虑企业的资金筹融资能力,只有各项评估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投标,从源头上减少财务风险。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履约管理,按照合同条款,保证合同工期和质量同时,及时办理各项工程结算和变更事项,取得确认资料,向业主及时报送工程进度资料,并归集工程资料,取工程结算证据;在项目完工阶段,及时提交工程竣工资料,安排专人负责,跟进竣工结算办理过程,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加大竣工结算办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应收账款清收管理环节应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安排合同、法律事务等责任部门,加大清欠力度,做到资料完整,有理有节,加快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必要时可诉诸法律。
(五)加强结算、回款风险与内部控制策略
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结算期间看,大多数工程项目竣工后,工程结算都不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办理完工程结算,使得工程项目的效益不能及时锁定,工程款不能按期回收,施工企业存在很大的结算回款风险。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的市场风险,导致合约的不公平,结算相关事项在合同中不能加以明确;项目履约管理存在问题,不能及时达到结算条件;由于业主自身资金或其他原因采取拖延战术不进行结算等。因此,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合同评审,对工程项目的结算事宜进行明确;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按合同履约为结算创造有利条件;应建立工程款清欠管理制度,与清欠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奖惩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