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下水的防治措施

地下水的防治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0 14:43: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地下水的防治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地下水的防治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下水;危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The author based on their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provid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groundwater hazard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rovides first-hand hydro geological data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hydro-geological hazards to prevent unnecessary.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roundwater; hazard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195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往往只对岩土的物理性质比较重视,而忽略了岩土的水理性质。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年版) 中,明确了地下水的勘察要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地下水作用的评价。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保证工程的安全。

纵观世界工程史上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存在,对建筑工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必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

1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下水分析

1.1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勘察要求

在工程勘察中应根据工程要求,需查明该地区自然地理及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构造特征。此外,还应通过搜集资料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以下水文地质条件:(1) 区域性气候资料,如降水量、蒸发量、历史最高水位、近3 ~ 5 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2) 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3) 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评价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 依工程场地所处水文地质情况及岩土性质,因地制宜,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若某地区岩土体的含水率高,且夏季降水量大,冬季冻土层厚,那么在工程勘察时,不仅要考虑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构)筑物的作用和影响,更重要的是研究地表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2) 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 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4)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

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③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5)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6)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2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由于地质、气候、水文、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因素的作用,特别是随着高层建筑与深挖工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已有建筑物可能引起各种不良的后果日趋严重。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此外地下水的离子类型及含量也对建筑工程产生影响。由于以往在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过程中,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结合不够紧密,更有甚者在建造简单建筑物时自认为地基不需勘察,导致了许多基础破坏和建筑物开裂的事故,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在设计和施工前一定要分析水文地质的作用,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2.1地下水位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包括: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三个方面。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将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

(1)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引起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设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水文气象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等影响;地质因素如含水层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影响其稳定性。

③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对地下室、地下构筑物的防潮、防湿、防水或稳定性产生影响。

⑤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增强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

⑥引起坚硬岩土软化、水解、膨胀、抗剪强度降低,导致建筑物破坏。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不仅影响农业的生产、人民的生活,而且会引起许多岩土工程问题。地下水位的降低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大量抽取地下水,对河流进行人工改道,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止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地下水的过大下降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地裂缝的产生、海水入侵、地表塌陷及地面沉降等。

②地下水的过大下降会引发环境问题,如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水中有害离子增多,矿化度增高以及水质恶化等,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和膨胀性岩土胀缩变形。

①地下水的季节性升降或岩体中水分的增减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的破坏。

②当地下水在建筑工程基础底面以下发生变化时,会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可能引起地基土附加沉降和变形,从而造成建筑物变形破坏。

2.2 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一些严重的工程危害,造成安全隐患及影响工程质量。

2.3 地下水的腐蚀性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当地下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过高时,水对建筑材料有腐蚀性;当地表水和土受到污染而某些成分过高时,也具有腐蚀性。因此在勘察、设计时需一并考虑。

如当地下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过高时,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及钢铁构件及器材都有腐蚀作用。地下水中 Cl-、SO42-含量高,被埋入混凝土的钢筋表面产生一层钝化保护,这一保护层在水泥开始水化反应后很快自行生成。然而氯离子能够破坏这层氧化膜,钢筋在水和氧的存在下发生锈蚀。钢筋锈蚀有两种后果:锈蚀物的体积增加几倍,以至于它们的生成导致了混凝土的破裂、剥落和分层,这就使腐蚀剂更容易进入到钢筋表面,必然加速钢筋的锈蚀;阳极上的锈蚀过程减小了钢筋的横截面积,也就减小了它的荷载能力。氯盐的作用引起钢筋的锈蚀,是使钢筋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下水或潮湿的土中的某些盐类,通过毛隙水上升,浸入混凝土的毛细孔中,经过干湿交替作用,盐溶液在毛细孔中被浓缩至饱和状态,当温度下降时,析出盐的结晶,晶体膨胀使混凝土遭受腐蚀破坏。当温度回升,水汽增加时,结晶会潮解,当温度再次下降时,再次结晶,腐蚀进一步加深。这种环境气候条件加快了混凝土在腐蚀介质(水、 土)中的腐蚀速度,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地下水SO42-含量高,对建筑物危害巨大,加之地下水位较高,建筑物基础处于强腐蚀的环境介质中,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物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给国家经济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3 地下水危害的防治措施

3.1基坑突涌防治措施

首先判断能否发生基坑突涌现象。工程勘察中应查明基坑周围内隔水层的厚度、岩性、重量,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承压水头高度,含水层的类型岩性等,再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判断能否产生突涌现象以及预测突涌形式及其危害。经过判断,如果可能产生突涌现象,则需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防治突涌可以考虑两个方案: 控制基坑开挖深度,使基底隔水层保留不致产生突涌的厚度;在基坑设置排水孔,降低承压水位,减少承压水头压力。

3.2 地下水腐蚀防治措施

防止、降低地下水腐蚀要采取广泛的综合措施,因为地下水的污染是由整个周围环境的污染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是可以防治的,把生产的工业废料减少到最低程度,改善污水净化排放工艺,加工利用工业和日常生活的废料是解决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措施,另外,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水泥品质、水泥用量和水灰比;腐蚀介质的腐蚀类型和混凝土的环境暴露条件,对混凝土具有较强的结晶性腐蚀地段,应用抗硫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较好;个别严重腐蚀的区域采用桩基础时,同时也要对桩身采用防腐蚀措,如表面用沥青类、高分子树脂等涂膜防护外,可采用场地降水、排水换土等综合防治方法。

4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探是工程质量中的重点,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岩土工程勘察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21-2001(2009年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君源,范维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5,7(111):177~178

第2篇

关键词:地下室;渗水现象;建筑工程;防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TU6 文献标识码:A

1地下室常见的渗水部位

一些特殊部位常出现渗水问题,降水较多的雨季室外管道堵塞或路面排水不畅时出现。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部位是渗水问题多发的部位:

(1)外墙的墙根部位;(2)在地下室变形缝两侧的墙体部位;(3)穿越地下室外墙的下水管道;(4)穿越地下室外墙的暖气管道;(5)散水与外墙的交接处;(6)砌筑不密实的个别墙面。

2地下室渗水现象的产生原因

2.1没有充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准备

在建筑项目拟建场地的地质和水文调查方面。没有对拟建建筑项目场地的地下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且对场地的最低地下水位和最高地下水位的标高缺乏清楚的认识,也没有对场地的地下水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地分析了解。在建筑施工前没有对拟建项目场地的地质构造进行勘测和分析清楚,没有细致地掌握建筑项目施工场地附近地下水的深度、流速、流向、季节变化和附近含水层的地质构造,没有对周围湖泊、河流以及小溪、水沟之类的自然水体分布进行勘察和调查,没有认真地对场地所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原有地下水的侵蚀程度、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的酸碱度以及地下水可能对地下工程带来的影响进行事前的分析与实验。

2.2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面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变形缝的设计不合理,没有严格根据要求合理地留设变形缝。按照规范要求,钢筋混泥土结构板墙的最大变形缝留设必须保持在20~45m之间,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很多设计都将变形缝的范围放大,有的建筑设计甚至没有预留出后浇带,也没有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弥补,这样虽然能够给施工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留下了地下室渗漏的大隐患,可谓以小失大。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没有合理的设计配筋。正是因为缺乏合理的有效的建筑设计配筋,大大减少了设计配筋对混泥土的约束作用。这样随着施工的进行,混泥土会不断地产生干缩、应力集中以及温度变形等变化,加上缺乏约束性,很容易导致混泥土裂缝的产生,从而带来了渗漏的问题。

2.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原因

(1)没有合理地对变形缝设置进行处理。首先而言,根据规范要求必须设置变形缝,就拿后浇缝来说,普通要经40~60d才能进行施工,如果缺乏有效的浇捣和科学基层清理会带来渗漏的隐患。再比如沉降缝,一般来说是要在主楼封顶之后才能进行施工,这样就保证了工期,如果没有得当的施工也会留下渗漏问题。其次,没有得当的处理水平施工缝而带来的渗漏隐患。根据目前普遍的施工惯例,在底板施工时要保证外墙板施工的高度在30~50厘米之间,进而加设一道止水片,底板施工所采用的混泥土多是商品混泥土,进行外墙板混泥土的一次振捣密衬都比较差,因而对水平施工缝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也是很容易造成渗漏现象的。

(2)没有对外墙混泥土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和管理,造成外墙开裂从而导致了深水和漏水现象。外墙混泥土开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缺乏适当的养护与管理是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外墙混泥土承受到外界荷载导致开裂之外,还会因为温度变化而导致冷缩,因为失水变化而导致干缩等现象,温度变化和失水变化也是导致混泥土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养护不当则是造成外墙混泥土冷缩开裂和失水干缩的主要原因。

(3)没有进行有效的混泥土振捣施工而引起的渗漏,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项目施工。在实际的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不认真不负责的施工操作,没有切实做到混泥土振捣密实而使混泥土出现了蜂窝。此外,在实际的防水混泥土比配中没严格按照要求的比例来进行,导致配置不准确,增大了混泥土的水灰比从而加大了混泥土的收缩,进而引起了渗漏。

(4)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材料选择方面的原因。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除了温度变形和失水变形以及外界的荷载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材料质量和性能的影响。材料选择方面导致地下室漏水渗水的主要表现有:材料质量性能差,例如一些地下室仍采用以往热沥青纸胎防水卷材,但是这种材料抗击性能弱、质地比较脆、吸水率高、低温柔性比较差,没有起到实际的防水作用,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渗漏。其次,没有科学的选择变形缝的使用材料也是导致地下室渗水漏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次,穿墙管道密封材料选择不当,没有选择变形能力强的材料,例如沥青麻丝材料,很容易因为填嵌不密实,加上该材料的防水性能不是很好,很容易出现漏水情况。

3地下室渗水现象的防治措施

3.1充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期准备

要对拟建项目的场地地质水文等情况进行勘测和分析,对场地附近的湖泊、河流等自然水体的水位、流速以及流向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事先的掌握。此外也要对工程场地的地下结构探测与防水现状的分析方面。通过对各方面有关场地的自然或者人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测、分析和总结,得出相关数据,并且对其余地下室渗水漏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可行性报告,为项目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提高可靠的依据。因此,在施工前,要对湖里县后场地的气候环境、土质特征、地下水特征以及附近的自然水体等情况有深刻的分析和认识。

3.2完善施工项目的施工设计

为防止因设计方面而产生的地下室漏水渗水等问题,要切实改革和完善施工项目的施工设计。首先要合理地预设变形缝。而且变形缝的留设不能盲目,而是要严格根据规范的要求留设30mm以上的一道伸缩缝,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适当的设置。其次要合理地进行设计配筋,切实增加分布配筋,从而提高抗裂性。因此,在设计中也必须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适当地留设变形缝,合理地增加分布配筋,切实防止地下室出现渗水漏水的现象出现。

3.3加强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1)重视混凝土浇捣的旁站监理。采取主动控制、动态管理与旁站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经过计算后确定的方案进行混凝土浇捣。避免产生冷缝所造成的渗水通道。防水混凝土是靠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来达到其防水目的的,因此它的浇筑质量是保证防水混凝土防水质量的关键,务必做好。

(2)监控施工机具的选用和操作。为保证防水混凝土的密实度。浇筑时必须重视混凝土的振捣环节。应使用机器振捣,保证一个浇筑头(面)有一个振捣器,严格按混凝土由后往前浇,而振捣则由前往后振的顺序旅工作业,防止漏振、欠振,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

结语

总之,对地下室渗水问题要有正确的t 识,要从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等方面采取各种防范措施。要考虑周到,工作要做细,这些问题最终可以彻底杜绝。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防水;抗渗防裂;振捣方法;抗渗透;渗漏治理

Abstract: The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rate is higher and higher, more and mor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esign tends to be complex, underground works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the underground waterproof engineering, encountered new problem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must from the source control proceed with, hold the middl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ol link, to control common quality defects to solve the various links, prone to leakage problem, tak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underground waterproof engineering, to meet the use function, create user satisfaction project.

Key words: waterproof; impermeability crack; vibration method; seepage; seepag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的飞速发展,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地下工程的数量及面积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是民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其建筑下面均设置地下室、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间结构。利用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设施下部的闲置空间,修建地下人防工程也成为流行趋势,地下停车场及大型地下商场工程,在公用场所、住宅楼群中成为常归化设计。所有这些工程都要涉及到地下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重要使用功能,近年施工了多项地下工程,现结合地下工程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措施进行阐述,从裂缝出现的根源、施工控制措施入手,将从预控为主的角度,全面说明控制方法。

1、混凝土施工对地下工程防水性能的影响

1.1防水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一般的地下防水工程埋置深度小于10m,抗渗等级为S6。相关强制性条文规定:防水混凝土的结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考虑到抗渗防裂的要求,常规的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均掺加一定量的微膨胀剂,由于膨胀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使混凝土在硬化初期便产生体积膨胀,在约束条件下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并使总孔隙率降低,毛细孔径减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防水混凝土必须保证使用膨胀剂合格,并且严格按配合比下料,重量误差小于±2%,不得少掺或多掺,且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膨胀剂合格及掺量的准确性。

1.2减少浇筑施工间隔

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安排上,应保证混凝土从卸出经过运输浇筑到下层混凝土压茬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规范的规定。中间的间隔时间应按以下标准控制:当气温低于25℃,不应超过3小时;气温高于25℃时,不应超过2.5小时。大面积底板或顶板应分组浇筑,墙壁应分层连续浇筑。除要求混凝土振捣密实、均匀外,还应根据情况合理控制拆模时间,一般墙体模板拆除时间不宜少于3天。

1.3采取合理的振捣方式

振捣密实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按规范规定进行机械振捣,一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但预留孔、预埋管、预埋件及止水带等处的结构形状不直顺,尺寸也较小,一方面振捣不方便,一方面振捣时混凝土中的空气不容易完全排出,因此这些部位在施工时,应在机械振捣的基础上,再辅以人工插捣,这样有助于空气的排出,有利于振捣密实。

1.4加强混凝土养护

湿养护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以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切断毛细孔的连续性。因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气温条件及时覆盖和洒水,实践证明,混凝土养护14天,可以大大提高其抗渗性能。

早期养护条件的不同,对混凝土后期的抗渗透性能影响如此显著,说明混凝土在早期成熟阶段必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根据研究,只有100nm以上的连通孔才对混凝土抗渗性有害。在混凝土早期成熟阶段时,如果养护不到位,水分迅速蒸发,混凝土收缩严重,形成了大量的大于100nm的连通孔甚至裂缝,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而对于标准养护或及时进行洒水自然养护的防水混凝土,水泥可以充分水化,水化产物和掺合料的二次水化物大量填充,可以均匀的消除混凝土内的孔,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

1.5季节施工措施

1.5.1应尽量避免进行冬季及热天施工

冬季施工时由于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加热,而热天(指气温高于30℃)施工由于气温和混凝土材料温度都比较高,这都会使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及凝结温度提高。混凝土刚凝结时是无应力的,此后温度升降,混凝土涨缩,在约束条件下就要产生温差应力,其应力值超过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产生裂缝,以至严重渗水或漏水,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避开冬季及热天施工。

1.5.2不得已必须进行冬季、热天施工时,应采取相应可行的控制措施

由于工程投产的需要,或整体工程混凝土作业平衡的需要,抗渗混凝土完全避开冬季或热天施工常常是不可能的。不可能避开时,应尽量降低入模温度,也就是降低凝结温度,降低温差、温差应力。热天施工混凝土时,应根据气温的情况,采取降低材料温度,掺用缓凝剂及增加养护浇水次数等措施。这些都是为了降低混凝土凝结温度,降低温差应力,并提高养护效果。冬季施工时,壁模板应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温差较小时拆除,温差不宜超过15℃,拆模后必须立即覆盖保温。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比凝结温度已经降低许多,已存在温差,要求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温差较小时拆除,以防在拆模过程中产生冷缩裂缝。这时的混凝土强度还没有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所以拆模后应立即覆盖保温。

2、细部构造施工对地下混凝土工程防水性能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控制要点;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high-rise building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of waterproofing of basement some key points of waterproof project and construction appears after the leakage treatment measures taken by summarized,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basement; Waterproof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Control point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系数,高层建筑的数量随之不断增加,又由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提高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地下室防水工程是构成高层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的意义

高层建筑的防水比一般的建筑工程防水的要求更加严格,它是建筑产品的一项重要使用功能,既关系到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环境、卫生条件,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各种房屋的地下室及不允许进水的地下构筑物,其墙与底面长期埋在潮湿的土中或浸在地下水中。为此,必须做防潮或防水处理。防潮处理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防水施工比较复杂。在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深基础的设置或建筑功能的需要,一般均没有一层或数层地下室,其防水功能十分重要。

2.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2.1设计是工程防水质量的关键,根据甲方(建设单位)对地下室的功能要求,设计方应遵循防排并举、刚柔结合的原则,在采用复合防水,多道设防等多种防水方案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严把图纸设计关,要了解设计对地下室防水的抗渗等级、防水构造以及对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具体要求,设计人员应仔细分析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加强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重视,建设方与施工方应与设计人员一起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业绩、人员、选择一支技术高,素质好的防水工程专业施工队伍,按照程序设计及规范要求精心施工。

2.2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经过计量后确定的方案进行浇捣,避免产生冷缝造成渗水通道。严格施工机具的选用和操作。重视混凝土施工由后往前,而振捣则由前往后顺序进行施工作业,防止漏振。防水混凝土宜延长带模的养护时间,拆模后的竖向构件,如地下室侧壁等,应采用涂刷混凝土保护剂的方法进行养护。

2.3注重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

(1)底板和墙的交接处严禁留设施工缝,如需留设,则一定要留设在墙身距底板500左右处,而且最好呈槎(凸)形;(2)设金属止水板时,宽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要焊接接头,为锚固牢固,两边应做成短锯齿状;(3)变形缝处的橡胶止水带,一定要使两边的拉铁丝固定在钢筋上,浇筑混凝土时严防从一侧倾倒,振捣时两边均匀插振,以确保止水带的准确位置。

2.4加强特殊施工部位的防水处理

(1)施工缝处理。在工程施工中尽量避免施工缝的出现,在底板与墙体连接处必须留置时,应做成企口并增设钢板止水带(-300mm×2mm),做法是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板墙起台(200mm 高)时,将已加工定型的钢板焊接连接后,插入榫头。钢板焊接要求满焊,钢板带埋入混凝土上下各一半,施工后起到增加渗水路径作用达到防渗目的。(2)穿墙螺栓止水处理。混凝土墙板施工时,需要采用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固定,但在地下室墙板施工时采用,极易形成渗水点,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如果地下室外墙施工中采用加焊止水环片的螺栓,即可克服这一弊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模板拆除后在对拉螺栓根部剔凿20mm左右的缺口,气焊烧断螺栓端杆,用防水砂浆封堵抹平缺口,消除漏点以达到防止渗水的目的。(3)穿墙管道处留置套管,套管焊止水环,浇筑时套管周围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2.5采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

采用性能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是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工程施工前应收集各种防水材料性能及使用情况相关资料,选择施工方便,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防水材料进入现场后,必须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出厂合格证及准用证,还需经见证抽要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时要派专人进行工序把关验收,跟踪进行工序质量监控,每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3 在防水施工后出出渗漏可相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防水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渗水。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混凝土局部酥松,砂奖少,石子多,石子间形成蜂窝;混凝土内有空腔、没有混凝土。治理:根据蜂窝、麻面、孔洞及渗漏水、水压大小等情况,查明渗漏水的部位,然后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可采用促凝灰浆、氰凝灌浆、集水井等堵漏法。蜂窝、麻面不严重的可采用水泥砂浆抹面法。蜂窝、孔洞面积不大但较深,可采用水泥砂浆捻实法。蜂窝、孔洞严重的,可采用水泥压浆和混凝土浇筑方法。

(2)防水混凝土施工缝漏水。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松散,骨料集中,接搓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治理: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型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3)防水泥混凝土裂缝渗水。现象:混凝土表面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且贯通于混凝土结

构,有渗漏水的裂缝,可用灰浆或用水泥压浆法处理。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式止水带、粘贴式氯丁胶片等方法。

(4)埋件部位漏水。现象:沿预埋件周边,或预埋件附近出现渗漏水。治理:先将周边剔成环形裂缝,后用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方法处理。严重的需将预埋拆除,制成预制块,其表面抹好防水层,并剔凿出凹槽供埋设预制块用。

(5)水泥砂浆防水层的门窗部位渗水。现象:地下工程门窗预埋部位漏水。治理:将渗漏水的门窗框等预埋件拆除,剔槽采用堵漏处理和补抹防水层后重新安装。

(6)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起砂。现象:防水层表面用手擦时,可擦掉粉末或砂粒,显出砂子颗粒。治理:如果不影响使用可以不做处理。否则,用钢丝刷刷毛或用剁斧剁毛,清洗干净后,重新抹一遍素浆和水泥砂浆层,压江并加强浇水养护。

(7)卷材防水层空鼓。现象:用敲击或手感检查卷材表面,出现空鼓声,治理:对于空鼓部位,应剪开重新分层粘贴。

(8)管道穿墙或穿地部位渗水。现象:一般常温管道周边阴湿或有不同程度的渗漏,热力管道周边防水层隆起或酥浆,在此渗漏水。治理:热水管道穿透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剔大穿管孔眼,采用预制半圆混凝土套管理设计处理。

第5篇

一、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煤矿开采对植被、水土流失以及土地沙漠化的影响。矿区地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煤矿开采时,必然会造成大面积毁林毁草,致使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地沙漠化。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做到:矿井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2)矿坑排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矿区为了正常生产,需疏排矿井水,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植被枯死,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另外,矿井产生的各种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如不处理,可造成地下潜水和土壤污染,直接污染其附近水源。防治措施:设计部门应考虑防范措施。(3)煤矿生产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开采,矿井必将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使煤层顶板失稳下沉,出现地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面变形,重者可使地面建筑物、公路、管道等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防治措施:在采掘中应注意保护建筑物、公路等地面设施。保安煤柱应留设,采空塌陷区应及时回填,恢复植被。(4)固体废弃物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煤矿主要固体废弃物为井巷掘进的废石及煤矸石,废弃物堆放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有:侵占草原和耕地、减少土地资源,污染土壤;废弃物中有害元素因降水的长期淋滤往往富集在水中,污染水资源。防治措施:煤矿生产时废弃物堆放尽量少占草原和耕地,堆放处应铺设隔水的粘土层,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二、地震与矿区稳定性

据中国地震局主编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本区所在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相当于Ⅵ度。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境内曾发生5.9级地震,锡林浩特市、赤峰市等地有感。防治措施:矿区地面建设时必须采取防震与抗震措施,防患于未然。矿区内目前尚未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状态下不会有不良自然现象发生。因此,地壳的稳定性较好。

三、地质灾害

(1)矿井生产往往形成大面积采空区,放顶后出现地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面变形。从计算结果分析,导水裂隙带(包括最大冒落带)最大高度未达地表,但采空区放顶后,弯曲带(整移带)可能波及到第四系。另外,采空区放顶后,部分地段导水裂隙带达到了第三系松散层,松散层会对矿井直接充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起某些地段地面沉降、地面塌陷。防治措施:采掘中应注意建筑物及公路等地面设施保安煤柱的留设,采空区及采空塌陷区应及时回填,恢复地面植被等综合治理措施。(2)地下水的污染。矿区地下水的污染源有矿坑污水、煤矿工业及生活废水,矿坑废石、煤矿工业废渣、生活垃圾。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一是液体废弃物防治。积极引进矿井生产新技术,发展无污染新工艺;重复利用废水,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强技术改造,实行废水资源化;坚持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生活饮用地下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带,上游或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有各种污染源存在。二是固体废弃物防治。首先要发展无废工艺,减少废物生成量,土地复垦;其次是要开拓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途径,即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物质,以获得新的用途;最后是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减量与净化处理,并选择安全排放场地,不但能防止地下水污染,而且还能防止土壤的污染和减少土地的占用量。

四、矿区水环境及有害物质

第6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措施

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由于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地质条件复杂,所以地质灾害的分布也较广,而且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也众多,随着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发生的频率也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滑坡及其防治措施

1.1成因

滑坡的产生是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坡体滑落的地质现象[1],在岩土工程中经常见到。导致滑坡的原因有很多,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雨水侵蚀、地震、地表水对坡脚或坡体的冲刷、降雪冻融等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乱砍乱伐、对坡体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开挖、堆填加载、蓄水排水等。出现滑坡的地区主要是地震带、断裂带等地质不稳定区域,还频繁出现的强降雨、山区各类工程建设的边坡、峡谷地区以及近水区域等等。

1.2防治措施

治理滑坡主要是靠预防为主,在治理的时候因为导致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目前治理滑坡最为有效的访求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提高斜坡岩土的力学强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斜坡岩土的力学强度,降低斜坡的滑动力,起到治理滑坡的目的。目前最为实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消坡减载和边坡加固,其中包括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钢混抗滑桩、电化学加固法、预应力锚固、挡土墙、固结灌浆等。

第二种是采取控制地下水的方法。控制地下水是为了减少水对坡体潜在的威胁。在造成滑坡的自然因素中,水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多数滑坡的形成都与水相关。因此,要想有效的控制滑坡的发生,就必须从源头上予以治理,也就是说对地下水进行控制。具体措施包括:①做好边坡所处的水文特征与地质条件的调查工作,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将滑坡范围内的地下水予以排除,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水平钻孔疏干、支撑盲沟、垂直孔排水等;②采取修建排水沟的方法,将滑坡范围内的地表水进行排放,减少地表水对边坡带来的危害;③在边界位置修建截水沟,对流经滑坡区域的地表水进行截流,减少对滑坡体造成的危害。

2地面塌陷及其防治措施

2.1成因

地面塌陷是指地面的岩土体受各种因素影响向下陷落,并形成坑、洞的地质现象[2]。总的来说,地面塌陷主要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矿以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行为造成的。在我国,造成地面塌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地下水抽取过度,导致地面沉降。②地质不稳定,地下岩溶活动频繁,导致地面塌陷。③地下资源开采过度或开采不合理,导致地面塌陷。

2.2防治措施

(1)强夯法。强夯法是采用夯锤夯实土体,以达到提升土体强度的目的,具有防、治两种功效。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该法夯实坑洞内存在的软弱区;也可用来夯实回填的松软泥土。

(2)填堵法。填堵法只适用于地表塌陷中深度较浅的坑洞处理,主要实施步骤为:清理掉坑洞内的松软土体后,使用块石和碎石填实坑洞,以达到放滤的目的,再采用粘土进行地表的覆盖,利用夯锤夯实。

(3)灌浆法。灌浆法主要是用来进行岩土的加固,即向岩土体的孔洞内灌注已经拌制好浆体,或在岩土体内进行人工钻孔,再灌注浆体,从而达到强化岩土的目的。

(4)跨越法。这个方法主要针对于塌坑较浅的土洞,一般都是采用梁板跨越,两端用坚实的岩土体加以支撑,通常两边的支撑长度为1.0~1.5m之间。

3崩塌及其防治措施

3.1成因

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因各种因素失去稳定,突然向坡脚翻滚、倾倒的地质现象[3]。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①渠道或水库蓄水出现渗漏;②强烈震动。③矿产资源的开采。④渣填土的弃置或堆放。⑤各种建设工程的边坡开挖。

3.2防治措施

在进行崩塌防治前,首先要详细分析崩塌成因,在据此制定相应的措施。传统的防治技术较多,比较常见的主要有:排水、拦截、护坡、护墙以及支挡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防治技术逐渐应用到崩塌的防治中,例如SNS柔性拦石网技术[4],该技术能够有效防治坡度较陡的崩塌,对落石强度较大的崩塌也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主要应用于国内各水电站、矿山的建设施工中,效果理想,具有广阔是市场前景。

4泥石流及其防治措施

4.1成因

泥石流是泥石流是山区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指山坡或沟谷地带因强降雨或融雪形成洪流,其中挟带大量石块、泥沙等固体物质,使洪流变成固液混合的高浓度颗粒流[5]。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乱垦滥伐,破坏坡体植被。②对坡体的开挖不合理。③渣、石、土的不合理弃置或堆放。

4.2防治措施

一般情况下,工程应避开泥石流多发区,若无法避开,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将泥石流的危害降到最低点,常见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场储淤。在泥石流流经的下游建场储淤,以减少泥石流中的颗粒含量,从而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减轻对下游建筑的危害。

(2)改道排导。在泥石流多发区的下游修建改道排导沟,避免泥石流出现改道、漫流的现象,扩大影响范围。

(3)拦挡大颗粒固体物质。在泥石流中,除泥沙等小颗粒固体物质外,通常还含有砂石等大颗粒固体物质,在在泥石流流经的下游修筑拦砂坝,可有效拦截泥石流中砂石等大颗粒固体物质,从而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4)蓄引水工程。这一工程主要是在泥石流流经地区修建小型的水坑、水库等来蓄积地表径流,以减少沟道的洪水流量。蓄积水用于周围农田水利灌溉等。

5 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的影响下,地表发生开裂并形成具有一定长、宽度的裂缝的地表破坏现象。目前针对这一地质灾害,岩土工程措施主要是进行针对裂缝进行回填和夯实,此外还有改变地裂地区土壤的性质、提高建筑物抗裂性能等。

6 地面沉降

地表沉降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通常放生的幅度、速率较大。主要发生在沿海工业发达城市、大型沉积盆地以及油气田开采区等。防治这类地质灾害主要是控制地下水的开采,还要加强土的基本性质和土层分布的研究。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由于我国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在成因上也有所差别,因此,必须根据灾害成因及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中,势必将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硕,马金辉,王兴慧.基于GIS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J].陕西气象,2012,03(02):166-169.

[2]顾永强,范力,吕梅.世界各国地质灾害防治做法与经验[J].安全与健康,2011,07(09):810-813.

[3]徐丹,曲海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18):305-309.

第7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 边坡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U21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74-1

1工程概况

2地质情况

2.1地形地貌

评估区周边属低山前缘丘陵地貌,总体地势南西高东北低,坡顶经人工开挖平整后标高在72.00~73.50m,坡脚一带标高为49.50~51.00m左右,坡度一般为50~72°。因较频繁的建筑工程挖、填方改造整平演变为阶梯状起伏地形。

2.2地质构造

评估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的紫金~惠阳凹皱断裂束中,莲花山断裂带北西支五华-深圳断裂带南东侧。评估区及周边地区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三组断裂,其中北东向断裂是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

2.3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资料、评估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评估区区域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及第四系(表1)。

2.4水文地质

根据《深圳市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深圳特区水文地质图》,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含水岩组特征,评估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采取的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地下水的水质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3.1地下水对边坡工程稳定的影响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约为2000mm,全年雨量有85%的出现在4-9月,也是斜坡类地质灾害高发期。评估区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当降雨入渗量大大超过土体排泄量时,岩土体易处于饱水状态,土体容重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在自重及地下水渗流作用下,易产生边坡崩塌或滑坡破坏,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

3.2工程地质条件影响

评估区内第四系人工填土呈松散~稍密,遇水易湿陷,为高压缩低强度土体,地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常发生水土流失、垮塌等地质灾害;第四系坡残积层吸水率高,遇水易软化、崩解,在陡边坡或光坡地带往往产生水土流失及崩塌地质灾害,对边坡稳定性及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3.3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挖坡填方,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挖方切坡段形成高12~22m,坡度60~70o的边坡,边坡上岩土体在上部荷载、强降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可能加剧岩土体的不稳定,导致边坡失稳、地表变形。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1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根据现场调查,深圳市盐田区超美科技工业园拟建场地南西侧边坡坡长约170m,坡高12.0~22.0m,南北走向,坡度60~70o。拟建场地已开始施工,工业园平整场地对山体坡脚进行了切坡,边坡坡度增大,坡面土层松散,雨水冲刷较严重。坡体上部物质组成为填土、粉质粘土,下部出露有强、中风化凝灰岩;在坡脚中风化凝灰岩出露附近,发现有地下水渗出,水质清澈。坡顶已被切挖平整成一集装箱堆场,堆有大量集装箱,距坡顶边缘约6m。根据勘察报告原边坡切挖曾出现不良变形破坏。现经人工切挖坡脚后坡度增大,坡脚下原砌筑的毛石挡土墙也被破坏,雨水冲刷严重,无任何防护和支挡措施,危险性增大。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

4.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评估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发育情况,结合评估边坡的岩土体类型等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边坡失稳、地面不均匀沉降等二种,工程建设本身也可能遭受上述二种的地质灾害的危害。

5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特点,相应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防治措施,使不良地质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评估区可能引发、加剧或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边坡失稳,建议采用如下措施:

5.1边坡失稳防治措施

5.1.1南西侧边坡

南西侧边坡为人工开挖所形成,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边坡的特征,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治:(1)由于开挖的坡体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凝灰岩组成,岩土体结构较松散,力学强度较低,开挖坡度较陡,采用工程支护措施;(2)坚持从上至下有序进行放坡和清坡,坡率按规范要求取值,坡脚采用挡墙支护;(3)坡面采用“人”字型格构梁+锚杆进行支护,并植草绿化,防止坡面跨塌;(4)坡顶及坡面设置排水沟对地表进行及时疏排,防止地表水对坡体的冲刷侵蚀;(5)坡面设置深层泄水孔,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在边坡内部汇集破坏其稳定性;(6)建筑物应与坡脚线之间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保证坡下工程建筑的安全性。

5.1.2南东侧边坡

南东侧边坡为人工堆填而成,坡高约7m,宜采用如下措施进行防治:(1)土方外运工作最好能够在2010年雨季前完成,确保消除安全隐患。(2)对边坡进行针对性的监测。

第8篇

关键词:公路路基 病害 防治

        0 引言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反复承受各种荷载和 自然 因素的作用,会导致路基的形状、边坡坡度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产生的路基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有边坡崩塌、滑塌,路基变形等,产生的原因涉及土质、人为的破坏、养护和管理等因素。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只能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做好防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

        1 不同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多种公路路基病害,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1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黄土土壤中粉粒含量大,且无层理,具有湿陷性和易溶蚀等特征,因而容易产生路基病害。主要类型有:路基边坡面的剥落、冲蚀和整体失稳;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陷;浸水地基承载力不足;沥青面层的裂缝等。这些普遍存在的路基病害,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 发展 。

        1.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其危害。①氯盐渍土。其易溶解,当含盐量多时,会造成湿陷、坍陷等病害。②硫酸盐渍土。其危害主要有:土壤盐分体积的变化会使路基表面疏松,边坡呈蜂窝状;会导致路肩疏松,且盐土粉末容易被除风吹蚀;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高时会造成路面鼓包、破裂。③碳酸盐渍土。塑性和黏附性较大,遇水后会导致路面泥泞不堪。

        1.3 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①坍塌。出现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开挖路堑边坡较徒,导致边坡的支持力减弱,使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导致边坡的稳定性变差。由于坍塌发生时具有冲击力,经常会引起路基的变形,阻碍 交通 ,给养护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②滑坡。滑坡是堆积层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滑动的形成条件很多,从地质条件上讲,滑坡多发生在土质松软或软弱岩层上。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从水文条件上讲,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会破坏土体的稳定。发生滑坡现象往往会导致行车中断,给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危害。③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④崩塌。大多数的崩塌是发生在雨季或暴雨之后,由于水的渗入,对岩石产生软化和作用,降低了岩体强度和摩擦力,造成崩塌;由风化的岩层组成的又高又陡的斜坡,稳定性差,易造成崩塌;其他的因素如地震、爆破及列车震动等,也都可能诱发崩塌。

        1.4 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泥沼、软土地带的公路路基,因其地面低洼、地下水位高、降水充足,土壤含水饱和、透水性强和、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当受到巨大荷载作用时,容易出现基底向两侧挤压挤出淤泥以及沉降、沉陷、滑动等病害。

        2 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

        2.1 黄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增加排水设施。可避免由于排水不良而导致的病害的产生,适用场合如路堑和站场。对于雨水冲刷作用较强,但未设置足够排水设施的病害部位,需根据水量大小,增设排水设施,以消除或减小地表水或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②及时查修,采取措施,尽量在初期或未到严重时进行修补,如更换破损材料等,以避免病害的发生。③植物防护。是指在公路的边坡上种草或树,利用植物根系能固着土壤的作用,以减轻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减缓水流速度,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

        2.2 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①保持排水良好。因为盐渍土受到雨水、冰雪融水的淋溶严重,其含水量较大,极易导致坍塌、路基发软、强度减弱而降低承载力。因此,保持排水良好显得尤为重要。排水沟的设计要保持有0.5%~1%的纵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因难的地段,应加宽加深排水沟。②加固边坡。对于硫酸盐渍土路基,宜采用卵石、黏土或废砖头平铺在路堤边坡上,以起到保护边坡的作用,防止边坡被风蚀或人畜踩踏而破坏。③合理设计路基高度、宽度及边坡坡度。设计时应按照一定的要求,合理选择路基边缘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以及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④加固路肩。对土质中含盐量大于8%的地区的公路,应采用渗水材料掺在土壤内以封闭路肩表层。⑤加强路基养护。特别是在秋冬季或春融时节,路肩易出现膨胀隆起,甚至翻浆。这类情况多是由于地面水造成的,因此,应当及时的将隆起的部分铲去,使地面水及时的排出。⑥种植耐盐性的植物。为防止边坡上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和植物生长情况,种植适合的耐盐性树木或草本植物。

        2.3 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山区公路容易产生的路基病害较多,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害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3.1 坍塌和崩塌的防治措施:采取措施截断地下水流,使塌方体干燥并排出地下水;设置挡土墙,增加边坡的支撑力,以防止土体塌落,增强坡体的稳定性;当塌方规模较大且难以根治时,可考虑改道绕线;采用种植植物或铺砌石块的方法,加固边坡,以增强其受冲刷的能力。

        2.3.2 滑坡的防治措施:在山坡上种植树木或草皮,借助其根系吸收地表水分,以排除地表水;设计截水沟或泄水洞,防止泥沙流入淤塞排水孔道,较好的排除地下水;采取减重或修建支撑物的办法,以确保建筑物基础的稳定,达到增设滑坡体重平衡条件的目的。

        2.3.3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减少坡面荷重;采用草皮、面料等防护与加固边坡;设置支撑物,如挡土墙、石砌支柱等;水土保持可以减缓水流对山坡的冲刷作用,使土层干燥,是根治泥石流的一种有效办法;设置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泄水洞等;

        2.3.4 泥沼、软土地带公路路基病害的防治措施:对软土路基采用置换法;在路堤两侧填筑土、石板压护道,使路堤下的淤泥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通过添加化学溶液等措施,使土壤颗粒胶结起来,加固土基;土工全成材料法。

        3 结束语

        由于所处地区的差异,路基病害的产生往往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彻底的控制路基病害的产生是不现实的,只能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将其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切实保障路面的质量和稳定性。

参考 文献 :

[1]许维贞,黄土地区新建线路基床病害成因与整治[j].铁道建筑.2005(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