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0 15:51: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济危机下的机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后危机;外贸发展模式;广东省
广东是最早开放的省,广东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经济对外贸进出口的依赖程度很高。2011年广东省的进出口总量在国内位列第一,占全国进出口总量的31%,广东省外贸依存度也从1978 年的14.4%上升到了2011年的160%。由于经济外向依存度高,广东率先遭受到这股经济寒流的猛烈袭击,受影响程度全国最重。
一、经济危机对广东省外贸的影响
1.经济危机使得广东省出口环境恶化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认为是1930年经济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和深化,市场流动性严重短缺,投资和消费信心遭受重创,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信用评级被下调,世界经济下行的趋势明显,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在逐年提高,当经济不景气时, 广东省的出口必将会受阻, 进而严重影响到广东省经济健康的发展。
2.经济危机使得消费模式改变
西方国家消费模式因危机而改变,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制约进口需求。长期以来,美国等国形成的“低储蓄、高消费”的消费模式,既是国际分工自然演进的结果,也是其国际货币地位的体现。美国、欧盟是广东的主要贸易伙伴,贡献了约三成的市场份额。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的这一消费模式骤然发生了改变,例如美国,2011年居民的储蓄率从原来的几乎为零上升到7%左右,需求锐减。从二战后美国历次经济危机的波动轨迹看,危机后大体要经过3-8年的后危机期,其储蓄率、国内消费才可以逐步恢复到危机前正常水平。短期内,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需求不会有明显的恢复性增长。
3.经济危机使得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各国博弈更加激烈。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酝酿深刻变化,各国利益诉求分化明显,在出口、科技创新等方面竞争将更加激烈,又恰逢多国大选,全球合作和政策协调难度明显加大。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竞争加剧,国际贸易环境将继续恶化,出口贸易难度增加。美国作为我国的主要贸易国,在其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和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与我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各种名义的技术贸易壁垒纷纷出笼。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之战已经在局部地区打响,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必然增加我国出口贸易的难度,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出口国,美国经济的衰退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频繁实施必然对广东出口贸易产生消极影响。
二、广东省传统的外贸发展模式的问题
1.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制约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外贸发展长期累积的“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的问题在此次危机中集中显现。当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分别占74%和89%,外资企业分别占73%和87%,由于出口产品以简单贴牌加工组装为主,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缺失,过度依赖价廉占据海外市场的出口模式,在全球消费市场萎缩、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涨、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上涨困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抵御外部风险和变化的能力明显偏弱,导致危机中外贸出口下滑明显,表现出更大波动性和不可持续性。
低成本的优势丧失殆尽,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已量变为致命的那根稻草。多年以来,综合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外贸出口压力的增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这一问题在各种要素的疯狂上涨及政策的叠加作用下,可堪比压死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已经到了无力承担的边缘。截至2010年5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6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作为经典代表的进口铁矿石,去年中国价格同比上涨了33%,今年,现货价已是去年现货价的三倍,涨价之疯狂可见一斑;广东土地及房屋价格在近一年多的时间内升了一倍左右。汇率方面,截止到今年5月份,半年来人民币相对欧元实际有效升值接近13.33%,相对美元实际有效升值接近2.87%,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后,未来半年将有望再升值3%左右。在人工成本方面,最近广东以27.8%的幅度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据广东粗略测算,未来可能带来的汇兑损失约200亿美元左右。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外贸粗放式的发展已不堪一击。
2.产品的出口地比较集中,容易受到牵连
广东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等贸易大国。一旦这些出口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受到牵连。这次金融危机正是发源于美国、较大程度波及欧盟等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相对少些。美欧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美欧等国的银行破产、大幅裁员、失业率增多、消费者信心的下降、订单减少对我出口贸易的冲击是相当直接、相当严重。市场的集中性使得我们面对的风险比较大,我们必须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加大对东南亚、非洲、中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
3.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比重失衡,贸易结构有待改善
广州省商品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长期失衡,服务贸易比重明显偏低,贸易结构未得到有效改善,与当前广州省经济发展水平及贸易结构升级不相适应。1999年以来,广州省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下,商品、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服务贸易收入集中于运输项下,占全部服务贸易收入比重超过七成,生产收入明显偏低,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支出则明显偏高,最高年份占比高达40.29%,收支严重不匹配,反映了广州省外贸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严重缺失,出口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转移到国外。
三、后危机时期广东省发展外贸的对策
1.完善政策
国家应该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财税政策方面,保持出口退税政策基本稳定,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引导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汇率波动。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扩大出口货物贸易试点企业名单。在金融政策方面,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在贸易政策方面,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继续落实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产品零关税承诺;改进许可证管理。
2.优化环境。优化外部环境
加强多双边合作,营造公平自由、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高度重视贸易摩擦重大案件的应对工作;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和贸易救济措施等手段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纵向联动、横向合作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全面推行通关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简化贸易收付汇手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有利外贸发展的舆论环境;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清理对外贸企业不合理收费,增强企业活力。
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突破口。广东过去主要承接的是日韩、港台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这种低效率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出口产品结构的低端特性,使广东出口面临日益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随着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影响的增大,广东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也不断提高。从短期来看,金融危机将给广东延续过去的高增长时代带来切实困难,步入调整与阵痛并存的周期已无可避免。但从中长期来看,金融危机引发的强大市场倒逼推力,将极大利好于广东已经掀起并急需完成的产业升级历史过程。广东应当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努力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4.积极延伸价值链,提升竞争力
低成本、低价格是广东外贸的现实竞争优势所在。价格优势的产生根植于广东特有的低成本制造模式,即利用跨国公司向价值链末端大规模产业转移的过程,为其提供贴牌服务和零配件服务。但是这种优势的基础很脆弱,劳动力成本与其它国家相比非常低,资源价格也非常便宜,广东企业并未担负起诸如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所带来的外部成本,因此广东出口的产品大多为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价格优势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广东企业必须从原来的制造环节逐步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产生巨大利润的六大环节延伸,提升广东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广东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5.抓住机遇,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
虽然近年来广东对新兴市场的贸易发展较快,但总体而言,对新兴市场出口占广东总出口的比重还不高。随着近年来东欧和俄罗斯经济的大幅上升以及西亚、中亚、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开发空间不断增大,这些新兴市场对轻工产品和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紧迫,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广东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在向这些市场推出传统产品的同时推出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境外加工出口和进行境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深入地拓展与这些新兴市场的经济合作,将对广东的对外贸易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广东出口产业的加速发展,降低产品的国际市场风险,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广东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契机。
参考文献:
[1]白明.次贷危机波及我国外贸发展[J].经贸观察,2008.3.
[2]李细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5.
一、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的背景
(一)并购双方背景资料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炭销售和铁路运输。
菲利克斯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煤炭开采和勘探,产品包括高炉喷吹煤、动力煤和半软焦煤,客户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钢铁制造商和发电企业。
(二)行业分析
煤炭等基础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煤炭企业海外并购,有助于国内煤炭资源的供应链,可以进一步巩固国内能源安全体系,缓解资源紧缺。
(三)并购动因分析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全球股市估值水平下降,特别是资源类上市公司,这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种境况更加坚定了兖矿集团通过跨国收购获得海外优质煤炭资源的发展战略。
兖矿集团通过跨国收购增加公司后备资源储量,提高煤炭产能,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公司海外业务。以资本运营促发展,兖矿集团可以使得经营领域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强行业竞争力。
二、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的过程分析
(一)并购的重点和难点
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兖州煤业进行收购时遇到了时间和政策方面的障碍。首先,这次收购遇到金融危机影响正当时,出现了很多中企收购延期和力拓事件影响。所以复杂的经济形势将收购谈判及申购受到了很多波折。另一方面,按照政策,此收购项目必须得到澳大利亚政府和山东省主管部门批准,而且还须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商务部等核准或备案。所以兖州煤业此次收购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确定下来。
澳大利亚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澳大利亚的资源类企业从而实现我国资源的保证和在资源定价方面的话语权。但是需要对澳大利亚的法律进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法律是反垄断法律。
并购过程中的反垄断法律审查方面,发现澳大利亚的法律体系跟大多数欧美国家不同,在国内并购和外资并购分别采取了两套不同的规制法律和审查机关。
(二)并购的策略分析
可行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转让合作方式与资产合作方式,而这次收购运用股权转让,采取现金对价的方式。收购从始至终兖州煤业都保持低调姿态,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尊重澳方相关法律要求,采取灵活的谈判洽谈,使得公司利益达到最大化和项目收购成功。
三、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结果分析
本文对这次收购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评价。
优势: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是使用现金对价的收购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的优点是:股价简单、收购进行迅速、交易简单。
并购后的融合:由于企业文化和国家文化的不同,将两个公司进行融合。首先,一切以符合澳洲的法律作为融合的前提,所以设置法人的治理结构。其次,要保留原公司的工作团队,但财务总监要委派。同时在董事会的控制下,要使领导团队拥有充分的自,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最后,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将被收购公司向总公司的企业文化对接。
并购后的效益:并购使得公司扩大了资源的储量,带动了兖州煤业开采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同时兖州煤业通过这次并购,能够运用大型设备实现了专业化的生产,产量得以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这样降低了成本。
并购后的竞争优势:此次并购使兖州煤业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出现了互补,在制度和管理方面达到了提升,在市场份额方面出现了拓展,这样有助于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由于经营内容相关度低可以分散风险,以至于企业的收入稳定,增强了其安全性。
劣势:现金收购方式既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中对收购公司的影响是占有了大量的现金。虽然其资金来源并非兖州煤业自身的资金,但是也承担了巨大的负债压力。
机会: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下滑,海外并购的成本低,因此而引发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的浪潮。另一方面,经济的复苏必然使得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上升,从而使得价格上升空间很大。这其中的巨大差额正式并购的利润所在。
从虚拟经济角度来看,股市对煤炭等资源类股票的低估,再加上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的预期不断增强,那么矿产资源类估值上升空间也很大。
威胁:受菲利克斯主要业务是煤炭开采和勘探业务的影响,使得该股权价值受煤炭价格的影响波动较大。若煤炭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在低位徘徊,这将给菲利克斯的销售业绩和盈利能力带来不确定性,并影响其股权价值。
四、并购后的启示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下滑,海外并购的成本低,因此引发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的浪潮。同时我国企业倾向于投资自然资源类等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是理性务实的选择。通过跨国并购,可以以低成本建立遍及全世界的生产和经营网络。
法律方面的影响。跨国并购会触碰到异国反垄断法、海外投资、保险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并购前仔细研究这些法律壁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中介方面的借鉴。这次成功并购中介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成功收购和信息的保密性。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能够在谈判中处于优势的一方,是决定能否成功收购的关键因素,其他失败案例需要从中借鉴。
五、结语
通过此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我国的企业拥有全球战略的理念:趁低吸纳,利用海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市场份额,扩展海外市场。同时与国内企业产生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政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法律问题研究[J]. 2010(6).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其应用到工作与生活过程中。而这里所讲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软件维护,另一个是硬件维护。对于使用者来说,只有对计算机配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功能有着一定了解和掌握,才能做好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
1 计算机系统维护策略
1.1 软件维护策略
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其软件系统主要负责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与协调等工作。一般来说,软件系统故障的解决方法与硬件系统故障的解决方法存在很大差别。在处理软件系统故障时,常用修改、增加丢失、文化输入以及损坏等方式来解决出现的软件系统故障。虽然软件故障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危害,但最多也只会致使计算机内部存储的信息数据损坏、丢失。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时,利用相关软件可以提供相应的保护功能,同时也可对其进行安全设置。比如下载、安装360安全卫士、金山毒霸以及QQ管家等软件。它不仅能够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网页、U盘以及应用软件进行木马、病毒、漏斗软件检测与预防,同时也能帮助管理员对外部用户进行管理,可以禁止除相关管理员之外的任何用户随意访问。另外,使用软件还可以对计算机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在线升级。
1.2 硬件维护策略
计算机系统硬件维护主要是在计算机使用频率较高以及使用量较大的场所进行,比如说计算机机房或者实验室。常用的工具是硬盘保护卡,这种保护卡可以防止和避免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恶意写入、删除以及修改等操作。在等用户退出计算机系统后,可以将系统恢复至最初状态。
应该说,做好上述两个方面的保护工作,可以从最大程度上确保计算机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保证了计算机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2 查杀病毒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会受到各种病毒攻击,因此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以及日常维护,应做好查杀病毒工作。一般来讲,病毒大都存在于共享信息的网络介质中,主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实施攻击,因此需要在网关上设防,争取在网络前端将病毒全部查杀清除。依据当前网络病毒特点,需要结合整个网络架构来设计相应的防范手段。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LAN服务器,还有服务器上的网管都进行层层设防,以实现对任一病毒进行有效的隔离与过滤,且保证完全在后台实施、操作。比如:当一个客户终端机被软盘感染了某种计算机病毒时,势必会在LAN上迅速蔓延,但因服务器具备了特定的防毒功能,所以当病毒在由终端机向某一服务器转移时就会被查杀清除。另外,为了引起注意,网络环境下的任意一台计算机发现病毒时,都会自动报警通知相应的网络管理人员,这就从一定程度保证了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3 计算机系统的恢复与备份
在对计算机进行使用以及维护过程中,每个使用者都可能会遇到因计算机内部系统受损或者是因计算机内部器件更换后系统重装问题。由于这个过程较为枯燥,对于那些计算机数量较为庞大的机房或者实验室,不仅需要重装系统,还需要重新安装驱动,所以工作量十分庞大。基于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利用Ghost软件即实时数据备份软件来完成对计算机系统的重新安装与备份。使用该软件,可以依据其备份目的、存储区域的不同,划分成为以下三种方案:
3.1 将备份与恢复建立在硬盘上
这种方案主要是从硬盘上专门分离出一个盘符,然后通过Ghost软件重新编辑该盘符,并按照既定的安装流程来选择对应的源盘以及需要备份的主要数据分区,最后选择保存路径,待保存成功后,整个备份过程则完成。这样,当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受损时,就可以借助Ghost软件将备份好的数据、信息全部还原。此外,当计算机机房、实验室中的任意一台计算机系出现问题,且内部存储备份丢失时,也可利用Ghost软件进行硬盘拷贝,即将其余计算机中的备份拷至出现问题的计算机中,选择源盘后,完成备份。
3.2 将备份与恢复建立在网络上
当计算机实验室或者机房中的计算机系统处于局域网环境下,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多台计算机进行同时备份与系统恢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指定的服务器上建立DOS网络启动盘,并在保持在网络环境下,将每台需要系统备份与恢复的计算机启动,再将备份存储至服务器中的任意逻辑盘符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时需要对备份来源进行更改,将其变为与盘符、文件以及路径相一致。这样不但能够启动恢复系统的目的,同时还能节省重装系统时间。
3.3 通过光盘来实现备份与恢复
在利用硬盘建立备份以及恢复时,往往将Ghost备份全部储存至硬盘中。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对硬盘进行整理,特别是对硬盘残留碎片进行整理时,势必会对原有备份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损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采用光盘刻录法,即将备份刻录至光盘中,然后在实际备份时,将与之对应的目标盘以及源盘进行更改,以避免和防止因备份而导致系统恢复出现问题。
3.4 利用隐藏分区来实施数据备份与恢复
这种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法同在硬盘上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原理大抵相同。首先,将系统中需要备份的数据全部复制、存贮至逻辑盘符中。然后再将该逻辑盘符部分设置成为隐藏分区,这样就可以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时不小心删除或更改数据,最后再全部完成后退出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将硬盘中的隐藏分区设置成为可见,然后再进行数据的正常备份和恢复。
虽然,利用软件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但该种方法可靠性相对较差,而且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会占据较大内存,不仅易导致计算机运行缓慢,同时还易遭受攻击。另外,它还存在一个重要缺点,即无法对COMS形成有效保护。计算机运行中,当其系统遭受其他用户恶性攻击或者是病毒破坏时,使用者修复以及维护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4 总结
应该说,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硬件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想切实做好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就要求我们应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各种知识,本文基于网络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维护进行了简单介绍与讨论,为日后进一步研究计算机系统维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杨葵,吴茜.浅谈高校公共机房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
[2]刘丽霞.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看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7).
[3]林冬梅,徐效美,黄红兵.网络环境下高师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探讨[J].洛阳大学学报,2005(02).
[4]王利青,王凤利,罗静.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维护与管理[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5]王广东,王秋荣.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4).
[6]陶星名,纪伟昌,张建英,汤曙明,何积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5).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源识别;预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24-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realizing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al mine, and introduces the realization principle, system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 of the systemin detail.The system establishes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early warning framework, realizes the management,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and processing of closed loop for the major hazard source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hazard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losed treatment.
Key words: hazard; hazard identification; early warning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依然十分严峻。根据1998~2002年5年间的全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各行业共死亡66406人。其中仅煤矿企业就死亡31233人,占到各行业死亡总数的47%以上。而且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频率也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每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就近50起。重大恶性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近年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先后颁布了各类法律、规程、条例,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矿山生产设备,对主要灾害的预防开展攻关研究,这些措施为改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而言,我国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不够,致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难以准确地把握煤矿生产系统中的重大隐患及薄弱环节,难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也是目前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煤矿生产中面临着各种风险,能否对这些风险预先进行识别、评估,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迫切需要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研究。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辨识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合理控制,预防风险的出现,然后要对已知的危险源进行持续地监测,同时辨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源,在对已知风险预控失效或出现新的风险时,能及时作出反应,对风险进一步进行分析、预警,并加以控制或消除,遏制其扩散演变为事故,造成损失。
目前,煤炭行业中也正在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识别及预警体系的建设。因此,在煤矿建设危险源识别预警体系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建立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框架,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测、预警、监督体系。本系统针对煤矿瓦斯、顶板、地质构造、机电设备等危险源,综合运用标准对照法、事故树分析法等危险源辨识方法,辨识存在于煤矿危险源的不安全因素,构建危险源及不安全因素库,并对目前已知的隐患进行分析、分类,实现煤矿井下危险源与危险因素的统一管理。实现煤矿井下瓦斯和顶板等重大危险源在线实时监测,建立识别和预警模型,识别重大危险源的不安全状态,并对预警进行分级,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预警。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点和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双重监督,实现规范化的预警处理与闭合流程,提高危险源管理的透明度及]合处理的质量,为煤矿企业的危险源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1系统原理
本系统的重点是形成一个闭环、动态、完整的数据处理和识别、评价流程,见图1。
危险源识别的本质是识别危险源的不安全状态,首先通过瓦斯、顶板、地质构造、机电设备几类危险源的分析,建立危险源识别模型,确定每类危险源包含的危险因素、安全隐患及其预警模型,确定预警模型逻辑运算需要的数据。
根据危险源识别模型需要,构建掘进工作面、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日常工作等基础对象模型,围绕构建的基础对象模型,将日常的生产进尺数据、瓦斯指标、传感器调校、巡检记录、设备检修记录等统一处理,结合集成的安全监控、顶板压力监测、电力监测等系统的数据,进行危险源预警的实时运算。
系统产生的预警信息通过WEB方式进行,用户浏览系统时可收到预警提醒;预警产生后会自动触发预先设定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中涉及的部门、用户可以收到任务提醒,实现规范化的预警处理与闭合流程。
2实现方案
2.1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构成如图2所示,煤矿井下危险源识别预警系统分为数据集成模块、预警处理模块、消息处理模块、流程处理模块和预警系统UI等几部分。数据集成模块主要处理由现场子系统、全矿井综合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本质安全矿井体系支撑系统等系统数据的实时采集。预警处理模块通过对地质、设备、环境等危险源信息的管理,根据系统中设定的分级预警方案和分级预警指标设计各种动态分析模型,使模型与每一个危险源监控点关联,判断危险源状态、判断是否预警及预警级别。系统UI负责系统信息、预警信息的实时浏览与查询,根据预警类型及级别关联相应的规程规定,当有预警时自动显示相应的制度与处理措施。工作流引擎主要负责预警流程的发起、处理、监控与闭合,图形化工作流程作为规范预警处理流程、提高预警处理效率、监控预警处理流转状况的工具,是本系统预警处理预警流程的核心。消息处理模块根据系统配置,对预警信息进行组织,并进行信息的调度、控制和,并与短信平台、消息客户端等进行有效的交互,提高相关单位与各业务科室的协同处理能力,加快预警处理速度。
2.2危险源模型
针对煤矿井下存在的瓦斯、地质构造、设备、顶板等危险源,根据现场了解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通过标准对照法、工作任务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识别出的危险源及评价指标,结合本质安全矿井支撑体系与本系统中相关的隐患分布情况,设计出以示意图形结合表格的模式展示的危险源模型,主要包括易于说明原理的图示与各类指标的具体描述,以图片的方式展示危险源模型。
本系统中提到的危险源主要是围绕煤矿井下的主要生产对象――工作面展开,主要涉及工作面的瓦斯、环境参数、地质构造、顶板压力等,其中设备危险源随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延伸,扩展到提升、电力等系统。
本文以地质构造与机电设备为例,列出危险源模型的评价及预警指标,如图3、图4。
3主要功能
系统构建了多种危险源模型,建立了危险源及危险源指标库,实现了对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机电设备、日常工作、收尺进尺、瓦斯指标等基础数据的填报与管理,实现了瓦斯、顶板、皮带、电力等监测监控系统数据的集成,并将系统中所有可用的数据、参数、指标等变量化,一起参与到危险源管理评价预警体系,实现了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并对产生的预警进行实时的提醒,现了预警处理流程从发起、流转、执行、跟踪到完成的规范化的流程闭环管理。
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及特点:
1) 系统具有危险源隐患基元库,将危险源管理相关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分类表格化,可为危险源辨识工作提供参考,也为煤矿企业的危险源管理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2) 煤矿井下危险源的识别,围绕煤矿瓦斯、顶板、地质构造、机电设备等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及其不安全状态,构建危险源及影响因素库。并提供了易于说明原理的图示与各类指标的具体描述,可为危险源预警指标的识别与定义提供参考。
3) 煤矿井下危险源的预警,针对危险源的不安全状态建立预警模型,通过实时计算和分析,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预警。系统建立了危险源预警指标管理体系,将系统中的所有可用资源变量化,并且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参与到危险源的预警评价中。
4) 通过列表、图形等方式实现煤矿井下瓦斯、顶板、地质构造和机电设备重大危险源的在线监测。系统提供图形化的危险源监测功能,可以直观的了解危险源的分布情况、特定危险源的位置及实时状态。
5) 流程定制与管理,实现危险源预警处理流程的灵活定制及规范管理,实现预警处理的闭环,可实现预警处理流程从发起、流转、执行一直到完成闭合的整个过程的追踪。
6) 数据统计分析,对系统中的数据及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及分析,并以各种图表的形式展示。
4结束语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一次性能源70%以上来自于煤炭,建设高产高效自动化安全生产矿井是当今世界煤炭生产发展的主流。本系统通过建立危险源识别预警体系,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测、预警、监督;危险源预警可启动相应的预警处理流程,并可实现与短信平台、OA等进行有效的交互,实现规范化的预警处理流程, 可有效提高煤矿对井下危险源的管理水平,提高煤矿生产过程中风险评价、风险预警和动态控制的效率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吕鹏飞,郭军.我国煤矿数字化矿山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探讨[J].工矿自动化,2009(9).
[2] 吴泉源,史殿习.信息系统及其综合集成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
[3] 贺耀宜.煤矿本质安全支撑体系平台研究[J]. 工矿自动化,2012(11).
[4] 王永强.本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 工矿自动化,2011(6).
【关键词】GDP增速;CPI增速;就业;进出口;投资;消费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来说,我国正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的价格上涨压力比较大,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重重,货币政策开始出现成效,房地产价格有所控制。受欧债危机、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所扩大。
一、我国的GDP总体发展形势
(一)2011年GDP总额持续增长,环比增速保持在2%左右,但同比增速却有持续下降态势
2011年我国GDP总量继续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各季度环比增速由第一季度的2.2%到第二季度的2.3%,到第三季度的2.4%,再到第四季度的1.9%,各季度经济环比增速基本上保持在2%左右。自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9.7%、9.6%、9.4%、9.2%、8.1%,GDP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2012年GDP同比增速下降到8%,标志着我国“保八”的成功。从消费层面来看,由于我国大力推行限购房政策,并对投机炒房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居民的买房需求、买车需求等受到抑制,使得我国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开始出现波动,消费增速放缓。从投资层面来看,2010至2011年我国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不断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同时贷款利率不断提高,以2011年一年至三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例,我国的贷款基准利率从6.1%调整到6.4%,再调整到6.65%,贷款基准利率不断提高。虽然我国自2012年开始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及贷款基准利率,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效应,仍未出现太大的效果。我国的投资需求受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不断上调的影响,投资增速放缓。同时由于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企业的投资需求受到抑制。从政府支出层面看,政府投资支出增速明显放缓,政府预算内资金中投资资金比重较小,政府支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下降。从进出口层面看,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外需不足,我国的出口环境恶化,出口增速放缓,我国出口增速由去年12月份的13.4%下滑至1~2月份的6.9%,3月份当月增速反弹至8.9%,4月份增速回落至4.9%,虽然仍然保持着国际收支双顺差地位,但是顺差额有减小趋势。
(二)我国近年来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到51.8%;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仅次于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到43.4%;第一产业则处于相对较低的比重,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第一产业发展较为平缓,未出现较大波动;第二产业在2003年时发展较为迅速,当时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刺激了某些医疗器械行业的不正常发展,同时由于人员流动受到限制,第三产业发展受到压制,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一度降到了40%以下;此后,第二产业保持均衡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与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近乎持平,但近年来,由于我国实施了家电下乡、变过路费为燃油税、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等刺激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近年来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差距有所拉大。
(三)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投资、消费、出口不断发展,三者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年均拉动5.5%,消费次之,年均拉动4.3%,净出口年均拉动0.7%,投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受国家政策影响,波动较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则较为均匀,净出口受国际局势,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出口波动较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力不利影响。由于近年来外需波动较大,国际市场不稳定,我国应积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不断优化国内的消费环境,改进我国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同时完善社保制度,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不断提高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四)我国东、中、西对经济发展贡献差别较大
东部地区11个省级行政区占到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7%,中部地区8个省级行政区占到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7%,西部地区12个省级行政区仅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东、中、西三个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迫在眉睫。我国在坚定不移的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同时,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坚定地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大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努力为中部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我国通胀的现状、影响和对策
(一)我国通胀的趋势及其主要结构
自2006年至20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在不断提高,在2008年通胀率曾一度达到5.9%。为了抑制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我国于2008年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到2009年通胀率出现大幅度回落,跌幅达到6.4%,通胀率在近年内首次出现负值。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开始转变为刺激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减税与补贴并用,受税收乘数与转移支付乘数影响,国民收入上升较快,但与此同时,到2010年通胀率重新回升,达到了3.3%的水平。从图形看,虽然近年来通胀率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保持在3%左右,而且有继续上涨的态势。
表1 我国2006~2010年各项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由上表可知,我国自2006~2010年,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三项消费者价格指数在100以内,其中衣着、交通和通信两项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同时,我国在近年来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更是向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投入了大量资金,我国的交通设施在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成本也在不断下降。我国自2006年开始逐步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切实保障广大适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使得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服务价格指数基本上保持在100以下。食品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2008年经济过热时曾达到114.3,自10年有继续提高的态势,这与我国是人口大国这一国情密切相关。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对高档、营养食品的大力需求也推动了我国食品价格指数的居高不下。烟酒及用品项目增长较为和缓。家庭设备及用品项目虽然近些年价格指数一直保持在100以上,但总体来说有不断下降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的“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开始取得实效。医疗保健及用品项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有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我国虽然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打击医院乱收费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时特别显著,广大居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未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和居民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有一直上涨的趋势,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使广大人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刻不容缓。我国长期以来的消费结构就以住行为主,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对住房的需求旺盛,住房需求接近刚性。住房消费者价格指数虽在2009年跌至100以下,但2010年又马上回升。我国虽然出台了住房限购令等一系列调控房地产业的政策,但投机炒房买房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致使房价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通胀的影响及对策
1.通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是我国国民收入的一次再分配,是对我国普通居民财富的一次掠夺。我国靠固定收入维持基本生活的人面临着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工薪阶层,在税负没有进一步减轻的情况下,货币购买力下降,财富大量缩水,生活更为艰苦。而一些投机性商人却趁此大发横财,我国的财富开始向少部分人手中集中,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拉大。另外,债权债务关系发生较大的转变,债权者实际利益受损,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减轻。
2.通胀的对策。我国一方面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并增加税收,减少大型项目工程的投资,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产业征收重税,对一些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解决通胀的同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一次调整。同时降低进口税收,支持扩大进口,满足我国不断增加的国内需求。另一方面,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回笼货币,紧缩银根,抑制不断高涨的消费需求。
三、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失业明显
(一)我国目前就业的现状
我国目前处于产业结构、人才结构、资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经济转型时期,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发展充满动力与活力;另一方面,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现象严重。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三大产业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农业技术的提高使得广大农村的劳动力得到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但城市却未能提供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大量转移劳动力处于待业状态。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发展并不充分,吸纳劳动力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再加上我国现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支持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大力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与资源高耗型产业的萎缩,导致了结构性失业。
(二)我国应对失业的策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也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当前国内的失业率。首先,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高国家的总需求水平,从而提高国家的产出水平,以GDP的较快增长带动失业率的降低,努力实现我国的充分就业。其次,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在不断提高就业者职业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多的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拓宽就业者的就业渠道。然后,鼓励居民,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并给予相应的贷款优惠和税收减免,增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最后,要积极转变人们的就业观念,鼓励人们投身于西部大开发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去。
四、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长期处于双顺差地位,但贸易结构较落后
众所周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我国一直保持至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经济形势,且顺差规模有逐渐扩大的态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长达15年之久的发展中国家,以下从国际收支顺差总额、经常项目顺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额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一)从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总额及构成来看,双顺差规模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自2007年~2011年,我国在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上一直保持着顺差,经常项目顺差额虽时有波动,但一直保持在2000亿美元的高水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呈不断扩张态势,在2011年左右和经常项目顺差额大体持平,我国顺差总额则一直保持在4000亿美元的左右。净误差与遗漏额从2009开始由正值转为负值,表明我国存在着资本外逃现象。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规模巨大,在短时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努力实现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仍然是一项较为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二)从经常性项目来看,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性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在经常性项目构成中,货物与服务贸易占到了经常性项目总额的93.36%,而收益与经常性转移项目仅占到了经常性项目总额的-5.90%、12.54%。货物贸易高出我国经常性项目顺差额20个百分点,成为造就我国经常性项目顺差的主力,而服务贸易则长期处于逆差态势,数据表明货物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很大比重,但服务贸易却发展较为缓慢,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服务项目中,运输与旅游服务虽然逆差较大,但是交易量也较大,成为构成我国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我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在2011年该项逆差达到140亿美元,说明我国的出口产品缺乏技术附加值,缺少核心竞争力,这也致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一个不利地位,仅仅是世界的一个加工厂,而不是一个发明厂。收益中的职工报酬项目达到150亿美元,是收益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也说明了我国外出务工情况发展较好,外出务工创汇收入较高。投资收益项目处于逆差状态,表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小于引进外资规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贸易顺差的维持。
(三)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金融项目顺差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其他投资项目是影响金融项目顺差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资本项目自2007年以来,大体上呈增加态势,但变化幅度较小,由2007年的31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4亿美元,五年内资本项目涨幅为74.19%,2008年与2007年资本项目额相等,2009年资本项目增加幅度达到29.03%,为近五年中最高,自2009年至2011年,资本项目增幅有下降趋势。有图形可知,我国的金融项目与其他投资项目变动幅度较大,且变动趋势大体一致。我国的金融项目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减少,金融项目总额仅为433亿美元,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2008~2009年其他投资项目首次由负为正,并与金融项目保持高速增长,增速高达300%。可见,其他投资项目变化对金融项目的顺差影响极大。自2009年至今,金融与其他投资项目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金融项目与资本项目之间的差额越来越显著,金融项目成为保持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绝对主力。
(四)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不利影响
1.不断增加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加剧了我国的贸易摩擦。
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净出口的不断增加,加剧了我国在出口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竞争。由于我国在国际分工链条中主要从事加工贸易,我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价格低廉,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地位,与外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等层出不穷,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使得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极大的阻力。
2.我国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国内通胀压力明显。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央行为了稳定汇率而向市场中投放大量本币以收回外汇。国内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与国内货币需求不相一致,致使国内物价涨幅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国内面临着严重的通胀压力,影响了国民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3.国际投机性资本对我国的冲击加大。我国双顺差的国际收支局势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预期。再加上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元不断贬值,欧元贬值趋势明显,大量国际投机资本为获取外汇差额,通过多种途径将资金注入我国,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我国本应提高利率以回笼货币,但国内大量投机资本的存在却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陷入被动,央行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
(五)应对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策略
首先,应该积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调整贸易结构。我国的出口品多为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与技术含量,一方面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另一方面扭转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减少与外国的贸易摩擦,实现我国货物贸易的平衡。其次,不断刺激内需,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双顺差正是我国较为依赖国际市场的结果。我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但居民储蓄率普遍偏高,消费不足,制约了内需的扩大。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免除我国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业是民生之本,居民的就业水平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也直接影响到了国民收入水平。面对当今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方面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信息指导,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拓宽就业途径;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提供相对优惠的贷款政策。同时,由于受收入的影响,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降低,我国应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然后,拓宽进口渠道,推动进口多元化。我国要改变当今的巨额双顺差局面,必须不断扩大进口,改善进口商品结构,增加对粮食、高科技产品、资源型产品进口。同时要建立完备的进口储备体系,把部分外汇储备转换为实物储备,多进口一些国内短缺、长期依赖国际市场的比较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增强我国应对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最后,我国可以适当放宽对国内资本“走出去”的限制,不断健全我国金融体系,完善资本流出渠道,加强对外投资。但同时不可放弃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监管,在鼓励对外投资的同时注意防范国内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对计算机自身性能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重新反思硬件对网络安全的支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对网络安全中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其安全性能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提高通过硬件保障网络安全运行的一些策略,同时就局域网的硬件维护及网络安全做了讨论,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局域网 网络设备 维护 计算机病毒
在网络化的时候,把各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缆进行连接,并达成一定的互联网协议进行相互访问,这种立足于信息共享与资源互换的网络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而局域网作为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是建立在OSI模型上,采用TCP/IP的技术,来进行信息共享与数据传输与处理。目前来说,局域网的应用主流在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与大中型企业等,考虑到局域网连接距离短、运行速率高、低延时、出错率低的特点,在进行局域网络维护时,应重要关注其硬件维护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工作。
总的来说,网络维护工作者,其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局域网运行的安全与运行的效率,以提高局域网络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助力作用。
1 局域网中的硬件维护内容
1.1 网卡与网络连接
对于局域网的安装来说,都是以网卡作为基本配置,其功能简单,设置便捷。而作为网络连接与转发设备来说,常见的局域网中的硬件维护内容包括HUB、交换机、路由器等。其中对于HUB或者交换机而言,如果其指示灯光闪烁不停,或者黄灯长亮,则可以考虑到是否是因为同一局域网中有重复性IP地址的存在,因此,这种情况表明了网络上的数据包出现了拥堵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是专门针对由两个路由器直接连接的案例,这里的安装应把两台路由器入口对应出口,或者出口对应入口进行连接,而不能出口对出口,入口对入口,这会直接造成网络连接失败。作为局域网通信的唯一媒介,网络连线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网络连接的传输效率,在这里当某条网络连接线路发生突然中断时,应用ping或fping检查线路在网管中心这边是否连通、若连续几次ping都出现Request time out信息,则表明网络不通.而在连线故障中,网线的内部断裂,网线出现双绞线与Ru-45水晶头接触不良以及双绞线是否采用标准线序连接等都属于常见的网络连接故障。
1.2 双绞线的使用与联接
一般来说,8根4对的双绞线在10Base-T标准中,第1第2为一对线,第3第6为一对线。这样的线路双绞基础可以有效地把涡流进行抵消,保持了信号的强度,避免了信号的过度衰减,所以双绞线的正确使用与其中对线的工作情况直接决定了网络连接的通讯质量。如果不正确使用双新绞线,就很难起到涡流抵消的作用,那么整个网络连接的物理距离与通讯质量都会直接下降。而如果双方为同样的线序,表明是接集线器的直联线。但如果1.3.2.6反接,称为双机直联线,也称Hub集线器级联线。
2 局域网安全与防范措施
2.1 局域网安全防范的重点内容
基于局域网的安全防范内容来说,对于网络用户自身资源与网络管理系统的保护是相当关键的。其局域网网络安全的管理重点是保证客户端的安全,即要防范客户端面临安全威胁。总的来说,立足于客户端安全而存在的局域网网络安全工作可以从终端状态、行为、事件三方面入手,而这三方面只要做到位了,也就解决了局域网安全问题的关键性难点。
2.1.1 入网访问受限
对于局域网的安全来说,强调入网的访问受限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违规非法使用,保证整个局域网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而桌面管理系统对于用户用网权限的严格执行,是整个局域网访问控制的第一道关卡。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登录到其许可范围内的局域网内,进行其权限范围内的资源访问与信息获取。网络安全控制下,用户与用户组在不同的权限下,所访问的目录与文件等,都是有着规定的。对于某些权限低的用户来说,有些局域网的资源对其是不可见的。同时,为了提高入网访问受限的安全度,每一个可入网用户都有着其自身的密码策略,这种强制性执行的密码访问要求,也就有效地防止了非法用户进入局域网进行非法访问的可能性,防止局域网内重要信息与数据被篡改与外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个用户的密码被多次证实输入错误,系统会在警告后直接阻断其联网的可能性,以保证整个局域网的安全。
2.1.2 防火墙与IP地址的管制
作为一种内部网络与因特网间的隔离措施,防火墙的安装可以保证安装的电脑在网络互访时其内部资源不被非法入侵与非法分享。即防火墙的存在可以把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互访隔离,对于可能的非法可疑事件进行记录,并配置相应的安全管理级别,这种立足于两个网络间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用户使用外部网络的自由度,也可以有效保障内部局域网内资源不被外部网络访问。
而对于IP地址的管制中,重要的一点是把局域网内所有未经使用的IP地址进行封存,把每台电脑与其对应的IP地址进行相互绑定,保证每台上网的计算机其IP地址与其MCA地址是唯一对应关系。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局域网使用过程中网络中断形成的病毒传播与移动计算机联接局域网而造成的内部资源泄密现象。
2.2 如何提高局域网使用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2.2.1 必要的培训与技巧操作
对于局域网使用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来说,应安排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明确病毒的性质与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等。特别是对于文件共享操作这类涉及数据数据传播的问题,应做好权限控制与加设密码,并提高对于来历不明文件的警惕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打开文件前先进行病毒查杀等等。
2.2.2 移动存储设备与网络版杀毒软件
目前在局域网应用中,越来越多的移动存储设备应用已经成为了潜在的病毒传播源。对于这方面来说,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时,应对病毒进行扫描与查杀,以阻断病毒的传播。而对于网络杀毒软件的应用上,应做好及时的更新与病毒库升级,以提高杀毒软件的查杀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局域网的硬件维护与网络安全应立足于不同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特点,针对不同的维护要点与安全防范重点进行相关策略的制订与采取,以提高局域网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慧嘉.加权局域网络的构建及应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席卓.局域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2012.
[3]曾瑾.局域网络用户行为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
关键词:货币危机;银行危机;早期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理论:文献回顾
(一)货币危机理论。对于过去30年来发生在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起因,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文献。研究货币危机的文献通常在一开始就介绍有关模型用来解释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所经历的危机。这些模型把货币危机看作是脆弱经济基础的结果。第一代模型开始于Krugman(1979)、Flood和Garber(1984)的创造性研究,重点关注广义的宏观政策的不一致性,这些宏观不一致性可能包括过度的国内信贷增长、脆弱的财政状况和疲软的经济表现。这些研究的贡献不在于指出不一致性会导致货币调整,因为这一点我们都能很好的理解,而是在于它预言:当有远见的市场参与者意识到目前的汇率不能再维持下去的时候,外汇储备可能会急剧突然流失。
Obstfeld开创了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Obstfeld强调在一个国家追求的各种政策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抵消的关系。由于银行体系崩溃预期,财政出于救助而导致的财政赤字也可能触发货币危机――这种政府不得不救助银行体系的预期可能会导致债权人抽离资金,从而引起货币崩溃并产生危机。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可能会遭受自我实现式的货币危机。也就是说,因为一些时间或行动(例如由一个投机者所发起的时间或行动),这种均衡可能会从固定汇率体制转换到浮动汇率体制,或从一个固定汇率水平转换到另外一个贬值了的固定汇率水平。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货币危机的理论研究已经深入了许多。所谓的第三代模型将货币危机看作是一国的资金外逃或者金融恐慌。第三代模型更关注对一国债权的结构,因为它会影响金融危机的风险。债权人,特别是那些短期债权人,能够突然撤回债权,从而导致该国外汇和流动性的急剧短缺,从而触发货币或金融崩溃。
广而言之,第三代模型已经注意到资产负债表效应对货币目标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这方面的文章认为,资产负债表的不匹配会迫使银行或公司快速产生外汇需求。当很大一部分金融部门或者公司部门都有外汇需求时,汇率就会面临压力。但汇率贬值时,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或企业为了应对无止境的头寸需要而寻找外汇,进一步加剧资本流出,引发货币危机。
(二)银行危机理论。银行业的困境有两个:一是单个银行困境;二是系统性银行困境。有关第一种类型银行困境的原因,理论上更多地是从微观角度展开研究。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使用的实证模型广泛运用这一理论来预测金融困境。单个银行困境可以导致系统性银行困境。Chari和Jagannathan(1988)的模型假定银行危机是这样的误解造成的:没有信息来源的存款人错误地认为,其他提取存款是因为一些有关银行资产的不利信息而行动的。
危机的另一个传播机制是通过银行间存款进行传导。单个银行困境的溢出效应通过同业拆借可以影响整个银行体系。金融机构的规模、银行间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功能等因素将决定传染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市场中的银行风险更大。
决定银行体系困境的重要微观因素是一国整体制度框架的质量。由于道德风险、信息披露有限、公司治理框架薄弱、存款保险过度或者监管水平低所导致的市场纪律差,是决定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银行管理的质量以及脆弱性积累的关键因素,这些都会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在系统层面上,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的冲击、汇率贬值、商品价格的冲击、经济增长减速和资本外流――也是危机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预测金融危机
(一)开发早期预警模型的原因
第一,发生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国家损失惨重――由危机溢出效应而影响的其他国家受损也特别严重。自从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已有93个国家发生了100多次系统性银行危机事件(Caprio和Honohan,2001)。从公共部门解决危机的成本来看,其中约有18次危机(均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达到了危机发生国GDP的10%或更多。根据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一国在银行业危机爆发后需要约3年时间才能使产出恢复到正常趋势,平均累积产出达GDP的12%。
危机还有“传染”的特征。即使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经济体中发生的金融行业严重问题也会有广泛的溢出效应。若世界某地发生了货币危机,其他国家(经济体)遭到投机性冲击的概率上升7%,即使相关国家对其政治经济基本因素采取了控制措施。
第二,简单观察货币风险及违约风险的传统市场指标往往不能获得多少关于即将发生危机的预警信号。目前的证据表明,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中,利差和信用评级等指标的表现令人失望。研究表明,3个月期限的离岸证券利差这一指标没能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困境发出预警。也就是说,这类指标不是平坦就是下降,只是对泰国给出了断断续续的信号。
在新兴经济体中,预测单个银行困境和破产也存在一些问题。最近一项研究分析了一些国家的银行困境,结果表明,传统的银行脆弱性指标,如资本资产比率、净边际利润率、营运成本与资产的比率、流动比率等,在找出有问题银行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也就是说,传统的CAMIL类型的比率――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稳健程度、收益、流动性――将不能预测单个银行是否要陷入困境。总而言之,仅仅集中精力于一个或者两个“包治百病式”指标的“廉价做法”不太可能得到一个良好的早期预警系统。若投资于一个综合的早期预警系统,则更可能获得成功。
(二)早期预警实验的一般规则。第一,在金融危机起源中寻找系统性模式意味着不能局限于最近的一次危机(或者一系列危机),而是要研究一个更大的样本。否则,在重要因素与不太重要因素之间进行区分就可能会有太多解释,或者所得出的最后结果经不起更多实际经验的检验;第二,要像关注货币危机一样关注银行危机。关于金融危机先行指标的文献大都涉及货币危机。然而,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的成本比货币危机成本更大。银行危机似乎是引致货币危机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第三,尽量使用比较广泛的早期预警指标集合。因为在新兴经济体中,金融危机的根源很多,因此需要大量指标来反映潜在风险源;第四,采用样本外检验来判断先行指标的有用性。一个模型的样本内表现会使人们乐观地误以为模型在样本外也能表现良好。
(三)早期预警实验中有意义的发现。通过实际数据的运用,Goldstein、Kaminsky和Reinhart(2000)从早期预警模型中获得了一些实证结果。下面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发现:(1)新兴市场中,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在爆发前都有征兆,有些现象有重复发生的行为特征;(2)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利用月度数据对银行危机进行准确预测的难度要大于货币危机。在样本内,银行危机的平均噪音信号比货币危机的要高;同样,在样本外,该模型对货币危机的预测表现也比对银行危机的预测表现要好很多;(3)对于货币危机来说最好的月度指标是实际汇率(相对于趋势)的升值,而对于银行危机来说最好的月度指标是证券价格的下跌、出口的下降、M2与国际储备比率的偏高以及经济衰退;(4)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最优先行指标之间既有很多共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应单独考虑这两种危机;(5)在预测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方面,信用评级变化的表现比经济基本因素中较好的先行指标的表现要差很多;(6)先行指标的样本外检验结果一直是令人鼓舞的――至少在货币危机方面是这样;(7)国家间危机传染效应表明,在理解新型市场发生货币危机的脆弱性时,要更加关注国家特有的经济基本因素。
三、总结
国家应该预期到未来的金融危机,并为此做好准备。为了限制金融危机的风险和实际危机的冲击效应,需要对脆弱性和金融风险进行实时监测。这可以通过运用设计良好的分析和预测框架――早期预警系统经常对金融稳定进行评估来实现。一定的危机应急计划也很有用,特别是如何应对早期银行危机的第一个信号的计划。因为最初银行危机的第一个信号经常决定是否会产生更加系统性的银行危机。然而更重要的是,国家要不断改进其整体激励框架,以使私人部门的金融机构及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合理地管理其金融风险。这需要良好的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包括适度的汇率管理,并确保实现金融部门和公司部门稳健的所有支柱都到位。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市场经济;设备管理; 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与完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基础建设的投入。在路桥施工行业中,机械设备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施工过程提供大力的技术支柱,还促进了单位的发展,使路桥施工行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维修方法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设备管理与维修已得到扩展与延伸。虽然一些单位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与素质不高,没有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与保护,使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存在很多缺陷。设备作为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妥善的管理与维护,这样才能将它们的性能全面发挥出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为单位创造更大的效益。
一、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方面
1.机械设备老化陈旧
在施工单位,一些机械设备用了很多年,有的甚至超过二十年。这些设备都已经老化,性能已经大不如从前,而且很多设备都超过了使用限期,但是由于购买机械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一些大型设备,所以即使老化陈旧却还在投入使用。
2.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然而,从目前某些企业人才资源的现状来看,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未落到实处。在施工单位中,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素质有所不同,技术好的,有责任心的操作人员能够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在施工中确保质量。对于技术差或没有责任心的操作人员来讲,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不到位,有可能存在设备带病工作,从而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造成设备的损坏,影响施工质量,从而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3.维护工作不到位
施工企业很重视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但是为了赶进度,设备24小时不停地工作,造成设备的正常维护及保养的时间少可怜,有些小问题不能及时维修最终变成大问题。设备维修队伍的整体维修能力很重要,同时与设备操作的信息反馈密不可分。如果操作手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设备维修人员就不能及时维修,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有可能使设备存在的问题严重化,不仅增加了维修的费用,同时也延长了维修时间,影响现场的施工进度。
4.配件购置
设备配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现场施工。很多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成本,采购一些价格低廉,不达标的配件,导致设备经常损坏;有些采购人员没有责任意识,采购劣质配件以次充好,不仅不能节省成本反而增加成本,还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些现象很多企业都普遍存在。为了更好地管理好设备加强设备的管理,设备配件的管理是不能放松的。
二、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
(一)一些大型的建筑单位在购置机械设备的时间距现在已有二十年左右,设备已经进入了寿命晚期,有的甚至超过了使用的限期,但仍在使用。对于这些设备,就像人一样,即使它们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十分到位,但是设备的性能已经大不如从前,不能像以前那样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这就使设备的工作效率跟不上生产,出现很多问题。
(二)我国的建筑单位多数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里面存在很多农民工,致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机械设备的操作是复杂的,操作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操作设备,但有些单位为了节省培训的经费、让操作人员尽快进行工作,对培训工作都是应付了事,操作人员接受培训的强度、时间等都不够,这使培训仅仅成为了一种形式,操作人员并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技能。很多操作人员经过这种培训后,在实际操作中只会做按动按钮的操作,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没有了解,容易使设备产生问题甚至损坏,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
(三)国家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使一些机械设备的维修配件大量引入市场。很多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配件放到市场上卖,这些配件相比于正规配件,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使用寿命有限,如果购置了这些不合格的配件,会给设备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 重视设备管理
(一)培训操作人员
由于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方面以及素质方面的培训。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学习班以及讲座等,令设备的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学习一些专业的操作技能。在培训中要强调一些设备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重点难点。注意对设备的事故作出分析,从根本上找出原因,以便累积经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也要对员工的素质方面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明白设备在施工中的重要性,从而爱惜设备。
(二)健全设备管理与维护体制
要想管理工作正常进行,设备得到有效使用,设备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就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与维护体系。要先对设备的相关政策、规范、制度等进行明确,对单位设备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与了解,制定关于设备操作、维护、检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下去,并严格执行;各级领导要严格遵循各项方针,组织企业的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要以企业的设备数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特别是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设备的操作等方面要进行严格规定,时刻提醒操作手按章操作,确保设备安全正常作业。
(三)设备综合工程学合理运用
所谓设备综合工程学,就是将与有形资产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业务以及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这有益于使设备的寿命期处于最好的状态。设备管理是围绕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两个目标进行的,所以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全面贯彻对设备的各个运行环节进行综合管理的理念。
要想对设备进行综合的管理,就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将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作为整体,不仅要做好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对其他环节也要加以重视,例如设备的经济管理。还要采取各项措施将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使它们能够对设备的各项情况负责。这些方面都是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保障,要将它们结合起来,在设备从使用到报废的过程中全程执行,才能全面的搞好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同时要注意在进行设备的综合管理时,一定要使各项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程序性以及可行性,对设备的前期管理要加以重视。要对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进行掌握以及相关的计算,并建立健全企业设备综合管理的评价考核体系。
(四)规范维护工作
在设备维护工作中,首先要以相关的规范条例为根据,制定维修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要实行设备的预防制度,以预防为主,将维护与修理融合在一起,使它们共同作用。要时常对设备进行相关的检查,以便将隐患排除。全面贯彻先维修后生产的理念,合理的对维修工作和生产进行安排。
专业人员对设备的构造以及质量都比较熟悉,拥有着专业的维修技术,而操作人员由于对设备进行了使用,比较了解设备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及问题的情况,所以要将专业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结合起来对设备进行相关的维修,这样能够加快进度。
如今有些单位的承包经营者常常为了快速的完成承包期的各项指标,只重视施工过程,而忽视了对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更有甚者将设备进行了改造,还有的领导将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削减,使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专业人员进行修理,更不要说平时的养护了。要想全面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中,贯彻预防制度,坚持设备与生产密切结合、加强保养的理念,同时在各项经济责任制与目标管理中,对设备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做好各项维修指标的考核工作,并制定奖惩措施。对在施工中的改造设备、拼设备、发生重大事故等情况要追究责任,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下,机械设备在建筑行业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势在必行的。所以设备管理与维护人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创新,为搞好企业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洛新.市场经济下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