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1 14:41: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问题;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身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质量的检测对民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食品监管部门应重视食品的检测工作,集中力量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食品中营养成分比例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
1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属于民生问题,其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是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对食品进行检测可对食品的组成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食品的生产质量进行科学评估,可为食品安全及生产质量提供重要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种类逐渐丰富,各种复合型食品以及有机食品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食品消费选择[1]。但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与日俱增,其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消费权益造成威胁。因此,食品监管部门需要重视食品安全检测,制定相关检测制度及标准,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质量,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长久发展。
2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的问题
2.1检测人才匮乏
食品安全的检测属于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较高要求。当前,我国食品检测工作普遍存在检测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其不利于食品安全保障。专业化且高素质的检测人员既需要具备丰富的食品检测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检测经验,能够认真对待并完成食品检测工作。虽然我国逐渐提高了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但该行业正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诸多检测人员存在日常工作懈怠的问题,检测人员缺少对食品安全检测重要性的认知,不利于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2]。
2.2检测设备落后
检测设备是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的辅助工具,食品安全的检测需要借助各种设备仪器,如一体化食品安全检测仪、调味品添加剂检测仪、食用油品质检测仪、手持式兽药物残留检测仪、肉类水分检测仪以及手持式重金属检测分析系统等[3]。检测设备正常运行可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质量及效率。目前,部分地区食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相对落后,诸多设备存在更新不及时,检测结果不精准的问题,既不利于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又不利于检测设备作用的发挥。同时,专业型人才的缺失,使得部分先进的检测设备无人员可操作,设备的引进形同摆设,使得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3检测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相对落后,诸多食品检测技术及方法尚未被研发成功,如在蛋类、奶类以及鱼类等食品中导致过敏病症的蛋白检测技术。同时,诸多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双氧水或膨松剂,此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此类添加剂使用量超标,可能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危害人体健康。我国仅能检测出此类添加剂的使用量,而发达国家可以进一步检测出添加剂的具体成分。
2.4检测机制缺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有机食品以及复合食品的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多,并被销往世界各地。相比于食品行业的发展速度,我国食品行业检测机制创建与完善的速度较慢,无法满足食品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诸多地区食品检测机制未能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使得原有检测机制很难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有效落实,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监管工作的开展[4]。同时,各地区食品检测机构受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检测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食品安全检测缺少统一性,不利于检测机制的创建与完善。另外,部分欠发达地区的食品检测技术较为落后,技术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严重阻碍了检测机制的创建。
2.5检测数据不准确
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检测既需要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支持,又需要专业检测人员的操作。在日常的食品检测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食品检测数据不科学的问题,其会对食品安全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食品安全的鉴定,检测技术的应用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5]。此外,检测人员的技术操作、设备应用以及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等都会对检测数据的科学性产生重要影响。食品检测数据直接关系着食品是否能够进入销售市场,必须具备科学性及精确性,禁止出现检测数据不完整或不明确的问题,禁止将检测不合格的食品投放进消费市场,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3食品安全和食品检测的改进措施
3.1培养专业人才
我国食品检测行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引起检测机构的重视。为了促进食品安全检测事业的发展,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应注重食品检测人才的培养。①可创建奖惩机制,将人员日常考核与奖惩机制挂钩,有助于鼓励检测人员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及技能,有助于检测人员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6]。②食品检测部门或企业应重视与职业高校的合作,职业高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可为食品检测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有助于专业检测人员队伍的构建。③鼓励技术人员加大对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
3.2引用先进设备
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设备的先进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精准操作都会对食品检测结果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先进设备的引进与操作需要工作人员注意以下几点:①总结设备使用经验,定期调整先进设备管理流程及机制,有效落实并注重管理制度;②引进先进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或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先进设备的引进工作;③注重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培养专业的设备操作人员,确保其能够操作各种先进设备,有助于防止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检测偏差[7];④做好先进设备的维修工作,企业或机构应聘请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其无任何质量问题。
3.3应用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技支持。相关部门以及消费者应提高对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政府部门应给予食品监管部门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支持,既有助于食品监管部门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技术,又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8]。此外,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获得进步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我国构建良好的食品检测环境[9]。
3.4完善检测法律
建立并完善相关食品安全检测法律,有助于为食品检测人员的日常执法提供法律保护。当前,我国各地区食品监管部门普遍存在食品安全检测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应引起相关法务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依据各地区食品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市场销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食品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既可为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又可确保我国食品行业的有序发展[10]。
3.5制定检测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数据不准确与检测机构缺失或者是机构缺少安全检测标准有关,各区域政府应该注重食品检测机构的创建以及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政府应该重视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创办,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农村地区,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发达地区,可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构建细则化的网络检测系统,以减少食品检测人员的压力及失误,提升食品检测效率并降低检测成本[11-13]。此外,各地区食品检测机构需要完善检测标准,确保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有章可循的同时,通过科学制定食品检测标准,为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14]。
4结语
关键词:食品检测 实验室 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230-01
1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及政策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食品检测工作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硬件方面由于国家大幅度增加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不仅将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规模加大了,而且实验室环境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实验室布局趋于合理化,诸如液相色谱-质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检测仪器投入使用,增强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全面性和精确度。硬件的加强,促进了检测工作的快速和准确,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打下了基础,使得检测结果具有权威性。
我国针对食品安全制定有《食品安全法》,这是全面规范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根本大法,我国的食品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规定的食品检测规范,检测手段更加规范,检测结果更加权威,国家规定检测实验室“检测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展开工作,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检验食品,在科学的规范下,遵守食品检测人员道德要求,为社会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论,坚决杜绝造假检测报告”。食品检测实验室要进行检测报告负责制,要有检验人的签字,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2 我国食品检测实验室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1 食品采样的制备问题
开展食品检验工作对食品进行采样是一个必须做的工作,这是进行食品检测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我们通常称这个过程为“采样”,对食品进行一定代表性样品的抽取就是采样。不论什么食品,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获取均匀一致的样品,进行样品的制备成为一个必要工作,通过各种样品的混合,得到均匀一致的样品,这样就可以对样品进行检测,从而得出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进行采样制备是获取食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先决工作,样品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制备,后续的检验过程再细致,设备再先进,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也是不现实的,也极易导致错误的检测结论。当前,很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不能正确认识采样制备工作的重要性,对样品的采样还用各自制备的老办法,然后再进行样品的后续处理,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对于样品的均匀性和检测结果都不能保障。
食品安全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可以将样品的采样制备作为一门学科对待,必须专人负责,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进行采样制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2.1.1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方法
通常,进行随机采样是食品采样的普遍做法。由于食品都有各自的包装类型和状态,利用不同的容器和采样工具进行采样工作非常关键。采样时要确保容器洁净、无异味和干燥,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且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一旦采集好样品,要立即到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工作,不能立即检测的要做好样品的温度和湿度等控制,保证样品不受到影响。
2.1.2 均匀的缩分操作制备
在进行食品检测分析时,通常样品的量不大,仅仅不过几十克,这些样品种类繁多,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例如像一些糕点类食品,在进行检测时不可能全部进行检验,所以对样品进行相应的分割后再进行均匀处理,得到一个扁平的圆形,进行四等分后取出对应的两个四分之一再进行缩分处理,然后再取出对应当四分之一后,放在各自的密闭样品容器里等待检测工作的开展。
2.1.3 低温、冷冻条件下的保存样品
很多的样品在采集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马上进行检验分析,因此,考虑样品的保存方法是必要的,确保其在检测过程不发生质量变化。通常情况下,要将采样制备的样品先放入专用的密闭样品容器里,这样可以有效应对样品水分挥发和吸收额外水分,而且也不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且一些容易受到温度和光照作用的样品,必须在低温和冷冻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保存,这样就能防止样品中的微生物和酶作用于样品。
2.1.4 保证样品存放的容器洁净无污染
保存样品的容器要保持干燥、无污染,确保容器经过处理后,不会使样品发生化学、物理及生物性质的变化,确保样品与原食品品质一致。假如对食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测量,容器中的金属元素可能混入样品中,所以在进行相关检测时,考虑容器中的元素影响也是必须的,进行相关测定工作也是必要的。
2.2 食品检测方法要有规范化程序,制定相关指导书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要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利用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必须依据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开展食品检测工作,不同的食品具有不同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存在的差异很大,必须根据当前我国的GB/T5009系列标准来执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通过长期的实验检验实践,这个标准对很多的食品类型进行检测时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没有经验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的检测人员依据此标准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检测结果。
例如在食品检测中对脂肪类的检测依据GB/T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的相关规范开展检测工作,该标准对于脂肪的检测有酸水解法和索氏抽取法两种方法,这对于食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性质,根据标准可以对样品进行准确的检测,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制定的作业指导为依据开展检测工作。然而,实验室的GB/T5009.6标准在制定指导书时还要特别注意做好食品样品干燥程序的制定;样品容器的选取要依据相关规范;无水乙醚及石油醚必须保证无水化;在处理过程中保证不含过氧化物等问题,这对于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食品安全是国家当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确保食品检测工作的准确对于食品安全意义重大,提高当前食品检测实验室检测水平,对于实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是一个基础性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 加强 现状
前言: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监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国家进出口食品贸易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多头化、检测体系的不完善、检测标准的混乱已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效力的发挥。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1)食品检验检测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 由于政府承担了制定检验监管食品质量的职能多,部门分头管理,从而导致检验监管缺位, 陷入了监管定位模糊的困境。目前, 我国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有农业、卫生、食品、质量监督、工商、环保等多个部门, 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交流, 协调联动性不强, 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 形成了一种大家都监管,但大家都管不好的情况。
(2)食品检测的方法不如意
就食品监管来说,对食品的控制监测可谓说是贯穿了从播种收获到制成食品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很严格且有效的,但并不是相当完善,因为国家对于食品监测体系相关方面的投入有限。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传统式、突击式以及运动式的抽查比较普遍,这也致使监管监测工作不能达到全程化、日常化以及系统化,最终难以杜绝有害食品在生产销售领域的流通。而且食品检测方式存在差异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使各个地区食品监测出现疏漏,使食品安全存在潜在危害。
(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差强人意
目前由于受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限制,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例如苏丹红、三氯氰胺等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挑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特别是一些地区资源匮乏,相关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基层综合性的食品检测机构十分缺乏, 食品监管的重点大都放在了放在最终产品的出厂监督环节,而对相关产品的过程控制不够重视。只在最后出厂时有大型企业进行最后的监测,单丝这种检测效果力度可以说是微小的,会出现严重失误的。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利用率低下、检测技术手段单一、待检测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落后、检测方法不适用于现代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等等,严重降低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造成食品检测方面不到位。
(4)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力量薄弱
目前出现了两极分化严重。省级、地市级检测机构设施先进,技术能力强,检测效率和水平较高,而县级检测机构设备老化,专业人才匮乏,直接导致开展的检测项目少,范围窄,检测水平低,检测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据,缺乏法定性和权威性。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较少,相关经费不足, 严重制约了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的范围与技术方法的推广虽然, 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的投入逐年增加, 但缺乏对一些重要食源性危害的检测技术。如食品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方法的推广难以满足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需求。一些县级及其以下检验监管部门无能力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施, 使检验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检测能力差、检验周期过长、检验检测不准的情况时有发生。
(5)重视程度不够。
检验检测工作的强度较大,一个样品的检验检测流程比较长,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杂。管理部门对检验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就不能真正认识到检验检测工作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容易打消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致使人浮于事,不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发展。
(6)检测机构对于检测方式,结果选取不同
由于国家法律对于食品检测结果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各地区对食品安全的认定有了不同的选取而导致对食品安全的认定结构出现差异性,部委认定和行业主观认定并存,重复的而检测认定给检测实验室带来了负担,不利于认定工作的开展,而且为“有心人士”创造了条件,成为食品安全又一隐患。
2.如何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1)增加检测投入
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完善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注重加大对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改善对食品的检验检测
由于食品的检测方法存在不合理,所以我们须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改革,从传统式的抽查,突击查,运动查这种闭路式的检查方式改革为现在开放式、竞争式、并且对责任负责式的检测市场进行重点投入。逐步消除行业垄断和壁垒现象,加快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力量注入,将食品检测工作引入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模式当中。
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设立有力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屏障,更可以为我国政府的食品检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实效性的提高,有竞争就有发展,民营与国营共存的经营模式将会使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进入另一个。
(3)提高检验技术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我检验检测对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力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加强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积极培训企业员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等各个环节不出差错,尽最大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
抽检等都要有相应的检验技术。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验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食品质量检验工作, 质检机构一
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 不断充实新的检验设备、先进的检验手段, 另一方面还要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检验人员, 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寻找到最直接的保障。
(4)统一检验标准
我们知道,由于检验认定标准的不统一,使监测环节出现纰漏,造成检测室和检测人员的双重压力,因此健全检验标准迫不及待。我们可以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监测体系的特点,借鉴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资质认定,明确准入条件、法则等。除法律明文规定外,不再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部门隶属关系等作为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管理制度,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
(5)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共享
在有效控制和合理解决检测机构重复建设的同时,国家应加紧构建国务院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其
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整合当前各部门的检测信息和资源数据库,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食品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对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工,实现检测活动的电子监管,再辅以科学合理的信息机制,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和共享。
结语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之多,让我们看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步步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顺应经济发展,顺应市场要求,最大限度地健全中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把好百姓生活的第一关。
参考文献
【关键字】食品;抽样;检测;方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也大幅提高。然而从瘦肉精事件到苏丹红事件再到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些事件无一不引起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议论。如何提高食品质量,减少食物中有害物质残留,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是当前食品生产及加工行业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对于食品质量监管部门,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完善食品的安全检测体系迫在眉睫。
1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的重要性
1.1为国家安定提供了保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我国人民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内容。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存和发展最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础。“吃、喝、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吃”显得尤为重要,在享受食品的美味的同时,食品的安全问题都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一次恶劣的食品安全问题,那么它在国际上将颜面扫地,与其他国家的食品贸易将相应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在民众的视野里,人民群众将很有可能采取极端的手段发泄他们的怒火,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说,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也就为国家的安定提供了一份保证。
1.2 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我们所得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食物的摄取导致的,俗话说“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对也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食品,如果很难保证其安全,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也会很难得到保证。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能大大减少病菌从给类食物中进入人体的可能性,从而为我们远离食源性疾病打下了基础。对于食品的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人的参与,任重而道远。作文人民群众,应对食品质量苛刻要求,绝不姑息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企业,要本着诚信可靠的原则,按照标准要求生产食品,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对于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的力度,严惩那些有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
1.3 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提高消费者买到质量可靠、安全放心的是食品的可能性,从而有力地保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如果长期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的必然会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力度,安全意识提高。监管部门更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检测,保障消费者权益。
1.4 提高了食品的质量
对食品进行检测会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消费者普遍会认同信誉好,质量高、安全有保障的企业。这会促使企业间的良性竞争,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食品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其安全也的到了保证。所以,加强对食品检测体系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加强食品质量的管理,促使其打造优质的品牌。
2 食品抽样检测的方法与技巧
2.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采样是从某原料或产品的总体中抽取部分原料或产品作为样品的过程。采样是分析检验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正确的保存和及时送检是正确的采样方法前提,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分析时,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1 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采样对象整体数量往往很大,各个个体的物理 化学生物等性质存在细微差别,个别个体可能与其他差别很大 采样量相比之下则很小。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只有采得代表性强的样品 ,才能在源头保证分析结果的代表性
2.1.2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由于食品多种多样均匀性差、货批量大,采样方法和采样量对采样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应该严格按照有关食品采样量和采样的规定方法,认真、均匀、准确地完成采样任务,从源头上保证所采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1.3 执行操作规范
采样操作的过程包括样品采集、贮存和运输,其过程繁琐、方式多样,误差可能在任何环节出现从而影响检测的可靠性。因此,根据样品特点科学地制定和严格执行规范化使保证采样精确性和可信度的关键因素。
2.1.4 强调真实性
有些样品在采样运输和保存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质,因此,必须严格保护样品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样品原始特性的改变,否则最后的分析结果将难以反映样品的真实特性(采样的基本程序见图1 )需检验的批量食品采样原始样品缩分平均样品试验样品、复检样品、保留样品。
2.1.5 保存要科学
样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有效防止食品污染、变质、损坏等。不同种类的样品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易腐的样品应在冷藏或冷冻的条件下存放,冷藏或冷冻时要把样品密封在加厚塑料袋中;而干燥的农产品只要放在干燥的室内就可保存1周到2周;含水量相对较多的样品,也可先分析其水分后将剩余样品干燥保存。如果向样品中加入某些有助于样品保存的防腐剂稳定剂等纯度较高的试剂,并不会干扰要进行的分析,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延长样品保存期。
2.2 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的目的是去掉试验样品中影响检测进度或结果的部分和一部分杂质,保以证分析试样十分均匀和试样中的待检物含量至少高于检出限。以下阐述了样品制备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7;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02-01
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1-2]。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保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向前发展,切实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至2011年,我国已建成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有1 339个,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我国已从部、省、地、县4个层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各级检测机构业务布局更加合理,检验检测设备更新升级,配套更加完善,检测方式从单纯的定性分析向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扩充,检测范围由单一产品向各类农产品扩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总体上平稳性好。
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检测环境设置欠佳,相关的检验检测设备简单,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有限,经费缺乏,检测的主要任务仅限于例行监测,目前的检测能力无法保证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任务的需求。另外,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检测项目多,检测设备不能批量快速准确检测。同时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极不平衡,有些市县级地区检验检测未运作;而且大多数检测工作侧重于农药残留检测,畜产品及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和农业环境检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大部分未能全面开展定性定量检测。目前,总体检验检测工作还不能适应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3 对策
3.1 加强先进检测技术引进和检测方法完善
大多数检测仪器设备陈旧,专业化程度低,配套性差,限制了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虽然有的项目能检测,但由于检测方法与国际不接轨,仪器设备精度较差,导致结果偏差较大,难以满足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另外,由于缺乏运行经费,没有专门的检测方法研发项目,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检测方法标准不完善或严重滞后。因此,需要引进国外先进高新和高精检测技术仪器,加大对更新更好的检测方法研发投入力度。
3.2 加强人才引进和专业检测技术培训
我国检测机构普遍存在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短缺问题,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高层次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引进、专业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最好达到相关检测工作持证上岗的目标,同时应用现代的理论和技术装备检验检测队伍。
3.3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短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检测机构经费不足,设备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人员专业检测技术水平更新得不到落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是一项仪器试剂耗费较大的长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才能保证检测工作长期稳定的开展[3-4]。
3.4 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化体系建设
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的根本保障,因此应高度重视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制定过程,为有关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工作运行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3.5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管理力度
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处于主导地位并起到监管作用,在政府管理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及法律制度完善,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政府代表国家完善法律制度,立法明确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检验检测职能,用法律法规确定检验检测部门的明确责任和分工,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有法可依,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4 参考文献
[1] 李远.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90-292.
[2] 黄阳成,翁春英,李翔,等.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与完善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7(S1):65-66.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技术发展;技术应用
农产品安全检测能够对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相关有害物质进行全面有效的检测,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就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发展策略,以期提升检测技术的质量和效率。
1我国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对农产品检测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进一步提升了检测技术,比如:我国对农产品天然毒素的留存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可对黄曲霉菌进行有效检测,同时引进国外酶联免疫吸附剂测试技术,促进我国毒素真菌检测技术的完善[1]。另外,我国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检测技术显著提升,能对土地、大气和水质等指标进行有效检测,通过对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检测,为农产品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重金属检测技术也在逐渐改进,对原子吸收法不断的研发,在农产品检测中进行实际应用,对规范农产品交易具有积极作用。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了农业、卫生和安全检测部门,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和合作,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问题进行管理,制定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农产品的监管,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2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质量真假
科学技术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部分违法分子投机取巧,利用高新技术生产假农产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假酒、假鸡蛋等。转基因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转基因技术,但转基因技术某些方面的安全性不能保障,会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2农产品农药残留
当前人们在购买农产品时非常关注产品的农药残留。农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使用农药和生长激素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比如,我国市场上出现的重金属空心菜、毒豆芽等,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过量使用农药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3缺乏完善的检测结构体系
农产品安全检测结构体系对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但是我国在农产品检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体系,同时也缺乏专业的检测技术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能力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检测结构体系中存在人员配备不平衡现象,管理人员较多,检测技术人员较少,对农产品安全检测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
3促进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的措施
3.1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对于违规行为,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惩处,保证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合理性、合法性,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2]。
3.2提升安全标准
安全检测人员在农产品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集中监管控制,对安全处理方案进行及时优化,保证处理方案符合相关的标准,明确农产品安全检测发展的目标,同时对安全检测和限量的标准进行综合管控,在各个环节落实相关标准。
3.3优化结构体系
第一,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的管理。安全检测机构在内部管理的过程中要提升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积极学习先进的检测方法,保证检测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不断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检测体系的建设。第二,注重人才培养。检测技术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对工作开展的质量有直接影响。相关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法律法规和检测标准进行严格培训,提升检测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水平,对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效支持和保障。
4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
4.1农产品储存检查手段
农产品的种类多样,在储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标准,采用合理的存储方法,防止农产品出现腐烂和变质的现象,避免出现人们因食用变质和腐烂的农产品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检测机构要对农产品的储存进行全面有效的检查,可以采用红外线分析设备对农产品进行全面扫描。另外,积极完善绿色化标准程序,发挥绿色生产的重要作用。
4.2免疫分析检测法
快速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用高集成化检测装置,利用芯片发现问题,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今后重点研发的方向[3]。
4.3农药残留检测
农产品农药残留现象严重是当前市场上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安全检测过程中要加强对农药残留程度进行检测。现阶段,我国利用液相、气相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联合技术进行检测。部分农民在农药和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使用药剂比较随意,造成农产品农药超标,不同类型的农药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需要选择针对性检测技术,可以利用飞行质谱分析仪进行检测,能够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操作流程简单,成本较低。
4.4原生毒素检测
农产品中的原生毒素对人们的身体有巨大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可以有效检测,实践操作便捷。传统的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成本,实践应用效率较低,逐渐被市场淘汰。
4.5小细菌含量检测
现阶段,微量热法和阻抗测定法在农产品小细菌含量的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可快速检测产品中的细菌数量。另外,在检测工作中应用粮食蒸剂法,能够破坏害虫生长环境,可有效抑制细菌。
5结语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安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有重大的影响。对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知,分析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实践应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并应用在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中,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爱心.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7):177-178.
[2]王惠芳,刘江涛.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20(6):28.
【关键词】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必要性;措施
粮油食品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保障,其安全管理重于泰山[1]。因安全监测不严格而导致的粮油食品安全事故近些年偶有发生,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在保安全,促民生的社会大局下,强化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等级标准,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监测管理模式就值得相关部门认真思考研究。
1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基本概述及其实施必要性分析
粮油食品安全监测是我国粮食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带有极强的社会性和政策性,关乎社会安全,民生推进。从内涵上看,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主要是借助科学的方式方法,围绕粮油食品及其制成品进行卫生指标评价分析,其中,卫生指标涵盖了粮油食品的物理特性、营养特性、食用特性、工艺品质、储藏特性等多个方面。粮油食品安全监测贯穿于粮油行业运行流通的整个过程。而从社会实际看,随着粮油市场竞争加剧,粮油食品市场格局更具多元化,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及行政执法更具紧迫性和现实性[2]。特别是近些年来涌现的许多粮食经营企业,其对粮油食品生产过程疏于监督,在安全及质量标准的执行上有所折扣,相关岗位质检人员经验短缺,工作随意,导致粮油食品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广受社会关注的地沟油、农产品农药成分超标、红心鸭蛋、陈粮变新粮、转基因大豆油、三聚氰胺奶粉、增白剂面粉、食品运输包装污染等公共食品安全事件极大损害了民众的生命利益,从侧面也揭示了当前开展实施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的现实必要性。
2创新改进粮油食品安全监测机制的相关措施
2.1实行粮油食品质量追根溯源制度,从源头封堵安全事故隐患
粮油食品安全监测要进行前提,在源头上即展开相关的质量监管。首先,建立并实行粮油食品质量追根溯源制度,在粮油食品的原料进货环节,把好质量关,守好安全线。各地方粮油食品监测管理部门,要对区域范围内的粮油食品供应源头进行普查,建立动态信息档案,严格检测货源,封堵质量不合格或源头即有污染的粮油食品入市。其次,对粮油食品的出库、包装、运输环节进行分段式质量检测。1)选取无污染无毒副物质的包装;2)对粮油食品包装环节及运输环节进行防污跟踪;3)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处罚细则。
2.2完善粮油食品质量检验体系,及时跟进粮油质量安全检测
在粮油食品质量检验体系的构建上,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建立覆盖上级管理、中级监督、基层执行的质量监督及规范机制。针对当前粮油食品市场化开放背景,明确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标准,让基层粮油食品质量监测部门可以复制,推进粮油食品质量检验的规范化程度。特别是在一些农业生产及主产粮基地的质量监测上,要将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全面覆盖到粮食种植、粮食出产、粮食加工、粮食包装、粮食运输、粮食流通等各环节。采取不定期抽查及专人跟盯的方式,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可靠安全。
2.3强化各级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化验软硬件建设
首先,在各级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化验单位硬件设施建设上,应重视其在整个监测化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投入充足的建设资金,用于粮油食品监测化验仪器设备的更新上。随着化验技术的发展进步,在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上可以借鉴药品监督管理模式,配置完整成套的化学试剂检验装置,更好地服务于粮油食品安全监测实践。确保粮油食品监测设备能够全面检测粮食的发芽率、面筋吸水率、粘度、蛋白质溶解比率、脂肪酸值、油脂过氧化值、油脂酸价等指标[3]。其次,在粮油食品安全监测软件建设上,应正视基层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人员素质不高,数量不足的弊端,广泛招揽专业化验人才,让其补充到基层化验岗位中,通过人才高质量配置,扩大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的辐射范围,提高监测精度。
2.4做好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依据提供,提前预判质量监测风险
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监管部门除了对市场上的粮油食品进行监测监管之外,还要注重发挥自身在粮油食品安全监测信息依据及标准服务方面的职能。例如,在粮油储藏环节,相应的安全监测部门可以对储藏的技术标准及依据给出建议,如大豆、玉米、水稻的储藏环境、储藏温湿度数值、储藏时限等,便于粮油外观及内在营养成分的保持。此外,在粮油入库时,重点对粮食可能产生遭遇的微生物入侵、霉变、芽变、陈化、鼠虫害等情况进行预防,通过粮食分级储藏的方式,不定期设置专人对粮食加以抽查,查验其各类指标是否存在不良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及时对储藏方法及储藏工艺进行调整。而在粮油食品安全监测风险因素的防控及预判上,应先做好粮油食品风险监测计划,根据计划要求,确保前期开展的各项监测结果精准无误,然后结合粮油特性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形成安全质量监测风险控制点,对这些风险点进行专项的质量数据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并予以消除。
3结语
粮油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出,人们对粮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升。作为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粮油食品安全监测时时在路上,步步不停歇。在创新粮油食品安全监测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从粮油食品的生产、储藏、包装、运输、流通等各个环节入手,强化质量监督意识和手段,完善质量安全监测软硬件配置,提高预防质量安全隐患点,多管齐下,使粮油食品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王瑞军.简述食品粮油的安全监测和防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293.
[2]韩廷伟.基层粮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2018(12):85.
1.1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做好食品检测工作。它不仅是食品质量的基础,也是食品安全的保障。在国内一直延续着使用化学、物理及仪器的检测方法。但是传统方法有很大局限性,不仅是测量结果不精确,也会增大很多工作量。随着科技发展,社会需求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注定传统检测方式要被抛弃,转而投向新的检测手段。
1.2生物检测的优势
生物检测是新兴的一种科学、精密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它在各个方面均显优势,并且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延伸,它的检测范围也涉及到各个领域,主要包括质量监控与监督、品质评价等方面。生物技术检测不但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而且还具有特殊的识别能力。此外,它还融合物理化学的方法,从而发明了一些操作简单,但是结果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因此这种方法受到人们的青睐。
2食品检验中常见的现代生物检测技术
2.1基因探针法
基因探针主要是利用生物基因来完成食品安全的检测,其原理是组成基因的碱基可以进行特定配对。基因探针就是利用基因的变性以及可重复性实现对特定基因序列进行检测的目的。基因探针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贡献显著。这种技术的流行简化了检测的操作流程,优化了检测结果,提升了检测的精准度,避免了传统检测方式的种种弊端。当然任何事物都会有优缺点,这种技术也存在其应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其检测速度较慢,相应的检测成本就会比传统方式高,所以说基因探针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还应积极的改革创新,追求更高的发展空间,为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2.2PCR技术
PCR技术主要也是依靠基因原理来实现检测目的。它的主要检测过程是找一条DNA分子作为检测需要的模板,然后找到一段有特定碱基排列顺序的基因片段当作引物,最后将其放置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大量增殖。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转基因类别和致病微生物的食品检测。PCR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得到了很大发展,像对掺假成分、DNA污染等方面的检测。1992年开始使用这种技术,1996年德国在理论上对这项技术能进行基因探测给予了证明,2006年,曾利用这种技术检测葡萄中的曲霉菌。
2.3免疫学检测技术
棉衣学检测主要依靠众所周知的抗体与抗原的反应。目前棉衣检测常见的三类有免疫标记、免疫凝结、以及免疫沉淀等。在当前社会,在检测技术中最为广泛的技术即为免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具有灵敏度较高、分析容量较大、检验成本较低、特异性较强而且方便快捷等特点。酶联免疫法是免疫技术中常见的免疫法。酶联免疫技术将酶标记在特殊的抗体上,这种抗体会寻找特殊的抗原反应,然后在反应完成后加入底物,根据显色反应以及显色的程度来判断检测结果。酶的催化效率很高而且灵敏度很高。但是它自身也存在缺点,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