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1 15:45: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第1篇

食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原料。原料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原料生产质量与安全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要求,食品安全自然无从谈起。首先农产品原料方面,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为了高产,存在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各类催熟剂等化学药剂的情况,使农产品原材料化学残留物含量严重超标,有毒物质、化肥农药以及其他化学药品的残留成为了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而肉蛋产品的养殖过程中,为了缩短生命周期,预防病害,往往使用激素促进牲畜生长,滥用抗生素,或使用瘦肉剂改变肉质,导致肉类食品原材料激素水平偏高,人食用了这种肉制品食物,容易出现机体激素紊乱并导致一系列病害,如果食品原材料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将无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也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如果食品加工环境清洁程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细菌滋生,将可能导致食品污染,携带病原菌,这样的食品被人们所食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和感染。除此之外,不洁加工环境蚊虫滋生,可能导致食品中携带蚊虫卵,尤其是卫生环境很差的小食品作坊,食品中很容易裹挟虫卵,威胁食用者健康。除此之外,一些食品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或延长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了大量违规添加剂,可能会严重影响人体机能。无论是食品加工过程还是加工环境,都会给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威{。

质量监管。质量监管对食品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质量监管为食品投放提高了门槛,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关卡,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将无法进入市场,因而食品监管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质量监管工作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充分,质量监管执行力度不强,食品安全检验不到位,留下了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基于产业链角度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食品危害风险分析。食品产业链涉及到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等多个产业,产业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联系如原材料种植、收购、加工储藏、运输批发零售等,此外还包括产业间的组织联系,产业链涵盖了食品加工的所有环节,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分析食品危害风险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通过食品危害风险分析,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可能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风险分析主要有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三个步骤,正确认识到食品危害风险,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原料生产安全管理。原料生产安全管理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原料生产是食品生产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积极提倡无公害生产模式,推广无公害原料生产技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无论是施肥、用药还是养殖饲养,都应该减少有毒害化学药剂的使用,为农作物和牲畜提供一个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原料检测工作,全方位掌握原料生产过程,从源头抓起,保障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加工环境监测。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环境的监管,逐步完善食品生产环境标准条例,确立食品加工环境标准,加强对食品环境的检测工作,发现存在不合格的食品加工环境,立即要求整改。同时还要限制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禁止有害添加剂的生产与流通,并对添加剂进行检测,验证其安全性,防止工业原料进入食品行业。

第2篇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繁荣发展,该行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女性知识产权从业者在整个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不仅以独有的细腻让知识产权行业更加严谨,且以其特有的坚毅让行业充满希望。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部经理谢红女士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为专利人、律师、第一期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IPMS(知识产权管理)审核员、竞争情报分析师、PMP管理工程师,谢红女士精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企业品牌的培育、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等,工作期间获得诸多成绩和荣誉,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肯定和赞赏。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2003年从事知识产权工作时,鉴于理工科专业出身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功底的背景,谢红主要负责公司开发与研究时立项检索、申请专利交底方案的专利性检索、技术调查、专利分析报告撰写;在对外项目时出具初步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等。2007年初,谢红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加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始了知识产权工作生涯。基于领导信任和工作的需要,谢红被委派负责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的知识产权工作并同时负责下属各孵化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目前作为国云科技法务部经理负责国云科技的知识产权及法务工作。

谢红所从事的知识产权工作由原单纯的服务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工作转变为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其中不仅有制度的建设,也有知识产权获取、维护、运用、保护等方方面面的事务。随着基础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企业的中长期规划、战略等层面。因此,工作涉及的面更广,对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当谈及扎根于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因和动力时,谢红说:“国云科技是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的孵化企业;专门从事云计算相关产品的研发;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由8位国内外教授级科研人员担任核心成员的广东省云计算产业国际创新团队提供强力支持。其自主研发的G-Cloud云操作系统是国内目前安全等级最高的云计算操作系统;作为中国首家自主产权云计算平台,专注于为大型政企客户和IDC数据中心提供全面的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先后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广电传媒、上海证券交易所、曙光、浪潮等知名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基于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也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公司领导极具战略眼光,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国云能够很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工作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此外,公司亦坐落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松山湖;此地生态环境优美,PM2.5常年不过百,也吸引着我扎根于此。”

国云科技的知识产权工作,是从一片空白开始;谢红基本上是从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等管理方面入手。工作主要涉及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搭建;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也从最原始的知识产权积累开始,包括专利的申请、商标的注册、版权的登记等。而根据研发项目的需求;在项目规划、立项,以及后续形成的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等环节,就有关技术或方案进行检索;为项目规划、立项提供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为重要项目提供知识产权布局规划。随着公司知识产权成长历程的积累;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需求;知识产权也被逐步提升到了企业的战略层面。为此,与公司领导层及相关同仁一起根据企业生存发展的使命及目标策划、制定了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战略,依据知识战略的需求,分别制定了公司的中长期知识产权目标及实施的年度计划、3-5年规划等,并监督执行。当然作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领导;同时也承担着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层级员工知识产权培训;以及部门事务及同仁的管理工作。

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目前,谢红作为法务部领导,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策划、制订与监督执行,知识产权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专业培训,知识产权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随着公司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初的规模化的数量积累转变为对优质专利质量的追求;从单纯的部门工作转变成公司战略的实施与导向;从知识产权作为成本支出到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相应的,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为有效的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推动公司成立了联动机制,各部门积极有效的沟通c配合,使公司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激励各部门相关人员积极重视、配合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宣传、培训,使全员了解、认识知识产权;让大家知道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就具体事务,多跟关联部门、人员沟通,充分了解实际情况;以使工作的解决办法更加符合大家的需求。经常到各部门,了解情况,充分掌握大家的想法、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完善自身处理工作的能力。在公司的战略制定、实施方面,及时提出知识产权方面的需求以及情况;充分地将知识产权融入到公司战略中。近几年也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等投融资方式,实现了近两千多万元的收入。”谢红说。

降低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是企业制定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设计者,谢红认为,风险往往源于日常的企业经营行为,为有效管控知识产权风险;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优化、完善知识产权管理。

2013年,国云科技根据知识产权体系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省标(广东省《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的推行、实施;并于2013年8月顺利通过了省标的认证。知识产权部门向领导层提请导入国标;公司领导对此极为重视,启动贯标工作。

通过贯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贯工作,公司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更为关注,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及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贯标工作获得推荐认证,更是极大的鼓舞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突出表现在专利申请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作为广东省首家、同时也是全国信息技术服务业首家获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推荐认证的企业;通过贯标,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工作程序,规范了公司各项知识产权活动,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贯标工作为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使公司的专利顺利获得了2016年度的国家专利奖。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特色新兴产业为主线,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优化制度资源、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诚信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在我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政策引导,构建完善、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进一步提高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较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提升服务全区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完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有利于区域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近三年具体目标

1.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围绕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进一步修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将知识产权纳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2.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持续增长,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比例明显提高,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别达400件和32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件。注册商标申报件数位列全市前茅。

3.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推动、扶持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企业,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专利产品占工业产品产值的比重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鼓励企业及时转化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重点支持6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扶持培育4个高新技术企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实现产值上亿元。帮助企业组织实施省、市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新增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企业40家以上。

4.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完善执法协调机制,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和专项维权行动,务实开展维权托管、专利保险等工作,依法公正、高效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严肃查处冒充专利和假冒他人专利等行为,依法维护和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遏制侵权盗版等现象。

5.强化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切实将《专利法》、《质量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及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列入“六五”普法内容,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领域,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和浓厚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6.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发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职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能,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服务管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知识产权联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支持和引导行业开展维权活动,增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知识产权培训人数达500人,新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60名,知识产权后备人才10名。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选派企事业人员到高校学习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对知识产权政策把握、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充实力量,强化职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和发展知识产权(专利)、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新增1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指导各级专利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快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高等院所和佰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资源共享、高效运作、服务有力的一站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辖区企业及个人提供科技创新综合。

2.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落实专利资助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各级专利和品牌商标,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名牌产品,切实提高全区知识产权整体水平。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贯彻执行《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目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银企对接,促进知识产权评估、入股、许可、流传、交易、质押、融资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3.加快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步伐。认真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政策,不断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力度,培育一批专利大户,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企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高地。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争取和落实各级扶持政策,积极开展专利价值分析试点,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专利转化运用,鼓励企业实施和运用知识产权成果,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和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工商、公安、文体、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及时调解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和完善维权托管工作制度,加强与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大学专利培育和营运中心的联系与协作,为托管企业提供良好的专利维权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自我保护机制,申请涉外专利,注册涉外商标,参与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5.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充分利用辖区高校的学科优势,整合资源,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对接需求,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针对企业负责人、业务主管和专职人员,开展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培训,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工程师和知识产权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知识产权局,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和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创建工作。各街道、园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强化合力,切实将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工作调研,针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现状及重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措施,促进创建工作不断深入。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专项和联合执法力度,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第4篇

论文关键词 知识产权 现代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产权成为现代社会财富的主要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也日益表现为企业之间科技实力的较量,企业所自主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到企业的参与权、话语权及竞争优势。我国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价值,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经营和管理。这一点从我国近年来知识产权数量的增长可以得到证实。我国国内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从2010年的692750件,增加至2011年9月的994964件;专利授权数量则从2010年的539223件,提升到了2011年的646937件。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的显著增加,表明我国企业开始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利用逐步重视起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来说,我国企业在如何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尽管有一些创新型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但现实中大部分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还仅仅局限于项目开发管理、申请项目管理等方面,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尚未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有机结合,尚缺乏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建立综合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意识,使得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仍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在整体上未能未形成综合性和规范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第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通常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很少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和人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取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但是往往没有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独立制度设置和规章制度,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事项基本上都是由技术部、法务部等部门临时,很少有企业设置相应的专职人员来负责知识产权事务,更没有针对知识产权的编制和预算。这使得企业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对知识产权进行专业的和体系化管理。

第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知识产权的量和质都有待提升。我国企业历来缺乏创新意识,整体而言,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非常淡薄,许多企业宁愿花巨额投资与广告宣传上,也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和技术开发中,据统计,2008年,在431家填报研发数据的全国500强企业中,各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5.68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2%。豎即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也普遍存在企业知识产权实施力度不足的问题,这严重的阻碍了知识和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和竞争优势。

(二)从企业的外部来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亟待完善。尽管近年来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如专利法和商标法等已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诸如一些企业急需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商业秘密法》至今尚未出台。

2.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知识成果的管理体制僵化,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制尚不熟悉,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也缺乏了解和认识,大多数人对取得的科研和创新成果往往忽略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对知识产权认知的匮乏,人们不仅不重视知识产权,而且也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这使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

3.政府相关知识产权部门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尚不完善。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还需要有力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还是分头管理的状态,专利相关事项在我国目前的管理体系下是归知识产权管理局负责的,而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则是由其他部门管理的,这些管理部门之间又缺乏相互协调。另外,我国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体系和知识产权交易体系也不完善,上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使用和流动中的障碍。

4.整个社会缺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机构和相关人才。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涉及知识产权的机构主要是营利性的中介结构,如专利和商标申请的机构等,但缺乏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专业的知识产权查询和咨询机构。整个社会中具有知识产权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较少,不能为广大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加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研究

现代社会,自主创新能力是判断一国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问题,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升。

(一)政府应当从立法、执法等各个环节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创造必要的法制环境

1.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首先,国家立法应当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为了适应本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不仅修改国内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而且不断地将一些新兴的技术形式纳入本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美国政府为了限制本国的一些关键技术流入国外,以维护技术垄断地位,还利用出口管制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对自身的关键技术、尖端技术灯实施严格的保密措施,我国也应根据我国实际,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和调整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如加快《商业秘密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程序,将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化等等。

2.从司法、执法各环节对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服务。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目前中涉及知识产权的诉讼日渐益增多,这就客观上要求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制度要以高效性作为其目标,努力谋求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效化和便捷化。从知识产权执法环节来看,为了达到高效的要求,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查询、评估、交易等提供快捷服务,并使得企业知识产权能够更快地获得授权和保护。政府要注重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为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人才保证。

(二)应当努力培养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只有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和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知识产权是企业不断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必须构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切实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工作。具体来说,我国在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当把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对有关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实施和管理等所做的总体安排和统一谋划。豐知识产权对现代企业极其重要,它是企业充分维护自身益,并保持自己的优势的必要手段,也是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不是单一的目标,而是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与企业的其他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要形成能够有效保护企业的所有知识和创新成果的综合性目标体系。

2.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才能使得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之路。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企业,在其知识产权管理中就非常注重制度建设。通常认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完整的各类知识产权项目如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的管理制度等;第二,适当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企业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入股、员工持股等多种分配、奖励形式,针对员工的知识产权创造,建立合理的激励创新和的分配制,鼓励创新。第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如技术保密合同等。完善的制度才能为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实践提供全面的规范性的指导。

3.建立专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很许多企业都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设。以日的日立公司为例,日立公司早在创立的第二年就设有专利室,之后又建立了知识产权本部。知识产权本部直接隶属于社长之下,是社长的幕僚单位。豑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之一,要根据企业性质、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设置适合符合企业特点的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立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此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还应当注重与企业其他部门协调运作,例如与法务部、财务部之间的协调合作和信息互通也非常重要。

第5篇

一、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为适应广东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和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2021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但是学校的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2016年专利申请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申报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不断规范、日渐完善,有效促进了学校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

(一)知识产权机构设置

该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已正式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下成立“产学研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下设有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科及知识产权管理科,明确各科室职能分工,并配备专职负责人员,完成校级管理机构设置;同时,逐步在部分重点院系开展二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建设,推动二级教学单位科研及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能力,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实效,该校积极建立和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制度,如知识产权申报审批、管理归档、成果奖励等,加强和规范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鼓励师生积极从事发明创造及智力创作,促进科技创新。例如,简化专利等知识产权申报流程,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申报服务;投入知识产权专项经费,用于知识产权成果申报和科技奖励经费;开通高质量申请通道,实现专利快速审查和高质量申请;制定《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奖励管理办法》,明确转化后收益分配,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成果转化。

(三)知识产权教育培训

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中,该校在法学院原有课程中增设了知识产权法为法学院的必修课程,让法学院师生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的知识产权基本立法、著作权制度、专利制度、商标制度、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和国际贸易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相关规则熟悉掌握。依托法学院优质师资,每年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以响应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以法学院师生为主导,通过线上线下各种主题教育、知识竞赛、摆摊活动、互动游戏向全校师生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同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学校开展知识产权系列讲座,讲授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强化师生知识产权意识,营造浓郁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各项知识产权活动与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拓展对外联系通道,夯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基础。

(四)知识产权成果概况

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宣传、普及、转化、保护工作,学校发明创造、自主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该校知识产权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知识产权申请量、授权量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12月31日,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第一权利人的知识产权申请量达248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139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6项;有效知识产权量达1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该校在知识产权成果交易运营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19年12月学校与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权转让协议,药学院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智能中药提取装置”(专利号:ZL201820636241.9)成功实现交易,这是学校首项知识产权成果实现交易并产生经济效益,开创了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局面。

二、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分析

(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

鉴于该校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前期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薄弱松散,如前期只出台了知识产权申请制度,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申报、审批、材料整理归档等指导规范,后续的成果评定、转化运用等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或尚未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面对数量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学校的管理依然停留在分类汇总、成果统计、流程管理等行政管理阶段,没有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到科技创新全过程,整体处于一种被动、低水平的管理;同时,在师生获得知识产权成果后才开展转化运用工作,缺乏早期应用制度导向。

(二)知识产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师生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知识,对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类型及申请流程等不甚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学校长期以来的价值评价体系对师生创新成果的要求较多局限于高级别的科研项目申报及高水平学术,较少关注知识产权申请。即使部分成果申请了知识产权,但因对知识产权缺乏深入了解,仅仅把授权作为知识产权获得的最终结果,忽视了后续年费缴纳的维持,导致知识产权成果流失,也使得后期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无法实现;同时,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率低,申请知识产权前没有进行查新、检索,忽视文献的导向作用,未能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创新成果,造成创新能力低,低水平重复研究多。

(三)知识产权转化率低

虽然近两年学校的知识产权成果总量显著增长,但都是单独的知识产权成果,未构成专利体系或专利池、技术包等知识产权组合,创新力度不强,成果价值无法体现。另外,对学校现有有效专利进行IPC分类号分析、文本聚类分析,发现学校专利申请领域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且权利要求数、同族专利数、引证情况普遍偏低,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学校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且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大多属于实验室成果,未经孵化技术成熟度普遍偏低,产业化可能性小,加之成果推广渠道不畅、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等问题,大部分知识产权成果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实现社会价值,创造经济效益。

三、广州新华学院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全面贯彻实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1-2016)”,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与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现在项目选题、立项、实施、结题、成果转移转化等各个环节。及时掌握政策趋势,完善相关政策,落实相关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引导,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如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岗位聘任、项目结题、人才评价等政策中更加凸显知识产权转化效益的指标权重,积极引导师生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运用知识产权。

(二)增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借助学校图书馆增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专利检索、专利查新、专利分析评议、专利布局导航等信息服务工作,以专利信息利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高校知识产权数据库,引导师生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利用,通过对技术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挖掘技术的演变规律和分类构成,找寻新的研发方向,提高研发起点;开展系列主题讲座,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及技能,提升师生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提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全流程的知识产权培训,帮助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重整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三)科学管理,助推成果转移转化

以知识产权分级分类管理优化存量,以专利导航分析布局做强增量,处理好学校知识产权数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到教学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增强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掌握知识产权挖掘和布局策略,克服盲目、零散地申请知识产权,引导专利数量和质量与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能力相适应,改被动的“为专利而申请专利”为有目标、有规划的申请专利。同时,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依托科技项目、研发计划,开展核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布局,培育一批战略性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包,形成与学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相匹配的知识产权储备。树立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强化科技成果价值导向,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的支持,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知识产权转化效率。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建立专业性中试基地,为学校师生提供科技成果熟化、验证平台;同时与技术转移中介结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企业等进行横向联系,拓展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结语

第6篇

一、知识产权事业站在新的起点

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因素,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知识产权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势。200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重大抉择,颁布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订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合作协议。把知识产权列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措施,把知识产权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指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和“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纳入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为契机,积极行动,扎实推进《纲要》的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排名全国第一,区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二,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显现。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发展到32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组织协调能力显著增强。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四大工程,形成了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人才培养,贯通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统合知识产权与工商、版权、司法、经济、科技、农林、文化、教育等多部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业务管理体系。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新增专利申请215.8万件、专利授权113.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6.5万件、授权7.6件;企业专利申请129.5万件、企业专利授权72.8件。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五项指标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24件。全省有效注册商标突破50多万件,著作权12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万多件,植物新品种授权160件,均居全国前列。

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企业贯标工作体系,推进全省3562家企业参与贯标。积极组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支持290余家企业建立规范化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体系。组织实施商标战略,推进企业商标管理、品牌培育。全省有专利申请的企业达到18849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占全省总量占比分别达到64.4%和70%,企业拥有驰名商标突破3400个,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特色区域稳步扩大。全省有7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40个县(市、区)、14个园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园区),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昆山、常熟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开创了县级市创建示范城市的先例。77个县(市、区)和600个乡镇(街道)进入省、市、县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行列,28个特色产业集中区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版权产业带、动漫版权产业基地、版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进一步优化。《江苏省专利促进条例》、《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等相继颁布实施。12个省辖市中级法院经最高法院批准,取得专利案件一审管辖权,39个基层法院取得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全省法院累计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4万件,公安机关破获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500余起,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各类假冒侵权案件7.3万件,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认知度达70.8%。全省8个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累计接收知识产权咨询25081起,向各执法部门移送举报投诉案件520起。

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南京中心、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无锡(国家)外观设计信息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江苏。全省拥有专利机构及分支机构185家,商标机构685家,涌现出一批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保险、战略咨询、评估运营、产业预警、信息检索等高层次服务的中介机构,实现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系统化、多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江苏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不仅拓展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空间,也为全国推进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摸索出了宝贵经验,更为江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经济核心竞争力、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撑。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有序推进,牢固确立了江苏知识产权大省地位,为进一步实现向知识产权强省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知识产权事业面临新的挑战

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经济发展关键是“转方式、调结构”,根本路径是“创新驱动”。总理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是激励创新,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制度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努力推进江苏经济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新跨越,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得到历史性提升。

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在分析江苏发展新特征和面临制约因素时,我们发现,关键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江苏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达60%,在云计算、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达国家仍然拥有超过80%以上的核心专利;产业结构链条处于中低端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3%,美国、欧盟则高达60%,高出的大部分都是来自知识产权许可运营的收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还没有根本改变,江苏每向美国出口1亿美元的产品仅有2.1件申请专利,而韩国、日本则各有64件、157件。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实现江苏经济由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智力资源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培育更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占据科技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重要性前所未有。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生产资料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的突破。当前,江苏正在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必须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加速知识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找准着力点和用力方向,坚决破除一切束缚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快实现经济发展从技术密集型向知识产权密集型转变,率先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艰巨性前所未有。视察江苏时强调:“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江苏作为全国唯一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为我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探路”的重大使命,积极为强国建设积累经验,多做贡献。但是,从知识产权工作自身来看,目前江苏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的能力还不够强,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还不够高,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还不够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还不够顺,要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上为全国做出示范、走在前列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面对新常态、新内涵,必须及时转换知识产权工作的方式、方法,锐意改革创新,切实做好顶层设计、抓好政策落实、强化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运用市场的手段,率先走出一条有江苏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

三、知识产权强省战略的新任务

未来一个时期,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化取向,按照“制度先行、统筹推进、聚焦产业、企业主体”的原则,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重点,以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以优化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为保障,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不断完善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基本达到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使江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高地,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抢占国际发展制高点。实施高知名度商标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将品牌自创与收购相结合,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高知名度商标。实施核心版权培育计划,在动漫、软件、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版权。

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深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动更多的企业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重点围绕“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等具有较强创新实力的行业骨干企业,提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创造和集聚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成果。支持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不断增加国际知识产权数量,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

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加强分类指导,研究密集型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专利密集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产业。强化园区建设,支持高新区、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特色版权园区集聚知识产权资源,形成“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建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统计制度,定期产业发展报告,引导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实现江苏经济发展由技术密集型向知识产权密集型转变。

完善知识产权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集聚信息资源,完善服务网络,创新交易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产业链统筹研发力量部署创新链,放大资源整合优势,构建知识产权联盟,形成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群体优势。大力发展社会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盘活知识产权资产,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商用化。积极拓展知识产权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知识产权产业化,创新金融产品,改进运营模式,扩大信贷规模,实现“知本”向“资本”转变。

健全知识产权法治体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推动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相融互补、有机衔接。实施知识产权护航工程,加强对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专业市场等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推行执法信息公开。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创新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方式,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涉外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帮助企业规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丰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创新媒体形式,着力营造激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舆论氛围。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将知识产权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与美国、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提升江苏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推动江苏民族品牌、民族工业走向世界。

强化知识产权支撑条件。发挥知识产权学院、培训基地等培训载体功能,大力培养和引进知识产权管理、执法、服务专业人才,造就一支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紧缺人才队伍。运用平台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推进发展理念、技术手段、经营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发展。集聚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推动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和共享,满足不同层次知识产权信息需求。加强县域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建设,丰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内容,加大各级知识产权投入力度。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知识产品的所有人对其具有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最为本质的法律特征就是具有独占性,主要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给予权利人在一定时限内具有排他性的专有权利,以此来鼓励与促使权利人能够公开智力成果,从而鼓励人们广泛地传播智力成果。现实之中,虽然存在许多初具规模,而且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所了解的企业,但是却还是未能真正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虑。笔者认为,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要点在于根据法律创设出对企业合法、有利,而且又行之有效的制度。其重点是创设制度,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所作为,建立起适合自身实际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一、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法律特征

当今这个世界正从物质型经济快速向知识型经济转变。知识经济时代迫切要求企业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要强化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一定要了解与把握知识产权具有的鲜明法律特征。企业知识产权包括了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商标、版权、植物品种权及商业秘密等,是人们用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凝聚而成的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最为宝贵的知识资源。知识产权通常具有以下三大法律特征。

第一,专有性。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主要是指他人在未经权利人同意或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不得享有与使用这项知识产权。权利人所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更加有效地利用好知识产品,从而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大力推动知识产品进行的转让,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应当说,积极引进知识产品,不但能使企业避免重复的劳动,而且能使企业利益间接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主要是指根据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能获得的知识产权,只能在本国的范围内受到法律的保护,而要获得其他国家的保护,那就必须根据其他各国的法律规定或相关的国际协定,依据特定的程序而获得。企业运用地域性条件,能够合理地避开地域的限制,并合法地使用他人提供的知识产品。当然,权利人所在企业也可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地域价值,从而赢得最大的利益。

第三,时间性。知识产权的时间性,主要是指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规定的有效期限。在期满之后,知识产权就将自行终止。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时间性为非权利人所在企业无偿地使用他人拥有的知识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机会。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淡薄

总理指出:“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树立我国国际信用、扩大国际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励国内自主创新的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鼓励科技创新。”但是在目前,不仅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而且能够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仍然在企业中普遍缺乏。企业领导、技术人员、经营管理层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还较为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领导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还不重视,未能将这项关系到提升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工作进行认真研究与部署,对国际规则的了解也较为贫乏,难以很好地运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企业发挥知识产权的功效不高

由于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备及经验严重不足,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十分欠缺,因而很多企业仍没有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产权实施的主体。重论文和轻专利等现象还十分突出,即使企业意识到知识产权的财富价值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但是也无法很好地利用知识产权这一功效。例如,2005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9.3万件,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申请量只有1万多件。这与我国几百万家企业的总数相比就很少了。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没有“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

3.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当前,企业一般都没有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而且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建设较为薄弱。绝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大量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作措施不够到位、工作实效不够明显等困难,远远未能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与全方位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三、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途径

1.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企业要依据自身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认真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核心技术或产品,并对研究、创新、生产、销售等全过程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并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所具有的导向性作用。

一是要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准确认识,将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到一个战略新高度,并与生产经营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切切实实地将专利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踏踏实实地促成成果的转化,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真正让现实说话。

二是要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之中,让企业真正能够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着力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软件和硬件水平,全面致力于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并全力加大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库的建设力度,从而形成自有的智力支持系统。

三是要将专利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实施培训学习,使企业科技工作者真正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能够很好地掌握专利保护知识。要通过健全完善齐全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利用专利制度的水平及专利保护的能力。

2.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门部门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设立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的专门部门,或者是在法务部门中明确由专门人员来管理知识产权事务。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业务,应当要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人员才能胜任。一些国际知名公司,比如日立、丰田等企业,都在企业内部配备了拥有数百人之多的知识产权机构。知识产权专门部门的事务主要包括了申请、登记、缴费、专利检索、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处理纠纷、实施教育培训、确定规章制度等。对于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不能简单地大一统,而是要在详尽了解各类知识产权制度利弊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形式,从而确立起多角度管理机制。比如,专利保护的力度比较强,但是保护的期限却很有限,但是商业秘密在期限上却没有什么限制,但不足是保护较弱。鉴于这种情况,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部分技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还应配合公开的专利管理,从而实现技术垄断及市场独占。又如,在对一些代表企业形象进行设计时,不仅可以注册商标,而且也可以开展著作权登记,同时还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假如是知名商品,还可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权等实施保护。所以,知识产权管理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只要是技术类的,就都申请专利;只要是标识类的,就都申请商标,而是应当采取分层交叉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管理的优势,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绝不是越长就越好,对已失去技术优势的专利,或是显然已被淡化的商标,都应当及时停止缴纳年费,从而规避不必要的支出。

3.健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一是要形成健全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企业应当建立一整套与此相关的工作制度,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的基础建设,从而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到统一的考核制度之中,建立起工作激励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是要切实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继续坚持将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紧紧围绕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开发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与前瞻性技术,从而切实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加快出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行动计划》的步伐,逐步构建起适合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

三是要积极推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实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惠政策,要积极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型企业实现产业化,尤其是要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相应配套技术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四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积极应对跨境知识产权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商会有义务在这些方面给企业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4.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评估制度

融资难与对接难是制约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两大瓶颈,而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是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一环。如果不能确定知识产权的合理价值,就难以在知识产权买卖双方之间形成合理预期,知识产权交易就难以达成,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也就无法顺利实现。

企业应当对其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定期开展评估,这是由于无形资产可以说是企业总资产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无形资产作出合理的评估,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企业资产情况的变化,能够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且根据我国《担保法》和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之规定,专利权、商标权与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能够进行权利质押的,可以在其上面设定权利质权,从而对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作出评估,这就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等商业活动。此外,准确而及时地进行知识产权评估,对于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及使用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评估主要由专门机构作出。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时,应考虑各种因素,比如,专利评估就必须考虑到这一专利是属于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中的哪一类,该专利离保护期满的时间长短,近期市场中是否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同类产品或技术等。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目的,从而为实现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春茂.知识产权原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2]杜晓君.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4).

[3]顾永东.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

第8篇

维科的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能力产业。这对每家企业来说,都是生命所系。随着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国际间的相关合作与交流也更为频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意大利纺织和服装联合会主办的中意纺织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研讨会,10月21日在上海举行。

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此次研讨会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作了《中国纺织工业与知识产权》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纺织工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他谈到,中国纺织工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行业保护、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的意识不断增强。从国家法律体系的保护,再到纺织行业组织、机构和企业,无一不把知识产权当作重点来抓,都在为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据了解,我国已经拥有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并建立了行政一司法双重保护体系。保护、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已上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商标局、专利局、版权局于1978年、1980年、1985年先后成立,我国各项知识法律中明确赋予了它们相应的知识产权执法权利,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还设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庭。自2006年以来。中国更是连续4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据统计,2008年,全国各地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就达24406件,审结23518件;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分别为4759件、469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6.11%和36.73%。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国家法律中,中国纺织产业更是将知识产权视为发展战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各级行业组织和机构积极行动,为行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构建各种制度基础。《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保护机制,加强纺织品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化企业自主品牌意识”。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又要求中国纺织产业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材料技术、新型纺织机械技术和其他新型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继续扩大落实纺织CSC9000T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引导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履行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福利、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大到国家法律,小到行业规划和企业发展策略,都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对加快产业恢复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升产业升级“利器”

杜钰洲表示,知识产权对中国纺织工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提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纺织工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的跨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行业自律,包括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自律、保护知识产权自律,市场秩序自律三大自律。

的确,知识产权已成为提升产业升级“利器”,越来越多的事例也在证明着这一定律。江苏海门市叠石桥是中国著名的家纺集群地,由于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08年lO月被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版权创意金奖”、“知识产权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等多项荣誉。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叠石桥采取诸多举措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知识产权工作上新台阶。强势宣传,营造“创新为荣,盗版可耻”的氛围;严格监督与规范引导相结合;组建家纺版权保护合作联盟,开展“正版正货”承诺活动。除此之外,海门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海门市财政局对2009年1―6月海门市授权专利进行补助奖励。

从六、七十年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家纺企业1300多家、家纺专利1000多项、2008年市场成交额超251亿元的全国家纺产业最大的交易中心。可以说,“中国家纺之都”的成功打造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