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1 15:4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科学课的作用
1、小学的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其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再有小学的科学课包涵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它包含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等。小学科学也与小学语文、数学等等重要的课程组成了完整的结构,同时这些课程也为中学要学的知识打下了基础。所以说在小学时候就学好科学课是十分重要的。
2、由于大多数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对于许多的事物都具有新鲜感,所以老师必须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健康知识。尤其是卫生保健发面的知识,例如该怎样保护眼睛;怎样通过加强锻炼保护身体等等。向学生传播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小学的时候学习科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好的基础。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在生活中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去对待事物的变化,必须要具备一定科学知识。例如,能够知道蛇的一些基本属性;同时也要具有一定天文知识,能够在夜空中找到星座;学生也要正确的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具有科学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正确的观念,很好的了解周围世界。
二、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解析
1、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现在我国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虽然现在许多地方在努力设置专业的科学老师,以确保队伍的专业性。但是现在科学老师的素质参差不齐,这样就直接的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建立起一个专业队伍是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2、现在许多的小学实验室设备差。实验教学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少的学校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其配套设备并不能满足老师在上课时候的需求,具调查,大概有73%的老师说设备不够;有65%的老师反应实验条件较差;有55%的老师反应现在学校的多媒体技术较差;还有5%的老师认为应该设备应该和教材上的知识配套。从以上就可以看出,由于教学设备不配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科学的课程的发展。所以学校必须要对此加大力度,保证实验设备的充足性。
3、现在科学在小学教学中不够重视。现在许多的学校并不重视科学的教学,认为其太深奥,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能够理解。许多学校只是重视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因为学校的不重视,所以导致了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严重的阻碍了科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发展。
4、科目的不平衡性。现在许多的学校多课程的安排并不科学,更侧重于语文和数学方面的教学,而对于科学课只是仅仅每周两三节课。这样不科学的安排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不重视,他们会认为科学课只是缓解主科课程紧凑的副科。
5、教材问题。现在许多小学的科学书上的知识涵盖或者已经超过了初中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有点难度,那就更不用说小学生了。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在小学时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这一门学科很难,就会导致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兴趣,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办法
1、学校要通过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要通过不断的完善自身制度,给每个学生展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被激发出来,通过这样的途径增加所有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学校要鼓励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学校做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代表可以放任学生自己发展,老师完全不对学生进行管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对学校的声誉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小学生的年纪都是比较小的,自己又缺少持久性,一旦离开老师的引导,那么他们就会盲目的发展,甚至有极特别的同学不发展。同时对小学生养成读、写等基本功也会有不良的影响,这样学生就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所以说,老师在给学生自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
3、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就是科学的核心含义,强调探究也就是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4、学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要注重综合化。综合化就是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来学习,这样就做可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5、学校要根据教材的需要置办各种设备。随着我国九年义务的实施,虽然许多小学的设备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添置,但是并不够全面。现在仍有许多的学校没有实验室,即使有的学校有实验室但里面的设备也不够齐全,这样就给科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制约。这些问题都是当务之急,学校必须要尽快的解决。
现在各大小学在科学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不能够解决,只要各级领导能够对其进行积极的关注,并且本着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分析在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方法 活动
大力推进体育教育尤其是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不但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效和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国家对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的需求,更关系到国家进步和强大的百年大计。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和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教学谈了几点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十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三直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理念的提出让教师感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以往那种我发命令你执行的教育理念就要被一种和谐、自然、默契配合的氛围所替代,以往那种教师高高置于学生之上的观念可能也会被教师始终置身于学生之中不分彼此地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做法所取代。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由原来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合作者,放弃“主导”,重视“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评价多样化,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课题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言语评价(表扬的语言)、行为评价(微笑、抚摸、握手等)、物质评价(糖果、小星星、学习用品等),同时还让学生相互评价。
三、建立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理念,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的关照下,新课程确立了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化地发展。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练习,通过尝试、探索,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民主,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但每节课不得超过3个游戏)、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多给学生提供互相帮助、互相指导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多为学生提供创造活动机会。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各种动物的行走姿势,中、高年级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方法的制定及改造,多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多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避免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无神、探究过于泛化,或将体育课上成纯粹的游戏课。
四、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源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常常发生的事件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够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笔者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劳动的丰收》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者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本文以青海省西宁市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西部落后地区小学《体育》新课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问题,以及当前的这种评价体系是否符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特点,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正确、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以期能为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深入贯彻提供依据。
2.西部地区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调查现状
2.1教师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认识。
2.1.1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与体育期终考试关系的理解
统计结果表明:体育教师中认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就是指体育期终考试的占13.95%,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与体育期终考试无关的占18.08%,体育期终考试是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一部分的占55.03%,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是体育期终考试的一部分的占20.93%,这表明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评价还是在过去的老路上徘徊,还是进行单一的评价方式,都是以达标成绩、技能评定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内容,虽说一些教师在尝试改革,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没有具体应用到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评价没有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当中。
以上几点综合表明:西部地区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还是采用传统的老方式,虽说有一些变化和改革,但是力度不是很大,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不够全面,还没有脱离传统评价的桎梏。教师认为当前的评价方式不够合理,呼吁改革的声音比较大。
3.西部地区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存在的问题
3.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难以体现体育学习目标达成的整体要求。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尤其是学习效果评价,必须以学习目标是否完成作为其衡量的重要依据。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的目标包括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长期以来,我市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往往把评价内容放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方面的考评上,对学习目标中的其他目标,尤其是对体育意识、态度、合作精神等这类非智力和体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很少兼顾。这些内容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学习的深层动力机制上影响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及结果,而且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3.2学习评价、考核内容和教学内容不够统一。
教学内容、学习评价和考核内容相一致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等功效。目前,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如学生学习的内容是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而在考核评价时,却把对身体素质的考核放在首位,一些项目内容只教不评,只教不考。这样就把原本有趣的体育学习变成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偏离了体育教学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厌烦体育课。
3.3评价内容单调,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由于我国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对体育课程学习本质、特征和价值的认识一直不全面,使得评价中对价值客体信息的选择存在局限性。考核内容大都由教师选定几项内容考核,评定成绩,造成 “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技能的反应器,根本无个性和创造性可言。单一的评价内容使得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严重脱节,评价效度受到质疑。
4.构建西部地区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针对以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依据体育教学评价结构原理,在遵循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原则的基础上,依据毛振明教授关于教学评价的结构、类型原理,抽取其中有关学习评价不同类型分析的结论,作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建构的切入点,并结合西部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建构了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
4.1体适能。
发展体适能既是体育课重要的学习内容,又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依据我国学校体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考虑到目前我国少年儿童学生的健康状况,将体适能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内容。
对学生体适能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与身体健康有关的体适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适能的评价。其中,与身体健康有关的体适能主要包括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身体的柔韧性、心肺功能和身体成分等,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适能主要包括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等。体适能的评价可参考《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根据各个学习水平的体能发展的目标与内容框架,选择几项体能指标评定。在对学生的体适能成绩评定时,建议结合各个年级、年龄的特点,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的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成绩评定。
4.2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对于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成绩的评定主要包括:对于体育健康知识的认识、了解、掌握,以及对学生的重要性;掌握体育健康的相关知识和结合实际生活的情况;掌握符合各年级学生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体育运动技能的情况,等等。
4.3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学生对待体育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应是体育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每节体育课上表现怎么样,有没有按时排队上课,有没有认真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是不是按老师的要求练习,一学期下来是不是全勤,学生是否把在课外所学的一些民间或者民族的传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渗透到体育活动中,等等。
以上是我对西部地区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初步设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从而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2000.
[3]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教育部制定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低年级小学生 习惯 养成
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以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看出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课程中的好习惯养成的方法。
一、专心听讲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常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要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体育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也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涣散注意力。在练习过程中有机地采用一些小游戏、小竞赛,有调节情绪的有益效果。如,我们在学习快速时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快速跑方法,反复讲动作,同学们的兴趣受到压制。我想最主要在步频和步幅上下功夫,那就得多练习。我借来秒表,让他们跑后测出自己的成绩,他们都相互在说和比,气氛很热烈。也许他们真正体验什么叫竞争吧!在一阵比赛后,同学的情绪又上来了,我和学生又开始热情洋溢地交流。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小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二、课堂常规教学
课堂常规教学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系列的基本要求,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的秩序,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创造先决条件。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目前,在新的教学理念带动下,使我们有部分教师感到困惑不解,将过去的“放羊课”误认为新理念下的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其实不然,我们的体育教学经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应该说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而今,新颖的体育课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过去,我们总是把常规教学形式模式化、格式化、具体化,势必培养了一批表面上严肃有序的“景象”,把整齐化一看成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的标准。从而使体育教学变成“军事阵地”,控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体育教学提倡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目的不是不要课堂常规,而是把课堂常规教学提高而升华,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固定式向灵活性发展,由单一式向多元性迈进。学生一入学就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提高心理素质,把握积极有序的活动“机制”。如集合、站队,是新入学学生必学内容。可以设计“情境”,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本领,《找朋友》《猜一猜》《搭车箱》等。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得以实施的有效保障之一,特别是对于低年龄的学生更重要!常规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就要从小开始"抓"!学生只有有了课堂常规的意识,形成了习惯后,我们才能日后的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
队列队形训练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纪律意识,首先学习同志的纪律作风的故事,通过看训练视频或参观军营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纪律?然后在体育课上训练学生队列队形,向同志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队列中不准讲话,不准随意的动,特殊情况要报告,准许后才可进行,一切行动听口令,通过正面鼓励和奖励来激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队列队形训练要时常进行,但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便会从不愿意到自觉队列纪律,时间一长便形成了纪律意识。游戏遵守规则法也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纪律意识,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游戏是非常好玩的,设计一些游戏规则性较强,教师先讲清游戏规则,然后学生练习熟悉规则,最后通过比赛执行规则,师生互相监督游戏,找出不遵守规则的人,扣出不遵守规则的分或者取消参加下一次的资格,通过几次训练之后,就没有学生愿意不遵守规则,时间长了学生就形成了遵守规则的意识,从某个角度讲,遵守规则意识就是遵守纪律意识,所以通过游戏遵守规则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纪律意识。
总之,低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很活跃,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2005年9月
关键词:体育;教学;篮球
一、篮球课程在长远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教学一直是以应试教育来作为主流教育路线,这是不可取的。在小学篮球教育的课程中也忽略了篮球教学的本质来满足分数的需求,忽略了篮球对于小学生发育成长的真正价值。现今的教育过程就准确地体现了这一弱点。在对于学生评比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对学生技能的定量分析来判断学生的实际价值,这不是一个等价的评比。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甚至超过了学生从篮球课程中真实学到的内容,这样就与真正的篮球教学大相径庭。小学篮球的教学必须有一套良好的评比模式,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这些才能建立起篮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真实价值地位。这样的教学体系不仅要注意学生的成绩,更要注重的是学生在篮球课程中的发展和进步。篮球教学不仅是体育方面对学生的提升,也要从教师的引导中提升学生的人格,从小学生就要认真抓着这样的关键理念,对篮球课程的长远发展做出一系列规划和准备。
二、篮球教学在新课程制度下的分析
目前小学篮球教学首要的目标就是对旧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改变掉应试教育的诟病。从根本任务做起来,让学生明白篮球课程的乐趣,让学生自我主动地去接触体育课中的篮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我热情来完成篮球课程的教学,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技巧,改变学生的体制,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之中摸索改进旧的教学方式,放弃评分和教师评定的死板规章制度,以学生的真实能力和进步来对学生做出评价,让学生真正地喜爱篮球课程。这样的课程就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发展进步,从篮球中找到乐趣,从篮球中自我进步、自我发现,让学生渐渐地喜欢体育课喜欢篮球课,也从基础的层面为国家未来篮球实力做出了铺垫。新的篮球教学体系的形成对于学生的篮球成绩和水平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篮球成绩,这样的教学评定模式是需要教师把握细节来衡量的,只要学生从篮球课程中得以进步,他的成绩就是好的,这样的模式会从教育本质来改变学生的未来。如何改进现在评价系统的滞后性是需要教师长期摸索实践的。小学生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步入篮球课程中的,小学生刚接触篮球课程大多是带有好奇心并且非常喜欢这项运动的。人教版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和玩耍调动学生的热情来融入篮球课堂中,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小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篮球的基础技巧,在这样的架构上,我们来改变传统的教学评定模式,不再以一个固定的篮球动作谁做得标准而得分高这样的评价系统来评定学生,而是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创新来评定学生的能力和成绩。这样的评定系统会间接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篮球课程中不仅学会篮球技能,还对其身心进行了较大的培育。
三、篮球教学在小学教育中长远发展的问题
面对以往的教学经验,创新的篮球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仅能对学生的篮球热情加以刺激和培养,更是通过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而达到学生的自我进步和改观,让小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篮球学习过程中懂得自我成长,懂得创新和坚持。新的评定模式也会直接以成长进步作为学生的考核内容,让学生适应新的篮球课程。这样,学生的成绩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好,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对于篮球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创新改良的同时,也要认真注意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否可以融洽地跟随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教师会不会放弃过去的死板教学方式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能不能理解和热爱篮球课程这也是一个问题,教师的责任感能不能持续下去这也是一个问题。
通过新旧的教学模式对比,我们可以摸索到小学篮球课程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应用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长久发展的方向。小学篮球的教学和评定系统通过正确改良可以激发学生心底对于篮球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出热情好学的心态,让学生通过篮球课程拥有自我评价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使得我国现阶段小学篮球教育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小学体育篮球课程的长远发展目标下,教师要认真、细心、努力地开辟新的道路模式,真正为我国小学篮球教学做出贡献,让小学篮球课程拥有更长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崔鑫,隐向阳.篮球教学中游戏理念与实践新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2).
[2]周健.小学篮球游戏化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10(01).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提升;新课改
在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全国多数的小学课程安排、教材的革新编排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德育也有很多新元素的加入。在此,本文通过研究小学德育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的逻辑方法和小学德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探讨,得出相关结论。
一、小学德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生产力逐渐向世界化、全球化演变,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技进步更为迅猛。世界在向多元化转型,那么教育也应该伴随世界的进步而改革创新。如果在社会发展阶段依然采用落后的教育方式,那么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身背基础教育重任的小学,更应该将老旧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把德育工作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重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这个新的时代。只有在教育的同时向小学生展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才能够将学生带入德育的境界。例如,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加入诚实守信、团队合作、保护环境、热爱社会等教学重点,避免空喊口号、空谈形式,必须落实到位。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小学培养出的是未来社会的人才。很多学生的家长会遭遇失业、下岗等残酷的社会现实,这些鲜明的实例能够代替理论的说教,让学生明白在不久的将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他们。在小学德育中,教师应该通过类似的手段引导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正确的认知。近年来,我国各大小学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理论指导,将此要求与小学德育有机融合,把团结友善、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礼诚信和敬业奉献这“二十字方针”贯穿到对小学生德育的实践当中,为学生而办学、为打动学生而办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发挥自身的高尚情操,将德育完整、有效地传输给学生。
二、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更加全面
学校作为教授学生知识的殿堂,在我国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不便的教育模式,即重书本、轻实践,缺创造、无实践。由于该理念从古至今的错误引导,我国小学中的德育工作也呈现着落后的现状,例如:一般而言,教师会将一成不变的教学纲要或老旧的道德建议口述传输给学生,更有甚者,就是直接将道德条例、定义强加给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智力条件,完全剥开了德育和教育管理的关系。同时,由于教师传达的德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社会经验毫不相关,因此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德育就失去了意义,最后变成了空谈和教条。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几乎为零,因此对他们进行德育,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能制定短时期内的过高目标。
(一)德育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教师需要确定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学习什么,学生对德育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对德育能够理解到什么样的深度等方面。通过细致的了解,接着制定德育方案,才能有效果。例如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学生之间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差距较大。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入“爱心救助”项目,通过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重返校园来使其他学生了解“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要求他们寻找自身的社会角色、养成社会品质,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自己。
(二)德育工作要有科学的思想作指导,有层次性
“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位哲学家如是说。而我国小学的德育,更应该保证把知识和实践有机统一起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德育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1)成立校内的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保证学生在回家后还能受到正确的教育。
(2)将小学生带入学校附近的企业或者敬老院中,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小学生的实践学习,达到德育的要求。
(3)可尝试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通过领导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强化其法律意识。
(4)开办学校课余辅导,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活动,开展社会实践。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点一线的教育机制,共同抵御社会上不良思想对小学生纯净心灵的侵害,保障学生的心灵健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转变思想不正确的学生,彻底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来到的同时,单纯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已经不合时宜,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等方面,只有通过国家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小学德育开始,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全方面发展的、合格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民.桃李如何遍天下 芬芳应该满校园――例谈十年课改对小学德育带来的新变化[J].小学德育,2011(02)
[2]杨旭红.小学德育新课程开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来自重庆市南岸区的调查报告[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关键词:创造能力;认知能力;品德修养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体育课中更是如此,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在体育课中,带领小学生进行各种积极健康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体育课中游戏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中一味地让他们学习,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就需要加入一些游戏,这些游戏在体育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想象力丰富,教师在体育课中加入游戏,可以使学生边玩边思考,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可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发散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自己进行创造。
2.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感兴趣,好奇,才愿意去做,愿意去参与。在体育课中,学生们所做的游戏大多数来源于生活,这样在游戏中,有利于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扮演角色来体会生活的快乐。
3.提高小学生的品德修养
对小学生的教育,既要注重学习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对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思想品德出现问题,其他的教育都是徒劳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在小学阶段,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在体育课中,贯穿一些品德修养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对游戏中角色的扮演,反思自己的品德,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4.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课堂才会更活跃。游戏在体育课中是一种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的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1.因材施教
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符合教学目标,并且受学生欢迎的游戏,一提到体育课,小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做游戏,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能抱着几个老游戏不放,要根据学生玩的心理,设计出许多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游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玩好,也能让学生学好,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2.采用情境教学
教师为抓住学生的思想,可以在游戏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实际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游戏不是一个人玩的,需要大家一起才能进行,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根据实际需要,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3.注重细节工作
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往往忽视了课程的开始和结束,在不同阶段,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制订不同的策略,例如,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学生们对每节课开始跑圈已经厌烦,这时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可以把跑圈改为做一做老师编的体操,或者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开始一节课,比如,抢位子、抓尾巴等游戏,可以较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教学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有关体育的知识,而且适当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锻炼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课程 课程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23-01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并明确指出:“小学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将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1]学生体质健康素质越来越受到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濮阳县教育局本着“阳光体育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在全县范围内推出体育“1+X”课程体系。
一、濮阳县中小学体育“1+X”课程现状
濮阳县教育局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倡导学生“阳光体育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指导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向运动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特对濮阳县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专门出台《濮阳县中小学“1+X”体育课程教学实验指南(试行)》。然而“1+X”体育课程在中小学校推广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制约,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场地设施的制约等。
二、制约“1+X”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
1.教师专业素养方面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1+X”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实施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目前濮阳县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完善,加之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大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得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创新方面严重滞后,使得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与“1+X”体育课程体系不相适应,难以满足“1+X”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2.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经过前期对濮阳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有的中小学校并未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有的体育教师不但要担任体育教师的工作,还需担任其他文化课程,大大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量。“1+X”体育课程体系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体育教师掌握R档奶逵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体育教师掌握多门体育专业技能。另外,初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上好体育课程,还需要完成体育中考的任务,无形中加大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
3.基础设施更新缓慢
体育基础设施是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课程开展的质量,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直接反映了学生体育课程开展的情况。通过对濮阳县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调查走访得知,濮阳县中小学校可供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运动器械较为陈旧,且存在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体育课程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较差,体育课程开展流于形式。濮阳县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出的“1+X”体育课程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有专门的运动场地,还需要有专业的运动器械,而现阶段的基础设施更新远远满足不了“1+X”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
4.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
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政策法规,还是濮阳县教育局推出的“1+X”体育课程,都是从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为出发点的,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1+X”体育课程在宏观上促进了濮阳县阳光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其推进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让“1+X”体育课程成为一种形式。
三、结语
“1+X”体育课程是体育课程的一种新形式,通过选一个运动项目为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并开设X项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濮阳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重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体育教师学习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体育运动新环境。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发展的希望,关注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小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业外,还需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为更好地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顺利进行,为国家的长久发展提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我们应重视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并将它作为当前国家发展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