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科技的作用

现代科技的作用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2 14:46: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现代科技的作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科技的作用

第1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当今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产物,他们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是他们所信奉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然而,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与普及却给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目前课堂中的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从教师那里被动地获取知识,他们可以借助网络获得比教师头脑中多得多的信息。于是教师的权威性受到动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失去了它应有的“灵性”,教师们不得不用新的教学观来透视和分析今天的课堂教学。于是,教师们开始尝试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改进教法。从第一次尝试,到第二次、第三次……从而逐渐形成习惯。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从拒绝接纳到尝试,从尝试到适应,从适应到创造,经过了一个一连串极为能动的过程,从而使得教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以提高。

此外,由于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得迅速,几乎每隔半年到一年,就有新的教育教学软件问世,而这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往往是由一些专家和一些技术人员以及一些高水平的教师开发研制的,教师们在应用这些新教学软件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得以提高。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说教来获取知识,缺乏直观感觉,而教师的举例也只能通过抽象的思维去想象、印证。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呆板僵化,缺少生机与活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置在机内,随时调用,任意切换,让一些抽象的知识、深奥的原理、精彩的实验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大大地增加了学生视觉信息的接收量,为学生展开思维、发挥想象提供了宽阔的空间。而且通过这种真实性、直观性的演示,不仅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一些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化,通俗易懂,使得学生能更容易接受,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以往用传统教法教学,因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较为抽象,故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产生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动态画面的课件,形象地演示出圆无限分切后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这样就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简单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又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第2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学科教学 作用

The function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ubject teaching

Guo Liping

【Abstract】The writer has expatiat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ubject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arousing students’ think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rough typical examples starting from our school using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to push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Keywords】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Subject teaching Function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传输,改变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它丰富的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的形象化教学方式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1.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了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多媒体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使学生学好有关西方节日,英语老师组织学生布置场景,让学生真正体会西方节日的过程。为让学生学好“过去进行时态”,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2.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圆周曲线时,利用《几何画板》作图,探索轨迹的形成过程,获取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另外,以学生为本,把有关轨迹问题的知识融于问题情境中,以人机交互的方式,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3.现代教育技术的虚拟效果真实贴切,化微观为直观,化想象为直觉,化抽象为具体。“质子的发现”属于微观领域的知识,这一实验无法在中学物理实验室中完成,传统的教学只能靠挂图进行,学生难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清晰的分析。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4.现代教育技术为激感与开拓思维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和谐发展。以《荷塘月色》为例,为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文中的美景,教师从网上下载了相关图片。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学生思维的发展,将图片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有亲临之感,使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得到和谐发展。

5.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动与静的对立统一。以“函数的图象”为例,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多媒体课件直接展示曲线的变换过程。课件操作简易,便于学生参与。灵活多样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中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数与形的相互印证,有利于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6.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具体化。以课件《地球的自转》为例,课件编辑了地球自转的有关AVI影像动画,生动直观地解释了自转方向、自转周期、昼夜更替、地球形状等宏观现象。动态的图象与画面,让学生容易区别自转周期的恒星日和太阳日,分析晨昏线和昼夜半球产生的原因,真正理解物体水平运动产生偏向、地球两极稍扁及赤道略鼓都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地球运动的二维和三维空间模型,把宏观的现象具体化,抽象的物质直观化,动态的过程形象化,繁杂的知识系统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7.现代教育技术使音乐欣赏课变为真正的现实。多媒体课件《管弦乐曲》方便地帮助学生认识管弦乐队中四个固定编制的乐器组和“特色乐器组”中各项乐器的性能和音色特点。在主界面中设置“体裁介绍”、“乐器介绍”、“作品简介”、“思考与练习”等四个按钮。任意点击其中按钮,就可进入某一次界面。在设计方面,着意使课件具备有师生双边互动的功能。

8.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化学的实验教学。原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的基础。其反应中所涉及到的电子的得失及移动过程,是悄悄地进行着的,肉眼根本看不见。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小圆点虚拟电子,设计动画,让Zn板上失去的电子沿着导线移动到Cu板上。两个小圆点就是两个虚拟电子,它们一起在Cu板上与H2SO4溶液中的两个氢离子结合,形成了H2,气泡就从Cu板上冒出。生动形象的过程,使学生容易明白原电池的原理。

9.现代教育技术使历史镜头在学生面前重现,使学生品味到历史的真实感,发挥了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学习《三国鼎立》,插入“火烧赤壁”电视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加深了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理解。真实的战争场面以及音乐的烘托,渲染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许远望.《一个多功能数学课件的构思与制作》.《中学数学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第7期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科学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6-0047-0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科学课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是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更生动、更有趣、更高效。下面就《科学》课程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通过死记硬背塞给学生,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所授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特别是能将一些难以见到的自然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叫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立刻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地震》这一课时,笔者先用地震多媒体软件演播“地震将临时动物植物的异常”,再演播“地动山摇,风声肆虐”,更进一步演播“树倒房塌,地裂屋散”,让学生一步步感受地震、体会地震,随后再导入新课:“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震。”逼真的音效、强烈的画面带给学生的是身临其境的感受,唤起学生对地震的共鸣、对地震的疑惑、对地震知识的渴求。

二、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科学》教学中应当善于突破、解决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手段仅局限于教师的口头传授与提醒,而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以将重点、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计算机的图像与声音资料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冲击必然会极大地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不仅如此,一些常在课堂上难以讲述清楚的疑难点,尤其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解决的教学难点,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模拟一一解决。教《日食和月食》一课时,自制课件,在银幕上出现月亮渐渐被黑影遮住,光线越来越暗,依次将月偏食、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学生看到此处便开始小声嘀咕:“这个黑影是什么?月亮怎么不见了?”这时,笔者及时抓住学生有强烈兴趣的契机,导入主题,迅速将整班学生的求知欲点燃,通过多媒体,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连同实验教学,将月食、日食的知识向学生一一剖析清楚,于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填补教师语言无法企及的空白,使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心目中“站立”起来和“活”起来,也会起到从抽象到具体的辅助教学作用,缩小教与学的距离,让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迅速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剌激,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益。在科学及常识教学中,当学生知识不足时,使用信息技术无疑是效果最好、最优化的手段。 例如在《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用于认识凤仙花从种子到长成苗、长高、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的媒体有很多 , 课堂上有教师的语言、课本、板书、标本、实物,还有电教手段的投影片、录像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教科书、必要的板书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始终要用,谁也离不开,但它们不是唯一的、最优的。学生独立研究环节,观察凤仙花的种子、根、茎、叶等,用实物是最好的。但如果要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学生每天观察记录外,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也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时,很多动植物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无法获取感性知识,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生动、逼真地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类动、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分别将画面快放、慢放、静止、重复、放大,让学生抓住了各类动植物的特征,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又如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知识了解甚少,笔者利用网络下载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制作成 CAI 课件,教学时采用教师讲解与课件视频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课件还延伸介绍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远离自己生活的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科学信息、收集资料

科学课不仅仅是通过一个个活动来引领学生探究,了解最新的科技资讯、掌握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也是重要的方面。如在教学《运用感官》一课中学生认识到人眼只能一定限度地看小和看远、有局限性时,笔者及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 X 射线在医学中的运用、显微镜下放大 1200 倍的细菌照片、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使他们感到科学技术可以使我们的器官功能得到延伸,由衷地感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之大。在教学《纸的观察》一课时,在学生充满成就感地经历了自己造一张纸的过程之后,笔者又向他们介绍了关于纸的网站,让学生通过查询,自己去了解中国古代的造纸过程,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另外,笔者也提倡运用网络收集信息,如六年级的《垃圾的回收利用》一课,让有条件的学生在下面收集关于回收垃圾的信息、数据和图片等,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形成认识,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引向大自然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光合作用

现代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生物教学,能使教师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下面,我就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光合作用》一课中的应用。

一、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练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多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无限的延伸和扩展。例如,关于光合作用的发现: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传统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先播放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尤其进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优美的画面、强烈的动画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时,我启发学生思考:①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下,一组小鼠容易死亡,蜡烛易熄灭,而另一组却不容易,为什么?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明显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积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变系统讲述为先看后练的模式,实际上加大了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优化了生物课的教学环境,学生恰到好处地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对于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本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提取过程中要用丙酮做实验材料,而丙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并很容易挥发,操作时必须严格要求,否则整个实验室里将会弥漫着丙酮的气味,甚至引起中毒。另外,在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也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它将会影响到整个实验的成功与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让学生仔细看清正确的操作技术,记住要领,尤其是关键点,我将会重复播放几遍。如此,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效果好多了。

三、化解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生物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综合复杂,有的时空跨度大,难就难在这些信息不能直接被学生感知。利用多媒体,可以把这些信息通过转换变成光、电、磁等信号,并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本节课中,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一个教学难点。我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其变化,让学生多方位感知。然后,采用幻灯片归纳,最后形成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本节课中,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我们主要让学生明确科学家的态度和精神。在此,我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从17世纪海尔蒙特的实验到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实验:几代科学家历经两百多年,才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深思:科学的发展是多么艰难!最后,让学生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第5篇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有效工具,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源,它改掉了传统授课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的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学不多,由于其形式的单一,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会产生“容量少、进度慢、效果差”等结果。这种手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网络下的运用计算机授课,在教师的的引领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需求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通过收集、整理、分析、选择信息资料,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网络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资源得一共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古代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就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边听教师的讲授,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的形式,结构,强化对实物的感受。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很快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其厌学情绪,培养学生阅读、搜集、整理资料和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归纳和拓展,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了听、说、读、思、议、查等自觉学习的习惯。

2.有利于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需求从学习网页上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感悟、理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件设计中,有一个“网上阅读”。通过此次512汶川大地震中,13万名官兵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增强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佩之情。通过网上BBS论坛、公告栏、留言本等交流工具,将自己的独特理解、感受、体会和心中的疑惑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感悟、表达、交流等实践活动,广泛接触语文材料,有助于掌握学习语文规律,并通过筛选的语文材料。互相浏览其他同学的学习体会,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3.有利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已达成共识,而“不教”的前提是学生把教师所“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些,均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比如:我们在教学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后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探究“沙尘暴”这一课题,教师通过富于激情的语言介绍出现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出示沙尘暴的带来危害的图片和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唤起学生探究“沙尘暴”秘密的欲望。学生急切想对“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和如何治理”等问题进行探究,教师趁势导入,引导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引导他们上网搜集,整理有关治理沙尘暴方面的信息资料,并通过阅读,下载所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加以整理,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广泛交流评议,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在网上发表见解,并通过直线互相讨论、交流、评议所完成的研究成果,或提出修改建议。

可见,信息技术环境带给学生阅读内容的超容量,形象直观,交流的开放和个性的参与,大大地激发了网上阅读的兴趣,拓展了阅读空间,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现实。

4.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计算机进入课堂,就可以动静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得开、声、情有机融合,互为相济,使其产生良好的效果,实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目标。

如教《春》一文时,我们就可以形象导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叙述,并背上表现春天的诗句,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第6篇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春江花月夜》教学时,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的美好场景,这部分曲子速度渐快,将人们带入到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这部分音乐的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学生在欣赏尾声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多煤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激发了学生欣赏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视频展示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生对因视频音乐的接受能力很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教师在前边加以舞蹈配合,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在视频素材的选取上,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入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天线宝宝》、《火影忍者》等动画主题曲,这些视频作品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使学生很容易走进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欣赏、感悟音乐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音频播放功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第7篇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变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 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也日益突出。所以推进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创新,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就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作浅要分析。

1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1.1 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可以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各类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效益化,成本降低,提高投入产出率。

1.2 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为农业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地膜等,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此外还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等,改善和提高各种农艺技术水品.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或投入产出比率,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1.3 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进步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还可促进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1.4 可以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的进行。

1.5 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进步可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是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必将引起农民思想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2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2.1 虽然我国的农业科研、教育以及推广机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创新明显不足,而且发展也比较缓慢,这些方面都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建设,。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速科技实用技术的创新发展,才能不断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确保国家粮食的稳定发展。

2.2 当前,世界各国正从不同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农业。高科技在世界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

2.2.1以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

2.2.2走上 "信息高速公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使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2.2.3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将培育出更多产量更高、质量更优、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使农业的自然生产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的直接控制。

总之,世界农业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飞速发展,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2.3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迫切需要开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因此,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必须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3 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3.1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通过科技的进步,可为农业提供先进实用的耕作技术,改善和提高农艺技术。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投入产出比率,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3.2 科技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可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农民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将使农民改变小农意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第8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以情境为铺垫,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高中生的情感依然处在可塑阶段,而语文学科可以充分起到丰富学生情感,端正其学习及人生态度,引导其正确价值观养成等作用,紧靠课本及教师的文字叙述,很难达成最佳教学效果,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创设情境,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可引导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1]。比如在讲授《边城》一文时,由于当时的创作背景,学生可能并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沈从文对自己悲惨的人生与对个人及民族的隐痛的这种心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为切入点,通过演员生动的表演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传达出的对人性以及心灵上美好而纯净的描写。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是语文科的一大优势,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案例呈现以及语文再现等方式更直观的表达出文中作者与教师的意图,等方面也有着其独到的优势。

二、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力

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改善我国学生创造力的发力不足的现象。比如,在讲授《兰亭集序》一文时,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王羲之等数位东晋文人在兰亭聚会的场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清新俊逸的文风,帮助学生加深对文中优美语言及整个作品的内涵的理解。同时在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东晋在其文学作品与文人的风骨上都十分有特点,其作品中的亲近自然等风格与特征很难仅靠文学作品来做呈现[2],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与联想东晋文人的生活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深入认识到《兰亭集序》的写作风格及其作品意境,使学生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培养更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条件。

三、考虑教学因素,优化教学设计

以《红楼梦》为例,其虽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难点便是很多学生都没有看过《红楼梦》原著,甚至也没看过电视剧,加之不少学校都是封闭式教学。因此,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在第一课可先给学生讲解其前五回的内容,并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女娲补天”与“木石前萌”等故事,使学生对文中的背景有大概的了解。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时,因贾府人物众多,教师可通过课件制作贾府人物一览表,更直观的展示各人物的关系。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可直接给学生播放影视的相关片段,通过镜头使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作为《红楼梦》的经典歌曲,《枉凝眉》可以加深学生课文以及人物性格的理解,能为学生创设出优美的情景,使其能更快融入课堂。另外,教师还可将电视剧中第三集的《林黛玉进贾府》与大结局中的《贾府破败结局》剪辑在一起,形成大约三十分钟的教学视频,并配以图片与文字,通过一节课的时间,使学生感受到贾府由最初的繁盛到最后的衰落这种强烈对比,使其获得初步审美感受,并且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红楼梦》这本书的兴趣。

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形式过于单一已无法适应当下的教学,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而现代教学技术集结了文字、图片、音像与动画为一体,能通过多媒体的功效摆脱传统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实现声像的有机结合,使其能更好服务于语文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雷雨》时,传统的教师方式是让学生分组朗读,而学生也多半是机械化朗读,很难深入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导致其失去兴趣。不过通过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学生可以直接观看到视频资料,通过演员的表演,使学生融入其中,产生兴趣。

同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大量古文,教师以往都是采用读一句、翻译一句的形式做讲解,这种教学形式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内容与情感,不利于学生立理解,更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多让学生听古文朗诵的音频资料,又或是在讲解课文之前,让学生观看依据该文改编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体会文章的意境及其氛围,体会作者的创作时的心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能以情境为铺垫,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力、考虑教学因素,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现代教学模式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徐曙.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