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3 15:56: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财政政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不断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的达到排放与生态环境转化平衡,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期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英国首先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且随着发展的逐步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致使目前英国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而且,温室效应的变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性的、关乎全人类的经济理念,在不同的区域和领域内理解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更多的清洁能源,在生产和发展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频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低碳经济的发展核心,是通过相关研究部门,开发更优质的技术,降低矿物资源和高碳资源的使用量,尽可能的维持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平,保持平衡。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通过减少矿物资源的使用量,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清洁能源的可再生和温室气体的含量,对于低碳经济的推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快速提升,各类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我国本身的矿产资源状态,呈现明显的“富煤、少气、缺油”的状态,大量的矿产资源消耗,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地提升,“碳关税”不断地提高,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对传统优势产品贸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巩固我国的经济地位,必须强化低碳经济的深化,提高我国的发展潜力。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支出政策

2007年,加拿大政府提出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在2008年,政府对此发展政策进行了细化。加拿大政府每年在环境科技上,拨款6600万支持,在低碳技术上,加大开发研究力度,并且,不断极大技术研究的投入。加拿大政府计划在2020年,将电力需求转变为零排放。而且,加拿大政府还拨款3亿支持核能发展,包括有先进重水反应堆和更新实验室的技术设备。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收入政策

1990年,芬兰在全球首先实施了碳税,然后其他多个国家也开始征收了碳税。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排放的碳量的多少,进行征收的。这种碳税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实行,通过征收碳税,来提升一些矿物资源和高碳能源的应用成本,逐步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征收碳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我国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经常性预算,安排相应的财政支出预算,通过强化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政策导向,促进低碳技术的提高与进步。开征碳税,对碳排放量较多的单位,征收适当的碳税,采用量计征方式,采用定额税率形式,引动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我国工业的能效和竞争力。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动因;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111—02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3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大量的森林植被被砍伐,从而使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劣,我国政府及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因此,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探求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与途径十分必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具体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三大体系。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因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推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尤其是经济发展要保持较高的增速,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大幅攀升,令国产石油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增长需求,只能依赖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据报道,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当年仅为6%,但此后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且每年均以2%左右的速度增长,2007年为47%,2008年为49%,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2011年为55.2%。此外,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跃居世界首位,达到1.824亿吨,同比增长11%,打破了日本保持了30多年的煤炭进口第一的纪录。众所周知,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目前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当这些资源主要依赖进口时,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就有可能导致以传统能源消耗为主的企业生产陷入停顿,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我国实现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要求。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并且工业发展所依赖的主要能源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的大规模开采和广泛运用,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我国资源构成的特点,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解决能源问题将主要依靠煤炭。我国缺油、少气、富煤。在全国已探明石化能源储量中,石油和天然气仅占6%,其余94%均为煤炭。煤炭1000米以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按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而石油可采储量只有38亿吨,可采年限仅20年;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可开采37年。当几十年以后世界主要能源都面临枯竭的时候,我国自有能源基本用完,而原来的能源出口国因为能源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停止出口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因此,探求新的替代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要求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地方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人类在征服和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因此也不断受到自然的惩罚: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可耕种的土地不断减少进而带来粮食短缺的危机,植物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危害人类自身生存;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地下水被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中二氧化氮含量飙升,雾霾天气持续发生;对煤炭石油的过度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局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在人类生存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展低碳技术,广泛开发运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而且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发达国家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加快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筑世界新一轮产业和技术竞争新格局。我国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三、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党的十报告中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该充分运用税收杠杆,对低碳企业的发展给予税收的减免和优惠,对于高能耗企业的产品提高税负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低碳产品生产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低碳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低碳企业的融资途径,扩大低碳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使低碳企业的发展具有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以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为特点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由此带来资源大量消耗和低水平利用,工业产品附加值较低,严重破坏生产生活环境,而发展低碳经济,转向低污染、低能耗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未来经济增长的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水平。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中,工业发展对能源的消耗量巨大,尤其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时期,以钢铁、船舶、建材等为代表的重工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提高重化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服务业对能源的消耗较工业企业低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树立低碳理念,提倡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

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倡导广大公众树立低碳理念,建立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要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低碳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如在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不用空调、电风扇就可以自然通风且温度适宜,这样的生活环境就称得上是和谐的、低碳的。让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3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中国经济 可持续发展

1. 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着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2.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中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中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们仍然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时期。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较大挑战。但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3.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

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2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

推行低碳经济,在要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体实施中,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上,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事实上,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中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温室气体;经济结构;新能源中图分类号:TF761+2 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中的“经济”一词,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和子系统,而“碳”狭义上是指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CO2气体,广义上包括《京都议定书》中所提出的六种温室气体,“低”则是指降低目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所产生的“高”碳排放,最终使碳强度降低到能源和环境容量都能够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标准。

理解低碳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内涵:

1.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必然选择。

2.发展低碳经济,其核心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激励,推动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并且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理念,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3.发展低碳经济要加强教育,转变人们发展思路,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保障。

4.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发展绿色经济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我国的资源丰富,但是人均的占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占有量很多。提到资源又不得不提到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过去中国的发展带给世界的是震惊,高速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低碳经济能很好的处理好快速发展与环境,资源几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1.中国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就是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着很强的增长态势,同时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要修复遭受重创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方法就是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也就带动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跃居第一位,这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在谈及环境问题时攻击中国的主要方面。中国政府也高度的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多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可持续发展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能源短缺的有效手段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能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为严重。低碳经济是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就目前而言,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力度,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开发生物质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1.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适应全球变暖的趋势,其中碳减排又是重中之重,由于人为碳排放主要是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因此,减少碳排放实质就是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国际能源的现状来看,据国际能源署预测(IEA,2008),到2030年,化石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的比重仍将为80%,且煤炭需求是各种能源品种中增长最快的,石油仍然是主要的燃料,包括中印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地区。能源发展具有周期长、惯性大、路径依赖的特征,减少碳排放就意味着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影响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围绕碳减排的国际谈判实质就是排放空间的公平合理分配以及能源使用,发展权益的争取。

2.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成本和市场问题。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减排温室气体的过程中付出了额外成本,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所以需要制定全球的低碳市场配额,并逐渐形成全球通用的制度和规则,否则,低碳技术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回报,从而影响低碳技术的开发、研究、推广。

3.发展低碳经济的第三个问题是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方面的问题。低碳技术能否在全球推广,从而提高能源开发、生产、输送、转化和终端消费过程中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这面临着解决全球公共物品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与获取低碳技术商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矛盾冲突,需要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下解决。

我国也面临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低碳经济给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由我国国情决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可能会延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分析

从目前来看,各发达国家都在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准备向低碳转型。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普适性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包括:欧盟和美国分别实施了碳贸易系统,欧盟开始征收碳税,构件绿色税收体系,各国纷纷提高能效标准,加强能效和环保方面的监管,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投资新能源和碳减排的研发等。通过一些实质性的政策调整,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低碳经济的道路,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开始脱钩。例如,瑞典1990-2006年,经济增长了44%,但是其CO2排放减少了9%。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发展低碳经济,应当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具体来说: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改变人们发展理念,弘扬以低碳排放为荣,高碳消耗为耻的社会新风尚。积极引导人们转变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经济也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社会要倡导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多坐公交和铁路,多骑自行车和电瓶车,多植树绿化,在学校教育中多讲一些低碳生活方式的问题。

2.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我们国家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少,没有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在其他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也缺少针对温室气体这种“特殊污染物”的相关适用法律和规定。因此,应论证“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和立法模式。在宏观管理体制上要增加研究低碳经济的经费和编制。

3.政府应采用经济手段,倾斜式发展低碳行业。人大和政府要加快对低碳经济的调查研究和立法,通过税收、补贴、价格、信贷等手段,发展低碳产业,使之增加供给,降低成本。对高碳消耗和排放的企业和行业给予征收气候变化税或者关停并转的处置,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要带头履行环保生态责任。

4.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突出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也是能耗多,排放多的时期,所以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至少包括五方面含义:一是要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而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所以如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是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得单位能耗创造的GDP有明显增长,在国际分工中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低成本制造业优势的现状,限制“三高一低”产品出口。三是降低现有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发展新能源产业。

5.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天然气,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可再生燃料——氢和生物质能,逐步发展核能。

6.提高重点产业的能效和减少能耗。当前要针对重点用能部门的工业、建筑和交通部门,提高能效标准,改善燃油经济性,减少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公交、铁路等交通设施,提高建筑节能,提高电厂能效。

7.对民营资本进入低碳行业进行开放。国家只需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通过项目核准制,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充分调动国有、民间、外资等各类投资者平等进入。提高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实现重点技术突破,提高低碳行业的研发经费,国家要对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重大节能技术予以重点支持,促进国内外技术和资金的双向流动,鼓励我国科研人员和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研发,也要积极吸引国外的跨国公司来华发展低碳经济,设立研发机构,以及中外进行合作开发。

8.加快植树造林和继续退耕还林政策。

参考文献:

[1] 郑志国 . 低碳经济概念的科学性质疑 [J]. 探索与争鸣,2009.

[2] 张坤民等 . 低碳经济论 [M]. 北京 : 中国环境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生态伦理 生产伦理 消费伦理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我们研究低碳经济,首先要对其定义及内涵做简单阐述,早在《资本论》中,就已经对高碳经济做了正义审视,而这样一种审视对我们现今建设低碳经济这样一种制度也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从经济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实际是一个相对于现有的“高碳经济”模式的概念。那我们首先对高碳经济做一个分析,高碳经济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自那时起,人类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活动中,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无限制使用,排放各种温室气体,这一系列行为使得全球遭受严重污染也使得全球变暖。我们提倡低碳经济,不仅因为其有经济意义,低碳经济对我们当今社会而言还有伦理意义。如今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制度改革、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来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从伦理来说,工业文明导致高碳经济,生态文明导致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它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也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以及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注重人们环境保护以及低碳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低碳经济,这也是在经济生活中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要求。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伦理价值

(一) 发展低碳经济的生态伦理价值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我们的历史是和大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人类一直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而大自然也为人类消解那些排放物,人类自以为能征服大自然,却不想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成了被自然报复的对象。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导致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水土流失等。如此实事是向世人的警告,人类这样继续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势必会受到惩罚。

所以,实现低碳经济体现了人类生态伦理理念,它是人与自然资源以及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最佳表现。低碳经济的原则(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存的一个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代际公平,使得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现如今,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低碳经济这样一个生态理论,这也是在告诉人类,在发展经济、追求利润的同时,要遵守自然规律,要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生态理念。

我们只有加强生态伦理建设,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必然是低碳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利益,低碳经济模式可以避免生态危机,生产力以及社会也随之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二) 发展低碳经济的生产伦理价值

生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它对之后的交换、消费、分配等其他一系列环节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它受到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伦理的影响,又决定着各个时代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思想,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实施能够为人类提供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伦理也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目前,加快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减少高碳排放量,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经济、生态、社会诸关系得到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式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其生产模式、资源利用、价值趋向、发展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以低碳的观念来说就是要求人们不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此来为人类谋福利,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保证人类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理念可以使人类的认识得到提升,低碳理念对人类过去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能源耗损做了很好的反思,企业不该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顾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这样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不能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从事经济事业。社会不能脱离自然,只有我们在社会中的人类做好自己,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这也是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体现。

(三) 发展低碳经济的消费伦理价值

低碳的实质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人类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反思,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因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低碳消费,才能最终实现低碳经济。

想要实现低碳经济,我们必须注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引导人们确立文明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然后逐渐改变消费方式,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倡低碳消费,预示着人类智慧的方式发展自身,关心自然。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有着非常丰富的伦理精神。它要求人们改变生活消费习惯,厉行简朴低碳的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产与生活中保护环境,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减少废弃物排放,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看,从而让社会、自然恢复和谐,还一个人文净土与物质净土与人间。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问题分析 建议和措施

一、前言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应对措施,从而适应世界环境、能源、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不同领域关键的一种问题,同时对于我国低代价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等的实现也属于一个非常迫切的要求以及战略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节能减排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同时对于生态建设也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完全符合国家关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建设的目标。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分析

(一)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第一,日益尖锐的国内能源供求矛盾。能源对于经济快速增长是一种支持,同时对人民生活水平是一种保障。自从改革开放,我国不断增加能源消费需求,但是与之相比,能源供给却增长缓慢。1980年我国标准煤的能源消费总量为58587万吨,而2008年已经增长到277515.17万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年达到了1.4万亿美元,为此进行了50亿吨各种能源的消耗。不断发展的我国经济需要逐渐扩大的能源需求,不过分析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的变化我们发现,国内能源生产增长速度十分的缓慢,导致了日益突出的能源供求矛盾。

第二,发展新能源产业化具有障碍。充分考虑碳排放的限制因素,以长远眼光看待问题,能够补充并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核能、水力发电、风能、太阳能等低碳能源、清洁能源来实现,同时这也属于我国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战略目标。

第三,污染产品以及污染产业国内转移现象严重。外国的污染产品以及污染产业逐渐转移到国内,从而使我国碳排放问题日益加剧。一方面,因为各地政府对招商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视,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了,以投资的形式,国外很多重污染行业向我国转移。另一方面,通过贸易转移的方式,很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危险废物的输出。

第四,对于节能减排而言,现行的财税政策没有足够的激励作用。分析我国的现状,我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有:没有连续性的税收政策;没有具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从事废弃资源再生以及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必须担负过重的税负;没有有利的税收优惠力度;支持并鼓励新能源产业没有足够的补贴数额。

第五,国民不具备较高的节能减排意识。节能减排属于企业以及政府一个重要的责任,但是,它需要所有国民积极的参与,所以说,节能减排工作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国民的意识。以消费的角度分析,有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首先,污染性消费占据较大的比例,一次性商品的消费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其次,国民普遍存在陋习性消费,受到传统观念的严重影响,很多陋习仍然存在,国民缺少环保意识,过于爱慕虚荣。

(二)经济发展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测度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突出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瓶颈,制约着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同时也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之间的矛盾不难发现,使低碳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协调,能够有效的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使碳排放限制和产业发展间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协调,能够对重点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保证,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重点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控制。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和措施

(一)分析我国国情,分步、有序地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属于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换言之,即革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等,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根据我国具体的国情,有目标、有重点、分阶段、有序地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政策法律与发展规划体系之中应该逐步引入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以及政策,并循序渐进的进行,保证基础设施逐步更新,并使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进行避免。减排温室气体、防治污染以及节约能源之间能够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所以,我国应该长期坚持节能战略,同时以节能减排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行动体系以及战略框架的构建

当今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宣扬。目前,低碳经济正在快速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之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焦点。我国的社会经济必须及早向低碳方向进行推进,从而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我国必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积极的消化、吸收以及借鉴,针对我国现有的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方针措施、行动规划以及国家方案等,积极进行部署,使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同时还可以将低碳经济的发展当做国家发展战略的意愿、政策以及导向。

第7篇

关键词:保定;低碳经济;思路;政策

本项目为2012年保定市科技局课题“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2ZR025);课题组主要成员:魏博洋、崔晓笛、王朝、张严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及政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一、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对发展低碳经济早已达成共识。一些国家就低碳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国民低碳意识的提升、政策法规的建设等多方面处在世界领先位置。日本是低碳经济立法最完善的国家;丹麦是低碳社区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我国是第一个将节能减排列为国家发展重要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从2006年底中国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开始,“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熟悉的字眼,“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保定市是较早提出低碳发展的城市之一。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太阳能之城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2008年初,保定市与上海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低碳城市建设试点。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首先在全国五省八市开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其中保定市凭借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应用方面的领先优势,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二、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现状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保定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保定市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将节能减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即到2010年和2020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提高新能源产业增加值。

近年来,在政府节能减排目标指引下,保定市低碳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节能减排方面,保定市限制电力、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并重点关停了一批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全市GDP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依托保定市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全力打造“保定·中国电谷”的品牌,并建设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高效节能等7大产业园区。在环境质量方面,通过实施“蓝天行动”、“碧水计划”、“森林固碳”等工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在低碳经济立法方面,2008年底出台《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试行)》,2009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促进建筑行业低碳目标的实现,同年,为保定市民印制《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倡导低碳生活。

当然,保定市低碳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保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较为缓慢。从相关数据来看,保定市经济增长依然依赖于第二产业,且重工业比重较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其次,能源行业管理体制仍不健全。目前,保定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缺乏对宏观问题的调整,而局限在微观的国有企业改革层面。尽管2009年河北省能源局成立,并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但保定市能源行业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次,低碳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低碳技术水平落后,尽管保定市能源行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仍有像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并网的难题和成本的难题没有解决。此外,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保定市属于探索期,还需要大量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三、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打破保定市经济发展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低碳服务业。主要是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现代商贸业、扩大居民服务业范围、推进医疗保健服务和体育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现有第二产业的企业中,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主要是在化工行业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在汽车制造业中加快引进吸收发动机系统、电池能力及电控系统等相关的汽车节能技术,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着重发展低能耗、污染小的新型产业,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此外,通过在保定市周边乡镇试点工程,逐渐整合小微企业,壮大企业规模,形成低碳发展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保定市具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企业资源,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力量,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低碳实验项目,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成果转化。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继续研发煤炭加工技术、洁净燃烧技术,逐步攻克建筑节能、照明节能、工业节能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

(三)强化市民低碳意识,构建低碳城市。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通过政府、家庭、社区、学校,建立低碳宣传教育体系。一方面使市民了解生态文明、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等必要的知识。通过建立良好的舆论氛围,强化市民低碳意识;另一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建筑节能,减少奢侈装修行为。鼓励使用合理的照明方式,推广节能家电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如一次性筷子、购物袋、餐盒等。倡导使用无公害、环保的绿色产品,倡导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鼓励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加强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的构建,倡导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

(四)加强低碳经济立法工作,构建低碳产业激励机制。政府应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构建低碳产业的激励机制,保障低碳产业的安全交易和运营,为低碳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试行).2008.12.

第8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碳中和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3-0014-06

由过度消耗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全球 变暖又给社会经 济的发展带来严重损失,深刻触及到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甚至威 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全球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 ,低碳经济模式受到政府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发展应对气候变暖,建设环境友好型的低 碳经济模式,不仅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还有利于化解因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国际压力,也是我国承担国际义务,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 大战略举措。

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1.1 中国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温室气 体排放总量 已居世界第二位。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前的 具体减排量,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 力。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见表1),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2002年为605 t/百万 GDP美元,为印度的1.86倍,日本的1.69倍,西欧发达国家的1.6倍。据美国能源署预测,我 国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至2025年期间年均下降2.1%,高于发达国家的下降速度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规模的逐年增加以及煤炭主导的能源结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快 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2.6%),2020年将达到81.45亿 t,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1.2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 会稳定。我国能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 t,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只有1 074 m3,人 均煤 炭可采储量90 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1]。随着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图1显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 口量持续增长,2004年对外依存度达到近十年的最大值47.5%,2005年有所下降,仍在 40% 以上。石油进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势必使我国经济受制于石油出口国,也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 一定的威胁。

1.3 自然资源超常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资源消耗增长迅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006 年按现行 汇率计算我国GDP总量大约占世界GDP总量的5.5%,但是,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t标准煤, 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水泥消耗12.4亿t,占54%,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61%和 18.1%。2003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单位GDP水耗是发 达国家 的5.1~35.8倍[2]。2006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50%,资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 约我国经 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淡水供应趋于紧张,水源危机来临,许多地区淡水供给不足,已成为经 济增长和粮食生产的重大障碍;耕地面积持续减少,逐渐逼近18亿亩的耕地面积警戒线;20 07年太湖、巢湖和玄武湖等内湖出现大面积蓝藻聚集,严重威胁当地城市用水;沿海滩涂、 湿地生态破坏加剧,海域和流域污染仍未好转。资源的超常利用,生态环境 的恶化,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

2.1 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

“低碳经济” 概念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①的白皮书中提出。 《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 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 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后,Johnston 等学者探讨了英国大量减少住房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可行性,认为利用现 有技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排80%是可能的[3]。Treffers 等学者探 讨了德 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 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的减少的共同实现是可能的[4]。Kawase等学者回顾和描绘了 长期气 候稳定的情景,将排放变化分解为三个因素:二氧化碳强度、能源效率和经济活动等,指出 为实现60%~80%的减排目标,总的能源强度改进速度和二氧化碳强度减少速度必须比以前40 年的历史变化速度快2~3倍[5]。Shimada等学者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尺度低碳经济 长期发 展情景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日本滋贺地区[6]。气候集团在的报 告《赢余:低 碳经济的成长》中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回顾了市场的发展并分析了低碳经济道路带来的 收益,表明低碳经济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能够显著地增加产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 产可靠性、改善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并鼓舞员工士气,在新增就业方面具有出色 的潜力,其增长速度也大于其它经济形态[7]。

① 游雪晴,罗晖.“低碳经济”离我们还有多远?[N].科技 日报,2007-7-22.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 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 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 ,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8 ]。 游雪晴等认为“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①。可以看出,自英国提出低碳 经济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实现的可能性、市场价值等方面给予了自己 的理解和探析。尽管他们研究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差异,但都是为了表达同样 的内涵: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2 英国低碳经济的实践现状

低碳经济自2003年由英国提出以后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一些国家也开始展 开低碳经济 建设的行动,诸如欧盟国家、日本等。尽管中国在2012年前没有温室气体减排量的规定,但 随着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到来,中国面临着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中国也在节能减排 方面展开了行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低碳经济在英国的发展现状,可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提供一定的借鉴。

2003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 》 的白皮书。在该白皮书里,英国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宣布了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 展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 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同时在支持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环境、可持续的、可靠的 和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发展方面英国将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

2004年颁布能源法,核心内容为可持续能源、核能问题和竞争的能源市场。2006年7月 能源回顾报告,陈述如何应对英国能源政策面临的两大长期挑战,并就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 广泛的公众咨询。2006年10月30日,受英国政府委托,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任英 国政府经济顾问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Nicholas Stem)领导编写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简称斯特恩报[CM)][LL]告)[10],详述了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的经济代价和相关温室气体减 排的花费和收益。报告强调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各国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减 排行动,否则气候变化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损失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全球GDP的5% ~20%,而且损失将一直延续。如果立即行动,将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 500~550 mL/m3 CO2e(二氧化碳当量)的成本可以被控制在每年全球GDP的1%左右。斯 特恩 报告提出有效的全球减排政策的3个要素,即通过税收、贸易或法规进行碳定价;支持低碳 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以及消除提高能源效率和其他改变行为方面的障碍[11]。

另外,2007年3月,英国通过《气候变化草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立法, 主要内容包括:碳财政预算提供目标管理,建立气候变化委员会,为英国2050年达到温室 气体减排量60%的法定目标出谋划策,给政府在排放交易方面提供更大的权力,从而建设英 国的低碳经济。2007年5月23日,在英国第七届能源展览暨研讨会上,英国政府公布了堪称 可再生能源开发政府纲领的《英国能源白皮书》[9]。

3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 发展模式改 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 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 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方 式和发展方法分别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论述了低碳经济模式(见图2)。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发展方法,它是指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过程的基本操作 手段以及行为、态度和认知取向,是区域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所采取手段的 共同特征。在完 成发展目标过程中,我们会采取一系列步骤或措施,每个步骤和措施称为发 展方法。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法不但具有尺度的不同,还具有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只有将不同的低 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成功运用到发展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稳定的低碳经济 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

3.1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发展

所谓低碳发展是指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①,是一种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低 碳约束将制约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决定经济社会向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演化发展。在保 持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碳排放的总量约束会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 而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 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可以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排放量 的减少。由此看来,为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和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双重目标,我国需要 重新审视现有发展模式,重新选择更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 选,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当然,要实现低碳发展,技术创新是关键,因为能源 效率的调高,低碳新能源的开发,化石能源的低碳化都要依赖于技术创新。

3.2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节能减排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是减 轻能源生 产和消费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12,13],前者属于节约能源的范畴,而后者属于减 少温室 气体排放的范畴。概括起来,要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一种重要的 方式和手段。节能就是在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原来等效的经济产出; 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获得比原来更有效的经济产出。换言之,节能 就是应 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4]。本文中减[CM)]排的涵义不仅是指污染物排放的减少,还指温室气体排放 的减少,偏重于温室气体减排这一内容。节能减排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 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低成本发展 、低代价发展的方式,是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目标 的着力点。

3.3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碳中和技术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认为低碳或无碳技术的研发规模和速度决定未来温 室气 体排放减少的规模[15]。低碳或无碳技术也称为碳中和技术。“碳中和”(Carbon neutra l)这术语是由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于1997年提出的②,意思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 然后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等方法把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 的目的③。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三类:①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 , 即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及富氧燃烧,燃烧前脱碳的关键技术是转化制氢,涉及高温下氢 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膜式转化装置、膜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燃烧后脱碳的技术核心是胺 吸收脱除CO2,难点在于分子水平吸附剂的开发,此外,低能量CO2吸附、溶剂、小型高 效压 缩机、过程标准化等均待进一步研究;富氧燃烧技术属于提高能源效率的范畴,技术的关键 是氧气供应及高技术涡轮机的开发。②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即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 气体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目前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 地下盐水储层、采空的油气藏储层、不可开采的煤层以及深海下的地层作为CO2储库的可 能性[16]。③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 等替代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碳中和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从技术经济角度来看离全面推 广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4 我国实施低碳经济模式的政策措施

4.1 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是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研究表明 [17],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 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 ,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 发达国家的2~3倍。这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比较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是巨大的。因 此,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战略措施。从生态文明的角度 来看,更有效地利用每一度电、每一桶石油和每一方天然气比开采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 更具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必须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 一方面,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在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工业电动机和 工业锅炉等领域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热的有效利用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只有不断提高节能 水平,才能有利于能源供应安全、环境保护和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目标的实现。

4.2 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 , 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 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 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 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4.3 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主要有政府基金和民间基金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后者主要依靠社会捐 赠形式筹集资金。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 基金),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但是,现有的这两个基金主要资助碳汇的项目,还 未将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上。碳基金的目标应该除了关注碳汇的增加外,还 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 会,从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促 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18]。我国碳基 金模式 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 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 长期减排。

4.4 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

在我国的不同功能区,一些区域是生态屏障区,一些地区是生态受益区,依照国际通用的“ 碳源-碳汇”平衡规则,生态受益区应当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拿出享用“外部效益"溢出 的 合理份额,对于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补偿原则是碳源大于碳汇的省份按照一定的价格(双 方协商或国家定价)向碳源小于碳汇的省份购买碳排放额,以此保证各省经济利益和生态利 益总和的相对平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Study Group of Energy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s[M].Strategic Research Reports on Chinas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Beijin g: Science Press,2006]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The Study Group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2004 Strategic Report: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04.]

[3]Johnston, D, Lowe, R, Bell, M.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of Achieving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in Excess of 60% Within the UK Housing S tock by the Year 2050[J]. Energy Policy, 2005,(33):1643~1659.

[4]Treffers, T, Faaij, APC, Sparkman, J, Seebregts, A. Exploring the Possibil ities for Setting 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 Term: Two Visions f or the Dutch Energy System in 2050[J]. Energy Policy, 2005,(33): 1723~1743.

[5]Kawase, R, Matsuoka, Y, Fujino, J.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2 Emissio n in Longterm Climate Stabilization Scenarios[J]. Energy Policy, 2006,(34):2 113~2122.

[6]Koji Shimada,Yoshitaka Tanaka,Kei Gomi, Yuzuru Matsuoka. Developing a L ong 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 An Applic 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 Energy Policy,2007,(35):4688~4703.

[7]苏瑾,赢余. 低碳经济的成长[J]. 世界环境,2007, (4):32~34.[Su Jin. In theBlack:The Growth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J].World Environment,2007,(4):32 ~34.]

[8]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 :79~87.[Zhuang Xiangyang. The Ways and Potential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 nomy[J].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Economy,2005,8(3):79~87.]

[9]潘泽勇. 更有效的低碳和安全的英国能源政策[J]. 全球科技经济望, 2007,(9) : 56~59.[Pan Zeyong. More Efficient Lowcarbon and Security Energy Policy inBritish[J]. Prospects of Global SciTech Economy,2007,(9):56~59.]

[10]Stern 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rn Review[M]. 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11]陈迎,潘家华,庄贵阳. 斯特恩报告及其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J]. 气候变化研 究进展, 2007,3(2): 114~119.[Chen Ying, Pan Jiahua, Zhuang Xiangyang. The Ster nReview and Its Possible Impacts on PostKyoto Climate Negotiations[J]. Advan 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07,3(2):114~119.]

[12]Reddy A, Williams R, Johansson T. Energy after Rio: Prospects and Challen ges.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J]. S.

[13]Abdeen Mustafa Omer. Focus on Low Carbon Technologies: The Positive Solut ion[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7,(4):1~27.

[14]石丰,郭成斌.建筑工程中有关集中供暖和供热的节能问题[J].应用能源技术,2004 ,2007,(11):19~20.[Shi Feng, Guo Chengbin. Energysaving in Central Heating ofArchitecture Projects[J]. Applied Energy Technology,2007,(11).]

[15]IPCC. In: Metz, B, Davidson, O, Swart, R, Pan, J. (Eds.), Climate Change2001: Mitigatio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 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 ress, Cambridge, UK,2001.

[16]王涛,陈立滇. 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世界石油大会联合研讨会的信息――CO2捕 集 与储存技术[J].世界石油工业,2004,12(6):38~42.[Wang Tao,Chen Lidian. TheI nformation from 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and World Petr oleum Congress Joint Workshop:the Technology to Capture and Store Carbon[J].World Petroleum Industry, 2004,12(6):38~42.]

[17]邢继俊, 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 (10):87~92 .[Xing Jijun,Zhao Gang. China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Low Carbon Economy[J] .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2007,(10):87~92.]

[18]章升东,宋维明,何宇. 国际碳基金发展概述. 林业经济, 2007,(7): 46~48.[Zh ang Shengdong,Song Weiming,Heyu. Summa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ar bon Fund[J]. Forestry Economics,2007, (7): 46~48.]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Low Carbon Economy

FU Yun1,2,3 MA Yonghuan1,3 LIU Yijun1,3 NIU Wenyuan 1,3

(1.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0 80,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3.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CAS, Beijin g 10008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