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4 09:43: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正迈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将是所有公民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国目前所进行的新课改是面向素质教育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他们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新课改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从小就接受正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认识版权标识到学会检索信息,从怎样解决问题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都可以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获得了解与训练,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及现实需要,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下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规定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认为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就是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看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有多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看他有没有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有多强,也就是碰到一个实际问题,他能不能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
2.信息常识
信息常识就是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讨论,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信息能力
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能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则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了。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运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4.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中学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意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想到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能力决定能不能把想到的做到、做好;信息道德决定在做到过程中能不能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合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信息道德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确应用的保证。
二、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从何而来,信息能力如何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水平,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套用其他学科的模式。
(一)教师要融入新课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转变中,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要重视起来;其次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现在许多教师认为非高考科目不重要,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到学生,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二)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利用中文打字巩固汉语拼音;把“画图”和美术教学有机结合;教word文字处理时,与语文相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利用美化工具设计板报扥。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交流,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文明使用因特网的基本信息素养。
(五)及时评价。评价与教学过程一样重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评价作品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通过评价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抓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的和实施的本质,适应了当前新课改的潮流。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工程。
参考文献:
[1]杜惠杰.信息技术课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造素质[J].科技风,2011(2).
[2]宋绍军.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左明章,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
关键词: 责任教育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要素
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做好做优做实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进入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和推进,以培养高度责任精神和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学指出责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主体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责任意识为宗旨,引导和培养学生群体高尚品质和优秀人格的教育教学理念。《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指出,责任教育根据其愿景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核心要义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树立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先进观念,形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与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一致。鉴于此,我简要论述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责任意识培育中,增强主动学习情感
责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和培育学习对象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责任心,使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主动向他人学习并对他人负责。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和科学施教,更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能动情感进入其中,展现主体地位和风采。在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系统工程中,能动、自觉的学习情感培养是重要内容。积极的学习情感是高中生课堂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现。因此,在责任教育进程中,教师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切实增强高中生自觉、主动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场景的布置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充分点燃他们的内在能动意识,提振他们的主动积极情感,让高中生将学好数学作为内在自觉行为,有效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某冶炼厂为节省采购经费,根据新工艺采购金属矿产原料”教学场景呈现给高中生,让高中生在视觉、听觉及认知上受到“冲击”,深度感知数学学科的现实特征和深远意义,一方面切实增强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使自觉学习内化为自主行动。另一方面充分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挖掘出高中生深入学习、探析的内生潜能,自觉担负起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责任和要求。
二、在责任行为教育中,锤炼勇于探究素养
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具体行为和实际行动予以展现。不少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求进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疑惑、困难等险阻,经常表现出“畏惧心理”,缩手缩脚,不敢、不想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导致数学学习活动戛然而止、无功而返。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未能树立勇于探究、勇于克难的素养。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纲要中,将培养高中生勇于探究、克难求进等素养作为学习情操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责任教育进程中将责任行为教育与勇于探究素养合二为一、有机整合、同步发力,利用数学学科问题案例及数学实验等资源组织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实践、探究、选择和推导等操作思维活动,有序引导高中生进行解题或验证的操作实践、评判反思、调控学习等,从而逐步培养高中生责任行为,以此获得探究实践的时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有效解决数学难题的技能和信心,锤炼和提升勇于探究的数学素养。
问题:已知有一个函数解析式为f(x)=2 cosxsin(x+ )。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的对称轴方程;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题任务和要求,以此增强高中生完成解题任务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高中生通过自主解题及合作探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问题解析活动,高中生在探求解析过程中产生“如何获得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单调性”认知解析的“疑惑”。教师向高中生指出:“要运用转化思想,借助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探知”。此时高中生经过深刻思考和综合研析,得到解题过程为:“要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对称轴方程,可以通过问题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图像的对称性等求得;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特征求出。”教师进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及图像的对称性等内容,运用转化思想是关键。”高中生在亲自参与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及时调整思路等责任行为下,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路径,进一步积淀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探究实践信念。
三、在责任能力教育中,培树尽职履责情怀
能力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思想保障,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技能作为方法指导。责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履行和完成责任、任务、活动的本领,它是责任意识得到深化、学习情感得以深厚、责任行为得到落实的关键。责任能力应体现在学习实践进程中,应展现在尽职履责实践活动中。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完成自己的学业尽到学好数学的职责。而这些是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培树学生主体履职尽责良好品质时,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开展探索性验证、集体性合作、探究性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意在强化责任能力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此培养高中生对自己学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的品质。
总之,学科教学之中责任教育的实施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教师应巧借责任教育这一新型理念,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挖掘先进教学理念,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及生成机制梳理,有效施教,促进高中生掌握丰富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数学技能、生成良好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新课标;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44-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深入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数学作为高中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科与核心课程,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新课改的进展程度。因此,目前摆在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数学新课标的理念来分析,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程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升学率,更希望学生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来提高数学思维、数学文化、数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其有效性,应以“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立足点,在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强大魅力,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与“学”的双重效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在于对多学材料的浓厚兴趣”。为此,要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高中生学习期间面对巨大压力,数学学习又相对枯燥,知识抽象不容易理解,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具体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从而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多数仅限于数学教科书、练习册与模拟习题,希望通过反复练习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成绩,但是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试题的选择,大多是靠数学教师的安排,学生听从教师的命令进行学习,学生学习过于被动,教学模式逐渐僵化。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通过对学生主体性的强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数学的答案虽然是唯一的,但是其解决方式却是多途径的,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对象的变化而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法。而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的思考、探索下,课堂教学趣味会随之增长。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学习中的数学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数学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最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社会焦点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拥有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来充分体现数学的真正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受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的影响,在智力水平、数学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符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制定合理的分层,对数学教材深入研究,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加工,提取教材中的精髓内容,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选取有用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与鼓励,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真正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遵循数学学习规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推进,加快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指导方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身兼重任,教学改革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和繁重的任务,我们要赶上时展的步伐,积极研究数学教学,积极落实新课改中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做出做大努力。
参考文献:
[1]田玉秀.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教研),2010,(08).
[2]新课改下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EB/OL].百度文库.
.
[3]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EB/OL].道客巴巴.
.
[4]羊克正.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5]吴玲.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数学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我们用于交流的语言之一,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是锻炼思维的一个过程,能赋予人类创造性和想象力。数学在我们人类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至关重要,学好数学对我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为能更好的为未来数学教育教学服务,为培育对社会有用的数学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对高中数学课程在高中学习中的价值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程;价值
高中数学课程是继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时展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高中数学课程具体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内容是为了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须的数学基础而开设;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获得较高的数学修养奠定基础而开设的课程。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数学课程是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
培根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由此可见,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而作为数学组成中的一部分———高中数学,则是培养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做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了数学能力的主体。因此,高中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比如:我们在初中学习乘方时引用的例子“古时候,某国王为了答谢一个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在第一格放1粒米,在第二格放2粒米,在第三格放4粒米,在第四格放8粒米,第五格放16粒米,第六格放32粒米……一直到第六十四格。国王说: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于是国王答应了大臣的要求,国王能兑现对大臣的承诺吗?当我们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特别是等比数列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之后,我们就知道答案了。由此得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一个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数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从教材的安排和编写中,我们就知道高中数学课程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即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还注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奠定基础。
3高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具有选拔人才功能的优秀课程
在高中阶段,较长一段时间来对学生数学的考察分值是150分,分值在高考的选拔考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数学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纵观多年来的高考数学,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念组织材料,强调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及应用性,切合考生实际。因此,高中数学课程是一门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课程。
4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性学科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物理概念的量化就是数学表达式图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推断得出物理量的特征等;数学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用探究的方法列出日常食物中前十位的营养成分名称及比例,结合一些营养学知识,进行合理配餐,并为学校食堂和餐饮业提出建议等等。总之,一个数学内容在其他数学中有应用,在其他学科中有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5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对国家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个学科强大的生命力要远远大于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养的哺育,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养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是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学科课程的特点,组织好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数学人才贡献微薄的力量。
作者:舒凤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教学问题;生本教育;高中数学;解决措施
一、前言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全面实施的阶段,在这段改革的时期之间,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也由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向多样的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模式,让高中生由原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探知,在协调平衡中,进一步调整好主体对数学学习趣爱好之间的关系,调节好已设计好的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增强高中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内生驱动力和积极性,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能力水平。因此,激发高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向往和动能,吸引并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数学思维,深度融入并参与到高中数学的研究和探知当中,是目前生本教育要求下,有效解决高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措施。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传统课堂教学当中,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归纳知识点的时候才会做笔记;关于学习问题的方面,主要表现高中生回答问题的滞后性,不能做到及时配合,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其原因在于高中生思考的消极性,不思考、不回答问题,习惯于“拿”和“等”教师提供学习的答案。但是这样的教学模法是不正确的,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的思维宽度和广度受到遏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师与生必须深入领会主体“运动”的实践教学意义,改变以往的以知识讲解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建立以主动探知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形式。教师也能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分工作业。
2.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者队伍还不够强大,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教师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比如部分小城市和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 因此,这部分地区学校对教师的选拔门槛较低,使得该地区的教师水平明显降低,通常是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层层递减的方式降低。而这些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也只能勉强使用部分的基本数学术语来对学生J行授课,严重影响到当地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3.学校应试观念需要改变
当前,虽然许多学校已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再硬性的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还是无法脱离过去对学生成绩的重视,表面上不再对学生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实际上却用成绩与升学情况联系暗示学生只有成绩好才能上得了好的大学,不断地让学生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对基础概念进行不断地记忆,而且学生之间也存在相互竞争,为了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自己也慢慢养成了错误的学习方式,将原来“活”的知识学成了“死”的知识,大部分学生就是因为进入了这样的学习模式,对学习数学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信心,有不少学生甚至害怕数学考试。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措施
1.增加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知识结构复杂,要想学会数学这门科目就应该要有相应的数0学兴趣,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同时也要有活跃的思维、坚强的自信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习高中数学在许多学生认为就是很枯燥乏味的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看法采取积极引导的措施进行改变,借助于幽默、生动、趣味的教学语言介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意注意力,用直接明了的数学语言表述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内涵,让学生真切感受,内心受到触动,促使他们主动的开展独立数学思维活动。
2.让学生自己树立学习目标
尽管学习成绩不能作为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衡量标准,但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同样离不开试卷,且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因此,在具体实践进程中,教师要正确运用好学习成绩,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自我检查认知的有效途径,和自我加压学习的动力。学好数学并不是难以实现的梦想,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收获成功。有些同学认为学习数学很困难,就是由于思维缺乏宽度和广度,不能产生数学的立体性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就此对学生思维进行多锻炼,让学生通过多写、多练和多问的方式,解决学习数学的困难问题。
3.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较初中更为复杂和深化,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初中数学主要是由教师直接讲授,学生只需学会基本的应用就可,而高中数学则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地挖掘数学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及更深层次的了解数学,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并且学会自我总结。因此,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重点要做到的工作,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做引导,改变学生对高中数学原有的错误学习态度与方法,培养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得以提升学习高中数学的内在效益。
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模式,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标准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表现。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为核心,教师处于从属位置。学生主体借助于教师有效指导,逐步掌握和获取适合、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借助于这一收获,开展高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独立完成学习目标。
四、结语
在生本教育的大背景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探知的主动性和积极稳定的学习兴趣动能,唯有D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达到当前高中数学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学教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目前,以“高中数学教学”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已引起了全国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高中数学其思想文化的逻辑程度也相对较高。人类基本的思维倾向都得益于高中数学的逻辑思维启蒙和促进,数学素养是人的文化素质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高中数学教学地位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环节中,首先需要在完成的是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过载过程以后,探求数学真理便成了进一步需要发展的事情。高中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中数学中的微积分和线性运算等知识是解决大学阶段各个工程类学科的重要工具,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应用广泛。与其他学科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中学生而言,需要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扩大数学知识面。亚里士多德说:“关于真理的探索,在一种意义上是困难的,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是容易的”,高中数学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这里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创新和文化沉淀的根基,数学是人们在数字之间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高中数学更是开启人类逻辑思维过程的开端,因此,高中数学在整个数学体系教学乃至整个文化素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关键作用,通过高中数学学习,人类学会了思考数学集合和空间几何,并进行运算和工程应用,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应用实际上就是演绎或推理的过程,高中数学地位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此进行系统描述和研究。
2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对应措施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主要以几何、代数、分析三大数学分支为基础,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主要包罗了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等知识内容,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有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各校对高中数学这一必修课的设置及其内容相对规范化,对学生的帮助相对具体,鉴于数学的抽象、确定、继承、简洁、统一的文化属性,高中数学的教学配置需要发展、完善和对应用的过程促进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至少有来自九个方面的考虑:信息技术、经济关系、演绎推理、国际潮流、考试改革、素质教育、逻辑思维、义务教育、科技进步等。高中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分析的基础被认为是“变量的数学”,研究代数理论和几何理论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随着国家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视,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开发的理论及实践现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实践,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描述如下。
一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结构配置不合理,对素质教育的突出性不强。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及与数学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前,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成为面向国民的普及教育,高中数学教育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数学教育对数学知识文化和逻辑思维特征的渗透、传播、应用、预见等作用需要在教学内容优化配置中挖掘出来。在内容配置上要突出重点,具有开创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二是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定位目标层次还不够清晰。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最大的短板特征就是没有一套合适的理论知识,没能与时俱进,没有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手段,固步自封,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培养没能有效体现对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改进和动态演化,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三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特性不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主要还是以面向高考的理论教学为主,对数学的仿真实验等应用性开发的实验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和认知上出现偏差和不足,数学的抽象、确定、继承、简洁、统一的文化属性和数学最终为工程服务的工具性,决定了数学应当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高中数学阶段,也需要开展一些实验教学,提高数学的理论应用性,使得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实现综合素质教育。
3改进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教育作为面向国民的基础素质教育的主题,由于存在着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教育环节方面的改进,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给出如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是调整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结构配置。高中教学中要突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内容的教育,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出发,适时调整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方案,从以往偏重数学技能的教学理念转向数学技能与数学素养并重,把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到了如代数、数论、几何、拓扑、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等。以素质教育为原则确定内容和深度。通过高中数学教育,运用逻辑的规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科学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说,这种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策略.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题型千变万化,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才会显著提高.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大多是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参与实施.笔者看来,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和主持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同时具备知识教学和方法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教学手段.近些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广为使用,也获得了优异的效果.
1.自主性
自从新课程理念实施以来,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笔者看来,只有学生高度参与的数学课堂,才会是高效的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正是本着这样的宗旨实施的,充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师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更多的是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数学的自主性学习.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被动者,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对数学教学起管理和控制作用.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原则.
2.探究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才是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民族、国家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也是它广为使用的原因.高中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科,数学知识本身就具备相对较高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尤其是在一题多解和解题思路探究等问题上,数学学科的探究性教学有着显著的优势.学生们在数学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的探究,从中得到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注重的是方法教学,而不是知识灌输.
三、研究性学习开展策略
1.数学研究性学习日常化渗透
对于高中生而言,时间和精力是他们的宝贵财富.笔者深知高中生面对的学业压力,认识到:特地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难以符合学生要求的,高效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必须是渗透在日常数学教学之中.只有学生们对数学知识有了求知的欲望,他们才会主动地融入数学学习之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性课题选取、数学课导入等措施,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数学日常化教学之中,这也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数学研究性学习往往是围绕问题开展的,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实现高效的数学学习.例如,在一章新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案例或推导方式组织教学.通过案例的生活化应用,设置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
2.数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化教学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数学教师实施数学知识教学之后,学生的领悟和再学习是决定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学生们自主化的探究性学习,也是学生们产生差距的最终原因.对于高中数学而言,课本中的定理、公式推导,学生们都是可以自主进行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对课本进行自主化学习,研究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此一来,在教师实施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实施自主化的教学,有重点的听课和笔记.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不仅仅是学生们知识获取的过程,也是他们对自身学习方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和答疑.每当学生们遇到难点时,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实施针对性指导.可以说,这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自从新课程理念实施以来,这样自主性的数学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也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数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化教学
摘 要:各校都在尝试对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巧设探究性学习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和强化课堂互动性等方面,对高中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58-01
“学习共同体”又指“学习社区”,是指拥有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的个体群,在认同和协商中形成规则和分工,采取适宜的活动方式进行社会交往,借助各种工具和资源共同建构知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由此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有限的学习共同体,也是一个在课堂或者教室这样的载体中进行学习的实践共同体。它是指在课堂中,W生和教师等相关人员在尊重和欣赏的氛围中通过合作、协商、分享的形式构建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最终实现共同体内部成员和共同体共同成长的组织。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仍在沿袭以往的“灌输型”教学模式,高中数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觉有一定的难度,灌输型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极易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致使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将重心放在对知识层面的讲授上,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情感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学习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价。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过于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性没有深入了解。师生之间在课堂内外的互动有助于师生感情的联系和增强,但在现阶段有较多的学校师生的互动仅限于对课堂问题的回答和交流,在课后几乎没有互动行为,对班级学生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不均衡的,具有个体差异性,有表现优异的学生,也有表现中下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考虑这种差异性,就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更不会做到因材施教,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高中数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时,教师应主动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拥有不同的专长,共同体的发展不能由某一个成员控制,而应由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要共同努力,总结可共享的经验和方法。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只是教师是其中更有能力的、更熟练的学习者。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构建学习共同体,要适应新课改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合作互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品质需要在正确的、智慧的教学模式中实现,这也是新课改的实质性要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进行自由的学习活动,促进个体化向群体化转变。团队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互助合作的氛围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学生团队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设探究性学习问题。在数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数学学习的效率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质疑、研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研究数学的积极性,掌握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教材内容设置问题,选取通俗生动的案例,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年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函数这节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跳水比赛,了解运动员跳水高度h和所用时间t的变化规律。教师可选择任一学习小组让其说出函数的变化特点,然后让其他学习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函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函数、导数之间的相关性。
(3)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强化课堂的互动性。生生、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是课堂学习共同体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仍以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列举出符合上述特征的函数,并且在小组间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导数的关联性。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利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最终得出函数的概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让课堂中参与者的对话充满质疑和协商,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社会化学习、终身化学习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屈佳芬.学科学习共同体建设与思考――以数学小组学习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