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传统艺术特点

传统艺术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4 09:43: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传统艺术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传统艺术特点

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应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在近200多年以来在文化艺术方面几乎停滞不前以至于与整个时代有很大的差距。而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方面的需求却是空前的。在我们设计发展的初期只能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这是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科技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而中国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大国在各个方面都不甘落后于人,在艺术设计领域尤其需要新的创新和突破,这不仅仅是民族自尊心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不是落后和过时,它像流水一样,是民族自身演变的过程。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同样她的传统文化也是最复杂和深厚的。地域的广博造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悠久的历史又促成了其文化的兼容性。这些纷繁、复杂、厚重的传统文化才是我国艺术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目前很多文艺工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反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造成中国目前现状(主要指对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不满意)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儒家”思想,认为正是其造就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羊”的精神。这一观点在去年最流行的小说《狼图腾》中得到了较完整的阐述和论证。我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5000年的封建文化曾使中国在300多年前就站在世界之巅(中国在乾隆年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整个生产总值的一半还多)。但又恰恰是这种最为完善统治制度阻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但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农耕文化”被“狼文化”取代,“野蛮人”打败“文明人”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历史上是定理,而应该说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在全世界的人类历史上都是这样: “希腊人”赶走“爱琴海人”(特洛伊被希腊人摧毁);“罗马人”取代“希腊人”,“英国人”打败了“西班牙人”,而最终“日不落帝国”的霸权又拱手让给“山姆大叔”,历史从来都是这样,但是谁又能说希腊文明应该抛弃呢?“罗马神话”恰恰是全面抄袭了“希腊神话”,就象“宙斯”和“朱庇特”的关系。就是现在谁会认为英国人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逊于美利坚国。“胜则为王败则寇”仅仅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而艺术上却恰恰相反。如果将成吉思汗与赵佶在艺术领域上的成就进行比较,宋徽宗虽是亡国之君但其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是一代天骄骑着“汗血宝马”都追不上的。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就象殖民地文化的最大好处是当地人的外语(入侵民族的语言)基础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样,中国长期的腐化和奢靡的封建社会生活习气恰恰成了滋生民族传统文化的温床。可以概括的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其涉及面十分广博,艺术设计工作者应从中吸取相应的文化元素将之融汇贯通加以利用,其实“古为今用”在当今中国艺术设计领域里比“洋为中用”还管用。

二、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直接应用---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慎重的选取相应的图案或符号,发挥其原有的图形信息。但这种直接使用在使用时应注意使用环境和材质。这种使用实际上最为简单和实用,初学者往往愿意使用但一定要注意在组合上不能是简单的堆砌,而要注意其融合。否则直接罗列和附着会给人一种突兀或牵强附会之感。这方面的成功作品中以大连金石滩的“万福鼎”最为典型。该鼎高5.6米(代表中华56个民族),宽4.8米(代表四面八方),其四面由8888个小福字组成。寓意深远的数字构成与应运而生的吉祥个数,囊括了其能够祈福呈祥的所有含义。

扩展使用---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其实这是一种转化。这需要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和很高的艺术修养。例如中国书法的精髓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汉字书法的构成不外乎章法、线条和结构,同样好的景观作品不外乎追求自然、和谐和超凡脱俗,其布局的合理与正确是最重要的,这一点设计者可以吸取书法中布局的特点,但其各部分组成和功能模块的架构也是相当的重要,好的作品“随形就势”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尽量减少人工的斧琢痕迹是优秀设计师的追求。让人们在隐藏的技巧中看出艺术的智慧来,这才是最为出色的作品。

第2篇

关键词:音乐艺术;俄罗斯;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特征;艺术教育;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Traditional Traits of Russian Classical Music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sic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GUO Meng

中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在持续发展着,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异质文化精华的借鉴吸收,已经成为我们现代化发展的必经环节。正如《望周刊》所说,中国人有着“永远的俄罗斯情结”①,正所谓“情动俄罗斯”。俄罗斯文化年的开展,为我们认识、学习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而本次首届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对深入开展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促进中俄音乐交流发展,以及增进彼此合作创造了良好契机。

俄罗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大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外国包括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精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直接目标。尤其是深入了解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借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吸取其异国优秀文明传统,为我国音乐文化教育发展服务。也更希望借此对我国的现代音乐艺术文化教育得以借鉴,直接为我们当代的艺术教育建设服务。

一、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及其特色

作为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国度,俄罗斯已经形成了全民爱好音乐的氛围,这种全民爱好音乐的特点,源于它有着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而且,21世纪的俄罗斯经过了诸多社会剧变之后,其伟大的古典音乐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振兴,此间的原因,如同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硕士生吕冬所说:“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嵌在每个俄罗斯人的灵魂里。”②简要概括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至少有下面几点。

(一)从小培养,音乐艺术教育深入家庭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戏剧院,常常是父母带着孩子,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到剧院去。观看演出时,每个人都很投入,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时孩子们纷纷向自己喜欢的演员献花。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也是父母经常带孩子光顾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就聆听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曲,感受到许多艺术作品的魅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通往艺术殿堂的引导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游览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年轻父母对孩子耐心指点、讲解。在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常常带孩子去公园、郊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中放歌、作画、读书、凝思。这有助于把对周围世界的美的观察和感受,作为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的快乐、生活美的主要源泉之一,把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坐在大陵墓上,四周响起各种鸟儿和谐的大合唱,空气中飘荡着青草的芳香。我们沉默不语,不必给孩子们讲很多,也不必用叙述填满他们的脑袋……”“让孩子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喜欢听百花怒放的花园里和荞麦花盛开的田野上那悠扬的乐曲,欣赏春暖草地上和秋风细雨里那悦耳的旋律。”③这种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的做法,无疑为音乐国度的文明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绵延不断的艺术张力源泉。

(二)开设各级各类音乐学校,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

据《国外学校和教育》④介绍,俄罗斯有许许多多的七年制儿童音乐学校,学生一边在普通学校学习,一边在儿童音乐学校学习。优秀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入学考试进入音乐学院。另外,还有大约1000所儿童歌咏学校。这些学校招收4至6岁的孩子,学制6至9年。除合唱外,可学习乐理基础知识和演奏乐器。俄罗斯有好几座儿童音乐剧院。俄罗斯的学校基础音乐艺术教育,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和音乐夜校等。音乐课在普通学校中是必修课,一般每周1课时。这类音乐教育是免费的,而且是必须接受的。传统音乐课的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教师授课时有较多的示范演奏和演唱。音乐课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使用我们国内较熟悉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大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亦即上面所说的专门的儿童歌咏学校,七年制。音乐夜校也是免费的,包括音乐俱乐部、音乐小组等。音乐教育的多种形式,为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时间的延长,为九年。同时允许强制性音乐教育教学大纲的多样化。目前俄罗斯政府指定可供选择的教学大纲已经有5套⑤,每所学校可以从中任选一套。此外,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中小学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举办音乐会,他们甚至可以演芭蕾舞剧、歌剧、交响乐、大合唱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艺术节目。许多地方每年为少年儿童举办“音乐之春”、“音乐团”等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都大力支持学校音乐教育活动。有很多作曲家、出版社每年还为儿童出版多种音乐作品集,介绍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文化,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趣味,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显然,俄罗斯古典音乐之历久不衰,自有所本。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的结果,直接提升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 政府大力扶持

即使是在经济转型、局势动荡时期,俄罗斯政府对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也没有停止。如1999年7月,俄罗斯普通和职业教育部(2003年俄罗斯政府组织改造后已不存在)就专门颁布了《艺术教育大纲》,鼓励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强调加强全民音乐教育。政府的鼓励、支持和投资,使得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全俄罗斯的小学和初中联邦课程、民族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罗斯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包括绘画、音乐、世界艺术和文化。又如俄罗斯政府给出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最低限度要求,具体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绘画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形成对俄罗斯和整个人类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大纲》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整体培养。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更是重视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俄罗斯不仅专业艺术院校众多,且有很多综合类大学也设有艺术系。这些院校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如果说高等学府是俄罗斯音乐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各地音乐学院、艺术中学、小学就构成了坚固而又庞大的塔身。正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博大又能高”。再如,俄罗斯政府放开政策,鼓励支持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活动齐头并进。除了强制性音乐教育之外,还开设有专门音乐学校和音乐夜校,这些都是政府出钱,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的。正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蒸蒸日上,为民族的音乐艺术发展,添加了强大的行政力量。有人统计说,按人口比例来计算,俄罗斯青少年中学习音乐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⑥。

(四)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

俄罗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家庭教育,抑或是学校教育、社会宣传,都强调教材容量的饱满和古典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教材内容突现下述几个特点。

一是大量的古典音乐艺术内容被编进教材。在各级各类学校和艺术学院的教材中,都有着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的丰富内容。例如从格林卡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以后⑦的音乐艺术成就,都被编进教材。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都成为音乐艺术教材的首选。如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⑧《鲁斯兰与柳德来拉》等,达尔戈梅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1813―1869)的《水仙女》和《石客》等,此外还有五人团⑨、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1840―1893)、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1873―1943)和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1872―1915)等。教材中,柴可夫斯基承袭的欧陆浪漫乐风,葛令卡作品的俄罗斯的民族性活化,巴拉基列夫、库伊、鲍罗定、穆梭斯基与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的国民乐派,以及史克里亚宾的不寻常的音色探索,史特拉汶斯基频掀波澜的经典作品,悉数被编进教材。这些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丰富与繁盛,成为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二是教材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如世界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和潮流、古俄罗斯音乐艺术、古代和中古文化艺术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义、17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中的古典主义、17至18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19世纪文化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19至20世纪俄罗斯的艺术生活、20世纪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末艺术的新形式和新体裁等等,都成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内容。

三是教材主要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包括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节奏等,选择表现民族特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高雅的艺术特色。俄罗斯主要音乐家的作品有的深沉宏伟,有的敏感细腻,无不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们处在剧烈变革时代热烈而又丰富的心路历程。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六交响乐《悲怆》,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听众的广泛欢迎,时至今日依然是各大歌剧院、音乐厅里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这些具有代表俄罗斯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五)继承传统,致力创新

俄罗斯政府和艺术界人士专注于古典音乐的教育和发展,并致力于不断地创新,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多年来,继承了俄罗斯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古典音乐高雅艺术,伴随着具有音乐天才和前卫思想的新生代的加入,正沿着世界艺术的发展轨道前进。俄罗斯音乐教育创新的成果突出表现在融合与推陈出新上。其直接的成果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剧团剧院,在莫斯科,由叶夫盖尼•卡拉伯夫主倡的新歌剧院和德米特里•别尔特曼领导的盖利公歌剧院就很有代表性。同时还产生了包括把交响乐、爵士乐、歌剧与音乐剧合为一体的新风格流派。

音乐艺术范围逐渐扩大,高雅音乐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比如歌剧中的表演成分越来越多,导演有时会忽略音乐和歌唱的表现之间的差异,力图使演出更具现代感。又如引起观众极大兴趣的国家模范交响乐团与“蝎子组合”的联合演出,也是在寻求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概括起来,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的继承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人文性与经典性的结合。俄罗斯人不是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这样的理念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当前,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将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多少世纪以来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遗产、艺术发展的联系和价值、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对世界艺术和文化的贡献,等等。我们认为,人文性和经典性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

强调体验和实践创造。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作、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创造,音乐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现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每个学期,学校、文化宣传部门都要开办节日演出、周末舞会、专题调演等活动,这些都是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极好机会。正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大力强调音乐艺术教育的体验和创造,才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艺术张力是永恒的。有人说,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之后,俄罗斯的音乐没有静止,没有凝固,没有被所谓的“现代艺术只能屈从浅薄的市场化”理论所吓倒。“俄罗斯的流行古典音乐让人相信,一个血液里流淌着音符的民族,有的是乐观放达的个性,异彩纷呈的生活。”⑩这除了源于俄罗斯民族对音乐的偏好和根深蒂固的艺术情结之外,俄罗斯古典音乐本身的永恒魅力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执著,应该是首要的原因。

二、对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特色的思考

如果说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以其博大精深和丰富繁盛充实着文明世界,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俄罗斯悠久的音乐艺术教育传统所熏染的国民音乐文化意识、高雅的艺术追求,成为世界各国有凤来仪的艺术旗帜,那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提高文化艺术素质是举世公认的美化心灵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热烈的社会现象,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教育普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我们可否探讨和归纳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并予以思考。

(一)让音乐艺术教育深入人心,感受和体会被良好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

在俄罗斯,音乐课全称是俄罗斯音乐文化。通过教材让学生认识俄罗斯民族民间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现代和古典音乐经典之作,衡量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的个性。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

(二)丰富的音乐文化教育内容 ,成为了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丰富的音乐文化内容被编进教材并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必修课,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透过音乐反映人类伦理道德。通过对现代艺术的学习,了解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知道二者之间是相互的。这些具有代表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卡巴列夫斯基自己也说:“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原则区别,就是在于任何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都要有道德因素和美的因素。”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作为理解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这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视野,活的良好感知,使他们感受到音乐、文学、造型、艺术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将此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修养、而不是餐桌上淖袅希不是消遣而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这些音乐知识后,能够积极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更多的参加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教育,音乐教育是关系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事业,如果把社会音乐文化看成是大环境,那么学校音乐则可以认为是小环境。大小环境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的。从每一堂课和每个教学环境的营造到相关教育制度的制定,再到整个社会的音乐市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的音乐市场与高素质的观众相互需要的环境,正是这种环境成就了音乐教育繁荣和普及的土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是人们道德和智慧培养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

① 《中国人永远的俄罗斯情结》,《望东方周刊》, 2006年1月11日。

② 吕冬《俄罗斯古典音乐嵌入灵魂》,《人民日报》,2006年6月28日。

③ 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④ 《网络电子读物》,。

⑥ 同②。

⑦ 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为国民乐派的奠基者。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新时代,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⑧ 《为沙皇献身》又名《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普通老农为国捐躯的故事,音乐采用了民间音乐的素材,曾被讥讽为“马车夫的音乐”,然而最终还是被承认为第一部俄罗斯歌剧。

⑨ 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是20世纪60、70年代俄罗斯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由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在报刊文章中的称谓而得名。详见《西方音乐简史》,省略/pdf/12/ts012100.pdf。

⑩ 吴昊《俄罗斯音乐交响曲》,《人物》,2006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发展中心.从俄罗斯新一代音乐教材看俄罗斯音乐文化教育[J].2009.8.31.

[2]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4]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2.

第3篇

随着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海外的艺术元素流入我国,与我国传统艺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优化艺术设计领域的进化与发展。我国人民自古对艺术创造有很高的天赋,有尤其是在绘画方面,结合了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民间绘画作品色彩自然、纯粹、鲜明,令人看来眼前一亮、心旷神怡。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设计者要想突破固态思维、扩宽设计思路,可以将我国传统绘画用色方法应用于艺术设计,实现继承与突破。

1 我国传统绘画用色的特点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在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都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数千年间,我国产生了许多绘画艺术流派,创作了许多杰出的工艺、艺术作品,艺术对我国的民间生活有十分深重的影响。经过长年发展和累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已经形成了固定而独特风格,中国民间绘画风格与模式自成一派,绘画作品中包含着我国人民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传统文化,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美术作品[1]。我国传统绘画在用色上具有色彩艳丽、对比明朗、层次丰富等特点,而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绘画在用色上也有不同特色,例如唐宋时期绘画作品,色彩丰富艳丽、着色大起大落,凸显盛世景象,而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笔触细腻、画工精致,色彩淡雅素净,符合明清时代特点。

虽然我国许多民间艺术家和画师对色调、用色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但通过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画师同样可以通过经验与才智,对色彩进行划分,将分红、嫩黄、蔚蓝等柔和的色彩划分为软色,而将墨绿、深红、大紫、靛色等浓重的色彩划分为硬色,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配色方面,注重和谐、中庸,通常不会大幅倾向软色或硬色,而习惯于将软硬色彩结合使用,创造出配色鲜明、层次丰富的画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视觉冲击。民间绘画创作,为了凸显色彩的冲击力,通常会运用到大量的互补色彩,例如,墨绿与深红的组合、浅黄与天蓝的组合[2]。这样的色彩搭配体现了民间画师对大自然的崇拜、对市井生活的热情,因此作品往往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平和、纯真、朴素。

2 将传统绘画用色与当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策略

2.1 扩展设计的用色思路

艺术作品的用色,不但能表现作品内容,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常,内心开朗的设计者其作品用色往往大起大落、不拘一格,偏向明亮与轻快。

色彩是人们对艺术作品基调最直观的感受,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刺激[3]。优秀的作品的色彩,往往富有层次感能激发观看者的想象,让观看者能顺利接受到作者通过作品传达的信息。因此,当代设计时再进行艺术创作时,要结合传统文化拓宽设计思路,将民间艺术真挚、淳朴、天然的用色方式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赋予作品深厚的民俗内涵。结合了传统绘画色彩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但能因其国人的共鸣,提高国人对设计的认同感,还能吸引国际友人的注意,提高外国人民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了解。

2.2 将传统绘画用色方式应用于时装设计

选用何种色彩是奠定服装风格的基础,鲜艳纯粹的颜色往往显得青春而富有活力,而深沉浓重的色彩则显得庄重沉稳。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时,选择何种色彩是最需深重思考的问题质疑其。在当今社会,时装更新淘汰的频率日渐提高,设计师要想掌握潮流的变化方向,首先必须要拥有能引领潮流的设计能力,在实践中探索出创新设计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复古风潮席卷全球,正是将中国传统艺术与时装相结合的最佳时机。其中,我国的传统绘画色彩特点鲜明,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因此设计师再进行服装设计时,应该多引用传统绘画用色,例如,我国明代青花瓷器绘画用色,将青色与纯白结合淳朴自然,简洁大方。在设计服装时,可以在现代服装款式的基础上使用青、白两种色彩,不另外增加其他杂色,并结合青花绘画图案,设计出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富有传统色彩的服装,将现代服装设计与传统绘画用色相结合,创造具有设计师自身风格的作品。

2.3 将传统绘画用色方式应用于平面设计

纵观当代商品包装、商标、城市国家标识设计,凡是在世界范围广受好评的作品,大多都结合了设计师所在国家的传统文化。这样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根本原因就是正是由于作品本身富有民族特色,给国人熟悉亲切的感觉,同时给国际友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例如,我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就是结合了民间绘画色彩特点的杰出平面设计作品。五个福娃是五种典型的动物形象,分别为纯正的黄、白、青、红、黑色,这五种颜色是大自然最基本的颜色,是构成世间万物色彩的原色,符合我国崇尚自然的传统理念[4]。

第4篇

关键词:戏曲艺术 形式美 美学意象

引言

戏曲艺术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从中国的民间萌发继而成长壮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戏曲服装则是戏曲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之一,戏曲服装在戏曲人物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戏曲服装通过色彩鲜艳,夸张的表现形式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加深印象。本文通过从戏曲服装的色彩、形式美以及固定服饰形式三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形式美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为传统戏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戏曲服装的色彩特点

戏曲服装在色彩和形式上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这也成为我们讨论的重点。戏曲服装有着色彩艳丽,颜色突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戏曲服装的色彩可以划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两大类。上五色具体为红色、黄色、绿色、白色和黑色。下五色主要有粉红色、蓝色、深蓝色、紫色和褐色。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上每种服装的色彩都会对应着较为固定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身份。从这里可以看出,戏曲服装的色彩搭配和设计是为人物量身定做的,这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决定了戏曲服装色彩的独特性。具体举例来说,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社会地位对应不同的服装色彩,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戏曲《铡美案》中,包公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包公的F面无私,为民除害的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公的服装颜色为黑色,是上五色,黑色表现了人物刚正和威严的特点。在另一部经典的戏曲《单刀会》中,关羽的忠贞正直的性格受人尊敬,戏曲中,关羽身穿绿色蟒袍,表现了关羽智勇双全的人物性格。

二、戏曲服装的形式美特点

具体举例来说,经典京剧曲目《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形象,是在梅兰芳先生的精心设计下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梅派特点,特别是其中的镶边花衫,和其他戏曲品种中的蟒衣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蟒衣是模仿明朝的蟒衣制成的,传统的蟒衣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旦蟒和老旦蟒,年轻的旦蟒服装一般对应的角色是公主和妃子,底色一般为红色为主,腰间系挂玉带等。但是梅兰芳先生所设计和创作的蟒衣却用湖蓝色镶边,服装上面绣满牡丹花纹,更加别致和精美。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戏曲服装则是在不断继承和创新的,后来的戏曲服装更加精美和细致,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正是由于这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才能够鹤立鸡群,独占鳌头。梅兰芳先生的这种创新精神对后来的戏曲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很多戏曲表演艺术家都不断更新自己的戏曲服装,形成了自我为特色的戏曲服装体系。例如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家在《状元媒》中扮演的女蟒角色的服装绣满了万字图案,图案复杂繁复,十分富丽。

三、特定形式的戏曲服装特点

中国传统的戏曲服装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突出的颜色和形式美感特点,而且在戏曲服装夸张特定形式方面也具有突出的特点,虽然戏曲的语言和情节编排上面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但是戏曲的服装却是较为固定的,不能脱离实际太多,举例来说,在《金玉奴》中的男主角穷困潦倒成为乞丐,在风雪交加的时候倒在金玉奴家门前,被好心的金玉奴救活,但是后面的情节他中了状元之后,却忘恩负义把金玉奴推到江中淹死。在实际的戏曲表演过程中,本来穿着简陋的服装,却穿着十分体面,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主角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又例如,在经典的戏曲曲目《算粮》中,十八年寒窑苦等待丈夫薛平贵回来的王宝钏,生活十分困苦,每日只能挖野菜生活,生活从原来锦衣玉食跌落到乡村贫穷妇女,在戏曲中,王宝钏服饰搭配是以青色为主,而且不露脖子,下身穿着素色的裙子,在传统戏曲中,这类穿着代表典型的乡村贫困寡妇。这类服装表现出角色生活十分窘迫和困难,在一些戏曲中还有的穿着白色的褶裙,一般是守孝女子的装束。再例如《窦娥冤》中的经典角色窦娥,在被缚法场中所穿的服装是大红色。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俗固定下来的民俗习惯,比如,在对犯人执行死刑时,为了辟邪,就会让犯人穿红色的衣服。

结论

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服装所具有的特殊的形式美体现在许多方面,服装的色彩搭配、戏曲服装的形式美以及固定形式的服装形式。正如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家盖叫天先生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真,艺术是假的,但是,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美感的形式增添了中国戏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树桃.浅析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形式美[J].大众文艺,2014,15:190.

第5篇

 

关键词:意大利美声 中国传统的声乐 演唱艺术 美声唱法中国化

一、意大利美声及其特点

    “美声歌唱”是指意大利的一种歌唱风格,Bdcanto意大利语的字面翻译应为“美妙的歌唱”,也可译作“美歌”或“美唱”。具体讲,美声唱法讲究音色柔美、音质纯净、发声自如、旋律的连接匀称而灵巧、装饰音优雅而精美、歌唱风格真挚而富有情感。技巧上主张张开喉咙,声音明亮,吐字清晰和良好的气息支持。美声唱法规范的声音特点,可用“通、实、圆、亮、纯、松、活、柔”八个字来概括。

    二、中国传统声乐的艺术特点

我国的声乐演唱讲究揣摩、润色、意境以及韵味。在中国艺术审美中“韵”是最高的范畴,中国艺术家认为“韵”是区别文艺与非常艺术、高级艺术与低级艺术的根本界限。“南腔多调缓,须于静处见长;北曲字多曲调促,须于巧处讨好。”(《顾误录》)演唱时必须突出地方特色,把握曲调特点,这好比量体裁衣,合适得体方能增加美感。

    三、美声唱法中国法

    1.美声唱法的传人、借鉴和发展。

    美声唱法正式系统地在我国传授是始于1927年,在先生等的支持下和萧友梅先生的倡导下创办的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当时,萧友梅、黄自等用白话文写了许多以西洋唱法风格进行表达的独唱、合唱歌曲。这些歌曲反映了海外游子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与爱慕深情以及对祖国河山残破的焦虑和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创作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选曲填词”的方法,自己创作歌曲,均配以伴奏并广泛地运用了各种演唱形式。到了19世纪30年代以后,西洋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地发展。以冼星海、聂耳为首的广大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外来艺术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情感、文化传统、人民生活以及民族命运相结合,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发挥了极其光辉的作用。

    2.美声唱法与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异同。

    美声唱法与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异同可从“风格”、“节奏”、“曲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来分析。

    风格。音乐风格主要是由作曲家气质、性格、素养、审美观点以及生活本身发展变化而决定的。西方美声唱法和我国传统艺术的结合在风格方面可以说是异中求同的,既有相似的地方,也各自拥有各自的地域特点。

 节奏。在中国传统的音乐中,声音和休止的长短用“拍”来衡量。在传统的音乐中,可以根据唱腔和演唱者的情绪来改变音乐中的拍值。欧洲音乐中的拍值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而我国的传统音乐中常用“放松”和“拉紧”(拍值变长可以称作“放松”,拍值变短则可以叫做“拉紧”),使曲调充满变化和活力。

    曲调。曲调是音乐的灵魂。中国人侧重声乐曲调,在实践中非常注意语言和音乐的联系,且音域不宽,富于弹性和歌唱性。由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的实际特点,也就影响了我国曲调风格的多种多样。在演唱中国作品时,首先应该掌握传统曲调的风格。

第6篇

【关键词】中国动画艺术;《喜洋洋与灰太狼》;特点;研究与分析

1 中国动画艺术所包含的中国元素

20世纪60年代,动画艺术开始发展起来。作为一种复合型艺术,动画在各生活、生产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教育行业、生产工业、娱乐行业、广告行业,动画都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力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动画艺术发展速度缓慢,由于动画制作技术的落后,前期我国制作的动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艺术价值都很低。中国动画艺术表现的中国元素有:①传统民族文化色彩,其动画人物形象设计和人物对白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②故事情节和背景中插入中国元素,故事情节是动画艺术创作的主要依据,在传统动画作品中,中国元素在动画故事情节和背景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各行业的发展,我国动画产业逐渐兴盛起来,呈回温态势,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将中国动画艺术推广至世界,是新时期动画工作者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中国动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方向,将引领我国动画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在中国动画行业中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还挽救了我国动画产业低迷的现状。在复杂的动画发展环境,《喜羊羊与灰太狼》取得高票房并非偶然,其成功得益于它鲜明的艺术特点,本文针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动画表现出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2 《喜洋洋与灰太狼》的艺术特点

2.1 可爱的艺术形象

2.1.1 动画人物造型设计

《喜羊羊与灰太狼》采用的是Q版造型设计来制作动画形象,Q版动画设计人物的特点是将头的比例加大,使头和身体的比例严重失衡,这种“失衡”的艺术创作手法可以增加动画形象的趣味性,展现出的动画形象滑稽可爱。

2.1.2 动画人物名字设定――中国词汇

人物的名字和性格定位也相得益彰,乐观向上的美羊羊、好逸恶劳的懒洋洋、善良老实的暖羊羊、大智若愚的慢羊羊,阴险毒辣的灰太狼,暴躁易怒的红太郎,善良纯真的小灰灰等,这些艺术形象和代表它们的名字非常契合。暖羊羊、喜羊羊同属于中国词汇――喜洋洋,暖洋洋,所以人们会很容易记得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1]。

2.1.3 动画人物的特色装饰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主角是“羊”和“狼”,这些人物表现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区分它们各自的人物特点,动画人物造型师通常会为其制作特有的装饰,如懒羊羊头上有坨屎,美羊羊头让会别发卡,灰太狼脸上有个很长的刀疤、红太狼身披红袄手拿平底锅等。这些颇具特色的装饰对表现动画形象的人物特点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2.2 搞笑的台词设计――哲理性语言

台词是表现动画艺术的主要媒介,一个动画作品要想表现出其独特的动画艺术,必须要在突破其台词瓶颈。同时又因为动画作品的受众人群大多为小孩儿和青少年,所以在设计动画台词时,应注意其语言的幽默化、通俗化、规范化。《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台词非常经典,台词中的内容紧跟时代潮流,著名歌曲、网络流行语、网络热门人物应用率非常高。在简单幽默的台词中加入富有内涵的哲学思想是动画台词设计的一大难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台词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如在《牛气冲天》中,羊族祖先软绵绵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宽恕你的敌人,也是一种很大的勇气!”这句台词对小朋友的说教效果非常好,让小朋友知道该如何宽恕他人[3]。

2.3 老少皆宜的作品风格

众所周知,动画电影的观影的主要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这种受众人群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动画电影的发展。《喜羊羊与灰太狼》凭借其独特的作品风格,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观影人群的观影欲望。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映时,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同观看电影的情景,这种“一拖三”的场面不仅可以提高动画电影的收视率,还能扩大电影的影响力。《喜羊羊与灰太狼》并没有过分追求画面绚丽的视觉效果,而是将重点集中在剧情设计和人物对白上,因为剧情和台词能准确把握整个动画电影的作品风格[2]。

3 中国动画艺术的特点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富有创意,如人物个性鲜明、台词高效幽默、时代感强等,反派形象灰太狼和正面形象羊族的斗争虽然恶劣,但却充满正能量。

通过上文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可知,一个成功的动画电影作品必须具备独特的艺术特点,目前中国动画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动画电影中表现的人物应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发生“化学反应”;②人物造型设计具有表现力,人物造型是展现动画电影作品风格的主要表现方面,动画人物造型师应针对不同人物,进行特色造型设计,使每个动画人物能够被观众清晰的记住;③故事情节内涵丰富性,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人物和台词都需要为情节而服务,所以一个好的动画电影作品必须有一个别树一帜的情节设计,将观众深深的吸引在情节中,使整个动画电影表现出的动画艺术更能让观众记住、深思[4]。

4 结论

综上所述,动画作品要想表现出独特的动画艺术,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动画制作方法,不走制作捷径,尽量避免翻拍、情节重复。中国动画艺术特点是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也预示着中国动画艺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5]。

【参考文献】

[1]石荣兰.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的中国绘画元素探究[D].西北大学,2012(10):134-142.

[2]吴乃群.试论中国动画“民族化”的传承与发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11):101-113.

[3]白宁.影视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民俗文化解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3(04):135-152.

第7篇

关键词:剪纸艺术;特征;环境艺术;结合;应用

广大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包含了比较丰富的文化含义,它不但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还具有像其他民间艺术一样的精神功能,即驱魔降妖、求吉纳福。剪纸艺术融入了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它具有比较明显的民族性。民间剪纸艺术拥有与众不同的形式美和特殊的含义,是民间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本文结合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深入探究在环境艺术领域剪纸艺术的应用情况。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1装饰性

剪纸主要用在灯花、顶棚花、墙花、门笺和窗花上,剪纸的使用领域决定了它的装饰性。剪纸艺术的出现和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在新婚、过节等喜庆的日子中,都会将剪纸画挂在灯笼上、门上、窗户上或者是墙上,以此来烘托喜庆的氛围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民间剪纸艺术的内容比较丰富,比如植物、动物、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经过大量的实践,剪纸艺术变得越来越成熟,色彩更加的鲜明有特点,线条变得更加的流畅。

2象征性和符号化

民俗文化的主要物化形式就是剪纸艺术,由约定俗成的花纹样式构成了剪纸的主要内容,中国民间艺术特有的文化氛围是剪纸的主要含义,剪纸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抽象化符号,比如锯齿纹、太阳纹、云头纹、绣球纹、寿宇纹、孔钱纹以及万宇纹等。使用抽象的符号不仅表现出非物质文化所传承的人类文化雏形,还会对剪纸制作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古人的审美观念和心理结构通过剪纸符号体现出来的,从索绪尔的观念出发,不一样的符号纹样代表着不一样的象征含义,传统的美术艺术注重图形的深层含义,剪纸中所使用的纹样和图形,表达着美好的愿望,比如祈福纳祥、繁衍生息等,人们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剪纸艺术上,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平面化

剪纸是二维的物化体现形式,借助平面化的视角将生活中的百态展现出来,剪纸艺术的特点制约着它的构成形式,线和点是剪纸的主要表现形式。剪纸的手法非常的多,包括八折、六折、四折和对折四种表现技法,这就使得剪纸具有了不一样的造型,比如重复型、均衡型和对称性。剪纸图案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图案形式上表现出形中形、同物多型或者是复合造型。

二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发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沿袭了西方早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其中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注重实用性的研发,这样的设计风格和国际化的设计风格非常的相似,给国内的设计者融入了相对稳定的设计思维形式。有的设计者对西方的设计思维进行了狂热的追捧,对于自己本国的设计元素却抛在了脑后。这种将传统文化抛弃的做法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改正,这是由于这种做法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特殊的设计特点,使艺术生命得不到延续。所以设计者们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将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西方元素和本土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设计理念更加的科学、合理。国内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民间剪纸艺术的元素融入其中,在剪纸艺术的传统造型中取其精华,将“形”的元素真正地使用好,使用现代设计中的构成元素,如重构、变异、错位和打散等,在剪纸元素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创作,将其转变成比较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设计成品,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意象效果,这就使得国内的设计拥有了双重的审美特点,即现代艺术性和民族性,同时使现代设计领域里的文化内涵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国内设计者要将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发扬光大,将剪纸中的色彩元素和造型元素进行较大程度的发挥,使用现代化的设计方法演变出新型的设计理念,如巧用艳俗和化繁为简等,从而实现对视觉设计的再次创作。在提取中国元素的时候,一定不要照搬照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普遍民族性特点的元素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新作品,在现代形式美法则中将剪纸艺术的抽象性和二维表现形式使用好。所以现代的设计者一定要做好创新工作,不可以简单地复制剪纸艺术特点,而是要将其中的精华借鉴过来,进行再一次的创作和发挥,使剪纸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的应用

1中国古典园林领域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经常会使用到镂空设计方法,这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剪纸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镂空设计上。镂空手法的使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营造园林意境的典型手法“透景”,“透景”就是借鉴花窗来设计的,花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优秀的园林作品比喻成一幅画的话,那么它的传神之笔就是花窗,图象的寓意性和图底的变幻性是窗花艺术和花窗艺术的相同之处。首先,花窗的造型多种多样。图底的构成可以是精致华丽的,也可以是朴素淡雅的。花窗中比较常见的造型有规则的几何型,比如八角窗、方角和圆窗等;有具有明显生活气息的仿日用品造型,比如最为经典的花瓶型;还有模仿自然中比较美好事物的造型,比如具有典型代表的梅花窗。江苏扬州的什锦窗就是由十几种形状不同的花朵形成的空窗,尽管这些花窗的形状都不一样,却能给人展现出富有韵律和动态的美感享受。剪纸对物象的剪刻形式和花窗的构成形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剪纸还对生活场景进行一定的描述。其次,设置花窗的时候都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园林花窗的设计图案和民间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与文化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比如花瓶门和花瓶窗象征着全家平安吉祥,然而民间剪纸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的寓意。在形象中蕴含深刻的含义,这种寓意是劳动人们简单而崇高的美好愿望,古代的哲学理念对质朴的图形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花窗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园林建设者在设计中使用这项技术也是怀着无比崇高的心情的。花窗在设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借鉴剪纸艺术的寓意和形态,没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点,仅仅局限于模仿的层面,这就使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营造意境的最佳手法就是花窗,通过漏景和透景将其艺术特点展现出来,人们可以借助花窗镂空的地方来观看景物,这是有别于直观观察的最有效方法。花窗起到过滤的作用,将物象变得更加细致、迷糊,从而给人一种朦胧美,将静止、孤立的场景突破了,给游览者以全新的感受,让他们感受着动态变化的园林景致。

2当代景观领域

当代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将景观元素和剪纸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将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来。不仅要借鉴古典园林的移步换景法,还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比如大雁塔广场,它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广场,整体设计使用大唐的样式,同时还借鉴使用剪纸艺术。剪纸艺术由于地域的不同,将其划分成两个组成部分,即北派和南派。北派剪纸的主要代表地区就是陕西,该地区的剪纸具有明朗、流畅、粗犷和淳朴的特点。大雁塔广场的设计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是因为设计者的思路比较独特,将现代设计元素和传统设计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剪纸艺术的光芒得到展现,广场中的很多地方都比较具有地方剪纸的特点,比如指示牌、路灯和电话亭等,这些地方的装饰纹样全部使用的是剪纸中的传统图案,将设计理念和材料的现代性、造型设计和图案的传统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景观设计者们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大多来源于剪纸艺术,很多的景观设计师们都从剪纸艺术中获得灵感,比如广佛地铁的佛山出口处就使用的是剪纸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主要以玻璃材质为主,使用剪纸艺术的纹样,这就使得该出口非常通透,比较具有时代性和鲜明的特征。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有三点:第一,使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进行有力的传播;第二,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当做建筑标志,这样可以给乘客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与周围的事物形成统一体。

3建筑设计领域

建筑领域广泛地使用剪纸艺术,由于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而备受关注,比如上海世博会的波兰馆,它充分展现出剪纸艺术在建筑领域的独特魅力。假如波兰馆仅仅是从外形上使用剪纸艺术,那就和平面设计没有任何的不同,波兰馆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剪纸镂空技术,借助建筑物的三维空间感,使用光线创造出二维平面无法实现的艺术境界。白天阳光从镂空的雕花孔照射到馆里,给人展现出非常奇妙的光影世界,这样参观者就会享受到与众不同的光影新感受,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一天中光线不断的变化给人以感觉生命不断变化的情感。天黑以后,展馆内的灯光通过剪纸图案折射出来,将整个展馆显得那么别致。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设计苏州馆的时候,也将剪纸艺术融入其中。使用简练的方法将剪纸艺术融入其中,使人感受到无比深刻的精简效果。整个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只是使用白色和褐色两种单纯颜色,点与线构成了比较强烈的视觉感受,这样整个建筑物群显得非常别致,将建筑物的灰色单调感彻底打破了。剪纸艺术通过大小不同的镂空白色图案,线条曲直、粗线变化将建筑物的装饰美展现出来,所以苏州园林在使用这样设计理念的时候,通过色彩的对比将视觉的效果展现出来,建筑物上褐色的线条也不会给人阴暗的感受,整个园林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

四结语

我国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瑰宝就是民间剪纸艺术,它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魅力又远远高于生活,剪纸从诞生开始就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勤劳朴素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不断地创作出剪纸艺术的顽强艺术魅力。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题材和造型拥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含义和强烈的生活色彩,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剪纸艺术后,其社会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剪纸艺术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比较强烈的适应性,随着设计创意的不断升级,艺术家们需要在民间艺术中获取更多的有用素材,使其更好地为环境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皮佳:《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现代园艺》,2015年第22期。

[2]王玉:《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开发》,《民俗研究》,2015年第3期。

[3]马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艺术科技》,2015年第7期。

第8篇

关键词:民族性;时代性;多元化风格;现代观念;艺术感受性

中图分类号:J5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来说,生活如同大河的流水,对于生活来说,艺术就是水流翻滚的波浪,艺术的源头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母体。生活给了艺术生命与力量,所以,艺术也是生活的反映。

一、艺术反映生活具有民族性特点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创作,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凭借各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品,我们便能对一个国家民族的艺术,即是情感艺术作出评价。

在现代艺术中,以中国的盘扣艺术与花结艺术为例。盘扣与花结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中的组成结构之一,在流传千年的手工艺传统中,这个小小的服饰主题被聪颖而勤劳的人们开拓成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国人从生活中学会在绳索上打结,经历了几千年文化与历史的洗礼,无论是从实用到装饰,还是装饰到符号,它的意义与范围早已超出了服装实用的层次,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盘扣的形成,是中国服饰审美特征的一个突出表现。中国服饰重意韵,重内涵,重主题,重简约之中的服饰趣味等特征都在一个小小的盘扣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富于东方造型形式特征的盘扣,往往在一个十分简洁的服装款式中成为点睛之笔,形成色彩的对比,形状的对比,疏密关系的对比,手法简单却能收到十分有效的装饰效果;至此,人们可以看出,其形成与普及是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与民族文化心理及各种艺术传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之下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手工等传统艺术达到极高境界的典型体现。当服饰文化发展到今天,从东、西方设计师们都在从东方服饰文化的传统中寻找灵感时,更体现了这种艺术的民族性特点。

二、艺术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特点

美的意识和观念决非一成不变。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美的价值观与标准。而美的价值观和标准又受经济基础和社会需求的支配。艺术作品的风格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更新。甚至蜕变。

现代纤维艺术是使用各种纤维材料,扎根于古老编结传统的现代艺术。传统样式的地毯、壁挂包括缂丝,织绣、云锦等都是典型的纤维艺术品。而冠上“现代”一词,则表明了它的时代性和区别于传统样式的特质和风格。纤维艺术首先是一种属于材料的艺术,人类利用纤维材料,从实用需求出发,从劳动用具到生活陈设用品,人们从中发明了纤维的劈搓和加拈工艺,创造出如地毯、壁挂、缂丝作品,上千年来,壁毯似乎离不开墙壁,地毯当然离不开地面,缂丝作为美术品或是手卷或是挂轴的方式,这些传统纤维艺术品的功能与风格也随之保留了上千年。随着现代艺术观念的变化和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自本世纪60年代起,织物走下墙面,出现了所谓的“空间地毯”,成为一个既分割空间又占领空间,美饰空间的独立艺术品,它标志着纤维艺术中雕塑观念的确立,导引出纤维艺术走向雕塑,走向结构和空间的大变革。从而形成“软雕塑”的新的理念。一种是围绕性结构的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是1971渥瑞利亚、莫诺滋作的《三个人》,由三个采用原始编织方式编织的粗麻片卷成的圆锥体构成的抽象组合,不同的缠绕式使他们各具个性。成为一个有力量有雕塑感的作品。

另一种是支撑性结构,它不仅使用了软性纤维材料,还使用了一部分硬金属丝作为支架。克莱尔.采斯勒的《地板上轻盈的曲线》,由20几个缠绕着红色纤维的塔形篝构成,从粗到细,有疏有密,高低参差,构成一个争先向上,不断升腾的整体。动态性结构则利用风力等的影响来表现纤维材料张力的活动雕塑成为现代纤维艺术的一种时尚。1981年丹尼尔.格拉芬用尼龙布制作的《风的结构》,在原野上由风鼓动如一个张开的巨大风帆;艺术家在这一过程不仅能感受到强大的张力,“风帆”的摩擦声,鼓荡声产生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短暂效应,变化一个接一个,形态的瞬间变化带来感觉的不断转移,不断投入。现代纤维艺术几十年的实践给予整个纤维艺术带来新的气息,并赋予了自身一些发展的可能性,发现了一些属于过去又属于未来的东西,其时代性的特点不容忽视。

三、艺术反映生活的多元化特点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种种现代观念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剧变。艺术感受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这样就无可避免的为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艺术的诞生与存在,是不能不依赖于它所生长,指涉与服务的社会的。艺术作品要进入的外部世界,是艺术家及其作品寓示的社会话语力量的种种特点铸造的。当后现代主义音乐家约翰.凯奇静寂无声的“演奏”钢琴曲《四分三十秒》时,当法国达达派艺术家杜尚将一个溺器放在展厅而称其为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当几近的男女演员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演出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时,当先锋派美术家在美术馆里贩卖对虾或旁若无人地洗起脚时。他们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讲,很难将其视作种种“世界观”的表现,尽管它们毫无共同的特质,当人们难以把握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的消解时。只要艺术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生活的世界,只要艺术品保持与具体可感的现实存在的,不可分割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它就能产生完美的经验的能力,就能构成正常审美行为的基础。从而造就艺术反映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