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9 22:44: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临床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控临床药师每月负责收集出院病历50份、门诊处方400张,统计每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工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指导精神,本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的数量、金额排名、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和使用强度等进行整理。对排前十名的品种进行跟踪,在进行药物数量排名时对数量出现异常增加的药物进行标记,对连续3个月数量异常增加的药物进行跟踪,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立即反馈给临床科室主任。同时,对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定期分析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1.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及时收集和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为用药积累原始数据提供科学依据。药物不良反应的上报,不仅是药监部门的要求,更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力措施,是综合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有力依据。我院为鼓励临床医护人员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积极性,科室或个人每报1例不良反应,年底综合考核就加0.1分。
1.3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和临床会诊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和医师一起查房,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参与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把药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起来,从经济学角度帮助医师分析用药的合理性,调整用药比例,提出用药建议或优化建议,纠正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我院临床药学的努力方向和展望
2.1药师参与危重、疑难病案讨论、会诊,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由于受到临床药师自身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展开此项工作还比较困难。为了多渠道、多途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目前我院积极引进高学历药学尤其是临床药学人才,分批次到临床药学培训基地学习,临床药师队伍。
2.2治疗药物监测治疗药物监测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的有力手段。但之前由于受到仪器设备等硬性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利用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我们正在克服各种困难,在院方支持和上级医院指导下逐步开展这项药物监测工作。
2.3加强临床药师的继续教育加强对现有的临床药师继续教育,提高其药学知识,医学知识、诊断学知识学习,多关注国内外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4临床药师专科化随着临床药师人数增多,临床药师将向专科化发展,每名药师要有自己的专科优势。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钢板
肱骨髁间骨折是临床常见而复杂的骨折,治疗难度大。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对13例肱骨髁间骨折行开放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8~71岁,平均3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跌伤6例,道路交通伤5例,坠落伤2例。按Riseborough和Radin(1969)分型,Ⅲ型8例,Ⅳ型5例。
2治疗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碎,肘后正中纵形切口,于肱骨尺神经沟处找到尺神经,游离后予保护,将肱三头肌作“Z”字型切断,作适当剥离后显露骨折处,先将髁间骨折予复位并以克氏针或螺钉作临时固定,使髁间骨折变成简单的髁上骨折,然后将髁上骨折复位,以适当长度Y型钢板根据骨折处具体解剖形态修剪塑形后,于肱骨远端后方逐一钻孔拧入螺钉,去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或螺钉,逐层缝合切口,伸直肘关节位石膏外固定。
3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HSS标准评定:优5例,良6例,可2例。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
讨论
1内固定物选择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较复杂的骨折,多呈粉碎性,严重移位。内固定方式上有选择双钢板法者,亦有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者,笔者使用Y型钢板作内固定疗效满意。
2Y型钢板的优点(1)Y型钢板设计符合肱骨远端的解剖形态,易于塑形,钉孔较密便于选孔上钉,钢板远端固定在肱骨远端内外侧柱处,既避开鹰嘴窝,不影响肘关节的活动,又牢靠固定;(2)操作简便,Y型钢板固定于肱骨远端后方,术中掀开肱三头肌后不需作广泛的软组织剥离,既便于操作又利于骨折愈合,其钢板的一体化设计使手术操作变得简便;(3)Y型钢板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防止肘关节僵硬。:
3术中体会术中先将肱骨髁间骨折予复位并可用克氏针或螺钉于冠状位作临时固定,变髁间骨折为髁上骨折,待钢板固定后可拔除克氏针或螺钉,若髁间骨折呈粉碎性,可留置螺钉。
4早期功能锻炼术后2~3天开始行肘关节伸屈锻炼,可主动或被动伸屈肘关节,动作宜轻柔,锻炼间隙及夜间需石膏外固定,3~4周后拆除石膏,加强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1.
[2]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5-206.
论文和临床工作矛盾,医生如何选择?
调查中,面对论文和临床工作的矛盾,60%的医生选择以临床为主,或者科研暂缓。他们的理由是:临床工作是一个医生的本职,其他都是次要的,要对病人负责;国内的科研受限于客观因素、人为因素,也做不出什么创新的东西。
一位受访者颇有些戏谑地说:“以后遇见病人,医生可以很客气地说:不好意思,您的手术我做不了,但是您也别担心,首先我是教授,教授给你看病本身就是你的荣耀;第二,虽然我做不了手术,但是我写过文章,要不您看看我的文章……”
另一个受访者则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儿。2004年,他所在的医院因为没有省级的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进三甲时被一票否决。此后,院领导为医院发展提出医、教、研一体化的方针,“逼”着医生“搞科研”,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与晋升职称、发放高级职称人员津贴挂钩。“金钱刺激等措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些人开始造假,花钱打通各个环节,结果获省级二等奖,院里大肆表彰。”
如此,这位三乙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认为,基层医院还是应该以医疗为主。“在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搞科研的能力,科研是何等严谨、严肃、严格的事情,科研的结果是用来推动医学发展的,是解决临床难题的,一个假的结果将会对临床工作造成多大的危害!因此我认为不分医院级别、能力,盲目地追求搞科研,写论文,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就必然会导致造假。”
不过,仍有四成的受访者选择“科研为先”。毕竟论文是自己的事情,关系着晋升,没有科研,就别想在专业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这也是推动临床进步的基础,能不断增长自己的临床知识;另外,临床工作只要基本完成就可以了,病人的事情是谁都可以管理的。
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和科研水平高的医生,谁更有地位 ?
58%的医生觉得,要根据医院的级别和地区来分,在三甲医院,科研水平高的医生更有地位、更有发展前景,也更有钱;在下面的医院,则是临床水平高的医生占优势。
但是,有50%的医生还是认为,写论文是能提高临床水平的。因为写论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了解专业前沿、总结经验、熟悉专业英语。30%的人认为,写论文没用,国内的很多论文都缺乏创意、拼凑数据、剽窃抄袭、滥竽充数,没有实际价值。另外,有20%的医生觉得,写论文有用,但作用有限,因为写论文而减少临床时间,得不偿失。
引言
耐多药结核病(MDR—Ta)是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的结核病,通常指同时对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在内的两种及以上的抗结核药产生耐药现象的结核患者。该病具有疗程较长、治疗费用较高的特点,同时极易发生并发症,导致治愈率不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笔者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耐多药结核病中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确诊为结核病的患者,经过临床药敏证实,符合耐多药结核病诊断标准。已经排除:有脑疾病和智力障碍等认知缺陷的患者;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有乙醇或药物依赖史的患者;合并身体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将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中男3l例,女23例,年龄27~76岁,平均(50.8±10.4)岁,病程1~9年,平均(4.7±2.6)年。观察组中男3O例,女24例,年龄25~77岁,平均(51.3±11.O)岁,病程1~8年,平均(4.5±2.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文化程度和病情病程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
患者确诊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配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制订符合患者需要的干预方案;进行心理疏导,以取得信任;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加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护理和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通过复查形式,采取X线或CT进行胸部病灶检测,以1982年度结核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如患者病灶呈现显着吸收,则为显效;如患者病灶出现吸收,则为有效;如患者病灶无变化或恶化,则为无效。
1.4统计学策略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以P
2讨论
1.1一般资料
126例小儿肺炎患儿中,男51例,女75例,发病年龄6个月~12岁,临床中大部分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该病在春、冬季节为多发季节。
1.2临床表现
该病发作时不易掌控,通常会出现身体发热,体温上升至39摄氏度左右,并带有咳嗽症状,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有少量粘液,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有头痛、咽痛、关节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肺部可闻及痰鸣音和干、湿性罗音,X线表现明显,有斑状小圆点。
1.3辅助检查
通过常规性的血及尿液,对126例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拍片,对部分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或结核抗体测定。
1.4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①持续高热不退,伴全身不适,频繁刺激性干咳,随之咽喉部出现痰鸣音,伴随有胸咽劲的疼痛。②对比之下胸部的症状更加明显。③通过临床检查可发现患儿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听诊其双肺的音是否较粗,亦能听到干、湿型罗音等情况。④通过检测患儿的白细胞较为正常,亦可能有白细胞增加伴有血沉增快的情况。⑤采取喹诺酮及青链霉素治疗时,均没有任何效果,但运用大环内酯类治疗时效果较好。⑥相比之下,胸部X线片表现更为显著。
1.5用法用量
将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浓度为1.0~2.0mg/ml,然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3h;剂量为10mg/(kg•d)。
2比较
将阿奇霉素作为第二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将其注射到患儿的体内,利用红霉素结构,将Qa位置上的甲基采用氮原子进行重排、扩张和还原等反应,并通过反应逐步取代其生产第一个15元环类抗生素。在对格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中,相比红霉素,阿奇霉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性,并且其是大环内酯类中对肺炎作用最强的药物,其具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浓度是10~100倍的血药浓度;由于巨噬细胞以及多核细胞内的浓度相较于细胞外浓度要高300倍,并且亦能够通过巨噬细胞将药物传递到感染灶内。使用阿奇霉素时,每日仅需进行1次给药,在结束用药后其仍然能够维持6d之久的抗菌作用,同时由于该药为短程给药而具备较长作用,因此小儿更加容易接受。但若在临床中患儿具有红霉素耐药性,则不能够应用阿奇霉素,需要运用其它类型药物来治疗。阿奇霉素是针对细菌在转肽的过程中实行阻碍,并通过在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时实行抑制,有效地控制病原体的生存,它的作用率高达百分之百。其的代谢原形有50%通过粪、12%通过尿排泄出,不会对肝肾造成明显损害。
3结果
126例支原体感染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用5%葡萄糖稀释浓度为1.0~2.0mg/ml;剂量为10mg/(kg•d)。合并其它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合并病毒感染者加用炎琥宁、阿昔洛韦等治疗痊愈,疗程缩短。结果126例小儿肺炎经过综合治疗均痊愈。
4讨论
关键词:磨牙症
磨牙症,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醒着时有无意识地磨牙习惯者。磨牙症可对患者的牙齿、牙列、牙周组织、口颌系统的肌肉组织以及颞颌关节造成损害。自上世纪初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病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所用方法各异,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对其病因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未明确。
1心理因素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口腔具有表示紧张情绪的功能。磨牙症及其牙合习惯被认为是由紧张及其它精神压力引起的。故情绪紧张是磨牙症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当愤怒时,通过咬牙来表示受挫是人类的本能。由于精神压力是内部的、无意识的,故磨牙通常也是无意识的动作。有学者提出,当个体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在梦中和睡眠时会出现磨牙。并认为磨牙是心理受挫折的一种表现。从精神心理角度讲,磨牙症代表一种情绪状况,特别是惧怕、生气、愤怒、敌对、抵触以及悲观及其它各种情绪,这些人从其潜意识中表现心理状况,所以是一种心理受挫和不满意的指征。
笔者对50个磨牙症患者和48个对照者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得出结果。结果表明:
(1)磨牙症者有较多的焦虑成分,同时表明磨牙症者将挫折转向内向,而非磨牙者趋向将挫折转向外向,某个物体或个人。
(2)磨牙症患者情绪更不稳定,显示出更注意琐碎的事情。
(3)夜间磨牙与白天的压力水平有关,白天的紧张程度减少可使夜间磨牙减少,同时也证明了环境心理压力可引起肌肉紧张增加。
总之,上述多种因素,特别是焦虑、紧张、压抑、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因素,可能是磨牙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2牙合因素
牙合因素与磨牙症的关系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而微小的牙合创伤和牙合缺陷将在神经质的个体中引起磨牙习惯,牙齿缺失、过长、不良修复体等均可引起磨牙习惯。在儿童,创伤、乳牙或恒牙的不完全萌出可引起磨牙症,在成人认为磨牙是由于牙合不完善引起的。当伴有精神紧张时,任何牙合干扰均是磨牙症的触发因素。
也有一些学者对牙合干扰与磨牙症之间的关系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口颌系统在牙齿受到刺激后,通常的反应是开牙合而不是闭牙合。牙合干扰本身不会引起牙齿“无意识”地磨除有害干扰,所以认为牙合干扰不是磨牙症的病因因素。此观点也被试图通过调整牙合缓解磨牙症而未成功的试验所证实。研究指出,由于在睡眠中感觉功能降低,牙合干扰不会引起中枢的感觉输入。磨牙症似乎不是由于牙合干扰产生的信号输入引起的。因此认为,牙合因素是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引起磨牙症的媒介。因此,对于牙合干扰与磨牙症之间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3中枢神经机制
早在1961年有学者实验研究了动物深麻醉下的神经机制,做了将中枢神经系统作为磨牙症机制的最初尝试。成功地通过电刺激兔子的大脑皮层颌骨运动区,引导出与磨牙运动类似的颌骨运动。指出皮质颌骨运动区一些部位脑细胞的不正常兴奋,是导致磨牙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对磨牙症的研究更加客观。用微型发射传感器粘着在牙齿上,用于睡眠研究。以睡眠中的牙齿接触为信号,并做肌电活动记录。结果表明,肌电的高活动周期在所有人的整个睡眠周期中发生。睡眠中的牙齿接触与肌电的高活动期有关,且睡眠中的肌肉兴奋与快动与睡眠期有关。在睡眠中发生了3~4次,每次持续几分钟~1小时。因此认为,正常人及磨牙症患者在睡眠时的牙齿接触与试睡眠有关。
与磨牙症发生有关的唤醒刺激可能涉及皮质的颌骨运动区和穹窿回区。脑干的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贮存源负责唤起行为,而中枢网状结构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贮存源对脑电活动型的保持很重要。如果在从睡眠到清醒的转移过程中,黑质纹状系统中的多巴胺贮存源皮质的颌骨运动区给予一个有力的推动,磨牙症可随时发生。另一方面在唤起反应上,中脑网状结构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是把睡眠中大脑功能组织到一种正常状态。在某种情况下,其发动中心的正常功能强于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唤起,磨牙症可能被抑制。另外,对患帕金森氏病的患者用左旋多巴胺进行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磨牙症,停止或减小剂量,磨牙停止。以上证据支持磨牙症的中枢机制理论。
研究者一致认为,在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时,内科医生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情感倾向。作为一名真正的内科医生,即便遇到挫折,遭遇权威和社会压力时,也要有质疑的态度、指出错误决策的勇气。内科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批判性思维技能发展,而且要关注情感倾向的培养。这对于每天都在做决策的内科医生而言很重要,对于处在问题重重和纷繁复杂的医疗环境中的我国医生而言更重要[2]。
2认知理论与课程整合为内科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当内科学知识的传授超过记忆的承受阈值时,有效知识传授降低,且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可能耗费更多的时间。这也是自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国医学院校课程体系大规模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2.1认知记忆与内科学教学的相关性
记忆是学习各门课程的基础,对于医学生及内科医生而言,医学知识的记忆会伴随整个学习工作的全过程。内科学教师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医学知识的传授方法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如何通过提高记忆效率改善学生思维活动。记忆通常被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存储量小、时间短;长时记忆存储量大、时间长。长时记忆是知识的载体,作为一种长期静态的存在,对学习和工作思维起的作用不大,因此,对其起作用的是动态的记忆,也被称为工作记忆,直接参与医生行为过程。工作记忆是通过短时记忆发挥作用的,所以在内科学纷繁复杂医学知识的记忆中,增强短时记忆存储效能,对于改善记忆效果有很大帮助。传统内科学课堂教学侧重于大量知识的传授,但是学生的工作记忆阈值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和储存大量信息,这就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于是,整合内科学知识成为教师探索的一个方向。
2.2认知负荷理论为内科学知识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内科学教学改革中,通过降低认知负荷设计的课程有很多,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其主要限制来源于所传授的知识结构本身。例如,实验室检查内容以复杂的陈述性数据知识为主,其难度来自于巨大的信息量。对于这类课程,即便通过课程改革减少认知负荷,也不能减少传递的信息量,对课程的认知难度影响较小。但是可以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增加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降低认知负荷。例如可以把心肌酶的检查内容整合到冠心病这一章,因为学生学习完实验检查后,并不能记忆繁多的检查内容,在内科学授课中,教师还要讲解一遍心肌酶学的特点。所以在传递信息量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课程整合,降低认知负荷,增加课程的关联性,为知识整合提供了新的模式[3]。
2.3传统教学法、SBL、CBL、PBL与课程整合
SBL、CBL、PBL并不是新事物,早在17世纪就已经出现了SBL的雏形,然而SBL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出现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几乎是同步的。CBL、PBL之间容易发生混淆,区别在于CBL采取指导式提问方式,PBL采用开放式提问方式。关于PBL的争议一直存在,认识也不统一。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常需花更多时间对疾病进行探索,在短时间内不能抓住重点。这一现象不仅在内科学教学中存在,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存在。CBL与PBL不同,内科学教学中,单独使用PBL的认知负荷依然很高,类似于给学生一个内科病例,让学生自行找出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并自己制定治疗方案,最后给学生一份疾病概要。而CBL更像是一个范例教学,其中包含真实病例,并带有分析病例的过程[4]。对于同样的教学目标,PBL的效率没有CBL高。但由于内科学教学中存在大量规范化、相对固定的诊治流程,PBL、CBL在内科学教学的现实价值是对传统教学法的补充,而非取代。在内科学教学改革中,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课程整合无疑是具有科学性的。当前内科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已经越来越被研究者所推崇,并且成为内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认知负荷理论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5]。
3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是内科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3.1循证医学与概念图结合使学生早接触临床
传统的内科学教学将诊断学及各系统的生理、病理、疾病诊治分开讲解,各门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全部课程学完后,学生难以对临床实际需求产生清晰的思路。以命题为中心,结合最新循证医学、指南或专家共识的概念图教学则能把有关的内科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条理清晰的可视化图表,有利于巩固、理顺所学知识。如在学生制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疗概念图过程中,可以将“心电图”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内容整合到“内科学”心律失常中,理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整个诊疗思路,使学生全面考虑问题,不遗漏重要内容;同时密切结合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最新指南,规范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整体思维。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而且制作概念图的过程是积极思考的过程,可以将零散的、不关联的思维整理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内科学教学内容
内科学教学改革应将批判性思维贯穿始终[2],以认知负荷为理论依据、课程整合和概念图为方法、临床需求为导向,训练学生掌握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在四模块(基本素质与能力、专业基础与技能、核心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两结合(基础与临床教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四基础(厚基础、宽理论、强技能、重人文)的前提下,完善内科学教学模式及知识框架(见图1),建立一套完整的内科学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宽泛地理解疾病和健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3学生自评量表、学生互评量表、教师评价量表的设计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内科学教学需要使用多种计量学知识和评审方法,需要对能力获取的进展和失误不断进行评价。设计学生自评量表、学生互评量表、教师评价量表,并评价信度、折半信度、效度,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临床岗位需求。
4国内外教学模式借鉴
1.1就护生个人而言,临床实习可通过临床工作验证其自身的职业选择,是否合适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帮助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习中,可验证所学,了解工作内容,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只有具备良好的临床工作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工作竞争中领先。
1.2就医院而言,在经过培训及实习后,护生可从事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帮助医院节约部分工作成本。同时临床一线护士在临床实习带教中也能够进一步充实自身所学提高自身业务及教学能力。
2.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
2.1护生基础较差,缺乏信心部分护生理论知识基础差,不能承受临床工作压力,思想上存在惰性,缺乏对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精神及工作责任心。虽然在初期,护生对实习工作积极性较高,但对自身认识不足,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对于如何有效的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成为合格的实习生缺乏信心。
2.2护生缺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部分护生因个人原因,不遵守纪律、上班迟到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自身及同学的实习。同时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律教育较少,故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及规章制度缺乏认识,甚至有的护生认为工作差错与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3.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3.1临床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在教学中注重教师选拔,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及医院对带教工作要加强重视,给予带教工作更多支持,更加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如教师的规范化培训,定期临床技能培训,并加入年度考核,奖惩分明,提高积极性。另外积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入双向评测。通过护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教,更好的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2加强护生性格塑造及护患沟通能力、法律知识的培养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生会面临环境转变,以及学习、实践、护患沟通等诸多问题。带教教师应用自己的热情及专业素养让护生爱上自己的职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全心的投入到实习中。同时应告知护生注意仪表仪容,尊重患者,讲究沟通技巧,指导其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在带教中也应加强法律知识、规章制度的培训,让护生清楚自己在实习中的角色,若因私侵犯了患者的权益,则应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负责。
3.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护生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应注意改善教育方法及教学模式。如应建立临床模拟病房及增加见习时间,让学生真正贴近临床,更好的为实习创造条件。另外因当前医学发展迅速,一线工作流程及医疗器械器具等逐年更新,更应改善教学,跟上时代脚步,尽可能缩小课堂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3.4结合护生实际合理调整实习时间为减轻护生就业及升学压力,可结合学校及医院实际情况调整实习。如我校目前已将部分学生见习时间提前,增加学生半年自由支配时间,有利于毕业生合理安排就业及升本、考研时间,提高就业率及升学率,以提高毕业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