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6 17:36: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 中小企业的竞争情报需求及服务策略研究 中国中小企业政策的反思 面向中小企业的竞争情报服务研究 浅析佛山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的现状及对策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法律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利润分配及税务筹划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计划的困境及出路分析 韩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研究 公共图书馆对中小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策略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机理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1中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的思路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及发展策略 韩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及对中国的借鉴 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困境及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及可行的解决之道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分析及建议 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应用问题及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10-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全文)[EB/OL].,2015-11-15.
[11]9月份地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J].中国经济信息,2014,(20):31.
1我国畜牧兽医法规体系的现状
畜牧兽医所从事的有关畜禽饲养管理技术工作,饲料厂从事化验员、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各级兽医站从事地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各级卫生防疫站或监测站从事畜禽防疫和检疫工作,宠物医院从事诊疗、美容等工作可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及食品安全,并且能够保障农牧业的良好发展。在畜牧兽医的法规体系之中,有着规章、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等诸多的法规,其中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数十部之多。这数十部的法律法规,还对畜牧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制订了工作规范,对一些相关的部门制订了日常的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动物防疫以及质量安全等所需要去履行的各项职能。但由于我国畜牧兽医业起步较低,发展较慢,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普遍较差,所以这些法律的实施就比较困难,从而暴露出这些法律法规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
2我国畜牧兽医法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行政执法困难
目前,虽然我国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总数已有了数十部之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首先执法主体上的问题,在我国,若是发生突发事件或是重大疫病时,动物防疫部门、食品安全部门以及卫生部门等都会运用自身的行政执法能力解决问题,但是根据《动物防疫法》来说,行政执法的能力只存在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但在处理事件时,许多部门的加入就导致了执法主体的分歧。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各部门的行政执法效率,若是事件处理不当,相关部门之间就可能互相推卸自身的责任,最为严重的就是延误了受害群众的救治及保护时间,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执法规范以及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就我国目前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来说,其中对一些执法规范的要求非常的不严谨,这就会使得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没有一个参考标准,导致对执法把握不准从而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发生。
2.2对畜禽产品的检验检疫以及监管力度不够
在近年来,由于畜禽产品安全而导致的问题,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也证明了畜禽产品的检验检疫以及监管方面力度不够。造成这类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让不少的畜牧产品经营者有空子可钻。
2.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畜牧兽医方面法律虽多,但还有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一些法律的实施细则也并不能及时地对外公布,这就使得一些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行。我国在兽医以及动物屠宰方面,只有相关的规范进行约束,这些规范从根本上说并不能算作是法律,故而也就缺少了法律所带来的威慑力,导致人们对这些规范视而不见,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我国畜牧兽医法规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
一是要去对已有法律进行完善以及细化,及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法规或是实施细则;二是要使我国目前的畜牧兽医法规与国际相接轨;三是要去填补一些畜牧兽医领域的法律法规空白,从而使得畜牧兽医的法律法规能够更加的完善。
3.2严格执行畜禽产品检验检疫以及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检验检疫的标准比较宽松,故而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所以说必须要严格畜禽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动物检疫法》以及《兽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对官方的兽医制定更加明确的标准,才能实现真正的专业化。
(一)美国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制定和执行能够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社区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1862年,美国出台了《莫雷尔法案》,这是在社区教育兴起之初出台的一部法律。通过这部法律,各州成立了“土地赠予学院”,规定学院将向社会的工业和生产阶级提供最好的设施,以使他们获得实用的知识和精神文化。这部法律的出台,客观上起到了确立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的作用,保障了社区教育的有序发展。1874年,联邦政府通过了《海奇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出资建立农业试验站。试验站不仅研究解决实际农业问题,还直接向农民传授农业科学知识。191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史密斯-来沃法》,该法案拨款资助在国民中传播农业和家政的实用信息,并且鼓励国民利用这些实用信息。1917年,政府又通过《史密斯-休斯法》,该法案对成人职业培训的各种计划实施拨款资助。1963年,联邦政府出台了《高等教育设备法》,在该法案中联邦政府首次在立法中提到社区学院,并以立法形式规定给予社区学院教育经费。1978年,出台了《社区学校和综合教育法》,该法案中联邦政府要求社区学校“根据社区需要、兴趣和有关问题,通过社区教育项目,提供……教育的、娱乐的、文化的和其他相关的社区和健康服务”;并建立了基金,用来促进社区教育的研究和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20世纪中叶之后,美国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经济机会法》、《训练就业综合法》、《成人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综合雇佣和训练法案》、《2000年美国教育法》等等。这些法律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社区教育全面、有序的发展。
(二)日本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日本政府是日本社区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为了推进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1949年,日本文部省根据《教育基本法》制订了《社会教育法》,该法案中规定公民馆为日本社会教育机构,并规定了设置公民馆的目的是为市町村及其他一定地域内的居民,开展有关实际生活的教育,推进学术及文化方面的各种事业,提高居民的教养,增进居民健康,陶冶居民情操,振兴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可以说,公民馆是按照居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对其开展多种教育、学习、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的综合性的社会教育机构。为了达到其目的,发挥公民馆的职能作用,依据《社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公民馆还开展一些方便居民生活学习的业务。如公民馆开展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文化补习活动;还为居民开设了各种内容的定期讲座;举办讨论会、展览会等供居民学习;公民馆还置备了各种书籍、模型、资料等,供居民利用;公民馆还会组织文娱、体育活动等。该法在法律上确立了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中与学校教育并列的地位,进一步加快了社会教育的发展速度。1950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图书馆法》,该法案规定图书馆是以收集、整理和保存图书、记录及其他必要的资料,供一般公众利用,以促进公众教养、调查研究和文娱活动为目的的,是为了使全体国民能够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提高文化教养水平而设立的社会教育设施。为了实现图书馆的目的,发挥其应有职能,根据《图书馆法》规定,“根据当地的情况和一般公众的希望,进而注意可以援助学校教育,努力实现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开展一些便于公众学习的业务。如图书馆要充分收集乡土资料、地方行政资料、美术品、录音、电影、图书等资料供一般公众利用;图书馆还要求工作人员对馆内资料应具有足够的知识,并对公众开展使用咨询;图书馆还要设置分馆、阅览所、以及巡回开展汽车文库、出借文库活动等;此外,图书馆还会主办读书会、鉴赏会、资料展览会、研究会等。1951年,日本政府又出台了《博物馆法》,该法案规定:除了将历史、民俗、科学、乡土等原先就被称作博物馆的纳入其中之外,还将天文馆、美术馆、动植物园、水族馆等也包含在博物馆之中。该法案还规定,博物馆是以收集、保管、展示历史、艺术、民俗、自然科学等有关资料,并向一般公众开放,为提高国民修养、调查研究等实施必要的事业,同时对所收集、保存的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为目的的社会教育设施。博物馆为了达到其目的,发挥其职能作用,根据《博物馆法》的规定,日本博物馆也开展了一些方便公众学习的业务。如对一般公众,在利用博物馆资料方面给予必要的说明、建议、指导等,以及设置研究室、实验室等供利用者使用;博物馆还会设置分馆或在该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博物馆的资料,供公众参观学习;编辑和颁发有关博物馆资料的指南书、解说书、图录、调查研究的报告书等;博物馆还会主办有关博物馆资料的讲演会、电影放映会、讲习会、研究会等;对博物馆所在地或周围地区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文化遗产进行编辑解说或编制目录等方便一般公众利用该文化遗产等等。这三法即社区教育“三法”,由此完成了对社区教育主要设施———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的立法。1990年6月,内阁及国会又先后通过了由文部省提出的《终身学习振兴法》。该法案的目的“:鉴于国民普遍终身追求学习机会的状况,为促进都道府县振兴终身学习的事业,对整备该项事业的推进体制和其他必要事项,以及为促进在特定地区综合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措施予以规定。同时,通过采取设置调查审议有关终身学习等重要事项的审议会等措施,以谋求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及地区终身学习机会,进而为振兴终身学习做出贡献。”随着《终身学习振兴法》的实施,日本终身学习运动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日本政府所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是日本社区教育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对我国社区教育立法的启示
(一)加快社区教育立法速度,做到有法可依社区教育立法是社区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各国政府管理和控制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各个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制定和执行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先进与否,最重要的标准是看这个国家法制化建设和完善的程度。北欧、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反观我国社区教育现状,虽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社区教育立法的重要性,但至今没有一部社区教育或终身教育法规,只有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政府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但是其权威性不够,而且具有较多的局限性。至今只有福建省人大制定了终身教育法规,其他诸省至今还只停留在政策文件、章程制度水准上,也都没有上升到法规程度。因此,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在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引导、推动的状况下,加快社区教育的立法步伐,可以将某些地区现有社区教育的“工作章程”“、组织章程”、“暂行条例”等加以修改和充实,使之上升为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促使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股指期货的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以某种股票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股指期货交易合约的标的物是股票价格指数。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来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是新生的金融衍生品,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但是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规模上与交易品种上都迅猛地发展。据2006年的数据,在全球期货(期权)交易中,股指期货(期权)所占的比例为38%,位居第一位。
2股指期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2.1美国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
1982年,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诞生于美国,快速的发展使其在短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国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规范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国家期货管理法律、法规,二是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互为补充和配合两部分法律规范体系不仅保证了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实现了市场的充分竞争和高效性。在微观方面,美国股指期货规则是保证股指期货交易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法规。美国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保证金制度、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报告制度、价格限制制度、交易头寸限制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制裁制度等。
2.2日本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
日本的股指期货从产生到迅速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期:80年代初期到1987年,日本虽然已开放了其证券市场,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日本股市。但是,首先出现的股指期货合约却并非来自日本本土。在第一阶段时期,日本的《证券交易法》明确规定证券投资者禁止从事期货交易。因此,法律法规并没有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扫清法律政策障碍。
发展期:1988年到1992年,此时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股指期货刚推出时,并不被太多交易者关注,通过修改和制订法律法规,如《金融期货交易法》等法律法规,为股指期货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政策也倾向于保护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促使股指期货健康的发展。
成熟期:1992年直至今天,股指期货市场逐渐成熟。日本积极改革创新,制定新法并修改旧法,如2004年对《商品期货交易所法》进行了重大的修改,确保股指期货市场走向正轨。
2.3国外股指期货法律制度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从发展趋势上看,各国都更加注重对股指期货法律法规的完善。日本在股指期货法律法规薄弱的情况下推出发展股指期货,走了较多的弯路,不仅曾一度使投资者丧失信心,而且也令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出现停滞。这样的经验教训在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之际更具借鉴意义。
其次,从管理的组织体系上看,美国和日本都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级监管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监管权限。均强调了政府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自律组织的协调发展,使股指期货市场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灵活协调下互相制衡,分散风险,保障股指期货市场的有序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
第三,从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上看,美国具有完备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比如佣金及佣金商制度、价格限制制度、违法违规行为制裁制度等。而日本因为是“三省分口管理体制”,没有设立期货行业协会,只是有全国商品交易所联合会等民间协会,与美国的期货监管模式有异同之处,因此日本在借鉴美国模式同事积极创新与改革,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土现状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模式。在此处,中国与美国、日本股指期货发展现状都有所不同,所以“闭门造车”的空想立法方式不仅易出现法律漏洞,而且浪费调研资源。因此,参考国外先进法律制度与结合自身现状并适当创新,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应为我国股指期货立法思路的首选。
3我国对股指期货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3.1社会背景角度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已加入了WTO,经济全球化进程要求期货市场更加完备,推出股指期货是期货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欲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股票市场对股指期货的需求,都需要法律法规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垫定基础,并对推出后的市场行为进行规制。
3.2经济学的角度
第一,股指期货一方面是有效的投资手段和套期保值工具,能够加入到传统的证券投资组合中,改善其投资绩效。并且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品种,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给了期货投机者以投机的机会,得到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喜爱。
第二,通推出股指期货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吸引投资者和资金,有利于扩大期货市场的规模,加强市场的流动性,并以此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第三,推出股指期货后,通过法律法规可以规范期货交易行为,促进期货市场的规范化,可以提高期货市场服务水平,确保期货功能的发挥,因此有利于期货市场的稳定和社会安定,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3可行性的角度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我们的既定目标,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法制不健全,投资者钻法律漏洞,投机现象严重的情况为我国进行法律规制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并且勤于变动的股指期货政策对金融市场是不利的,而基本的期货法律制度与股指期货法律法规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政策的重复建设”。因此,运用法律手段确保股指期货顺利的推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只有法律手段才能从根本上、从长远保障我国的股指期货的顺利上市与其后的平稳发展。
4我国股指期货立法的基本原则
4.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仅为证券立法的基本原则,也应当为股指期货立法的基本原则。投资者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分,在资金量和信息资源等方面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股指期货立法应该贯彻公平的原则,为各类不同的投资者提供同等的交易机会,参照期货交易规则中的“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而并非“数量优先”“和资金量优先”。立法者也必须根据市场状况,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保障交易中处于弱者的一方,真正贯彻股指期货要求公正立法的基本原则。
4.2符合国际惯例原则
规范化和国际化的交易品种名称不仅为他国投资者交易本国股指期货品种带来便捷,而且能够保障安全与提高效率。虽然这些国际惯例能够促使股指期货的成熟发展,但在借鉴的同时也需要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相结合,坚持“国际惯例引进为主,创新为辅”的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独具特色的股指期货法律法规体系。
5我国股指期货法律规制的立法模式
5.1“应急型立法模式”与“设计型立法模式”
从美国和日本的股指期货发展过程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中可以看出“立法先行”的“设计型立法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股指期货在中国论证了如此多年却迟迟不能推出,究其根本原因即是有关期货的法律法规滞后,并且内容简略,效力层次较低。在立法结构的实体性和程序性也不规范,致使期货市场的发展处于法律的软约束之下。因此,填补法律的空白,从美国和日本的立法中吸取经验,为股指期货“量身定做”适合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但是出现问题后再立法的“应急型立法模式”也不应该被摒弃,多变市场状况需要法规的更迭与修改,“应急型立法模式”应为“设计型立法模式”的补充。
5.2“单独立法模式”与“混合立法模式”
证券衍生品主要分为两类,证券型(如权证)和契约型(如股指期货、期货),不同的证券衍生品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采取“混合立法模式”将不同的证券衍生品种与公司债券等现货交易并列去制订法律法规,会造成适用和执行的混乱。与此同时,制订股指期货法律法规既要做好与《公司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法律的衔接,又要保证股指期货立法的有效性与前瞻性。因此采取“单独立法模式”比较合适,制订一部专门调整股指期货的《股指期货法》,不仅能将股指期货制度创新建立在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平台上,真正有效地控制风险,而且能够促使市场当事人、市场执法人遵法守法。
5.3“官僚型立法模式”与“民主型立法模式”
“官僚型立法模式”制定的法律法规体现的意志是当权人士与各级政府官员意志的集合,是内部部分民主的集中,不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这种立法模式弊端较为突出,具有单一性、可控性和上位性,背离了现代立法的民主原则。
“民主型立法模式”正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公开的、广泛的征集公众对股指期货的立法民意,确保各方相关证券、期货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民主型立法模式”为民众参与股指期货立法垫定了政策基础,顺应了公众和市场的需求,相当程度上赋予法律的正统性、民意性和权威性。同时,也为即将制定的股指期货法律在执行上扫清部分障碍。
参考文献
今后我们一定要在具体工作中,及时全面地学习好、贯彻好姜局长的讲话精神,这是我们以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充分发挥省烟草公司政策法规部的职能作用,现将下一步本部门全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充分领会讲话精神实质
这次局长到我省的调研活动,对于我省烟草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每一名同志都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融入到讲话精神所指导的方向上来,统一到“总结经验、全面提升、奋力前行、永攀高峰”的主题上来。通过这四方面主题的深入解读,我们要将友邻省份、我省所属的分局近年来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借鉴和深入推广,从而更好地贯彻国家局、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充分总结的同时,我们要继续本着创新提高、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在行政执法工作上全面提升服务工作的执法水平,对违反国家法律政策、阻碍和影响烟草发展大局的非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开展本职工作,坚决执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权,为我省烟草发展事业做好法律保障。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以建设一流的行政执法队伍的具体行动来保障讲话精神的全面落实
讲话精神主要是针对烟草行业发展大局做出了合理的定位,那么做为政策法规部门,队伍建设工作必然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今后工作“四句话主题”,必然需要一支熟悉法律、热爱执法、忠诚可靠的干部队伍,那么加强学习必然显的至关重要,我们要不断加大法律培训力度,采取就案讲法、集中培训、专题研究等形式提升队伍素质,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学者巡回授课,同时学用结合、注重实效,将学习培训的法律政策知识快速运用到工作当中,认真做好专卖部门做好行政执法人员的岗前、岗位培训及考核工作,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加大力度、扩大宣传,真正发挥烟草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作用
对于烟草行业来说,我国的法律法规已经很成熟和规范,但法律法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项惩处职能,它更主要的是通过法律法规的遵守,来保障和促进发展,对我们工作来说,这就是一个十分合理的定位,有的问题不在于事后弥补,而主要在于事前预防,这更是我们法规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做好各项宣传工作才能发挥法律法规的作用。有关法律问题的处理早已上升到事关发展的重要日程上来,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在负责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上做好文章,要以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诸多形式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好宣传活动。通过各种长期有效宣传的宣传活动,既要减少和杜绝涉法问题的产生,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又要借助宣传工作来提升我省烟草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依法及时处理各类纠纷,充分激发一切可以调动积极因素,有力维护烟草事业的大局。
四、整章建制、严格纪律,以高效的本职工作体现讲话精神
——市XXX局依法行政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近年来,市XXX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市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中心,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狠抓制度保障,坚持依法行政,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和促进了全市XXXX工作的健康发展。近两年来,获得市级以上各种表彰和奖励55项,四年两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今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命名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今天市政府召开法制工作会议,借此机会,把我局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
推进依法行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局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注重落实,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XXXX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从依法行政的源头抓起,进一步健全了法制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提高了全市XXXX系统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1、建立健全机构。按照市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我局设立了政策法规科,在人员配备上,设副科长一名,科员两名,均为法律专业毕业;在办公配置上,购置了摄像机、照相机。政策法规科具体负责全市XXXX系统的依法行政工作。另外,市纪检监察局驻本局监察机构负责指导监督依法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两错”责任追究工作。今年,积极运作,申请成立了执法监察局,以强化XXXX动态巡查和各种违法案件查处,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了基层XXXX所建设,按照我局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全市的XXXX所分期分批地建设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的XX所。
2、认真组织依法行政。为了保证依法行政工作的稳定推进,逐步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我局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贯彻<行政许可法>工作计划》。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我们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严格执法,使《行政许可法》在全市XXXX系统得到贯彻实施。以制度建设为突破点,加强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政许可配套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出台了《对被许可人监督检查规定》、《关于听取行政许可申请人陈述申辩规定》等六项配套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实施行政许可,所有行政征收均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进行。今年3月,全国XXX委副主任XXX和XXX部副部长XXX先后带队来我局检查工作,对我局的政务大厅及行政管理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关键词:物流法律法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logistic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each country to promote the social economic growth, but in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not very obvious, the reason is that China's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exist many problems, the need for perfect.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 logistics laws; market access; managment system
物流自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入中国,在国内逐渐发展开来,但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滞后,导致物流业处于缓慢发展和无序推进的状态;同时我国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法律规范,调整物流各环节的规章制度都散见于各部门法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物流法律法规的这一现状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为服务业的物流势必也将面向全球,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法律环境,既能保证国内物流产业健康和持续发展,也对我国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化具有重大的作用。
1 当前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现状
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对物流领域的发展和整体调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缓解了物流领域发展的“法律真空”状态,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1.1 主体立法方面
我国的物流主体立法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物流行业组织和协会的立法规范,另一个是各种物流业经营主体的立法规范。前者主要是在行业自律和保证市场正常秩序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后者主要是物流经营者主体资格认定、并更、灭失的立法规范。在法律意义上,国家还未制定关于物流主体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当前使用的物流法律规范都散见于部门规章制度中,法律执行效率较低。
1.2 行为立法方面
物流行为立法调整的是物流业经营主体之间从事物流活动的立法规范,在法律意义上属于民事行为法的性质[1]。当前颁布的民事行为法规当中,对物流活动的表述本质上就是合同行为,但是《合同法》中合同行为注重的是交易的结果,物流合同注重的是服务过程,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在立法角度上加以区别,有必要对这种特殊的合同形式重新进行规范。
1.3 物流经济调控立法方面
在调控方面,物流经济调控主要由宏观调控和微观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构成。大部分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法律规范同样适用于物流经济的宏观调控,如《预算法》、《金融法》、《价格法及投资法》、《外汇管理办法》等,物流市场的宏观调控也有其相应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如《航空法》、《邮政法》等。物流微观市场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在对物流市场进行微观调控管理时发生的物流经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般而言,市场微观法律制度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补贴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这些市场微观法律制度同样也适用于物流经济微观调控。
1.4 争议救济立法方面
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物流活动的不断延伸以及物流参与者的不断增多,各种物流权益纠纷也随着增多。在国内程序立法领域,解决物流纠纷的途径还是主要以诉讼和仲裁两种方式为主,依据相关法律作出的判决书和裁定书等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是解决物流纠纷适用的最主要程序法律依据。
2 我国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物流业执行的法律法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环境延续下来的,这些法律规范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制定的,对推动当时的物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基本上能维持当时物流业的经济秩序。但由于时代的发展,这些物流法律规范难以满足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更难以满足中国物流业国际化的发展需要,需要补充、修订和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物流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
由于物流活动的环节众多,这种特点使得调整物流的法律规范散见于体现为代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利益制定和颁布的部门法中,形成了多头而分散的局面。同时由于协调不到位,有时候会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法律法规“打架”的现象,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属于立法资源浪费,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和规范。
2.3 对物流市场的准入条件缺乏统一法律规范
从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物流准入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保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例如在德国,对物流业的审批制度是非常严格,物流公司的注册要有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双重审核制度,对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历要求,而我国对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现有的《民商法》和《工商注册法》也仅对运输企业成立作了若干规定和详细要求。而我国多数的物流企业都是从运输公司和仓储企业转型升级而来,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完善物流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资质问题的立法更是当务之急。
2.4 我国物流立法无法适应入世的需要
当前,国内物流行业执行的物流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是某一领域的法律关系,而现代物流业涉及的领域众多,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电子商务等[2]。运用这些法律规范来调整物流关系时,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对法律的一体化要求,物流立法的滞后、缺乏前瞻性的这种特点,导致的结果就是物流新业务、新问题无法可依和无法可行,进一步会导致物流市场的混乱局面,不利于物流市场健康和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物流政策的出台,往往都是出现问题后才会进行法律规范的调研和退出,这与高速发展时期的新型产业―物流业的发展完全不相适应。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国际化、商务现代化的现代物流供应情景下,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更加需要对我国现行物流法律规范进行深入的修改和补充,以适应物流高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国内物流走出国门,成为大型跨国物流企业提供机制保证。
3 构建和完善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几点建议
3.1 更新完善物流立法,有针对性的制定物流法律法规
面对我国相对滞后的物流法律法规,必须尽快更新完善,制定符合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和法律规范[3]。国内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物流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物流业起步较晚,在这种情况下,不通过调查而制定出来的相关物流法律法规和实际脱节,达不到制定之初的预想效果,因此,政府部门和国内立法机构要根据国内物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流法律法规。
3.2 建立一个协调的物流管理机构,制定出统一的物流法律规范
从以往经验来看,物流业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我国应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物流管理执法部门,统筹物流活动的整个环节。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德国的管理模式,德国采取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对物流业进行管理,统一管理物流部门的政府机关是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BMVBS),德国联邦物流采购协会(BME),德国物流联盟(BVL)以及德国运输物流协会(DSLV)等协会部门具体负责行业管理,同时这些协会也负责物流法律法规的制定,这样制定出的物流法律法规就比较适应物流业的发展。
3.3 完善现代综合物流准入法律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国内,关于物流产业政策有《关于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物流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还没有上升为法律规范。而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等综合物流服务发展迅速,从单一的提供运输、仓储服务转向更广泛、全面的综合物流服务,而现实国内关于第三方物流等综合物流服务的准入制度立法还处于空白阶段,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所以应尽快加强第三方物流的立法,明确第三方物流的法律责任,界定其服务范围,规范其组织形式、准入资本、技术设备要求及服务人员要求等,禁止一些低利润、低技术的企业进入物流行业,破坏市场信用,明确市场准入的基本原则。
3.4 制定与国际化发展接轨的物流法律法规
随着中国加入WTO,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陆续进入我国,对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势必造成一定的冲击。WTO奉行的原则是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理念,而我国的本土物流企业这方面的意识不到位,竞争力缺乏,在与大型物流企业竞争中肯定会处于下风。面对这种形势,本土物流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国内的立法机关要善于学习国际先进的立法观念,在制定法规规范时,要尽量考虑加入世贸后相关体制的接轨问题,做到既要符合我国特点,又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物流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壮大我国物流产业,提高其竞争力,为中国物流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做好护航保驾。
参考文献:
[1] 朱长根,安礼奎,付小宾. 完善我国现代物流法律制度的思考[J]. 企业经济,2014(11):189-190.
[2] 陈金涛. 完善我国现代物流法律制度的理论思考[J]. 当代法学,2007(3):120.
[3] 刘丽艳. 论我国物流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北方经贸,2006(11):49.
关键词:道路桥梁 ;监测技术 ;质量
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深入发展,科学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现代工程质量监管中的应用不断加深,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也是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但是近些年来,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因此需要不断的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行业的发展。
1 路桥工程质量监测行业现状
路桥工程质量监测行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进步兴起的,距今已有二十余年,在这短十年内,路桥工程质量监测行业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工作类型也逐渐丰富,成立了一大批的监测机构,这主要包括企业试验室、监督检测机构以及科研院校的监测机构,企业试验室是对企业生产的建筑工程的相关产品进行检测,保障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但是通常情况下,企业试验室的可信程度较低,相关的设备有限,经济实力以及监测能力处于劣势,因此在监测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少;监督检测机构是各级政府成立或者承认的检测机构,其成立时间较短,但是由于自身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受到各界的认可,目前已经处于垄断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是其垄断地位决定了他们的服务意识较差,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技术水平有限,工作效率低下;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院校加大了检测的业务的投入,这些科研院校的设备先进,技术力量比较强,主要的技术来源于国家对于科研的投入,有着设备和技术的优势,因此市场竞争能力较强,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 路桥工程质量监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风险
路桥工程质量监测行业的生产和发展都受政到了策影响,由于我国监测行业起步晚,因此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比较深,因此监测标准以及检测规范以及执行都无法达到国际发达国家的标准,且差距较大,目前我国政府规定的建筑行业的监测标准和规范还是早年使用的标准,这些标准既不能满足现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无法与国际接轨,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很多的监测标准也在不断的缩小与国际标准之间的距离,这种政策的变动需要改进或者更换原有的检测设备、提高监测技术,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2.2 立法的滞后性
我国现有的规范监测行业的立法比较少,目前现有的《路桥工程之间监测工作的规定》和《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若干意见》都不属于法律层面,法律的空白制约了路桥工程检测行业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增加了立法的难度,加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很多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不断的更新完善,难以预料,因此立法的预见性较差,现有的法规只能针对路桥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因此法律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上很多先进的法律法规也传入我国,我国相关的部门需要不断的吸取相关的经验,提高我国法律法规的预见性。
2.3 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路桥工程质量检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全面,目前的《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都涉及到了关于路桥工程质量的相关事项,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很片面,缺少系统性,甚至有些地方彼此矛盾,例如路桥工程的验收主要是由监督站负责,如果山品的购买人员对于路桥工程存在怀疑,申请重新审核时结果还是一样的,这主要是由于验收人员即是审核人员也是监督人员,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存在弊端,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了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
3 如何提高路桥工程的健康监测
3.1 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
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是施工企业是否具有施工条件和施工能力的主要评价标准,因此在进行施工资质审核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施工标准进行,对于施工资质不够的施工企业一律不发施工资质证明,没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允许进行施工,建筑施工监督部门对于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要严格进行检查,保障各个环节的有效运行,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施工质量。
3.2 严格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为
目前我国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主要的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部门,因此想要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监督,最主要的是要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行为,规范监督流程,强化监督手段,严格项目的审批制度,同时还要明确职责,建立专项负责的制度,对于出现的质量事故既要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同时也要追究行政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行政部门针对在建工程项目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查处,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
3.3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进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击,因此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建筑行业的发展,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在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需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尤其是在质量监督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掌握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建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制定的法律法规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避免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法律的约束性,提高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最终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学丽.路桥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2(08):1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