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7 16:09: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现状;对策

俗话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教学活动不仅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针对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

在我国的农村,传统思想观念还是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农村的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语文、英语才是学生应当仔细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考试最重要的部分,而地理只是“随意看看”的学科,使得在农村的教育当中,往往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落后,地理的教学课时非常少,也容易被“主力学科”侵占教学课时,以至于地理教学越发的薄弱。

2.学生性格内向,掌握地理知识较为浅薄

农村的生活条件有限,由于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很多农村的学生相对性格比较内向,也容易满足,这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由于性格内向,没有勇气向老师或者其他学生请教或者讨论,这就导致学生的视野越发狭窄,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难以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不能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成绩令人担忧,更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3.师资力量低下,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农村教育中对地理教育的忽视,地理的师资力量也令人担忧。地理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对地理教师自我能力提升的教育和培训也比较少。事实上,地理师资力量当中往往存在着学历低下、青黄不接、教师老龄化等问题,这就导致教学水平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结果。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状直接制约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优化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要想走出第一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只重视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学科,而是将地理放到与它们平等的地位上,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给予地理学科应有的重视。在地理学科的认识度上,我们应当向家长和学生普及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应当明白地理学科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事实上,学习地理不仅能丰富中学生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入地理教学。有了兴趣的支持,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支持他们孜孜不倦地进行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多使用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准备一节地理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成为地理小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学习代替传统的教学,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爱上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节时,笔者使用的就是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在课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学习资料,最后课堂评比出“最棒小老师”,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种教学的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之后的考试中也证明,学生对于这一章节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达到了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挖掘多元教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素质水平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纠正传统的“地理不重要”的思想,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地理师资方面的投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素养的教师。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中,应当增加一些硬件投入,特别是多媒体的相关配备,这有利于教学更好地开展。

而教师自己,要不断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使用多元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时,教师可以把三大人种的特征和分布地区等变成歌谣或者顺口溜,这种有趣的方式能让学生提起兴趣,也能让他们尽快地记住这些名词,将教学灵活化、艺术化。

总之,教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视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策略与方法,进而实现农村学生地理成绩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更新.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分析

地理是一门让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对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但是由于地理学科知识庞杂,有很多需要学生亲自到所在地才能够深入了解,因此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有深刻的体会。由于地理在初中阶段并不是主要学科,教师与学生都不甚在意,这就导致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比较差,这对未来综合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

一、初中地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可行性

第一,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稚气未脱,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着热情,思维比较活跃,并且已经由感性思维逐步上升到理性思维。初中学生最为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心强、喜欢问问题、喜欢活动,争强好胜等。探究式教学方式与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性相符合,这种教学方式既需要动脑、也需要动手、动口,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自身努力,搜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教师与学生有机结合起来,真正的实现教、学统一。第二,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既具有区域性的特征,也具备综合性的特征,同时与社会、自然科学都有一定的联系。针对地理学科特征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学生既会感到有趣,也会感到非常实用。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基本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符合地理课堂教学。第三,新课程标准为初中地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提供理论依据。新课标倡导地理学习要注重体验,而探究是获得体验的最佳方式。传统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这些知识点通常都是以结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所以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记录下来即可。新课程标准大大缩减了结论式知识点,添加了很多探究式知识点,这样教师与学生就可以拥有更大的空间去学习探究。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实际上与探究式教学法的本质相同,所以教师可以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来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分析

1.利用情境、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与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地理学科的学习更是如此。地理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完全可以以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设置情境,由此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唤醒学生脑中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伟大的词人苏轼曾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历史上还有这样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熟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语句,同学们,你们能发现这些语句有什么共同点?”教师通过列举这些词句,让学生思考,学生不难发现这些词句都是写河水东流这一特点,此时教师就可以直接提问:为什么我国河水东流呢?这样就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借此机会拿出中国地形图开始讲解中国地形。

2.利用影视资料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为例,初中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长的空间环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这一章节内容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各种不同气候的特点,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气候环境下,植物生长的情况,而后再由这些植物生长情况来推导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借助地图引导探究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因为地理事物是用各种地图符号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还要注意把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探究其内在地理规律。借助地图引导探究,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加开阔。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为例,教师在讲解“亚洲地形概况”时,引到学生看“亚洲地形图”,逐次提问。第一个问题:亚洲中部涂棕色和白色地区的海拔是多少?这里分布有什么高原?第二个问题:从地图的中间向四周的海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地形从中间到四周又有什么不同?第三个问题:从中间向四周地图上颜色有怎样的变化?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学生会比较容易的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地图上找出规律,得出亚洲地势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并推理出这种地势对河流的流向产生影响,从而使“亚洲的大河多是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百川到海)。这种形象思维具有不受已形成的地理概念、规律与理论约束的特点,还能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三、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感知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探究与观察,定会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莉.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08).

[2]关克勇.地理课堂教学的“情”与“趣”[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0).

[3]欧阳井国.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Z1).

第3篇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在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改变传统的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等因素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中小学课程提供了发展方向,在新课程保障实施过程中,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思想,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要努力践行全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需要通过不断调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优化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现阶段,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与“主导”地位颠倒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任何一方的缺失和不同程度的失语都会使教学过程产生缺陷。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但是,一旦教师出现“喧宾夺主”的状况,就会背离教学理念、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初中政治的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被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出现颠倒。在全面践行新课程标准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教师主讲、学生倾听的政治课程教学模式。这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频度,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是相背离的。

(二)“灌输”与“死记硬背”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等教学参与要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提倡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初中政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的知识传授主要以“灌输”的方式完成。“把某某知识点记住就可以了,考试必出”等等言语经常的出现在政治课堂上。由于“灌输”、“照搬书本”式传授方式也造成了学生不听讲、“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成为了学生普遍采用的学习方式。即使在新课程标准广泛实行的环境中,“灌输”与“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依然普遍的存在于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

(三)“应试”与“成绩”依然是重要的课程评价方式初中政治课程是中考的学科之一,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重要学习目标,成绩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政治课程教学重点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都依据考试来定。应对考试,以考试为中心和指挥棒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是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成绩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评价方式直接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一味的强调成绩和以考试为中心的课程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政治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优化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具体措施

(一)案例激趣,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应该是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所涉及的。造成学生对初中政治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太差。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年龄和生长环境缺乏交集,不能够和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单纯的政治课程基本知识传授枯燥、乏味,令学生产生不了学习兴趣。因此,贴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成为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方法中的常态。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合作更加频繁,思维碰撞更加激烈,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才会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巧妙选择案例促进基本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程教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案例主动的走入到政治课程教学情景中来,对政治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反馈,提高了政治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知和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二)情境导学,营造浓厚的政治课程学习氛围营造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学习情境是改变现有初中政治课程“灌输”与“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利用“微课”、“翻转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手段丰富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营造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思考、反馈的学习情境。使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悦,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政治知识内容以富有娱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音乐、视频中引感共鸣,从而迅速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时政促学,利用时事政治热点提高学习效果时事政治和政治热点问题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事政治和政治热点问题的实时性和新鲜感,结合所学知识把时事政治和政治热点引入到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来,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对时政的分析和思考,巩固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分析、辩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政治书本知识的同时,把书本知识与时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关注时政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束语

在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时代背景下,要不断创新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要通过政治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政治敏感性,帮助学生数量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8):25-27.

第4篇

论文摘要:课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的改进只是新课改迈出的第一步,同时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习评价方法同时改革来配合地理新课程改革。该文针对这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在地理教学方法中也进行了多方尝试,希望教学方法有所创新而且能够切实可行。如开放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身临其境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

1.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讲授一节课之前,将印制好的教纲、考纲和自我评定的细则与学习资料一起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并进行自我评价后,将自我评价的标准交还教师,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这样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受灌输教育方式的影响由来已久,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这种方法给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第一时间自己思考的机会,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有的放矢。

2.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学基本程序为: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发现规律—迁移巩固。这种教学方法比开放式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例如研究课题的选择和设置、在课堂上操作的具体流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培训。

3.比较教学法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直观性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内容如果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会让学生觉得地理是个学之有用的学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可能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能体验到。比较教学法要求我们在认识乡土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地物和现象的异同,有能力将身边已知地物或现象迁移到其他方面,这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自主教学法

自主课堂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自主探究、练习运用、评价总结。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方法适用于难度中等的学习内容。因为过于简单的学习内容学生不经过努力很轻松就能学会,过于困难的学习内容学生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学有所得,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只有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找到答案的学习内容才是最理想的。

二、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建议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现代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对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学方面的理论都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于是就要求“教师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样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创新与验证。”首先,要求现代教师要熟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能及时地将教育现象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相联系,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能够将自己丰富、庞杂的教育经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地理的特殊性在于地理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野外实习、观察、测量等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策划野外实践活动的能力,比如地点的选取,野外考察的内容、程序、形式、评价等方面。

3.独立研究地理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一线工作者,也是教育问题最早的发现者,而这些教育问题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共性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个别的教育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并独立研究解决,并将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与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交流。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学习评价方面的建议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难点就在于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紧跟着高考指挥棒是我国教育的一种常态,如果这种学习评价的方法不改革,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课程改革就是纸上谈兵。

1.现行学习评价方法的弊端

现行的学习评价方法过于强调人才选拔的功能,评价方法以终结性的笔试评价为主,注重学习结果。这种学习评价方法在我国根深蒂固,弊端显而易见。首先,学习评价的标准单一。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直接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对学生身心发展及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其次,评价目的过于单一。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筛选人才,提高升学率,这已经偏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包括肢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认识智能”,并且这些智能的内容不断扩大。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只是多种智能中的一方面,我国过于强调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为此放弃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再次,学习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通过笔试并根据成绩排名,笔试只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考查的范围也过于狭窄。成绩排名注重跟其他人比较,忽视了学习者与自身的比较,不利于及时发现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变化。

长期以来,以上这些弊端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教育走进了死胡同。

2.改革建议

(1)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人才选拔向激励学生学习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不是单纯地选拔所谓的人才。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被学习成绩牵绊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或被现行的教育忽视,甚至放任自流,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热情。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给学生定性,而是为了促进他们进行反思,朝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2)评价主体应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过度。

学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评价对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评价者的抵触、厌烦的心理。评价分为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内在评价是指自我学习评价,外在评价是指来自其他主体的评价。在具体实施中,学习评价已经由单一主体的评价过渡到多元主体协商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四心评价”,即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被评价的学生本人、学生的伙伴、家长。评价主体的多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

(3)“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不是对传统地理学习评价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以‘促进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统领下,广泛汲取传统评价的合理性并加以整合和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新的学习评价方式不断涌现,虽然这些方法比终结性评价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操作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加强可行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比较成熟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包括成长记录法和学习契约法。1)成长记录法虽然是新兴的评价方法,但是使用范围比较广 ,在各学科都能应用。它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性等同起来,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常态。2)契约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将商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程序以契约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严格执行。根据完成的情况由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按照契约上的内容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建议在课后使用,比如假期、野外活动等课程中使用,在以上这些时空环境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契约就可以使学生在较长的时间段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程。

以上这两种方法的运用都要求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上,这样有助于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四、小结

新地理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改革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技能和观念以及学习评价等各方面的变革,只靠改教材这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能够达到的改革效果显然是有限的。从零散的教育现象上升到教育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同时,社会各界的人士包括政府官员、教育者、受教育者、关心教育事业的个体都应该积极投身于这场教育革命,为课程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雪燕.建国以来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3]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童竹君.初中地理的自主教学模式[j].教育导刊,2001,(15):68.

[5]袁孝亭.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其要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5):11.

第5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鹏

让阅读教学展示出高中语文的独特魅力 王春雪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刘海华

"五点疗法"让学困生走出心理的低谷 张亦林

谈谈高中英语写作 肖立

创新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刘江

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武玮萍

浅谈《祝福》的讽刺艺术 夏国福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罗启洪

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 施玉明

探究性学习在我校的开展 罗秀云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马才

浅谈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秦海民

寓思想教育于日记教学之中 宋飞

让思品课堂编织成四季风景 宋爱花

"感悟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童辉

议论文写作中怎样选择事例论据 王春霞

如何上好地理课 夏亚新

加强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 蒋金娟

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曹福才

中学生加强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陈元东

关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探析 丁文玲

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范晓霞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探讨 黄建成

散文应注重审美教学 江海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李永威

如何为"学困生"解"困"——浅谈农村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吕敏

培养中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教学 陈娟

新时期小学管理模式问题探析 潘丽蓉

让数学课堂因生活化而精彩 林艺华

丰富词汇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刘晓玲

巧妙"乞巧"让古诗教学散发春的绿意 许军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徐艳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杨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 申冬梅

新课标下对实施学习方式的反思 石清飒

生活事例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张婷婷

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杨启秀

浅析德育教育下的计算机教学 虞璐

陈钢小提琴作品解析 张蒙

英语复习课教学浅探 张敏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常娜

学生惧厌作文的应对策略探析 赵雪莲

集思广益上好美术课 刘小波

新形式下的政治教学管理 卫毅

让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语文教学 吴锋

早期训练与体育游戏 徐会军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使用 甄娟

美术课改要落于实处 朱珠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 张礼荣

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魏玉芬

试谈新课改中的"导"和"学" 徐叶琳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韩玉华

感受物理美,愉快学物理 葛雪娣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美术课堂更生精彩 殷林洁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吴粉珍

"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几何教学 张跃根

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效 陈红

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应用例谈 陈燕

浅谈利用电子交互白板开展小学识字教学 王萍

运用电化教学强化素质教育 吴统进

我们在教改的路上且行且思——浅谈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 顾玉兰

2010年《文理导航》约稿启事

作品展示

春天

阅读理解3篇

完形填空3篇

高一(下)Units 13-14重点词汇

高一(下)Units 13-14重点句子解析

情态动词should,ought to,had better的用法 郭义庆

区别must与have to

《道林·格雷的画像》节选

少年比尔·盖茨

信息动态

有趣的标识

风的色彩——《风中奇缘》主题曲

谈谈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高一(下)Unit 13单元测试

高一(下)Unit 14单元测试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图像 教学 策略

一、引言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所以,研究地理,就要对世界各地有深入的认识。地图册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在地理教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地图册,可以把很多地方的情况及相关知识反映出来,学生也许不用到当地,就可以大致对当地的地理特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可以说,读懂了地图册,就等于掌握了地理。从这一点来说,初中地理教师如果选择好了图像,并对其中的问题加以科学引导,就可以把地理中的一系列问题解决。所以,地图学作为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应该得到老师的足够重视。

二、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类型

从初中地理来看,地图类型的教学有很多,主要有地图教学、示意图教学、统计图教学等几大种类。

2.1初中地理的地图教学

地图就是我们在地理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手册,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好地理的一种重要工具。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时,先是要全面地了解课程对图形的教学要求,同时采取引导式教学法,对学生如何进行读图,识图等问题,开展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可以按照实际要求,教学生全面地识别所寻找部位的海陆位置、经纬位置以及地形位置等重要的地理特征;除此之外,通过图形,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寻找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特征。

2.2初中地理的示意图教学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示意图大多数都是成因示意图。成因示意图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反映地理现象或者地理事物的形成的相互关系,所以在教材中它们一般是与统计图一并出现的。基于此,这类教学在开展时,老师先要让学生明白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全面分析其中的各影响因素,并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最后对其发展规律进行总结。

2.3初中地里的统计图教学

统计图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数学知识,找到地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以直观的图形反映出来。在统计图的帮助下,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观察地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统计图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些已知的事物推断一些未知的事物的大致特征,以保证可以更加科学地得出结论。

三、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教学策略

3.1导入式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程开始前,先要进行导入式教学,这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可以根据图像导入新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图像教学法,可以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使课堂充满趣味和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把那些明显有一定的艺术感的、感染力比较强的图片放置于黑板上,并通过优美的图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先把图像选择好,同时教师做好一些生动的设计,以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的引言让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

3.2提问式教学

在教学时,采用提问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容易产生效果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并加以积极的思考,这同时也是一种有一定的目的的思维导向。根据图像,然后再提出一些生动丰富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与生动形象的图像关联在一起,从而保证学生在感性认识图像的基础上,产生理性认识,并带给学生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利用图像设置疑问来开展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设计出有足够吸引力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以寻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

3.3比较式教学

初中地理图像中有很多图像是同类图。也就是说,图像大同小异。而要想全面地识别地图中的各个方面,就要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全面把握图像的内涵以及图像的形态,并对图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如有的地方的气候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为什么。有的地方地理位置相近,却在自然地理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有其中的原因。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比较图像,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像是初中地理的灵魂,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地理的各类知识,以及各类的自然特性,都可以通过图像反映出来。所以说,开展图像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地理教学地图,让学生学会手工画图,培养独立的看图,读图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媛.学生地理图像信息能力存在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三维目标教学;实践与探析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在素质教育形势下,新课程理念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以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这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精髓要义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为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指明了根本性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坚持以激发学习情感为重要抓手,以开展自主教学活动为有效载体,努力做到“三个积极性转化”,即把教师角色积极地转化为“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积极地转化为“导学”行为,把“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积极地转化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本文试简要阐述。

一、认真领会新课标理念,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三维发展教学法得到了快速地推崇和普及,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紧扣课标和教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导学环节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作为组织者、施教者和主导者,我们应当努力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摆脱以教为主的“条款化”教学模式,而且要尽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合理设计,并积极有效地开展“以生为本”的三维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乐于和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如:在教学“人不能选择父母”内容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个9岁小女孩精心照料久病卧床的母亲的感人故事,然后问:“为什么她竟然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学生回答:“因为她是这个小女孩的妈妈。”再问:“妈妈这样拖累她,小女孩为什么毫无怨言呢?”学生一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说:“因为每一个人可以选择任何事情,却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既然如此,作为子女应当怎样对待父母呢?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话题。”如此导入新课,为课堂学习预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从中收获水到渠成之效。

二、认真钻研新课标内容,努力提升教学驾驭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标准是对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目标的精炼化概括,是学科教学工作的总揽和方向;而教材则是实施课程标准的载体、支撑和落脚点,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物质条件。因此每一个科任教师,只有认真钻研课标,才能做到“胸中有大局,工作有方向,教学有目标”;而只有熟透教材内容,才能理清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有效掌握重难点内容和关键之处,对哪些地方应补充的内容以及实验、练习题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果真如此,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能够驾驭课堂教学活动。否则,要么缺失方向感、混乱不堪;要么无法突出教学重难点,最终造成失控现象。笔者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总结认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知识内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分为三类进行教学,容易让学生梳理思维,在听得明白、学得顺畅中有所收获。如:在教学“承诺的分量”内容时,有教师设计并教学安排如下:首先,自主学习教材实例,结合自己的实际感知,弄清楚“承诺是什么?有哪几种类型?”其次,根据探究活动材料并深刻体会“为什么要对他人许下有分量的诺言?”再次,分组讨论再集中提炼“我们在许下承诺之后应该怎么办?”整个过程显得有条不紊、清晰可辨。

三、认真践行新课标发展要求,努力创新三维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精神理念的感召下,三维目标教学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性课题,它需要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本文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精讲少讲、抓大放小”的原则,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尤其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实践。首先要带领学生在阅读教学课题、框题、目题中找准中心词和关键句,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从而初步地认识课文。其次,引导学生在逐字逐句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每段话的知识点和中心大意,以求进一步读懂课文。再次,帮助学生联系全篇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和相关知识点,并在课本上适当地做好标记和笔记,从中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大意。最后,激励学生运用课文的知识点和有关理论观点来完成自读题,从而能够走出课文,超越课文教学。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初中思想品德的三维目标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有效做法,也是一个知易行难的实践性课题,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践行。对此,只要我们把握方向、瞄准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就一定能够从中赢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学习 培养 自主学习 能力

当前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是知识飞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没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将违背了新课标要求的原则,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就应积极学习地理新课标,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己做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的探究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会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它要求学生必须是自愿地,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系统知识学习,又重视能力培养和学法的掌握。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转变观念,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深刻革命。作为教学活动的双方,师生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尤其是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坚持师生平等,承认现代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承认现代教学活动离不开双方的参与,学生也应树立新观念,改变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思想,将自己看成是教育的全面参与者,是有巨大发展潜能并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人。双方的观念都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习,我们必须把教学中重在传授知识变为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社会要求的是一种会不断更新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传授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而非再教育那些“死”的知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说过“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不管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的速度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去创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入迷,才会钻研,学习能力才能最终形成。地理学科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教师要采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图片、挂图、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生动、新颖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自觉地为达到自身发展的目标而努力,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3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也就获得了一种无形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学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并创设条件使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创造条件。激发兴趣的形式有多种,如:课前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成功意识等,使学生逐渐具备获取地理知识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鼓励式评价,激发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人如何行为,取决于行为之时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情境。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地理的能力不行,任课教师也作同样性质的评价,该学生就会很容易产生消极思想,随之又会跟着产生消极行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按照早已形成的看待自己的方式去行为的,尤其是在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中,有时我们的一句鼓励式的话语,一个鼓励式的眼神或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性影响,甚至可能会改变学生整个学习情况。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挖掘学习过程中蕴藏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和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肯定和表扬等鼓励性评价。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发现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难点,都能得到课任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始终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一种信任期望的心理定势,就会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惧、紧张心理,激发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不知不觉进入对知识学习的“学习――领会――再学习”的不断更新的自我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自觉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死学”为“乐学”,就会主动采用最适合自己特点、最优质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地理知识的活动,这样学习任务就能够顺利地、高质量的完成,同时教师也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华锋 主编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