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前教育的实践

学前教育的实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7 16:09: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前教育的实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前教育的实践

第1篇

1.1见习内容空洞

见习生回学校后普遍反映,在见习期间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主班教师抄写教案或工作日志;工作之二是帮助教师进行环境设计中的剪纸制作、折叠、粘贴等,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并一无所获;工作之三是帮助幼儿园进行洗刷桌子和椅子等简单的清洁工作。见习生带着在幼儿园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洁的印象回到学校,见习不仅没能帮助学生,反而害了学生。

1.2见习制度严重缺失

见习生在见习时会带着学校设计的见习报告走进幼儿园,但是由于见习报告设计脱离企业实际、制度无人监管、见习结果与学生学业和就业完全脱节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教师和见习生都没能重视和珍惜见习机会。个别带班教师甚至利用学生见习期间满足私欲,让学生从事完全与见习无关的工作,造成人才和时间的浪费。

1.3见习时间短

本校见习为一周时间,幼儿园因企业管理和行业特点,无法在见习之初就让年轻没有经验的见习生直接深入一线工作,而学生刚刚熟悉了工作环境就到了返校的日期。学生普遍反映刚要摸到一点儿门路,见习期却结束了,很遗憾。

2校企合作之中职院校在见习期的建设建议

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学校首先要对见习制度进行整改。培养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在一定的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和态度,是职业人从事自己职业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认识。中职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本身就处于青春期,尚未成熟,对角色的理解和就业的前景尚未认知。为了让学生尽快通过职业定向阶段,进入准幼教工作者的学习状态,建议每学期让学生到市级示范幼儿园或优秀的私立幼儿园见习两周时间,请企业安排优秀骨干教师以讲座或演讲的形式,用他们自身的优秀业绩来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向往。见习时要按照见习计划确定每日见习内容,将每个学生分配到班级,由班级的主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规范、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等相关职业要求,培养职业意识。

减少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大连市公办幼儿园目前使用的是《探究式B版教材》,涵盖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论与实践并将五大领域系统融合,目的是让幼儿在3~6岁发展关键时期,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智力发育、情感发育,都得到合理发展。在校期间学校会安排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理论课课时,但学生往往因为内容枯燥而兴趣索然。甚至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要能唱会跳,基本上不用学教育学原理等纯理论课程。为了加强中职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应该从企业要求出发,将工作内容及时引进到学校课堂里。幼儿园课程课程设计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参照B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利用资料包并进行活动准备。在实训周中,学校要求幼儿园必须安排有专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看课、听课、讲课、评课的时间。教师讲课是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发挥和融合过程,这是形成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见习时找到自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漏洞,回到学校课堂才会重视理论知识。

为企业提供财务保障及人才储备每一学期,学校会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幼儿园见习两周,势必会给幼儿园的工作和日常管理来带压力和负担。尤其对一线的班主任无疑加重额外负担,因此,幼儿园教师对见习生进行管理时难免出现精力不足或不负责任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为企业支付经费和课时费,确保见习的有效开展。同时,见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作为幼儿园的人才储备,在毕业实习分配时优先选择校企合作期间大力支持并培养见习生的幼儿园,激励幼儿园为学校见习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企业合作,加强交流在学生见习期间,学校应组织因为见习周而停课的教师集体到幼儿园参观学习,有条件者可以在见习的企业驻点调研。这不仅是发挥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也让中职院校的教师深入企业,成为理论性实践者。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教师免费授课,给他们带去最前沿的政策和理论;同时听取幼儿园教师对见习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内容,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幼儿园教师。学校只有和企业经常往来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3校企合作之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想要通过见习积累经验、感悟未来职场的工作内容和氛围,与幼儿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加强实习指导教育实习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实现学生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方式。幼儿园的主要岗位就是教师和保育员,见习的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幼儿园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为学生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详细系统地为见习学生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与教师岗位职责”“幼儿园环境概述”“3~6岁幼儿发展指南在园实践效果”“幼儿园与家长、小朋友的沟通技巧”等辅导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避免学生在见习期间盲目、被动地适应环境。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考核工作考核是学生的动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考核是否严格规范决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考核标准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才能保证学生见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考核时要本着实事求是、严格的原则。尤其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求见习学生必须完整地进行一次活动设计与实践,由指导教师为见习教师打分、评价的标准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活动过程是否思路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有感染力,等等。

为见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学生见习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见习生未来工作的楷模。不仅代表企业的形象,更是行业的标杆。因此,在学生见习周期间,一线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端庄大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传递正能量,让实习生心中充满爱,充满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德高为范、技高为师,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见习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为学生介绍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护见习学生对本行业的热情。

4总结

第2篇

一、山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尝试

在创新办园方面,为了使山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又不降低办园质量;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又不给地方财政过大压力,我们进行了四种尝试。

1.名园+公助民办园

由财政局出租金租用场地,形成名园下属的分园,并与名园法人一致,管理制度、工资薪酬和考核评价统一,以达到教育联动、整体发展的目的。例如,在2008年期间,丽水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一幼”)创办了阳光分园(以下简称“阳光”),丽水市机关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二幼”)创办了水木清华分园(以下简称“水木清华”),并增加学位750名,财政局只出房屋、租金,未承受较大的财政压力。

2.名园+民园

丽水市新建的城郊住宅区的民办幼儿园招生一直困难。于是,在2011年,一幼利用优质师资和名园效应,使之成为名园下属的托管园――山水托管园(以下简称“山水”),并保证各自法人独立,行政管理、工资薪酬和考核评价统一等。另外,校本研训的共享、教学团队的重组和教材教法的更新,使民办幼儿园焕然一新,招生情况大为改观。

3.名园+新园

利用名园的孵化作用,采取“名园+新园”的发展模式。例如,一幼和二幼强强联手,创办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实验”)。新建的实验园性质为公办,是丽水市投入最多、规模最大和硬件条件最好的一所幼儿园(共有21个班,近700名学生)。总之,采取“名园+新园”的发展模式,能迅速建成一所高品质的幼儿园。

4.集团化办园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发现:集团化办园能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山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例如,丽水市教育局把三所公办园(一幼、二幼和实验)、两所民办公助园(阳光、水木清华)和一所民办托管园(山水)等六个园区整合成一个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解决了2 350名学生入园就读的问题。

二、集团化办园的意义和优势

1.意义

集团化办园的意义有两点:一是人事、财物和资源等的优化配置与集约组合;二是创建规范、高效以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组织机构,形成严谨和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2.优势

集团化办园的优势有三个。其一,“借壳”壮大。“名园+民办公助园+民园+新园”模式以及全面引进名园的师资、文化、管理和科研等优势,不仅使名园 “借壳”壮大,更使“新园”减少投入的时间与成本。其二,充分利用师资。集团化办园根据实际需求统筹安排,既使人事分配与流动更为顺畅,又吸收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加入团队,还造就多名骨干教师。其三,资源整合与共享。集团化办园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培训,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节约管理成本。总之,集团化办园推动体制的创新变革,促进园区的互动、交流与良性竞争。

三、集团化办园的探索和思考

1.创新集团管理模式,促进管理科学化

随着集团建设和规模的扩大,集团的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调整,管理模式也应因势而变、顺势而动。

(1)组织重构,条块分工

一方面,集团化办园采取集团总园长领导下的分园园长负责制,即分园园长全面负责管理各园区工作;另一方面,集团化办园有三个具体执行部门,分别是教育教学、科研师训和后勤服务。这种“组织重构,条块分工”的管理形式,既保证集团掌握各园区的动向,又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使集团的工作规范而有序。

(2)多元沟通,顺畅管理

一方面,在管理理念上强调授权赋能,管理重心下移,积极建立多元而顺畅的管理沟通渠道,以保持管理的精练与弹性;另一方面,定期召开集团园务会议,并依托网络技术,设立外网、内网等多层面的网络沟通平台,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健全集团管理标准,实现工作精细化

集团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管理者的关注范围更加广阔,因此,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1)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制度成为集团化办园的关键。只有健全制度,才能使集团管理更加专业化。另外,我们正在积极融汇各园区的原有制度,以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从而制定最适合集团管理的制度。

(2)行为规范的自觉内化

集团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取决于教职工的自律行为。只有教职工认同规则背后的价值观念,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制度才真正有效。我们做好思想教育和励志培训,将原有优良的人文品质、工作作风保持与发扬,并影响周围的同事。

(3)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

集团化精细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制度,对教师的工作与前景使用立体的评价模式,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另外,既按照教师的职称等级做不同要求的评估,又针对教学成果和教育工作进行分类评估,以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保证优秀教师获得晋升。

3.开展多元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集团化办园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因此,务必依托园本培训,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承办园本培训项目

集团各园区根据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菜单,并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作为教师,可自主申请主修或参训项目,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作为园区,每个月都须承办集团的一个园本培训项目,以实现培训资源的最大化。

(2)教师分层培养,优化教学力量

教师分层培养分为两种。其一,横向的促进。例如,集团组织的全体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师风、家长工作、一日活动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其二,纵向的组合。根据教师的特长、个性和自身定位,集团组建各级梯队,以优化教学力量,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开展科研实践,建设教师梯队

以教学问题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例教研为契机,以教师五项技能修炼为基础,积极开展教科研实践,从而丰富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并逐步完善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机制,最终建设一支重实践、会研究且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

4.尊重共同办园理念,提倡办园特色化

集团化办园既推行“一园一品牌,一园多特色”的管理思路,又朝着精品化、特色化的方向,追求集团共性基础上的园区个性发展。基于此,我们要在育理念的基础上,鼓励各个园区立足园情,挖掘自身潜力,强化内涵建设,深化特色发展,以促进各个园区齐头并进,最终形成集团强大的品牌优势。例如:“水木清华”以早期阅读为教学特色;“阳光”致力于美术特色研究等。

第3篇

[关键词]全程实践;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49-03

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担负培养幼儿师资以及各级各类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工作者的双重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能力素养。为了顺应社会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以需求为导向,在注重系统化、理论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实践教学是教师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是实现职前教育培养目标重要的一环,对未来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实习,提高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是培养合格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足

教育实习是本科生四年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实习前,虽然系领导和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讲明实习意义、要求,但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应该就是到实习单位走走看看,不需要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只要每天都去就行;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小孩,将来也不会去幼儿园工作,幼儿园实习可有可无,只要实习成绩及格就行了。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不仅影响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

此外,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多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为期八周左右。而这一阶段也是部分学生准备参加考研的时期,他们面临着考研与教育实习之间相冲突的问题。部分考研的学生出现了应付或放弃实习的做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实习的成效。

(二)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

1.实习时间短。多数院校在教育实习的安排上只有两个月或短短几周的时间,实习生要在短时间内了解班级情况,进行角色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保育教育工作,这往往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经过几周时间,学生刚刚对保育和教育教学工作熟悉,教育实习就结束了,这使学生难以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完整的认识。因此,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和实习生都觉得实习是一种形式,是走过场。

2.实习形式过于单一。从教育实习整体现状来看,大部分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主要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幼儿园完成听课、上课等教育教学任务,教育实习方式主要采用集中的一次性实习,实习管理模式以集中与分散实习为主,而没有在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多次教育实习的分散分组实习、穿插实习等。虽然当前的教育实习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如课堂模拟、分散分组教育见习和顶岗实习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指导,只是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明显,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他们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教学中学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的内容,但当真正接触幼儿时,却不知如何组织与开展。这与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紧密相关。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与幼儿园实际教学要求相脱节的现象,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在幼儿园中的实践体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由于多数学生在实习前没有充足的见习机会,对幼儿园教学缺乏感性的认识,无法预测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这种现象势必会导致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影响到教育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四)高校与幼儿园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以到幼儿园实习为主。教育实习是在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帮助学生实现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在教育实习中,大学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并没有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和“如何具体指导实习生实习”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幼儿园重视锻炼实习生在幼儿园备课、上课的技能,而忽视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使高师学前教育实习片面化。

学生在实习中得到高质量的指导是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大学还是实习基地幼儿园,在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时,在资格的认定上均无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存在指导教师成员不固定、思想不重视、指导方法不科学和指导技能缺乏等问题,实习指导工作表面化。

二、全程实践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思考

全程实践是把实践教学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四年的课程设置,所有的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定位,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的界限,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的重要环节,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影响着全程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转变学生的实习观念,明确实习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积累教育教学艺术的课堂,是学生实践历程的第一站。高校的四年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白在学校学到的大多是书本知识、间接知识,要使所学知识变为能适用幼儿园教学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就需要反复多次实践。实习前,院系及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实习要求,端正实习态度,解答学生对实习相关事宜的困惑,做好实习准备。

(二)延长实习时间,实施全程实习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实习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时间短,难以全面了解幼儿园各个环节的工作,难以实现职前与职后教育角色的顺利转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需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因此,应延长实习时间,实施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的全程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全程实习可以以学年为阶段,每一阶段的实习任务各不相同。第一学年,每周半天,共五周,观察儿童并记录,写观察笔记;第二学年,每周一天,共六周,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听课,写听课记录,并能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第三学年,每学期一周集中实习,学生参与组织儿童活动,编写教育活动方案并辅助教学,合理解释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育行为;第四学年,集中实习,实习期为一学期,了解幼儿园的学期计划,独立编写并实施教育活动方案,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撰写教育笔记,期末进行总结。四年不间断的实习可以为学生将来能适应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调整课程设置,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过于注重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或淡化了实践课程的开展,这与培养目标中所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定位相违背。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幼儿园实际教学的能力,课程设置中除了教育实习和试教与微格教学外,应增加实践学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必修课如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应与教育实习目标相结合,通过幼儿园见习和课堂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实习打下基础。在五大领域课程的学习中,采用课堂模拟教学与走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亲自体验、观摩讲评、课堂讨论、作业反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感知幼儿园教育。

(四)采用“分段轮流实习”,教育实习形式多样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多采取学校统一安排、分散定点实习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已联系好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学生,采取开放式实习的方式和学生自主联系实习的形式,让学生顶岗实习。但这些方式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实习是为学生以后入职做准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多在幼儿园进行,而幼儿园分为小、中、大三个年龄班,每个年龄班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教育目标不同,教育方法不同。因此,在实习阶段可以采用“分段轮流实习”的方式。

“分段轮流实习”是把总的实习时间进行分段,每段时间的实习任务和实习的年龄班不同,第一段时间结束后与其他实习生进行班级交换,轮流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实习的有效性。采用“分段轮流实习”的方式时,交换双方的幼儿园指导教师应相互协作,相互交流,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根据现状调整实习任务,做好衔接,让学生在实习中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促进个体的发展。

(五)高校与幼儿园实现良好沟通和合作

高校学前教育是为幼儿园培养未来的师资,幼儿园是继续培养和发展未来师资的场所。因此,高校和幼儿园有着共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和幼儿园应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良好沟通。

一方面,高校可以把有经验的幼儿教师请到大学课堂上传授经验,或定时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大学教师共同讨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内容和实习指导方法,既让高校教师了解培养幼儿教师的规格和要求,又让幼儿园教师教学经验得到了升华,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另一方面,教育实习是在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实习中,双方指导教师定期针对实习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已有经验和通过实习需要达到的要求,实现指导的有效性。

总之,高师学前教育的教育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一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是实现职前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对未来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变原来比较注重系统化的观念、理论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打破人才培养的瓶颈,调整课程设置,延长实习时间,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保障和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高校和幼儿园的双方指导教师要认真对待,沟通合作,使学生通过实习不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掌握作为幼儿教师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地从一名学生迈向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杨晓萍.试谈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二十一世纪幼儿教育发展对高师学前专业的挑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2] 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3).

[3] 肖美良.国外教师教育实习特点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6(4).

[4] 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教学技能 教学模式 评价方式 第二课堂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主干专业、品牌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专业建设理念,结合课题研究,就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实行了“以改革课程设置为主体、以改革评价方式为手段、以活跃第二课堂为阵地、以赛练结合为形式、以实训基地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教学模式,奠定教学技能的学习基础

(一)改革教学模式

我校实施了“2+0.5+0.5”和“3+1+0.5+0.5”的“工学交替、异地教育”的教学模式。3年制中专学生在校学习2年,异地教育半年,顶岗实习半年;5年制大专班学生在校学习3年,异地教育1年,回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半年。学生认为,这种“学校学习―幼儿园实践―又回到学校”的教学形式能解决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

(二)开设特色课程

1.增加技能课课堂教学时间。根据学生情况,学校增加了技能课课时数。音乐、钢琴、舞蹈、写字、美术、普通话等技能课每周3~4节。足够的教学时数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学有所得,增强自信心。

2.保C充足的自我训练时间。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我们对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做了合理安排:早读45分钟朗读经典,学习普通话和英语;中午10分钟唱歌,30分钟写字练习;晚上观看新闻联播,晚自习可以弹琴,绘画,讲故事,练舞蹈等;每周星期日晚上2节课是学生演讲的主题活动时间。

二、改革评价方式,激发教学技能的学习积极性

(一)明确教学技能评价内容

学生在进校之初就明确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我校提出的目标是学会“六个一百”:学会唱100首儿歌,学会跳100个幼儿舞蹈,学会讲100个幼儿故事,学会画100个简笔画,学会弹100首幼儿乐曲,学会玩100个幼儿游戏。这“六个一百”根据难易程度,分散到5个(8个)学期,逐步提高难度。有了这“六个一百”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向更明确,任务更具体,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改革考试考核评价方式

1.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达到规定的目标。普通话、英语、计算机,要求学生参加国家组织的等级考试;粉笔字、钢笔字、绘画等,要求人人过关。

2.以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声乐、器乐、舞蹈、口语、形体等学科的考核既是考试又是比赛。学校组织若干个评委组,对学生的技能进行统一考核打分。学生考核成绩分为班级团体成绩、个人成绩,分别计入班级竞赛、班级考核和学生的个人成绩中。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基本具备了较高的从事幼教的技能。

3.改革对技能课教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任课教师的教学绩效、年终考核、教师的经济利益、晋级等挂钩,激发了技能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开设第二课堂,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发展

(一)开辟第二课堂

开辟星期六全天和星期三晚自习为第二课堂时间。课外活动小组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在全校72个兴趣小组中选择一到两个小组参加。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成绩折成学分,计入学习成绩。

(二)丰富社团活动

学校成立了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演讲团、舞蹈团、管乐团、民乐团、体操队等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学生由于对技能学习的认识到位,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强,花费的时间多,技能提高很快。

四、以实训为载体,夯实学生教学技能

(一)重视见习实习,弥补技能不足

学校在第4个学期安排为期1个月的教育见习,选择教学质量好、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的“珠三角”“长三角”幼儿园作为见习实习基地。任课教师跟班指导,幼儿园教师现场传帮带,学生加强自我反思,教学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很快。

(二)安排回炉补火,夯实教学技能

通过见习、异地教育等环节,学生对教学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第5学期或第期让学生回校进行技能补火。这个阶段,学生根据各自的不足,自愿报名参加各种技能学习。学校根据学生技能需求的情况重新编班,分班学习,反反复复,夯实提高。

五、注重赛练结合,促使学生教学技能上档次

(一)丰富校内技能竞赛活动,给学生出彩的机会

学校的竞赛活动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如每个学期的文艺演出、形体表演、合唱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乐星、舞星、歌星”大赛、兴趣小组展示汇报竞赛等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二)组织参加校外竞赛活动,彰显教学技能培养特色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形成“羊群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学习。

近年来,我校职业技能竞赛成绩突出,2014年与2015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分获二等奖、一等奖。2014年荣获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高中专分委会举办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专科组团体二等奖。学生的书写技能独具特色,有一大批学生能写一笔规范的、美观的、漂亮的钢笔字、粉笔字。每年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比赛都能获奖,甚至获金奖,近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个,省级一等奖18个。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2015年上期,我校毕业学生的二乙通过率达97%,二甲通过率为85%,一乙通过率在15%以上。学生能弹会唱,能讲会跳,能写会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学校规定的“六个一百”的目标,满足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幼儿园指导学前儿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会说、会写、会弹、会唱、会舞等基本能力。实践证明,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一项根本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职业教育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理念,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Z].2012.

[2]张建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初探[J].理论观察,2006(02):125-126.

第5篇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尤其考虑到学生毕业的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所以不能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形式照搬,应该形成一整套具有学前教育特点的声乐教学体系。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的需要和学前声乐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将声乐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探究,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1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都是没有声乐基础,在刚入学的歌唱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因没有声乐基础在演唱时会产生嗓子疲劳、哑等情况,教师应耐心地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进行声乐练习中的个别化差异,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声乐课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课,也不是简单的唱歌课,我们应区别开普通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与理念。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

2 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和其他音乐院校不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授课模式目前仍然是以歌曲演唱为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标准不仅仪要学习声乐演唱的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唱能力,同时也应注重表演能力的培养。

(2)办学条件与办学思想的问题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园音乐老师。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以培养教师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较音乐学院的学生相比要求低,学生的声音条件更是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声乐训练,这种情况也大大增加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难度。其次,在学前声乐教学的课程安排中,也要注重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既要会弹,也要会唱。同时,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声乐后,也要对幼儿歌曲进行弹唱教学,从而适应幼儿园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 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声乐教学校内外一体化的对策

1 强化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举办各种社会活动,例如文艺演出,按年级划分每届学生策划一次新年音乐会,或者是学生的个人音乐会、教师与学生的汇报演出、毕业晚会等一系列的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歌唱比赛——合唱、独唱、二重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儿童舞台剧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通过演出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提高教学效果。

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给他们搭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结合声乐的学习也可以举办不同唱法的演唱会,可以是民歌专场也可以是美声或者是通俗原创音乐会专场,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分成组,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排自己的音乐剧、歌舞剧,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热爱声乐。

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听其他学生的演唱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给出意见。每一学期学校举办学生歌手大赛,积极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表演机会也会增加他们的学习经验,积累知识。声乐演唱是一种舞台艺术,多积累演出经验会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积极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2 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1)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参加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活动中去,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并了解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内容,学生实习前要让学生做好实习准备,并且做出详细的教学的计划。在给幼儿园的孩子们上课时应注意用简单的语言来讲解,语言动作都要生动形象,让孩子们感觉到亲切、自然。课后学生学会总结每节课,吸取经验,丰富自己。

(2)与幼儿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由于我国现在的学前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幼教的要求不断增高,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以往教学的封闭性,更多地让学生去单位实习,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与学生相互之间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里。毕业以后的学生回到学校与我们交流时,学生认为在实习期间学到的很多知识在现在的工作岗位都是很有用处的,在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方面,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着给学生讲理论,应该让学生多动口、多演唱,让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学生实习期间,应该把幼儿园的课程与自己的教育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计划地实习,我们也应该有计划地带学生参加幼儿园里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幼儿教学的最新动态,从声乐教学角度深刻地理解与应用幼儿园歌唱教学的意义。

(3)通过幼儿园的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实习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声乐的理论,学生在演唱方面的实践能够更加提高学生演唱。我们的教师在学校中的教育大多是以演唱与理论相结合,但我们通过进入幼儿园,我们就会发现演唱当中的表现也非常重要,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到教师悦耳的歌声并同时希望看到教师绘声绘色的表演。相反,一字一句叫孩子们唱歌的老师,孩子们却并不感兴趣。为了使学生毕业以后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并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展现自己,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加以实践,这样对自己专业也有很大提高。多次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能够接受新的事物,在演唱时能够加以发挥。学生通过实践参加很多活动,活动是形形、丰富多彩的。这样学生能够在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一门技能学习为主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歌唱技能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加大力度拓展教育实践的深度与广度,是当下我国各个层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实现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形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育而言,我们不仅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强度、共建实习基地,还要积极地带领学生参加观赏幼儿园特色的教育课程与常规教学,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学教育课程的最新动向,从声乐的角度着重分析,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落实幼儿园中歌唱教育的价值。我们只有面向幼儿园,多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多实习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另外,声乐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非常重要,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对缺乏信心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声乐逐渐产生兴趣。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好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声和歌唱的优点,加以鼓励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并锻炼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多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得到锻炼。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及时快速地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刘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构建[J].艺术研究, 2006(3):62

[2]于淑华,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J].职业技术,

2008(10):71

[3]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 辽宁师专:社会科学版,2003(6).

[4]王彦方.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J].才智,2009(16).

[5]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 前教育研究,2009(5).

第6篇

关键词 陈鹤琴教学法 学前教育实践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31

Inspiration of Chen Heqin's Five Fingers Teaching Methods

to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Practice

LI Yuanyuan, ZHANG Xiuhua

(Shandong Qingdao Huangdao District Zhangjialou Central Kindergarten, Qingdao, Shandong 266406)

Abstract Chen Heqin's "Living education", "fingers teaching" and other educational thought made only at the time with a lead of influence, but also for the future of China's preschoo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had a very profound impact, which is working with our education today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is course is mainly generated from the fingers activities, fingers activity curriculum, objectives fingers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several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kindergarten five fingers five fingers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ntroduces Chen Heqin's fingers pedagogy.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early childhood workers more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gers Chen Heqin pedagogy, teaching in the future be able to learn from practice.

Key words Chen Heqin teaching methods; preschool education practice; inspiration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者,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和“中国的福禄贝尔”。从1923年开始,他就以南京鼓楼幼稚园为基地,开始了中国化幼儿教育改革的探索。他在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践中编制幼儿园课程理论并进行实践,提出了著名的五指活动课程理论。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这就好比人的五个手指,是灵活的、可以伸缩的,也是整体的、互相连通和联系的。

1 五指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

我国的传统教育深受封建主义和科举制度的影响,禁锢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强调死记硬背,严格限制孩子们的自由,课堂很拘谨。在近代,由于受到了比较进步的西方近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开始传入我国,我国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改革。但在幼儿教育领域,那些束缚孩子思想、压抑儿童个性的现象却有增无减,我们的幼稚园被压制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气氛之下。它们就像“监狱”一样,没有清晰的目标、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只有简单而机械的东西。孩子不允许有个性,孩子的年龄特点、需要、兴趣和个体差异更是无人问津。正是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社会现状,陈鹤琴先生指出,我们必须改革幼儿教育,还给幼儿自由,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由此,五指课程便应运而生。

2 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依据

2.1 儿童观

从1920年开始,陈鹤琴先生以自己的儿子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其从出生开始的两年多的资料,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陈先生认为儿童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不是成人的缩影。他把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特点分为七个:易受暗示、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喜欢集体活动和成功。他指出儿童和成人是不同的,在这个阶段,儿童不仅要作为成人的准备,而且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爱护孩子天真烂漫的性格并且尊重儿童的人格。

2.2 活教育理论

2.2.1 活教育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人就必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所以活教育要讲做人,应该努力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得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活教育就是要让儿童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做人,我们教育的对象和出发点是人。在他的目的中也包含了对人发展、完善以及人生理想的设计、追求。

2.2.2 活教育的课程论

活教育的课程是针对脱离实际的旧教育课程而提出的。旧中国教育一贯崇尚书本,只重视传授书本死知识,反对学生到实践中学习活知识。陈鹤琴认为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社会环境都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他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我们周围所熟悉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知识经验,了解自然和社会。

相应的活教育的课程应该首先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材,辅之以课本为参考,这才是活的知识,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其次,我们的课程应该没有时间限制,互相关联;第三,我们要有丰富的内容,充满生气和自主性,并且连成一个整体;最后,这些课程也要有目标、有意义,是儿童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我们在编制活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依据所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当地的实际环境。

2.2.3 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作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他之所以如此强调“做”就是为了确立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他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可以自己想的,就让他自己去想”;“你要儿童如何做,就教儿童如何学”。

陈鹤琴强调“做”,为的是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为了让儿童更多的参与,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实验研究、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他还提出活教育的17条教育原则,具体可概括为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和教学相长的原则。这些原则直至今日,都是我们在积极倡导和践行的。

3 幼儿园五指活动课程

3.1 幼儿园五指课程的目标

陈鹤琴以活教育的目的为基础,逐步建立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他提出,五指活动课程的目的在于发展幼稚生的心智和身体。具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做人:要有同情心、合作以及服务的精神。(2)身体: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格和相当的运动技能。(3)具有充分的知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以及研究的态度。(4)情绪:具有欣赏自然和艺术中美的能力,没有惧怕的情绪以及养成快乐的精神。

3.2 幼儿园五指课程的内容

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连成一片的,如果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是不符合教育原理的。活教育打破了习惯按学科安排课程的体系。陈鹤琴先生以人的五指为比喻,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五指活动课程理论。这种课程的设计是以大自然、大社会的活教材为教学的内容,通过五种教育活动来进行。这五种教育活动分别是:文学、社会、健康、艺术和科学活动。

3.3 幼儿园五指课程的编制和实施

陈先生认为幼儿园的五指课程应该以单元的形式展开,关于该课程如何具体的实施,他提出了三种方法:(1)圆周法。指的是利用预定相同的单元、相同的研究事物,让儿童选择适合其年龄阶段的材料和分量。也就是说各班的课题相同而要求由浅入深。(2)直进法,根据生活中儿童能接触到的不同事物的性质及内容的深浅将其分布在不同年龄的班级里。也就是说各班的课题和要求均不相同。(3)混合法,“就是在课程编制的时候,以上二法均须采用”。也就是说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在课程编制时,通常运用混合法为最多。

陈鹤琴认为幼儿园五指课程的实施应该多元综合的,其中主要有:整个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分团教学法、生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4 陈鹤琴五指教学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1)选择性的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陈鹤琴的五指教学法深受欧美进步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是他没有照搬教条而是结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实际做了“本土化”的改造和探索,以“一切课程是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活动” 、“一切课程是儿童自己的”等观点作为设计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创了科学化、中国化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在选择教育内容上,也是注重以幼儿熟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依据进行组织,这样一方面可以顾及到幼儿自身已有的经验和需要,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的一种有效形式。相比当下我们有些幼儿园开展的绘本教学,他们大多数都是采用国外精心设计的绘本进行教学,当然这种绘本在提高幼儿阅读质量上确实存在很大的优势,但是,国外绘本或多或少的也是国外文化的一种载体,我们国家的幼儿在本国文化都没有完全领会的时候就去接触这种外来文化,他们是否能理解那些绘本背后所蕴藏的内涵呢?他们从小就接受多种文化的影响,而且幼儿在辨别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如何保证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呢?

(2)理论的提出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陈鹤琴先生的许多理论都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实践检验之后才提出的。陈鹤琴的五指教学法理论,也是在南京鼓楼幼稚园检验之后才提出的。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又高于实践,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循环往复之后,理论与实践才能越来越合适,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陈鹤琴先生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如何实施等方面的理论。这其中有许多理论至今都在沿用,比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形成的“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就是对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课程的继承和发扬。

但是,陈鹤琴先生更大的贡献应该是教会了我们一种态度和方法。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能动的“人”。作为教师首先要测量儿童的个性和能力水平,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然后选择最适宜的教材,使用最适宜的方法。由于幼儿自身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都相对差一些,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去主动地适应幼儿,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能接受的形式来教育他们,而不是准备好教案之后就按部就班的进行讲授,按照流程走完后课就结束了。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1.

[2] 郑建成.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0.

第7篇

关键词:渗透理念;教学案例;教学体会

一、渗透理念

1.职业发展的需要

“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提出“五指活动”理论,把幼儿园社会、健康、科学、艺术、语言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指,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作用于儿童整体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了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渗透意识、渗透能力,善于变通、敢于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着职业发展需要原则,高职学前教育文化课应把渗透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从显性和隐性的角度培养幼师生渗透理念,为将来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2.文化课的教学要求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课,意在帮助学生开阔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专业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辅助课程,起到铺垫的作用,两者同属于学前社会领域范畴,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起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和价值的指引,在幼儿教育的各环节中都可以渗透社会教育的元素。因此《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要凸显知识的实用性、有效性就必须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延伸。

3.决定渗透因素

决定渗透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渗透点的挖掘,二是教师合理的渗透设计,三是被渗透的学生。

教材渗透点的挖掘取决因素是教师,因而教师需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合职业性特征,寻找恰当的渗透点。例如,教材中提到大禹治水的事件,普遍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得出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其实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最佳的渗透应是从大禹治水的方法引导出的“堵不如疏”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渗透设计是指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方法,以职业为导、实用主义为原则,把相关领域的内容合理地渗透到教学中,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给人“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在实施渗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渗透的主体,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渗透,接受到什么程度,虽与学生的个好和认知需求有关,但教师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对渗透内容的兴奋度和注意力,及时调整渗透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二、教学案例

1.教学内容分析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四章“思想文化”第一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的“传统节日”,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传统节日的习俗,内容单一。当前,很多幼儿园都以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节日活动锻炼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在幼儿园探索和实践传统节日文化特色课程。本着实用性和职业性原则,应把教材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联系在一起,寻找渗透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较早地了解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情况。

2.教学对象分析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求知欲强,热爱幼儿教育专业,对于文化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不强烈,重技轻文。本教学内容学生平时比较熟悉,只是不明白此内容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

3.教学方法分析

为吸引学生兴趣,凸显知识的实用性,渗透理念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须借助任务驱动、合作探究、与专业技能结合等方法。

4.教学过程

(1)课前

具体做法:一是分小组,布置任务,即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内涵,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课堂讲故事,检查完成情况,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渗透内容:一是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竞争的品质,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内容;二是讲故事,是学前教育学生需掌握的技能。

(2)课中

教学环节一:传统节日我知道――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知道其内涵。步骤一:随机抽取讲故事名单。目的是保障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且具有趣味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步骤二:在每个故事之后设置“我找茬”环节。目的是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存在误区。师生交流,进一步明确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渗透内容: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为将来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明确主题。

教学环节二:传统节日在今天――明确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步骤:播放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热点新闻,引导出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是传承弘扬。目的是用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

渗透内容:关注新闻,拓宽学生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环节三:传统节日我弘扬――与专业结合来实现传承弘扬。步骤一:把传承弘扬与幼儿教师工作联系起来,点明幼儿园就是弘扬传承传统节日的最佳场所,幼儿教师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就是在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步骤二:教师选取某个传统节日,制作一段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教学视频。步骤三:拓展环节――把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资源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例如:把端午节赛龙舟与河池地方民族体育运动板鞋竞走联系起来,进行“陆地赛龙舟”的比赛。

渗透内容:教学视频。一是与职业联系,让学生较早地了解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开展的情况;二是挖掘传统节日活动背后隐藏的教育元素,如团结、竞争、合作,这是向专业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渗透,点明传统节日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训练场。

拓展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拓展也是渗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课后

布置作业――学以致用。以教师制作的视频为范例,分小组介绍其他传统节日在幼儿园开展的情况和拓展部分。以成果展示汇报会的形式进行评比。

渗透内容:作业的形式突破传统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查找知识的方法和一些软件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借助任务驱动的形式,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一切方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课后作业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求知的学习品质,这种品质的养成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用。通过对2013、2014级学生对该课程满意度的调查,满意度达到97.2%。实践证明,渗透教学理念在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体会

1.教学模式破旧立新

“9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是“数字原住民”,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还停留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且信息量不足,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因此应采用渗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幼儿园教育强调渗透式的领域课程,要求幼师生具备渗透理念和渗透能力。作为教师,应把渗透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文化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逐渐培养自身的渗透意识和能力。

2.教师角色变化

教学模式的变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生根本变化,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教学内容涉及其他领域,因此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面的广、深、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渗透点的挖掘和设计是渗透教学的关键

渗透空间广阔,渗透方向应以职业能力养成为出发点。因此教师须细心发掘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上把渗透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构建有效课堂。

4.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方法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渗透教学把教学活动引进课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应有所体现。改革后的学生考核体系可以设计成:

在每项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开展互评、自我评价,教师适当点评,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评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素质,这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学生在渗透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激发了学习兴趣、参与性和自主学习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专业课学习和以后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一定了解。

参考文献:

[1]周文华,何曙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2]吕炳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8篇

关键词: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措施

国家对高校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招聘、录用幼儿教师时,普遍喜欢那些既有技能又懂理论的教师。而高校往往注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传授,但在学生实践训练方面做得不够。所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让学生扎实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我结合工作中的思考,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谈一些看法。

一、加强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

高师学生没有艺术教育的背景,进大学前也没有参加艺术专业考试,所以其艺术技能是很弱的,而目前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走向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幼儿园工作没有较强的艺术技能工作将难以展开。高等师范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能够具有扎实的音乐、舞蹈、美术基本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于教育活动中,达到优化教育活动的效果,所以加强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

对于艺术技能的培养,首先,在课时安排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对于舞蹈、声乐、键盘、美术等专业技能课应贯穿于一年级到四年级共四学年八个学期之中,在一至三年级教师侧重结合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基本功的训练,完成一定的量的练习,大四的两个学期则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定艺术训练的方向,或声乐、或舞蹈、或美术,同时指定教师进行指导。其次,在师资培养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教师基本上都是聘请艺术类学院的教师担任,大都缺乏幼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知识。要让他们明确他们所培养的技能是适应幼儿艺术教育需要,而不是训练艺术专长。为此,要组织他们多深入幼儿园参观、考察,与幼儿教师展开座谈,及时了解幼儿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还应让他们参与学前教育系的教研活动,使他们了解幼儿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教育。同时也可以考虑学前教育系有自己的艺术类教师,这可以使这些教师能够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技能课的特点、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安排。例如对键盘课的教学内容可做出如下安排:第一学年先是让学生练就扎实的指法基本功;第二学年是练习弹奏曲子;第三学年是即兴伴奏,把那些教材中经典的儿歌、目前幼儿园较为流行的童谣等引入学生课堂,目的是让他们到幼儿园很快适应岗位需要。第四学年利用学生在校的短暂时间专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材的使用训练,以便让学生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为学生即将进入幼儿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上各年级的艺术技能训练均要达到一定的量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艺术技能的质与量。第四,应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考核制度,即学生在毕业前,要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等考核内容,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最后,重视学生艺术实践训练。每门艺术类课程结束时相应地组织汇报演出、作品展等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并且把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一方面。

二、加强“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能力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教育的内容分为五个领域,即语言教育、科学教育(含数学教育)、艺术教育(含美术、音乐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与之对应,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牢固掌握幼儿园“五领域”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环节。这对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起奠基作用。在进行这些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改变高校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要多让学生去实践、从做中学习。具体来说进行各领域的教学时,对于理论部分的内容教师可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而对于实践部分,教师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幼儿园模拟教室等场地,运用邱作华先生的尝试教学理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前,教师指导在后。教师可先给定学生模拟教学训练的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目标自主进行各种教学法操作层面的学习,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程序,完成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随时给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组织其进行模拟教学,实施教学方案,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再给予评价,最后学生根据教师、同学给出的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同时,若条件允许,可让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在学校及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真实的幼儿园班级中实施他们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最后的考核应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学生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等实践方面的评价。

三、加强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能力的锻炼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到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首先,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重要的见习、实习及就业场所,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其次,在时间与空间上要拓展教育实践环节。时间上,可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学生每周半天到幼儿园见习,一直持续到毕业。这可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另外,可从学生开始学习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游戏等课程时,让学生随堂进行短期实习锻炼,围绕所学各领域的指导方法,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最后在大四再集中实习较长一段时间,锻炼学生综合教育的能力。空间上,改变只是到固定的几个实践基地进行集中见习与实习的做法,增加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多项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有效利用学校实训室、琴房、微格教室等场所锻炼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第二课堂的作用,重视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等。

最后,对学生的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做必要的情况记录,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质量的见习、实习报告,学校指导教师根据情况给予成绩评定,该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

总之,由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较大,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幼儿教师既要能够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又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主阵地的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幼儿园实践能力的学生,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涓.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8).

[2]王萍.提高高师学前教育本科学生教学技能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