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7 16:09: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学科学情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6-02
《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各前沿学科的基础,具有内容前沿性和国际通用性强的特点[1],发展更新快,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英语教学改革,紧跟分子生物学国际前沿,帮助学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体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开放型、开拓型、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但英语的使用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了国内高校37门《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中教材、课件、试卷与讲授等方面英语使用的比例和形式,并从课程特点、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等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为高等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2]公布的37门国家、省和校级《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其中国家重点本科院校课程17门,普通本科院校课程20门。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课程中心以及相关院校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网站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方面的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表1教材选用情况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先进性是教学内容先进、新颖、前沿的基础,所以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分子生物学课程来说,教材的重要性更是毋庸质疑的[3]。国内的分子生物学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和概念相对老化、陈旧、时效性较差,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一些优秀的分子生物学类教材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的特点。由于分子生物学知识深奥,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使用英语教材是可行的,但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能造成英语和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均不能学好,所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0%的课程选用了英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鉴于学生之间的外语水平差距很大,59.5%的课程选择英文参考教材与中文教材相互补充,力求授课内容的系统、凝练,并与国际接轨。
(二)教学课件
表2教学课件选用情况
分子生物学知识学习难度比较大,目前高校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能更好理解所学的重要概念、原理和分子生物学过程,因此制作高质量的课件是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课程采用传统中文课件,只有8.1%的课程选用英文课件。英文课件对学生思路的拓展在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乃至个人科研过程中都会体现出来,但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多,范围广,有一定深度,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和掌握。为了解决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陌生所导致的抵触情绪,英文课件中复杂的陌生词汇和每一知识点的术语进行中文注释,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4],所以35.1%的课程选择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试试卷
表3试卷语言选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64.9%的课程试卷中不涉及英语。英文试卷可以体现出学生对一些专业进展和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全英文的试题会使英文较差的同学无法正常发挥真实水平,所以只有5.4%的课程选用英文试卷。为了防止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在试卷中设置了一定比例的英文解答题目,这更符合应用性本科高校的特点,使英文好和专业学科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在试卷上都有展示空间,以便真正体现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调查结果显示29.7%选用中文和英文相结合试卷。应该注意的是需依据学生总体素质适当调整中英文试题比例及试题类型,总体上看,英语试题分值可占总分的30-50%[5]。
(四)课堂讲授
表4授课语言选用情况
分子生物学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从语言大环境上来说,英语在中国不是社会主流语言,也不是第二语言[6]。英文教学不仅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对老师有极高的要求,资料显示现在很多学科教师不能全面驾御英语,所以67.6%的课程选择全中文授课,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没有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只有2.7%的课程,也就是个别重点院校尝试以英文为主的讲授方法,个别难懂知识点和术语用中文解释,这也需要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一定的层次,才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消化课堂上的知识。而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采取保守措施,使用中文为主进行教学,一些重点专业词汇和知识点用英语重复强调,这样能够两者兼顾,不会出现学生放弃学习的情况,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此种教学方法达到29.7%。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深圳学生在初中阶段开设的是科学课,一般科学课的老师专业是物理专业,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基础打的并不是太扎实,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准备采取的措施
1、认真设计导学案。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我所设计的导学案就必须具有针对性。体现出针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强化基本知识掌握的特点;体现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问题的设计与呈现体现出紧紧围绕课本紧紧围绕大纲的特点。给学生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生物学科的学习必须紧紧地扣住课本,学好课本是生物学习的前提。
2、更加注重能力的提高训练。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不但要掌握知识更要获得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既使学生在一堂课上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与之相应的某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学习的能力,可以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是其它的能力等等。所以,我的习题案的设计就侧重于提高学生依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与之相关联的问题,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提高其回答问题的能力,加大训练的针对性,加大训练的力度,密切训练与高考的关系,继而提高考试时答题的正确率。
3、重视辅导。可以采取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达成培养优生,稳固中等生,提高后进生的目的。特别是提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从而达到提高生物成绩的目的。
4、积极参加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各项教研活动,重视教学研讨。把教研所得转化为教学的无穷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学好生物,要引导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本质规律,促使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1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制定新学期高一生物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六大模块,高一上学期学习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参照生物课程标准,共需36课时,共六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和细胞的生命历程。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于生物学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数学校不开设生物,学生缺乏必要的生物知识基础,因此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学初向同学们灌输生物课程的重要性,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或观看实验视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
三、学期教学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物质统一性,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具体措施
1.在包组领导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研、教学工作。
2.全面贯彻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本组实际,进行教学改革。
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3.组织好每周年级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具体分工见教学进度表),主讲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策略、教材处理方式和讲授顺序、训练习题选择和知识的检查及落实、高考要求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做好教后反思。
4.完成实验班练习编写、批阅和评价工作以及普通班课堂笔记和练习的检查。
5.认真做好新的教师传帮带工作,新教师要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备课组长也要跟踪听新教师的课,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达到学校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一种教学发展的需要。
6.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
每位教师认真钻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
7.加强网络教研,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内质网互动平台,积极参加网络问题的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配合生物学科组搞好本学科集体教研工作,切实为提高学校生物整体教学水平和高考备考工作而努力,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9.完成本学期新课程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评价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认真地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二(86)、(87)、(88)三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高二(88)班是文科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间的差异较大,学习刻苦用功程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学习成绩相差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除少数学生成绩比较好外,大多数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会考”展开进行。由于会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对于理科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要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4本学期,我担任高二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高二生物教学个人工作计划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工作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二生物老师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以教材为根本,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夯实基础,活化能力;抓实训练,讲求效果;加强协作,优化氛围,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二、基本要求:
(一)立足双基、夯实基础
生物必修3的教学要做到“立足双基、夯实基础、单元过关、梯度性提高。以基础为主,注重书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尽量把每个章节中的重点的知识点讲清讲透,,配以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进行巩固,做到“堂堂清,节节清”夯实理论基础,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以讲带练,理清生物学知识,为全体学生的学业测试打好基础,为部分学生选修作准备。
(二)改善教学方法
1、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2、按照学校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备课,把时间花在备课上;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效果落实课堂上。
3、坚持互听课活动,每人每期互听课不少于20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每周一次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下周所有教学内容,主备人预先备课,人人发言,并有记录。
5.坚持落实组内公开课活动。
全员参加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做到全组“两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
7、同心协力,互帮互学,信息、资料共享,教学研究气氛浓厚。
8、注重教学中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好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动力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向课堂要质量。
力争上好每一节课,要加强备课,防止复习中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盲目性。课堂教学做到:一节课一个中心;抓重点带一般。重点知识要抓住基本要素,提高课堂效率,再现和归纳知识结构
10、向辅导要质量。
一要依据教学目标适当留作业;二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发现问题,为辅导提供依据;三要及时辅导,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另外要结合各类过关考试,进行考后分类辅导推进。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体目标及要求
1、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描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和原理。
2、初步学会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现结果。
3、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解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的问题。
4、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理解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5、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四、参考资料《45分课堂作业》、《生物必修3同步导学》
五、建议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读书背书
2.树立生物学基本思想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给学生一点联想
论文关键词:初中生物,双边教学,教学反馈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专业性太强,知识枯燥,学生很难把内容消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目前摆在生物老师面前主要的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优化生物课堂,如何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生物是中考必考科目,学生多半死记硬背,强化记忆,生物课堂成了背诵的课堂,而教师不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总结,课堂效果不明显。抓住课堂,向课堂要效益,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努力完成某项任务的积极心理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生物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热爱生物学,使初中生物教学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探讨学习生物的兴趣源泉。
1、引导学生从生物现象到本质的探索
本质是隐蔽的现象或事物,兴趣能帮助学生揭开这一层面纱。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这生命活动在盛夏尤其活跃,没有这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便无法活下来。这种生命活动不仅能够决定植物的存亡,而且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来生产有机物质的,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学生听后,对大自然的奥秘会感到惊异,进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去学习。
2、运用知识,激活思维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述《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课外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大多数学生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还让学生课外完成教材中的动手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提倡互动双边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互动才能让效率提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只有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地讲,学生毫无兴趣地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
1、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
“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1)目标定向。教师布置可供选择的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各小组自主选择、接纳。(2)组内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
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在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我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得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三、注重教学信息反馈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生物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巩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地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方向,使学生忙而有序、忙有所获。虽然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但是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如在讲述生物进化历程时,我引导学生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心脏结构,有位同学却标新立异把蚯蚓的心脏拿来比较,并得出动物的心脏是由无到有、由多到少、由简单到复杂的结论,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我捕捉到这一信息,鼓励这位学生向全班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该同学的观点引起全班的一次大讨论,这是一次探索求知方法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成功的反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与信心。成功反馈一方面要及时,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鼓励性评价,扩大反馈范围和内容,争取“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提示、点拨;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或转移学生讨论的主题。
四、加强课堂学法指导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学案 编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对生物课程改革的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案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基于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并结合具体学情而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一种纸质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梳理、合作探究、技能训练等。在教学过程中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利用学案开展教学是落实新课改的培养理念有力的着手点,编制一份科学实用的学案是学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1学案编制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案在设计时要把教师使用的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以学习方案的形式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自学能力和教学目标,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制定出一套学生学习的“学案”。将教学重心由教师有计划地“教”转变为学生有计划地“学”。
1.2层次性原则
导学案应用对象是整个课堂的学生,而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的差异决定了其最近发展区的差异,那么就要求在学案设计时要全面衡量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案的内容有序化、层次化。例如,在学习目标上,可通过设定基本目标、进阶目标、最高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获得学习信心、动力,又可以让部分学生的潜力充分得到发展。在学习内容上,可以在不改变知识容量的前提下,将某个具体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梯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1.3创设情景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真正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材料,通过对具体问题理解有意义的构建自己的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呈现,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来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从而实现新知识的构建。生物学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结合具体学习任务,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矛盾情境等单一情境,也可以将几种情境组合来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1.4灵活性原则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编制形式:(1)新课的学习注重学法的对于理论性知识,注重学法的设计,可配合图表。如在学习必修一细胞中的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时,可以设计为表格供学生填写。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指导。(2)复习学案内容设置可以采用概念图模式,将不同层级的概念用一定的连接词连接起来构建某一章节或某一专题的概念图,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学案编制的准备
(1)课标分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标”)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趋势,是高中生物生物教学及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导学案编制前对课标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准确地展开教学,指导教学方向。
(2)教材教参的分析。高中生物教材是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基准编写的,与之相配套的生物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学习驾驭教材等必不可少的教辅用书。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参的分析,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和意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学情分析。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等思维素质不断成熟。因此在编制学案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之前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方能给予恰当引导和帮助,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4)高考试题分析。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高考,但是高考要求却又是我们生物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备课阶段教师应了解相关知识在高中的考查方式、考查难度及相关频率,同时关注相关知识最新研究进展,准确把握高考的风向标。
3导学案编写的一般流程
(1)集体备课。根据教学进度,课题组按照教课标要求,共同讨论,确定每一章或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导学案编制思路和主要内容,统一思路进行导学案编制分工。
(2)形成初案。每个教师根据分工,查阅资料,完成导学案的初稿。
(3)形成共案。组内研讨会上,每个教师呈现编写的初稿,并陈述设计思路及教学设计,再由课题组集体讨论、补充,形成共案。
(4)形成个案。在共案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学情调整,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5)根据使用后的反馈情况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补修,构建学案库。
参考文献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先是将“活动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之后大力推广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各地把课程改革的重点转向“活动课程"的设计。构建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由单一的学科课程改为“学科加活动"的整体优化结构。下面就谈一谈我对生物活动课的一些初步认识。
首先,对于生物活动课的添加,通过学习提高认知后,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人才,把基础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课堂教学是学习知识的主渠道,生物活动则是通过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探索性的活动课,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认真的搞好生物活动课,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意义重大。
一方面,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初中生,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活泼好动,如果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因材施教。那么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发他们去主动探究,积极动及动手,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去寻求真象,并逐步形成特长爱好,和很好的探究习惯。学生便逐步提高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活动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完成一项特定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在活动前做更多的准备工作,搜集更多的知识,综合多方面的信息。然后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把这些知道进行归纳筛选,保留对本节课有用的知识并加以综合。在活动过程中又要求亲自动手操作,把理性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方面,活动课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集体的协作精神。实践活动课重视学生的自由选择,有利于他们相互交往、相互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做为教师应该注重在活动课开展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能力来培养。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许多人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更不能有很好的合作精神。而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却是他们了解尊重别人,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也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拥有良好的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素质。活动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协作的平台。
生物活动课是中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拓宽知识、发散思维,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上好生物活动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讲述、主动地去做。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呢?首先,要创设学习活动的氛围,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其次,学生这个年纪都有爱玩的天性,也都喜欢有创意的活动,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因素,让他们带着兴趣,心情愉悦的参与进来,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思考去探索。再次,尊重学生,架起师生间亲密桥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从他们的个体差异出发,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让不同的学生根据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并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
第二,要把握生物活动课的特点和构建原则。这是上好活动课的基础。生物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是发现式的学习。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课程的重要素材。生物活动课程要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活动课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原则:生物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原则;规定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
第三,认识生物活动课的意义,注重生物活动课的技能目标。生物活动课的教学能够突破学科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如发现性、探索性、批判性等问题研究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习生物学情感。
第四,生物活动课的的开展中要注意的实际问题。在开展生物活动课前,首先,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已知,即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其次,课前要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制订合理有趣的活动计划,学生们既然参加生物活动,必然是抱着探索生命世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在活动中他们最希望了解什么?最渴望获得什么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哪些帮助?此时倾听学生的心声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学习目标,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在于使学习任务具体化,系列化。再次,注重生物活动课的组织。在生物教师的指导下,选拔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活动集体。活动课中教师应侧重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精心策划、创造条件。活动过程中和组织指导活动后,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生物学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活动课应气氛活跃,使学生乐于发表观点和见解。
第五,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角色定位;学情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中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组织形式,对于生物学科的科学探究则是一种基本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闲人”,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要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分组学习的各个环节,要从学情分析、目标设置、任务安排、组织形式、策略选择、过程展开、反馈评价等全程设计,还要加强实时监控和指导,注重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介入。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分不开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活动的设计者
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情分析、目标设置到任务选择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教师在总体设计合作学习时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学情分析要透彻
设计合作任务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理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分析、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和查阅学生档案等途径研究学情,使合作任务设计切实可行。调查发现,对于我们高一新生而言,虽然初中阶段都学了生物,但是不同的初中学校对于生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学校条件比较优越,对于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比较重视,课本的探究实验很多都能落实,显微镜的操作也有相应的要求,这样的学生进入高中课堂自然是如鱼得水,一点就通了。而有的学校因为条件限制等因素,学生很少进行探究活动,甚至显微镜也没接触过,在高中课堂里必然会比较吃力。在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安排时,老师必须结合这个特点进行调整,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
2 目标设置要明确
合作学习的目标设置要明确、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明确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动力,是合作学习的归宿。
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明白自己的任务和学生合作的目标。否则,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易变成旁观者,学生则变成“无头苍蝇”,谈不上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更没有生生互助协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无疑是失败的。老师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要根据教学设计明确自己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几项任务,如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对学生的参与进行观察、督促等。同时老师还要明确提出学生的具体任务(可具体到各分工情况的具体任务)及相应的评价指标。
例如在学习《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合作小组利用材料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求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合作,每个同学负责具体的材料制作,并能为其他小组成员讲解所用材料代表脱氧核苷酸的哪一种分子组成。最后每个小组派出的代表要解释模型的具体结构组成。而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广泛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和误解,以便总结时及时补充、纠正。
3 任务选择要有探究价值
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无效的形式主义。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选择的合作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能让学生在合作中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例如在《DNA的复制》这一节中关于DNA分子复制模式的探索,教师设计问题串,层层剖析,步步引导,由浅入深,启发思考,在讨论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形成了一条渐进式的问题链,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终构建完整的认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具体教学过程为:根据我们对DNA分子结构的了解,你认为DNA分子的复制模式有哪些?如何证明你的观点?实验设计的思路是什么?如果是半保留复制。那复制得到的子一代和子二代DNA分子的组成是怎样的?全保留复制呢?如果要在实验中直观地区别、标识“母链”和“子链”有什么办法?(同住素标记法)一在实验中,亲代分子与子代分子通常是随机混合在一起的,不易分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尝试在离心管中画出DNA带的位置。所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应当严格把关,只有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才会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意义。
二、合作过程的调控者
教师都会在课堂之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严谨的安排和设计,甚至把学生可能做出的各种反应都预设好了。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都会有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又有“意外”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所以教师不仅仅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还应该是合作学习的调控者。只有教师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合作活动中去,才能及时发现“意外事件”,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调控,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因此,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参与、指导和调控是至关重要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例如,在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的过程中,学生在模拟以一条DNA链作为模板进行转录的过程时,发现小组成员中只有两个人在活动,其他成员则自己看书没有参与。教师发现之后要及时提醒他们参与并了解他们不参与的原因。学生在使用道具模拟翻译过程中,讨论的声音非常大,甚至有的组还活动停止了。原来是他们在使用"tRNA"运载“氨基酸”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学生还未能真正理解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含义。我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就参与了他们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真正学到了知识。
三、合作学习情况评价的组织者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通过成果展示过程、感受交流等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合作学习。通过评价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合作。
为了使评价客观、公正、合理,可拟定一份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相结合,小组集体评价和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下面是我在高二生物探究实验《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制订的评价量表。
注:A等,五颗;B等,四颗;c等,3颗;D等,二颗以下。
通过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具体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与优势,也可以让老师较全面、客观地对小组和个人进行更直接的肯定与评价。
1.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此节包含“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两大内容,预备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在此预备设计第一课时来完成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特点的教学,实验部分为第二课时。
2.设计思路
本节课重点是讲清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教材第50页问题探讨,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茎所起作用的曲线图进行探讨,通过对曲线图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结论,总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并尝试对图形含义描述,提高学生对图形分析和运用能力。然后引出生长素的作用特性――双重性,列举植物根的向地生长与茎的背地生长、顶端优势现象,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并理解,训练学生学会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实现实际与书本知识的完美接轨并突破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尤其是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中,初步掌握了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那么生长素还有何其他作用?特点如何?学生有一定好奇心。另外,高中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问题讨论及分析能力,只要加强引导,巧妙提出问题,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茎所起作用的曲线图,根的向地性生长、茎的背地性生长动画、顶端优势图片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学会利用生长素作用特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生物坐标曲线图表的观察分析,归纳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典例进行探讨,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细致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讨论合作,培养其协作精神。
(2)对生产实践中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的价值,激发其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
(3)分析顶端优势的原理,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回顾旧知识,导出新授课:
(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2)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生长是何关系?另外,它还有其他作用吗?
引出课题并板书题目。
课件展示:“问题探讨”中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关系”曲线图。
师引导提出问题:①单独观察每一条曲线走向,有何发现?通过分析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②比较三条曲线,研究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有何特点?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课件展示资料,并请学生分析总结说明生长素具有哪些作用?有何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提问: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哪些?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展示顶端优势图片,提问1:请学生分析植物顶端优势的原因,并思考在农业生产或园艺等方面,哪些利用了顶端优势,哪些又要解除顶端优势?举例说明。展示水平放置植物生长图片,提问2:水平放置的小苗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均能体现两重性吗?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师总结:从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有关生长素的科学道理在林业、农业、园艺等方面可得到广泛的应用。课件展示:无子果实生成、枝条生根图片。师提问:但激素直接从植物中提取可行吗?若不行,如何解决?引出生长素类似物及其应用,课件展示:经2,4-D处理过的黄瓜幼苗生长状况图,提出生长素类似物2,4-D具有什么作用?(促进生根作用)
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生长素类似物并不是总能起促进作用,如果使用过度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实际应用时要注意适量。设疑:生长素类似物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我们如何确定呢?下一节课我们将探究这个问题。
2.学生活动
产生疑问;观察、思考、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请小组派代表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解决;学生观察;学生自学。
3.意图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图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巩固生长素的运输和生理作用特点;培养分析问题能力;调动好奇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下堂课学习埋下伏笔。
4.板书设计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特性:两重性。
(2)实例:顶端优势的原因、应用。
根的向地性生长与茎背地性生长原因及分析。
(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