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8 14:4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创新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专业农场;土地流转;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8.002
1 发展情况
国家逐年增加农业各项补贴,使农民种地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但土地生产效益仍相对较低,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从事务农的农民越来越少。显然,分片经营、各自为战的家庭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创新土地流转和经营方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发展专业农场,成为农村新一轮的一个亮点。
专业农场是由种田大户、合伙人、城乡法人或自然人通过承租农民自愿流转的土地,创办不同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标准:经营面积在30公顷以上;流转时间在10年以上;投资总额要达到50万元以上。2009年汪清县开始试点专业农场,几年来专业农场发展迅速,目前已通过认定的专业农场有95家,农作物种植类专业农场有73家,占总数的77%左右。专业农场投资总额为13637万元,经营土地面积为8627公顷,流转土地面积为7482公顷(其中:流转家庭承包耕地面积5622公顷,非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860公顷),带动农户6000多户。经营范围以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为主,此外还有大棚蔬菜、蓝靛果、白瓜子、甜叶菊、青玉米、中药材、五味子、葡萄、水飞蓟等经济作物。专业农场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土地流转,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步伐,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意识落后
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土地流转规模小,村民思想保守,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主观原因:办理流转的手续麻烦,村里、镇里多次往返;缺乏信心,经常看到土地流转的纠纷,流转土地后,担心再要回来时麻烦多;土地流转租费少,租出去事还多,在自己手里还能领些补贴。客观原因:承包耕地分散,集中耕作起来很不方便,效益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非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多,实际面积难以认定。汪清县耕地面积71404公顷,家庭耕地面积28301公顷,耕地流转面积8600公顷,专业农场流转面积占总流转面积的37.2%,非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中未流转面积要占相当大的比例,土地承包大户需要流转的土地大多数属于非家庭承包耕地,这部分耕地在确定面积、所有权、经营权上都存在困难,很难进入流转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土地四至交叉,地块重叠多,确权难度大;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口头合同还占有很大比例,而外出村民流动性大,不规范的合同很难重新补签。
2.2 农业科技含量低,经营模式单一,行业间缺少联系
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含金量高的农产品初加工业、精加工业和销售业,少有人介入,目前只有5家,主要从事大米精加工、瓜子加工、青玉米加工、蔬菜冬储等行业;机械化利用率低,虽然普遍实行了机械化作业,每个农场都有8台左右的播种机或收割机,但是却出现农业生产设备重复投资,单兵作战,缺少行业间强强联合作战,效益低,组织优势未得到完全发挥;农场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各自为战,村内或乡(镇)间同类经营的专业农场又成为竞争对象,浪费了各种资源,相互内耗,实际又成为了新的“农业大户”,失去了成立专业农场本身的意义。
2.3 管理水平差,人才缺乏
农场主经营管理水平低,不能完全发挥农场的优势,缺少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竞争能力弱,专业农场的潜力未得到完全发掘;农场主文化水平低,大多数是初中毕业,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一贯求稳求准的心理较强,不轻易冒险。
2.4 融资困难
专业农场贷款难度大。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效益比较低,回报见效慢,缺乏有效抵押物,贷款条件苛刻,贷款融资很困难,一般都得不到银行贷款;贷款程序复杂,贷款门槛高。专业农场起步不久,农场农作物生产经营基本上都需要进行贷款融资,支付完土地流转费用、购买了农机具后普遍缺少生产经营资金,而农房、农机具又不能抵押。专业农场作为新生事物,银行没有相关政策,贷款方式单一,过程复杂,涉及到的费用较高,目前全县仅有6家专业农场通过信用抵押、自住楼房抵押在银行获得了贷款,占需贷款总额的15%。生产需求资金缺口很大。
3 解决对策
3.1 积极给予政策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宣传国家、省、州有关政策,有条件的乡(镇)引导成立不同类型的大户创办领办专业农场。积极推动乡(镇)、村示范户,带动企业、自然人、农户开办专业农场。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颁证后,非家庭承包耕地的流转就不会再有后顾之忧。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乡、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职能。在县、乡、村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登记、信息公告、土地评估、土地政策咨询等基础工作,村级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对村内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汇总以及上报工作,把闲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有效解决土地流转的供需矛盾,使土地流转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2 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持
积极争取现有的国家财政扶持政策,争取国家、省补贴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多方筹集专业农场的发展资金,推动专业农场进一步发展;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为创办专业农场登记办证开绿灯。协调金融部门降低贷款的门槛,创新农场借贷新模式,如农场主联保、自然人联保、农房农机具抵押贷款;创新贷款抵押担保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如采取集体林权抵押、信用担保、农村土地收益担保、邮储银行等多种借贷形式,缓解专业农场的贷款难题;政府引导成立担保公司,如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立物权公司等方式,扶持和引导专业农场发展壮大。
3.3 加强培训,积极引导,分类指导
农业、农机、特产、供销社等部门要对专业农场定期开展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农业生产、管理、销售、财务等全面知识,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倡导一村一品或是一乡一品,充分发挥乡村地区优势、地缘优势、产品优势,集中土地资源,发展最适宜本地生产的农作物、蔬菜、烟叶、中药材等农特产品。
3.4 创新土地家庭经营方式
3.4.1 民间组织 宣传鼓励农民把土地向种粮大户、专业农场流转,构建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3.4.2 协会联合 打破行业壁垒,鼓励强强联手。组织引导成立县级或乡(镇)级专业农场协会。通过协会来组织、沟通、协调,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会议或活动,加强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协会成为各专业农场与政府相关部门、金融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3.4.3 政府引导 政府通过奖励和扶持的手段,培育和树立示范专业农场,以点代面,鼓励和带动大批农户成立专业农场。
姜校长: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我们对农村学校的普遍现状进行了全面审视,把第六十一中学作为培育优良种子的“实验田”。短短几年里,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这株历经半个世纪风雨的老树绽放了新花,不仅成为省市闻名的精品名校,而且开始走向全国,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新管理模式学校”、“全国创新管理示范学校”、“全国创新管理品牌学校”、“全国精细化管理单位”等荣誉称号。
记者:沈阳市第六十一中学主张“特色办学――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您认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哪里?
姜校长:特色办学,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第六十一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必须面向农村。培养更多拔尖人才是学校的不断追求,但也必须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仍要回到农村的广阔天地,这部分人也应该大有作为。所以,我们提出了“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培养目标也非常实际: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我们的特色课程不是花架子,有很强的针对性,深厚的开设基础,丰富的创办经验,有固定要求和校本教材,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果。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了使回乡务农的学生掌握适用的农村科技,从2000年开始,学校创办了绿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农村校园的环境资源,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开辟了种植、养殖、果园和新优特品种实验四大园区,建有日光温室,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展对学生的教学与培训活动。基地至今已开展30多个实验项目,其中18项取得优异成果。每个学生毕业时至少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走出校门就可以自立谋生。
我校一直是体育强校,尤其是特色女子足球,已有20年创办历史,曾19次拿到区比赛冠军,17次拿到沈阳市中学生女子足球冠军。近年来,学校加大推广力度,组织教练组编写完整的校本教材,使大批学生得到正规的足球训练,现在学校爱好足球的学生超过80%,超过50%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足球技术,如今,我校已成为“全国百所足球学校”之一。
我们不仅重视学校的强项,而且更重视将弱项办出特色。为创办学校外语特色,学校不仅力促更多的外语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师资水平;而且与市内一些外语学校挂钩,每周定期请多位外教给学生上课,组织外语社团,开办外语沙龙,提高学生的语感、听力和口语能力。现在,学校的外语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良好的外语环境调动了更多农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记者:要使一所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塑造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请您谈谈,第六十一中学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姜校长:我校的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的面貌、理念、制度、教风、学风、校训等之中,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前瞻性和先进性。近年来,我们提出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打造精品名校的战略构想”,制定了《面向21世纪,振兴六十一中学行动计划》,确定了“实施名师工程、名校工程,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品名校”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学校围绕文化建设与三步走战略目标每年确定一个年度主题,一年一个台阶,步步向精品学校迈进。6年里,学校迅速实现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也从中积淀了更加深厚的学校文化,大大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学校开放的办学思想也让我们汲取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学校所用。我校学校文化注重摄取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更注重弘扬当代教育家勇于探索教育新路的精神;对于国外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也予以广泛借鉴。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自己的文化体系;撰写了《学校文化是怎样炼成的》和《一所学校的教育思考》,书中对第六十一中学的文化特色做了系统的论述和例证。
记者:“以人为本”是目前我国管理的主流思想,您能谈谈对其的理解和认识吗?
姜校长:“以人为本”其实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一直以来,我们都主张关注和尊重每一个人,由于人的能力和特点各异,我们不把教师排队比较,而是提倡合作与团队意识。学校的评价系统也主要针对教研室与课题组等团队的业绩。这样可以使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互相支持,取长补短,而不会产生有损于工作的恶性竞争。鼓励竞争,目的是让教师注重参与,勇于表现自己,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力促教师有较高的理想和目标,争做名师,调动教师工作的激情,使之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如今,学校总结了一套“人力资源七步法则”,其中有这样的内容:“经营学校就是经营人心,经营团队成员快乐成长的情绪”;“尊重理解,强化沟通,98%的矛盾是误会,98%的经验是人性”;“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学校有多项为教师服务的措施,学校附近建有教职工住宅楼;为解除教师后顾之忧,学校食堂免费为教职工提供一日三餐;设立班主任节;有专门的职工慰问组,教职工有婚嫁等喜事时,领导班子定去祝贺。这些细节上的人文关怀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记者:学校把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引入学校管理,请问学校是如何把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与特色品牌结合起来的?
姜校长:我们非常重视学校的增值与品牌。让学校增值,必须打出自己特色的品牌。学校与企业的不同之处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也不能以盈利多少作为增值标准,但学校仍存在增值问题。比如办学条件的优化,校园环境的改善,校舍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增加等,这是学校的有形资产,对公办学校来讲,它可以通过优质的教学工作争得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拨款,也可以通过社会的广泛认可赢得各界的赞助,或者通过自身的有益活动创收,但这都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创品牌,赢得好的口碑,这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学校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学校不经营市场上的商品,学生也不是学校的产品,但学校必须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学校认真确定了现代学校制度,实践学校质量认证,编印了10万字的《学校质量管理手册》,教职工人手一册,凡遇服务与产品质量问题,不必问领导、问校长,《质量管理手册》中有明确标准和处理办法。学校还主编了自成体系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覆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使学校达到制度管理和“以法治校”,而非校长权威治校。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围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农村经济建设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于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事务也有了更高、更加专业的要求。下面,文章就农村会计事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下详细的阐述,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会计事务的发展经验,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制定出有利于促进农村会计事务有序发展的创新条例。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会计事务;创新发展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因此,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就需要从基础抓起。首先,我们要牢抓农村经济,保证财务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我们要逐步增加村级政务公开的措施,保证农村会计事务的规范化、会计人员的专业化,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最后,对于财务去处记录不清晰、农民利益受到侵犯的一些现象,我们要予以制止,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正确的处理好农村管理的问题,才会进一步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群众和干部的平等相处。所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事务的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会计事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农村会计事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下的各种资源匹配不到位或失效
由于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规范的要求,使得各种资源匹配不到位或失效。农村会计需要详细记录农村经济的支出与收入,并保证资金去向的透明化,资金使用的公平化,通过落实到账面上,保证资金的支出属实。通过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率,给村里的管理层提供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而言,部分农村只建立了一些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认真执行,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同时缺乏专业的人才管理,也没有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导致资源匹配不合理。或者业余人员无法进行专业的分析,也不知道如何分配资源,从而使得资源匹配失效等。
(二)农村会计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不明确
村委会会计人员一般是通过选举得来的,因此大部分村报账员取决于其在村里的人脉,选举过程中专业知识只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导致农村机构中很少全部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组成。因此就会出现服务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如财务主要用于公款吃喝、财务服务不到位等。部分地方农村会计为了“讨好”村干部,对于一些村干部公款吃喝的现象采取无视的态度,甚至还会开单给其报销,使得服务对象由农民变成了村干部。其次,也会出现非法侵占集体资产,挪用集体资金,导致原本就有限的村集体资源严重流失。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农村会计机构对于服务目标定位不明确。
(三)农村集体经济的会计管理不规范
第一,资产管理不规范。对于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有形资产和不动资产,部分人员会通过其特殊的身份廉价承包公共房屋、田地和园林等,甚至会出现无偿占用的现象,进而导致村集体和多数村民不能受益的现象出现。第二,借款程序不规范。部分村干部私自出借或借用公共的资金,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增多,当急于用钱时,短期内无法收回借款,严重影响生产性开支。第三,存款的方式不规范。大部分农村会进行公款私存,公共的财款多个人开户,自收自支现象十分严重。最重要的是,账款不符进而导致存款短缺。第四,人员管理不规范,责任明确人不规范。人员不是专业的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事务不明确。另外,人员的流动性大,记账不详细,缺账现象严重。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每个人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越界管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不管现金的村书记、主任、甚至是一些小组长也会利用职权提供方便,经常性的管理着现金,使用现金时不提前审批,多人管钱无人记账,出现了许多糊涂账,从而使得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混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
(四)农村会计事务发展模式单一
部分农村会计事务发展单一,销售渠道少,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有的村庄以种植业为主就不发展其他业务,以畜牧业为主就只养牲畜等等,农村会计事务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结合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发展其业务。除此之外,也要不断完善相关的记账管理模式。许多村庄只有一本现金账,没有台账,没有财产帐,也没有往来账。单一的记账模式导致记账不准确,不全面。
三、促进农村会计事务有序发展的创新模式
第一,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首先,我们要设置一本集体资产的台账,对各家各户的实际资产有一个大体把握。明确本村农民的产权,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对其产权进行登记。在登记过程中,要做到账本与实际相符,同时要记录好资产的使用情况和收入情况,保证集体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其次,我们要根据资产的不同特点,进行分配,合理经营。对于营业性的资产,我们要大力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其利润;对于非营业性的资产,我们则需要保护其完整性、实用性,增加其价值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集体资产的充分利用,达到盘活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最后,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鼓励农村发展集体事业、公益事业。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对征地行为要收取部分费用,严格控制乱占耕地、圈占土地的现象,从而有效的保障失地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二,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首先,我们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于民主理财的人员选取,要通过不记名投票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保证理财组织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其次,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对于财务的管理状况,我们要进行全面的记录,并定期公开财务记录内容,对于农民的困惑之处,做出耐心的解答。或者是村民想知道哪部分钱用在了什么地方,想要让财务公开什么内容,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第三,强化农村会计事务的审计监督管理。随着改革的不断进步,农村会计事务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规范农村的审计行为,并成立专门的审计小组,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在审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审计质量,我们要配合、支持农村审计的业务指导。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监督会计人员的记账过程,检查账本是否记录全面,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出现浪费现象等。对于私自外借公共费用,私下出租公共土地等现象,一旦发现,严惩不贷。第四,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农村会计素质。首先,我们要定期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加其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与掌握。例如对于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如何管理集体财务等问题需要进行专门培训,保证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情况的整体把握。从而在对村民进行资金拨款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把握资金的分配。其次,我们还需要注意农村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树立其责任意识,完善其正确的服务态度,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则要严格检查是否有会计证,对于无证人员,一律不用。最后,我们要提高固定的会计人员的福利性,上调其工资,进一步稳定农村会计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努力搞好农村的会计事务管理,解决农村现有的会计管理混乱的问题,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并设立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账本的实际性和全面性。对于会计管理模式单一,则需要我们多鼓励农民发展其他产业,并进行适当的产业培训,促进其对现有资源的认识,把服务重点落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中.村级会计委托制实施情况与完善对策———来自浙江乡村的情况调查[J].会计之友,2011(11).
[2]张笑涓,丁佳俊,万嫱.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8).
在21世纪中期的时候,国内应该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明主、文明的国家。这样的状况就说明,国内对于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一直在加快。农业创新化,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新面貌的一个难点。这个难点,需要重点突破,也需要大力推进。
【关键词】
县域经济;农业创新化;互动
农业金融创新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内农业增长发展过程中与经济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制约性。目前,农业经济经营规模比较小,农业生产方式还不够先进。根据目前大部分经营规模的大小方式,即便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提升很多,也很难使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收益。因此,如果想要使农民更加富裕、农产品生产更有后劲,就需要积极地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
1 农业金融到我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
国内经济所需受到农民收入水平最为直接地影响,同时农民收入水平对于非农业是不是能够继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区域城市内工商是不是可以持续发展也有着关键的作用。现阶段内国内工业体过程汇总,要是农业产业不能很好地支持下去,那么发展起来是很困难的。
2 农业金融创新发展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农业经营方式已经实现了创新化发展,已经达到了企业化运作形式,规模化运作也已经实现了家庭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已经完成了商业化。农业已经不单单是工业化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不断推进,可是实现了农业工程化的发展。农业运行方式和工商业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甚至这两者之间已经没有具体的界定了。农民已经不再是原本表面上的意思,而是转变为了能够适应农业市场的企业家。现阶段内国内农业家庭经营方式还是将小农经营作为主要的体系。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内农户投资意识没有很大的认知度,所使用的经营方式也是比较落后的,与原本传统模式下经济方式能够很好结合在一起。但是就大多农户来说,农户经营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种植完成的,市场农业也只是处在边缘地带。经济逐渐发展,使得农业小规模经营出现一系列的挑战,对于农业规模经济所具有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充分使用,进而达到农产品降低的目的,说的农业创新化以及农户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问题加大,这样农户之间很难有有效地合作。同时农业竞争能力也会因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地增加、农场品加工能力不断扩大、农产品价格也在不断地提升等相关问题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国际竞争能力演技国内竞争能力发展,怎么在国际竞争力上将农业所具备的优势提升上去是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
3 农业创新化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农业不断地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创新化的认识也在加大,在一些条件很好地区域内已经开始实施农业创新化产业。但是所存在的问题是因为较低的生产力,二元经济结构是比较特别的,这样的情况下就使得农业创新化发展比较漫长。所以说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以往所存在的问题要避免,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群众的支持,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是要每一环节逐步开展。首先农业创新化实施点可以设定为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上。农户土地经营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因为城镇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不断的扩大。所以说,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不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生物技术以及集约经营的方式代替土地替代。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集约化的养殖,形成一定的规模的经济效益,这样就可以逐步完成农业创新化。再有就是现阶段内市场不健全的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使得传统体制过程中一些部门还是有着很严重的垄断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创新化在实施的最开始阶段就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展了很久的经济发展,对于整个的合作社活动农民都积极的参与进去,各个行业之间的协调也是相对发达的。
4 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农业创新化的推进
相比较分析,国内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是很短暂的,整体的市场体系还是有着很多问题的,受到原本传统经济体制以及小农经济的直接影响。在人们公社解体之后,集体经营所具备的功能也在逐渐的降低,开始发展成为了合作组织化,使得农民组织化程度有着很大程度的降低。在这样的经济形式下,农村创新化发展所具备的任务是非常重大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马上实现。农村制度受到农业创新性技术很大的冲击,再次基础上有着很大程度的改变,已经逐渐的逼近城镇化发展空间。通过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农业技术的共同使用使得农业技术改革有了更为突破性的发展,已经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农业长产业化经营方式开展基础是需要在农业创新化以及农业技术共同支持下完成的,同时需要遵照相关微观制度为载体实施方针,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性实施创新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创新性发展速度有所增加。同时现阶段内国内农户的储存能力较低,使得农业现展速度有所降低。政府只会出资投资一些公益性的服务或者是基础建设,农业化的发展还是需要农民自己去推动,但是现阶段国内农民所具备的固定资产较低,虽然说最近几年内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整体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城乡居民之间的经济差异一直在扩大。就农业创新化所涉及到的资金费用农民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在农业创新化发展过程中对于农业创新化发展过热的态度或者是农业创新化过冷的态度都是需要避免发生的。在农业创新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区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民实际承受能力,选择使用不同的方式,对于农业创新化建设逐渐的推动,这样既能积极的保证推动性,又能保证经济的发展。
5 农业创新化发展增加的方式
在遵守国内农业发展方针的基础之上,政府以及县区内政府对于农业创新化需要进行一定性的分布调整,在一定的时间内,国内的农业创新化已经成为了农村建设的目标,同时使用综合性的方式结合科学技术,对于地方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开发改造使用,使得本地区内的生产要素得到最合理的分配。
5.1调整农业结构
农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工业的,在一点上来说,工业化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持,在另一点上来说,农业的发展也很好地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就现阶段内对于农业所进行的调整来说,农业创新化的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了。可以对于具有特色经济板块的商业积极的发展,带动一系统的优势产业带,促进企业的整体的开发,对于社会资产进行组织,将招商引资以及生产发展、流通等环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得农业特色化越做越大,使得农业创新化发展不断地加速。
5.2改变文件教育方式,使得农村劳动力素质有所提升
农村劳动力素质可以说是农村创新化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通过研究不难看出,农业劳动力素质要是较高的情况下,对于劳动力的迁移流动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样农业劳动力收入也会增加。所以说需要将九年义务教育程度有所增加,使得人口素质有所提升,对于中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也要加大,这样才能为农业创新化发展提供专门的人员。在农村中提供奖学金或者是长期无息贷款的方式,降低孩子们因为经济情况所发生的辍学情况。在一定的时间内需要将农业劳动技术培养作为重要问题,根据市场所需,成立不同的技术培训班,通过这样的途径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有了很好地竞争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劳动力的就业率。
5.3发展实施集约化方针,开阔农业创新化发展
农业创新化建设可以说是农村城镇化转变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也是可以说是农业整体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支持来源,同时也是解决三步走问题的主要方式。
对于规模化效益要坚持发展,能够将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升,原本传统农业中所出现的低效益或者是盲目性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没有很好地结合到农业发展中去,使得一、二、三产业之间都是分离的。农业创新化发展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和大市场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在这两者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这样对于农民的收入以及农业的效益增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原本的农业生产格局也被打破了,对于农产品的精加工以及深加工都有着提升,使得农业的整体水准都有所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过程度度也会有所提升,农民在经营组织过程中通过使用利益机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够享有加工以及销售过程中所出现的利润。在农产品品种不断优化以及空间布局合理性的应用过程中,农业化可以说对于农业规模化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农村城镇在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农业创新化的支持,同时这一点也是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
6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创新化是我国各个区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样的新形势下,农业创新化的发展已经成了的为了农村的主要发展趋势。所以,本论文作者以此作为研究背景,通过阐述和分析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视角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然后提出我国可持续良好发展应该采取的积极策略建议。旨在通过这些机制阐述原理,可以通过加快年代化的进程来大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农业金融更好更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荣健.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工业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 2006(08).
创新转型升级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农村产业发展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创新转型升级机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治本之策。首先,要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2008年底,金华全市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总数为117?郾68万户,户均承包经营耕地仅为1?郾85亩,且经营主体素质较低。加强高素质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是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方面,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主体,逐步形成以企业为龙头、专业农民为基础、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农业新型生产经营队伍;另一方面,要紧跟农村消费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引导各类民间资本和创业主体投资开发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培育一大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生产经营主体。其次,要大力加强农业组织化建设。2008年底,我市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员户数为8?郾4万户,只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总数的7?郾1%。以家庭经营为单元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但生产经营成本高,而且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因此,要把加强农业组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按照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培育各类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中介服务型等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不断提升农村合作经济水平,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坚持以发挥供销社网络资源优势为依托,切实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加强便捷高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重视农产品购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搞活农村商贸流通,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第三,要大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利用农业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加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完善落实首席专家、推广教授、责任农技员、科技特派员制度,使农业科技真正进村入户。同时,切实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农业科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
创新土地使用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始终是农村改革的重大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再次历史性地成为农村改革的重点。一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土地流转是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但是,截止2008年底,金华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仅42?郾8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19?郾7%。要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有效办法,对流转数量和流转期限达到一定条件的农户,纳入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两项改革联动推进。二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在认真抓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的基础上,搞好宅基地整理专项规划,结合村庄整治和下山脱贫,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探索,促进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加大农村宅基地整理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宅基地整理专项基金,制定完善宅基地复垦指标分配、资金扶持、工商税费减免等激励政策,引导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宅基地整理和农民住房改造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等非农建设用地的退出、盘活和流转机制,全面盘活农村土地存量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要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在市县两级建立土地流转指导管理机构,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集体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必要的服务。逐步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制定农用地基准地价等加强土地流转价格指导,通过协议、招投标等交易方式促进市场交易机制的逐步形成。切实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完善法律手续,使土地流转从自发无序走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确保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创新农村信贷机制,做活农村金融服务文章。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完善农村现代金融体制已成当务之急。一要致力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发挥农村信用社对“三农”金融保障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发展村镇银行、中小民营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组织,逐步健全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鼓励和引导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特别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到农村布点,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二要致力于加强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探索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捆绑式组建农贷担保公司的有效途径,支持民间资本设立担保机构,鼓励供销合作社参与组建农信担保公司,构建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着力探索经确权登记的农民住房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抵押融资的有效途径。三要致力于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积极推出贴近农民需要、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举措,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程序等方面更好地满足“三农”需要。积极实施公共财政支持下的农民创业小额贷款、农村扶贫小额信贷,对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农村企业,通过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降低农民创业融资成本,提高个性化金融服务水平。
创新劳动就业机制,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农民转移就业,既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至2008年底,金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达190万人,占农村实有劳动力的69%。按目前农业生产力平均水平,仅需50万农村劳动力,仍有35万劳动力需要转移。当前,许多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制度障碍仍然存在,深化城乡劳动就业制度和有关配套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一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要围绕建立城乡一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目标,逐步弱化乃至取消农村人口迁往城镇的种种限制,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逐步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诸多不合理规定,取消对进城农民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限制,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福利及各种社会权利上的同城待遇,为农民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环境。二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网络,将农村劳动力统一纳入劳动力服务管理范畴,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对接机制,加强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和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协作配合,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相互配合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校企联训等方式,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技工。三要搭好农民转移平台。坚持把中心镇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积极稳妥地抓好中心镇扩权强镇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资金、土地指标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在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在招商引资、企业技改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做大做强具有区域经济中心功能的中心镇,为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提供重要平台。
一是主导产业喜忧参半。今年以来,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设施农业步入快速发展期。截止目前,全县已调整设施农业建设用地亩,其中日光温室用地亩,动工面积亩,建成墙体个;调整冷棚用地亩,建成高标准蔬菜生产冷棚亩。但奶牛产业受周边地区重大疫情的影响,进展缓慢,到目前版权所有!奶牛存栏头,比去年新增头。二是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今年全县境内风调雨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农作物生长形势良好,粮食产量有望突破亿斤。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到八月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年内实现人均增收元的目标已不成问题。
当前,宁城农村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许多新的挑战。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创新工作理念,增强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抓住机遇,努力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一是要用“立足县域高度,发展大农业”的战略理念,指导农村经济工作。坚持“立足县域高度,发展大农业”,就是要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求中来考虑,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来筹划。要跳出农业的圈子来抓农业,用抓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用资本经营的理念经营农业,用市场手段推动农业,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农业,用机制创新的方式整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主导产业的战略性推进,在抓好设施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奶牛产业的发展,形成农业和农村各领域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农村经济工作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根本,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民能否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标准。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再就业和增收潜力,加速农村人口向农业外部转移,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业,发展城镇第三产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途径和渠道。
三是要坚持用全面创新的理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谁的创新意识强,谁就能抢占先机,在发展中争取主动。这些年,我们坚持全面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于农村经济的各项工作之中,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机具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机制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用新的观念、新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工作的全面创新。通过不断创新、全面创新,使农村经济常规工作上水平,重点工作成亮点,各项工作都有新突破。
四是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一个公共管理者,更是一个公共服务者。我们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挥职能中将服务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服务中落实管理,以服务促进管理。把管理型机关转变为服务型机关,大力实施人性化亲情服务,努力为企业、为基层、为农民服好务。
[关键词]结合 转变 沼气发展
近年来,邵武市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是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沼气出现了发展“瓶颈”。我市针对农村沼气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结合农村建设发展,推进农村沼气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现以农户分散建设为主向集中连片发展转变
结合邵武市着力打造的21个中心村建设,以改善农民庭院脏、乱、差为目的,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将新农村建设和沼气“一池三改”项目有机结合,形成了农村户用沼气池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沼气发展局面,集中打造出沼气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和文明村等模范样板村,突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形象,发挥了良好的宣传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二、与设施农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相结合。实现以农户庭院为主向基地和园区转变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和园区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蔬菜塑料大棚的数量增加迅速。我市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户将户用沼气池引入基地和园区的田间地头,实施“一棚一池”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受到农户欢迎。户用沼气池建设的多元化转变,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减轻农业生产对农民生活环境的不力影响。目前,全市建立“一棚一池”模式的基地和园区共1920亩,涉及农户125户。
三、与农村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实现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主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转变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原因,家庭养殖农户大幅下降,而专业养殖户快速增加,尤其是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发展迅猛,这虽然影响了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发展,但也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市在巩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向帮助畜禽养殖场制定节能减排规划,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资金,协助相关单位进行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自08年以来,我市建设小型沼气工程62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3处。
四、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实现由沼气用能为主向沼气综合利用转变
沼气发展对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逐渐获得社会重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不断涌现。我市积极引导农户利用沼液沼渣建设“畜(禽)一沼一粮(菜、果、菌、鱼)”等农业生产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型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市建设特色生态农业基地12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3个。通过沼气综合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促进沼气建设发展。
五、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实现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
“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6877口,随着建池规模的扩大,由于管理跟不上,闲池病池开始增多,沼气效益开始下降,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我市先期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在沼气项目重点乡镇建立沼气服务站,同时积极争取地区、省和国债项目资金,建立健全一个市级农村沼气服务中心,8个乡镇沼气服务站,29个村级沼气服务点,形成覆盖全市的三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络。实现了以管理保效益,以效益促发展的农村沼气建设新局面。
六、与质量建设队伍建设相结合,实现由本地沼气工建池为主向市场机制转变
农村中小型沼气建设,量大面广、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以往皆由本地技术水平不一的沼气工建筑施工,但由于技术的监督力量不足和监督水平有限,难以保障建设质量。我市借鉴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模式,以乡镇为单位,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有相应建设资质和施工资历的建筑施工队伍,以沼气建设的“五统一”为目标,签定沼气建设合同,明确责任,从而有效地保障了沼气池的建设质量。同时,通过市场引导,加强了交流,提高了技术,保证了质量,锻炼了队伍。
七、与科技下乡入户工作相结合,实现以媒体宣传为主向实地宣传转变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除了数量有限的集中培训外,全市沼气建设的宣传发动主要依靠平面媒体,效果不太理想。结合科技下乡入户工作,大量培训一专多能的懂沼气的本地农民技术员,通过身边农民技术员的现场宣讲,现场解答,现场操作,现场应用等实地宣传形式,农民感到看得见摸得着,易接受,使更多农户从“让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沼气的宣传发动效果极为明显。近年来,我市共培训了懂沼气技术的农民技术员141人,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欢迎。
八、与农村其他项目实施相结合。实现以沼气项目独立实施为主向以项目带动项目转变
农业人口的再就业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人数将逐渐增多,如何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实践证明,引导农民到城市就业是一个很好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当今农民收入中的大部分是来源于非农产业。同时,农民在城市就业能够与城市居民形成互补,并不影响城市人口的就业。
现阶段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力向城市就业的引导工作,为将来的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好准备,农村劳动力已经在各行各业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同时,要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为农村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引导他们合理的流动,以防增加城市人口中就业的压力。
2 重视农业人才引进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建议改革土地承包制,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可以承包一定的土地,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对市场有一定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