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预防校园的措施

预防校园的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8 14:4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预防校园的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预防校园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小儿哮喘 发病原因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50-02

说起小儿哮喘病,大家都不陌生。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高达10%以上。我国自2000年后,患病率也呈急速上升之势。由于哮喘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给患儿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在哮喘门诊工作时,我见过很多患儿家长所流露出的那种焦虑和无奈,他们中有神经科、胸外科的医学专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游刃有余,不断创造生命奇迹,却对他们的儿孙患上哮喘病病束手无措,感叹:“隔行如隔山”。其实,小儿哮喘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大家引起足够重视,了解哮喘病的起因,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或减轻哮喘的发作。

小儿哮喘病的发病原因有:

一、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上呼吸道的管腔较细,软骨较软弱,弹性也差,黏膜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力弱,其呼吸道的清除功能比成人差,易引发呼吸道反复感染而致哮喘。感冒是引起儿童哮喘的最常见因素。

二、婴幼儿缺乏免疫球蛋白A,一般到12岁左右才能达到正常成人的含量,有过敏体质家庭的婴儿免疫球蛋白A就更缺乏,呼吸道抵抗力较弱易引起感染,这是引起儿童哮喘的重要原因。并且有过敏性体质的患儿气道反应性高,一旦接触到过敏物质,可反射性地引起咳嗽和支气管痉挛致哮喘。这些过敏物质包括:动物的皮毛、室内尘螨、霉菌、蟑螂、花草、花粉、油漆等。

三、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对寒冷季节的适应能力差,冷空气刺激或高温季节贪吃一些冷饮、冰棍也常直接诱发哮喘。

四、饮食因素即食源性哮喘,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中占较高比例,可能与小儿胃肠道机制不完善,某些大分子蛋白通过消化道入血,作为异物刺激机体而发,随着年龄增长将会减少。易诱发哮喘的食物有牛奶、蛋类、豆类、海产品等。

五、剧烈运动或劳倦过度也会引起小儿哮喘的发生,多见于虚喘。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哮喘病是多病因的疾病。针对幼儿哮喘发病率高,发病年龄越来越早的特性,我们及早制定合理防范措施,对减少儿童哮喘的发作积极有用。

首先,对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从孕前采取防范措施,将来孩子患哮喘病的机会就会降低。措施包括:不铺地毯、不养宠物、不吸烟、不吃花生、不喝咖啡。另有报道:孕妇多吃苹果,幼儿远离哮喘,可能是苹果含有特殊的植物化学成分如类黄酮等。

其次,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特别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抗病能力。此期在添加辅食时,一定要坚持由少到多、同稀到稠、由粗到细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以便发现有不耐受或诱发哮喘的食物作及时调整。还有,这时期要增加肺活量的锻炼,尤其是剖腹产儿,肺活量不足也是引起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最好的锻炼方式是婴儿适当地哭一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的肺活量,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从而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再次,稍大一点的孩子,活动量开始增大,此时预防的重点是减少呼吸道感染。家长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夜间盖好被子,防止受凉感冒。若开空调,室内外温度不能超过4℃,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差,忽冷忽热的刺激,孩子最容易感冒发烧。即便发烧后也不要立即给他吃退烧药,因为发热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和增强免疫的过程,过早用药可能让孩子失去了抗病毒的机会,从而更易生病,经常反复感冒最易导致哮喘发作。

最后在饮食方面,注意给孩子加强营养,让孩子在不过敏的情况下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瓜类、干果等;另外荸荠、白萝卜、胡桃肉、红枣、芡实、莲子、山药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肾养肺之功效,对防止哮喘发作有一定作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要给孩子补充一些益生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把孩子带得很细,日常生活中太注意卫生,孩子失去了与很多细菌接触的机会,也就去了抗菌的能力,一旦环境变了,身体就容易过敏生病。

以上是从避免小儿得上哮喘病的角度阐述预防方法,如果家里孩子有过哮喘病史,如何减少复发,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过敏原,避免接触或食用可引起过敏性哮喘发作的物质。

2、居室科学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不在室内养花草和宠物,不在室内吸烟、烧香,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3、少带孩子去从多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防止传梁,如果感冒要彻底治愈。

4、防止剧烈运动,避免劳累,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

5、给予营养丰富,低盐、低糖易消化的食物,不贪吃冰冻食品,不喝刺激性饮料。

第2篇

关键词:消毒供应;医院感染;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是医院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到医院就医人数的不断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人数也在随着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我院开始实施消毒供应服务。因此,本文中为进一步研究在预防医院感染过程中应用消毒供应的措施的临床效果,特对两年间的200例患者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先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未实施消毒供应服务时接受治疗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34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12.4)岁;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实施消毒供应服务时接受治疗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35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8±11.1)岁。确保两年间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没有意义(P>0.05)。

1.2方法

消毒供应服务的主要方法为:①对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强化:有专业人员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消毒供应的相应制度,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消毒隔离制度等[2];②供应室内的感染控制方法:合理摆放供应室内的物品,对于医疗器械的清洗应严格仔细完成,并且对灭绝物品需定期的检查是否处于有效期内等[3]。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年间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其出现医院感染的人数情况,并记录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年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人数情况

分别对两年间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出现医院感染的人数所占百分比(6.00%)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出现医院感染的人数所占百分比(35.00%)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来,临床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医院感预防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4]。本研究中显示,分别对两年间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出现医院感染的人数所占百分比(6.00%)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出现医院感染的人数所占百分比(35.00%)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供应措施是近几年来临床上新兴的一种用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消毒供应制度等进行完善与管理,并且对消毒供应室的整体布局、物品摆放以及相应器械的清洗整理等进行严格的要求,达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使患者的就医过程较为安全可靠,提高广大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程度,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消毒供应服务是医院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重点,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确保患者的安全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中采用的消毒供应措施,不仅降低了感染的发生,更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促进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应用消毒供应的措施在预防医院感染过程中,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几率,提高了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远玲.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地位与作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4,(6):92-93.

[2] 李超英. 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06-1407.

[3] 曹建亚.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体会[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568-568.

[4] 李万玲. 浅谈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 医药前沿,2011,01(22):99-101.

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影响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内镜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内镜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结果:选择正确的内镜清洗消毒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由此导致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要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内镜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感染原因 预防控制措施

消化内镜是内镜诊断与治疗这门新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作为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已成为诊治消化道疾病的重要临床手段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初纤维内镜传入我国后,接受胃镜、肠镜及十二指肠镜诊疗的人数日渐增多。但是在消化内镜使用频繁同时,也加大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为消化内镜直接接触病人的粘膜、分泌物、体液及无菌组织,在受到污染时可直接把病原菌带入病人体内,直接造成医源性感染的传播,同时由于内镜构造精细、制作材料特殊,现有的内镜均不耐热,无法进行高温消毒;而且内镜价格昂贵,医院采购数量有限,每条内镜需重复使用,检查多名病人,所以消化内镜感染与控制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1 消化内镜导致的交叉感染。内镜相关的交叉感染包括细菌、病毒两部分,细菌在病人间的相互传播临床上极难确诊,最常见的细菌为假单胞菌属,容易定植于内镜或自动内镜洗消机中;内镜相关的病毒叉感染主要指病人间的病毒传播,清洗消毒不充分的内镜可检测到HBV、HCV的核酸;同时内镜还可以造成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染传播,尤其是Hp的传播[1]。

2 导致消化内镜感染的原因

2.1 内镜室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内镜室的《内镜感染管理制度》、《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等规章制度不全或有制度但流于形式;许多内镜诊室设置不合理,房间面积狭小,分区不明确,内镜清洗消毒室基本设施配置不全,通风不足导致室内的空气和物体表面有较多的致病微生物。

2.2 工作人员知识缺乏、重视不够。由于接受内镜诊治的对象多为门诊或住院时间较短的病人,即使发生医院感染也不易被发现,因此医护人员对其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导致其在工作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每条内镜单位时间内检查病人过多,内镜数量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不一致,使内镜清洗消毒时间不足,质量不达标,内镜附件不能一用一灭菌或使用一次性附件。

2.3 消化内镜的污染。进入人体腔道直接接触粘膜的内镜表面及腔道内常常附带着大量的不易清洗的干净的粘液,使用后的内镜如不及时清洗或长期清洗不彻底,腔道内就可能形成生物膜。造成内镜相关感染传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细菌形成的生物膜降低了消毒效果,生物膜粘附于内镜镜腔内,内镜清洗消毒的目的就是减少生物膜的形成[2]。

2.4 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不彻底。内镜属于高精密度仪器,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导致其不耐高温和腐蚀,也给内镜的清洗消毒带来困难。内镜的清洗消毒不彻底常见于内镜自身结构如内镜管腔系统、屈曲部位及连接交界处均难以清洗,送水/气管腔太细无法刷洗;消毒液的使用方面,如消毒液未每日监测有效浓度、使用期过长降低消毒效果;清洗消毒时未按规范操作,如内镜消毒前未彻底清洗干净内镜表面和管腔内有残留粘液血液等,导致蛋白凝固影响消毒剂消毒质量,未使用流动水清洗等;清洗时未用多酶清洗液或多酶液没有做到一用一换;仍采用五长条清洗槽清洗处置内镜,使内镜不能全浸泡;内镜洗消设备不全,如没有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等导致内镜不能彻底清洗、干燥;清洗刷不能一用一消毒等。

3 消化内镜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3.1 加强管理,完善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保障,亦是保障内镜工作质量的生命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高度重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管理规章制度,成立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和科内质控小组,认真监督执行,才能使内镜的感染控制得到保障。

3.2 加强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要加强对各类医务人员尤其是内镜从业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以及消毒隔离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内镜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消毒灭菌工作是其重要控制措施。定期进行的专业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知识、国家关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护规定、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序、内镜的构造及保养知识、疾病的传播知识、安全工作环境的维护、高水平消毒剂的使用、医疗废物处理等内容,内镜消毒知识培训和系统训练的目的,是使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后都可以进行标准的清洗,这样浸泡消毒后的内镜就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的要求。

3.3 医护人员执行标准的防护措施。文献报道,Chu等的研究手工清洗使结肠镜吸引孔道内的细菌数量减少为原来的1/105.5,镜身表面的细菌数量减少为原来的1/10,但清洗后细菌的种类分布发生了变化,肠道正常菌数减少,医院环境内的细菌数量增多[3],因此,在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注意自我防护,当患者的体液、分泌物发生飞溅或被医疗用品的锐器刺伤,可能造成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因此操作人员在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穿戴好防护用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在工作别要注意手的卫生,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规范的洗手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3.4 加强对内镜消毒效果的监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科内质控小组要加强对内镜消毒灭菌每月监测, 强调清洁与清洗、消毒与灭菌、干燥与保存、监测与监督等诸环节的重要性;特别要注意监督内镜的手工清洗环节,因为这一步是最易因人为因素而造成忽视,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彻底的手工清洗和多酶清洗液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清洗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内镜消毒灭菌的效果.

4 小结

目前内镜的消毒技术日趋成熟,我国也制定了内镜消毒规范和指南,使我国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最近卫生部又准备以行业标准的形式规范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所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好内镜的消毒灭菌工作,对于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都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许国铭,李兆申。上消化内镜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60~61

第4篇

关键词:舟曲县;玉米;大小斑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9-0021-02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使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15 %~20 %,严重的达50 %以上。为此,舟曲县农技人员对全县玉米大小斑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防治方法,并指导群众进行有效防治,使防治效率得到提高,现将该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为搞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病害分布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面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不断扩大,舟曲县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沿岸玉米种植区,逐渐在半山区过于密植荫蔽地及连作田块也有病害分布。

2 主要症状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苞叶。小斑病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小斑病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 mm×2~4 mm大小的椭圆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晰,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大斑病发病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通常下部叶片先发病。大小斑病早发时病斑融洽,叶片暗黄枯死。

3 发生规律

3.1 传播途径

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菌源主要是上年收获后遗落在田间或玉米秸秆堆中的病残体,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体上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成为来年发病初侵染源。玉米大斑病菌遇到适宜温、湿度,越冬菌源产生发生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在叶面有水膜条件下萌发侵入寄主,遇到适宜发病的温度条件,经5~7 d又重新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遇充足湿度和高温条件,病情迅速扩展,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病害先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当病株达到一定数量后,向植株上部叶片扩展。

3.2 发病条件

大斑病在温度20~25 ℃、相对湿度90 %以上的条件下易于发生,气温高于25 ℃或低于15 ℃,相对湿度小于6 %时,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小斑病发病适宜温度26~29 ℃,产生孢子在24 ℃时1 h即能萌发,遇充足水分或高温条件,病情迅速扩展。

3.3 与栽培管理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

玉米大小斑病在玉米孕穗出穗期间遇到降水多、湿度大,四周屏障或连作地等条件时易于发病。一般小斑病若播期愈晚,则发病愈重。

4 发生原因

高温多雨天气或栽培措施不当、种植密度过大均会导致病害发生。近年来由于实行麦套玉米,小麦收获后玉米茬随犁翻入土中,带菌的病残体成为来年的主要初侵染病源。由于该病多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此时田间植株高大,施药困难,群众一般不注重防治,病情不能及时控制,造成其发生较重。

5 防治方法

5.1 选择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沈单10号、16号。

5.2 加强农业防治

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清除菌源,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并实行轮作,适期早播。合理密植,促进植株透光通风,施足有机肥,合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第5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其伴随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及时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的风险,也为今后相关研究增砖添瓦。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风险 预防措施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论在实力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相对较弱,因而更容易伴随各种风险。同时,中小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及处理能力也远远不如大型企业,如此也就很容易陷入经营的困境。有调查发现,中小企业之所以会面临经营困境,若基于内部控制角度来分析,主要是因为其人力资源管理不够规范,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伴随较大的危险。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定位存有欠缺。基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就是一个行政服务性的部门,将其和行政事务的分界点并没有做到明确化,还有的企业直接将它们合为一个部门。基于员工的层面上看,中小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都缺乏了解。

2.企业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在发展的时候因为自身压力,大都对短期的效益十分看重,而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其却是一项长期才能见效的战略资产。所以,尽管不少中小企业也明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却有很少的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去落实到实处。

3.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被忽视。在很多中小企业当中,在划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时,经常会对人力资源规划板块加以忽视,而部门内部的工作者基本不去涉及这一板块,于是,这些工作就由人力部门管理者来处理,如此,就很难把众人的合力聚集起来。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的风险

1.偏重服务,战略意识不够。因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欠缺,中小企业的企业层面和员工层面都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力资源部门,使得中小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部门有着惯性的认识,大都认为其属于后期服务性质的部门,渐渐地会使得其丧失战略规划作用。

2.不能和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其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资金不多,使得后续资金的供给将会相对较少,如此就会让很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工作者在工作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另外,还会让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部门渐渐失去对人力资源部门的信心。如此,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和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

3.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对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来说,其不仅是一个企业整体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是对每个部门人力需求进行的规划,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相关规划。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对这一模块加以忽视,就会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员工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如此就可能会使得新人难以吸引过来,部分老员工不能被留住。

三、预防对策

1.做好对管理工作者的全面培训。对于人力管理工作来说,不论事情的大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直接领导必须对其有个整体的掌握,从而对随时可能伴随的问题及时应对。对于上岗的人力管理工作者来说,需要在上岗之前就经历过较为全面的工作培训,从而能够对自身企业有着熟悉的了解,如此,不仅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能将一些问题防患于未然,使得自身企业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依据管理模块做好职责的划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由六大模块组成。而中小企业的内部工作者可以在充分了解了各大模块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拟合。诸如,可以将招聘工作和培训工作进行拟合,可以将绩效工作和薪酬激励进行拟合。伴随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可以动态地对其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和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3.建立相应的分块考核和内部奖惩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该在人力管理的时候建立相应的分块机制和内部奖惩机制,从而将一些互相推诿的现象遏制在零状态,以此让员工明确自身责任和工作目标,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总体利益成功地统一起来。

4.增加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投入。为了进一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中小企业在加强自身风险观念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投入,诸如资金方面的投入和人力方面上的投入等。而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的时候,也应该及时地将企业短期效益和长期规划有机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偏重服务,战略意识不够;不能和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励。而为了控制这些风险,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对管理工作者的全面培训;依据管理模块做好职责的划分;建立相应的分块考核和内部奖惩机制;增加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投入;同时,也要将这些预防措施提高到中小企业的战略高度上去进行考虑,从而在商业经济的优胜劣汰竞争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踝关节 损伤 预防 健康

1 前言

现代篮球比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要求学生不仅要把握协调多样的技术动作,而且还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如突然变向、变速、急停、起跳等动作。剧烈的身体对抗极易造成各关节的运动损伤,而尤以踝关节损伤位列各关节运动损伤之首。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站立时全身的重量几乎全落在踝关节上。这种损伤对于体育专业的运动员来说,不仅直接造成身体伤痛,影响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还影响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本文通过对南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损伤的运动阶段及处置等进行研究,拟找出减少和避免踝关节损伤的措施和办法,为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健康安全学习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7、2008、2009级的曾在篮球运动中发生过踝关节损伤篮球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座谈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机制。踝关节是人体弹跳启动器,也是落地缓冲装置。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由胫骨及腓骨的远端和距骨三节骨构成,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叉状关节窝,胫骨下端底部有下关节面,与内踝关节面连成一体,共同与距骨相连构成距骨滑车关节面,跟骨位于距骨的下方,是最大的一块骨头,跗骨向后突出部分称为跟骨结节,踝关节的运动除肌肉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肌腱和韧带。胫骨和腓骨由一些强有力的韧带连接。从踝关节解剖学角度来看,踝关节韧带中胫腓联合韧带纤维细密而又有弹性不易受伤,故大多数踝关节韧带损伤主要集中外侧副韧带的距腓前、距腓后及跟腓韧带。球类运动技术复杂,在练习中技术运动的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篮球运动中的抢篮板球,运动员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大多学生运动员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损伤。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面积大,韧带纤维细密而强韧,因此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外侧少。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使身体失去重心,足外翻外展即可造成踝内侧副韧带损伤。

3.2 造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分析。

3.2.1 思想因素。踝关节扭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教师、教练和体育运动参加者对运动损伤不重视有关。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在练习中对难度较大或不熟悉的动作,产生畏难和害怕心理,动作犹豫,过分紧张而造成损伤;或是做熟悉的动作时,随随便便,疏忽大意,也容易发生损伤。

3.2.2 运动前准备不足。①体力上、精神上准备不足。当一个人疲劳体虚或精神状态不佳时参加运动,不但不能完成技术动作,而且注意力也不集中,时间感、空间感差,协调力降低,运动力下降,随时都有发生损伤的可能性。②运动装备准备不足。运动装备包括服装、鞋子和护具。在损伤调查中,由于装备不适合而造成损伤的情况也不少,这其中包括穿紧身衣裤、穿硬底鞋或高跟鞋运动等。还有一些运动者本身己发生过踝关节损伤,运动时仍不采用护踝用具,造成二次损伤。③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一般分为热身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两部分。准备活动的量不大,肌肉兴奋性不够,导致肌肉粘滞性过大;准备活动缺乏针对性,效果差,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就没法充分活动开。

3.2.3 起跳和落地时冲击力过大。在篮球训练与比赛中有很多起跳动作,因此踝关节承受较大的冲击力,特别是在抢篮板球时,往往用一些单脚起跳动作抢球,这使踝关节负荷进一步加大,如果落地时缓冲不好或者踩在其他队员脚上,会使其足过度跖屈内翻,造成外侧韧带的损伤。还有些队员常因足着地时姿势不正确或缓冲不好,使踝关节外翻而损伤内侧副韧带。还有一些动作,如急停跳投、突破时三步上篮都极易造成踝关节损伤。

3.2.4 身体素质差。由于力量、速度与灵敏等素质差,致使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反应迟钝,这都可成为踝关节扭伤的原因。

3.2.5 技术水平差。如果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就容易受伤,这是刚参加系统训练或学习新动作以及课外篮球活动时发生踝关节扭伤的主要原因。多数大学生在动作技术的运用上都存在不合理或不规范隐患,这些技术动作很容易导致踝关节内翻,引起踝关节扭伤。

3.2.6 场地不佳。高校由于体育场馆较少,而参加篮球运动的大学生人数较多,篮球课教学以及课外篮球活动绝大多数在室外篮球场地进行。场地是否平坦,粗糙与平滑程度是否适中,以及场地周围有无杂物,都是导致踝关节扭伤的原因。

3.3 高校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预防措施。

3.3.1 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教练员要对正确的动作做出分析、讲解,使队员了解每一个技术动作的细节构成,针对出现的错误动作做出明确的指导,并给出正确的纠正方法。在运动之前要选择合理的活动方法,充分活动开跟关节,旋转动作,提踵站立,踮脚尖跳,脚掌相对,内翻静立等准备活动,同时拉伸踝关节周围肌肉群,增强关节韧性。

3.3.2 思想上重视,加强安全教育,重视踝关节的准备活动。在思想上要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懂得如何进行预防。增强教师的责任心,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方法与训练量;训练和比赛后,要及时进行放松整理,注意踝关节的积极性休息。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认真进行体育道德风尚和篮球竞赛规则教育,提倡文明参赛。

3.3.3 加强踝关节力量和灵活性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加强踝关节易伤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提高它们的功能。预防踝关节损伤,要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在灵活性和柔韧性训练中,静力性伸展练习较动力性练习效果好。

3.3.4 注意场地设备的安全性。要认真对训练及比赛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不应在不合要求的场地上或穿着不适合运动的服装及鞋子进行训练和比赛。

4 结论

4.1 踝关节损伤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学生中位于损伤首位,且频繁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踝关节固有的生理结构以及篮球这项运动本身的激烈对抗性所决定,因此要加强学生防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2 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时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进行篮球运动时肌肉血液供应不足,肌肉弹性差,粘滞性强,难以被迅速拉长,关节表面摩擦力大,关节负荷过重等,这些因素都易造成踝关节损伤。

4.3 教师应加强正确技术练习,强化重心转移的相关脚步动作,并结合对抗,让学生熟悉自我保护措施。还应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医务监督。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2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第7篇

关键词 煤矿;斜巷小绞车;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111-01

矿井运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由于矿井运输具有工作范围广、战线长、设备设施流动性大、涉及人员多等客观因素,矿井运输事故在煤矿各类事故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分析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运输事故中斜巷小绞车运输占很大的比例,而且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的危害也远远大于其他运输事故,下面将最常见的导致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1 分析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斜巷小绞车的选择、钢丝绳的型号、斜巷的长度坡度以及在该区域设备最大重量四者之间的关系。以上四者之间在各个环节选择不当都可能出现该区域整个运输系统瘫痪。

2)无证人员操作绞车。由于当班班组长安排工作不细致,将无证人员安排在绞车司机工作岗位上,而作业人员没有拒绝班组长的违章指挥行为,而是盲目听从班组长的安排进行违章作业。此类违章行为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由于无证人员对绞车各项性能不熟悉,遇见紧急情况,不能正确处理,斜巷运输作业现场在拉运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隐患,而司机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发生事故。

3)斜巷违章停车装料或其他作业。当班班组长安排工作不细,不认真,没有交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作业人员为了作业省力,蛮干违章。

4)斜巷安全设备不齐全或闭合不到位,倒置在运行过程中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从而造成斜巷跑车事故或安全设施闭合不到位,在下车场有作业人员时,上车场的车辆进入斜巷造成跑车,出现伤亡事故。

5)绞车维护不到位长期带病运行,钢丝绳出现断丝、硬弯、打结或磨损超限不及时更换,等都有可能出现斜巷跑车事故发生。

6)连接装置不合格如出现裂纹、破损、磨损超限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更换,在拉运过程中可能出现连接装置断裂造成跑车事故。

7)运输车辆本身缺陷造成事故。装材料或机械车辆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车辆底盘、碰头、闭锁装置等由于长时间碰撞或锈蚀等没有及时进行检修修复,在运输过程中在薄弱环节可能出现断裂,造成事故。

8)在斜巷正常拉运过程中,由于轨道质量不合格造成在车辆掉道,在处理掉道车辆时,由于使用处理方法不当(如用绞车硬拉处理、在松绳状态下使车辆复轨等)导致事故发生。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区队干部对斜巷运输的不重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采掘一线的管理人员,他们认为采掘一线主要任务就是生产,每班只安排几个职工进行材料运输,对现场的运输管理全部由当天拉运人员中临时安排人员进行负责,造成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任由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违章蛮干,最后导致事故发生。

2 斜巷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由以上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的发生原因分析可知,运输事故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人、物、环境”(人是指作业人员,物是指设备、材料、工具等,环境是指工作现场的作业环境)在三者之间是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只要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运输事故的发生。要减少或控制运输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斜巷运输的设计开始必须经过严密的设备选型以及验算,以该区域设计巷道的参数(斜巷的长度、坡度)为基础,以最大设备重量为承载量,合理的选择小绞车的型号和钢丝绳的型号,必须保证绞车的牵引了和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是斜巷小绞车安全运行的首要保证。

2)在小绞车拉运时,绞车司机必须熟知绞车的性能,尤其掌握提升的最大静张力,估算出所拉设备的重量。特别是对于不经常拉运的材料,决不能盲目进行拉运,必须向管理人员问清楚,采取谨慎态度,宁可少挂车辆或不拉运(严禁超挂车辆)。如超载超重运料,很有可能引起制动力矩不够,造成断绳或跑车事故。

3)绞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在工作期间职工必须清楚本人操作证的工种,在班组长安排工作是,首先要考虑是否有该工种的操作证,如果没有必须果断的拒绝班组长的安排,并说明原因,再由班组长合理安排其他符合该岗位的作业人员。

4)在斜巷绞车运行过程中,上下口的把钩工应负责把口严禁人员进入斜巷,在发现有人进入时把钩工应及时制止此类违章行为,发现后立即向绞车司机打信号,停车并制止,坚决做到斜巷“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

5)在斜巷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作业,在从事特殊作业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措施进行作业。

6)对斜巷所使用的设备和安全设施、工具特别是连接装置在拉运前必须由专人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和不合格工具必须坚决进行处理更换,必须保证设备和安全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7)要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运输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利用每班班前会的学习时间对职工在现场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违章现象和不规范行为以及一些隐患进行强调,并给出出现相应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对全矿实行的“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必须给职工详细讲解并剖析,使职工熟练掌握。要切记让职工对一些规定进行死记硬背,干部应根据规定结合现场实际对职工说明制定各条款的原因,使其对规定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便于现场实际操作。通过学习和培训让职工掌握矿井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必须给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自觉性,要做到只要不安全,坚决进行作业的思想意识。

8)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要通过单位自查和管理科室的抽查来加强矿井运输的监督和管理,是有效遏制运输事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矿井专门成立的督导组检查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运输管理工作经验,且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并熟悉斜巷运输中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和作业程序,掌握《煤矿安全规程》和一些相关的管理规定,对全矿的斜巷小绞车安全运行填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使用中的小绞车安全运行进行现场随机监督和卡片签字认可的复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对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必须严格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从严、从重处罚。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外我们还可以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如斜巷要有足够的光线照明,一坡三挡设置齐全。在一些特殊地点制作安全提示小标语。班前会上安排工作任务要细致认真,要强调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再就是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应加强斜巷作业监督检查,帮扶作业人员遵章作业。

第8篇

[关键词]校学生 足球运动损伤 原因 措施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高校学生足球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其总体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数据统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足球运动损伤有关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2 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2.1对高校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部位的统计

占百分比最大的损伤部位为膝和足踝,以下按顺序为小腿、大腿,均在12%以上。这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膝和足踝部位的损伤率高达20%,下肢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可能与学生足球运动员在做某些动作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或保护意识不够及下肢力量较弱有关,应加强自我防护方面的训练和下肢力量的训练。当然也可能与技术动作不合理及场地条件差有关,应引起教练员,教师的重视。

2.2对高校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类型的统计

损伤性质中擦伤所占的比例较大,但一般来说,擦伤为皮肤外伤,属轻伤,不会严重影响训练和竞赛。主要影响训练的损伤是挫伤、拉伤及扭伤,伤后一般短期又难以康复,严重的需停止训练。应引起广大教练员们的关注。此类损伤与足球项目的特点和青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青少年时期情绪易激动,冲动时又不易自控,训练、比赛中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动作,加之技术尚不成熟,经验不丰富,一旦出现不规范动作,就容易引起损伤、扭伤等。当然擦伤也是不容忽视的,虽是轻伤,若不及时清理、治疗,就容易感染,导致炎症,引起发烧及其它并发症。说明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很薄弱,容易冲动冒险做出不规则动作导致自身受到轻伤。

2.3对高校学生足球运动中常见损伤原因的统计

因技术不正确,应用不合理而造成的损伤为 16.3%;因犯规动作和冲撞而造成的损伤为19.2%和 14. 7%。在激烈争夺时,学生运动员往往由于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作粗野,有意造成犯规导致他人损伤的情况比较严重,因而在加强基本技术训练的同时,更应对学生运动员加强体育道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学生体能不足也占了15.5%,在训练和比赛后期,运动员体力消耗较大,体能下降,加上动作变形,造成了机体肌肉、韧带、关节的拉伤、扭伤等情况。此外,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也造成部分队员的损伤。

3 高校学生足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有关因素

3.1体育道德行为方面

3.1.1犯规动作引起的足球运动损伤

在比赛中由于比赛结果的不可预知,在双方僵持或单方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学生易产生急躁心理,从而做出些恶意犯规的动作,例如背后铲球,这就很可能致使对方队员受到损伤。根据国际足联统计研究表明,足球比赛中的犯规是现代足球运动损伤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1.2动作粗野

动作粗暴的犯规在青少年学生中发生的较多,由于动作粗暴产生的足球运动损伤极为常见。在比赛中故意踢人,猛烈而有危险性地冲撞对方球员,跳起蹬踏及暴力行为等。所以更应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加以关注,培养他们良好的“球德”。引导学生要将勇敢与粗野相区分,努力提高对抗能力。

3.2身体机能方面导致的损伤

3.2.1身体状态不佳

身体状态不佳,在睡眠、休息不佳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显著性下降的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或进行高难度动作时,就有可能发生损伤。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对白己的身体情况有所了解。活动时的身心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急于求成等,都可能成为运动损伤的发生的原因。

3.2.2体能不足

一是在比赛或训练中有时会出现个别学生头晕四肢乏力的现象,有许多学生要么不吃早餐在低血糖的情况下就开始参加比赛或高强度训练,而且在空腹、体能不充足的情况下,大量从事足球这种对抗激烈的运动,故而体能上达不到运动本身所需要的能量需求,从而造成足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二是在训练中加强了他们的体能训练,但在训练和比赛中,尤其是后期,青少年队员机能超负荷运动,技术动作易发生错误,而出现拉伤、挫伤等情况,这个原因占损伤原因的15.5%,应引起足够重视。

3.2.3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不足和不做准备活动是导致足球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学生对准备活动的生理机制了解不够,课下自发比赛游戏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做或简单地做了准备活动就开始了比赛。由于身体各部分功能没有被动员起来,甚至还处于相对安静时的状态,直接进入激烈而负荷强度大的足球运动中就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3技术掌握问题

由于技术掌握不正确,技术掌握上欠缺以及动作要领不清楚导致在运动中受到损伤。学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不专心听讲,没有认真地掌握技术要领,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认为看了别人踢球后自己去模仿凭外在表象去理解动作。技术动作规范合理可以使人体的各运动器官处于最省力和最佳的力学状态,错误的动作常常违反人体运动解剖学结构和运动生物力学特点,不仅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还使人容易受伤。正确的技术动作是训练卓有成效的关键。

3.4青少年在训练、比赛时的心理因素

以往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实践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证明心理压力的存在可预示运动损伤发生的增加。有学者认为,大约30%的运动损伤一开始就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可能是运动者高度紧张时,视野变窄,不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线索、暗示,同时注意力分散,使个体过分地注意那些外在的刺激,阻碍了运动者对重要线索的注意,增加了意外损伤的可能。

3.5外界条件方面

3.5.1场地条件因素

场地条件不佳,也是造成损伤的一大原因,目前高校足球训练、竞赛场地普遍较差,由于场地的凹凸不平、无草皮,因而在积极的奔跑中完成技术动作或铲球时容易摔跤和扭脚,造成不同程度的擦伤和扭伤,因场地原因而引起的运动损伤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的,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3.5.2气候因素

由于季节、气温、风速、光线强弱等因素影响运动者的状态也较为明显,在高温、湿度大、闷热、强光照射等条件下,学生容易发生中暑症状,从而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在天气较为寒冷的冬季,由于肌肉的粘滞性,如果不根据天气情况安排练习训练就开始进行剧烈运动,这也是在学生从事足球运动时常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速度快、运动强度大的运动,主观、客观因素都易导致发生运动性损伤。通过对高校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恶意的犯规动作、身体机能不佳、体能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重视、在训练或比赛中青少年心理心态、技术掌握问题和气候场地条件都是导致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关键因素。

4.2建议

根据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损伤的情况及导致损伤的有关因素,提出以下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预防损伤的发生。

4.2.1预防足球训练或比赛中违体犯规引起的损伤

强化足球道德意识的培养。争强好胜、情绪急躁、表现欲强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很容易发生争执、报复伤人和打斗的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道德、球德的教育,在课堂和比赛中要严格纪律,严格执行规则,及时正确的判罚,制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对运动员、教练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减少和杜绝有意犯规和恶意伤人的行为。

4.2.2加强体能、机能的训练

学生的力量和灵活性、协调性能够保证青少年合理地运用足球技术动作,是加强力量和灵活性、协调性训练达到配合目的的途径,做好此方面的训练,有助于减少因冲撞、动作不规范等造成的各类损伤。尤其是在训练或比赛的后期,可以避免因体能不足引起的动作变形而出现拉伤、挫伤等情况。

4.2.3加强对准备活动的重视

在足球运动中有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所造成。因此,在运动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做好准备,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同时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足球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的季节气候,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充分而有效。

4.2.4加强运动场地、设备的安全和维护,加强足球运动场地的建设

经常或定期地检查和维修,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要使其重视使用各种护具,养成带护具的习惯,减少运动中的损伤。教师选择场地要平整、开阔,尽量不要在雨、雪天后泥滑的场地上教学和运动。如果只能在狭小的场地上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应采用大间距分组练习和3―4人的小场地比赛。并提示学生在活动时注意周围的物体:如果在雨、雪天后泥滑的场地上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应安排多做传球、少跑动的练习。

参考文献:

[1]吕志刚.足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4(2):83~86.

[2]杨乐.关于高校足球运动的损伤预防及措施[J].湖北体育科技.1997,(4).

[3]赵军红.对学生发生运动创伤的分析及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3).